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王智子

合集下载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探析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探析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黄是中医药常用的药材之一,具有泻热通便、凉血止血的功效。

在中药汤剂中,大黄被广泛运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等疾病。

不同炮制方法可以改变大黄的药性,进而影响其药效。

对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进行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药性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大黄是一味常用的药材,其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广泛,但是不同的炮制方法会使大黄的药性有所不同。

酒大黄、盐大黄、蜜大黄以及干大黄是常见的炮制方法,它们会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寒热性质等方面。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药性的影响,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以期为中医药汤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大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药性的影响,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炮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探讨大黄在中药配伍中的搭配原则和禁忌,进一步明确大黄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提高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促进中药汤剂的合理应用和传承发展。

2. 正文2.1 大黄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大黄,又名黄连,为中药常用的一味药材。

其性味苦寒,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胃道疾病、湿热病等症状。

在中药汤剂中,大黄常被用作主药或副药,配伍其他药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大黄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其泻下通便的作用来清热泻火。

在治疗便秘、腹泻、痢疾等肠胃道疾病时,大黄常被用来增强通便的作用,帮助排除体内的湿热毒邪。

大黄也常被用于治疗火热上炎、口舌生疮等疾病,通过其泻火清热的作用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大黄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整体情况来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分别展开煎煮实验和炮制实验,分析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对小鼠胃内容物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结果:在煎煮时间方面,5min生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方面存在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

煎煮时间越长,在小肠推进作用方面越不明显,同时胃排空速率会明显下降;在炮制方法方面,醋大黄组与酒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c推进率方面明显更好(P<0.05)。

结论:中医临床用药需要对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有充分全面的分析考虑,辨证治疗。

【关键词】炮制;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3-03-188-02大黄属于中医临床常用要,味苦、芳香。

采集自蓼科植物大黄根茎,大量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大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利湿退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1]。

中医临床认为,沉降药性一方面受到药物重量以及四气五味因素影响,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受到煎煮时间、炮制方法等方面因素影响[2]。

本文选择大黄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最低体重19g,最高体重23g,平均体重(21.2±0.6)g。

实验药品选择生大黄片。

实验仪器选择UV-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1.2方法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其中煎煮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min生大黄组、10min生大黄组、30min生大黄组;炮制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酒大黄组。

1.2.1煎煮实验实验前,所有小鼠禁食4h,大黄使用剂量1.1ml/10g,持续灌注1周,最后一次灌注后1h,选择0.2ml0.2%酚红溶液灌胃,30min后将小白鼠处死,取胃剪开,冲洗胃内容物,冲洗后液体置于离心管,补至10ml,离心处理,25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在431nm波长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计算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

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仲宗亮;张盼盼;金国泰;荀丽英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4(0)1
【摘要】目的:运用动物实验探讨大黄沉降之性的影响因素,为升降浮沉的研究提供思路及中医辨证用药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观察大黄不同炮制品及不同煎煮时间的水煎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与气机运动相对应的关系讨论对大黄沉降之性的影响。

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10 min组和25 min组对胃残留率、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P>0.05),大黄5 min组对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生大黄组比较,醋大黄和酒大黄对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都明显增大。

结论:生大黄有比较明显的沉降之性,随煎煮时间增加,沉降之性相应缓和,醋制和酒制能增加其沉降之性。

【总页数】3页(P52-53)
【关键词】大黄;升降浮沉;实验;影响因素
【作者】仲宗亮;张盼盼;金国泰;荀丽英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22
【相关文献】
1.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J], 杨永欣
2.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J], 刘晓军
3.观察不同炮制、煎煮时间影响大黄沉降药性 [J], 冯燕平
4.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J], 王智子;杨柳
5.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J], 施玉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煎煮时间与大黄作用的联系

煎煮时间与大黄作用的联系

煎煮时间与大黄作用的联系大黄为常用中药,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大黄的药用成分比较复杂,,最主要成分是葱醌衍生物,同时还有一部分鞣质。

