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经济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的条件先天并不优越,可以概括“三低三高",即资源基础低、工业基础低、教育基础低; 土地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资金成本高。

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以耕织为主,工业是以手工业主要是以“三缸”(酱缸、染缸、酒缸)为基本格局。但经30多年的发展后,已跨入工业化中后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依托独特的多元文化优势,凭借着良好的历史机遇、政策气候,以及人民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创业精神,强素质、外拓市场,经济总量不断扩,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趋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资源小市发展成为较具综合实力的经济强市;从一个江南小城发展成为独具水乡风情的魅力城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可称得上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奇迹。

近十年来,人们在关注、解读中,人也在总结自己。人们人中逐步地体会到: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一、民本经济的优势

改革开放来,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和显著的特征色与优势是:大力发展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

这种民本经济,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激发广大劳动老百

姓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平等竞争为基本出发点的经济; 是一种以民间积累、民间投资、民间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经济; 是一种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制度适当、机制灵活的经济。

这种民本经济就是一种百姓创业经济,就是充分尊重和发挥民众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靠老百姓自己来创业、自己来发展、自己来致富的经济。“百姓创家业,能人办实业,干部干事业”,呈现浓厚的创业氛围,百姓自主创业活跃,市场交易活跃、民间投资活跃形成了以千家万户自主创业创新的“民本经济”为基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发展区域经济,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资。“百姓创家业的“民本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后,的老百姓不断创业创新,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在政府管理的职能和方式上不断变革,依托体制先发优势,以独特的经济形态,经过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身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情况不断提升,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最具活动力的增长点和生力军。

这种民本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一个民营经济不断创业创新的过程。政府政策引导,运用市场机制,老百姓自主创业,将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融为一体,利用制度创新所形成的改革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90年代初期,抓住传统计划体制下短缺经济的机遇和国家取消化纤原料计划限制的历史机遇,利用市场优

势,首先突破“三缸”(酱缸、酒缸、染缸)),”锡半城“格局,从农村工业起步,率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办家庭工厂,一大批以化纤面料为主的乡镇纺织企业迅速崛起,实现了纺织工业大飞跃。至1980年已有公社企业达44家,产值1780万元。农民变成了最早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发展有“先入”优势。

与此同时,乡村企业与个私企业“放胆”齐步发展,到1990年代初期告一段落。这一阶段主基调是体制外创新,即将部分企业由体制改为体制外, 实现体制突围。就是抓住经济体制改革机遇,采用戴红帽的做法,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乡镇企业,由此创造了一个庞大的非国有经济体系。但这个体系的主体组织主要为“集体经济”。并制定个私企业“四不限政策”(不限比例、速度、规模、类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化或非公有化趋向非常明显,由此创造了一个庞大的非国有经济体系,民营经济发展有了“先占”优势。

1992年由南方谈话为契机掀起,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1994年着手对镇乡村企业“转制”,几乎所有的戴红帽子企业被摘帽,绝大部分集体企业被转成了民营企业,。这个阶段制度转型的重心主要包括了三种类型的企业: ( 1)产权模糊的集体企业; ( 2)戴红帽子的私营企业; ( 3)地方国有中小企业。历时不到五年,其间绝大部分集体企业被转成了民营企业,几乎所有的戴红帽子企业被摘帽。集体工业则下降,民营化或非公有化趋向非常明显。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的地位以后,提出“放心、放手、放开、放胆”的“四放”要求和“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四不限”原则,这些方针政策的出台,使民营经济迅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地位作用明显增强。

1998年又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实施了“一退三进”的战略,即国有、集体企业要最大限度地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进一步发展规的股份制经济,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1年底原有的1188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了1176家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动力的增长点,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同时,个私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就达18.33万户、私营企业44万家。

民营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充满活力和生命的源泉,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主体。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总量的4%,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工业经济的绝对主体,民营经济经济总量比重高达96%。

民营经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延伸到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各个领域。研究经济,就要研究民营经济。离开民营经济,离开这96%,何谈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往印象中只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如今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重镇。全国500强民企阵营中,占了51席。传统的‘三大缸’———酒

缸、酱缸、染缸,即酒、酱菜和印染业,在新时期‘酿’出一大批产业。“

(待续)

在大环境大气候相同的情况下,作为自然资源供给不足的区域,为什么老百姓的创业力量极其充沛?

人文经济学认为,在影响一个地方经济生态的环境因素中,地域文化是影响所在区域人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力量。

经济力背后的实质是文化力。人经商传统源远流长,既是人文环境的熏,更是人文环境的支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流淌在人的血液中,支撑着人。

的地域人文传统一直有“义利兼容”、“工商皆本”等实学思想,推崇务实、变通,具有重商的价值倾向和“艺商”传承。这是在大气候相同的情况下,的“小气候”特别有助于老百姓创业力量成长的原因。

千百年来,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传统文化,造就了人民兼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质,锤炼了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

人地域文化的核心是商业文化。人文化元素中最强有力的又是重商文化。这种文化带给老百姓的是重商价值观,激发着众多老百姓走上了经商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