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安徽省“特支计划”: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支撑平台】Support platform72 科学中国人 2018年12月人才计划2014年8月8日,安徽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省特支计划”)。
颁布实施“省特支计划”,是贯彻国家“万人计划”、提升安徽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安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
实施背景区域间高层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安徽省人才工作,特别是人才政策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周边省份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加大培养支持力度,为高层次领军人才提供优越的创新创业条件。
要在这场区域人才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安徽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不断构筑人才竞争新优势。
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以“特支计划”为牵引,造就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作出这样的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为此,安徽省委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实施这一计划,有利于稳定和激励现有高层次人才,有利于激活存量和引进增量,并同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相互衔接,形成全省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同时为国家“万人计划”储备候选人才。
主要内容“省特支计划”紧紧围绕省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现有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坚持激活存量与引进增量相结合,突出创新创业,集成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领军人才。
在工作原则上,一是坚持高端引领,优化结构;二是坚持以用为本、急需优先,重点人才重点支持,特殊人才特殊培养;三是坚持统筹实施,科学推进,根据不同类别人才特点,分项实施;四是坚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外贸生产方式转变——从比较优势到国家竞争优势
然资源 。改革开放之初 , 中国优先发展 了农副土特产品、 矿产 家先天拥有 的 自 然 资源和地理位置等要素, 后者指通过投资 品、 石油、 传统的轻纺产 品及工艺 品, 依靠劳动力优势开始发 和发展而创造 的要素 。 展加工贸易, 逐渐将机 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口产品中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在轻纺产品出口上,
家生产优势更大的产 品,劣势国家生产劣 势较 小的产 品,然 更多的财富。
比较优势理论使得发展 中国家前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 技创新力不高。使得发展中 国家处于 贸易利益分配的劣势地
后两国开展 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较 小的消耗 ,创造 出 发展中国家大多是 以劳动 力或资源取胜 , 竞争力逐渐减弱 , 科 赫克歇尔认 为,国际贸易的前提是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 位, 使其产 生技术依赖性, 抑制 自 身创新能力和后发优势的发 差异,商品从低价格的国家出 口到价格 高的国家,当两 国间 挥 , 同时也会使 发展 中国家出 口产 品经常处于贸易摩擦之中。
l贸易取得 了突出的成就, 这一成就尤
2 从 比较 优 势 到 竞 争 优 势 的 转 变
大卫 ・李嘉 图分析 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一个 国家 其体现在对外贸易总额上 。 即使在任何 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 ,但是 ,只要这个 国 家在国际分工中专 门生产 自己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开展 比较优势理论确实在 中国经济发展 中起到了举足轻重 的
境紧张,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改革开 地位 , 而这种优势来源于该产业 向顾客提供 的商品或商品的某 放之后,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发展对外贸易 。之后, 中国 些方面具有独特性、 垄断性 、 持久性、 拓展性和难 以复制性的特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的不适应性
经济。现代经济学用来解释 贸易存在和贸易收益的理 论 主要有李嘉图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 论。
早在2 世纪5年代初,里 昂惕夫 (ene ) 以美 0 0 Lodf 就
维普资讯
国为例向赫 克默 尔、俄林等^提 出的要素 禀赋理论发 起 了挑战。按照里 昂懦夫的投^产 出模型,美国作 为资本 和技术资源丰 富的 国家 ,本应进 口劳动密集 型产品 .出 口资本密集塑产品 .而事实恰好相反 .这就是 国际经济 学界著名的 ” 昂懦夫之谨 ”。对此,经 济学家们提 出 里
久 、独特 的竞争优势。同时 ,激烈的竞争环境证迫使企 业走出 国门、参与国际竞 争。 5 .政 府的作用。 波特 认为 ,政府 的作用主要体现 在政府通过政策调节、创造竞争优势上面 。 6 .机 遇。波特认 为 .机遇包括重要 发明、技术突
了各种各样 的解释。但有一点十丹明确 这就是 劳 动
我 国应 以竞争优势理论 为指导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实现 战略性转 变,并就 此提 出了对策、建议。
此,在 比较优势战 略下所形成 的世 界产业结构格局 是 :
发展 中国家进 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出口劳动密集
比 优势 论与竞 优 理 较 理 争 势 论
比较优 势理论产 生于对 国际贸易 问题的分析。在重
( 江大学管理 学院 ,浙江 ・ 州3 02 浙 杭 10 9)
搞要
作者在阐述 比较优 势理论和竞争优 势理论主要 内容的基础上 ,从对外贸易战略选 择这一角度出发 ,指出丁竞
争忱势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 的实际,结台我国情 况,论述 了实拖 比较忧势战略在未来对外贸易发展 中的 适应性以及 从 比较慌势理论导 向转为竞争优势理论导向的历史必然性 ,并就这种转变提 出丁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中国 . 对外贸易 F 5 72 0 文麓标识璃 A 文章靖号 :1  ̄-89 ( 0 2 0 —0 2 4 0 - 6 1 20 】 l 2 —0 {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一、前言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配置问题,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其应用广泛。
本次报告将从五个角度分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通过五个案例对其应用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二、从外部因素看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1. 列强竞争:列强之间的竞争是导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之一,列强之间不仅在商品和资本市场上进行竞争,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在科技、人才及制度等领域的竞争,从而形成了不同国家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2.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也是导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之一。
国际分工促进了各国间生产力的比较优势,进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例如,发展中的国家经常通过出口低成本和高附加值产品来获取如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
3. 资本流动:资本流动使国家间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差异进一步加剧,因为资本更容易流向竞争优势更高的国家和地区,而非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
4. 国际政治秩序:各国之间形成的国际政治秩序也影响到各国间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一些政治因素(如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等)会影响国家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力。
5.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好的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更好的品质,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从内部因素看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国家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可以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成本和交通运输效率等,从而影响国家间的商品流动和生产力分配。
