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简易版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六篇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六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一、教材编排本册教科书分4个单元:(一)这是我们的社区;(二)我看家乡新变化;(三)好大一个家;(四)共同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3、知道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4、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公德意义。
三、教学难点1、知道家乡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体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3、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本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一单元目标:了解社区设施的作用;知道社区居委会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知道五好家庭的评比标准;懂得建设美好的社区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单元目标:了解家乡的变迁;了解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知道这些行业和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知道家乡交通设施的变迁以及对家乡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一些家乡的机构。
第三单元目标:知道我国共由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
知道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了解民族的文化、节日、歌舞礼仪、建筑、人口、分布等。
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道我国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的绝大部分民族,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度。
第四单元目标:认识全球黄、黑、白三大人种,并知道分布区域。
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了解不同种族在建筑、工艺品、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起源、现代节日的社会意义,了解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了解服装发展的简史,知道职业、礼仪、颜色与服装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024年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品格为宗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准备。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品德教育(1)礼仪规范通过开展礼仪规范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包括用餐礼仪、交往礼仪等。
(2)道德教育通过讲故事、讲道德模范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3)环保意识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开展环保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 社会教育(1)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如市政府、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2)社会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社会技能,如交通安全知识、紧急求助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公民意识通过讲解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标志,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组织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互助与友爱的品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 观摩学习安排学生观摩一些优秀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堂,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项目实践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项目,如参与社区义务劳动、捐款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
四、评价与考核1. 教师评价通过教师观察评价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责任心、表现等方面。
2. 自评互评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根据自己及他人的评价反思自己在品德与社会教育中的表现并进行改进。
3. 家长评价征求家长对孩子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表现的评价,以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下的品德培养情况。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1. 教室环境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
2.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课件、教材、多媒体设备等,以便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六、预期成果与整改方案1. 预期成果通过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预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出积极上进的品格。
2024年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2024年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和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观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优秀的品德模范,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2. 学习和讨论道德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导向。
3. 学习社交礼仪和合作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和规范,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职业分工。
5.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发现。
2. 观察法: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第一周:品德模范故事学习1.1 学习优秀的品德模范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贡献。
1.2 分享学习成果,展示优秀品德模范的画像和简介。
2. 第二周:道德问题讨论2.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常见的道德问题,如诚实、友善、守时等。
2.2 分组讨论,总结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导向。
3. 第三周:社交礼仪和合作技巧学习3.1 学习常见的社交礼仪,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3.2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技巧和团队意识。
4. 第四周:社会组织和职业分工了解4.1 学习社会的组织结构,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4.2 认识不同的职业,了解职业的特点和职责。
4.3 邀请社区的职业人员来学校做讲座,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
5. 第五周:社会实践活动5.1 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卖、植树等。
5.2 参观社会机构或企业,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
5.3 在社会实践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023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4篇
2023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4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螺旋上升即同样的内容在后记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课程结构示意图: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二教材分析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三教学目标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2024年品德与社会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2024年品德与社会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在____年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通过开展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其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包括对诚实、友善、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
2. 社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包括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和社会规律。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实地了解和体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3.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1. 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特定主题的班会活动,如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等。
2.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扫街、义务植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
3. 实践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
4.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引导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意识。
五、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将通过定期考试、平时表现、参与度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德发展情况。
2. 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 学业目标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学业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4. 品德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评价,提供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自身发展计划1. 学习更新知识: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和教学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知识。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范文6篇
品德与社会工作方案范文6篇品德与社会工作方案篇1二〔2〕班现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3人。
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根底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
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根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局部学生喜欢学习语文。
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
这局部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
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
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根本领实,把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
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开展作为根本领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
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计划:
1.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涵盖品德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社会公德、法律和公民权利等;
-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尊重、包容、合作的精神;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
3. 教学方法:
