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朱元思书》深入解读的教学设计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例析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8323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0.png)
一、教案简介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例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的主旨思想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与分析。
2.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 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 简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步骤二:阅读理解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与朱元思书》。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步骤三:分析写作技巧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教师总结并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
步骤四:主旨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旨思想和人生哲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示。
步骤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2. 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巩固。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与朱元思书》,加强理解记忆。
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查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能力。
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652e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d.png)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悟文本的情感内涵。
3. 学会欣赏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亲情、友情。
3. 培养学生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全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练习。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 学会欣赏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本情感。
2. 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
3.3 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句。
2. 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4 课堂练习1. 学生背诵课文。
2. 学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练习。
3.5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课文背诵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 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 完成一篇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作文,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4.2 作业要求1. 背诵课文要熟练,能正确默写。
5.1 评价内容1. 课文背诵情况。
2. 作文质量。
3. 课堂表现。
5.2 评价方法1. 课文中抽查背诵。
2. 作文互评、教师评价。
3. 课堂提问、讨论参与度。
5.3 评价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2bdc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6.png)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⑶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⑷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⑵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⑶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1、朗读法。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
![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afc2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e.png)
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3.领悟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美、人文精神及哲理。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的哲理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及课文《与朱元思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书”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等。
三、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探讨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灵感,进行仿写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三段,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的人生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灵感,进行仿写练习。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整体结构,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探讨课文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整体结构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灵感,进行仿写练习。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美、人文精神和人生哲理。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024年)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ec8145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1.png)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山水小品,被选入教材中,体现了其文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文章以书信形式,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奇丽多姿,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文章还可作为写作范例,指导学生如何抓住特点、有层次地写景,寓情于景,提升写作水平。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这篇描绘山水之美的文言文普遍抱有浓厚兴趣,特别是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容易吸引学生。
学生喜欢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同时,他们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文章主旨。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
2、通过反复诵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它以山川为笔,江河为墨,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南朝文学家吴均的脚步,走进他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与朱元思书》。
在这封书信中,吴均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春江的山水画卷,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奇山异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0985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9.png)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一)、朗读课文1、明确读音和句读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
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061b4665ce050877321375.png)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2.领会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猛浪若奔(飞奔的马)2、从流飘荡(顺、随)
3、经纶世务者(筹划)4、负势竞上(凭借)
二:翻译,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美美的赏
《与朱元思书》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三峡》,都是写山、范水的名篇,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结合《三峡》,赏析本文。
4、写景的手法上,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比喻、夸张等手法。
(四)、美美的背
如此美文,定要背下来才痛快。配乐背诵。
1、背诵接龙。(一个同学一句)
2、美美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
3、第五、第六小组PK背诵接龙。看看哪一组更准确、流畅。
(五)、富春江奇山异水。不仅陶醉了吴均,也引无数古代文人雅士留下过许多吟咏的佳句。展示: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46e9a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d.png)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借助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把握文意。
2、从观察角度、感官调动、写景方法等入手,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
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
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与”:给,“书”:信。
【预习】一、读准字音。
ABCpiǎo碧() 急tuān()轩miǎo()línɡlínɡ()经lún()横kē()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AB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的优秀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的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e1207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4.png)
《与朱元思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3)能够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对友情、人生等的思考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与朱元思书》。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文中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学会珍惜友谊。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的内容。