2.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也是决定国家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制度规则,如税收政策、劳工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来影响企业、行业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
3. 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是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在技术创新、研发等方面有更多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理论线索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理论线索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到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国家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并在国际社会中立足,就不能逃避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交换,每个国家都会选择一定的方式参与形成自己的优势参与到国际分工和竞争。
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贸易,怎样进行贸易能为国家带来最大利益,这样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而随着国际分工与竞争模式的演化与经济学家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国际分工与优势形成机制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古典阶段传统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成本学说,国家优势的理论最早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以“地域分工论”作为其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提出了绝对优势说。
他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贸易分工的基础,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虽然揭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部分原因,但其理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因而其理论缺乏普遍意义。
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学说”。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了对外发生贸易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不同,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也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差异,就会出现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诸多局限性。
其中最令人不满的有三点:一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仅涉及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忽略了其他要素对生产和贸易的作用,也未对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作出解释;二是该理论难以解释多种要素存在情形下的比较优势来源;三是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只强调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能够通过自由贸易获益,而在实际生活中,因为贸易改变了各国国内的利益分配制度,可能出现多数人因贸易受损,而增加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况。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及对策分析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及对策分析摘要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给安徽带来了新一轮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抓准了,理顺了,就有可能乘着这个东风,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反之,不仅是坐失良机.而且将被推向尴尬的境地。
对安徽来说,融入长三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
因为融入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要知己知彼,否则,融入难以顺畅。
文章首先介绍长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及现状,接着是对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意义进行分析,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最后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合作ABSTRACT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integration brings new round of r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seizing up, straightened out, it is possible to ride the wind and realize their leaping development goal; In contrast, not only is a golden opportunity. And will be into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In Anhui, integration of Y angtze River Delta is a vast systems engineering, is involved in a wide range. Because the integration itself is a kind of cooperation, and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on is to know ourselves, otherwise, into difficult to smoothly.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cope and status of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followed by Anhui province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then set out in some detail the advantage into the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in Anhu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full text of the final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or Anhui into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Keywords: Anhui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Economic cooperation目录前言 (1)一、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范围及经济发展现状 (2)(一)长三角区域简介 (2)(二)长三角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二、安徽融入长三角的经济意义 (3)(一)调整安徽产业结构 (3)(二)提高安徽经济开发程度 (3)(三)避免安徽经济发展边缘化 (3)(四)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 (3)三、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分析 (4)(一)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 (4)(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4)(三)劳动力供给优势 (4)(四)已有的合作基础 (5)四、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6)(一)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安徽省制造业基地建设 (9)(二)以长三角为重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9)(三)加快体制和机制接轨 (9)(四)更新传统观念,争取发展主动权 (9)(五)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10)(六)实施区域创新战略,缩小经济差距 (10)(七)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10)五、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前言早在1990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拉开了皖江开放开发的序幕,也可以看作是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序幕。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升安徽外贸竞争力
易 发 展 的 比较 优 势 , 而 提 出未 来 一段 时期 安徽 对 外 贸 易 发 展 的对 策 。 从
关键词 : 比较 优 势 ; 徽 ; 贸 ; 争 力 安 外 竞
中图分类号 :72 F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9 3 (0 7 0 —0 20 17 —5 6 20 30 3—4 J
1 1 对 国民经 济增 长的拉 动作 用 不断增 强 .
