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篇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分享)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559b00252ea551810a68751.png)
书名:《欧洲文明史十五讲》背景:去年在北大读历史期间,偶然读到陈乐民先生的《欧洲文明十五讲》(北大出版社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的书)。
陈乐民先生是原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毕生观察和研究欧洲(夫人是美国所前所长资中筠,美国研究的权威,最近出版系列文集)。
本书看似是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讲的欧洲文明史概论(近来我原本是不愿读概论类的书的),但读罢方知,先生对欧洲史博大精深的研究都通过这小小的概论体现出来,读来有种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感觉。
对我而言,至少有三个好处可以强调:1.系统地了解欧洲史的“大脉络”和环环相扣的演进,每一讲不是关注具体的历史细节和事件,而是透过历史事件看到背后的“文明的进程”,思想颇为深刻且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关系演绎的非常透彻;2.“十五讲”中将欧洲史方面的经典书籍都做了推荐或介绍,如果想系统了解欧洲的历史或文明史,可以将“十五讲”作为一个导读并进一步深入钻研;3.十五讲本身是一个书系,已经出了差不多50种书目,每个领域都是大家驾轻就熟将所研究的领域的课程用十五讲的方式概要向读者介绍,有兴趣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可以按图索骥。
思考:对于欧洲史,陈先生指出,他终生研究的一个问题,“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他提到,贺麟教授(贺麟,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
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镇)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提出“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学问,应该全面系统地研究西方的学问”。
还有一位老先生说到“如果不读中国的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何伟大;你如果不读世界历史,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近代落后”。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我们的国家发展要选择哪条道路,用什么样的理论体系、价值观体系作为指导?我们个人就像应该选择哪个理论体系、哪个价值观体系去作为我们个人的信仰和精神依托?在中西马、儒释道之间我们要如何去权衡取舍?是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普世价值(科学、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资本、市场经济、宪政法治)?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儒家是“游魂”吗?儒家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吗?道家和佛法的现代意义?…一系列问题等着我们去思考、研究和讨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想,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思考、再思考才能深化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前提是先要沉下心来做些基本功,即中、西方面的历史、哲学和文明的系统了解。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最新篇)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最新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4e5f18dd36a32d7275812e.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看完《欧洲文明十五讲》这本书已经几天了,书里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真是愧对作者。
这本书是阿杰的,他了很多书,都是要树立世界观人生观、要有高出旁人的思维要看的书,其中一大块就是历史,西方历史。
最早的以前我对历史一点兴趣都没有,被《明朝那些事儿》引上了看中国历史的道路,虽还是看了就忘,但总算普及了点常识。
但是对于西方历史,我却是碰也不想碰,可能是小时候被《希腊神话》伤到了,看到一大长串的西方人民就头疼。
后来可能看英文电影看多了,对人民不再那么反感,却仍旧不喜欢西方历史,从未提起兴趣来了解。
都快忘了为什么当时就想看了,也许是阿杰那场讲座给我“洗脑”洗得有点彻底吧,他讲的是出国留学要做哪些准备,当然首先是思想上要提高一个层次。
问了他医学好不好出国,于是就打消了出国的念头——医学出国至少要读十年,青春花在这上面也许不值,在国内好好学、好好研究,也可以与国外交流再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阿杰说话很有煽动性,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且有理有据,很想像他一样说话又有知识又有说服力,于是下来就开始看他的书。
先看了一本《西方文明史》,这本是一本教材,才发现西方历史原来也很好看。
原来曾看过一本《世界一流小说》的书,里边各书的简介我都大略看了一下,在西方历史中又再次见到,再了解一下作者、书的内容,也是很有意思的。
另外才发现希腊神话也很有意思,我们的英语课本也讲了很多,于是再没有以前那种陌生、晦涩之感。
也是大概看了看,知道自己记不住,也没刻意去记,我都做好了反复看多本同样内容的书的准备,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地方见到多次大概能留点印象吧。
看完《西方文明史》来看《欧洲文明十五讲》。
这本书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陈乐民老教授做的讲座,由他的学生录音、整理出版的,基本上保留了陈教授讲课的原貌,很口语化,易懂。
一本书下来,对陈教授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我十分佩服他。
这样老的一位教授,思想确并不陈旧。
他的专业是英语,研究欧美的文化,相信也是这个领域顶尖的人,有很多机会去实地考察体验交流。
1,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
![1,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9e791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5.png)
1,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
《欧洲文明十五讲》
一、通读感想
将整本书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很适合自己,很喜欢。
这本书的整体脉络就是从欧洲文明的史论开始讲,感觉这本书很综合,因为自己阅读面太窄,很多东西不知道,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但是能够感觉到它不是详实的讲史,而是传递一种文化的感觉,而这种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叠加时间的考验的,给人以厚重感。
