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谱拳书合集
太极梅花螳螂拳·乱截(全集)

太极梅花螳螂拳·乱截(全集)一、拳谱五打连环劈,左右二阴阳,双提双剁,秀女引针,斜挑抱肘,左右外良锤,右提天分双合折,左插掌,右补锤,斜分盘肘,托闭补心掌,左右玉女穿梭,连环搓锤,撩搜固耳圈锤,右封左崩锤,左勾右搓锤,左封右提折,偷展海底取宝,左封右力劈,左封右叠肘,双恳锤,左右走马双扣,螳螂腰斩,斜步挺身。
二、各式动作分解用法及力点(一)预备式动作分解双脚并拢,脚尖朝前,直腿站立。
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成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
目视前方。
(图1)(二)五打连环劈1.动作分解(1)接前式,左脚向前进一步,腿成左踏基步。
吐胸,向前探身,右掌内旋转,随着探身直臂向前上方摆动变钩,钩尖朝下,高与头平;来自“武宗”公众号·同时,左掌屈肘向上摆动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下。
目视右钩顶。
(图2)(2)探身吞胸,腰向下沉。
右钩变掌,随着吞胸沉腰,直臂向前下方摆动,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鼻平。
目视右掌。
(图3)(3)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左侧。
右掌内旋转,随着转腰直臂向左上方摆动变钩,位于身的前左侧,钩尖朝右,高与耳平。
目视右钩顶。
(图4)(4)向右转腰调膀。
右钩变掌,随着转腰直臂向右前方摆动,位于身的前右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左方,掌心朝下,高与耳平。
目视右掌。
(图5)(5)腰向右转。
右掌由外旋转变为内旋转,随着转腰屈肘向左一后一上方划弧,摆动到头上后方变钩,钩尖朝前,肘尖朝右后方;同时,左掌向前上方推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
目视右掌。
(图6)(6)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向前探身。
右钩变掌,外旋转,随着探身向前下方劈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鼻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屈肘向下后方摆动,位于右小臂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
目视右掌。
(图7)2.用法用右手挑打敌方的下颏。
短打梅花螳螂拳

短打梅花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短打五连环是梅花螳螂拳中的一个短打套路,共分八路,每路五个攻防手法。
练习中要求步法扎实,手法刚柔相济,发力得当,动作连贯敏捷,一气呵成。
第一路:螳螂出洞预备式(小登山抱门式):两臂在体前自然弯曲,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拳眼均向上。
前腿微屈扣裆,后脚跟抬起,重心在两腿间。
上体稍向左倾,抬头挺腰,沉肩垂肘,闭口聚气,两目平视(图1)。
一、螳螂双封下:身体右转,两拳变勾手,随转体向前、向右刁采于胸前,左勾在前,右勾在后。
同时右腿后撤一步,重心落于右腿成虚步;两肘弯屈,目视前方(图2)。
二、左封右匿肘:上体左转,左脚前上半步,右脚跟随成小登山式。
同时,左勾手向前,向左刁采,然后屈肘回收,使勾手回置于左面前。
随之,右勾手向前下方直臂顶腕(图3)。
三、凤凰三点头:1.右勾变掌(掌心向下)向前、向上、向右采抓,然后变掌收于腰间。
随之左勾手变拳向前直击,与头同高,拳心向下。
同时右脚前上一步,上身稍右转成大登山式(右弓步),目视前方(图4-1)。
2.重心后移落于左腿,上体左转成右歇步。
同时屈左肘,左拳向左后摆拨,停于头部左侧。
同时,右臂外旋,使右掌向前下方旋插击出,拳眼向下;目视前下方(图4-2)。
(3)重心前移,上体右转,右脚上前一大步,随之,拖拢左脚成小登山步。
同时,左拳向前经右臂下压,随即,右臂内旋屈肘,使右拳由下从左臂内向前上方撞击。
右拳面向上,左掌置于右肘下,掌心向内(图4-3)。
四、临行鸳鸯脚:重心后移落于左脚,右脚面绷直向右前方踢击,高与裆平。
同时,上体左转,右小臂随转体向左方击出,拳心向上,高与胸平;左拳背贴于右腕上(图5)。
五、急出双帮肘右脚前落,随即拖拢左脚成小登山式。
同时,左拳扶右腕,随右臂外旋向前滚推;右臂微屈,拳心向下(图6)。
第二路:螳螂寻路预备式:接图6或参照图1动作。
一、上步反仰掌右脚前上半步,左脚紧跟成小登山式,同时,左掌经右肘下按,掌心向下。
与此同时,右臂内旋,用掌背向前上方反击,手指向上(图7)。
螳螂拳.d

螳螂拳2篇螳螂拳(上)螳螂拳,又称“神门螳螂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模仿螳螂捕虫的动作为特点,闪烁的拳法连贯、凌厉而迅猛。
螳螂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传说是一位武林高手冯官诚将螳螂捕食的特点化为拳法,从而创立了螳螂拳。
螳螂拳的基本动作有拳、架、捧、搂、卷、翻、穿、形等动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是模仿螳螂捕食的“性命勾连”、“虎掏心”以及“螳螂盘腿”等。
这些动作力度猛烈,配合起来可以形成极具攻击性的拳法。
螳螂拳的训练注重身体的灵活性、爆发力和敏捷性。
通过练习螳螂拳,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敏度,还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螳螂拳的练习方法包括基本功的练习、套路的练习以及对抗实战的练习。
在套路的练习中,螳螂拳强调“身法步法合一”的原则,即在拳法的运用中要求身体的协调与灵活性与步法的稳定与准确相结合。
螳螂拳的套路有很多种,包括初级套路、中级套路、高级套路以及竞技套路等。
初级套路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主要包括基本拳法、基本步法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中级套路则在初级套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和复杂度,增加了招式的变化和组合;高级套路则更加注重技巧和对抗性,强调拳法的精妙和变化。
螳螂拳的实战训练是提高自己的拳法技术和实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对抗实战中,螳螂拳注重自身的攻防结合和招式的连贯性,要求拳法的技巧和力度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螳螂拳的实战训练可以通过与其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切磋、参加比赛以及与敌人的实战对抗等形式进行。
螳螂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特色拳法,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增强体质,还能让人品味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之处。
螳螂拳以其凌厉迅猛的攻击性和独特的拳法动作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追逐的目标之一,也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螳螂拳(下)螳螂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拳法,以其独特的拳法动作和优秀的实战能力而闻名于世。
螳螂拳的练习注重对身体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包括肌肉力量、灵敏度、爆发力、协调性等。
正宗少林梅花螳螂拳(全):招招势势神奇妙,踩勾刁打撩掠踢