在入汤剂时,不同的煎煮时间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药理效果不同,临床作用也不同,例如不同的煎煮时间会产生泻下与止泻的双重作用。

下面就煎煮时间对大黄作用的影响做一简单说明。

1.结合蒽醌衍生物的作用及最佳煎煮时间1.1结合蒽醌衍生物的作用大黄中的蒽醌衍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为游离羟基蒽醌,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蒽醌甙即结合性蒽醌。

结合蒽醌衍生物是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作用最强。

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

尚含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双葡萄糖苷。

双蒽酮苷【2】在酶的作用下,在大肠内经过水解、还原、裂解等一系列的反应,转化成为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所以中医多用大黄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例如大承气汤中大黄主要起通腑泻下、攻积导滞的作用。

曾元儿,陈丰连【3】等专门对“大承气汤” 的传统煎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煎煮液中的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了大承气汤传统煎法“先煎枳、朴 ,后下大黄 ,纳芒硝 ,溶化服”的科学性,就在于有效地提高了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存量,为其药效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大黄在此方中宜后下,故有“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之说。

1.2结合蒽醌衍生物的最佳煎煮时间孙玉琦;肖小河【1】等通过对不同煎煮时间与大黄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证实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大黄游离蒽醌含量不断升高,大黄结合蒽醌含量在煎煮15min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变小,大黄总蒽醌含量持续增加, 在15min处接近最大值后增速趋缓。

观察不同炮制、煎煮时间影响大黄沉降药性

观察不同炮制、煎煮时间影响大黄沉降药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39 期2018 Vol.5 No.39160观察不同炮制、煎煮时间影响大黄沉降药性冯燕平(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25)【摘要】目的 针对不同炮制、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96只 SPF 级昆明系小鼠,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8组(n=12)。

其中4组小鼠,共48只,作为炮制实验对象,另外4组小鼠,共48只,作为煎煮实验对象。

结果 生大黄组(41.67%)、醋大黄组(50%)、酒大黄组(50%)小鼠的胃残留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91.67%),且3组小鼠小肠推进率(66.67%、75%、83.33%)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5%),差异明显(P<0.05);短大黄组小鼠的胃残留率低于生理盐水组(33.33%VS75%),小肠推进率高于生理盐水组(66.67%VS25%),差异明显(P<0.05)。

结论 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会影响药物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适当延长煎煮时间能够使药物沉降药性趋于温和,使用醋或酒炮制能够增强药性。

【关键词】炮制;煎煮;大黄;胃残留率【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9.160.02大黄又被称为黄良、火参、将军,药用历史悠久,功效独特,与人参、熟地、附子同被誉为“药中之四维”。

大黄性寒,味苦,具有行淤化积、泻热攻下之功效,主要被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实热便秘、热毒疮疡、积滞腹痛、淤血等证。

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深入,发现大黄还具有抗菌、抗肿瘤、健胃利胆等作用,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可用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急腹症等治疗,是一种世界公认的天然药品。

此外,在进行炮制后,大黄的性味也会发生变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但在炮制、煎煮的过程中,由于程序繁琐,不稳定因素较多,可能影响大黄药性的发挥。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应用于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价值。

方法:选取的大黄中药材是同一批药材,将其分成四组,分别使用醋蒸法和醋炒法进行炮制,大黄药材经不同方法炮制后使用Ames(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进行遗传毒,对比检测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醋蒸法检测的大黄样本在非活化条件下呈阳性,菌株TA97、98、100及102致突变性均呈阴性,而醋炒法炮制的大黄样本仍然呈阳性。

结论:对大黄中药材采用醋蒸法炮制可降低其毒性,采用醋炒法对减轻大黄毒性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大黄遗传毒性;减毒;醋蒸法;醋炒法;炮制;效果大黄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种药材,可清湿热、祛瘀、攻积滞、解毒,蒽醌类衍生物是大黄的主要成分,既能够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也能够以游离的状态存在。

大黄常用于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虽然大黄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有研究表示大剂量的生大黄片能够使受孕雌性母鼠表现出虚证,可导致死胎率增加[1-2]。

