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个案管理案例资料
罪犯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犯罪嫌疑人张某,男,35岁,初中文化程度,已婚,无业。
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
经审理,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在缓刑期间,张某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并接受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改造措施。
以下是对张某教育改造过程的详细记录。
二、罪犯教育过程1. 心理辅导张某在入矫初期,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对刑罚处罚、家庭和社会都存在怨恨情绪。
为帮助张某调整心态,社区矫正机构为他安排了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师通过谈话、心理咨询等方式,了解张某的心理状况,引导他正确看待犯罪行为和刑罚处罚,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悔罪意识。
2. 法制教育社区矫正机构为张某制定了法制教育计划,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张某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以及法律对其的制裁。
同时,他还学习了如何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3. 职业技能培训为了帮助张某在缓刑期满后顺利融入社会,社区矫正机构为他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
在培训期间,张某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办公软件操作等实用技能。
通过培训,张某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4. 社会实践活动社区矫正机构组织张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张某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时,他还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了社交能力。
5. 家庭关系重建张某在家庭中与妻子、孩子关系紧张,社区矫正机构为他安排了家庭关系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张某学会了如何与家人沟通,理解家人的关心和期望。
通过努力,张某与家人关系得到了改善。
三、罪犯教育效果1. 心理状况改善经过心理辅导,张某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不再怨恨社会和家庭,而是积极面对生活,努力改造自己。
2. 法律意识增强通过法制教育,张某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明白了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以及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3. 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使张某掌握了实用技能,为他在缓刑期满后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一、罪犯基本信息安某某~男~40岁~离异~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刑期自2009年7月起~身体情况较差。
二、罪犯的基本特点、改造中的优势、难点和潜力,罪犯自我认知情况,一,罪犯的基本特点1(认罪悔罪~但认为自己不是故意犯罪~法院判决过重。
2(文化水平较低~性格较为内向、自卑~为人比较计较~和同犯常为写小事争吵~对改造中一些不公平的事很在意~情绪容易激动。
3(该犯入狱后曾因胃出血住院治疗~身体一直不好~多次申请调到老弱病残监区养病。
,二,改造中的优势1(纪律意识强~服从管理~遵守监规~入狱后未因违规受到过处分。
2(服从工作安排~虽然身体不适~但每月仍能完成劳动任务。
3(该犯十分重感情~自诉自己和妻子原都在外打工~收入不错~小孩生活条件较好~现在妻离子散~儿子生活都没着落~自己不能照顾好儿子~感觉很伤心~对儿子十分牵挂~可以从帮1 / 11助该犯儿子入手~对该犯进行感化。
,三,改造中的难点1(该犯对判决不服~认为自己砍死妻子情人陆某是事出有因~妻子不忠在先~且陆某先对其拳打脚踢~自己是正当防卫~才把对方砍死~应该算防卫过当~从与其个别谈话中可感觉出仇视法院、仇视社会的扭曲心态。
2(刑期长~死缓刚改判无期~常感叹很难活到出去~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有亲生厌世思想。
3(该犯体质较差~又因病住过院~冬天常穿两件棉衣还不觉得暖~自认为符合老弱病残犯的条件~多次申请调老弱病残犯监区改造~不安于现状。
4(家庭经济困难~家人无力给其汇款加菜~狱内生活比较清苦。
,四,改造中的潜力利用该犯对儿子的感情和牵挂~通过监狱的“帮扶行动”~让其儿子来监探视~同时联系爱心企业和个人对其儿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资助~解决该犯后顾之忧~缓解该犯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安心改造~同时可以藉此转变该犯对社会的仇视心态和对思想改造的抵触。
,五,罪犯的自我认知情况该犯原和妻子在外打工~因妻子与他人有染~商量离婚及财产分配问题不合~一怒之下持刀将妻子脚砍伤~将其妻情人陆某2 / 11砍死。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 罪犯的矫治个案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罪犯的矫治个案教育改造中及时解决罪犯的一般心理问题--对罪犯李某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教育改造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罪犯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监区心理咨询师就要科学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罪犯的具体情况制定对策,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
在教育改造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心理问题的罪犯都是一般心理问题,只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治,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作用,就能及时的化解罪犯的一般心理问题,促进罪犯顺利改造,消除影响监区安全稳定的不良心理因素,确保监管安全。
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问题的罪犯李某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会谈和矫治,帮助罪犯李某及时发现问题,抓住主要原因,充分利用教育改造的各种手段解决罪犯自身问题,有效缓解了该犯的悲观情绪,改善了该犯的适应性,促进了该犯的心理健康。
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李某,男,汉族,46岁,云南省**县人,运输毒品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12年7月17日入监。
2、个人成长史:李某自幼在农村长大,兄弟姐妹6人,李某的家乡地处云南边陲地区,该地区毒品泛滥,村里人大多从事毒品交易并以此为谋生和致富之道,李某的近亲中有4人因从事毒品交易先后到监狱服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李某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早早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务农,常跟社会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士来往,眼看着身边的人因为从事毒品交易走上致富的道路,由于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加上对身边人一夜暴富的盲目崇拜,自己也走上了贩卖毒品的道路。
1993年12月18日,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云南省第三监狱服刑,于2008年4月29日刑满释放。
刑满释放后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一些后辈因从事毒品交易过上富足的生活,而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加上好逸恶劳,心里产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于是找到在服刑期间认识的狱友,开始了第二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该犯于2012年7月17日投入云南省第四监狱改造。
3、精神状态:感知正常,思维逻辑正常,情感表达言行一致。
罪犯教育案例简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
为了减少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监狱系统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以某监狱为例,介绍一起罪犯教育案例,旨在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二、案例概述某监狱收押了一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的罪犯李某。
李某在服刑期间,表现消极,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对教育改造工作抵触情绪强烈。