是对传 统 的 比较优 势 理 论 的完 善 和发 展 , 它更 强
调 一 国 的企 业 和行业 在 国际市 场上所 具 有 的动态 的生产 力 的绝对 优势 。在 科技水 平 突飞 猛进 的新 时代里 , 依托 高科 技 的新兴 产业 正 日渐兴 起 , 同时
争优 势 。 国内外专 家 和学者关 于 国际 贸易 比较优
势 和竞争优 势 的理论 研 究 , 于安 徽 省 发展 对外 对
贸易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现பைடு நூலகம்实指导 意义 。
收 稿 日期 :0 70 - 3 2 0 — 4 1
2 0 全 省 机 电仪 器 及 其 设 备 进 口 1 . 3 0 6年 7 7 亿美 元 , 占全 省 固定 资产 投 资 更 新 改造 投 资 ( 5 82
级化 的艰 难历 程 , 技术 、 在 规模 和创新 上建 立起竞
20 提 高 了 6 7 0 0年 . 9个百 分点 。安 徽外 贸 出 口的 持 续 增长对 全 省财政 收 入 的增 加 做 出了积极 的贡 献 , 力地 推动 了安徽 经 济发展 。 有
1 2 有 力地促 进 了产 业结构 的调 整 .
Absr c : s d up nt r a i a t a he r e ta t Ba e on i e n ton l r de t o is,t s pa e ma e e a ld a a ys s f c r e hi p r k s d t ie n l e o u r nt st a i f f egn t a e d v l pme t i iu ton o or i r d e e o n n Anhu o nc iPr vi e,p ob s Anhu ’ ompa a i e a va a s r e iSc r tv d nt ge , a ut o wa d t a ur st u t re a e f r i r d n Anhu o nc . nd p s f r r he me s e o f r he nh nc o egn t a e i iPr vi e Ke r s: o y wo d c mpa a i dv n a e;Anh ;f r i n t a e;c mpe ii e e s r tve a a t g ui o eg r d o ttv n s
安徽行政区大构想
安徽行政区划大构想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在编辑此文之前,编者采访了该报告的主要执笔人。
课题组成员一再强调,调整行政区划并非财政部门的职能,而此项研究仅仅表明,他们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提出设想与建议。
据介绍,酝酿这份报告的理论支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内在关联性。
他们认为,为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还需要依托政府大力引导和强力推进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而直接促成这项课题出炉的现实原因是源于以下几组对比:一是与全国和华东地区及周边各省相比,安徽的地级市个数相对较多,地级市所辖县个数较少,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成本支出较大。
如果按照全国市均管辖8.6个县来计算,安徽应设置地级市12.3个,比现行17个要少4.7个。
根据安徽省2001年财政预算内支出水平测算,4.7个地级市行政成本比周边省份多支出8.27亿元。
二是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数较多,2001年为61760个,居全国第4位。
三是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较多,2001年,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204万人,居全国第11位。
这几组对比的结果显示出:安徽省的行政管理幅度过小,行政管理成本偏高。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在经过实地调研,广泛征求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最后形成了“减少层次,扩大幅度,强化中心,合理布局,形成层次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行政区划体系”的安徽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思路。
应该说,近几年安徽省大力实施的科教兴皖、大开放、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大战略,有力地提高了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省委、省政府相继实施的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两山一湖”旅游开发、皖江地区开发开放、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等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马芜铜”等经济圈的规划,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比,现行行政区划显得过于分治,影响了社会资源综合要素效应的发挥,引发两者冲撞不断发生。
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思考
— —
对 转变外 贸增长方式的 思考
王
( 安徽 大 学经 济学 院
摘
超
安徽 ・ 合肥 2 3 0 6 0 1 )
要 当代 , 指导各 国发展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 比较优势理论 。然 而按 比较优势理论 的原则 , 发展 中国家应生产
并 出口劳动密集及资源密集型产 品, 发达 国家则生产并 出 口技术及 资本 密集型产 品。 然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 发 展 中国家无法取得长久的经济发展形势。只有在 国际竞争 中真正拥有竞争优势 的国家才能不断地在全球化进程 中获
世界市场 了。 从2 0 0 6年以来我 国的出口额 9 6 8 9 4 0 0 0到 2 0 1 2 劲的削弱 。我 国出口产 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 境影响较 大
年的 2 0 4 8 9 3 0 0 0 ( 万美元) , 出口总额不断增加, 除了在 2 0 0 9 年,
的初 级 产 品 以及 污 染 严 重 的 中间 产 品 和 制 成 品 ,这类 产 品 在
中图 分 类 号 : F 0 6 4 .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加 工 贸 易 类 。仍 然 是 以劳 动 密集 型 型产 品 为主 、工 业 附加 值
l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的基 础 上 , 由大 卫 ・ 李 嘉 图创 建 的理 论 。该 理 论 认 为 , 每个 国 家 比较 了本 国于 其 他 国家 在 生 产 要 素上 的差 异 以后 ,选 择 发
是我 国对外 贸易( 特别是 出 口) 能够持续增长 的原因之 所在 。 名牌 发展 更是 滞 后 。
一
些 跨 国 公 司 也 意 识 到 了 中 国 劳 动 力 价 格 低 廉 的优 势 , 纷 纷
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者:杨思振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第01期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由大卫·李嘉图创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