正宗少林梅花螳螂拳(全):招招势势神奇妙,踩勾刁打撩掠踢梅花螳螂拳使少林寺武僧综合梅花拳和螳螂拳的招势及技法精华而组合创编的,具有刚健朴实,结构紧严、形态逼真、实战性强的特点。
尤其表现在技法方面,除完全含有梅花拳的技法外,另增了刁、砍、踹、挂、掠等特殊技法,命名其拳技和风格独树一帜。
螳螂拳祖名王朗,拳招跨卓傅三江。
宋代传人嵩少室,众僧练此刻谱群。
七得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孝母娘。
白猿出洞亦献果,亦有螳螂盘大柱。
招招势势神奇妙,踩刁勾踢圈打忙。
千变万化智会技,学会螳螂闯八江。
梅花螳螂奇中奇,踩勾刁打撩掠踢。
三十九势贯长虹,一气呵成皆真艺。
起势冲捶蛇点睛,左右千里一霎时。
玉环步打阴阳势,刁手拿搓把出奇。
刀削铜脖箩圈势,虎吞小羊虚中实。
提膝吊捶打上下,巧打两边鹏展翅。
跳步千眼疾中疾,转身踢抓手并足。
猿猴摘桃攀天梯,燕子别翅胸侧击。
枯枝盘根拉山倒,螳螂吊足偷尧脐。
腋下藏花暗出箭,冲天捶打腔漏底。
停风挡箭挥巨掌,玉女拉网生擒敌。
金丝缠腕不可迟,格肘撩阴施价袭。
抵前顾后一胜十,金瓶玉挂取金鼻。
马步阴拳开胸膛,破身后犯回转珠。
梅花螳螂招势尽,恒志精炼年四季。
招招把把千百练,走遍天下无人欺。
(1)预备势两足微开半立,身胸挺直,两臂下垂,两掌五指并拢,附于大腿外侧,掌心向里,目视对方(图1)。
图1(2)转身冲捶左脚向左开一步,两脚碾地,体左转90度,抬右脚向前上一步,落左脚前成右虚步,同时两掌成螳螂爪由内向外撩刁,然后两掌变拳,右拳由下向上向前屈肘冲击,拳心向前,左拳由外向内屈肘横击,护于右肘之下,拳心向里,两腿微蹲,目视右拳(图2)。
图2【要点】起势前为柳叶掌,起势时变成螳螂爪,即拇、食、中指并拢在一起,拇指端齐食、中二指的末节纹路中间,无名指、小指微微内屈,屈伸变化要灵活。
(3)白蛇点睛两脚不动,两拳变成剪指手,合在胸前,然后右手向前抖腕屈肘点指,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手由外向内抖腕屈肘点指,两腿微蹲,目视右手(图3)。
七星螳螂拳之摘要拳

七星螳螂拳之摘要拳一路拳谱(整理手抄本)一段:1、正面双拳抱式2、双分右迎门脚3、跳步叶里藏桃4、崩拳闭门脚5、跳出闭门式6、撤步左探悬观式7、进步抽梁换柱8、斜劈燕子撮水9、右虚探脚10、落步蜻蜓点水11、撤步右闭门式12、右巧女纫针13、挂脚圈锤14、提右膝霸王甩鞭15、落步仙人栽花16、跃起白猿取果17、落步外挂反尖脚18、落步右摔掌19、搂手击掌右圈锤20、引手击掌右叠肘21、崩捶小燕投井22、托塔式23、起身闭门脚24、右指路捶。
二段:25、左转身力劈华山26、跃起白虎洗脸27、七星栽捶28、崩捶腰斩。
三段:29、转身玉环步腰斩30、提腿砸膝右圈捶31、底漏崩捶双贯耳32、左右圈捶33、崩捶玉环腰斩。
四段:34、转身玉环步腰斩35、撤步闭门式36、摘星换月37、双落栽锤38、搂手穿掌双提刀39、美女抱琵琶40、美女过桥右仰帮41、翻天印42、横扫密肘43、燕子撮水44、磨盘手45、双落栽锤46、转身闭门式47、收式。
一路拳谱(本书讲解)一段:双拳抱式1、双分迎门脚2、叶里藏桃3、崩捶闭门脚4、闭门式5、左探拳6、抽梁换柱7、燕子撮水8、虚探脚9、蜻蜓点水10、闭门式11、巧女引针12、挂脚圈锤13、霸王甩鞭14、仙人栽花15、白猿取果16、外挂反尖脚17、拍按摔掌18、刁手击掌圈捶19、引手击掌叠肘20、崩捶小燕投井21、托塔式22、起身闭门脚23、右指路拳。
二段:24、力劈华山25、白虎洗脸26、七星栽捶27、崩捶腰斩。
三段:28、转身腰斩29、提腿砸膝圈捶30、底漏崩捶31、双峰贯耳32、左右圈捶33、崩捶腰斩。
四段:34、转身腰斩35、闭门式36、摘星换月37、双落栽锤38、搂手穿掌双提刀39、美女抱琵琶40、美女过桥仰帮41、翻天印42、刁手击掌43、燕子撮水44、迎风掌扇、顺风扫叶45、双落栽锤46、转身闭门47、收式。
螳螂拳崩步拳谱

螳螂拳崩步拳谱
螳螂拳崩步拳谱
出手左右去扑蝉,斜闯山门摁肋间.
妙手回春埋伏式,一声惊雷单冲山.
补手紧跟采三手,叠肘扬邦又相连.
仙人指路蹬右腿,牧童横牛用力牵.
回身单贯太阳穴,三手采后甩弓拳.
进步弥肘暗为妙,吞吐摘盔占优先.
败中取胜猴拉车,腾空穿手用腰斩.
肘底填拳一柱香,脱靴错骨走连环.
挂肘撞开拉弓式,阴阳栽锤肋间栓.
旋身左右捕蝉手,缠丝手提蛟龙盘.
手倒口袋走下式,挂印一步飞九天.
腾空又使高撩脚,劈挂下拦急如电.
吞吐摘盔连环使,抽梁换柱又扑蝉.
螳螂捕蝉连身走,翻掌诱敌用掌串.
饿虎捕食随身走,叶底取桃又重现,
销子崩捕并步走,崩捕到此归中原.
弘扬传播中华传统功夫,喜欢点评的朋友可以留言点评,网络文明,人人有责。
=七星螳螂拳谱