为了帮助李某改过自新,监狱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方案。
三、教育改造方案1.心理辅导:针对李某心理问题,监狱为其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师,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方法,了解李某的心理状况,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
2.法制教育:组织李某参加法制讲座、观看法制教育片等活动,使其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增强法制观念。
3.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李某的特长,监狱为其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如电工、焊接等,提高其就业能力,为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4.亲情帮教:鼓励李某与家人保持联系,让家人了解其改造情况,传递亲情关爱,激发其改造动力。
5.道德教育:通过举办道德讲座、观看道德教育片等形式,引导李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道德品质。
6.劳动改造:安排李某参加劳动改造,使其通过劳动体验生活的艰辛,培养其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育改造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李某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以下是李某在教育改造过程中的几个阶段:1.初期:李某对教育改造工作抵触情绪强烈,多次违反监规纪律,与狱警发生冲突。
2.中期:在心理辅导、法制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帮助下,李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
3.后期:李某在亲情帮教、道德教育、劳动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改过自新,刑满释放后成功融入社会。
五、案例总结1.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心理、法制、道德、职业技能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方案。
2.心理辅导在罪犯教育改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帮助罪犯走出心理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于罪犯彭某的个案管理报告
关于罪犯彭某的个案管理报告来源:广西柳州监狱日期:2013年08月20日作者:谢礼胜一、罪犯的基本特点(一)基本信息(二)案情摘要该犯利用在银行当保安的便利,通过银行卡掉包的手段盗取被害人钱款约5万5千元,不久后便投案自首并主动将未使用完的4万元钱款退换给被害人。
(三)入监后改造情况该犯入监后情绪不稳,“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拒绝参加学习和劳动,混刑度日,消极改造。
(四)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情况监区领导、包教民警、联保罪犯均反映该犯给人“心事重重”的感觉,冲动易怒,沉默寡言,不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悲观,仇恨社会,思想消极。
(五)心理测试情况(2012.1测)(六)主要成长经历1、出身工人家庭,有两弟一妹,父母均已退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对父母印象不好,觉得他们从小就不关心自己,偏爱弟妹,认为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初中毕业后曾零散从事过收废品、泥水工、搬运工等多种工作,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认为“老天爷对自己不公”,让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长大后也事事不如意。
3、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开始打工生活后,遇到很多自己喜欢的女孩,大多不敢向对方表白,在终于鼓足勇气先后向几位心仪的女孩表白后,或直接遭到拒绝,或短暂相处后便没有了下文。
二、该犯在改造中的优势、难点和潜力(一)优势:1、有一定文化水平,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好;2、有闯荡社会的艰辛经历,不怕吃苦,有一定的耐力和毅力;3、家人愿意配合监狱的改造工作,能来t-indent:2em;"> (二)难点:1、自私、无情的性格特点,凡事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缺少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2、严重悲观失望心理,觉得未来毫无希望,自暴自弃;3、冲动的性格,加上入监后的恶劣心境,和别人讲话充满火药味,难以接受警官的教育;4、身体条件较差。
(三)潜力:1、文字功底较好,能胜任一些不太复杂的文字记录的工作;2、诚实外露不隐藏,一旦打开内心的阀门,可对别人产生较强信任感;3、没有前科记录,本质上具有一定责任心和荣誉感。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罪犯个别教育转化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罪犯个别教育转化案例篇一:罪犯个别教育转化案例(445字)罪犯李某,男,XXXX年X月X生,籍贯XX,家住XX。
(基本情况介绍:)该犯自投入改造以来,心理严重失衡,心态调整较差,脾气暴躁,报复心强,改造成绩一直不理想。
2010年该犯妻子提出离婚,对其打击很大,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本就报复心极强的他,无论是在给妻子的信中还是在与他犯聊天时,都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对妻子进行报复。
监区民警结合该犯日常行为表现、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其妻子提出离婚后该犯的言行表现,确定该犯具有脱逃、行凶的危险,决定将其列为B类危险罪犯,实施重点教育管理。
经过教育矫治,该犯的危险已经消除,监区也撤销了对该犯的重点管理。
迄今为止,该犯能安心改造,未出现任何违规行为,保质保量完成劳动定额,并能积极主动维护监规纪律,规劝他犯,踏上了积极改造之路。
李犯在罪犯中具有一定的典型,如果引导不好,极有可能成为抗改分子,其危险性会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
对其教育转化,堪比马拉松,时间虽长、工程虽大,但还是比较欣慰。
总结以下几点便是:用心对待、区别对待、相信没有天生的烂果实、方式可以改变结果。
篇二:罪犯个别教育转化案例(509字)罪犯李某,男,1975年10月生,籍贯四川省南溪县,家住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西江大道。
1998年曾因抢劫罪在福建被判刑4年6个月。
2008年又因破坏电力设备、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
该犯自投入改造以来,心理严重失衡,心态调整较差,脾气暴躁,报复心强,改造成绩一直不理想。
2010年该犯妻子提出离婚,对其打击很大,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本就报复心极强的他,无论是在给妻子的信中还是在与他犯聊天时,都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对妻子进行报复。
监区民警结合该犯日常行为表现、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其妻子提出离婚后该犯的言行表现,确定该犯具有脱逃、行凶的危险,决定将其列为B类危险罪犯,实施重点教育管理。
经过教育矫治,该犯的危险已经消除,监区也撤销了对该犯的重点管理。
事务性罪犯管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也日益复杂化。
其中,事务性犯罪,如盗窃、诈骗等,由于其犯罪手段较为简单,往往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务性犯罪,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效果,某监狱开展了针对事务性罪犯的管理教育案例研究。
二、案例概述某监狱共有事务性罪犯100名,其中男性85名,女性15名。
这些罪犯的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0%。
在犯罪类型上,盗窃罪占60%,诈骗罪占30%,其他类型犯罪占10%。
这些罪犯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
为了提高事务性罪犯的教育改造效果,监狱制定了以下管理教育方案:1. 心理辅导:针对罪犯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犯罪原因,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法制教育: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罪犯的法律意识。
3. 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罪犯的兴趣和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4. 道德教育:通过道德讲座、道德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罪犯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案例分析1. 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事务性罪犯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调整心态,面对生活。