并不是时下的“山寨文化”,“娱乐文化”的肤浅与“速食文化”的浅薄所能比拟的。
或许看这样的书应该坐在木椅上,伴一杯微苦的清茶,认真品茗,认真读下去,茶要慢慢喝,书也要慢慢读,但在此之前,你的博览群书,起码得对欧洲历史地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行。
或许这就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
二、有所感的句子
1,美国的弱点是美国没有了哲学
2,无用的用是最大的用。
欧洲文明十五讲摘抄
![欧洲文明十五讲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abac0a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5.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摘抄摘要:一、引言:介绍《欧洲文明史十五讲》这本书及其作者陈乐民二、欧洲文明的起源: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三、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文明发展:基督教、大学与骑士精神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成就:艺术、文学与科学五、欧洲近现代文明的崛起: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与政治制度改革六、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殖民扩张与全球化七、总结:欧洲文明的历史意义与启示正文:《欧洲文明史十五讲》是由我国著名欧洲问题学者陈乐民先生所著,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欧洲文明史的概论,详细阐述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我们揭示了欧洲文明的精髓。
首先,欧洲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学、政治和艺术遗产。
古罗马文明则在法律、建筑和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整个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文明发展主要体现在基督教、大学与骑士精神这三个方面。
基督教作为欧洲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对欧洲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场所,为欧洲文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骑士精神则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伦理观念,强调勇敢、忠诚和尊重女性等品质,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等。
他们的作品和发现为欧洲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欧洲文明的现代进程。
欧洲近现代文明的崛起主要体现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政治制度改革这三个方面。
启蒙运动为欧洲社会带来了理性、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对整个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政治制度改革则使欧洲各国实现了民主化和现代化,为欧洲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读后感
![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3964a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4.png)
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读后感
这一讲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让我看到了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魅力。
以前觉得神话就是些神神叨叨的故事,可读完这部分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那些古希腊神话里的神啊,简直比人还像人呢!他们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会嫉妒,会愤怒,会恋爱,完全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形象。
就拿宙斯来说吧,他身为众神之王,却老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到处留情,搞得天界人间鸡飞狗跳的,这简直就是个有着超能力但又充满人性弱点的“渣男”啊,不过这种设定让他特别鲜活。
这一讲让我深深感受到西方文学的源头就像是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后来的文学创作。
从这些古老的神话和史诗里,能找到很多现代文学作品里人物和情节的影子。
就好比现在的超级英雄电影,那些英雄不就有点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吗?有超能力,也有自己的小毛病,在拯救世界的同时也在纠结自己的私人生活。
而且这一讲还让我明白了,原来文学一开始就是人们用来讲述生活、表达情感的。
古希腊人用神话和史诗记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英雄的崇拜,还有对人性的探索。
这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写日记一样,只不过人家写出来的是流传千古的经典。
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以后还要继续在这个箱子里深挖下去呢!。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主要内容及阅读反思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主要内容及阅读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59387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a.png)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主要内容及阅读反思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陈乐民的《欧洲文明十五讲》是一本探讨欧洲文明演变历程的著作。
欧洲文明十五讲笔记
![欧洲文明十五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0ee32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4.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笔记欧洲文明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主题,无法在短笔记中完全涵盖。
然而,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关于欧洲文明的重要概念和历史事件的简要介绍。
