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模拟题精选五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的公司就能成为巨人公司。‛英国管理学家特雷默也说过:最好能将人才的缺点也能利用起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刘邦的知人善任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汉高祖用萧何治财政,用张良、陈平出良谋,用韩信征天下,部下的优点,都能被汉高祖挖掘出来。这是汉高祖用人成功的最大一个原因。韩信曾经对汉高祖刘邦说,“臣所将兵,臣将兵,多多益善,而大王能将将”。刘邦之所以能将将,就在于其能知人善任。人各有长短处,用人当取其长,舍其短。萧何能镇国家,扶百姓,结馈饷,不绝粮道;张良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韩信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用其‚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些人的才能刘邦都能认识到,并且能根据各人的优点,委以重任。内政交于萧何,刘邦不干涉;军事托付给韩信,刘邦信之任之;谋略由张良、陈平来定,刘邦言听计从。他只要求自己在大局上把握好,至于细节问题,都交给臣下去做。正因为此,刘邦能成就一番伟业。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材料中西方管理学者和刘邦的用人之道。
模拟题二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春末,白居易和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说完,他也就把这事忘掉了。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去游山,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再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即四月),如正二月天;梨花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沈括为什么会错评了白居易的诗。
(2)白居易与沈括一前一后取得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的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模拟题三
和艺术家一样,科学家也需要灵感。面对台下1000多名青年学子,已经70岁高龄的袁隆平教授在讲完我国水稻发展的几个阶段后,又兴致盎然地向他们传授起自己的‚成才经‛。他说:‚但你们记住,灵感从来只惠顾那些有心者。‛当台下的同学们发出热烈的掌声时,这位农业科学家又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泼了点冷水‚不要指望躺在床上就能获得灵感,也不要指望苦思冥想几天就能获得灵感。
他说:我从1964年开始培育杂交水稻,但连续6年没有搞成,原因就是没有培育出‘不育系’。1970年我在与日本学者交流时,听他们谈起‘这路不通走那路’的思维方式,我忽然就想到,能不能从野生的水稻植株里发现不育株呢?有了这个想法后,我立即跳出原先人工栽培水稻的圈子,带着助手到海南岛崖县进行野生水稻资源考察,结果就在当年发现了一株雄花不育的野性稻。经过反复试验后,终于在1973年培育出了我国第一批籼型杂交水稻。随着袁教授‚终于‛两个字的出口,西南农业大学的礼堂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又接着说:‚我想,这‘忽然’之间产生的念头,应该说是灵感。但这灵感是我6年来不停地搜索和思考的结果。‛这时台下有同学递上了纸条,袁教授一边乐一边念:“请问袁教授,您是怎样培育灵感的?”念完了,他郑重地说:‚我培育灵感有四个字,这就是知识加汗水。‛
怎样理解材料中最后一句话‚他郑重地说:‘我培育灵感有四个字,这就是知识加汗水‛?
灵感和直觉产生的基础是什么?这对科学创新有什么启示?
材料1
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你所要做的是重复这样的动作:对折,不停地对折。我的问题是,当你把这张纸对折了51次的时候,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厚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错,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换句话说,这种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动作和事情,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袋提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踏实‛吗?
请结合辩证法原理,谈谈“踏实”的意义。
模拟题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交战时,法军有一旅指挥部设在前线阵地的地下,十分隐蔽。但由于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造成了不应有的惨败局面。
当时,德军一参谋人员发现,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几天情况都是如此。此事引起德军司令官的重视,他召集参谋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如下:第一,此猫不是野猫,因为野猫不喜欢白天出来,更不会在阵地上出没;第二,猫的栖身处在坟包附近,而周围并无人家,那里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第三,据仔细观察,此猫是名贵的波斯品种,而打仗时尚能玩这种猫的,决不会是下级军官。于是,德军集中了六个炮兵营的兵力,对小猫出没之地猛烈轰击,结果法军旅指挥部被彻底摧毁,人员均被炸死。
这则故事对我们获得正确认识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