2. 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让罪犯通过分析案例,深刻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
同时,通过专题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 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罪犯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计算机操作、焊接技术、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80%的罪犯掌握了至少一项职业技能,为他们的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
4. 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注重培养罪犯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道德讲座、道德实践活动,使罪犯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自觉践行道德规范。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不断的交往中成长着,在校园里,每一次的师生接触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教育案例都会给我们很有意义的启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别生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罪犯个别教育案例案例一一、基本情况罪犯冯某,男,40岁,初中文化程度,已婚。
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死缓,2007年4月19日投入我监服刑改造。
冯犯自从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或打临时工,平时好赌。
2003年6月15日19时许,冯犯碰见欠其赌债的邓某,即向其追讨赌债,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并打斗。
期间,冯犯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邓某背部刺了一刀后,致使邓某逃后因失血过多死亡。
该犯家中有老有小,一家收入仅靠妻子教书所得来维持。
家庭负担较大。
对自己漫长的刑期根本无法接受。
更无法想象自己该怎么去面对。
故从入监队调到四监区以来,终日不知所为,虽然不曾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但无改造目标,劳动主动性不强;性格内向,与同改之间关系不和谐;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或过激的行为;对于家庭该犯非常矛盾,一方面自责心强烈,认为是自己害了家人,觉得自己无脸面对家人,一方面又渴望亲情的关怀;故该犯经常夜里哭泣,经常失眠。
甚至在给家人的信中写有“只有死亡才能解脱”的字眼,有较强烈的自杀倾向。
二、自杀倾向的成因分析(一)冯犯内向不稳定,自我责问心过强,对亲人有强烈的内疚心。
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家人的耻辱。
只会给家人带来伤心和灾难。
也认为家人也会因此看不起自己。
改造压力非常大。
又由于他纳于言辞,没有朋友,少了可以倾诉的对象。
所以心理积累越来越大,必然会导致轻生的念头。
(二)冯犯年龄偏高,已过中年。
且刑期漫长,改造信心严重不足。
觉得自己改造前途渺茫,无法看到改造的希望和自己的亮点。
(三)冯犯的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差,自我定位仍很模糊。
对于监狱这个陌生又威严的环境产生极强的畏惧和抵触心理。
很难正确去接受和面对。
三、个别教育措施(一)与冯犯建立良好的警囚关系,以确保以后的谈话能较顺利地开展。
法律法规从严罪犯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严某,男,32岁,某市居民。
2019年,严某通过网络平台,非法经营药品,涉案金额达100万元。
在侦查过程中,严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但对其行为性质和情节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二、案件经过1. 犯罪事实2018年10月,严某通过某网络平台,注册了一家名为“XX医药”的网店。
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严某通过网络平台非法销售各类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严某通过虚假宣传、虚构产品功效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涉案金额达100万元。
2. 侦查过程2019年5月,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网络平台存在非法经营药品的情况。
经调查,该局发现严某涉嫌非法经营药品。
同年6月,公安机关对严某进行立案侦查。
在侦查过程中,严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但严某认为,自己的行为仅属非法经营,并未对他人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请求从轻处罚。
3. 审判过程2020年1月,某市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严某非法经营案。
在庭审过程中,严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进行了陈述,并表示悔过。
然而,法院认为,严某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三、判决结果某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严某的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且情节严重,依法应从重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判决严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法规从严本案中,法院对严某的判决体现了法律法规从严的原则。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严某的犯罪事实、情节和社会危害性,依法作出了从重处罚的判决。
这表明,我国法律法规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
2. 法律的公正性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了案件的公正审理。
在判决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严某的悔过表现,但并未因此而对其从轻处罚。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公正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罪犯管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监狱内,关押着一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的罪犯,名叫张华(化名)。
张华性格暴躁,曾因琐事与邻居发生争执,将邻居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在监狱服刑期间,张华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对监狱管理人员和同事都十分冷漠,不愿意参加任何教育改造活动。
监狱为了帮助张华重新认识自己,重塑人生,决定开展一次以“心灵救赎之路”为主题的教育改造活动。
二、案例经过1. 初步了解罪犯情况监狱民警对张华的犯罪背景、心理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发现张华曾因家庭贫困而早早辍学,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他性格扭曲,容易冲动。
同时,张华在服刑期间表现出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
2. 制定教育改造计划针对张华的情况,监狱制定了以下教育改造计划:(1)心理辅导: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张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认清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法制教育:组织张华参加法制讲座,让他了解国家法律法规,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危害。
(3)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张华的兴趣和特长,为他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的就业能力。
(4)亲情会见:鼓励张华与家人进行亲情会见,感受家庭的温暖,增强改造信心。
3. 开展教育改造活动(1)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张华逐渐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犯罪原因。
咨询师耐心倾听,引导张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他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法制教育通过参加法制讲座,张华了解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深感愧疚。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决心重新做人。
(3)职业技能培训监狱为张华提供了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他认真学习,掌握了电工技术。
在培训过程中,张华积极向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4)亲情会见在亲情会见中,张华与家人团聚,感受到了家人的关爱。