以下是关于欧洲文明的十五个讲座的笔记:1.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之一,它对政治、哲学、艺术和体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帝国之一,其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
3. 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以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这种制度在农业、经济和社会结构上塑造了整个欧洲。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推动了艺术、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进步。
5.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分裂了基督教会,导致欧洲宗教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
6. 科学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了对自然界的新认识,如伽利略的天文学观察和牛顿的力学理论,对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7.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的一场思想运动,追求理性、自由和进步,对政治、哲学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8.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18和19世纪改变了欧洲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方式。
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工厂的兴起使得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社会阶级分化也随之而来。
9. 殖民主义:欧洲国家在16至20世纪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
这导致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不少冲突和后果。
10. 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帝国主义体系的瓦解,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为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战争和纳粹主义崛起。
11. 欧盟的建立:为了避免未来的冲突,欧洲国家在二战后决定加强经济合作,并于1957年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如今的欧盟),以促进和平与繁荣。
12. 冷战和东西方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被分为东西两个阵营,冷战期间欧洲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的前线。
欧洲文明读后感
![欧洲文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2484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2.png)
欧洲文明读后感《欧洲文明》是一部关于欧洲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演变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让读者对欧洲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欧洲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对欧洲文明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欧洲文明的发展历程让我感受到了欧洲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文明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前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民不断探索、创新,勇于挑战传统和权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影响着世界各地,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次,欧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我深受启发。
欧洲地域广阔,文化多元,各种民族、宗教、语言在这片土地上交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在欧洲文明的长河中,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欧洲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欧洲人民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最后,欧洲文明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洲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罗马的斗兽场、雅典的卫城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艺术品见证了欧洲文明的辉煌和灿烂。
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也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对欧洲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欧洲文明》,我对欧洲文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欧洲文明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欧洲文明的优秀传统,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札记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99ba320912a2161579290c.png)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札记“欧洲文明”涉及的“欧洲”,并不简简单单局限于地理意义上“欧洲”,而是一种文化范畴的“欧洲”,其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呈辐射状,譬如欧洲移民建立的美国,以及她“自由”、“民主”的思想,实际上是对欧洲文明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因而了解世界文明,很难不从欧洲开始。
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应当算作古希腊,尽管两河流域文明中一些先进的东西也流向并影响了古希腊地区。
在悼念雅典城邦阵亡英雄的一次集会上,伯里克利发表了一番演讲,体现了希腊的民主和法制思想——当然,这种民主思想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便是死于这种民主。
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凭借武力取得希腊控制权之后,继续向东方扩张,征服了小亚细亚、波斯、北非,乃至印度,不过他病逝时年仅33岁。