-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投入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 利用多媒体、影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定期组织班级和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评价:
- 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 设计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通过日常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5. 时间安排:
- 每周举行两节品德与社会课,每节课50分钟;
- 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周末或假期。
通过以上的教学工作计划,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024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一、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1. 每周定期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例如团队拓展训练、小组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每个学期定期组织班级文化活动,例如合唱比赛、戏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 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议事会,让学生们自主讨论班级事务,锻炼他们的自主决策和协商能力。
4. 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志愿者活动,例如参观社区福利院、清理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 开展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 邀请社区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例如交通安全讲座、环保讲座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国庆节主题班会、抗战胜利日纪念活动等,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4. 定期开展班级公益活动,例如为邻近学校捐赠图书、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倡导学生的守法意识和道德观念:1. 组织法制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
2. 组织道德教育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活动、道德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主题讲座,例如网络安全讲座、防欺凌讲座等,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社会问题和危害。
4. 在班级、学校和社区等场合举办学生作品展示活动,例如绘画展、手工制作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和关爱他人能力:1.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2. 组织班级关爱行动,例如制作贺卡送给老师和同学,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例如为环卫工人送去水和食物,帮助社区里的孩子学习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精神。
五、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审美修养:1. 定期组织班级读书活动,让学生接触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优秀5篇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优秀5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 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分10课完成,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分14课完成,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分14课完成。
教学内容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
2、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与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比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4.知道世界历史发展一些的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生活社会工作计划品德与生活社会工作计划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工作计划吧。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工作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生活社会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牢固确立“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展开研究,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切实提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质量。
二、主要工作(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指导工作。
坚持下校听课,规范学科教案及主题活动方案的书写格式,加强对学校集体备课及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和指导。
各校期初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
(二)加强对本学科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开展好“合理使用地方课程教材,采用多种形式教学”的实验研究,做好学科整合工作。
2、加强新教材和整合教材的培训力度,指导教师吃透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及地方课程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整合相同的教学内容,以使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更有创意地设计主题活动,突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创设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三)强化研究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
着重研究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1)如何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编者意图,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改革新理念落实在教学行为上(2)如何依据学生实际,扩大教材功能,进行学科整合,开发课程资源。
(3)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好主题活动,创设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4)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并使之形成系列化。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8篇通用).doc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8篇通用)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1通过参加暑期的骨干教师培训,我重新正视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观点。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品德与社会》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
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
”为此,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力求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首要教学目标。
一、首先教师要避免“眼高手低”,思于先《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课程,但目前学生在知行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其原因就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意义与教师教学思想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有些品德科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持无所谓态度,对品德科的备课只囿于应付检查,浮于表面等,为此,在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要“眼高手低”,思于先,“眼高”就是备课、讲课着眼点高,要着眼于思想教育的高要求,思想情感熏陶的深层次,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教学创特色,上水平,着眼于全册教材的整体认识,“会当凌绝顶,览胜在其间。
”“手低”即在备课时要因地制宜,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以本为本,掌握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教给学生道德判断的方法,探索做人的真谛。
二、在教学中要扣线串珠,思在渗品德与社会课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
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
所以,在教学中,应扣住这一主线,串连如孝亲敬长、友爱同学、文明礼貌等这些做人最起码的基础道德行为规范的“珠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效地确保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并对学生终身发挥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扣好线,串好珠,做到:第一,渗透有心,要增强渗透意识,增强各个“珠子”渗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
2024年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范文6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范文6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校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级。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
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
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一)课程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第一单元: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2024年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汇总九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汇总九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落实《课程标准》,落实“生命教育、民族精神”两个纲要,发挥本学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以融合的方式制定教学目标,体现“两纲”在小学阶段应有之意。
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针对社会、学生实际困惑来拓展。
二、具体工作(一)、继续抓好教研组常规工作1、紧扣“改进计划”开展教研活动。
这学期要从单单是“上课”环节的改进,追溯到“备课”“辅导”“评价”等基于教学环节的改进。
让课堂改进计划不再流于形式,让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
2、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鼓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署级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努力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继续有条不紊的开展教研组工作。
周次内容地点第3周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东三楼第7周集体备课学习资料各年级办公室第15周学习资料东三楼第17周学习案例各年级办公室第19周学期工作总结东三楼(二)、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1.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继续组织教师在进行新教材培训的同时,上课时尽量做到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上得更生动。
2、作好资料的积累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并把好的课件推荐到学校。
(三)、加强教学质量动态监控1、通过周三听课日,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并作反思。
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寻找到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并对症下药,逐步改进教学方法。
2、认真完成教学案例,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不断进取,努力提高组内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根据“巧妙运用暗示手段,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本学期我们将围绕专题进行研究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有所特色。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积极转变观念,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
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3篇)
