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
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一)文章类成果
(1)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
经过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研究之后,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层次认识之外,我认为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和及时评价。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
【小课题研究反思】
主要内容:在我校各位同仁的指导和协助下,在二年级三班同学们的全力配合下,进行了关于《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类成果
经过一年的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了数学课堂质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使每位学生都
取得了应有的进步。
第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第五,使我校教师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我校教师的团队意识。
小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1.组队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固定小组或者随机组队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固定小组可以让学生在长时间内保持合作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感投入,而随机组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学生角色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给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比如小组长、记录员、讨论员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合作任务设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解决,比如解决数学题目、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时间控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合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
1.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与同伴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引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
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交流想法,激发思维,拓展思维视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协力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4.促进学生友谊的增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协助、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发展的需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尤其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亟待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研学交流19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杨爱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措施,它不仅可以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分别是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具有丰富多樣的组织形式,能够为每个小组成员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小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培养。
同时,在小组外,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竞争,能够帮助每个小组意识到自己跟其他组的差距在哪里,有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小组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笔者浅谈一些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的认识。
一、在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什么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了解和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当学生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对比时,就能很快发现二者的优劣之处,不用教师督促,他们就会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修正,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一些改进。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会增多,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当学生清晰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让其他同学接受他的看法,认同他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报告内容提要:合作学习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但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文章选取了海淀区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采取了合作学习模式,根据1978年斯莱文教授的小组分层计分法改造而来,实验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经过半年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其英语学习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但略有提高。
2、通过合作学习,实验班学生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通过合作学习,实验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更加积极。
4、通过合作学习,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被接纳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接纳度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主题词:合作学习、同伴关系、情感态度一、实验研究的背景社会心理学对合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对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具体运用的研究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互动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因此很快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
目前,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1994)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1997)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莱文、卡甘、沙伦、约翰逊兄弟等。
在我国,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的课题策划,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热情去描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概念在教育界已经不算新鲜,但如何真正实践并提高其效果,却一直是个难题。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对实践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4.实证研究: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第二阶段:策略实践。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验班级中进行实践。
3.第三阶段:效果评估与改进。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科学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研究的效果和兴趣,学者们将小组合作研究引入教室,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小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并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知识掌握、学业成绩以及研究兴趣的影响。
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我们将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将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而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将收集学生的研究成绩、研究兴趣以及合作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研究相比,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共同探究和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减少研究的枯燥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研究。
最后,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学业成绩,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小组合作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需要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相互信任的基础,而这需要教师在研究环境的创设和引导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容易出现个体懒惰和依赖他人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小组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创设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
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一、选题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
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教学中,小
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情感表达能
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唱歌、演奏、创作等活动。
给学生分配不同的音乐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编排和表演,或者组织学生
进行唱歌、合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1.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
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确定小组成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
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成长。
2. 设计合作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音乐任务,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与
趋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交流和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现状
国内外研究表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分组,设计合适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挑战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然而,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如何处理组内关系等。
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会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小组合作学习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发展,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价,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探讨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2.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研究其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从而揭示其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态度的影响;3. 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4.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和深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每个小组由若干个学生组成,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共同学习、讨论、解决问题。
小学生团队合作心得体会简短9篇
小学生团队合作心得体会简短9篇小学生团队合作心得体会简短1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
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
如:“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
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价值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包括小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协作和交流,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价值,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交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教学中涉及到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时更为显著。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比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组内部,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解答问题,通过共同努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小组内部,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集思广益、协同合作,他们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创新思维中获得收获。
二、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社交技能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个合作和互助的学习环境。
在小组内部,学生需要与组员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小组内部,学生需要与组员交流、分享观点,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与组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平等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
三、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
小组内部的互动和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通过与组员共同努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得到增强,进而加强他们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合作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通过互相协作、讨论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以及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合作探究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的合作探究案例,让他们了解到合作探究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合作探究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好处。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按小组合作并分享解题思路,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解题方法。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学习。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胜利。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角色分工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分享。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鼓励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索。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及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合作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习。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学生分享观点、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分享观点、讨论问题、表达想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3. 促进深度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4. 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与其他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和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协作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也为他们将来的社会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问题,分享解决方法,讨论并选择最佳答案。