长期服用大黄或者使用不合理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

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本次研究分别对大黄使用醋蒸法以及醋炒法进行炮制,观察不同炮制方法下对大黄毒性减毒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同一批次的生大黄中药材,总计200g,将其分成2组,每组各100g,分别采用醋蒸法和醋炒法。

采用的试剂包括敌克松、二甲基亚砜等。

菌株采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TA97、98、100及102,菌株经鉴定均符合实验的标准。

1.2炮制方法醋蒸法:将100g生大黄中药材中加入18g醋,搅拌均匀后将混合好的醋生大黄样本放置于蒸锅中进行加热处理,30分钟后取出样品,将其放置于室温下留以备用。

醋炒法:将100g生大黄中药材配18g醋,将其搅拌均匀,将混合好的生大黄与醋闷透并置于炒锅中反复翻炒,当大黄的表面颜色变成焦黄色后取出放置于室温下留以备用。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

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标签:大黄;炮制;煎煮;功效大黄属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多有分布。

神农本草经》[1]对大黄的介绍如下:”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可”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足见其药用价值。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不同炮制煎煮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1对泻下作用的影响大黄有很强的泻下通便,清除肠道积物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大黄素泻下的现代医学机理如下:人体ATP酶的活性受到大黄素的抑制,Na+、K+就无法通过肠道转入到细胞之中,这就能把水分留在人体肠道里,保持了人体肠道湿润,也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大肠的蠕动,进而治疗患者便秘[2]。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为蒽甙类,而蒽甙类易受热破坏,使大黄的泻下功能削弱,各类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强弱如下:大黄炭<熟大黄<酒、醋大黄<生大黄片,酒炒大黄和醋炒大黄的泻下功效会削弱1/3,而用酒炖出的熟大黄泻下作用会削弱90.0%以上,大黄炭甚至没有了泻下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中的醌和鞣质含量与炮制过程中的蒸晒次数成反比,蒸晒次数越多,泻下作用越差。

由此可见,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强,药效快,适合治疗实热[3];酒大黄泻下作用明显削弱,但无恶心、呕吐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可用于排除人体肠内积渍,适合体质较差的老年人使用。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目的:分析讨论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从而找到合理的炮制工艺、煎制时间,针对性地拓宽用途,提高药效。

方法:考察大黄药性影响因素,将昆明小鼠80只分成炮制实验组与煎煮时间实验组各40只。

每组内进行随机分配。

其中炮制实验包括:对照组,生大黄组,酒大黄组,醋大黄组;煎煮实验组包括:对照组,生大黄炮制6min组,生大黄炮制12min组,生大黄炮制25min组。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灌胃。

通过比较各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以及肠胃排空率来确定炮制与煎煮效果。

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析,煎煮6min的生大黄,以及通过酒炮制、醋炮制的大黄都较其他组别有明显差异。

可以提高小鼠的肠推进以及胃排空情况。

结论:可以控制煎煮时间6min左右,采用酒、醋的炮制方法,将有针对性地提高大黄的药效。

【关键词】大黄;炮制方法;煎煮;药效【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ime for boiling medicinal rhubarb settlement,so to find a reasonable processing technology,fried time,targeted to broaden the use of improved efficacy. Methods:The study medicinal rhubarb factors,will be divided into 80 mi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boiling time concocting experimental group 40. Were randomly assigned within each group. Concocted experiments which include:control group,rhubarb group,group rhubarb wine,vinegar rhubarb group; boiling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control group,group 6min cooked rhubarb,rhubarb cooked 12min group,rhubarb cooked 25min groups. A fixed time every day orally. Cooked with boiling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each group advance rates and the rate of stomach emptying in mice. Results:SPSS12.0 t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boiling 6min of rhubarb and cooked through wine,vinegar cooked rhubarb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other groups. Mice can improve gastric emptying and intestinal propulsion. Conclusion:You can control the boiling time about 6min,the use of wine,vinegar processing methods will be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rhubarb.【Keywords】rhubarb; processing methods; boiling; efficacy根据记载蓼科植物大黄有着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

