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参考答案3章
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焊接连接参考答案一、概念题3.1 从功能上分类,连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3.2 焊缝有两种基本类型—对接坡口焊缝和贴角焊缝,二者在施工、受力、适用范围上各有哪些特点?3.3 对接接头连接需使用对接焊缝,角接接头连接需采用角焊缝,这么说对吗?3.4 h和lw相同时,吊车梁上的焊缝采用正f面角焊缝比采用侧面角焊缝承载力高?3.5 为何对角焊缝焊脚尺寸有最大和最小取值的限制?对侧面角焊缝的长度有何要求?为什么?【答】(1)最小焊脚尺寸:角焊缝的焊脚尺寸不能过小,否则焊接时产生的热量较小,致使施焊时冷却速度过快,导致母材开裂。
《规范》规定:h f≥1.5t,式中:t2——较厚焊件厚度,单2位为mm。
计算时,焊脚尺寸取整数。
自动焊熔深较大,所取最小焊脚尺寸可减小1mm;T形连接的单面角焊缝,应增加1mm;当焊件厚度小于或等于4mm时,则取与焊件厚度相同。
(2)最大焊脚尺寸:为了避免焊缝区的主体金属“过热”,减小焊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满足12.1t h f式中: t 1——较薄焊件的厚度,单位为mm 。
(3)侧面角焊缝的最大计算长度侧面角焊缝在弹性阶段沿长度方向受力不均匀,两端大而中间小,可能首先在焊缝的两端破坏,故规定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l w ≤60h f 。
若内力沿侧面角焊缝全长分布,例如焊接梁翼缘与腹板的连接焊缝,可不受上述限制。
3.6 简述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实质,其最大分布特点是什么? 3.7 画出焊接H 形截面和焊接箱形截面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图。
3.8 贴角焊缝中,何为端焊缝?何为侧焊缝?二者破坏截面上的应力性质有何区别?3.9 规范规定:侧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大于焊脚尺寸的某个倍数,原因何在?规范同时有焊缝最小尺寸的规定,原因何在? 3.10 规范禁止3条相互垂直的焊缝相交,为什么。
3.11 举3~5例说明焊接设计中减小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人工智能课后习题第3章 参考答案
第3章确定性推理参考答案3.8 判断下列公式是否为可合一,若可合一,则求出其最一般合一。
(1) P(a, b), P(x, y)(2) P(f(x), b), P(y, z)(3) P(f(x), y), P(y, f(b))(4) P(f(y), y, x), P(x, f(a), f(b))(5) P(x, y), P(y, x)解:(1)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a/x, b/y}。
(2)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y/f(x), b/z}。
(3)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 f(b)/y, b/x}。
(4) 不可合一。
(5)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 y/x}。
3.11 把下列谓词公式化成子句集:(1)(∀x)(∀y)(P(x, y)∧Q(x, y))(2)(∀x)(∀y)(P(x, y)→Q(x, y))(3)(∀x)(∃y)(P(x, y)∨(Q(x, y)→R(x, y)))(4)(∀x) (∀y) (∃z)(P(x, y)→Q(x, y)∨R(x, z))解:(1) 由于(∀x)(∀y)(P(x, y)∧Q(x, y))已经是Skolem标准型,且P(x, y)∧Q(x, y)已经是合取范式,所以可直接消去全称量词、合取词,得{ P(x, y), Q(x, y)}再进行变元换名得子句集:S={ P(x, y), Q(u, v)}(2) 对谓词公式(∀x)(∀y)(P(x, y)→Q(x, y)),先消去连接词“→”得:(∀x)(∀y)(¬P(x, y)∨Q(x, y))此公式已为Skolem标准型。
再消去全称量词得子句集:S={¬P(x, y)∨Q(x, y)}(3) 对谓词公式(∀x)(∃y)(P(x, y)∨(Q(x, y)→R(x, y))),先消去连接词“→”得:(∀x)(∃y)(P(x, y)∨(¬Q(x, y)∨R(x, y)))此公式已为前束范式。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3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确定性推理方法习题参考解答3.1 练习题3.1 什么是命题?请写出3个真值为T 及真值为F 的命题。
3.2 什么是谓词?什么是谓词个体及个体域?函数与谓词的区别是什么?3.3 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的关系如何?有何异同?3.4 什么是谓词的项?什么是谓词的阶?请写出谓词的一般形式。
3.5 什么是谓词公式?什么是谓词公式的解释?设D= {1,2} ,试给出谓词公式( x)( y)(P(x,y) Q(x,y))的所有解释,并且对每一种解释指出该谓词公式的真值。
3.6对下列谓词公式分别指出哪些是约束变元?哪些是自由变元?并指出各量词的辖域。