他向家人承诺,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4. 教育改造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张华的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演示(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监狱收押了一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的罪犯张三。
张三在狱中表现较差,多次违反监规,与狱友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
监狱教育改造部门为了帮助张三重新认识自己,转变心态,回归社会,决定对其进行个别教育。
二、案例分析1. 张三的基本情况张三,男,25岁,初中文化,无业。
因与邻居发生纠纷,持刀将邻居刺伤,造成对方重伤二级。
张三在被捕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无法接受自己的罪行,情绪波动较大。
2. 张三存在的问题(1)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的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2)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容易产生极端情绪。
(3)人际关系紧张,与狱友关系恶劣,缺乏沟通技巧。
(4)缺乏自我认知,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罪行,导致情绪不稳定。
三、教育改造方案1. 针对张三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监狱教育改造部门安排了法律知识讲座,让张三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提高他的法制观念。
2. 针对张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监狱心理辅导室为他安排了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针对张三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监狱教育改造部门组织了狱友座谈会,鼓励张三主动与其他狱友沟通交流,学习沟通技巧。
4. 针对张三缺乏自我认知的问题,监狱教育改造部门为他安排了心理咨询,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罪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去。
四、教育改造实施过程1. 法律知识讲座监狱教育改造部门邀请法律专家为张三和其他罪犯讲解了法律知识,使张三认识到自己的罪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增强了他的法制观念。
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师与张三进行了多次谈话,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帮助他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辅导师还为他制定了心理调适方案,指导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压力。
3. 狱友座谈会在狱友座谈会上,张三主动与其他狱友沟通交流,学习沟通技巧。
通过座谈会,张三逐渐改善了与狱友的关系,学会了尊重他人。
4.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为张三进行了多次咨询,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罪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去。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的机关,肩负着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的重要职责。
罪犯个别教育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其认识犯罪根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本案例以某监狱罪犯张某为例,分析其个别教育过程。
二、案例描述张某,男,3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入狱前,张某家庭贫困,生活困难,导致其产生盗窃心理。
入狱后,张某在个别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 认识到犯罪根源,但悔罪心理不强。
张某在个别教育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犯罪根源,即家庭贫困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然而,其悔罪心理并不强烈,时常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2. 对法律认识不足,法治观念淡薄。
张某在入狱前,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法治观念淡薄。
入狱后,虽然接受了法律知识教育,但仍然存在对法律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3. 缺乏生活技能,难以适应社会。
张某入狱前,由于家庭贫困,缺乏生活技能。
入狱后,虽然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但掌握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4. 社交能力差,难以融入社会。
张某在入狱前,社交能力较差,与家人、朋友关系紧张。
入狱后,虽然接受了心理辅导,但仍然存在社交障碍。
三、个别教育过程1. 初期教育:针对张某的犯罪根源,监狱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认识到家庭贫困并非犯罪的理由,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其法治观念。
2. 中期教育:针对张某缺乏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的问题,监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交技巧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张某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为其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3. 后期教育:针对张某的悔罪心理不强的问题,监狱加强个别谈话,关注其心理变化。
同时,邀请张某的家人参与教育,共同帮助其树立悔罪意识。
4. 跟进教育:张某刑满释放后,监狱开展跟踪帮教,关注其生活、工作和心理状况。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摘要在教育和惩罚罪犯方面,个案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罪犯重建自己的生活和融入社会。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成功的罪犯个案管理案例,探讨了其管理策略和实用性。
案例分析该案例主要发生在一个监狱,在这个监狱,有一个囚犯名为小李(化名)。
小李因贩毒罪被判刑,开始服刑后表现比较不错,但是在服刑期间,由于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反复偏离轨道,经常违反惩罚规定,个人的状况也处于一个低潮期。
在这种情况下,监狱采取了个案管理措施,为小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关注。
监狱首先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小李的教育和经济背景以及他的家庭情况。
监狱委派了一个负责人,成为小李的个案经理,与小李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专门负责协调小李在罪犯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小李的个案经理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生活计划,包括健身计划、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以此来启发他的积极性。
监狱还为小李提供了针对其特殊背景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恢复自信和自尊。
在管理过程中,小李的个案经理还跟进了小李的行为和进度,以确保他遵守规定,并在转化过程中不断成长。
每周,个案经理会跟小李开会,评估他的进展情况,查看是否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
成功因素个案管理方案之所以成功,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1. 针对个人的需求个案管理方案是为单个罪犯提供的,因此方案可以更加深入地扎根于其特殊情况和需求,并为罪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增强他们的动力和信心。
2. 密切的监护和支持小李的个案经理确保他获得了监护和支持,这是实现罪犯转化的重要前提。
个案经理整天跟进小李的计划和进展情况,很容易识别他面临的挑战和障碍,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3. 灵活的管理方法罪犯转化通常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个案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案。
小李的个案经理会根据小李的进度和需求,及时为他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他在转化过程中如愿取得成功。