=七星螳螂拳谱七星螳螂拳谱原文地址:七星螳螂拳谱原文作者:尚武精神X总论拳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倒不如将计就计,借力打巧,乘风行船,四两打八千斤,学拳之道至此尽矣。
总论歌诀螳螂七字化为成,看打采移不落空。
前步引进后步跟,五门六法变化生。
五门六法五门:即软、硬、斜、串、随(亦称五个门头)是本拳功法、劲法配合的技击方法的集中体现。
六法:即鹰眼、猴手、狼盘、雷炸、龙形、狗腰。
打手歌诀七星步奥妙出奇,八开步快马难追,哪怕他人多诡计,只要我能精巧取。
武花式*步挎裆,转环手虚实难当,如猿奔四面八方,打来人不慌不忙。
中宫步练法罕有,学到家如彪如虎,倘对手若不远走,若迟疑必败之忧。
裹合手法术精强,步跟步自然难防,飞腾跳跃式中藏,三法连环步跟上。
扒门*式法变用,一见手马到成功,伏虎式软硬相随,变化手进退如雷。
斗敌人,他不识高低;受击打,一定错迷。
借你力大拨千斤,难逃艺高压人。
铁山*里外使用,身手步与众不同,不知者大胆跟进,中一手立扫威风。
里插手快如神风,进退法不得停留,外插手式式雄固,指东打西真传授。
收掩结果技法稀,低进高取人不知,上下招法随意变,由里及外不空回。
步法变化须轻快,由外及里变化灵,转环化手*法跟,身动手进步不停。
形如风摆杨柳,静如山岳,动如雷炸,手似车轮腰似轴,脚步好似卷地风,眼如鹰视不放松。
手到步随,力贵迅发,机贵神速。
拳打乌明珠,棒打十指间。
八刚泰山压顶,迎面直通,顺步双掌,叠肘硬碰,贴门*壁,硬崩伏底,左右双捆,摔捋两分。
歌曰:有门则由径以升堂,无门则破壁而入室。
飞杵千斤,击毫发而莫损,荆轲匕首困于难使。
青丝一线,击虎臂而有余,搏虎擒龙随手而得。
十二柔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捆手而漏手,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
八打八不打總論八打者使之疼痛昏迷應手而即倒也無関性命故宜打之無妨矣一、打印堂双睛二、打牙腮人中三、打双風贯耳四、打两胸厚肉五、打左右双肩六、打背後骨缝七、打两膝高骨八、打破骨千斤八不打者俱係致命之處不宜打也倘有一朝之忿動手而即打之未有不忌親疏者也一、不打天庭二、不打腦海三、不打太陽四、不打穿嗓五、不打两脇六、不打顶心七、不打腎囊八、不打七星八肘十二捶打頭打落日随足走身手齊到占中央脚趾中門搶地位就是神仙亦難防肩打一隂反一陽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慿惊弹力舒展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堂其势好似虎捕羊腆衝裹撥须展放两肘只在脇下藏拳打三節不见形若要见形不为能擰裹鑚翻随機变手到劲發無形踪脅打衝劲先上身手脚齊到方为真骑马纳气法(谱文)头顶钻天,脚踏两湾;心虚火下,腰塌膝翻;目视准头,两目垂帘;目不斜视,心不外游;上提肾囊,下收谷道;引气下行,导火归元螳螂拳手法总论见刚而提步.回手而贴壁.起手而即双棍.中心而出手.见截而偷手.偷手而即入肘.入肘而即崩捶.崩捶而即进步.进步而即直捅.遇直捅而即磕.遇磕而即滚.遇滚而即双勾.遇勾而即入手.见手而即崩砸.遇崩砸而即闪步.遇闪步而即护眼.见护眼而进底漏.遇底漏而即采手.遇采手而即粘拿.遇粘拿而即进头捶.遇头捶而即下底势.遇底势而即双手过脑.打下而取上.取上而即捎打下.打左防右.打右防左.招之即打.打之即招.连招带打.连打带招.不招不探.实是通家.若还招架.直是离家.此乃螳螂手法之神义也勾勾:即螳螂勾子,螳螂拳之有名者,即为“螳螂勾子玉环步”此乃螳螂拳之标志也,所谓螳螂勾子,是以食、中、拇指三指成勾,小指、无名指弯曲内扣,成勾时,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要按顺序屈起,不要一起动作,螳螂勾子的小指称钩,无名指称撕,中指称採,食指称裂,合称“钩撕採裂”。
失传百年中华武术传统武术《螳螂拳》完整拳谱

失传百年中华武术传统武术《螳螂拳》完整拳谱《螳螂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门传统拳术,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螳螂捕食时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理论和武术技巧,被誉为中国国粹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门武术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失传的境地。
本文将详细介绍《螳螂拳》的完整拳谱,让读者了解这门传统武术的起源、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螳螂是一种独特的昆虫,其捕食的方式鬼斧神工,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早在中国古代,有人观察螳螂的捕食方式,并将其技巧运用到武术中,形成了螳螂拳。
螳螂捕食时凭借敏捷的身手、灵活的脚法和精准的攻击,击败比它大的猎物。
拳谱中所记录的动作技巧,皆源自螳螂的捕食行为。
《螳螂拳》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人体的力量和技巧,以达到最高的战斗效果。
它的拳法主要分为四大类:进步、静步、横步和侧步。
进步是指以攻击为主,利用手部动作向前进攻,在进攻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静步是指以防守为主,保持身体的平稳,通过灵活的身法和准确的拳技,将对方的攻势化解。
横步是指以旋转为主,利用身体的旋转力量来增强拳法的威力。
侧步是指以躲避为主,通过迅速的侧移动作来躲避对方的攻击。
螳螂拳的拳谱共分为十二个招式,每个招式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用法。
首先是“抱头捉鹅”,这个动作模拟螳螂抓住猎物的瞬间,通过双手的抓取和收缩,形成强大的攻击力量。
接下来是“横蹿进击”,这个动作以迅猛的进攻为主,通过身体的旋转和顺势力,将力量集中到拳头上,形成横向的强力打击。
然后是“反击点桥”,这个动作以对方的攻击为基础,利用身体的敏捷度和高速反应,将对方的攻势转化为自己的攻击。
除了以上三个招式,螳螂拳的拳谱还包括“虎头撞门”、“叩齿吐舌”、“拦雀尾”、“推山倒海”、“怀中抱月”、“挡苍龙”、“龙戏珠”、“跪地摇头”和“翻身撞”等动作。
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场景,灵活运用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应对不同的战斗情境。
《螳螂拳》的完整拳谱需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来掌握。
螳螂拳谱中【七