(1)( x)(P(x, y) ( y)(Q(x, y) R(x, y)))(2)( z)( y)(P(z, y) Q(z, x)) R(u, v)(3)( x)(~ P( x, f (x )) ( z)(Q(x,z) ~ R(x,z)))(4)( z)(( y)(( t)(P(z, t) Q(y, t)) R(z, y))(5)( z)( y)(P(z, y) ( z)(( y)(P(z, y) Q(z, y) ( z)Q(z, y))))什么是谓词公式的永真性、永假性、可满足性、等价性及永真蕴含?3.7什么是置换?什么是合一?什么是最一般的合一?3.8判断以下公式对是否可合一;若可合一,则求出最一般的合一:3.9(1)P(a,b) ,P(x, y)(2)P(f(z),b) ,P(y, x)(3)P(f(x), y) ,P(y, f(a))(4)P(f(y), y,x) ,P(x, f(a), f(b))(5)P(x, y) ,P(y, x)什么是范式?请写出前束型范式与SKOLEM 范式的形式。
3.10什么是子句?什么是子句集?请写出求谓词公式子句集的步骤。
3.113.12谓词公式与它的子句集等值吗?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才会等价?3.13 把下列谓词公式分别化为相应的子句集:(1)( z)( y)(P(z, y) Q(z, y))(2)( x)( y)(P(x, y) Q(x, y))(3)( x)( y)(P(x, y) (Q(x, y) R(x, y)))(4)( x)( y)( z)(P(x, y) Q(x, y) R(x, z))(5)( x)( y)( z)( u)( v)( w)(P(x, y,z,u,v,w) (Q(x, y, z,u, v, w) ~R(x, z, w)))3.14 判断下列子句集中哪些是不可满足的:(1)S {~ P Q,~ Q,P,~ P}(2)S {P Q,~ P Q,P ~ Q,~ P ~ Q}(3)S {P(y) Q(y), ~ P(f(x)) R(a)}(4)S {~ P(x) Q(x), ~ P(y) R(y), P(a),S(a),~ S(z) ~ R(z)}(5)S {~ P(x) ~ Q(y) ~ L(x, y), P(a), ~ R(z) L(a, z), R(b), Q(b)}(6)S {~ P(x) Q(f(x), a), ~ P(h(y)) Q(f(h(y)), a) ~ P(z)}(7)S {P(x) Q(x) R(x),~ P(y) R(y),~Q(a),~ R(b)}(8)S {P(x) Q(x),~ Q(y) R(y), ~ P(z) Q(z),~ R(u)}3.15 为什么要引入Herbrand 理论?什么是H 域?如何求子句集的H 域?3.16 什么是原子集?如何求子句集的原子集?3.17 什么是H 域解释?如何用域D 上的一个解释I 构造H 域上的解释I *呢?3.18 假设子句集S={P(z) ∨Q(z),R(f(t))} ,S 中不出现个体常量符号。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第3章CPU构成习题参考解答
6.按照图 3.3 所示的双总线数据通路,写出 SUB R2,R3 指令取指阶段和执行阶段的 微操作序列。 答:SUB R2,R3。这是一条减法指令,属于寄存器寻址方式,操作数和结果都存在寄 存器中。其功能是用寄存器 R2 的内容减去 R3 的内容,结果存入寄存器 R2 中。其指令流程 如表 3.26: 表 3.26 SUB R2,R3 指令双总线流程分析表 步骤 ( 1) ( 2) ( 3) ( 4) ( 5) 微 操 作 (PC)→MAR; (PC)+1→C (C ) →PC; M[MAR] →MDR (MDR)→IR (R2)-(R3)→C (C)→R2 控 制 信 号 解 释 PCOUT1、 CPMAR、 EMAR、 指令地址送到 MAR , PC RD、+1、CPC 内容和 1 相加后送 C。 COUT、CP2PC、SMDR MDROUT1、CP1IR 完成 PC 的修改, 将读出的 指令送 MDR。 将读出的指令送 IR,取指 阶段完成。
表 3.27 SUB R2,R3 指令三总线流程分析表 步骤 ( 1) ( 2) ( 3) ( 4) 微 操 作 (PC)→MAR; (PC)+1→PC M[MAR] →MDR (MDR)→IR (R2)-(R3)→R2 控 制 信 号 解 释 PCOUT3、 CPMAR、 EMAR、 指令地址送到 MAR , PC RD、+1、CP1PC 内容和 1 相加后送 PC。 SMDR MDROUT3、CP1IR R2OUT2 、 R3OUT3 、 ADD、PC1R1 将读出的指令送 MDR。 将读出的指令送 IR,取指 阶段完成。 R2 减去 R3 的内容后送 R2。
8.根据表 3.7 分析,参考表 3.8,说明此模型机有几种指令格式。 答:模型机有如下 9 种指令格式: ⑴ 31 27 26 22 21 17 16 0 OP ra rb C2 指令:LOAD、STORE、LOADA、ADDI、ANDI 和 ORI 使用此格式。 ⑵ 31 27 26 22 21 0 OP ra C1 指令:LOADR、STORER 和 LOADR 使用此格式。 ⑶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0 OP ra rc 未用 指令:NEG、NOT 使用此格式。 ⑷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OP 未用 rb rc 未用 指令:BRxx 使用此格式。 ⑸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OP ra rb rc 未用 指令:BRLxx 使用此格式。 ⑹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OP ra rb rc 未用 0 指令:ADD、SUB、AND 和 OR 使用此格式。 ⑺ 31 27 26 22 21 17 16 5 4 未用 3 2 C4 3 2 C4 0 0 0
第3章习题答案
思考题:题3.1.1 组合逻辑电路在结构上不存在输出到输入的 ,因此 状态不影响 状态。
答:反馈回路、输出、输入。
