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问题及习题参考答案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3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确定性推理方法习题参考解答3.1 练习题3.1 什么是命题?请写出3个真值为T 及真值为F 的命题。
3.2 什么是谓词?什么是谓词个体及个体域?函数与谓词的区别是什么?3.3 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的关系如何?有何异同?3.4 什么是谓词的项?什么是谓词的阶?请写出谓词的一般形式。
3.5 什么是谓词公式?什么是谓词公式的解释?设D= {1,2} ,试给出谓词公式( x)( y)(P(x,y) Q(x,y))的所有解释,并且对每一种解释指出该谓词公式的真值。
3.6对下列谓词公式分别指出哪些是约束变元?哪些是自由变元?并指出各量词的辖域。
(1)( x)(P(x, y) ( y)(Q(x, y) R(x, y)))(2)( z)( y)(P(z, y) Q(z, x)) R(u, v)(3)( x)(~ P( x, f (x )) ( z)(Q(x,z) ~ R(x,z)))(4)( z)(( y)(( t)(P(z, t) Q(y, t)) R(z, y))(5)( z)( y)(P(z, y) ( z)(( y)(P(z, y) Q(z, y) ( z)Q(z, y))))什么是谓词公式的永真性、永假性、可满足性、等价性及永真蕴含?3.7什么是置换?什么是合一?什么是最一般的合一?3.8判断以下公式对是否可合一;若可合一,则求出最一般的合一:3.9(1)P(a,b) ,P(x, y)(2)P(f(z),b) ,P(y, x)(3)P(f(x), y) ,P(y, f(a))(4)P(f(y), y,x) ,P(x, f(a), f(b))(5)P(x, y) ,P(y, x)什么是范式?请写出前束型范式与SKOLEM 范式的形式。
3.10什么是子句?什么是子句集?请写出求谓词公式子句集的步骤。
3.113.12谓词公式与它的子句集等值吗?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才会等价?3.13 把下列谓词公式分别化为相应的子句集:(1)( z)( y)(P(z, y) Q(z, y))(2)( x)( y)(P(x, y) Q(x, y))(3)( x)( y)(P(x, y) (Q(x, y) R(x, y)))(4)( x)( y)( z)(P(x, y) Q(x, y) R(x, z))(5)( x)( y)( z)( u)( v)( w)(P(x, y,z,u,v,w) (Q(x, y, z,u, v, w) ~R(x, z, w)))3.14 判断下列子句集中哪些是不可满足的:(1)S {~ P Q,~ Q,P,~ P}(2)S {P Q,~ P Q,P ~ Q,~ P ~ Q}(3)S {P(y) Q(y), ~ P(f(x)) R(a)}(4)S {~ P(x) Q(x), ~ P(y) R(y), P(a),S(a),~ S(z) ~ R(z)}(5)S {~ P(x) ~ Q(y) ~ L(x, y), P(a), ~ R(z) L(a, z), R(b), Q(b)}(6)S {~ P(x) Q(f(x), a), ~ P(h(y)) Q(f(h(y)), a) ~ P(z)}(7)S {P(x) Q(x) R(x),~ P(y) R(y),~Q(a),~ R(b)}(8)S {P(x) Q(x),~ Q(y) R(y), ~ P(z) Q(z),~ R(u)}3.15 为什么要引入Herbrand 理论?什么是H 域?如何求子句集的H 域?3.16 什么是原子集?如何求子句集的原子集?3.17 什么是H 域解释?如何用域D 上的一个解释I 构造H 域上的解释I *呢?3.18 假设子句集S={P(z) ∨Q(z),R(f(t))} ,S 中不出现个体常量符号。
第3章CPU构成习题参考解答
6.按照图 3.3 所示的双总线数据通路,写出 SUB R2,R3 指令取指阶段和执行阶段的 微操作序列。 答:SUB R2,R3。这是一条减法指令,属于寄存器寻址方式,操作数和结果都存在寄 存器中。其功能是用寄存器 R2 的内容减去 R3 的内容,结果存入寄存器 R2 中。其指令流程 如表 3.26: 表 3.26 SUB R2,R3 指令双总线流程分析表 步骤 ( 1) ( 2) ( 3) ( 4) ( 5) 微 操 作 (PC)→MAR; (PC)+1→C (C ) →PC; M[MAR] →MDR (MDR)→IR (R2)-(R3)→C (C)→R2 控 制 信 号 解 释 PCOUT1、 CPMAR、 EMAR、 指令地址送到 MAR , PC RD、+1、CPC 内容和 1 相加后送 C。 COUT、CP2PC、SMDR MDROUT1、CP1IR 完成 PC 的修改, 将读出的 指令送 MDR。 将读出的指令送 IR,取指 阶段完成。
表 3.27 SUB R2,R3 指令三总线流程分析表 步骤 ( 1) ( 2) ( 3) ( 4) 微 操 作 (PC)→MAR; (PC)+1→PC M[MAR] →MDR (MDR)→IR (R2)-(R3)→R2 控 制 信 号 解 释 PCOUT3、 CPMAR、 EMAR、 指令地址送到 MAR , PC RD、+1、CP1PC 内容和 1 相加后送 PC。 SMDR MDROUT3、CP1IR R2OUT2 、 R3OUT3 、 ADD、PC1R1 将读出的指令送 MDR。 将读出的指令送 IR,取指 阶段完成。 R2 减去 R3 的内容后送 R2。
8.根据表 3.7 分析,参考表 3.8,说明此模型机有几种指令格式。 答:模型机有如下 9 种指令格式: ⑴ 31 27 26 22 21 17 16 0 OP ra rb C2 指令:LOAD、STORE、LOADA、ADDI、ANDI 和 ORI 使用此格式。 ⑵ 31 27 26 22 21 0 OP ra C1 指令:LOADR、STORER 和 LOADR 使用此格式。 ⑶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0 OP ra rc 未用 指令:NEG、NOT 使用此格式。 ⑷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OP 未用 rb rc 未用 指令:BRxx 使用此格式。 ⑸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OP ra rb rc 未用 指令:BRLxx 使用此格式。 ⑹ 31 27 26 22 21 17 16 12 11 OP ra rb rc 未用 0 指令:ADD、SUB、AND 和 OR 使用此格式。 ⑺ 31 27 26 22 21 17 16 5 4 未用 3 2 C4 3 2 C4 0 0 0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编组织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要尽可能与个人目标相融。
这是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2、组织工作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指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3、 组织设计的依据是(A )A 组织目标B 组织环境C 组织战略D 组织理论 4 •提岀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 人物(B )。