大黄的炮制与效用分析

大黄的炮制与效用分析

大黄的炮制与效用分析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北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南大黄)的根状茎。

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

立冬前后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去除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阴干或烘干。

成品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质轻、气清香。

味苦、性寒。

归脾、胃、大肠、肝和心包经。

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之功效。

但随着炮制方法的不同,临床效用亦有差异。

现就大黄不同的炮制法与效用分析于下。

1 加工炮制方法1.1 生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厚片或小块,晾干或低温干燥备用。

以其片面黄色,呈槟榔纹及朱砂点,气味浓厚者佳。

另外,原药材块大质坚,在水处理过程中,宜采取少泡法,缓缓润透。

因大黄中所含的蒽甙类能溶于水,尤其在热水中更容易溶解,久泡后影响药物疗效,耗损率可达15%。

1.2 酒大黄取净大黄块或片,用黄酒喷淋拌匀(大黄1公斤用黄酒0.125kg),稍闷使黄酒吸尽,置锅内以文火炒干,色泽加深,断面浅棕色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即可。

1.3 熟大黄取大黄块,加黄酒拌匀润透(大黄1公斤用黄酒0.3~0.35kg),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炖制或蒸制至酒吸尽;或以武火隔水蒸6~8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再蒸一次,晒干即可。

1.4 大黄炭取大黄片或块,置锅内以武火炒至片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如有火星时当喷洒水粒,取出冷后贮用。

1.5 醋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每大黄片1kg,用米醋0.15kg),焖润至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1.6 炒制取大黄片,置热锅中,用微火炒黄或炒至微黄,放凉即可。

1.7 盐制取大黄片,用微火炒至外皮微焦黑,喷入盐水(每大黄片1kg,用盐30g,水适量),晾干收贮。

1.8 蜜制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加入大黄片(每大黄片100kg,用炼蜜18kg),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贮用。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探析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探析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运用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及影响。

通过对大黄的干制和鲜用对中药汤剂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炮制方法下大黄化学成分及药效的变化。

结合中药汤剂中利用大黄炮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探讨了炮制方法与药效的关系。

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汤剂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对大黄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运用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提高中药疗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大黄、不同炮制方法、中药汤剂、药效、化学成分、优缺点、影响、展望1. 引言1.1 了解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大黄是一种常用于中药汤剂中的药材,其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了解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可以帮助中药医师更好地制定药方,达到更好的疗效。

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包括干制和鲜用两种主要方式,每种方式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有各自的特点和效果。

干制大黄是将新鲜的大黄晒干或蒸制后晒干,经过此种炮制方法后,大黄的药性味辛、性寒,有泻火通便、通淋止痛的作用。

而鲜用大黄则是指直接使用新鲜大黄进行煎煮,其药性味辛涩、性寒,有泻火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通过了解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大黄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大黄的炮制方法对中药汤剂的药效影响深远,对于中药行业和中医临床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汤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中药汤剂的概述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一种常见的药剂形式,通常采用多味药物组合配伍,经过特定的炮制方法煎服而成。

中药汤剂因其方便易取、疗效较快等优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药汤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选择适宜的药材,炮制加工,煎煮调理等步骤。

药材选用和炮制是关键的环节。

药材选用要求品质上乘,干净无杂质,炮制要根据药性特点采用适宜的方法处理,以调剂药性、增强药效。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120只健康小鼠,分为煎煮组与炮制组2组,每组再次分为4组,将炮制组分为A组(酒大黄)、B组(醋大黄)、C组(生大黄)以及D组(生理盐水);煎煮组则分为E组(5min生大黄)、F组(10 min生大黄)、G组(30 min生大黄)以及D组。

采取不同方式对大黄进行处理并将其制成水煎液,随后将其灌注于小鼠体内,7d后观察小鼠小肠推进率及胃残留。

结果 E组的小肠推进率以及胃残留率与D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G组在小肠推进率以及胃残留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以及C组的胃残留率均分别明显低于D组(P<0.05);B组以及A组的小肠推进率以及胃残留率与C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黄煎煮的时间为5min时,具有最理想的沉降药性,酒与醋均可明显增加大黄的沉降药性。