,个案管理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罪犯教育和转化工具,可以为罪犯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罪犯石某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石某,男,26岁,高中文化程度,甘肃省武山县人,未婚,因犯抢劫罪,被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
2021年8月20入监改造,2021年9月29日从北京某监狱调入武威监狱服刑,余刑三年一个月。
石某从小患有癫痫病,经常受到歧视,四处碰壁,入监后反映出生活态度消极,悲观厌世,且连续病发几次,具有一定的现实危险性,监区将其列为危险罪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犯因分析(1)成长过程:石某出生在甘肃武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条件不太好,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对自己的关爱比较少,有时候还会受到父母的谩骂及责罚,加上从小就患有癫痫,经常受到歧视,心理落差大,自卑感强烈。
(2)社会经历:由于在家庭经常受到歧视,石某18岁辍学以后独自去北京闯荡,学了厨师,先后到三亚、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但由于自身的癫痫病,干不了多久就会被辞退,加上把赚的钱都寄回了家,自己却很少得到家人的关心,他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最后一次打工时,因为有病,所以干的时间短,老板不给工资,故而用菜刀挟持老板娘要自己的工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入监改造表现石某自被分配至监区改造以来,很少和其他罪犯交流,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而且比较敏感、自卑。
到车间以后不愿意参加劳动,称自己不想干也干不了,对警官的管理实行软对抗,抱着“反正我有病,你又不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消极改造。
在谈话过程中还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思想,觉得自己反正没人管,在哪里都一样,死了活着也没什么区别,也没人关心自己的死活。
石某刚分入几天就连续发病两次,更加加重了其消极改造的思想,对生活不抱希望和信心。
在谈话过程中他还认为,自己是去要自己的钱,老板不给所以才出此下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可见其虽然读过高中,但法律知识欠缺,法制意识淡薄。
3.心理行为表现(1)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石某焦虑感较强,倾向于忧虑抑郁,忧心忡忡。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The saying "the more diligent, the more luckier you are" really should be my charm in2006.对暴力型违纪罪犯的转化个案摘要朱某,男,28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易激惹;与同犯关系紧张,易怒、冲动,多次发生暴力违纪,严重扰乱监管改造秩序;通过收集资料、评估,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该犯的行为原因,运用心理动力学方法、阳性矫治、惩罚等措施对该犯进行教育矫治,逐渐矫正暴力倾向,降低暴力违纪行为发生的频率;关键词防御机制心理动力学理论阳性强化惩罚一、资料收集1、人口学资料罪犯,朱XX,男,1987年出生,初中文化,山东临沂人,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该犯在狱内人际关系紧张,脾气暴躁,易冲动,多次违犯监规队纪,屡教不改;2、朱犯个人陈述8岁左右,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前父亲经常殴打母亲,母亲离婚后到济南打工,父母都不想要自己,感觉被遗弃;跟着父亲生活,经常挨打,自己也是经常不回家,在亲戚家轮流住;15岁到济南、北京等地自己打工,在自己打工期间,也多次受别人的欺负;此前有两次服刑经历,第一次服刑是2005年,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邹城监狱服刑;第二次服刑是2010年,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在济南看守所服刑;3、朱犯分管干警的反映该犯劳动态度积极,在意干警及他犯对自己的评价,敏感,易激惹,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对他犯进行辱骂甚至殴打,行为偏激;该犯描述打架行为时,虽然口头能够认错,但下次遇到类似情形时,往往又难以避免;其他罪犯很少有人与其交往,基本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该犯代表性的违纪行为有,2012年11月,因生产琐事与罪犯黄某发生争执,随即持生产用螺丝刀攻击黄某,被他犯制止;2013年4月19日,罪犯朱某因生产琐事对罪犯尹某不满,对其进行辱骂和威胁,当班干警上前制止时,该犯不听劝阻,当场顶撞;2014年5月7日晚,在狱内洗漱间洗漱时,罪案薛某将水溅到朱某身上,二人发生争吵、谩骂、打斗;2015年2月也因洗漱时他犯将水溅到他身上,对王犯进行了殴打;4、矫正干警的观察和了解朱犯衣着整洁,精神一般,不拘束,比较健谈;对于自己以前的违纪行为,该犯没有较好的认识,带有较强的防卫心理;表现的偏执、极端;认为自己的改造前景不乐观,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出现焦虑的情绪;5、心理测试为了进一步了解朱犯的情况,对其进行90项症状清单scl-90心理测试;SCL-90测试各因子分焦虑、抑郁、人际敏感、敌对分明显高于常模,饮食、睡眠差;二、评估与诊断一评估1、心理状态:敏感、易激惹、焦虑、紧张;2、生理状态:食欲欠佳,时有失眠;3、社会功能状态:只与极少部分罪犯有交往,能正常参加劳动和教育改造,劳动积极性较高;二鉴别诊断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朱犯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的诊断;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者半年;朱犯有焦虑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属于常型的冲突,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三诊断朱犯人际关系敏感度较高,易激惹,敌对心理严重;该犯早期童年经验有被殴打,成长经历中遭遇挫折多,如学习不好,两次服刑等,让该犯更加具有攻击性;其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其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障碍;依据心理测试结果、综合临床资料分析,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三、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一咨询目标的确立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1认识到自身暴力行为所发生的根本原因;2改变不良情绪,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的频率;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二矫治方案的制定1、矫正方法:心理动力学理论、阳性强化法、惩罚2、心理动力学方法、阳性强化法、惩罚的基本原理心理动力学方法:本我、自我、超我是心理动力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功能及防御机制的作用是理解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冲动的欲望,如、、等,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指个人有的部分,自我用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超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是由完美原则支配;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心理动力学方法又被称为“暴露治疗”,因为治疗目标聚焦于探索控制行为的无意识过程;一旦这些无意识过程被悉数挖掘,相信个体就能够进行人格重建;阳性强化法: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结果立即导致了厌恶刺激的出现或者损失了已经获得的正强化物,那么在以后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针对此个案,决定采取心理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结合阳性强化法与惩罚,鼓励良好行为,降低暴力违纪等行为频发的问题;3、矫治时间:五个月;四、矫治过程一矫治过程大致分为:1、建立矫治关系-确立矫正目标阶段2、分析暴力行为原因阶段3、明确防御机制、学习放松技巧阶段4、阳性强化阶段5、预防复发巩固成果阶段二具体矫治过程第1阶段:建立矫治关系-确立矫正目标阶段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30日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矫治关系,通过了解发现问题,确立矫治目标;具体过程:之前,矫治干警从干警的手中得到罪犯朱某亲情会见的录音;录音中,朱犯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矫治干警期望以此激发朱犯积极主动改变的动机;了解相关资料,建立咨询关系;后续相继进行心理测验;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心理问题和改变意愿;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对方,一起商定咨询方案,布置家庭作业;第2阶段:分析暴力行为原因