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50页的练习题目,着重对第五章“认识数字6、7、8、9”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数数、识数、写数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数字6、7、8、9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6、7、8、9的读写,并能运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6、7、8、9的读写和应用。
难点:数字9的读写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挂图、磁性黑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指,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手指,引导学生复习数字6、7、8、9。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第50页例题,引导学生通过数数、识数、写数等方式,复习数字6、7、8、9。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1)数字6、7、8、9的读写方法;(2)运用数字6、7、8、9进行简单数学运算。
5. 成果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字6、7、8、9的读写方法。
2. 数字6、7、8、9的应用举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题目;(2)运用数字6、7、8、9编写三个数学故事。
2. 答案:(1)见教材;(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6、7、8、9的读写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数字9的读写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字6、7、8、9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数字6、7、8、9的读写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中的数字9的读写和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于位置与方向、乘法口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间与钟面的认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位置与方向: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向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
2. 乘法口诀: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时间与钟面: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时间与钟面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位置与方向、乘法口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间与钟面等知识点。
3. 练习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章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步骤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些苹果,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3元,他买了5千克的苹果,请问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如:123 × 4。
步骤如下:(1)从个位开始,分别用每一位上的数去乘以一位数。
(2)将乘得的积写在对应的位置。
(3)将每一位上的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随堂练习(1)计算:456 × 2(2)计算:789 × 3(3)计算:321 × 44. 解答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刚学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引入环节的购物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例题:123 × 4 的解答过程。
3.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567 × 2(2)计算:890 × 3(3)计算:234 × 52. 答案:(1)1134(2)2690(3)117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如:× 6。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67页至第6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以及相应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
3.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练习纸,一份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的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景,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等,引起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的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当场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练习题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包括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题目。
2. 答案:学生可以通过练习纸后的答案解析,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课后对本次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以及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练习简介本文档介绍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练六》练内容。
该练主要涵盖了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练内容《练六》包含以下内容:1. 数字的认读和书写:练中提供了一系列数字,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
2. 数字的排序:要求学生根据一定规则对提供的数字进行排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排序能力。
3. 数字的比较:学生需要比较两个或多个数字的大小,并填写相应的符号(, =)。
4. 数字的补充:练中提供了一些数字序列,学生需要根据规律填写缺失的数字,培养他们的数序观念。
5. 数字的组合:学生需要将给定的数字按一定规则进行组合,练他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6. 数字的解释和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需要理解并解答与数字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目标通过完成《练六》的练,学生将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能够准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
2. 具备数字排序和比较的能力。
3. 能够根据规律填写数字序列中缺失的数字。
4. 具备一定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5. 能够理解并解答与数字相关的问题。
使用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能力,适当安排练的完成时间和形式。
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解释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
随后,可以进行答案讲解和错误纠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可以按照练顺序依次完成每个题目,注意认真阅读题目要求,仔细思考和操作。
遇到困难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
结语《练习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并有效利用这份练习,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三部分。
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口算乘法。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标准》要求“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第二层次是笔算乘法(例1~例6)。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层次是解决问题(例7~例9)。
集中编排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7中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的情境,判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来教学,是整套修订后教材关于估算教学的一大特色。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口算、笔算与估算乘法,并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解决“归一”问题、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解决“归总”问题。
教学难点是笔算乘法与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1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棒。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口算:6×4=8×9=9×3=7×8=6×7=9×9=(教师板书)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好玩吗?出示问题: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000字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数码0-9。
2.熟练掌握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数码名称,并能背诵书写。
3. 能够完成0—9各数码在千分位以下位置的补充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认识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数码名称。
2. 熟练掌握书写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通过PPT展示介绍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及数码名称,引导学生认识掌握。
2.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笔头在草稿纸上进行数码的书写。
3. 集体订正并总结同学们书写的不规范之处。
4. 给予同学们练习书写数字的匹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开展小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多地书写数字,加深记忆。
6. 开展千位以下的数码补充练习,让学生感受数码在不同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和数码名称,让学生认识掌握。
2. 创设情境(5分钟)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草稿纸上进行书写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让学生感受书写数字的规范。
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帮助彼此改正书写不规范之处,提高书写水平。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开展小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多地书写数字,加深记忆。
5. 巩固提高(15分钟)开展千位以下的数码补充练习,让学生感受数码在不同位置的变化,培养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6. 课堂反思此次数学课堂,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的机会。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数码0-9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和数码名称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让学生在书写数字的过程中提高了书写规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在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纯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灵敏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浸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浸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兴趣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适宜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案: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三位数的数名。
2.能正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3.能快速计算包括三位数在内的两个数的和或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三位数数名、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三位数的数名时注意百位和十位的读法顺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三位数数名的读法和大小比较。
通过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2. 新知识讲解和练习1.引导学生读出红色数卡上的数,注意百位和十位的读法顺序。
让学生读完后互相核对。
2.让学生根据红色数卡中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3.练习1:计算题。
让学生快速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核对答案。
4.练习2:填空题。
要求学生写出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并写出它的数名。
3. 知识巩固和拓展1.布置作业:完成银色数卡上的题目,并正确书写答案和数名。
2.拓展练习:让学生练习把两个三位数的数加起来,并核对答案。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数名、大小关系和加减法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
通过上课的讲授和练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三位数的数名,正确比较大小关系,并且愉快地完成加减运算。
在布置作业之前,我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确保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课堂上还注意了小朋友的自学能力,引导大家互相核对答案、找出错误,并对错解及时指出。
总体来说,此次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得到了丰富而有趣的数学知识启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 48+29=230+540= 360+240=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
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四、新课教学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任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任务任务概述本次任务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练六》的内容。
该练主要涵盖数学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任务目标本次任务的目标如下:1. 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2. 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 理解并运用数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4. 认识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概念;5. 培养对数学题目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内容《练六》包括以下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数数;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练;3. 数轴的认识和应用;4. 分数的认识和练。
在完成《练六》的任务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练题目的形式,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解题能力。
教材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练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研究方法与建议针对这些任务,我给出以下研究方法与建议:1. 在开始做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要求;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灵活思维;3. 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4. 完成任务后,及时检查答案,并查找错误之处,以便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六》任务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已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教学内容。
通过完整的、多样化的练题目,学生将提升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解题能力,培养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这次任务,并根据本文中给出的研究方法与建议,积极完成练题目,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任务的文档内容。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新课引入:
首先,老师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复,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1千米等于多少米,2千米等于多少米,5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5千米等于多少米等等。
然后,老师会进行一些基础练,例如单位换算和教材中的练题。
其中,教材第28页练六第2题考查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老师会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的知识的普及。
最后,老师会进行一些估算的练,例如估算从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
研究目标:
本节课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进一步理解长
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和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的过程中,学生将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同时,老师将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在于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学法主要采用练法。
教具包括课件和教科书。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练习六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千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落实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
重点
2.直接写得数。
20×4= 6×9=
200×4= 60×9=
2000×4= 600×9=
练习课
1千米=1000米
方法: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中间行驶了几个小时?