【关键词】炮制方法;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大黄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具有芳香、味苦的特点。

主要来源于掌叶大黄以及药用大黄的根茎,均为蓼科植物[1]。

大黄具有凉血解毒、清热泻火以及利湿退黄等作用。

中医普遍认为,除了受药物自身轻重及四气五味的影响外,大黄沉降药性还受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的影响[2]。

我中心进一步探讨了上述两种因素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需药品为生理盐水、生大黄片以及浓度为2%的酚红溶液。

本次研究对象为120只健康小鼠,体重为17~25g,平均体重为(21.97±0.74)g;本次实验器材主要包括离心机、移液器、恒温水浴锅以及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方法120只健康小鼠均在实验前4d购买,实验期间特意成立一组人员进行喂养,将其分为煎煮组与炮制组2组,每组再次分为4组,将炮制组分为A组(酒大黄)、B组(醋大黄)、C组(生大黄)以及D组(生理盐水);煎煮组则分为E组(5min生大黄)、F组(10 min生大黄)、G组(30 min生大黄)以及D组,每组各15只,每天进行一次药物灌注。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影响目的探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200g生大黄中药材分别按四种不同的中药炮制方式进行炮制。

然后,对炮制后的药材建立AMES实验进行检测其效果,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处理来比较差异。

结果生大黄不管是在代谢活化还是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对于菌株TA97、TA102的致突变性均为阳性;除醋蒸炮制法所制得的大黄样品在代谢非活化条件下呈阳性以外,清蒸炮制法以及醋蒸炮制法所制得的样品对所有菌株的致突变性均呈阴性;但是不管是在代谢活化还是非代谢活化条件下,清炒炮制法、醋炒炮制法所制得的大黄样品对所有菌株的致突变性均呈阴性。

结论生大黄具有相应的遗传毒性,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的影响不同,其中清蒸炮制法和醋蒸炮制法均具有有效的减毒效果,而清炒炮制法以及醋炒炮制法并无明显的减毒效果。

标签:炮制方法;生大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影响大黄具有泻火、解毒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

生大黄中的蒽醌类衍生物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也可以结合状态存在[1]。

以往研究表明,生大黄除了具有其药理作用外,还具有不可避免的毒性作用,如大剂量的生大黄可降低大鼠的怀孕率、甚至可升高死胎率[2]。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均提示,生大黄除具有相应的临床药理作用外,还具有较为严重的遗传毒性[3]。

这种毒性可使小鼠致癌,也有可能对人体具有某种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降低生大黄的遗传毒性的炮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200g生大黄中药材分别清炒炮制法、醋炒炮制法、清蒸炮制法以及醋蒸炮制法等四种炮制方法进行炮制,以寻找一种能有效降低生大黄的遗传毒性的炮制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将同一批次的200g生大黄中药材平均分为四组,分别按清炒炮制法、醋炒炮制法、清蒸炮制法以及醋蒸炮制法进行炮制。

其中实验中所用的主要试剂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敌克松、甲基磺酸甲酯以及溴化乙锭等。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的选取对其药性的影响,为中医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8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10只的8组。

分别各取4组进行炮制实验和煎煮实验,炮制实验分别选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比炮制后的药性情况;煎煮实验分别煎煮不同的时间,对比小鼠灌胃水煎液的情况。

结果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 d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生大黄组及经醋或酒炮制的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

对比不同的煎煮方法下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

结论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适时的延长煎煮时间可以使大黄沉降的药性趋于缓和,醋制及酒制可增强药性。

标签:大黄;炮制;煎煮时间;沉降药性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汤剂、粉剂、丸剂等剂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汤剂[1]。

汤剂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性的加减药物的种类及用量,完全遵循中医的辩证论证理论。