(2)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友情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2)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作品,引发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与朱元思书》,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和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并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与朱元思书》进行详细讲解,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让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合作探讨等。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朗读、默写、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与朱元思书》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9d62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6.png)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以人的感受来反衬出山水之美,又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并含蓄地流露出对美好大自然的爱慕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在文中,作者通过与友人朱元思的书信往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规劝,也展示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感悟。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作者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通过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并能够理解其对世俗的态度。
3、熟练背诵课文,体会其韵律和意境。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2、熟练地背诵课文,感受其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刻。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认识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其大意和情感表达。
3、阅读《三峡》,准备对比阅读,探讨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一、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人描写山川景某的文章,以及之前学过的《三峡》,并对两篇文章进行简要比较,引发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兴趣和好奇心。
1、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教学导向。
2、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对生字进行逐一解释,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和书写。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注意语气、重音和节奏,以帮助理解文意。
2、理解文意:⑴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师可以提问或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解答。
补充注释:"风烟俱净":指大自然的清净。
"任意东西":任凭江水随意流淌东西。
"一百许里":约有一百里左右。
"天下独绝":形容景某的绝美。
"急湍甚箭":形容江水湍急如箭。
"泉水激石":泉水冲击着岩石。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在互相鸣叫。
"在昼犹昏":即使是白天也显得昏暗。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8bd4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4.png)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情况分析】1、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极佳的美文。
所以将在了解__大意的基础上,侧重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这样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欢朗读多于理解。
学生基础较好,平时课堂气氛较活跃,部分学生敢于发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活动课前轮流值日,一学生讲故事,其余学生从内容的选择、表达的流畅方面评价。
常规活动,训练学生胆量;知识积累。
导 1分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然而,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间。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读 6分钟1、教师范读,配画面、音乐。
要求:记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听教师范读课文。
2、朗读:个人读,再齐读,侧重注意句读。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 6分钟放幻灯片。
讲解重点词句。
自由朗读,对照课文注释,理解__大意。
就词句和__内容提出疑问。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析 20分钟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①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__所写景色的特征?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②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奇和水异?(小结,投影:景奇山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四读:明辩课文主旨。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a78c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4.png)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朱元思与友人的书信往来的背景和内容。
(3)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与朱元思书》。
(2)学会欣赏古文的语言美,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将古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 理解文中朱元思与友人的书信往来的背景和内容。
3.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表达。
2. 将古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与朱元思书》,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与朱元思书》。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言美,欣赏朱元思的才华。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谈感悟。
5. 实践运用(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将古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互相借鉴。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将古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5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8c98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a.png)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作者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3、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能够领会到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是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独特,写法精妙的特点。
难点是了解文义。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参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
请大家打开书,听我朗读课文,注意读音的正确。
3、要与古人对话还需过翻译这道关:老师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的译文,请大家对照书下注释和手头的参考资料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有的话请及时在旁边进行纠正,看谁的眼光较犀利,谁的古文翻译能力较强?每小组负责一段,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分发材料)4、进行每小节节意的分析。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5、再齐读,停顿的适当、节奏的缓急。
老师在找课文翻译的同时,又找到一篇《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作者也是吴均,据说这是原稿。
真实性我想也无从考证。
但我们可以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有改动的地方哪个更好些?为什么?明确:文章结构特点:总分;语句多用对偶句,增强气势;抓住景物特征,注重细节描写;善用精妙词语,表现事物特征;语句书写为情感表达服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e76493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f.png)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收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品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想1、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单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的名篇,极具审美价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条分缕析”,尽管文章中许多字词有文言词法可讲,文章的结构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来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寡然索味,学习兴趣不大,况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所以,根据此教材的特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地朗读、品味、赏析、想象和联想等一系列审美的体验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
椐此本文定为用赏读课型来教学。
2、一般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是由三个世界垒加而成:语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
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艺术世界的实体。
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朗读来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海中呈现出作者所描绘景色的画面,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在脑中要有“一幅画景”或是“一幅戏景”;最后,再根据画面去想象作者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以,要根据审美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的步骤犹为关键。
3、一直很欣赏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通过此文的教学,为的是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一种阅读和欣赏能力,因此,学生在审美感悟过程中,教师对审美规律的归纳小结也是必要的。
同时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记》既是拓宽教学内容,又是鉴证了学生对写景小品文的阅读欣赏能力。