螳螂拳谱中【七势集连拳】之说2012-12-14昇宵在其重集的螳螂拳谱中对螳螂拳有一系列的论说,不仅有【八刚论】、【十二柔论】、【七长八短手法总论】、【返车辘轳锤六六三十六论】,还有【短打要论】、【全身十二锤閃賺双手扣论】等论述以及【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之说。
【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以及【十八家拳法】这两段在王云生传留的『短打諸條歌論』谱中,此谱开头注明是昇宵道人重订。
昇宵“七势集連拳縂是十八凑”之解说可谓言简意赅:七勢集連拳縂是十八凑立就七樣局勢,将十八家手法凑成一處,連贯遞及循環無端,如長山撃蛇,首尾俱應,如金盤撒珠,一起滚来,是謂連拳。
十八家拳法以太祖長拳起手韓通之通臂拳長鄭恩之緾封粘黏温元之短拳精奇馬籍之短打奇快孫恒之猴拳活靈黄祐之靠身難近綿盛之面掌疾飛金相之搕手捅拳劉興之抅搂探手譚方之滚漏贯耳燕青之粘拿跌撲林冲之駌鴦脚强孟甦之七勢連拳崔連之窝裡砲捶楊滚之捆掳直入懷德之摔捋硬磞王郎之螳螂縂敵昇宵重集之『短打諸條歌論』中【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截图在『羅漢短打秘鈅』谱【短打总纲】中也提到“七勢集连拳总是十八凑”:短打縂綱夫螳螂拳者,长拳也,故長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
八八六十四門,九九八十一化。
知此门者,方可入手,入手而即变化,亦變化無窮。
返車辘轤錘,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柔,七势集連拳,縂是十八凑、全身十二錘,闪賺双手扣。
取上而打下,聲東而撃西。
由裡門反外门,由外門反裡门。
入手即提步,提步即入手。
務要先明岀入進退,虚實長短,起落開合,收闭之手法。
长有七長之妙,短有八短之强。
虚者寔進,實者急退之,虚虚實實,隨手而入,随机应变,方為魁士。
【短打縂綱】截图昇宵『繪像羅漢短打變勢』谱中七步拳之第一句是“一步七势連…”,即是七勢连拳。
见下图昇宵之『繪像羅漢短打秘鈅』封面及首页截图昇宵的『羅漢短打變勢』《技術遺法》之开篇【短打紧要诀】中讲的也是“七势集连拳”。
见《技術遺法》之开篇:少林真傳笫式昇霄道人重集古育黎範旭東録短打緊要訣進退虚實,蹿跳出入,闪赚腾挪,開合收闭長短起落,剛柔硬軟,各有所長,甚勿疎忽夫短打之要訣,總是八八六十四門,九九八十一化。
七星螳螂武术拳谱有哪些拳法

七星螳螂武术拳谱有哪些拳法螳螂拳是我国古有的一种拳术,它起源于梁武帝时,至今已演化为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诸多门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星螳螂拳谱。
欢迎阅读!七星螳螂拳谱一、螳螂打(一) 见刚而提步,回手而贴壁,起手而双棍(捆?),中心而出手,见截手而偷手,偷手而急入肘,入肘而蹦捶,蹦捶而还步,还步而直冲,直冲而直磕,连磕而滚拳,若滚漏即双勾,逢勾即入手,见入即崩摊(砸?),崩摊(砸?)即闪步,闪步而进护眼,见护眼而底漏,底漏而摇手(即粘拿),逢粘拿而入头捶,头捶而必防取底势,逢底势而入防双手过脑,打下而取上,取上而捎下,打左须防右,打右亦当防左。
十八门路之中,招之即打,打之即招,连打代(带?)招,连招代(带?)打,不招不架,实是通家,若还招架,真是杂家,后之学者,切究其理,洵精微奥妙,此势乃以柔克刚之法也。
(二)取上打下,取下打上,里外返车,务要身法软活,手法快利,忽起忽落,开合无定,提步入手,不分先后,举手而步即随之,长短勾顺,舞不虚发,所谓手足相合也。
王朗螳螂总敌(短打要诀)进退虚实,蹿跳出入,闪赚腾挪,开合收闭,长短起落,刚柔硬软,各有所长。
夫短打之要诀总是八八六十四门,九九八十一化,有中门三十二,左右三十二,知此门路方可入手,化者入手而变也,此可谓变化无穷矣。
翻车辘轳捶,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左十六门贯耳破通臂手法要诀纵步起手贯耳锤,提步挂面加通臂,蹲身劈手入双掌,上下左右加螳螂,迎面挑手双赶月,闪赚双勾扑崩掌,且加原拳还原拳,崩开辕门迎面闯,底漏尖刀起护眼,燕子别翅黄龙反,勾楼通臂连三掌,漏滚粘拿脸上脸(险?),扑按护眼偷漏手,崩锤穿腮连步肘,骑马顺步推双掌,里(里?)磕外磕必偷手。
右十六门通臂破贯耳手法要诀出手眉头先下掌,左右摔捋劈面闯,迎面前手跟后手,扑手漏手叠双肘,霸王拽弓入单手,提步反棍(捆?)海底偷,鹞子反身双提捋,倒提翻车回马走,摇步左右燕子卓(啄?),八步头锤撩险(阴?)脚,搬肩采手必起膝,逼膝双指取眼窝,鲤鱼摆尾缠勾腿,偷手尖刀加崩搁,白虎洗脸迎面罩,遍身长短十二要,手法散乱必蹿跳,若遇外方云游客,举手无成方巧妙,闹里夺粹失一看,后悔当年未受教,虚心求师访名友,何愁分金难得窍。
螳螂拳谱拳书合集