此外,汤剂的优点颇多,患者在服用后可以快速吸收并见效,具有较强的作用力。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大黄,大黄是我国使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历史悠久,性味苦寒,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还可攻坚散结、泻火解毒,是一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的药物。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除了人们所知道的泻下作用外,还具有抗菌、健胃利胆、抗肿瘤和收敛的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炮制还可改变其性味,扩展其应用范围。

作为临床的常用药,在大黄炮制、煎煮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定因素,繁琐的过程导致其费时费力,且未必可以百分百的发挥药性[2]。

因此,该研究就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探究其沉降药性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不同工艺炮制大黄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不同工艺炮制大黄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不同工艺炮制大黄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大黄是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通便、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等方面。

不同的炮制工艺对大黄的药效有着不同的影响。

1. 鲜用大黄
鲜用大黄指的是将新鲜的大黄洗净后去皮,直接使用。

鲜用大黄具有清热、祛瘀、通便等作用,但因为含有草酸和草酸钙等成分,容易刺激肠胃,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

2. 生用大黄
生用大黄指的是将干燥的大黄粉末加入到水中煮沸后,不加研磨直接服用。

生用大黄具有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因为未经炮制,药效不够稳定,容易出现过敏和不良反应。

3. 熟用大黄
熟用大黄是指将大黄先用水浸泡,去除部分草酸和草酸钙,再用酱油煮炒,炒至表面发黑,失去苦味为止。

熟用大黄除了具有通便、清热、祛瘀等作用外,还能够去除被认为具有毒性的草酸和草酸钙,减轻了对胃肠的刺激作用,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口感。

4. 冰糖大黄
冰糖大黄是将大黄切成块状,然后与冰糖一起加水煮沸后,调味后服用。

冰糖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排毒等作用,对于淤血瘀滞引起的胸痛、腹痛、腰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口感也更为可口。

总之,不同的大黄炮制工艺对药效和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工艺炮制大黄,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王智子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王智子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王智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煎煮的时间对大黄的沉降药性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16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n=20)。

取其中的4组作大黄的炮制试验,另外4组作大黄的煎煮试验。

其中炮制试验各组均采取不同方案,而煎煮试验各组均采取不同的煎煮时间,比较小鼠的灌胃水煎液情况。

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比较中,生大黄组与醋或酒炮制大黄组,在胃残留率的比较上均明显的比生理盐水组低,而该几组的小肠推进率对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更高,P<0.05;不同的煎煮方法对比中,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小肠推进率明显更高,P<0.05;中大黄、长大黄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相比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在大黄的炮制及煎煮过程中,适当延长煎煮的时间有利于对药物药性进行沉降,使药效趋温和,另外,采取醋制以及酒制可将大黄的药性进行适当的增强,可依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药物炮制及煎煮控制。

【关键词】炮制方法;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我国的中医源远而流长,其中中医的剂型也相对的多种多样,并在其中以汤剂作为最常见一类剂型[1]。

在临床上,汤剂可依据患者的实际个人情况,对其中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灵活的进行加减调控,其中遵循着中医的辨证施治相关理论[2-3]。

中医的汤剂理论中,中药大黄具备有明显的抗菌及抗肿瘤等众多优良的功效,其用途也十分的广泛。

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详见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6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N=20)。

取其中的4组作大黄的炮制试验,另外4组作大黄的煎煮试验。

160只小鼠体重均在19~23g,平均体重(20.15±0.47)g。

研究药物选择生大黄,所需的仪器则包括有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元仪器有限公司)、HH-8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市万合仪器制造有限公司)、4500r高速离心机(上海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浅析大黄炮制研究进展

浅析大黄炮制研究进展

浅析大黄的炮制研究进展摘要:大黄的主要功效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淤血证。

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症。

对近年来大黄炮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对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整理。

大黄为廖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的干燥根及根茎。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

药用大黄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1]大黄作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历来被各医家所重视, 历代本草中均不乏对大黄炮制品种及其作用的描述。

历代本草中记载大黄的炮制品种在 20 种以上, 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数种, 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生大黄,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4种炮制品种。