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极大地推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并成为哲学的集大成者。
此后希腊国运堪忧,直至被罗马人征服并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相对于古希腊的一千年(前1000年至公元前末),古罗马的历史时期也是大致一千年(前500年至后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历史学家热衷于比较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力,关于这个问题,应当有分寸地进行比较——罗马的遗产以实物居多,而希腊则留下思想和精神。
同希腊分散的城邦自治不同,罗马人靠战争不断扩大版图,征服的部落多了,并且这些部落逐渐拥有自己的行政管理机构,贵族和平民区分开来,形成类似元老院的组织,便是罗马共和制的开始。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著名的领袖人物——恺撒和庞培,罗马征服了东至土耳其的大片土地。
恺撒后期逐渐被元老院孤立,他便自封为“独裁者”,也就是“行政长官”。
恺撒遇刺身亡后,养子屋大维自封为皇帝,改共和制为帝制,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此后尽管罗马帝国有几次中兴,但总体上是一个逐渐消亡、逐渐衰微的趋势,直至最终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东西罗马分治起源于戴克里先皇帝,随后的君士坦丁大帝索性直接将罗马国都迁至君士坦丁堡,形成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读书笔记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ead08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9.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基佐著[1**********] 周博言第一讲在第一讲中,他说:“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和焦点。
”其他地方崛起的文明和制度,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在法国接受新的预习,才能从法国出发,征服欧洲。
(下划线为引用原文)虽然这么说有夸耀法国之嫌,但从地理上看也确实如此,法国基本处于欧洲中部,我虽不完全赞同地理环境决定论,但无疑,法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注定他将要在欧洲文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他花了一些篇幅以一种极为诚恳的方式来讨论什么是文明,“我们要注意不要陷入纯粹哲学中,不要定下某种推理原则,并由此演绎出文明的本质??我们研究的是这个词一般的通俗的意义。
??通常意义普通见识??一个词的通常意义是逐渐发展的,在事实的不断出现中形成的。
当一个看来是属于某一词的意义范围内的事物出现时,它好像被自然而然地收纳进去了。
词语的词义会逐渐伸展??”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某个事物时,经常会陷入纠结于定义的怪圈,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看法。
即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普通含义,而普通含义就是我们脑海中的普通见识,我们不必每次都要用哲学的逻辑来讨论其普通含义(虽然有时仍然需要,但那是哲学范畴的),否则那会非常地累。
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发展的观点,及一个词语的普通含义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不断吸纳进新的事物(有可能也会去除一些旧的事物),我们在讨论不同时期的同一词语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这点我也是比较赞同的。
他通过四个假设,提出文明的第一个概念: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然后进一步提出第二个概念:人性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的发展未必会立刻带来人性的发展,我总是联想起中国古代的社会(尽管我对古代历史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取得巨大的成就,还有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文化艺术品。
但人性的发展似乎并不是如此,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也并不总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时候还不如先秦时期。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报告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3eff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4.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报告
《欧洲文明十五讲》是一本由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希拉里·曼特尔撰写的历史专著。
本书全面阐述欧洲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包括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等重要时期及其影响。
本书内容广泛,不仅涵盖了欧洲历史的方方面面,而且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欧洲文化、艺术、宗教、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作者用平易近人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欣赏欧洲文明的奥妙和魅力。
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欧洲文明的根源、起源和发展,解释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讲述了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古希腊哲学家、罗马帝国统治者、基督教圣人、文艺复兴大师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讲解,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欧洲文化的兴盛和衰落,使读者对欧洲文明的历史进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深入谈论了欧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动,探究了欧洲文明的世界影响。
他指出,欧洲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结果,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希腊哲学、罗马法等。