螳螂拳谱拳书合集螳螂拳谱拳书合集一官方类1.中国武术人名大辞典2.中国武术拳械录3.莱阳县志4.螳螂拳总论中国政府5.拳术摘要中国政府二少林衣钵真传类1少林寺衣钵真传螳螂拳谱升霄道人2螳螂拳谱升霄道人3点穴术升霄道人4少林十八件兵器总集升霄道人5少林真传七星螳螂拳谱升霄道人重集之白猿选集李占元6少林真传七星螳螂升霄道人重集7.福居罗汉短打8.罗汉短打拳谱9.少林短打拳谱10我的拳术经验谈11.短打秘钥12.少林螳螂拳谱三山东螳螂拳谱1.拳棍枪谱梁学香2.可使有勇梁学香3.长枪谱梁学香4.内功谱梁学香5.棍棒鞭全谱清道光年间6.螳螂拳谱(上下卷)宋子德7.拳打手歌宋子德8.太极螳螂拳谱崔寿山师传版东北版烟台版9.太极螳螂拳谱王玉山10.螳螂拳谱李昆山11.螳螂拳谱打印版12.精神郝宏13.太极梅花螳螂拳略论郝恒禄14.太极梅花螳螂拳谱郝宾15.梅花螳螂拳谱曲滋君16.太极梅花螳螂拳谱钟春德17.太极梅花螳螂拳谱钟光辉18.梅花摔手螳螂拳法要论七篇;19.秘传梅花螳螂手法图谱一卷;20.秘传双手连环单手回旋起点落点拍位图谱一卷;21.秘传螳螂拳剑单双梅花绞丝图谱,22.秘传阴阳交合五点梅花图谱23.六合门赵春合24.六合螳螂手法摘要25.螳螂散手一二陈云涛26.翻天覆地及其他陈云涛27.论肘法陈云涛28.踢法简论陈云涛29.螳螂拳略论陈云涛马汉清30.螳螂拳图谱小羊绘图版31.少林拳图谱小羊绘图版四书类(一)大陆版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螳螂拳391 中国武术拳械录-螳螂拳3 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张炳斗梅花螳螂拳周永祥梅花螳螂剑82 李承祥七星螳螂拳249 李占元螳螂剑102 刘崇禧六合棍132 陈若萍六合螳螂拳284 刘敬儒螳螂硬功散手训练教室292 江上雄擒拿格斗术集粹189 武林编辑部螳螂拳李成银l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螳螂拳王洪发1987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螳螂拳189 黎峰螳螂拳(英文版)张玉萍太极螳螂门揭秘119 洪敦品太乙螳螂散手奥义薛福成少林寺七星螳螂拳149 张浏青少林寺螳螂拳85 张浏青(二)台湾七星螳螂拳张详三六合螳螂拳张详三子母连环拳张详三螳螂手拳谱高道生秘门螳螂拳杨逢时施政忠实用螳螂拳卫笑堂142实用螳螂拳秘芨卫笑堂实用螳螂拳续集卫笑堂八步螳螂拳左显富螳螂崩步拳89 苏昆明螳螂领崩步143 苏昆明螳螂拳全书高文正武坛-八段锦无心山人螳螂剑全书刘全功武坛(七星)螳螂拦截拳苏昱彰拳艺论-螳螂拳篇苏昱彰(三)香港四路奔打拳121 黄汉勋复位崩步拳48 黄汉勋插捶拳·螳螂拳谱合编96 黄汉勋一路摘要拳125 黄汉勋梅花拳115 黄汉勋梅花落拳111 黄汉勋白猿偷桃55 黄汉勋罗汉功97 黄汉勋梅花手拳69 黄汉勋十八叟拳谱---黄汉勋躲刚拳---黄汉勋醉罗汉拳黄汉勋螳螂拳术随笔黄汉勋白猿出洞黄汉勋七星螳螂拳李锦荣螳螂拳术赵志明中国近百年螳螂拳术史述论稿黄汉超螳螂拳散手叶瑞七星螳螂之大翻车、小翻车及力劈拳林永杰、应芬芳香江流传之山东螳螂拳术(拳谱篇)林永杰、应芬芳(四)日本螳螂拳大要根本一已秘门螳螂拳入门258 松田隆智七星螳螂拳(中译本)221 松田隆智图解中国拳法227 松田隆智(五)通背拳谱1.通背臂谱周淮颖2.通背拳谱修剑痴天津版3.通背拳谱-国术教范修剑痴4.通背拳谱-棍谱5.通背拳谱-通背拳技击要诀修剑痴6.通背拳谱-通背宗派之根源修剑痴7.通背拳谱-通背拳术秘诀修剑痴(六)其他手臂录吴殳浑圆剑经毕坤。
王郎-少林寺-螳螂拳

王郎—少林—螳螂拳2012-10-15王郎创螳螂拳,似乎没有人有疑问,可王郎是哪个朝代的人,则疑云甚多。
因年代久远,估计已无从可攷。
近代的事儿都没弄清楚,更何况再远久的事情呢!王云生光绪年间写的【螳螂拳攷】述:“攷螳螂拳始創於梁武帝年間之王郎…山西太原郡有王郎字法明,入茅山隨師陶弘景字通明謚真白學煉丹術,兼習佛道及拳脚,陶隐居傳狸拳於朗。
郎得此拳後舆少林僧較之,數戰未勝。
僧嘰笑之曰:移山倒海何足惊,茅山道士久落名,有人學得佛門業,束手敢敵百萬兵。
…其師陶公曰:今數十年中,能勝少林者鮮矣,汝今勝之,可謂螳螂縂敵矣。
師並為郎隐居誌銘云:紱冕岂荣,雖璜非寳,萬禮求真,緘兹内抱。
武帝大通二年正月十四日昇仙,出太宵經,並有拳術刀劍録等著。
”崔寿山民国年间写的螳螂拳谱【序】述:“螳螂拳始創於南北朝梁之王郎。
考王郎茅山丹士,字法明,山西太原人士。
武帝時入茅山,師陶隠居弘景字通明謚貞白。
陶將狸拳傳於郎,郎得之,而与少林僧較之,郎数敗。
僧嚱之曰:移山倒海何足惊,茅山道士久落名,有人學得佛门業,束手敢敵百萬兵。
…其師曰:今十余年,能勝少林僧者鮮矣!汝今勝之,可爲螳螂之總敵。
隠居爲誌銘曰:紱冕岂榮,雖璜非寳,萬禮求真,緘兹内抱。
武帝大通二年正月十四昇仙。
出太霄經,并有拳術刀劍録等著。
”王、崔二公是两个不同螳螂拳系的前辈,对王郎与少林与螳螂拳的描述却近乎一致。
【螳螂拳考】和【序】中都记述了王郎创螳螂拳并将此拳传入少林寺,王郎留有拳術刀剑录等著作。
【螳螂拳考】还记述了少林福居禅师删集了拳術刀剑录,螳螂拳经昇宵道人由少林传入民间,昇宵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鈅等。
“梁武帝时期山西太原人王郎创螳螂拳,王郎传螳螂拳於少林寺。
螳螂拳在少林寺中只傳留少數人,更是輕不外傳之拳法。
”“宋末時,福居禪師删集了拳術刀劍録,增集了十八家拳法,撰冩了少林衣鉢真傳羅漢短打秘钥,即所谓之少林螳螂拳,此拳亦不輕傳,只有少數人能學得此拳。
”“螳螂拳由少林寺傳於民间是在乾隆末年,昇霄与少林寺僧関系颇好,学得螳螂拳,之後,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钥,并有增補。
失传百年中华武术传统武术《螳螂拳》完整拳谱