题3.1.2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是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而确定 。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是根据给定组合电路的文字描述,设计最简单或者最合理的 。
答:逻辑功能、逻辑电路。
题3.2.1 一组合电路输入信号的变化顺序有以下三种情况,当 时,将可能出现竞争冒险。
(A )00→01→11→10 (B )00→01→10→11 (C )00→10→11→01 答:B题3.2.2 清除竞争冒险的常用方法有(1)电路输出端加 ;(2)输入加 ;(3)增加 。
答:电容,选通脉冲,冗余项。
题3.2.3 门电路的延时时间是产生组合逻辑电路竞争与冒险的唯一原因。
( ) 答:×题3.2.4 根据毛刺产生的方向,组合逻辑的冒险可分为 冒险和 冒险。
答:1型、0型。
题3.2.5 传统的判别方法可采用 和 法来判断组合电路是否存在冒险。
答:代数法、卡诺图。
题3.3.1 进程行为之间执行顺序为 ,进程行为内部执行顺序为 。
答:同时、依次。
题3.3.2 行为描述的基本单元是 ,结构描述的基本单元是 。
答:进程、调用元件语句。
题3.3.3 结构体中的每条VHDL 语句的执行顺序与排列顺序 。
答:无关题3.4.1串行加法器进位信号采用 传递,而并行加法器的进位信号采用 传递。
(A )超前,逐位 (B )逐位,超前 (C )逐位,逐位 (D )超前,超前 答:B题3.4.2 一个有使能端的译码器作数据分配器时,将数据输入端信号连接在 。
答:使能端题 3.4.3 优先编码器输入为70I I -(0I 优先级别最高),输出为2F 、1F 、0F (2F 为高位)。
当使能输入00,651====I I I S 时,输出012F F F 应为 。
答:110题3.4.4 用4位二进制比较器7485实现20位二进制数并行比较,需要 片。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而对于数字彩色电视机,相当不错了。如果不提高数据率,还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或刷新速 率,来换取色彩数的提高,但这也不实用的方法。
已知视频带宽 B=5MHz,所以有 5=P/105,则每行的像素数 P=5x105=525。 然而,通常 CCIR-M/NTSC 制式每行只约有 450 像素,带宽 B=P/105=450/105=4.3MHz (实 际技术指标 4.2Hz) 。 带宽由 4.2MHz 增加到 5MHz 时,水平分辨率约增加 75 像素,增幅 16.7%。 (2)计算垂直分辨率的增幅 由于信号最高频率 fH=5MHz,即最短的信号周期 1/fH=0.2υs。 又因为每个最短周期包含 2 个像素,则有 225 周期/行。那么,每行扫描时间为 0.2υs×225=45υs。加上水平回扫 11υs,每行往返扫描时间为 56υs ,即 56x10-6 s, 假定每屏 V 行,每秒扫描 30 场(帧、屏),则每秒扫描行数为 30V。 因此对于画面刷新,有 30V×56x10-6 = 1s,V = 595 行/屏。目前 NSTL 制式每行只有 525 行。垂直分辨率增加了 70 行,增幅 13.3%。
cos 2 t = cos t cos t = 1 (cos 2t + cos 0) = 1 (cos 2t + 1)
2
2
所以, f (t) = (10 cos t)2 = 100 cos 2 t = 50 + 50 cos 2t
(完整版)第3章栈与队列习题参考答案
A.1234
B. 1324
C. 4321
D. 1423
3.在链栈中,进行出栈操作时( B )。
A.需要判断栈是否满
B. 需要判断栈是否为空
C. 需要判断栈元素的类型
D. 无需对栈作任何差别
4.在顺序栈中,若栈顶指针 top 指向栈顶元素的下一个存储单元,且顺序栈的最大容量是 maxSize,则顺序栈 的判空条件是( A )。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习题三参考答案 备注: 红色字体标明的是与书本内容有改动的内容。
一、选择题
1. 在栈中存取数据的原则是( B )。
A. 先进先出
B. 先进后出
C. 后进后出
D. 没有限制
2.若将整数 1、2、3、4 依次进栈,则不可能得到的出栈序列是( D )。
else if (i==1) if (top1==base1) throw new Exception("第 0 号栈为空"); else x=stackElem[++top1];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return x; } } // DuSqStack 类结束 4. 循环顺序队列类采用设置一个计数器的方法来区分循环队列的判空和判满。试分别编写顺序循环队列中入 队和出队操作的函数。 参考答案: //循环顺序队列存储结构类描述如下: class CircleSqQueue_num { private Object[] queueElem; // 队列存储空间 private int front;// 队首的引用,若队列不空,指向队首元素,初值为 0 private int rear;// 队尾的引用,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初值为 0 private int num; // 计数器用来记录队列中的数据元素个数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 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2) 如果存储器由512K ×8位SRAM 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3) 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解:(1) 该存储器能存储:字节4M 832220=⨯(2) 需要片8823228512322192020=⨯⨯=⨯⨯K (3) 用512K ⨯8位的芯片构成字长为32位的存储器,则需要每4片为一组进行字长的位数扩展,然后再由2组进行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所以只需一位最高位地址进行芯片选择。
