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结构叶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名科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缘银杏叶扇形簇生二叉平行叶脉叶基(楔形)不规则三节状,中间凹入鹅掌楸叶马褂形互生网状脉截形(叶尖)掌状半裂玉簪叶椭圆形簇生弧形平行脉急尖(叶尖)全缘金钱松叶披针形簇生急形异短尖(叶尖)铁树(复叶)羽片条形对生叶序侧出平行脉急尖(叶尖)羽状全裂红花木倒形羽互生网状脉急形异短尖(叶尖)细锯状苦楮披针形互生网状脉尾尖锯状野生豌豆羽状复叶叶须卷羽状全裂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摘要: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
因此,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叶子是花植物的一种主要进行蒸腾的器官,所以旱生植物的叶子为了减少蒸腾,其相适应的结构产生变化。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夹竹桃叶横切-示旱生植物叶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3)水生植物睡莲浮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4)水生植物眼子菜沉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的维管束
小麦的维管束
五、思考题
3.马尾松针叶的结构与其生长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1、松针中小,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 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气孔内陷。 2、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 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3、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
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 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 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
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 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 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以药用植物的叶为例,说明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以药用植物的叶为例,说明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标题:从药用植物的叶看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
作为植物身体的一部分,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用植物中常见的部分之一。
通过以药用植物的叶为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1. 叶的形态结构在植物界中,叶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不同的草本植物、乔木植物以及藤本植物的叶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态。
叶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通过扁平的形状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并进行光合作用。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起到支持、定位和输送物质的作用。
而叶脉则在叶片内部构成网络状结构,起到输送水分、营养物质和维持叶片形态的作用。
不同的叶形态结构适应了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需求,反映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叶的功能叶作为植物的光合器官,具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功能。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
蒸腾作用则是植物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释放水蒸气,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
叶还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和温度调节,同时在保护植物、储存养分和进行防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在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上。
叶的形态结构决定了叶的功能,不同形态的叶对应着不同的功能需求。
类似针状的叶片适应了干旱环境下的水分节约和减少蒸腾损失;大型扁平的叶片适应了多云多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研究植物时要综合考虑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提醒我们尊重并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发生及变态-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1.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
肉质植物的结构特点
• 马齿苋、景天、芦荟、龙舌兰、仙人掌
(1)有些植物叶肥厚多汁;有些植物叶片退化,茎肥厚 多汁,贮 水多 (2)内有大量的薄壁细胞,贮藏大量的水分 (3)水分消耗少,光合碳同化途径特殊——景天酸代 谢(CAM)途径(夜间气孔张开,吸入相 当多的CO2, 白天则气孔关闭以减少蒸腾,把已固定的CO2还原为 碳水化合物。)