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1.建立长度概念。
2.掌握长度之间的进率。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连线?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条件,理解含义。
列式解答和同桌交流解法。
自由说一说是怎样求出的?
全班交流讨论。
和同桌说说你是行怎么想的。然后指名汇报。
1.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2.在())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四)合作学习
1.完成练习六第8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谁能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六第10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难点
清楚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准备
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集体备课
二次梳理
一、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导入回顾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以便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
二、学程第一学程1.自学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教科书的单价,再应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小到大排列这些数据。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所调查的教科书的单价并说说小数的大小怎样排列。
3.展学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小数在身边,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学程1.自学(1)先读懂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2)调查父母一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互学同桌小组互相交流。
3.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预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乐乐父母的电话费支出情况的有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这样既可以应用学过的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学程1.自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
3.展学全班交流预设答案:(1)6.5+3.4=9.9(元);(2)15-9.9=5.1(元)或15-10=5(元),够了。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总结通过做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91页9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六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六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六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六课时,主要讲述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
教材中包含了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及对于这一运算方法的解释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这一运算的原理,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而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这一运算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算器以及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120个苹果,如果要买3箱,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苹果呢?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讲解一些相关的例题,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例如:120乘以3等于多少?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到,当我们将120乘以3时,实际上是将12乘以3,然后再在结果后面加上一个0。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
例如:120乘以4等于多少?120乘以5等于多少?4.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一些关键的点和运算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240乘以5等于多少?b. 360乘以4等于多少?c. 480乘以6等于多少?答案:a. 240乘以5等于1200b. 360乘以4等于1440c. 480乘以6等于28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整个节课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看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课件PPT(最新)
(4)小红家距奶妈家20千米,她最好步
行去。( × )
巩固练习
测量
算一算。
7千米-1000米=( 6000 )米
5000米+3000米=( 8 )千米
390米+( 610 )米=1千米
4千米-1千米500米=( 2 )千米( 500 )米
巩固练习
测量
王老师从家步行到学校,每天往返两次他家距离 学校2千米。王老师每天走多少千米?
(1)小明的身高是130( 厘米 )。 (2)学校的旗杆高18( 米 )。 练习 (3)我家距离学校2( 千米 )。
复习旧知
测量
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千米、米、分米、 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复习=(0.125×1000)︰ =125∶625=1∶5
巩固练习
测量
按要求写出比。小明把20g糖溶于80g水中。 (1)糖与水的比是多少? (2)糖与糖水的比是多少?
(1) 20g∶80g=1∶4
水和糖水是不同的
(2) 20g∶(20g+80g)=20g∶100g=1∶5
巩固练习
测量
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和这件 衬衣的价钱之比是3∶2。这条长裤售价是多少元?
答:需要准备红糖100克。
巩固练习
现价比原价减少20%
测量
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原价: 现价:
单位“1”
100÷(1-20%)
?元
比原价减 = 100÷80% 少20% = 125(元)
100元
答:这件衬衣原价是125元。
巩固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份生日蛋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蛋糕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份。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份水果沙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拉中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的分数是多少。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几道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计算七、作业设计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作业布置上,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第6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
2. 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第6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是否有不懂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练习题训练1. 老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3. 学生完成后,老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 老师提出一些与第6单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总结和作业布置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实践和思考。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相信学生会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算式的含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加减法卡片、计算器、小黑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如: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教室里上课、做游戏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发现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吗?”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学生用书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拿出加减法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六:认识加减法》2. 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2)实践题:找一找生活中的加减法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2)实践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小组讨论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可以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
(2)我们也可以利用时间来估算。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9题。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并指名说一说错误的说法错在那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0题。
(1)教师指名学生读图,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独立合作讨论,并订正。
课题
第六课时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
学
习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5千米=( )米 1米-5分米=( )分米
1分米-5厘米=( )厘米25厘米+35厘米=( )分米
23毫米+57毫米=( )厘米 11千米-8千米=( )米
探究新知
二、基础练习。/
1.单位换算。
5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7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重点: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换算方法。
难点: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
课件,教科书。/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授课人
审核签字(时间)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课引入
旁批
一、复习回顾。
1千米=( )米 2千米=( )米 50厘米=( )分米
课堂小结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六
5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7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12千米-5千米=( )米 13000米=( )千米
课后小记:
12千米-5千米=( )米 13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要求: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分析:本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教师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的知识口大约要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