2、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4M ×8位的DRAM 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内存条结构形式,问;(1) 若每个内存条为16M ×64位,共需几个内存条?(2) 每个内存条内共有多少DRAM 芯片?(3) 主存共需多少DRAM 芯片? CPU 如何选择各内存条?解:(1) 共需内存条条4641664226=⨯⨯M (2) 每个内存条内共有个芯片32846416=⨯⨯M M (3) 主存共需多少个RAM 芯片, 共有4个内存条,1288464648464226=⨯⨯=⨯⨯M M M 故CPU 选择内存条用最高两位地址A 24和A 25通过2:4译码器实现;其余的24根地址线用于内存条内部单元的选择。
3、用16K ×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 ×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 在1μS 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 用16K ×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 ×32位存储器,需要用个芯片,其中每4片为一组构成16K ×32位——进行字长位16448163264=⨯=⨯⨯K K数扩展(一组内的4个芯片只有数据信号线不互连——分别接D0~D 7、D 8~D 15、D 16~D 23和D 24~D 31,其余同名引脚互连),需要低14位地址(A 0~A 13)作为模块内各个芯片的内部单元地址——分成行、列地址两次由A 0~A 6引脚输入;然后再由4组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用高两位地址A 14、A 15通过2:4译码器实现4组中选择一组。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指令格式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所组成,也可能仅由操作码组成。
2、若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的程序存储器,它的操作码助记符应为MOVC 。
3、若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的片内数据存储器,它的操作码助记符应为MOV 。
4、若访问MCS-51的片外数据存储器,它的操作码助记符应为MOVX 。
5、累加器(A)=80H,执行完指令ADD A,#83H后,进位位C= 1 。
6、执行ANL A,#0FH指令后,累加器A的高4位= 0000 。
7、JZ rel的操作码地址为1000H,rel=20H,它的转移目的地址为1022H 。
8、JBC 00H,rel 操作码的地址为2000H,rel=70H,它的转移目的地址为2073H 。
9、累加器(A)=7EH,(20H)= #04H,MCS-51执行完ADD A,20H指令后PSW.0= 0 。
10、MOV PSW,#10H是将MCS-51的工作寄存器置为第 2 组。
11、指令LCALL 37B0H,首地址在2000H,所完成的操作是2003H 入栈,37B0H →PC。
12、MOVX A,@DPTR源操作数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
13、ORL A,#0F0H是将A的高4位置1,而低4位保持不变。
14、SJMP rel的指令操作码地址为0050H,rel=65H,那么它的转移目标地址为 00B7H 。
15、设DPTR=2000H,(A)=80H,则MOVC A,@A+DPTR的操作数的实际地址为2080H 。
16、MOV C,20H源寻址方式为位寻址。
17、在直接寻址方式中,只能使用8 位二进制数作为直接地址,因此其寻址对象只限于片内RAM 。
18、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其“间接”体现在指令中寄存器的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
19、在变址寻址方式中,以 A 作变址寄存器,以PC 或DPTR 作基址寄存器。
20、假定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30H,执行指令1000H:MOVC A,@A+PC后,把程序存储器1031H 单元的内容送入累加器A中。
第三章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
)
①
2 式中 m 为整数。令 u = αr ,显然上式是 u 的周期函数,周期为 2π ,故可展开成傅里 ∞ 1 1 + sgn (cos u ) = ∑ Cn e inu 2 2 n = −∞
叶级数:
其中,
Cn =
1 2π
∫
π 2
−π 2
e −inu du =
sin (nπ 2) nπ
②
遂有:
∞ 1 1 sin (nπ 2 ) inαr 2 e + sgn cos αr 2 = ∑ 2 2 nπ n= −∞
②
σ ( f x ,0 ) 2λd i =1− f x = 1− f x f0 σ0 l
l l ≤ λd i f x ≤ (见附图3 - 4(b)) 4 2
2 1 l l σ ( f x ,0 ) = (l − λd i f x ) l − = − λd i l f x 2 2 2
λd ;两个一级分量与中央亮斑 L
附图 3-2
习题[3-2]图示
附图 3-3
归一化强度分布
[3-3]
将面积为 10 mm × 10 mm 的透射物体置于一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前焦面上作频谱分析。