1.1化学成分变化和炮制方法研究进展1.1.1对蒽醌类衍生物的影响大黄总蒽醌含量1.14%-5.19%,以结合态为主。

游离蒽醌类衍生物有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此类成分为大黄抗菌的有效成分。

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大黄酸酐A、B、C、D,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酚-8-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苷、大黄酸-8-葡萄糖苷、大黄素甲素醚-8-O-β-d-龙单双糖苷等,这类成分是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之一。

蒽酚和蒽酮化合物:游离双蒽酮类衍生物如大黄二蒽酮A、B、C和掌叶二蒽酮A、B、C;结合双蒽酮类衍生物如番泻苷A、B、C、D、E、F等,此类化合物也是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之一。

[2]大黄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结合性蒽醌及还原性蒽醌(番泻苷A、B、C)成分含量均降低,游离性蒽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酒蒸酒炖醋煮大黄,其结合性蒽醌为生品的1/4左右,还原型蒽醌为生品的1/38-1/7,但游离型蒽醌为生品的1.2-1.3倍。

大黄几种煎药法的比较实验

大黄几种煎药法的比较实验

大黄几种煎药法的比较实验
王智勇;黄复兴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0(021)002
【摘要】@@大黄是临床上常用重要中药,具有清热泻下,行瘀化积,消炎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具有泻下,抗感染,收敛止血,利胆保肝,抗肿瘤,降血脂等广泛药理作用.大黄成份复杂,其中蒽醌类化合物是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汤剂中大黄生品有后下法,有沸水浸泡,有保温杯浸泡,有煮30min等方法,本文用上面所述方法,以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为指标,对大黄不同煎药法的提取液中总蒽醌,游离葸醌,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探讨不同煎药时间与方法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王智勇;黄复兴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 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不同煎药法对汤剂中大黄总蒽醌影响的实验改进 [J], 王琼珺;柳港生
2.中成药中土大黄甙的几种鉴别法比较 [J], 肖颖华;李文清
3.几种大黄鱼饲料应用效果比较 [J], 全汉锋;
4.几种大黄鱼饲料应用效果比较 [J], 全汉锋
5.传统煎药法与浓缩煎药法的比较 [J], 杨训;赵晓明;于锦江;杨栋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吴贵林(1975.10-),男,云南曲靖人,大专,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药品使用。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汤剂、粉剂、丸剂等剂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汤剂[1]。

汤剂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性的加减药物的种类及用量,完全遵循中医的辩证论证理论。

此外,汤剂的优点颇多,患者在服用后可以快速吸收并见效,具有较强的作用力。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大黄,大黄是我国使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历史悠久,性味苦寒,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还可攻坚散结、泻火解毒,是一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的药物。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除了人们所知道的泻下作用外,还具有抗菌、健胃利胆、抗肿瘤和收敛的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炮制还可改变其性味,扩展其应用范DOI:10.16659/ki.1672-5654.2015.19.041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吴贵林云南曲靖市陆良县板桥镇中心卫生院,云南曲靖655602[摘要]目的观察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的选取对其药性的影响,为中医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8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10只的8组。

分别各取4组进行炮制实验和煎煮实验,炮制实验分别选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比炮制后的药性情况;煎煮实验分别煎煮不同的时间,对比小鼠灌胃水煎液的情况。

结果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d 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生大黄组及经醋或酒炮制的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5)。

对比不同的煎煮方法下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

结论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适时的延长煎煮时间可以使大黄沉降的药性趋于缓和,醋制及酒制可增强药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王智子
发表时间:2018-06-19T13:54:34.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作者:王智子杨柳
[导读] 在大黄的炮制及煎煮过程中,适当延长煎煮的时间有利于对药物药性进行沉降,使药效趋温和。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煎煮的时间对大黄的沉降药性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16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
(n=20)。