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探讨分析问题根源,初步尝试运用运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过程:①家庭作业完成,矫治干警对其认真态度给予表扬;矫治干警阅读朱犯家庭作业,摘录如下:在监狱服刑改造,我感觉压力很大,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也不知道以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跟我一般大的人都该结婚生子了,而我什么都没有,等我释放的时候也有差不多快40岁了,我对人生感到很迷茫;②矫治干警根据家庭作业显示的问题,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动力学理论,通过提问引导其进行自我审查,挖掘自己暴力行为所发生的根本原因;③针对罪犯朱某的童年经历及当前的违纪行为,指出其情绪的根源在于服刑改造带来的焦虑,而其多次发生打架行为其实质是自身产生的防御机制-迁移,即将自己对当前服刑改造的负面情绪转移到了其他同犯的身上;以及其童年时遭遇父亲殴打,引发防御机制压抑与延续,即对被殴打导致的焦虑情绪进行压抑,并择机爆发,通过殴打他人转移焦虑;两种防御机制引发了同一种暴力行为,即暴力违纪,殴打他犯;同时向其解释防御机制的类型有:压抑与延续、否认、投射灯等;④布置家庭作业:你是如何理解你的攻击行为的,现在想来,别人把谁溅在你身上,真的是你大打出手殴打别人的根本原因吗回忆童年处理日常问题时出现的行为模式有哪些第3阶段:进一步明确防御机制-学习放松技巧阶段;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0日进一步确定焦虑背后潜在的防御结构,并了解其应用特定防御机制的目的,除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外,还希望因此证明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因为其童年经常被父亲殴打,所以存在暴利对抗的“情结”;具体过程:①求助者朱犯来访,家庭作业基本完成,说通过深刻的反思,对上次讲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的情况,认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是转移了自己的愤怒与不安;②矫治干警分析求助者的汇报,对其给予充分肯定;③告知放松训练的重要作用,教授放松训练的方法;④家庭作业:自行进行放松练习;第4阶段:阳性强化、惩罚阶段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0日运用阳性强化法矫正具体情境下的暴力行为,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帮助该犯在遇到易激惹的情景时,学会更加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具体过程:①求助者朱犯按时来访,反映每天都进行放松训练,情绪有了明显好转,感觉身心比较轻松,很多烦恼也都没有了,心境也更加平和,本月未发生违纪行为,可能跟放松训练有一定的关系;②矫治干警认真分析了求助者心理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行为给予赞赏和表扬;③将矫正目标具体化,遇到容易激怒自己的情形时,控制自己的情绪,矫治干警征得求助者同意后决定采取阳性强化法;即通过重新体验容易激怒自己的场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成功控制时,将予以奖励;④根据日常观察,在发生撕扯、辱骂等违纪行为时,及时给予惩罚,比如暂时剥夺其正常参加劳动的权利,让其参与打扫公共卫生等;第5阶段:预防复发巩固成果阶段2015年2月1日-2015年2月28日制定具体的措施帮助巩固治疗成果,预防复发;具体过程:主要通过谈话,告知三种预防复发的方法:①预见困难情景;能够识别出高危险性的、可能破坏新习惯的情景,比如别人撞了自己,把水滴在自己身上等等;②调整思维与情感;告知情绪有时候会失控,也会让我们力不从心、不安或者暂时失去理性;要能够预料到这些暂时性的反应,保持理智,从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③调控结果;学会自己支持自己,并不一定每次做的好时都有人喝彩,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每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学会给予自己有意义的奖励;总结回顾:2015年3月1日进一步巩固矫治效果并结束矫治具体过程:①这次朱犯前来会谈时,表情轻松、自然,朱犯自述通过近期的教育矫治,收获很大,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自己的人生也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开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争取取得干警和同犯的支持和理解;②矫治干警对其反馈情况,表示肯定和赞赏;③心理测验SCL-90复测结果: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④矫治干警根据求助者目前状况和测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告知基本可以结束矫治;⑤与求助者一起制定下一步行为目标,如:加强自我管理,进一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五、咨询效果评估朱犯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情况正常,社会功能状态有良性发展,人际关系改善,改造态度端正;干警反映朱犯与他犯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监区要求;与朱犯共同生活改造的罪犯也反映自从朱犯进行心理矫治以来,性格开朗了很多,在一起交流也融洽了许多,脾气上改变了不少,更没有出现与别的罪犯打架的事情;已达教育矫治的预期目的;六、矫治体会通过此例心理矫治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个别矫治工作中,要通过不断学习丰富教育矫治理论,注重挖掘罪犯怪异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注重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法;参考资料: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矫治干警二级三级教材.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2美艾伦.艾维迈克尔.丹德烈亚等着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1月第1版3钱铭怡编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监狱关押了一名罪犯,名叫张某,男,32岁,初中文化程度。
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在服刑期间,张某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对改造工作不配合,态度消极,经常与监狱民警发生冲突。
张某的这种情况引起了监狱的重视,为了帮助他更好地接受改造,监狱决定对其进行个别教育。
二、案例过程1. 了解罪犯情况监狱民警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张某的犯罪原因是因家庭矛盾引发的,他在家庭中得不到关爱,导致心理扭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张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
2. 制定教育方案针对张某的情况,监狱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张某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2)法制教育:加强张某的法制观念,使其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职业技能培训:为张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使其在出狱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
(4)亲情关怀:加强与张某家人的沟通,争取家庭支持,为其改造创造良好环境。
3. 执行教育方案(1)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张某多次交流,了解到他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矛盾。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张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调整心态,逐渐走出心理阴影。
(2)法制教育:民警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片等形式,使张某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职业技能培训:监狱为张某提供了烹饪技能培训,他学习认真,进步较快。
在培训过程中,张某逐渐恢复了自信,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4)亲情关怀:民警积极与张某家人沟通,争取家庭支持。
在家人关心和鼓励下,张某的改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
4.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教育,张某的改造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民警、其他服刑人员的关系融洽,法制观念增强,职业技能水平提高。
在出狱前,张某表示要珍惜机会,重新做人。
三、案例总结1. 个别教育的重要性个别教育是监狱改造工作的基础,针对罪犯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改造效果。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项某的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项某,女,1969年出生,甘肃省人,中专文化,无业。