用波长 λ = 0.5 µ m 的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要求在频谱面上测得的强度在频率 140 线/mm 以下能准确代表物体的功率谱。并要求频率为 140 线/mm 与 20 线/mm 在频谱面上的间隔为 30mm,问该透镜的焦距和口径各为多少? 解:取面积为10mm ×10mm 的透射物体的对角线方向为 x 轴。因要求在 140 线/mm 以下的 空间频率成分不受到有限孔径的渐晕效应的影响,故透镜的口径 D 应满足条件: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1青蒿素是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中草药黄花蒿中发现和分离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抗疟疾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1983年,我国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周维善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青蒿素的首次全合成。
请指出青蒿素分子中每一个手性碳原子的R/S 构型。
3-2将下列化合物转换成Fischer 投影式,并标出各手性碳的R/S 构型。
(2)(3)3BrH3HClCH 2ClH 3H 3(1)3-3用Fischer 投影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s)-3-甲基-1-戊炔;(2)(S)-2-溴-丁烷;(3)(R)-3-甲基己烷 (4)(2R,3S)-2-氯-3-溴丁烷;(5)(2R,3S)-2-羟基-3-氯丁二酸 (6)meso -2,3-二溴丁烷;(7)(2S,3R)-2,3-二羟基戊酸本题答案不唯一。
在画Fisher 投影式时,习惯把含碳原子的基团放在竖键上,并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以下是较为符合习惯的Fisher 投影式。
3-4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有手性?(1)、(3)、(5)、(7)、(9)无手性(2)、(4)、(6、)(8)、(10)有手性3-5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A是雌性长尾粉蚧壳虫(一种植物害虫)分泌的性激素,其外消旋体目前已被人工合成,并商业化用于农田害虫的控制和诱杀。
最近,化学家通过全合成途径确定了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的绝对构型(.Chem.2013,78,6281−6284)。
通过全合成方法分别得到了A的2种立体异构体,发现其中的(S)-(+)-异构体具有吸引雄性长尾粉蚧壳虫的活性,而它的对映体(R)-( )-A则无此生物活性。
此结果表明雌性长尾粉蚧壳虫分泌的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为(S)-A。
商业化使用的外消旋体与纯的(S)-对映体生物活性相似,说明(R)-A对(S)-A的生物活性无抑制作用。
写出(R)-A和(S)-A的结构式。
(R)-A(S)-A3-6山梗烷定是从印度烟叶中分离到的一种化合物,它没有旋光性,也不可被拆分。
第3章 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3章习题及参考解答1.指出下列各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DI,100(2)MOV CX.100[SI](3)MOV [SI],AX(4)ADD AX,[BX+DI](5)AND AX,BX(6)MOV DX,[1000](7)MOV BX,[BP+DI+100](8)PUSHF(9)SUB [1050],CX(10)AND DH,[BP+4]解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1)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2)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3)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4)基址加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5)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6)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7)基址加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8)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9)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10)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2.试述指令MOV AX,2000H和MOV AX,DS:[2000H]的区别?解区别有三条:(1)MOV AX,2000H对源操作数是立即寻址,而MOV AX.[2000H]对源操作数是直接寻址;(2)前者功能是把立即数2000H送入AX中,而后者是把内存2000H单元与2001H单元的内容取出送入AX 中;(3)两者的机器代码不同,执行速度也不同,前者执行时间快,后者执行时间慢。
4.若DS=4000H,BX=0800H,[40800H]=05AOH,[40802H]=2000H,求执行指令LDS SI,[BX]后,DS与SI中的内容。