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一、合作探究的定义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通过相互交流、合作讨论、互相帮助,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探究性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拓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彼此合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交流和合作,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能够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共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合作探究的培养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学生组成,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在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例如小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通过角色的分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合作评价: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给出合适的奖励或鼓励。
这样能够激励学生,促进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
4.教师引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与实施方法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与实施方法引言在当今社会,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合作都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而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这种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以及实施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 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
这种互动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们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这种交流,学生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们需要知道他们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
2. 分配任务和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分配任务和角色。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以确保小组的合作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角色来评价他们的表现,激励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知识背景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生小组合作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生小组合作策略探究在当今社会中,核心素养被广泛认同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小学生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小组合作的策略。
一、培养团队意识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专题导入、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团队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兴趣。
鼓励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明确分工在小组合作中,明确分工是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划分小组内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
可以根据任务的性质,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员等,使他们能够具有明确的任务责任,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三、建立共享资源小组合作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共享信息和资源。
可以建立一个小组共享平台,让学生之间可以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学习心得等。
鼓励学生使用各种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扩大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四、促进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小组合作的关键环节。
鼓励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会议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讲述、提问等,帮助学生提高沟通的效果。
五、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挑战性任务,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如分析、归纳、推理等,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小组表现针对小组合作的表现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综合考虑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和个人贡献。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生小组合作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生小组合作策略探究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学生小组合作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并制定适合的合作策略,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如图片、实物、视频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小组活动,如小组竞赛、小组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小组任务和目标小组合作需要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可以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具体的课题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组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任务,增加学生的主观参与性。
三、制定小组规则和分工小组合作需要制定一定的小组规则和分工,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并制定小组规则,如互相尊重、团队合作、遵守时间等。
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可以合理分工,让每个人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合作效率。
四、鼓励积极且有效的交流小组合作中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和分享经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交流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注重反思和总结小组合作结束后,要让学生对合作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总结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可以组织小组内部讨论和小组间的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合作的效果和质量。
解决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挑战
解决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挑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和共同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就如何解决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探讨。
首先,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在一个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不平等现象容易导致学生间的合作出现问题,影响到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师可以在组建小组时进行合理搭配。
将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通过搭档制度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助与成长。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组内设立一些角色,如组长、秘书等,让学生轮流扮演这些角色,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小组内的平等性。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指导的方法。
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合作中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还面临着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畅的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见,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交流不畅的情况,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和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育软件和平台,创建学习群组,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
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或次序混乱、七嘴八舌......从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
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尤为重要。
一、编排最优合作学习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
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因此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
如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二、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
原则上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
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完全学习任务。
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
三、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
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四、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使学生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
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4、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五、选取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什么内容需要学生合作解决,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有难度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
有难度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解决,如果有小组的合作,在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与思维产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维,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
2、有争议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
教学中往往在某些地方学生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争议,这就需要合作学习。
3、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
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使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合成,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
如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小组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行了。
总之,合作学习切忌把无价值的、单一的、简单的内容作为一个合作的内容,必须在值得合作时进行才有效果。
六、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间和时机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考虑,过多过滥的小组合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
从教材的重难点处设想,只有科学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处理好‘伤十指与断一指“的关系才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
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要明确。
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
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
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由此可见,目标不明,就易流于形式,也就毫无效率可言了。
2、时间要限定。
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
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
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的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现象出现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思路明确了,学习中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
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时,尤其时初读某个章节、段落时,往往会提出疑问。
这是,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付小组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强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学生特别注重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1、改变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学生的评价转为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根据一定的标准,班级可实行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总结,选出l-2个红旗小组,给予该组每名成员奖励,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成功来自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体会到个人与集体、他人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合作的热情。
2、改变评价主体,由教师作出评价转为小组自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教师组织小组自评,各小组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共同制订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
在这个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3、引入竞争机制小学生竞争心理强,教师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就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必不可少。
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在教学中,开展“红苹果,金苹果”活动,设立“智多星小组”,表扬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成员;设立“希望星小组”赞许有最大进步的小组成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竞争。
通过“竞争——激励——再竞争——……”的反复训练,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八、制定小组学习的规则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每一小组中有一名小组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