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3篇)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精选3篇)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品德与社会》(四上)教学计划阮慧慧一、班级情况分析:班级人数:404 40人 405 39人 406 40人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本年段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及时完成各项作业,老师一布置完作业,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完成,但是作业的正确率何书写不是很好,总是有一部分同学做错一些不应该做错的题目,这是粗心所致,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并且会记下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举手发言很不积极,只有个别学生在积极参与,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当听众。
需要花大力气培养。
学生思想行为分析1、本班学生课堂纪律比较好,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够在小干部的组织下积极开展自修活动,调皮捣蛋的是个别孩子,但是经教育也会改正。
2、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够急班级所急,把班级的事情放在心上。
对于一些集体活动非常热心,会积极参与,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3、学生助人为乐的现象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上个学期,班里有个孩子骨折了,几乎全班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过她,让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减轻了受伤的不快。
4、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比较高,因此体质也比较好,每次出操和体育锻炼都很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5、班级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特别是课堂发言,需要加强。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将平时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品德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每天有专门的同学进行记录。
2、记录下来的同学允许有改正的机会,如果改正,予以奖励。
3、课堂发言要积极,采取奖励的办法,只要有进步都予以表扬。
4、与家长多联系,指导平时的行为习惯,并且请求家长配合,抓好孩子在家的各类习惯。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与理念:教学总目标:1、学会与人相处,相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并愿意和努力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之人。
2、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并能主动与家人沟通和交流和具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
2023年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4篇
2023年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4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保守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同学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同学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一起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同学自觉主动维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协助同学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同学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和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同学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布置自身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同学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同学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一起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同学自觉主动维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协助同学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同学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保守。
4、使同学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和重要作用等。
2024年品德与社会教学个人工作计划(2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一、整体目标1. 培养学生健全的品德素养,提升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工作内容1. 品德素质教育a. 讲授课程《伦理学与人生》和《社会道德与公民修养》,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伦理道德原理和人生哲学等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b. 开展品德实践活动,如参观社会福利机构、捐款募集、环保活动等,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c. 组织形成班级品德教育活动,如班级聚餐、团队合作活动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人际关系能力。
2. 人文关怀教育a.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b. 组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人文关怀意识。
c. 开展讲座和讨论会,邀请知名人文学者和社会公益人士与学生互动交流,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3. 价值观教育a.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讨论和探讨一些重要的价值观议题,如友情、爱情、婚姻、家庭等,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b. 组织学生撰写文章或展示PPT,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c.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价值观传播能力。
4. 社交能力培养a.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b. 组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c. 建立班级社交礼仪和沟通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三、具体计划1. 春季学期a.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筹集捐款支持。
b. 在班级内举办品德文化节,展示学生自主承担责任、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c. 组织学生进行讲座和小组讨论,讨论社会争议话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增强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2023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四篇
2023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四篇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有40名学生。
大部分都很简单,活泼,积极向上。
这个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和道德的形成。
因为这门课程是开放的、积极的、实用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很乐意学习这门课程,并且可以积极参与课程内外的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这本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是“珍爱生命”,第二单元是“平安生活”,第三单元是“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是“关心你爱他”。
第一单元重点告诉学生爱护和善待动植物,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危险发生后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同时预防事故发生,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第三单元讲的是消费和理财。
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消费。
第四单元讲做人的原则。
做人要善于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凡事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强调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起探索。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4.丰富教学内容,从课本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将教学内容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关注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贴近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通过理解和感悟接受教育。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继续以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为工作指导;以《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工作重点,以区教研室的具体的教学为工作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简易
版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计划文件应用在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
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
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
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
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
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
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
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
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
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
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
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
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
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
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每个单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的基础上,安排了
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42、43、44班的品德与社会。
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
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来自父母、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规则和学校纪律,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就是通过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
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并能自觉遵守活
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等。
3、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
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4、通过调查、访问、动手体验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造新生活”。
注意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必须为造福人类服务,初步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事实,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知道我国多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
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
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
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
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4、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