同时,欧洲文明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在很多领域的创新,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政治制度等。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欧洲文明的繁荣和辉煌。
总之,《欧洲文明十五讲》是一本充满历史智慧和思想深度的
好书。
读完此书,你将深刻认识到欧洲文明的伟大之处,对人类文明演进的道路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此书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个对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入思考的契机。
强烈推荐!。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1000字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60cbbbb77232f60dccca14a.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10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1000字《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1000字: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幻想着自己也在北大国关02年的那门课上。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5548d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1.png)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
《西方文学十五讲》这本书以十五篇独立的讲稿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通过这些讲稿,我对西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知识。
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证,将西方文学的历史长河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从古代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到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和民间故事,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恢复与革新,以及近代的小说、戏剧和诗歌,每一篇讲稿都充满了独特的见解和深度的剖析。
其次,作者通过传递信息和思想,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西方文学的精髓。
例如,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时,作者强调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和推动文学的发展。
此外,作者还通过讲述一些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展示了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深刻洞察力。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通过了解西方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从而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西方文学中的许多思想和观念,例如批判性思维、个体自由和人文精神等,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积极倡导和实践的。
总之,《西方文学十五讲》是一本优秀的西方文学入门读物,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还深入剖析了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还
得到了许多人生启示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也会对更多的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引领他们走进西方文学的殿堂。
读书笔记B:欧洲文明十五讲
![读书笔记B:欧洲文明十五讲](https://img.taocdn.com/s3/m/5267fd0f866fb84ae45c8d2f.png)
文明传承中的意识觉醒——《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十五讲》作者:陈乐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1月字数:250,000阅读时间:2016年9月阅读背景:今年秋季学期,我选到了李宏图教授开设的通识模块课程——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
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李老师强调了历史学的意义和功能:“我们并不是直接从历史中汲取解决我们日前事件中的问题,我们只是要知道在那个历史当下人们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那样的选择是博弈的产物,恰恰展现了历史的复杂,能够给我们一种启发。
”也即所谓的“历史的必然性”。
将这种必然性具体化为几个问题即:欧洲何以为欧洲?同样,中国何以为中国?而这本书恰恰是教授推荐给我们的、讲述欧洲文明史几十个世纪以来是如何向前迈进的书目。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研究方法陈乐民先生以辩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以历史书籍和历史资料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他在欧洲的亲身实践,对欧洲历史的发展线路做出了相当严谨的考察,再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下,抽象出欧洲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大线路、大轮廓。
作者认为,“书和资料里反映的东西,我想大部分还是真实的……若要讲‘史无信史’,那就把整个历史否定了,抛弃掉了,成了虚无主义。
”而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我们在保证历史研究的严谨性的同时要避开的误区。
研究问题陈乐民先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换句话说,即“历史的必然性”亦即“历史的合理性”。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中国进入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才一百多年,为什么这么滞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向谁追问责任的问题,甚至不是一个褒贬是非的问题,而是把客观事实弄清楚的问题。
……历史的长期合理性,就是说历史是不能责怪的。
”与此同时,作者认为,当代欧洲历史研究的问题在于“过于肤浅”,大众关注的重心也仅仅停留在“通俗文化”的层面。
实际上,欧洲文明的博大精深,不亚于令我们自傲的中华文明,作者研究欧洲文明史,并从偏重于政治文明的角度出发,目的是发掘出欧洲的“文明根基”,抓住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层原因,真正挖掘出中西文明的异质性。