若上题中的DS换成ES,其他条件不变,求执行指令LES DI,[BX]后,ES与DI 中的内容。
解SI=05AOH,DS=2000HDI=05AOH,ES=2000H5.若AX=98ABH,BX=A8BCH。
求执行指令ADD AX,BX后,AX与BX中的内容,并指出SF,ZF,AF,PF,CF和OF的状态。
解AX=4167H,BX=A8BCH,SFZFAFPFCFOF=001011B。
6.若CX=6700H,DX=78FFH,CF=1。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习题参考答案3.1把任意的三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请设计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并用传统流程图描述出来。
解: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把大数放在a 中,把次大的数放在b中,把小数放在c 中,再把这个思路进一步细化,即可写出算法。
第一步:输入a,b,c 三个数。
第二步:将a 和b 比较,较大者放在a 中,小者放在b 中。
第三步:将a 和c 比较,较大者放在a 中,小者放在c 中。
(此时a 已是三者中最大的数了)。
第四步:将b 和c 比较,较大者放在b 中,小者放在c 中(此时b 为次大的数,c 为最小数)。
第五步:输出排列好的a,b,c 三个数。
3.2 计算1-1/2+1/3-1/4+…+1/99-1/100的值。
请设计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并用伪代码描述出来。
解:(1)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案。
由于加、减间隔的特点,可以将计算的各项重新进行交换、结合,将问题转化为累加求和问题。
1 - 1/2 + 1/3 - 1/4 + … + 1/99 - 1/100 =(1 + 1/3 + 1/5 + … + 1/99)-(1/2 + 1/4 + 1/6 + … + 1/100)=S1 - S2其中:S1=1 + 1/3 + 1/5 + … + 1/99 ;S2=1/2 + 1/4 + 1/6 + … + 1/100因此,只要分别求出S1,S2,然后再相减,就可得所需的结果。
(2)确定算法。
用伪代码表示算法如下:BEGIN (算法开始)1 => s13 => denowhile deno <=99{1 /deno + s1 => s1deno + 2 => deno}0 => s22 => denowhile deno <=100{ 1/deno + s2 => s2deno + 2 => deno}s1 - s2 => sprint sEND(算法结束)3.3 编程判断输入整数的正负性和奇偶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1) 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2) 如果存储器由512K ×8位SRAM 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 (3) 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 解:(1) 该存储器能存储:字节4M 832220=⨯(2) 需要片8823228512322192020=⨯⨯=⨯⨯K (3) 用512K ⨯8位的芯片构成字长为32位的存储器,则需要每4片为一组进行字长的位数扩展,然后再由2组进行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所以只需一位最高位地址进行芯片选择。
2、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4M ×8位的DRAM 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内存条结构形式,问; (1) 若每个内存条为16M ×64位,共需几个内存条? (2) 每个内存条内共有多少DRAM 芯片?(3) 主存共需多少DRAM 芯片? CPU 如何选择各内存条? 解:(1) 共需条4641664226=⨯⨯M 内存条 (2) 每个内存条内共有32846416=⨯⨯M M 个芯片(3) 主存共需多少1288464648464226=⨯⨯=⨯⨯M M M 个RAM 芯片, 共有4个内存条,故CPU 选择内存条用最高两位地址A 24和A 25通过2:4译码器实现;其余的24根地址线用于内存条内部单元的选择。
3、用16K ×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 ×32位存储器,要求: (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 在1μS 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解:(1) 用16K ×8位的DRAM 芯片构成64K ×32位存储器,需要用16448163264=⨯=⨯⨯K K 个芯片,其中每4片为一组构成16K ×32位——进行字长位数扩展(一组内的4个芯片只有数据信号线不互连——分别接D 0~D 7、D 8~D 15、D 16~D 23和D 24~D 31,其余同名引脚互连),需要低14位地址(A 0~A 13)作为模块内各个芯片的内部单元地址——分成行、列地址两次由A 0~A 6引脚输入;然后再由4组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用高两位地址A 14、A 15通过2:4译码器实现4组中选择一组。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缓冲溶液习题参考答案1. 在1L 1.0×10-5mol ·L -1 NaOH 溶液中,加入0.001molNaOH 或HCl ,溶液的pH 怎样改变?解:ΔpH 1≈11-9=2;ΔpH 2≈3-9=-62. 设有下列三种由乳酸和乳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分别计算它们的pH 值(25℃时乳酸的K a = 1.4×10-4)。