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但只要该国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他们都将在贸易中受益。
这就是说,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该理论突出强调的是所谓“比较的特性”,即相对竞争原理,而不是绝对竞争原理。
但是,该理论对比较优势是为什么和怎样决定的,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赫克歇尔与俄林进一步发扬了比较优势理论,他们的观点假设在各国的技术相等的情形下,比较优势会决定于土地、劳动力、天然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
每个国家比较了本国于其他国家在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以后,选择发展条件最佳的产业,出口比较优势高的产品,进口比较优势低的产品。
概括地说就是“一个国家同外国相比,在较多使用便宜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1990年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其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在《国家竞争优势》发表之前,波特研究的重点是企业战略和企业的竞争力问题。
随后,波特将其研究的企业竞争力扩展到产业和国家,进而形成了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指导所有产业从事国际竞争。
竞争优势表现为两个不同层次的优势。
一是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指由于自然资源、自然禀赋等优势所赋予的,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规模经济和简单生产方法等,不需要太大的代价就可以获得的较低层次的优势。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在比较安徽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对安徽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的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SWOT分析;对策建议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 and other provinces in Central, based on application of SWOT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nhui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nhui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strategy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ropriate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SWOT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一、引言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6省,其区位优势明显,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连北。
但在东部提速、西部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情况下,中部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整体呈现出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中部塌陷”现象,因此中央对此进行宏观调控,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中部地区发展由此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从区位比较优势到区域竞争优势_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演化述评及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世界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活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影响着该国的经济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某一行业的发展水平。
如美国硅谷的信息技术研发与制造、日本的筑波科技、意大利北部的小企业集群、芬兰的通讯制造业、中国台湾新竹的信息产品制造、新加坡的国际商务等各具特色的区域。
在这些区域,企业的空间集聚不再是基于资源禀赋而产生的节约成本的区位优势选择,而是区域内的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供应、制造、销售、R&D、设计、中介服务等)在紧密一体化的基础上取代严格的劳动分工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规律和现象。
为了探讨这些区域所呈现的规律和现象,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区域内的市场机制、网络化、互动联系、知识资源和知识资产作用作出解释,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视角。
其理论共性是: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与社会持续发展越来越源于本土的创新潜力。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区域创新的动因是什么?区域创新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演化?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如何根据区域创新的规律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等仍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与“索洛之谜”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有三类,即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