失传百年中华武术传统武术《螳螂拳》完整拳谱螳螂拳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螳螂攻、守、进、退的技击特点和动作姿态。
既有气魄雄伟、勇猛顽强的搏斗气势,又有栩栩如生、形象优美的艺术观赏性。
螳螂拳在技击过程中除了依靠步法的变化创造进攻和防守的有利条件外,还依靠腰部的左转右旋,前俯后仰来滑脱、闪避对方进攻的手法、腿法和进攻路从而寻找有利的空隙进行反击。
着重体现出螳螂拳以腰为轴,以胯为核心,以腿为支撑的运动特点。
螳螂拳第一章四六捶四六捶是少林螳螂拳的开门拳,入门学艺者均先练此路拳。
四六捶原名四合陆气捶。
此路拳动作朴实、紧凑,招式相连、架式低、发力沉稳,动作进退分明、技法简练。
以呵、搂、领、削、顶、缠、打、勾等手法为主。
一招一式均可体现出少林螳螂拳的独特风格。
第二章崩步少林螳螂崩步拳手法简捷、发劲干脆,动作以震脚来催力,动作小巧、紧凑,整套动作讲究猛、稳、疾,以招手便打、守中带攻为主要技击特点。
主要手法有勾、采、搂、缠、拿、钻、劈等。
在演练风格上要求活腕、拧腰、坐胯。
相传后期螳螂拳中的套路,都是以此路拳为样板,吸取其中精华,结合其他拳种的特点而创编出来的(此路亦称大崩步)。
第三章拦截拦截拳是少林螳螂拳的代表套路。
拦截拳的风格特点是:以刚化柔,以柔克刚,软硬相兼,动作连贯紧凑,含缩伸展,直进急退,动作上下相随,手脚相应,左右兼顾,打中有防,守中带攻,一招三式,招招连击,动作迅猛,招法独特。
第四章八挂跑捶八挂跑捶是少林螳螂拳中的代表套路之一。
古谱曰:“八|挂破捶。
”有的地方的拳师将该路拳称为“八挂捶。
”八挂跑捶是八挂拳传人王鹤亭根据螳螂拳的风格特点,结合八挂拳的技击要点而整理创编的优秀拳术套路。
该拳大开大合,力沉步稳,手法疾、身法活,动作连接紧凑,巧闪硬打,急进硬攻,以闪牵带,上下连击,左右滑脱,中带打,技击突出,风格独特。
第五章白猿偷桃白猿偷桃是少林螳螂拳中主要套路之一。
它的风格特点拳是:刚猛、朴实、灵巧、敏捷,短小精悍,干净利落,变化多端,讲究步稳拳疾。
太极梅花螳螂拳擒摔十法

太极梅花螳螂拳擒摔十法作者:姜越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一种技击性非常强的拳种,在实战中以招也打,不招也打,连招带打。
其打中有拿,拿中有擒,擒中有摔,擒摔结合。
现介绍螳螂拳擒摔十法,以供同好参考。
一、螳螂盘肘动作说明:1.甲方(着白衣者,下同)以螳螂格斗式,成右寒鸡步站立;乙方(着黑裤者,下同)以自由格斗式站立(图1)。
2.甲右脚向前迈进,左脚跟进半步成右麒麟步,右手随进步向乙方面部或喉部击出,乙方必然出手招架(图2)。
3.甲上左脚,同时左拳沿右臂下方变勾手叼采乙的左腕或肘部(图3)。
4.甲方上右脚在乙方的右腿外侧落步,同时用右肘击打乙的左肋部(图4)。
要点:叼采乙的手腕或肘部要有力,并旋腰调膀,使乙的身体向右转动,使乙势背;上步一定要贴住乙方腿外侧,叼采腕、上步、击肘要同时完成,乙被击后必仰面摔倒。
二、螳螂别肘动作说明:1.乙方用上勾拳向甲方胸腹或下颏击来;甲方胸微含,顺势以左扣手压之,并随势上翻(图5)。
2.甲方右手从乙肘外侧下穿,拍击乙腹部,逼迫乙肘内拐(图6)。
3.甲右手随下拍之势上撩,进右步身体左转,右脚向身后撤步,乙必仰面跌倒(图7)。
要点:甲方左手扣乙手腕上翻与右手下穿同时讲行。
三、阳钩底叫踹腿摔动作说明:1.乙方上右脚出右仰掌击打甲方头部(图8)。
2.甲方上右脚用左手托住乙的仰掌(图9)。
3.甲方顺势用右掌勾住乙的来手之腕,左掌搓乙方的手背,双掌同时向右下方拖拉(图10)。
4.甲抬右脚蹬踹乙的膝弯处(图11)。
要点:托乙方仰掌与勾乙方手腕同时进行,拖拉时先向左、向下,再至右下,弧形拖拉,使乙肘部受制;如乙方欲转身解脱,甲方马上起右脚蹬踹乙的膝弯处,整个动作要快、准、狠。
四、蹚螂摘花动作说明:1.甲方上右步用右肘向乙方头部或胸部砸击;乙方用右掌托顶甲方来肘(图12)。
2.乙方上步,右脚落在甲方的两腿中间,左手采住甲方的右腕,往下按,同时右手往上推肘(图13)。
3.乙方身体左转180度,左手带、右手推,右脚撞击甲方右腿(图14)。
太极螳螂拳《摘要》拳谱