(1)1L 溶液中含有0.1mol 乳酸和0.1mol 乳酸钠。
(2)1L 溶液中含0.1mol 乳酸和0.01mol 乳酸钠。
(3)1L 溶液中含0.01mol 乳酸和0.1mol 乳酸钠。
解:(1)85.31.01.0lg )104.1lg(lg p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K K (2)85.21.001.0lg )104.1lg(lg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pK K (3)85.401.01.0lg )104.1lg(lg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pK K 3. 正常血浆中具有H 2PO 4--HPO 42-缓冲系,H 2PO 4-的p K a2 = 6.8(校正后),已知正常血浆中[HPO 42-]/[H 2PO 4-]为4/1,试求血浆的pH 值;尿中[HPO 42-]/[H 2PO 4-]为1/9,试求尿的pH 值。
解:血浆的pH 值:40.714lg 8.6[HB]][B lg p pH a =+=+=-K 尿液的pH 值:84.591lg 8.6[HB]][B lg p pH a =+=+=-K 4. 将0.15mol ·L -1 NaOH 溶液0.1mL 加于10mL pH 值为4.74的缓冲溶液中,溶液的pH 值变为4.79,试求此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第3章 三相交流电路 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 三相交流电路 习题参考答案3-1一台三相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星形连接于U L =380V 的对称三相电源上,其线电流I L =2.2A ,cos φ=0.8,试求每相绕组的阻抗Z 。
解:先由题意画出电路图(如下图),以帮助我们思考。
因三相交流电动机是对称负载,因此可选一相进行计算。
三相负载作星接时p l U U 3=由于U l =380(V),I L =2.2(A)则 U P =220(V), I p =2.2(A),1002.2220===pp U U Z (Ω) 由阻抗三角形得808.0100=⨯==ϕCOS Z R (Ω) 60801002222=-=-=R Z X L (Ω)所以 Z=80+j60(Ω)3-2已知对称三相交流电路,每相负载的电阻为R=8Ω,感抗为X L =6Ω。
(1)设电源电压为U L =380V ,求负载星形连接时的相电流、相电压和线电流,并画相量图; (2)设电源电压为U L =220V ,求负载三角形连接时的相电流、相电压和线电流,并画相量图; (3)设电源电压为U L =380V ,求负载三角形连接时的相电流、相电压和线电流,并画相量图。
解:由题意:(1)负载作星接时p l U U 3=因380=l U V ,则2203380====c b a U U U (V )设︒=0/220a U (V )因相电流即线电流,其大小为: ︒-=+︒=9.36/22680/220.j I A (A)9.156/22.-=B I (A) ︒=1.83/22.C I (A) 此时的相量图略。
(2)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p l U U =因220=l U V ,则220===ca bc ab U U U (V )设︒=0/220abU 则相电流 ︒-=+︒==9.36/22680/220..j Z U I ab ab (A ) ︒-=9.156/22.bcI(A )︒=1.83/22.ca I (A )线电流 ︒-=︒-=9.66/3830/3.ab AI I (A ) ︒=︒-=︒-=1.173/389.186/3830/3bcB I I (A ) ︒=︒-=1.53/3830/3.ca CI I (A ) 此时的相量图略。
工程热力学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3-1门窗紧闭的房间……答:按题意,以房间(空气+冰箱)为对象,可看成绝热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电冰箱运转时,有电功输入,即W 为负值,按闭口系统能量方程:WU +Δ=0 或即热力学能增加,温度上升。
0>−=ΔW U 3-6 下列各式,适用于何种条件? 答:答案列于下表公式适用条件w du q δδ+= 闭口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不论可逆与不可逆 pdv du q +=δ 闭口系统,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pdv dT c q v +=δ闭口系统,理想气体,可逆过程dh q =δ 闭口系统,定压过程; 或开口系统与环境无技术功交换。
vdp dT c q v −=δ开口系统,理想气体,稳态稳流,可逆过程3-10 说明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提示:采用推理原则,否定原则) ⑴ 气体吸热后一定膨胀,热力学能一定增加。
答:错误,如等容过程吸热后不膨胀;如不是等容过程吸热后热力学能也不一定增加,当对外净输出功量大于吸热量时,则热力学能不增加。
⑵ 气体膨胀一定对外作功。
答:错误,如气体向真空膨胀则不作功,另外气体膨胀对外作膨胀功的充要条件是:气体膨胀和要有功的传递和接受机构。
⑶ 气体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答:错误,如处于冷却过程的简单可压缩系统,则会自发收缩(相当于被压缩),并不消耗外功。