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3.阳叶和阴叶的特点
阳地植物:指适于生活在强光下而 不能忍受荫蔽的植物。如松、杉、杨。 阳叶特点近于旱生植物。
阴的植物:指适于生活于弱光下而 不能忍受强光的植物。如云杉、冷杉。 阴叶特点近于水生植物。
五、落 叶 与 离 层
落叶:指多数叶生活到一定时期便会从枝上脱落 下来现象。 落叶树:叶只生活一个生长季 常绿树:叶可生活一或几年
四、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1.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
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
1)叶小而硬,表皮高度角质化。常有复表皮、气 孔窝结构。 2)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极发达,甚至叶背也有。胞 间隙小,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或者叶肉质多 汁。
3)叶脉稠密。
叶片结构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
六、叶的变态
叶卷须(leaf tendril) 叶刺(leaf thorn)
鳞叶(scale leaf)
落叶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落叶原因 与叶柄结构变化有关。落叶前,在叶柄基部产 生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
叶的脱落显微照片
叶 离 层
落 叶 植 物
常 绿 植 物
叶衰老脱落的生物学意义
1.利于度过严冬、干旱等不良环境 2 .植株内营养物质的再分配,对下一代或下一生长 季节的生长发育及繁衍至关重要 3.排除体内有害物质(如AI、Zn、Fe、Pb等) 4 .有的植物的落叶中释放种间抑制剂,阻碍他种植 物生长 5. 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果实的成熟,使其较快 速进行 繁 殖,并以更佳的优势延续。
植物生物学实验_一)实验六_植物叶的形态结构 (1)

黑松针叶横切面
黑松针叶横切面
黑松针叶横切面
玉米叶横切,示维管束鞘
水稻叶横切,示维管束鞘
C4 植物叶片横切面
C3 植物叶片横切面
裸子植物叶表皮 • 叶肉 约3-4层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 组织之分。 • 树脂道 分布在叶肉组织近下皮处 • 内皮层 位于叶肉组织内方,在内皮层细胞 的径向壁上具有类似双子叶植物根中所具 有的凯氏带结构。 • 维管组织
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 以禾本科植物水稻叶为观察对象。了解表 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
过水稻叶片主脉作横切面
示水稻小叶脉
玉米叶片过主脉作横切面
竹叶横切面
禾本科植物叶片内的维管束鞘
• 在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中,维管束鞘有两种类型: • a C4 植物,如玉米、高粱等的维管束鞘有单层薄 壁细胞所组成,细胞较大,内含多量的叶绿体,这 种叶绿体的体积比叶肉细胞内的个大、色深;维管 束鞘细胞和其外侧紧密毗连的一圈叶肉细胞共同组 成了所谓的花环结构。 • b C3 植物如水稻、小麦等的维管束鞘 有两层细胞 (水稻细脉中,一般具一层维管束鞘),外层为薄壁 细胞,内含较少的叶绿体,内层是厚壁细胞,几乎 不含叶绿体。
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 • • • 观察女贞叶横切面,叶片的结构分为: 表皮 叶肉 叶脉
女贞叶横切面
女贞叶横切面
女贞叶横切面
异面叶和等面叶
• 根据叶肉有无组织分化可分为异面叶和等 面叶,如:女贞叶为异面叶,水稻也为等 面叶;叶的上下面都具有栅栏组织的也属 于等面叶,如:夹竹桃、印度橡皮树等。
植物生物学实验(一)
实验六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
叶的外部形态
• • • • • • 1. 叶形 2. 叶缘 3. 叶尖 4. 叶基 5. 叶脉: 叉状脉序 、网状脉序 、平行脉序 6.叶序
植物形态学中的叶片结构与功能

植物形态学中的叶片结构与功能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学科,其中叶片作为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在植物的生理、生态以及进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一、叶片结构的基本组成叶片是植物体上扁平的、薄而广泛分布的器官,它的结构复杂多样。
一般来说,叶片由叶片基部、叶柄和叶片扩展部分三个部分构成。
1.叶片基部:叶片基部连接到茎的部位,通常包含有叶鞘和叶柄。
叶鞘是紧密贴附于茎上的结构,叶片的扩展部分由叶鞘向外延伸。
而叶柄则是连接叶鞘与叶片扩展部分的部分,它起到支撑叶片的作用。
2.叶片扩展部分:这是叶片的主要功能区域,通常是平展的、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
叶片扩展部分主要由叶肉、叶脉和叶片边缘组成。
- 叶肉:叶肉是指叶片扩展部分的主要组织,它包含大量的叶绿体,并且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叶肉的形态与叶片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例如,宽叶片通常具有较大的叶肉面积,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 叶脉:叶脉主要由导管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起到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叶脉通常呈现出分叉状或网状的结构,方便水分和养分的传输。
- 叶片边缘:叶片边缘的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锯齿状、波状或者光滑等。
这些形态特征与叶片的功能有关,例如,波状的叶片边缘可以增加叶片的表面积,从而增大光合作用的效率。
二、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的叶片结构适应了植物的不同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