太极螳螂拳《摘要》拳谱第一段为行手括手打叶里藏花左封右崩捶临行鸳鸯脚闭手挺身;左错捶右顿肘进步承摇步入缠鞭过耳鸳鸯脚右探捶闭手挺身;翻身爬山手偷展底漏圈左封右胳肘双齐捶起身白猿偷桃回身反尖脚下步燕子掠水入步双封锁喉偷展斜分盘肘急打燕子投井起身鳌鱼侧身脚左封右崩捶;回身翻车至地起身朝天一炷香插捶崩点变玉环转身崩捶变玉环硬起膈肘至膝转打海底取宝进步玉女绣花阳勾叫插捶护眼错掌打闭手挺身;玉环步双封双掷肘左封右崩捶勾打掌手雷电张手双捆顺风扫叶叶里藏花双封仙人取发至地。
第二段转身左指路鳌鱼侧身连环脚双封双腆肘右膈肘右挫捶翻身顺手牵羊锁口捶偷展胳肘随;合手走马双扣双捆圈曲窝里炮连环势难招右封左劈海底取宝左封右叠肘右崩捶临行鸳鸯脚下步左闭手闪步斜圈捶侧身鸳鸯脚闭手挺身;进步力劈迎门直当中回手崩捶捲后凶反身走马钓鱼竭海蹬踏掌鸳鸯脚反身左采右胳肘顺手牵羊起膝圈双螳螂下步闭手。
第三段右封左采右扑肘左展右胳肘回身玉女穿梭放滚龙里门双封双掷掌闭门取发往后擒左步右穿捶左随锁口捶右步左穿捶右随锁口捶右封左扑肘左封右崩捶临行鸳鸯脚闭手挺身;并合手鸳鸯脚回身六手翻车提折窝里炮崩捶鸳鸯脚右探捶闭手挺身;双捆双掷掌左封右崩捶提左步二郎担山进步提劈至地取宝定寒鸡双分鸳鸯脚急进双掷掌闭手挺身。
第四段里引针阴阳勾子蹬踏掌进步取阳掌腆肘护中堂翻天覆地分阴阳虚心勾挫两分张护身粘肘崩捶打左叫右插胳肘下螳螂双臂擎;斜分里蹬踏转身取发伏地下左展肋脚加力踏双封鳌鱼侧身脚探身捶打闭手下;进步先取眼粘手摘花献底叫双帮双掷掌左封右崩点偷展先磨盘;提手阳掌打粘拿天分打见手双闭下双提双剁砸起提天分手右展左圈下劫怀脚入裆右手胳肘下底漏挂耳环临行鸳鸯脚闭手挺身;流星赶月连环打左封右崩捶临行鸳鸯脚闭手挺身。
第五段左右二阴阳左封右叠肘右勾左挫捶左封右崩捶临行鸳鸯脚闭手挺身;双窝阴阳叠掌双窝粘肘崩捶左阳掷双提双掷打迎面顺漏胳肘挫捶下白虎洗脸迎面扑陭身迎裆鸳鸯脚闭手挺身;进步取阳掌下步双勾拿闪步两次斜圈捶蹿跳走出;进步辘轳捶回身翻车侧身鸳鸯脚闭手挺身;双捆双勾双掷肘双提阳掌打迎面右勾左打连环拳左封右崩捶临行鸳鸯脚闭手挺身。
梅花螳螂拳第二段摘要(动作分解、用法用力点)

(一)预备势(二)左指路(三)鳌鱼侧身连环脚(四)右封左添肘(五)左采右盘肘(六)右隔肘(七)右搓捶(八)反身顺手牵羊(九)锁(喉)(十)偷展隔肘随(十一)合手走马双扣(十二)双捆(十二)圈曲窝里炮(十四)左搓捶(十五)右封左劈(十六)海底取宝(十七)左封右叠肘(十八)右崩捶(十九)侧身鸳鸯脚(二十)左闭手(二十一)闪步斜圈捶(二十二)侧身鸳鸯脚(二十三)闭丁挺身(二十四)进步力劈中门(二十五)崩捶鸳鸯脚(二十六)网身走马钓鱼(二十七)揭海蹬踏(二十八)侧身鸳鸯脚(二十九)闭手挺身(三十)收势二、动作分解、用法及力点(一)预备势【动作分解】双脚并拢,脚尖朝前,直腿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成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目视前方(图4-2-1)。
(二)左指路【动作分解】1.接前势。
向右转腰调膀;双掌变拳,各自外旋,双肘弯曲80度,两前臂在身,前身竖起,于腕处交叉,右前臂在里,双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头平,双肘尖朝下;目视右拳(图4-2-2)。
2.左脚向左跨一步,问左转身拧胯90度,腿成左麒麟步;左拳内旋,前臂竖起,随着转身向前左方划弧,摆动至头左前方,拳面朝1:,拳心朝右,高与耳平,肘尖朝下;同时右拳向左前方划弧,摆动至身前,拳面朝前,拳心朝上,高与眉平,肘部微屈,肘尖朝下;目视右拳(图4-2-3)。
3.接上动。
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腿成左寒鸡势;左拳内旋,随着转腰调膀向前方冲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高与鼻平,肘部微屈,肘尖朝左;同时,右拳屈肘收至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目视左拳(图4-2-4)。
【用法】对方从左边用手直着打我中部或上部,我用左前臂挂出他的来手,用右拳打他左腮。
如果对方抬手招架或躲过,我再用左拳打他面门。
【力点】挂对方来手时,力点在左前臂拳背一边。
打对方左腮时,力点在右拳轮。
打对方面门时,力点在左拳轮。
(三)鳌鱼侧身连环脚【动作分解】1.接前势。
左拳变掌内旋,直臂向左后方划弧,摆动至身左前方变钩,钩尖朝左后方,高与肩平;紧接着身向后侧,同时,左脚面绷直,脚尖朝前,向前上方踢起,脚掌朝下,高与腹平;目视左脚(图4-2-5)。
螳螂拳丛书-大架式拳(黄钻明着)