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罪于2016年6月12日被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6年7月20日交付甘肃省女子监狱服刑改造。
服刑改造期间身份意识淡薄、行为养成差,多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入监改造表现入监以来,项某身份意识、行为养成较差,对监狱民警的执法管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学习、劳动、生活卫生等改造任务敷衍应付,对警官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一直我行我素,项某多次因违规违纪被监区扣分。
项某性格较为冲动,自尊心较强,爱面子,改造中情绪有大起大落,心理防备意识较强。
2.心理行为表现通过对项某入监时的COPA-PI评估报告解读,高分项有外倾(65分),聪敏(65)。
焦虑(63分),缺乏安全感,思想包袱大。
暴力倾向(61)不太安守本分,比较恃强霸道,报复欲较大。
有较高较深的主观恶性和反社会意识,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改造难度大。
3.教育矫治的难点项某的性格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恶习较深。
(1) 认知因素。
项某是非观念较差,对法律、毒品危害认识模糊,认知上存在偏差,对自身犯罪危害性认识不深刻,经常站在警官的对立面上。
从入监以来的表现,说明其缺乏悔罪意识和行为,对改造前途和未来人生丧失信心,这些都成为矫治项某让其适应监狱改造环境,服从警官管理的阻抗因素。
(2)性格因素。
项某好面子,自尊心强,煽动性强,不喜欢有过多的约束,身份意识较差,对自我的管理有一定的松懈,经常抱有侥幸心理。
(3)心理因素。
项某入狱时已经47岁,被判处无期徒刑后,项某感觉罪重刑长,对生活和改造都失去了信心,没有改造积极性。
(4)成长因素。
项某社交圈中不良人士较多,且自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够,戒毒后与吸毒人员接触过多让自己又再次复吸,长期生活在亚文化生活圈中,导致自己逐渐陷入犯罪的深渊。
4.矫治方案鉴于以上分析,结合项某改造特点和现实表现,监区决定因人施策,在稳住其思想情绪的同时,积极寻找突破口,具体方案如下:(1)拓宽沟通渠道,建立信任关系。
11暴力犯管理案例重点
暴力犯管理案例罪犯林某,男,30岁,因犯故意伤害致死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该犯为“三进宫”,从初中起就混入社会,恶习较深,曾三次被送入监狱改造,属于流氓性暴力型犯罪,且性格暴躁,遇事不冷静。
2005年6月10日,林某因与另一名犯人张某在劳动中的干活多少问题发生争执,将张某的头部打破。
此次事件发生后,分监区依照管理规定把张某调入严管队实施严管。
监狱在2006年12月初安排专人开始负责对其进行转化后,经观察发现严管对其触动不大,但了解到他的妻子一直坚持等他早日回家,因此他很注重能早日减刑。
负责转化的监狱警察想到年终评审就要开始,于是先不对其谈话,采取迂回法。
果然,在评审中,由于林某有重大违纪行为,只评了个乙等。
本来,正常改造的话,林某应该评为省级改造积极分子。
评审未结束,监狱警察就发现林某情绪显著异常,老想休息。
于是,监狱警察立即对林某在劳动中进行了一次对比教育,将林某因为一时冲动造成的改造损失,并联系其犯罪经过进行了一次长谈。
林某听完后低下了头,懊悔不已得捶打着自己的头。
2007年1月,林某的父亲去世,按监狱法规定,林某差几个月才能离监探亲,但监狱考虑到对其改造有利的一面,由监狱干警专程带林某回家探亲。
林某回来后,监狱先让其休息三天,未与其交谈。
第四天,林某一出工就要求跟监区警察谈话,说回到家乡后,看到村委会、乡亲们对他家的帮助,联想到自己父亲为了他竟十几年没买过一身新衣服以及自己从连续将近10年从未和家人过过一回春节,觉得自己欠他人的太多了,今后一定好好改造,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后来张某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零花钱和坑补给儿子和女儿买了学习书籍,自己也受到了专项奖励。
通过监狱警察的悉心管理教导和林某的努力,林某也获得了几次减刑,提前离开了监狱。
{分析}:本案中监狱人民警察能够成功对暴力类罪犯林某的转化,主要是针对林某自身的特点,采取了针对性的管理教育措施。
一方面对林某的打架行为进行严管,并严明考核和奖惩;另一方面对林某又采取了以理服人、注重启发疏导与情感交流、批评劝戒等手段,教育林某积极改造;此外,在林某的父亲去世后,监狱方面在坚持讲政策原则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特批林某离监探亲,彻底感动了林某,从而激发了林某积极改造上进的决心,实现了对林某的成功改造。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一、罪犯基本信息安某某,男,40岁,离异,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刑期自2009年7月起,身体情况较差。
二、罪犯的基本特点、改造中的优势、难点和潜力,罪犯自我认知情况(一)罪犯的基本特点1.认罪悔罪,但认为自己不是故意犯罪,法院判决过重.2.文化水平较低,性格较为内向、自卑,为人比较计较,和同犯常为写小事争吵,对改造中一些不公平的事很在意,情绪容易激动。
3.该犯入狱后曾因胃出血住院治疗,身体一直不好,多次申请调到老弱病残监区养病.(二)改造中的优势1.纪律意识强,服从管理,遵守监规,入狱后未因违规受到过处分。
2.服从工作安排,虽然身体不适,但每月仍能完成劳动任务.3.该犯十分重感情,自诉自己和妻子原都在外打工,收入不错,小孩生活条件较好,现在妻离子散,儿子生活都没着落,自己不能照顾好儿子,感觉很伤心,对儿子十分牵挂,可以从帮助该犯儿子入手,对该犯进行感化。
(三)改造中的难点1.该犯对判决不服,认为自己砍死妻子情人陆某是事出有因,妻子不忠在先,且陆某先对其拳打脚踢,自己是正当防卫,才把对方砍死,应该算防卫过当,从与其个别谈话中可感觉出仇视法院、仇视社会的扭曲心态。
2.刑期长,死缓刚改判无期,常感叹很难活到出去,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有亲生厌世思想。
3.该犯体质较差,又因病住过院,冬天常穿两件棉衣还不觉得暖,自认为符合老弱病残犯的条件,多次申请调老弱病残犯监区改造,不安于现状。
4.家庭经济困难,家人无力给其汇款加菜,狱内生活比较清苦.(四)改造中的潜力利用该犯对儿子的感情和牵挂,通过监狱的“帮扶行动",让其儿子来监探视,同时联系爱心企业和个人对其儿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资助,解决该犯后顾之忧,缓解该犯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安心改造,同时可以藉此转变该犯对社会的仇视心态和对思想改造的抵触。
(五)罪犯的自我认知情况该犯原和妻子在外打工,因妻子与他人有染,商量离婚及财产分配问题不合,一怒之下持刀将妻子脚砍伤,将其妻情人陆某砍死.该犯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女儿14岁;儿子9岁.入监后该犯与妻子离婚,妻子带大女儿回娘家生活,儿子跟随该犯妹妹生活,自诉妻子对儿子不闻不问,也不给抚养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犯个案管理案例一、罪犯基本信息安某某,男,40岁,离异,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刑期自2009年7月起,身体情况较差。
二、罪犯的基本特点、改造中的优势、难点和潜力,罪犯自我认知情况(一)罪犯的基本特点1.认罪悔罪,但认为自己不是故意犯罪,法院判决过重。
2.文化水平较低,性格较为内向、自卑,为人比较计较,和同犯常为写小事争吵,对改造中一些不公平的事很在意,情绪容易激动。
3.该犯入狱后曾因胃出血住院治疗,身体一直不好,多次申请调到老弱病残监区养病。
(二)改造中的优势1.纪律意识强,服从管理,遵守监规,入狱后未因违规受到过处分。
2.服从工作安排,虽然身体不适,但每月仍能完成劳动任务。
3.该犯十分重感情,自诉自己和妻子原都在外打工,收入不错,小孩生活条件较好,现在妻离子散,儿子生活都没着落,自己不能照顾好儿子,感觉很伤心,对儿子十分牵挂,可以从帮助该犯儿子入手,对该犯进行感化。
(三)改造中的难点1.该犯对判决不服,认为自己砍死妻子情人陆某是事出有因,妻子不忠在先,且陆某先对其拳打脚踢,自己是正当防卫,才把对方砍死,应该算防卫过当,从与其个别谈话中可感觉出仇视法院、仇视社会的扭曲心态。
2.刑期长,死缓刚改判无期,常感叹很难活到出去,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有亲生厌世思想。
3.该犯体质较差,又因病住过院,冬天常穿两件棉衣还不觉得暖,自认为符合老弱病残犯的条件,多次申请调老弱病残犯监区改造,不安于现状。
4.家庭经济困难,家人无力给其汇款加菜,狱内生活比较清苦。
(四)改造中的潜力利用该犯对儿子的感情和牵挂,通过监狱的“帮扶行动”,让其儿子来监探视,同时联系爱心企业和个人对其儿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资助,解决该犯后顾之忧,缓解该犯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安心改造,同时可以藉此转变该犯对社会的仇视心态和对思想改造的抵触。
(五)罪犯的自我认知情况该犯原和妻子在外打工,因妻子与他人有染,商量离婚及财产分配问题不合,一怒之下持刀将妻子脚砍伤,将其妻情人陆某砍死。
该犯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女儿14岁;儿子9岁。
入监后该犯与妻子离婚,妻子带大女儿回娘家生活,儿子跟随该犯妹妹生活,自诉妻子对儿子不闻不问,也不给抚养费。
自己家里很穷,家里只有80岁的老母亲,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已去世,两个妹妹出嫁后也很困难,儿子跟大妹生活,大妹夫是残疾人,家里也有小孩,担心儿子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自己和妻子原都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小孩生活条件都不错,现在妻离子散,儿子生活都没着落,自己不能照顾好儿子,感觉很伤心,对儿子十分牵挂。
自己现在坐牢,体质较差,又没有钱加菜,面对漫长刑期,感觉很难坚持,对所犯罪行感觉很后悔,表示自己会努力改造,洗刷罪恶,也希望有社会爱心人士能在生活和教育方面帮助其儿子,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三、罪犯服刑改造计划该犯为死缓罪犯,刑期较长,现根据该犯特点,结合监狱改造工作实际,经该犯认可,为其制定下列服刑改造计划:(一)近期计划(时间段为6个月内)1.督促该犯严格遵守各项监规纪律,认真参加“三课”学习,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生产技能,完成劳动任务。