后来,管理学家将企业家素质和管理能力视为第四类生产要素,但是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要素依然保持着三要素体系。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sA・Schumpeter,l883 ̄1950)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他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被引进到生产体系中,使之技术体系发生变革,如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经济均衡的打破,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者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演变过程,并兼论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自大卫·李嘉图提出以来,一直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比较优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其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挑战,进而引入竞争优势理论,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本文首先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阐述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地位。
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比较优势理论在当代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不足,如忽视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竞争优势理论,详细阐述其内涵、特点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强调国家在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这些因素在形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揭示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和竞争优势理论的优越性。
本文将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比较优势理论回顾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拥有更低的成本或更高的效率,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
然而,斯密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何一个国家会出口其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李嘉图在斯密的基础上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也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选择生产并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如何从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
中国如何从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中国如此一个人口和贸易大国而言是意义非凡的。
偌大的人口总量共享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进展功效,让咱们并非具有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绝对实力。
因此,将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快速进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竞争优势是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
相较较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固然更为可观。
关于进展中国家而言,竞争优势无疑是在国际贸易中所追求的对象,进展中国家基于本身已有的比较优势而进行进展创新,能够制造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但那个进程必然是缓慢而艰辛的。
另外,由于进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大多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因此进展中国家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级产品而入口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发达国家获利多而进展中国家获利少,进展中国家处于贸易的不利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连年来,我国一直基于丰硕的人力资源和地大物博的优势,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可是此刻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增加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供给再也不无穷,要素本钱开始上升,人口增加与环境问题的冲突日趋明显,这些问题无一不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增加,曾经的低本钱优势开始弱化,社会经济进展显现不平稳、不和谐和不可持续问题。
而与此同时,一些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正在渐渐压迫中国市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创新的发达国家一样在侵蚀中国市场。
这些问题都促使咱们不断探访由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的改革之路。
在中国如此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待业人口数量庞大,这是我国的国情。
因此,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要紧缘故,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进展对外贸易,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的出口产业,另一方面为中国解决了相当一部份人的就业问题。
劳动力优势也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了进展。
但中国过度依托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致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固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
(完整)从比较优势到国家竞争优势