七星螳螂 大 架 式 拳 黄 钻 明 著 2012(壬辰)年仲夏于广州 目 录 壮志凌云 卜算子 ┅┅┅┅┅┅┅┅┅┅┅┅┅┅┅┅┅┅┅ 3 前言 ┅┅┅┅┅┅┅┅┅┅┅┅┅┅┅┅┅┅┅┅┅┅┅┅ 4 大架式拳套路简介 ┅┅┅┅┅┅┅┅┅┅┅┅┅┅┅┅┅┅┅ 6 翻车与辘轳 ┅┅┅┅┅┅┅┅┅┅┅┅┅┅┅┅┅┅┅┅┅┅ 8 大架式拳动作名称 ┅┅┅┅┅┅┅┅┅┅┅┅┅┅┅┅┅┅┅ 19 大架式拳套路动作分解说明 ┅┅┅┅┅┅┅┅┅┅┅┅┅┅┅ 20 附录 ┅┅┅┅┅┅┅┅┅┅┅┅┅┅┅┅┅┅┅┅┅┅┅┅┅ 72 壮志凌云 《卜算子》 胸有志凌云, 练就惊人技 魏武挥鞭槊赋留, 老骥心仍砺。
拳动赛雷霆 逐影追形髓 飞凤银蛇弄剑锋 敢问谁争璀。
黄钻明 2012(壬辰)仲夏 魏武《步出夏门行》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又曾在长江横槊赋诗。
后人用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宋·苏轼《前赤壁赋》赞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横着长矛而赋诗。
乃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前人表率万载留。
前 言 七星螳螂拳系列内容丰富,长短结合、刚柔相济,七长八短、八刚十二柔,言其尽善尽美未为过也。
长打者,注重放长击远,直击重着,强调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
短打者,讲究以短制长,横栏斜击,主张以巧打拙,后发先至。
力求“粘身”贴近对方身体而乘之。
翻车辘轳具长打之威,粘拿贴靠备短打之妙。
长拳短打,刚攻柔化,阴阳转换,门户开闭,若四时之错行而相资,如日月之代明而互用,所谓拳之上乘也。
七星螳螂拳套路之中,架式大者莫如:插捶、四路奔打、大架式拳。
插捶不但架式大而且刚手较多,四路奔打架式大而腿法甚多,大架式其架式大且与翻车辘轳相配尤密合。
从这些套路中隐现出螳螂拳与太祖长拳渊源的痕迹。
架式势也。
“势”就是表现出来的情况,例如:架势,姿势,声势、势不可挡等。
行拳走架,舒展开阔,则显范围广,击打远,故以长拳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拳谱拳书合集
一官方类
1.中国武术人名大辞典
2.中国武术拳械录
3.莱阳县志
4.螳螂拳总论中国政府
5.拳术摘要中国政府
二少林衣钵真传类
1少林寺衣钵真传螳螂拳谱升霄道人
2螳螂拳谱升霄道人
3点穴术升霄道人
4少林十八件兵器总集升霄道人
5少林真传七星螳螂拳谱升霄道人重集之白猿选集李占元6少林真传七星螳螂升霄道人重集
7.福居罗汉短打
8.罗汉短打拳谱
9.少林短打拳谱
10我的拳术经验谈
11.短打秘钥
12.少林螳螂拳谱
三山东螳螂拳谱
1.拳棍枪谱梁学香
2.可使有勇梁学香
3.长枪谱梁学香
4.内功谱梁学香
5.棍棒鞭全谱清道光年间
6.螳螂拳谱(上下卷)宋子德
7.拳打手歌宋子德
8.太极螳螂拳谱崔寿山师传版东北版烟台版
9.太极螳螂拳谱王玉山
10.螳螂拳谱李昆山
11.螳螂拳谱打印版
12.精神郝宏
13.太极梅花螳螂拳略论郝恒禄
14.太极梅花螳螂拳谱郝宾
15.梅花螳螂拳谱曲滋君
16.太极梅花螳螂拳谱钟春德
17.太极梅花螳螂拳谱钟光辉
18.梅花摔手螳螂拳法要论七篇;
19.秘传梅花螳螂手法图谱一卷;
20.秘传双手连环单手回旋起点落点拍位图谱一卷;
21.秘传螳螂拳剑单双梅花绞丝图谱,
22.秘传阴阳交合五点梅花图谱
23.六合门赵春合
24.六合螳螂手法摘要
25.螳螂散手一二陈云涛
26.翻天覆地及其他陈云涛
27.论肘法陈云涛
28.踢法简论陈云涛
29.螳螂拳略论陈云涛马汉清
30.螳螂拳图谱小羊绘图版
31.少林拳图谱小羊绘图版
四书类
(一)大陆版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螳螂拳391 中国武术拳械录-螳螂拳3
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张炳斗
梅花螳螂拳周永祥
梅花螳螂剑82 李承祥
七星螳螂拳249 李占元
螳螂剑102 刘崇禧
六合棍132 陈若萍
六合螳螂拳284 刘敬儒
螳螂硬功散手训练教室292 江上雄擒拿格斗术集粹189 武林编辑部
螳螂拳李成银l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螳螂拳王洪发1987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螳螂拳189 黎峰
螳螂拳(英文版)张玉萍
太极螳螂门揭秘119 洪敦品
太乙螳螂散手奥义薛福成
少林寺七星螳螂拳149 张浏青
少林寺螳螂拳85 张浏青
(二)台湾
七星螳螂拳张详三
六合螳螂拳张详三
子母连环拳张详三
螳螂手拳谱高道生
秘门螳螂拳杨逢时施政忠
实用螳螂拳卫笑堂142
实用螳螂拳秘芨卫笑堂
实用螳螂拳续集卫笑堂
八步螳螂拳左显富
螳螂崩步拳89 苏昆明
螳螂领崩步143 苏昆明
螳螂拳全书高文正
武坛-八段锦无心山人
螳螂剑全书刘全功
武坛(七星)螳螂拦截拳苏昱彰
拳艺论-螳螂拳篇苏昱彰
(三)香港
四路奔打拳121 黄汉勋
复位崩步拳48 黄汉勋
插捶拳·螳螂拳谱合编96 黄汉勋
一路摘要拳125 黄汉勋
梅花拳115 黄汉勋
梅花落拳111 黄汉勋
白猿偷桃55 黄汉勋
罗汉功97 黄汉勋
梅花手拳69 黄汉勋
十八叟拳谱---黄汉勋
躲刚拳---黄汉勋
醉罗汉拳黄汉勋
螳螂拳术随笔黄汉勋
白猿出洞黄汉勋
七星螳螂拳李锦荣
螳螂拳术赵志明
中国近百年螳螂拳术史述论稿黄汉超
螳螂拳散手叶瑞
七星螳螂之大翻车、小翻车及力劈拳林永杰、应芬芳
香江流传之山东螳螂拳术(拳谱篇)林永杰、应芬芳(四)日本
螳螂拳大要根本一已
秘门螳螂拳入门258 松田隆智
七星螳螂拳(中译本)221 松田隆智
图解中国拳法227 松田隆智
(五)通背拳谱
1.通背臂谱周淮颖
2.通背拳谱修剑痴天津版
3.通背拳谱-国术教范修剑痴
4.通背拳谱-棍谱
5.通背拳谱-通背拳技击要诀修剑痴
6.通背拳谱-通背宗派之根源修剑痴
7.通背拳谱-通背拳术秘诀修剑痴
(六)其他
手臂录吴殳
浑圆剑经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