⑷ 应设法利用烟气离开锅炉时带走的热量。
答:错误不应说设法利用烟气离开锅炉时带走的热量。
因为热量是过程量,不发生则不存在。
应该说设法利用烟气离开锅炉时带走的热能(或热焓)。
习 题3-1 已知:min 202000/400===time N hkJ q 人人求:?=ΔU 解:依题意可将礼堂看作绝热系统,思路:1、如何选取系统?2、如何建立能量方程? ⑴ 依题意,选取礼堂空气为系统,人看作环境,依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能量方程:kJ time N q Q U W W Q U 51067.2602020004000×=××=⋅⋅==Δ∴=−=Δ人Q⑵ 如选“人+空气”作系统, 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Δ0,0,0=Δ∴==U Q W Q如何解释空气温度升高:该系统包括“人+空气”两个子系统 ,人散热给空气,热力学能降低,空气吸热,能内升高,二者热力学能代数和为零。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1-2.5mm;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AT89C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1.在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中,以作为变址寄存器,以或作为基址寄存器。
答:A,PC,DPTR。
2.指令格式是由和组成,也可仅由组成。
答:操作码,操作数,操作码。
3.假定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30H,执行指令
1000H:MOVC A,@A+PC
后,把程序存储器单元的内容送入累加器A中。
答:1031H。
4.在AT89C51单片机中,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但PC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
答:程序,数据。
5.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其“间接”体现在指令中寄存器的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
答:地址。
6.已知程序执行前有(A) = 02H,(SP) = 52H,(51H) = FFH,(52H) = FFH。
下述程序执行后,(A) = ,(SP) = ,(51H) = ,(52H) = ,(PC) = 。
POP DPH
POP DPL
MOV DPTR,#4000H
RL A
MOV B,A
MOVC A,@A+DPTR
PUSH Acc
MOV A,B
INC A
MOVC A,@A+DPTR
PUSH Acc
RET
ORG 4000H
DB 10H,80H,30H,50H,30H,50H
答:(A)=50H,(SP)=50H,(51H)=30H,(52H)=50H,(PC)=5030H。
7.假定(A) = 83H,(R0) = 17H,(17H) = 34H,执行以下指令后,(A) = 。
ANL A,#17H
ORL 17H,A
XRL A,@R0
CPL A
答:(A)=0CBH。
8.假设(A) = 55H,(R3) = 0AAH,在执行指令“ANL A,R3”后,(A) = ,(R3) = 。
答:(A)=00H,(R3)=0AAH。
9.如果(DPTR) = 507BH,(SP) = 32H,(30H) = 50H,(31H) = 5FH,(32H) = 3CH,则执行下列指令后,(DPH) = ,(DPL) = ,(SP) = 。
POP DPH
POP DPL
POP SP
答:(DPH)=3CH,(DPL)=5FH,(SP)=50H。
10.假定,(SP) = 60H,(A) = 30H,(B) = 70H,执行下列指令后,SP的内容为,61H单元的内容为,62H单元的内容为。
PUSH Acc
PUSH B
答:(SP)=62H,(61H)=30H,(62H)=70H。
11.判断下列说法项是正确的。
A.立即寻址方式是被操作的数据本身就在指令中,而不是它的地址在指令中B.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指令中直接给出的操作数称为直接寻址
答:A.对;B.对;C.错。
12.判断以下指令的正误。
(1)MOV 28H,@R2 (2)DEC DPTR (3)INC DPTR (4)CLR R0 (5)CPL R5 (6)MOV R0,R1 (7)PHSH DPTR (8)MOV F0,C (9)MOV F0,Acc.3 (10)MOVX A,@R1 (11)MOV C,30H (12)RLC R0
答:(1)错(2)错(3)对(4)错(5)错(6)错(7)错(8)对(9)错(10)对(11)对(12)错。
13.访问SFR,可使用哪些寻址方式?
答:只能使用直接寻址方式。
14.下列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PUSH Acc
PUSH B
POP Acc
POP B
答:A的内容与B的内容互换。
15.写出完成如下要求的指令,但是不能改变未涉及位的内容。
(1)把A CC.3,A CC.4,A CC.5和A CC.6清“0”。
(2)把累加器A的中间4位清“0”。
(3)使A CC.2和A CC.3置“1”。
答:(1)ANL A,#87H
(2)ANL A,#0C3H
(3)ORL A,#0CH
16.借助本书中的表3-2(指令表),对如下指令代码(十六进制)进行手工反汇编。
FF C0 E0 E5 F0 F0
答:MOV R7,A
PUSH A
MOV A ,B
MOVX @DP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