1.光合作用:叶片扩展部分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域,叶肉中的叶绿体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叶片的扩展面积和叶肉的组织结构则决定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和速率。
大型的宽叶片通常具有较大的光合作用面积,并且叶肉的细胞密度较高,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水分调节:叶片的结构也与植物的水分调节有关。
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调节的重要通道。
气孔开闭的调节能够控制水分的蒸发和CO2的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效率。
植物形态解剖学-叶的结构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
–不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就叶片而言,都是由表皮、叶肉 和叶脉组成。
叶片的结构(表皮、皮层和叶脉)—— ⑴ 表皮
–位置:位于叶片上(近轴面)下(远轴面)两面的外表,即 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少数植物具复 表皮,如夹竹桃。
➢ 不等型:三个大小 不同的副卫细胞围 绕着保卫细胞,其 中一个显著小于其 他二个。常见于十 字花科和景天属
➢ 平列型:一至几个 副卫细胞,其长轴 与气孔长轴平行。 如豇豆属
➢ 横列型:二个副卫 细胞围绕着气孔器, 副卫细胞的共同壁 与气孔的长轴形成 直角。如石竹属
茎内维管束木质部(内) 茎内维管束韧皮部(外) 皮层 表皮 叶柄(叶脉)表皮
–气孔器类型:注意两点,其一、划分气孔器类型主要依据与 保卫细胞直接相连的细胞数目、形态、大小及排列关系;其 二、如果保卫细胞外面的细胞与周围其他表皮细胞有明显区 别,称副卫细胞。 –无规则型 –不等型 –平列型 –横列型 一般来说,上表皮气孔少于下表皮。
➢ 无规则型:与气孔器 直接相连的细胞与表 皮细胞相同,排列不 规则。如西瓜属
下皮
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植物根据它们与适生的水条件的关系分 为旱生、中生、湿生和水生植物,根据 与适生的光照条件的关系分为阳地植物 和阴地植物。各种植物的叶有各种不同 的形态特征与生态条件相适应。
➢ 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 个方向发展。降低蒸腾作用表现在:减少叶的蒸腾面积, 表皮高度角化,有很厚的角质层,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 达。有些旱生植物,
叶柄(叶脉)基本组织 叶柄(叶脉)木质部(上) 叶柄(叶脉)韧皮部(下)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植物叶是植物体的重要部分,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结构,并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从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包括叶片的大小、形状、边缘、叶脉和表面特征等。
这些结构与植物叶的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宽大而平展的叶片能够收集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而针状或丝状的叶片则能减小水分蒸发的表面积,适应干燥的环境。
叶片的边缘特征也是植物叶的适应策略之一、典型的双缘叶,如心叶植物的叶子边缘是光滑的,有利于光合作用。
而具有锯齿状边缘的叶子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光合效率。
此外,叶脉也是植物叶的一个重要结构,它由导管组成,具有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根据叶脉的排列方式,可以将植物叶分为网状脉和平行脉两类。
平行脉的叶子适应于湿润环境,而网状脉的叶子适应于干燥环境。
最后,植物叶的表面特征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一些植物叶子上覆盖有细毛,这些细毛能够抓住水分和水蒸气,减少水分的蒸发。
另外,一些植物叶子还具有特殊的蜡质表皮,能防止水分的蒸散和外界有害气体的侵入。
其次,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的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叶片的大小和面积往往较大,以便吸收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而在阴暗的环境下,叶片通常较小,以减少阳光的损失。
同样,气候条件也对植物叶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干燥条件下,许多植物的叶片变得狭窄而厚实,以减小水分蒸散的表面积,在叶片上形成富有特殊结构的保护层,如蜡质表皮。
而在湿润环境下,植物叶片的大小和形状通常会有所变化,以增加吸收和排除水分的能力。
此外,植物叶的形态结构还与土壤条件和风速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在风力较大的环境中,植物叶片通常较小,以减小风力的冲击。
最后,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叶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生态环境。
普通生物学-3.3 植物的形态结构-叶

• 一、叶的功能 • 二、叶的形态(了解) • 三、叶的发生 • 四、叶的解剖结构 • 五、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 六、叶的衰老与脱落 • 七、叶的变态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 1、光合作用 CO2+H2O 光能 [CH2O]+O2
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 2、蒸腾作用
1。表皮 泡状细胞: 细胞大型,垂周壁薄,液泡大, 常分布于 叶 脉之间的
上表皮中
气 孔 器:2个保卫细胞(长哑铃形)、2 个近似菱形的 副卫细胞
水 稻 叶 上 表 皮 顶 面 观
2。叶肉
特点: 为等面叶细胞壁向腔内形成褶叠,出现峰、谷、