4、想像和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和课型的特征为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怀2、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鉴赏能力。
2023年《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32704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9.png)
2023年《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材解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
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
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__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学情分析】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
然而__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
对于__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
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__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
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如:“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8bd4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e.png)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僻词语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主翻译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上课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2b9ccaf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c.png)
教学计划:《与朱元思书》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对《与朱元思书》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与思想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形式。
2、掌握《与朱元思书》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与朱元思书》的深层含义。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读要求学生提前阅读《与朱元思书》相关资料和文献,建立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的基本情况和背景后,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与朱元思书》成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书信集?文中有哪些比较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2、课堂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和深入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并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3、文本分析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深入挖掘《与朱元思书》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语言技巧、句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注意文本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涵和潜义。
4、课后反思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和作文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深化理解和领悟。
同时,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
五、教学内容1、文本出发,了解《与朱元思书》的历史、化背景和作家生平等基本情况。
2、分析《与朱元思书》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尤其是关注其书信形式的独特之处。
3、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任务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加文学鉴赏的深度和广度。
4、通过写作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重点考查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作业表现: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与朱元思书》深入解读的教学设计对《与朱元思书》深入解读的教学设计一、研(独立)——初次解读(一)导入: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录,文章没有一般书信的格式,也没有通常书信中事务的叙述和问候的套语,而是向友人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一篇音韵和谐的骈文。
(屏显)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
其诗多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
《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被人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
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二)疏通文字:1、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
②急湍:急流的水。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③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⑤相鸣:互相和鸣。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⑧经伦:筹划、治理。
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⑨犹:好像,如同。
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三)读通读顺:一读,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读懂大意,建议同桌合作,互相读,纠正字音;互相说,理解大意。
二读,要求把握节拍,读出韵味,建议同学们自划节奏,自由诵读体味。
技巧点拨: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对偶句和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
三读,翻译难点语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四读,要求发挥联想和想像,想像文中的景,体味文中的情,读出情味。
教师示范:如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我们眼前就会出现江水波浪翻滚、浪花飞溅的画面,诵读可将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读时语速稍快,显出江水的急速和磅礴的气势。
再如,读“夹岸高山……”一句,声调要略微上扬,语气也应稍稍转急,表现出负势竞上的气势;当读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下几句时,可以平缓深沉的语气,以表现作者由山水景物而悟到的人生哲理。
二.演(合作)——初次体验(一)寻找表演点:1.行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看水:水、游鱼、急湍。
3.看山:峰、泉、鸟、蝉与猿、人、树。
(二)自由组合表演。
三.评(合作)——二次解读(一)教师点拨,引导评出要旨和细节师:看表演,仿佛我们一路领略了富春江山水的奇异风光,下面要借你们的一双慧眼和精彩的语言,紧扣文章,从词、句、手法、结构、情感等多角度去发现文章的美妙,同时对照评价表演者对美妙之处表现的程度!教师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这一段在文中起总说作用,与下文构成总分式结构。
同学们表演出了行船者的惬意,但没有表现出天山共色的情景。
同学们读第二、三段,进行自由发现。
读第二段我们感受到了秀美:“缥碧”强调水的青绿、澄清;“千丈见底”夸张写出江水清澈透明;静静的细石与娓娓的游鱼,相映成趣,这一切清美秀丽。
读第二段我们也感受到了壮美: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既再现波浪翻滚的气势,又描摹振耳欲聋的声响,突出江水飞动雄奇。
读第二段我们还感受到了动静美:这一段从两个层次,表现江水时而平缓无波,时而怒涛裂岸的状态,传神展示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句句精美。
第一句不仅画出峰峦迭起,层出不穷的磅礴气势,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充满动态美。
再看,写山奇却写树生寒、竞长、繁多,以树奇来衬托山奇;写山的幽静,却写泉响、鸟鸣、蝉转、猿啼各种音响,以声衬静,表现出映衬美。
第四句抒写感受,流露出一个失意文人对庸俗官场和动乱社会的厌恶之情,传达出高洁的情趣美;也侧面表现奇山的美好及其诱人的魅力,实写人,虚写山,呈现虚实美。
结尾看似多余,却使全文充满浓郁的诗意,给人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可见作者的运思美。
[或引导紧扣美点简要评说:文中描写的山水之美,美在哪里?示例: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美在山势之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美在山音之妙,泉水泠泠、鸟鸣嘤嘤,蝉转不穷,猿叫无绝;美在山意之绝,沉醉于山水之间,能望峰息心,能窥谷忘反,抛弃功名利禄;美在山林之异,横柯上蔽,疏条交映……]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总写:奇山异水分写: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之美“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之美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感”(望峰息心,窥谷望返)(感觉)(二)评出表演杰出小组和三类杰出个人(语言设计杰出个人、情态设计杰出个人、情节设计杰出个人)。
(三)确立示范表演组。
四.诵(独立中合作)——二次体验(一)自由诵读(二)朗诵式背诵与计时背诵。
(三)结合示范组表演进行背诵并体验。
五.结(合作中独立)——三次解读要旨把握:抓总领句段第一段。
细节品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结合。
动静结合。
比喻。
四六句节奏。
六.悟(独立中合作)——生活延伸(一)扩读欣赏一:师:当代有一位女作家叶文玲,同样钟情于富春江水,她在青海戈壁滩奔波时,曾千百次做过关于富春江的梦,后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篇散文,让我们欣赏其中精彩片段:(屏显)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民,更添无限情趣。
富春江的.娇,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
船行江上,望两岸,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
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
千里涧水汇清流,那汇和流,仿佛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师: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俏”在江流的曲折多姿,“娇”在江水翡翠般的色泽,“美”在那无与伦比的静,展现了今日富春江的美景。
再看看,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山奇水异)(二)扩读欣赏二:师:《与朱元思书》再现了富春江自然之美。
历来无数文人雅士也曾留下过许多吟咏富春江山水的佳句。
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
(屏显)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七.练(独立)——全面检测《与朱元思书》综合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鸢飞戾天()()轩邈()()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写“”二字,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为具言所闻5.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6.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2),听觉上的对偶句(3),表达效果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