读后感 论文 文明的起源
![读后感 论文 文明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f9ec7c3cb0717fd5360cdcb5.png)
文明的起源
世界上的文明至今都是由两种文明发源而来的,一种是大陆文明,一种是海洋文明,大陆文明的代表我们都知道了,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嘛,多发源于肥沃的河流区域,人民以耕作为主,而海洋文明则在后期才开始发迹,或者海洋在后期才开始发力。
其中海洋文明流传至今,以西方文明为主,其中以欧洲文明为西方文明的起源,大学以来阅读的各种文献资料,关于欧洲文明的资料简直是多如牛毛,可能是现在的西方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或者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又或者是“知己知彼”,在阅读各种世界通史的时候,多以西方文明作为世界的源头处理,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文明很多时候只是其中的一小章节,难免让我有点失落。
如今阅读人文通识系列著作《欧洲文明十五讲》,把欧洲文明的各种历史文化在以十五次讲课的形式写出来,形象生动,内容深刻。
作者是北京大学的陈乐民老教授,他研究欧洲文化多年,又一直在欧洲定居,把他的所思所感全部都写了下来,阅读之后觉得大有收获,并且口语化的讲课风格让我乐在其中。
陈老先生说了,在研究欧洲文明的时候,他确实是有“欧洲。
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读后感
![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49c24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a.png)
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读后感这一讲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大门。
以前总觉得神话嘛,就是些神神鬼鬼、奇奇怪怪的故事,但这一讲让我知道这里面可大有学问。
那些古希腊的神啊,个个都有鲜明的性格,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性格各异的朋友(当然啦,他们有超能力)。
比如说宙斯,掌管着一切,就像班级里的班长(不过是超级加强版的),权力很大,但又有点多情,时不时就被爱情冲昏头脑,做出些不太靠谱的事儿。
这让我觉得神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他们也有人性的弱点,就像我们凡人一样。
还有那些神话故事里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完成十二项艰巨的任务,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超级英雄啊。
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勇气、力量还有坚持的力量。
这些英雄的存在,感觉就像是在给当时的人们打一针强心剂,告诉大家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毅力就能战胜它。
而且这些神话故事之间还互相联系,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个故事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它们共同编织出了古希腊人对世界、对人性、对道德伦理的理解。
这一讲也让我意识到西方文学的源头就在这些神话故事里。
就好比一条大河的源头,虽然开始只是涓涓细流,但却孕育了整个西方文学的汪洋大海。
后来很多文学作品里的情节、人物形象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那些冒险的情节、英雄的成长历程、人性的挣扎,都像是从古希腊神话这个老祖宗那里遗传下来的基因。
读这一讲的时候,我还特别佩服古希腊人那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能想出这么多奇幻的故事和复杂的神的体系,真是厉害得不要不要的。
感觉他们的脑袋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盒子,随便打开就能跳出一个新奇的故事。
而且这些故事还不是简单的瞎编,里面有着很深的寓意。
比如说伊卡洛斯的故事,他不听父亲的劝告,飞得离太阳太近,最后翅膀融化掉海里了。
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要懂得适可而止,不然就会自食恶果。
总的来说,这一讲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文学之旅,让我对西方文学的根基——古希腊神话有了更深的了解。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af23baa6c30c2258019e6b.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欧洲文明十五讲》是陈乐民先生的课堂讲录。
陈先生在2002年下学期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三年级开设该门课程,讲课时并没有专门的讲稿,仅在课前写一个简要的提纲,根据提纲进行现场发散式的讲授。
每次课后都有学生与老师的问答互动环节,更是即兴式的答疑,具有很强的现场感。
作为欧洲问题研究专家,陈乐民先生已经有《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扩张史》等专著行世。
而陈先生研究欧洲,正如在课程开场白所说,“实际上心里想的是中国”,即他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他在讲课中提到,贺麟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学问,应该全面系统地研究西方的学问”。
在介绍古希腊城邦制度时,陈乐民先生提到了顾准对古希腊的研究,而顾准当年怀着那么大的热情与勇气带病写作《希腊城邦制度》,心中所思所念也是中国。
陈先生正是继承贺麟、顾准等先贤的遗愿,以期通过对欧洲文明的研究,引出中国问题。
在陈先生用毛笔小楷写就的三页讲课提纲中,在列出欧洲时代的后面,附上了中国的朝代。
如在古希腊后面,列出了两周、秦、两汉;在古罗马后面,列出了汉、魏晋南北朝;在封建时期后面,列出了五代十国、明……这是在陈先生的心中,把欧洲文明的历史与中国对应起来,探讨在相应的时代里“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的大问题。
在课堂中,陈乐民先生主要讲解欧洲文明的“大脉络”及其环环相扣的文明演进路径,不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而着重于透过历史事件剖析其“文明的进程”,思想颇为深刻,且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关系演绎得非常透彻。