取其中的4组作大黄的炮制试验,另外4组作大黄的煎煮试验。

其中炮制试验各组均采取不同方案,而煎煮试验各组均采取不同的煎煮时间,比较小鼠的灌胃水煎液情况。

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比较中,生大黄组与醋或酒炮制大黄组,在胃残留率的比较上均明显的比生理盐水组低,而该几组的小肠推进率对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更高,P<0.05;不同的煎煮方法对比中,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小肠推进率明显更高,P<0.05;中大黄、长大黄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相比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在大黄的炮制及煎煮过程中,适当延长煎煮的时间有利于对药物药性进行沉降,使药效趋温和,另外,采取醋制以及酒制可将大黄的药性进行适当的增强,可依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药物炮制及煎煮控制。

【关键词】炮制方法;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我国的中医源远而流长,其中中医的剂型也相对的多种多样,并在其中以汤剂作为最常见一类剂型[1]。

在临床上,汤剂可依据患者的实际个人情况,对其中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灵活的进行加减调控,其中遵循着中医的辨证施治相关理论[2-3]。

中医的汤剂理论中,中药大黄具备有明显的抗菌及抗肿瘤等众多优良的功效,其用途也十分的广泛。

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详见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N=20)。

取其中的4组作大黄的炮制试验,另外4组作大黄的煎煮试验。

160只小鼠体重均在19~23g,平均体重(20.15±0.47)g。

研究药物选择生大黄,所需的仪器则包括有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元仪器有限公司)、HH-8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市万合仪器制造有限公司)、4500r高速离心机(上海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1.2 方法
(1)煎煮试验
生理盐水组(A)、短大黄组(B):连续进行5min煎煮;
中大黄组(C):连续进行10min煎煮;
长大黄组(D):连续进行30min煎煮。

试验进行第7d在完成灌胃后1h,对小鼠应用0.2mL浓度0.2%的酚红溶液进行灌胃,于0.5h后处死小鼠,取其胃脏。

应用剪刀将小鼠胃内容物进行剪开取出,后采取7~9mL蒸馏水进行冲洗操作,冲洗液收集于离心管内,并进行定容10mL,后离心进行处理搜集上清液。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上清液进行检查,以421nm作为检测的波长,后计算胃内容物残留率。

取出小鼠小肠测量其总长度(幽门-盲肠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

(2)炮制试验
生理盐水组(E)、生大黄组(F):无需进行任何炮制操作;
醋大黄组(G):醋炮制;
酒大黄组(H):酒炮制;其中各大黄的剂量均为0.1mL/10g。

所有的小鼠在实验前连续1d时间禁食操作,试验过程选取专业人员进行大黄煎煮液的灌胃饲养,连续灌胃7d,后小鼠处理操作同煎煮试验。

1.3 评价指标
胃内容物残留率、小鼠小肠测量其总长度(幽门-盲肠距离)、小肠推进率=活性炭于小肠内推进的距离/小肠总长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的软件来记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各相关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χ2进行比较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进行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 炮制试验大黄的沉降药性
不同的炮制方法比较中,生大黄组与醋或酒炮制大黄组,在胃残留率的比较上均明显的比生理盐水组低,而该几组的小肠推进率对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更高,P<0.05。

见表1。

3.讨论
中医上大黄是药用的大黄根茎部位药用,大黄药性发挥其主要是归于心、脾及大肠等相关部位,以利湿、退黄及泻火等功效。

本次研究说明了随煎煮时间延长,大黄泻下、攻积效用会降低,另外进行大黄煎煮时发现,其中有效的成分析出率同煎煮时间长短也存在紧密的联系。

而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则可以发现,生大黄在进行炮制后其泻下的效果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并有利于进一步的加快胃脏运化的效果,充分的促进小肠推进,并利于进行药物吸收。

综上情况可知,在大黄的炮制及煎煮过程中,适当延长煎煮的时间有利于对药物药性进行沉降,使药效趋温和,另外,采取醋制以及酒制可将大黄的药性进行适当的增强,可依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药物炮制及煎煮控制。

【参考文献】
[1]苏彬,李晓波.配伍甘草对大黄泻下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577-581.
[2]赵楠,张晓哲,胡昌江,等.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发现炮制引起大黄多成分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607-1613.
[3]马丹,顾志荣,甘玉伟,等.唐古特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近红外光谱分析[J].中药材,2015,38(9):1842-18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