从"比较优势”到”国家竞争优势"整理日期:2003—4—3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与美国签定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定,这一下子使得中国在新千年中的国际经济地位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经济关系的讨论中,人们常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比较优势",并依照中国劳动力便宜的所谓"比较优势”来思考我国产业战略、甚至经济战略问题.本文的看法是:虽然我们不能说”比较优势"的概念已经完全过时,但是,仅仅依靠”比较优势”的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能把握今天"新经济”时代基本经济特征、并制定有效的国家战略的。
我们需要用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来重新规划我们的经济战略问题。
"比较优势”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大经济学家李嘉图在近200年前提出的。
这一概念的基本内容是:如果每一个国家专业化于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利.比较优势规定了不同地区或国家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结构和贸易方向。
由此的政策含义,就是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要优先考虑本国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扬长避短。
"比较优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和经济概念,从最基本的层面看,没有错。
但是,深入考察近5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演变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比较优势”发挥作用的方式,确实存在着新与旧的差别.用传统上对于”比较优势"概念的理解,难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近50年来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实质与趋势。
这个问题从另外的角度来年老谋深算是泛泛地用”比较优势”的概念,已经不能清楚地揭示问题的实质,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有助于制订国际竞争策略的概念。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上述观点,我们举制鞋业作为例子.按照对于"比较优势”概念的简理解,这也是一个勃论。
我们知道,东亚国家劳动力是相当便宜的,所以,这些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有比较优势的。
提升安徽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策略分析
提升安徽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策略分析摘要:安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为全省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如何科学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迈进,提高安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在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使其竞争力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所以,全面了解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我省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一)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挤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并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各国应该把资本和劳动用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利用国际分工和贸易完成彼此之间的互补。
此后,比较优势学说经过赫克歇尔、俄林、弗农等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决定比较优势的不仅仅是劳动、资本和资源等传统要素,资本、知识、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新要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竞争优势原理(钻石模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
进而他于1990年在资源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竞争条件)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机遇)。
四个基本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部安徽省的崛起战略
位优势就是安徽同中部其他五省比较中最大 的比较优势。安徽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应该合 理利用这种优势 ,积极的融入长三角经济发 展进程中,同时更好的发挥承东启西的纽带 作用 , 东 部和 中部 地 区的经济连成 一体 。 将 ( )安徽省发展的工业基础优势 二 从中部地区来看, 安徽的工业基础相对 雄厚 。装 备制造 、电气机械 、电子信息等 行 业 比重 占2.‰ 高于 中部地 区平 均水平 6 34 个 百分 点以上 ,在 中部地 区仅低 于湖北 。特 别 是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行业具有较强 的竞争力。已经涌现像奇瑞 ,合力等一大批 在 国内知名 的企业 。这些企 业为安徽 的工业 发展注 入 了新鲜 的力 量 。此外 ,安徽大 企业 数量 在 中部地 区相对较 多 ,20 年进入全 国 07 企业50 0 强的有 1 家,其中马钢集团排名最 O 为靠前,以 36 7 亿元的销售收入,名列榜单 的第 1l 0 位。铜陵有色 20 年实现销售收入 06 3∈6 元 ,排名第 1 位 。其 他 8 3. 1 亿 1 0 家上榜企 业依次是:海螺集团、 徽商集团、奇瑞汽车、 淮南矿业、江淮汽车、 淮北矿业、安徽中烟、 合肥百大 。 在产业结构方面 , 0 近2 年来, 安徽的产 业结构的重心已经由第一产业为中心发展工 业化 ,逐步调 整为在第 一产业 ,第二产 业并 重的基础上,加速构建工业现代化框架 ,到 实现 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第一产业为基础、 第三产业为先导的新的发展阶段。这种从传 统的形态向更高层次、先进的现代经济结构 形态演进的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
【 文章摘要】
。 改 革 开放 5 来 中 国 的经 济取 得 O年 了 露 的进 步 ,全 国的 经 济 社会 发展 水 大 平显著提高 , 但是 中部地 区安 徽省 的发 展明显滞后 , 不仅远远 落后于东部 沿海 地 连 相比 同时期 的 全 国平 均 水平 也 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5 Ge e a .1 n r lⅣ0 .5l
哲 理