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陈先生按照欧洲文明的进程,依次梳理了古希腊、古罗马、封建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英法革命、20世纪的欧洲,以及欧洲文明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渊博深刻的思想,带着青年学子走了一遭欧洲文明之旅,使之印象深刻而回味无穷。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陈先生不仅为学生介绍与剖析欧洲文明的进程,而且还提醒学生,他的讲解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学生在听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分辨,“用你们所读的书,所得到的知识以及你们的思考和你们的想象力去提出你们的看法”。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篇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06c1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c.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篇高中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多培养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两篇高中生推荐阅读书籍《欧洲文明十五讲》的读后感吧,希望你能喜欢。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一:读后,给我的冲击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没有能力像那些学生一样提出这样具有深度的问题,我深深地感到自卑。
而且陈乐民先生由头到尾都强调一点:我在这里讲的只是一个框架,几条线,你们自己要多看书。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我们的新闻学史的老师。
他现在教的是“中外名记者研究”,每节课讲述一个记者的生平,然而时间的限制和没有课本的窘迫,造成了课程有点闷。
我一开始的打算是每个记者都找一本传记看,但是终究没有坚持下来,很是惭愧。
读后,印象最深的是,“为什么有些事情中国做不到,而欧洲能做到呢?(启蒙运动,工业革命……)1、欧洲的智力发展是独立发展的,2、欧洲在实验上的发展(钻研的实验方法),3、西方的发明是不断翻新的(波浪式推进)”有些事情,没有经过对比是不能发现问题的。
学术要独立发展,脱离政治的控制。
学术独立发展,才可以自由发展,迸发活力。
这个令我想起了深圳的那所南方科技大学,一所为脱离政治管辖而建的大学,一所希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大学,在建立之初遇到了多少困难啊。
但是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可见在独立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必须从制度上做出真正的变革。
钻研,要的是耐得住寂寞,“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个跟现在社会的浮躁之风脱不了干系,每个人都想着怎样出名,确切来说是如何快速出名,于是浮躁的风气无处不在,你传染我我传染你,很少有人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的人又被视为异类,就像作家当年明月还没成名前一样,总是在看历史书,就被人说这说那的。
创新,要的是不满足与现状力求突破。
中华五千年值得骄傲,但是现在国际上拼的是现在的综合国力,各种实力都包含在内。
凭着以前的辉煌,我们又怎么能一直屹立不倒呢?我们要求突破啊!《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欧洲文明是个大题目,如果去读厚厚的大部头著作,是件很麻烦的事。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报告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02e2331eb91a37f1115ca5.png)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报告这本书前前后后在我手里有近3个月,第一遍从前到后慢慢看,中间停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了要写读书报告的任务,我决定挑选几章重读,分别是第二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十四讲。
首先,陈乐民先生的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教科书狭隘的认识,读该书就像置身于其乐融融的课堂上:博学的老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在台上授道解惑,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奇特。
此书讲了欧洲文明的起源、演变、发展、影响和现状,纵横古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使得我原本断断续续,跳跃性的历史知识碎片拼成了一个完整的画卷,让我明白了历史的连续和不可复制。
读第二讲:希腊——欧洲的精神家园,自由、雄伟、美丽的希腊精神,冒险进取、勇敢无畏的希腊精神,发扬民主、法律的希腊精神,想象湛蓝的海边,一个幼小的儿童在玩耍,正如古代希腊在遥远原始稚嫩的时代里的样子,一切都是新鲜的。
读第六、七、八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在中学时代早已根植脑海的知识点现在逐渐变成了一条浩荡的历史长河,我看到了历史脚踏实地的攀登而不再是无来由的飞跃。
培根说:“读书使一个人丰富,讨论使一个人成熟,写作使一个人精确”,三个风起云涌巨人辈出的时代,有哪个巨人不是博古通今?读第十四讲:欧洲文明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他说中国文化传统的特点是“从上到下的专制主义和从下到上的臣民主义”,感觉跟鲁迅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犀利,在刺痛人心的同时又鞭策着读者进取。
不论在政治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方面,与欧洲相比,中国都是落后的,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对于中国的文明进程,我只是通过一些历史教科书、通史、传记得知,了解得不系统,但始终给我沉淀着的厚重感,然而大气磅礴的五千年历史是否真的在向上走呢?还是仅仅深陷一些怪圈无法自拔?审视中国文明现状,噱头无处不在,荒唐、错乱得不可思议,我不明白整个民族在干什么?而且大家都在趋同一样的生活方式,好好学习——考大学——做官、当老板、当学者,最差也要混个白领阶层,就是没人打算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欧洲文化课程心得体会(2篇)
![欧洲文化课程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e36e8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a.png)
第1篇自从接触到欧洲文化课程以来,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欧洲大陆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得以窥见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感受到了欧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和敬意。
以下是我对欧洲文化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欧洲文化的源远流长欧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阶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洲文化体系。
从古希腊的哲学、艺术到古罗马的法律、建筑,从中世纪的宗教信仰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从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到现代的多元文化,欧洲文化不断发展、演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欧洲文化的多元包容欧洲文化具有多元包容的特点。