2.牢固树立身份意识,尊重警官、服从管教,讲究文明礼貌,团结同犯。
3.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监狱改造环境。
4.通过对其儿子的帮助,解决该犯的后顾之忧,缓解该犯心理压力,使其能安心改造。
5.根据该犯病情,合理安排其到卫生所、新康医院复查及治疗,在生活上对该犯区别对待。
6.个案小组成员及承包警察多找该犯个别谈话教育,加强沟通,注意倾听该犯心声,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改变易冲动的个性,树立改造信心,增强受挫能力,消除或降低焦虑水平,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宣泄,肯定其积极方面,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
(二)中期计划(时间段为半年至改判有期徒刑后)1.给该犯讲解刑法对于故意杀人罪的认定和量刑幅度如何确定,以及监狱的减刑政策,对该犯进行引导。
2.通过无期的改判,帮助该犯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在经济上给予该犯适当困难补助,同时鼓励该犯努力劳动,争取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来改善生活。
(三)较长期计划(时间段为改判有期徒刑后至刑满释放)1.改判有期徒刑后,帮助该犯树立改造目标,激发动力,争取超额完成劳动任务,多获奖励分,早日减刑回归社会。
2.通过思想教育,使该犯认识到要告别旧我,认清并改掉自身陋习和错误思想,用辛勤劳动汗水洗刷心灵的污垢,走向新生。
3.督促该犯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健康心理,多学习法律知识和新技能,化解对法院和社会的仇恨,把刑期当学期,等重返社会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对罪犯服刑改造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一)个案小组首先对该犯进行心理测试1.RW检测,以下是检测报告:4.心理测试分析:(1)依据RW检测,总分为54分,总体相对稳定,其中心理和生理状态、自然状态处于危险区。
(2)依据90项症状清单测试报告,总分为221分,所有因子均呈阳性。
(3)依据个性分测验报告,显示该犯思维略显迟钝,焦虑感较强,暴力倾向较强,有很强的变态心理倾向,犯罪思维程度严重,表露出轻生思想,可能存在未检出的抑郁情绪。
(4)比较固执己见,改造难度大,可能具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尤其在面临冲突事件或存在潜在隐患时,可能具有较高较深的主观恶性和反社会意识,加强预防监控与矫正力度。
(二)根据对该犯的分析,结合罪犯改造计划制定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1.第一阶段(时间为6个月内)确立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理念,消除对立情绪,达到沟通互动的目的。
罪犯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思维和价值取向,从心理测试可以看出该犯存在着对法律、社会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消除,任何教育都难以渗透进去。
方法一:关心该犯的病情,用行动感化该犯。
该犯目前虽无大病,但胃溃疡、胃出血病史导致其营养吸收不好,冬天常感觉全身发冷,身体易劳累。
监区根据其身体情况,合理安排就诊的同时,在生活上也给予该犯优待,批准其在冬天每周洗三次热水澡,并多发了一套棉被和盖被给他使用;对其在生活上的需求也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
方法二:我们运用倾听法提示他谈家庭,谈社会经历,并表示出必要的同情和关心。
愿意倾诉是沟通的开始,我们在这一阶段没有对其错误观点做过多的批评,而是以倾听他的想法为主,经过几次交谈,逐渐了解到该犯是如何一时冲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以及对家人的牵挂和愧疚,谈到入监后监狱的严格管理让其很不适应,联想到漫长的刑期和困窘的经济条件,心情十分压抑,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易激动,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吃不得亏;然后,我们和该犯开始相互交流,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政策进行教育,用真情进行感化,该犯感谢警官的关心,认识到警官的工作不是为了私利,而是在帮助他、拯救他。
经过多次接触,该犯理解了警官的良苦用心,建立了对警察的信任,树立了积极改造才有出路的思想。
方法三:通过监狱的“帮扶行动”为其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达到感化该犯的目的。
通过监狱的安排及该犯的同意,某电视台《法制最前线》栏目组制作了一期关于该犯的警示节目,来监采访该犯并到该犯老家进行家访,同时呼吁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对该犯儿子进行帮扶。
节目播出后,随即有企业愿意提供助学金进行资助,为该犯解决了实际困难。
通过个案小组成员的努力,该犯增强了对管教民警的信任,表示要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报答好心人。
2.第二阶段(时间为6个月以上)方法一:运用教育学原理消除其自卑心理,达到增强改造信心的目的。
自卑是人内心的一种自我贬抑意识。
特别是生活在困难家庭的罪犯,经常受到挫折、打击,对人生态度消极,缺乏自信心和内动力。
教育学中的赏识教育主要是运用人的尊重需求,采用必要的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帮助树立自信心,激发积极向上的潜意识。
自卑往往和自暴自弃相联系,而自暴自弃是因为希望彻底破灭,自暴自弃的结果就是自我放任,自我堕落。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
对该犯,我们肯定他的存在价值,发现他值得肯定的方面,激发他转变消极的人生态度,有了进步就表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
一段时间后,该犯话语、笑容明显增多,自卑心理得到缓解,自信心有所增加;然后,我们为他规划改造蓝图,肯定他还是能够改正恶习,重新做人,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他路不怕远,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到达新生彼岸的一天。
该犯对人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看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该犯建立起了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再接再厉,对该犯开展经常性的人生观教育,肯定其优点,指出其问题,教育他要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使他明白人的一生,就是与困难争斗的过程,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生,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努力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方法二、进行法律知识专项教育和心理辅导,消除其仇视社会心态。
个案小组成员给该犯讲解刑法对于故意杀人罪的认定和量刑幅度如何确定,以及监狱的减刑政策,对该犯进行引导,使其看到希望。
同时安排该犯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其培养健康心理。
五、对罪犯服刑改造过程进行总结的情况(一)改造的成果罪犯安某某总体上能配合警察进行个别矫治工作,通过一年多的专项矫治,该犯的改造态度大有转变,对法院和社会的仇视、敌对心态得到纠正,在控制情绪方面有一定的进步,坚定了改造信心,每月均能超额完成劳动任务,12年全年得到40多分奖励分,获评为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
(二)存在的问题1.该犯因文化水平偏低,在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上有困难。
2.人际关系方面,该犯近一年内基本能做到和同犯和谐相处,但仍改不了斤斤计较和睚眦必报的毛病,常为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和同犯争吵。
3.该犯因家庭贫困,常被同犯看不起,自卑心理虽有缓解,但一时还难以消除。
六、对个案管理工作小结1.罪犯安某某刑期长,家庭因犯罪致贫,儿女学习、生活无着落,自身在狱内也缺少家庭关心,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对政府和社会持仇视和敌对心态,对思想改造抵触,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有轻生倾向。
这一类型的罪犯在监狱中十分常见,选择该犯作为矫治对象有特殊意义,对该犯的成功矫治,为改造这一类型的罪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对该犯的矫治,我们采用了多名警察负责一名罪犯的“小组模式”,并借助了监狱相关业务科室和社会的力量。
小组成员里包括监区、分监区领导和监区管教,也包括有获心理咨询师证和法学专业的警察,合理制定矫治方案,完善矫治措施,确保对该犯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教育引导,对该犯的合理诉求及时给予解决,同时为使该犯小孩能得到社会资助,多次向监狱反映情况,向社会媒体积极争取采访和曝光的机会。
也正因为个案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该犯对国家对社会的仇视心态得到转变,变成了感激、感恩的心态。
3.对罪犯取得的成绩,要肯定进步,不吝啬表扬。
对自卑心理严重的罪犯,警官的表扬是最好的治疗矫治方法,通过表扬,不但能使心情愉快,更有助于其保持优良习惯,树立信心,在同犯中抬得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