P i sp Leabharlann hl o h o21 0 0年第 1 5期
No. 5 2 0 1 01
论安 徽从 比较优 势 到竞 争优 势
陈静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4 摘要 : 文通过对 国际贸易理论的回顾 和安徽 比较优 势的分析评 价, 本 讨论 了转 变到竞争优 势的必要性 , 并提 出 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 安徽 ; 比较优 势; 竞争优 势 中图 分 类 号 : 4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将有 力推动安徽 改革开放以来 , 安徽对外贸易进 入了一个持续稳步 型 的加工贸易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发展的新 阶段 。20 06年 , 外贸进出 口总额达 到 12 5亿 加 工 贸 易 的 发 展 。 2. 美元 , 17 比 9 8年增 长 15 . 12 4倍 。其 中, 贸 出 口从 外 ( ) 捷 的 交 通 运 输 网 络 四 快 16 02万美元扩 大到 6 . 6亿美元 , 83 增长 6 2 7倍 ; 4. 外贸 2 o世纪 9 0年代 以后 , 安徽交通运输发展很快 , 铁路密 进 口从无到有 , 达到 5 .2亿美 。17 41 9 9~2 0 0 6年 , 安徽 度居华东第二位, 高级和次高级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区第二 对外贸易总额 年均增长 速度 达到 2 . 8 6% , 中外 贸 出 其 位, 内河通航里程居中部地区第三位。加之合九铁路枢纽 、 口年均增 长速度 为 2 % 。 6 阜阳铁路枢纽 、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 芜湖公铁两用大桥及安 至 20 年 , 0 8 安徽省进 出口总额 突破 20亿美元 , 0 增长 庆长江公路大桥的兴建通车 , 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 必将进 2%以上 , 现了三年 翻一番 。进 出 口、 口、 口增速 5 实 出 进 步加强省区内交通 以及与周边省份的便捷联系 , 为安徽 均高于全国平 均增长水 平。其 中, 出 口超亿美 元企业 进 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由上年的 2 家增加到 2 , 口过亿美元商 品 由 1 3 8家 出 4个 ( ) 全 的 工 业体 系 五 健 增加到 1 个 。生产 型企业出 口占 比提高到 7 %。资源 8 5 安徽 工业 基础条 件好 , 矿产 资 源开发 基础雄 厚 , 轻 和设备进 口占比超过 9成 , 有效缓解 了资源约束, 促进 了 有一定优势。安 徽正在实 现 由轻工 大省向 产业结构升级 。在利用外资方面 , 0 2 8年全省突破 4 0 0亿 工业 发展快 , 合肥制造业 加工基地 建设也正 在快速 美元 , 增长 2% , 0 实现三年翻一番 。此 外, 新有浦项 制铁 、 轻工强省的转 变 , 推进 , 所有这些都将为安徽工业 品走 向世界奠定基础 。 标致 、 荷兰国际、 大陆轮胎 、 高盛等 5家境外世界 50强企 0 二 、 在 的 问题 和 转 变 的 必 要 存 业落户安徽省 。但是 , 安徽对外 贸易继续快 速发展 也还 根据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的相 关理论 , 安徽需要 充分 存在许多内在矛盾 和制约因素。表现在 贸易商品结构与 逐步 提升 竞争力 , 进对 外 贸易快速 发 促 产业结构的矛盾 、 民营外贸主体作 用增强 和企业资 源不 挖掘比较优势 , 展。在此指导下 的对外 贸易 的发展 对安徽 经 济发展 起 足的矛盾 、 贸持续较高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的矛盾。 外 到了很大 的作用 , 单来 说有 : 国民经 济增 长的拉 动 简 对 安徽对 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加速 了技 作为中部省份 , 安徽 在 中国的地位相 当于 中国在 世 作用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 了产业结 构的调整 ; 增 对 界的地位 。安徽发展一直采取 比较优势理论不是 没有道 术进 步, 强了企业 竞争 力 ; 外 贸易与利 用外 资相 互 提高了安 徽对 外开放 的整 体水 平 ; 加 了就业 岗 增 理的。一方面 , 安徽对外 贸易纵 向 比较优势 已取得长 足 促进 , 位一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而直接增 加社会就业 机会 ; 为 进步 , 另一方面横向比较还确实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 全省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改善做 出了贡献 ; 培养和造 就 ( ) 一 良好 的 区 位 条 件 地理上 安徽承东 启西 、 江近海 , 沿 随着 我 国区域经 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 但是 , 如前文 所说 , 徽发展 外 贸存在 许多 内在 矛 安 济的快速形成 、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 体化进程 的不断 盾和制约 因素 。此 外人 均外 贸水平 、 贸结 构 、 外 发展方 发展 、 产业梯度转移 的全 面展 开 , 徽作 为 以上海 为代 安 式 以及机制创新等实际工作 中也存在 很多问题 , 主要 表 表的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加工制造 基地 的条 件 已经成熟 。 现在 : 一是外贸依存度不高 、 总量规模 不大 、 均水平偏 人 目前 , 又加大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胶 东半 岛的经济联 二是 出口商 品档次偏低 , 经济效益 不高 ; 三是加工 贸 系, 与其产业对接 的经贸 活动 和成效 不断 扩大 , 区位 优 低 ; 易发展滞后 ; 四是企业外贸经 营规 模小 , 竞争能力 不强 ; 势 正 在逐 步显 现 。 五 是 民营 外 贸 发 展 还 比较 弱 。 ( ) 富 的 自然 资 源 二 丰 因此安徽 必须在 继续保 持 比较优 势惯性 发展 的基 安徽 自然资源 丰 富、 品种多 、 配合 条 件好 , 以水 、 能 础上 , 由比较优 势逐 渐 向竞争优 势。如何 利用 优势 , 调 源、 矿产 、 可利用 土地 、 耕地 和气 候资 源综合 评 价 , 徽 整战略 , 安 扬长避短 , 以实现竞争优 势 , 要从 以下 几个方 需 人均 资源拥有量综 合指 数居 全 国第 十位 , 东第 一位 ; 面去谋求 对策。 华 资源配合指数居全 国之首。 第一 , 重视体制创新的推动作用 ( ) 三 充裕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比较优势只是一个潜在的、 可以发掘和发挥的优势 , 制度 是用来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 多数地 区相 比, 安 经济学的理性人假 设——追 求利益最 大化 , 徽土地相对富裕 、 劳动力价格低 廉 , 同这些地 区资金 、 技 约束人们行为的游 戏法则 , 有效 的体制 和制度激 励能够 创造竞争 优势 , 挥 比较优势 。因此 , 发 可 术资源的相对富裕形成 良好 互补关 系 , 是吸 引内外资 企 启动 比较优势 , 业投资的优越条件。如 此低 的劳动力 成本 , 为劳动密集 以认为 , 不断创新 的体制和制度其本 身就具有 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