在欧洲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欧洲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 宗教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宗教在欧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宗教信仰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民族文化:欧洲拥有众多民族,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英国等,各民族在语言、风俗、艺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3. 文化融合:欧洲历史上的殖民扩张使得不同文化在欧洲土地上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4. 文学艺术:欧洲文学艺术历史悠久,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达芬奇的绘画到莫扎特的音乐,欧洲文学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三、欧洲文化的理性精神欧洲文化注重理性思考,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
在课程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欧洲文化的理性精神:1. 科学精神:欧洲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民主制度:欧洲各国普遍实行民主制度,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3. 自由观念:欧洲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尊重个体权利,鼓励人们追求自我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篇高中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多培养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下面橙子就来分享两篇高中生推荐阅读书籍《欧洲文明十五讲》的读后感吧,希望你能喜欢。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一:
读后,给我的冲击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没有能力像那些学生一样提出这样具有深度的问题,我深深地感到自卑。
而且陈乐民先生由头到尾都强调一点:我在这里讲的只是一个框架,几条线,你们自己要多看书。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我们的新闻学史的老师。
他现在教的是“中外名记者研究”,每节课讲述一个记者的生平,然而时间的限制和没有课本的窘迫,造成了课程有点闷。
我一开始的打算是每个记者都找一本传记看,但是终究没有坚持下来,很是惭愧。
读后,印象最深的是,“为什么有些事情中国做不到,而欧洲能做到呢?(启蒙运动,工业革命……)1、欧洲的智力发展是独立发展的,2、欧洲在实验上的发展(钻研的实验方法),3、西方的发明是不断翻新的(波浪式推进)”
有些事情,没有经过对比是不能发现问题的。
学术要独立发展,脱离政治的控制。
学术独立发展,才可以自由发展,迸发活力。
这个令我想起了深圳的那所南方科技大学,一所为脱离政治管辖而建的大学,一所希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大学,在建立之初遇到了多少困难
啊。
但是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可见在独立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必须从制度上做出真正的变革。
钻研,要的是耐得住寂寞,“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个跟现在社会的浮躁之风脱不了干系,每个人都想着怎样出名,确切来说是如何快速出名,于是浮躁的风气无处不在,你传染我我传染你,很少有人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的人又被视为异类,就像作家当年明月还没成名前一样,总是在看历史书,就被人说这说那的。
创新,要的是不满足与现状力求突破。
中华五千年值得骄傲,但是现在国际上拼的是现在的综合国力,各种实力都包含在内。
凭着以前的辉煌,我们又怎么能一直屹立不倒呢?我们要求突破啊!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后感范文二:
欧洲文明是个大题目,如果去读厚厚的大部头著作,是件很麻烦的事。
往往是费劲读了几天,也进展不了几百页,非但未能掌握概貌,看到后面还有上千页的篇幅,心都先凉了。
所以有时候读些简单性的、概括性的文章,了解点基本情况,培养并维持兴趣,有助于去通读那些专著。
这也并非只是针对欧洲文明,举凡历史啦、文化啦,这些貌似深奥的专题,都可以从普及性的简单读物来入手。
要说通俗易读,讲义便是一类很好的文章。
百家讲坛有不错的收视率,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口语化的讲解,虽然听这类讲座无助于听众成为专家学者,但是能传播引导基本概念,就已经完成主要任务了。
《欧洲文明十五讲》,是一本大学里讲解欧洲文明的讲义合集。
如果读者中学时历史课已经学得不错,对欧洲历史有常识性的概念,那么看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好像有很多收获,但又好像什么东西都没学到。
这位作者老师呢,用十五讲的内容把欧洲文明做了个基本梳理,大致讲了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世纪、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差不多可以一目十行看下去,不用担心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简直都有灌水的嫌疑了。
但是呢,要硬说他是灌水,似乎也说了很多东西,并没有毫无意义的感觉。
另外,每一讲之后,还收录了一些学生的课堂提问,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也确实不乏机灵和刁钻。
看看老师是如何来回答问题的,也是一种乐趣。
这些问答内容的存在,是本书非常有价值的地方,也更不能说是灌水了。
如果看完这本书感觉不过瘾,翻回第一讲,作者列了个书单,推荐了一批书。
这本书虽然读起来不吃力,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观点都容易让人接受。
比如说,这位老师谈起十字军东征,谈起西方人侵入美洲,极力强调在促进交流上的文明意义。
我对这类“入侵虽然不好,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交流”的历史观,虽然一向不太感冒,但也勉强可以接受。
然而,当这位老师讲到,“这个问题呢,西方人是抢了印第安人很多地,杀了不少印第安人,但是印第安人也杀了不少西方人,这就不好
说了。
”我实在是没法忍受了。
所谓残酷的征服带动了交流融合,本来就是史学上一个别扭的说法。
貌似十字军不东征,地中海就没有商船穿梭。
貌似蒙古人不进攻,东西方就一直老死不相往来。
还好,这些观点毕竟承认侵入本身是残暴的。
但是这个莫名其妙的观点——“征服者虽然杀了很多当地人,当地人也杀了很多征服者,所以这就扯平了。
”等于是说,侵入者随便来抢你的地,杀你的人,当地人只能伸长脖子等待屠杀,不能反抗,否则,你也杀了对方的人,道义上就平等了。
能这样为侵略行为本身来辩护,确实太强大了。
尽管如此,这本书通俗易读的优点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