腰、环状
3。叶脉
平行叶脉,维管束被纤 维细胞(维管束鞘)包 围
2、叶片的形态
• 叶形要从叶的整体形状、叶缘、叶裂、叶尖、叶基及叶脉 等方面进行区别
2、叶片的形态 -全形
• 长宽比例 • 最宽处在叶片上的位置
2、叶片的形态 -全形
• 叶基本形状前可加 “长、广、倒”。如: 长椭圆形、广椭圆形、 倒椭圆形。
• 圆形叶、扇形叶、三 角形叶、剑形叶
• 盾形叶
2 叶的形态 —叶尖的形态
➢ C4植物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较强,对CO2的亲和力很大,加之C4 二羧酸是由叶肉进入维管束鞘,这种酶就起一个“二氧化碳泵”的作用,把 外界CO2“压”进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去,增加维管束鞘薄壁细胞的CO2/O2 比率,改变Rubisco的作用方向。因为该酶在不同的CO2或O2浓度中,产生不 同的反应,具双重性。在CO2浓度高的环境中,这种酶主要使核酮糖二磷酸进 行羧化反应,起羧化酶作用,形成磷酸甘油酸,所以乙醇酸积累就少;在O2 浓度高的环境中,这种酶主要使核酮糖二磷酸进行氧化反应,起加氧酶作用, 形成磷酸乙醇酸和磷酸甘油酸,产生较多的乙醇酸。由于C4植物具有“二氧 化碳泵”的特点,因此,C4植物在光照下只产生少量的乙醇酸,光呼吸速率 非常之低。所以由于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当外界干旱气孔关闭时, C4植物就能利用细胞间隙里的含量低的CO2,继续生长
植物的叶片结构和功能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
木质部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主要通过木质部进行运输。木质 部由导管和管胞组成,形成连续的运输系统。
蒸腾拉力
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主 要动力,有助于水分从根部向地上部分运输。
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调节水分的吸收和排放,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环境影响
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速度较快 ;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营养物质供应。
提高植物营养利用效率策略
合理施肥 根据植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状况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对营养 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转基因作 物或应用生物肥料等,提高植物 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应用前景
通过改良植物叶片结构,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和抗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植物叶片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资 源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叶片结构的植物分类和识别算法可以应用于植物资 源调查、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XX
高温胁迫
叶片通过增加热激蛋白的合成、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来抵抗 高温对细胞的伤害。
盐胁迫
叶片通过积累无机离子和有机溶 质、调节渗透压等方式来适应土 壤中的高盐环境。
人工调控改善叶片适应性探讨
遗传改良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 植物的遗传特性,使其 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适 应性。
生理调控
通过外源施加植物生长 调节剂、抗逆诱导剂等 物质,提高植物在逆境 下的生理抗性。
03
表皮细胞形态
植物学 第三章第三节 叶

甘薯的块根
地黄的块根
(二)气生根
1 支持根
一些植物从近茎节上 出现不定根伸入土中, 能支持植物体的气生 根。支持根也可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 营养。玉米的支持根 对氨基酸的合成具有 重要作用。
2 攀援根
• 一些植物的茎柔 弱不能直立,茎 上生出不定根, 以固着上支持物 表面而攀缘上升。
3、呼吸根
(三)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特点
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1 表 皮
上、下表皮的组成稍有不
同:上表皮由长细胞、短
细胞、泡状细胞和气孔器 有规律地排列而成,下表 皮没有泡状细胞。
长细胞:排成纵列,侧壁弯曲,外壁角化 并硅化; 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分布在长细 胞之间。 泡状细胞:是一些大型的薄壁细胞,成组 分布于两条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其功能 与叶片的内卷和展开有关。 气孔器:分布在长细胞之间,由一对哑铃 形的保卫细胞和一对菱形或半球形的副 卫细胞组成。上、下表皮的气孔器数目 相差不大。
2 叶 肉
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化,由同形 的细胞组成,属于等面叶。 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壁向内皱褶, 形成“峰、谷、腰、环”的多环结构。
禾本科植物叶片
禾本科植物叶片
3 叶 脉
禾本科植物的叶具平行脉。
叶脉维管束为有限外韧维管束,其结构由韧皮部、木
质部和维管束鞘组成。
维管束鞘由一层薄壁细胞(C4植物)或两层细胞(C3植
2、主干与分枝的生长相关性 ——顶端优势
• 这种顶芽生长占优势、抑制腋芽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 • 顶端优势的存在实质上是生长素对腋芽生
长活动的抑制作用。主根对侧根也有类似
的顶端优势。
第五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依据各类植物与水的关系,把其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具有保持水分和降低蒸腾作用,其通常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减小蒸腾的适应:就外型而言,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蜡被和表皮毛发达,有的植物形成复表皮.就结构而言,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或限定在气孔窝内.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甚至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分布.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脉发达,可提高输水率和机械强度,如夹竹桃和松叶.这些形态上的结构特征,或是减少了蒸腾面,或是尽量是蒸腾作用迟缓进行,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一些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了高度的抗旱性,来适应干旱环境;夹竹桃黄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叶夹竹桃叶切片图另一类为肉质叶片,叶片肥厚多汁,叶肉中有发达的储水组织薄壁组职,保水力强.这些植物的细胞,能保持大量水份,水的消耗也少,因此可耐干旱.如芦荟,景天,龙舌兰等.芦荟白景天翡翠景天金边龙舌兰水生植物的整个植株生在水中,因此,可以获得充分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但它们的叶--尤其是沉水叶,不怕缺水,而因为水中溶解的空气少,光线为散射光叶绿体,,如何解决获得它所需要的气体和阳光成为所要面对的问题.适应这种生态环境的水生植物,通常叶片较薄,叶面无气孔和表皮毛(浮水叶仅在上表皮有气孔),表皮细胞具叶绿体,可营吸收,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功能表皮细胞所含的叶绿体,对于光的吸收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沉水叶的表皮不仅是保护组织,也是吸收组织和同化组织(光合组织).叶肉不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形成发达的通气系统.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退化,导管不发达.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即具大液泡间隙的薄壁组织.有些水生植物中具气生叶或漂浮叶,后者仅上表皮有气孔,叶肉中也句发达的通气系统.如芦竹、石菖蒲、芦荻和水生美人蕉等。
植物学叶的形态

掌状复叶
叶轴短缩,在总叶轴末端集生三片以上的小叶,排列成掌状
羽状复叶
叶轴较长,小叶在叶轴两侧排列成羽状
。
单身复叶
总叶柄的顶端只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小叶已退化,叶柄常为翼状或叶状, 叶柄顶端有关节同叶片相连
卵形
叶片下部圆阔,上部稍狭,称为卵形叶。
菱形
叶片成等边斜方形,称菱形叶
心形
与卵形相似,但叶片下部更为广阔,基部凹入成尖形,似心形, 称为心形叶。
肾形
叶片基部凹入成钝形,先端钝圆,横向较宽,似肾形,称为肾形叶
复叶
• • • • 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
三出复叶
叶轴上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根据顶生小叶有无叶柄又可分为:羽状 三出 复叶、掌状三出复叶。叶的Fra bibliotek态叶的形状
• 针形 • 线形 • 披针形 • 椭圆形 • 卵形 • 棱形 • 心形 • 肾形
针形
叶细长,先端尖锐,称为松针。
松
哈克木 云杉
线形
叶片狭长,全部的宽度约略相等,两侧叶缘近平行,称为线形叶, 称带形或条形叶
披针形
叶片较线形为宽,由下部至先端渐次狭尖,称为披针形叶。
椭圆形
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成弧形,称为椭圆形叶。
举例说明叶子的边缘、顶部和基部形态。

举例说明叶子的边缘、顶部和基部形态。
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叶子的形态特征包括叶片的形状、结构、边缘、顶部和基部的特点不同,下面将分别举例说明叶子的边缘、顶部和基部的形态。
一、叶子的边缘形态:1.锯齿状: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凸起和凹进形成的齿状,如枫树的叶子。
在枫树叶子的边缘上,可以看到一条条细而锐利的锯齿形状,像锯齿一样排列在一起,这种形态被称为锯齿状边缘。
2.波状:叶片边缘呈波浪状,如玫瑰花的叶子。
玫瑰花的叶子通常呈长椭圆形,边缘呈波浪状,形成了一条条像波浪一样起伏的线条,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
3.锯齿状:叶片边缘像锯齿一样整齐而大小相等,如百合花的叶子。
百合花的叶子呈长椭圆形,边缘有一排一排锯齿状的齿齐齐排列在一起,整齐而有节奏感。
4.光滑状:叶片边缘平滑没有任何凹凸形状,如兰花的叶子。
兰花的叶子呈长条形,边缘非常平滑,没有任何切割状或齿状,形态简单而光滑。
二、叶子的顶部形态:1.尖顶状:叶尖呈尖锐的形状,如松树的叶子。
松树的叶子通常呈针状,并且在叶子的顶部有一个尖锐的尖顶,锋利且尖尖的形状。
2.圆顶状:叶尖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如草莓的叶子。
草莓的叶子通常呈三片状,叶尖呈圆形,整体上看起来像一个小圆顶,形状相对柔和。
3.钝顶状:叶尖较为平坦或钝圆形,如一些杜鹃花的叶子。
杜鹃花的叶子通常呈长椭圆形,叶尖比较平坦或者稍微钝圆,没有尖锐的形态。
三、叶子的基部形态:1.心形:叶基呈心形,如番茄的叶子。
番茄的叶子具有心形的基部,两侧有明显的凸起,形状类似于心脏,因此被称为心形。
2.楔形:叶基呈楔形,如银杏的叶子。
银杏的叶子有一个长而窄的基部,两侧逐渐变窄,形状类似于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
3.圆形:叶基呈圆形,如菊花的叶子。
菊花的叶子通常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基部,没有特殊形态,简单明了。
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叶子的边缘、顶部和基部形态的多样性。
这些形态的差异主要由植物的物种、环境适应和生物进化等因素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