A 、韦伯 B 、巴纳德 5 •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A 、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职能 6 •组织结构设计的岀发点和依据是( A )。
A 、权责利关系 B 、一项管理职能 I 现企业目标 7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D ) A 、结构等级 B 、非正式组织 C 、企业结构 组织 8. A 、 9. A 、C 、C 、厄威克 A )。
B 、实现企业目标 C 、职工的权责利关系D 、古利克 A )。
B )。
一项管理C 、分工合作关系D 正式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集权 B 、授权 C 、均权 D 、分权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 、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 的模式。
B )。
信息的交流 情感的沟通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 10.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C )的特点。
A 、集权B 、分权C 、均权D 、授权 12 •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C )。
A 、均权管理 B 、分权管理 C 、集权管理 D 、不确定 13 •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 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B )组织形式。
第3章_操作系统基础_参考答案
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选择题(1)操作系统是( D )。
A.用户与软件的接口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接口C.主机与外设的接口D.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2)在各类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分时系统是一种( D )。
A.单用户批处理操作系统B.多用户批处理操作系统C.单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D.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3)在Windows 菜单系统中,能弹出对话框的操作是( A )。
A.选择了带省略号的菜单项B.选择了带向右三角形箭头的菜单项C.选择了颜色变灰白的菜单项D.运行了与对话框对应的应用程序(4)下列关于Windows菜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使用“开始”菜单的“注销”可更改用户B.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开始”菜单C.“开始”菜单内有设置“控制面版”项D.“开始”按钮只能固定显示在桌面左下角(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桌面任务栏中项目的是( C )。
A.快速启动区B.“开始”按钮区C.桌面菜单D.提示区(6)在下列文件中,可执行的文件为(B )。
A.Autoexe.pdfB.files001.exeC.run.datD.textfile.txt(7) 在Windows 中,关于文件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文件夹是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的B.“我的电脑”是一个文件夹C.文件夹中可以存放驱动程序文件D.文件夹中可以存放两个同名文件(8)Windows 中可以设置、控制计算机硬件配置和修改显示属性的应用程序是(D )。
A.Word B.Excel C.资源管理器D.控制面板(9)在Windows 中,剪贴板是用来在程序和文件间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此存储区是( C )。
A.回收站的一部分B.硬盘的一部分C.内存的一部分D.软盘的一部分(10)在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要把图标设置成缩略图方式,应在下面(C )菜单中设置。
A.文件B.编辑C.查看D.工具(11)在Windows 中,“写字板”是一种( A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3章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4版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1 为什么对机床主轴要提出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温升及耐磨性要求?主轴组件的功用是缩小主运动的传动误差并将运动传递给工件或刀具进行切削,形成表面成形运动;承受切削力和传动力等载荷。
主轴组件直接参与切削,其性能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率。
末端传动组件(包括轴承)要有较高的制造精度、支承刚度,必要时采用校正机构,这样可缩小前面传动件的传动误差,且末端组件不产生或少产生传动误差。
旋转精度是主轴组件装配后,静止或低速空载状态下,刀具或工件安装基面上的全跳动值。
它取决于主轴、主轴的支承轴承、箱体孔等的制造精度,装配和调整精度。
动态刚度包括抗振性、热变形、噪声。
耐磨性是精度保持性的体现。
故机床主轴要提出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温升及耐磨性要求。
3-2 主轴部件采用的滚动轴承有那些类型,其特点和选用原则是什么?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滚子直径小,数量多(50~60个),具有较高的刚度;两列滚子交错:1,轴向布置,减少了刚度的变化量;外圈无挡边,加工方便;主轴内孔为锥孔,锥度12移动内圈使之径向变形,调整径向间隙和预紧;黄铜实体保持架,利于轴承散热。
NN3000K 超轻系列轴承。
轴承型号为234400,接触角60ο,滚动体直径小,极限转速高;外圈和箱体孔为间隙配合,安装方便,且不承受径向载荷;与双列圆柱滚子轴承配套使用。
角接触球轴承常用的型号有7000C系列和7000AC系列,前者接触角为15ο,后者为25ο。
7000C系列多用于极限转速高,轴向负载小的机床,如内圆磨床主轴等;7000AC系列多用于极限转速高于双列滚子轴承,轴向载荷较大的机床,如车床主轴和加工中心主轴。
为提高支承刚度,可采用两个角接触球轴承组合安装。
圆锥滚子轴承,与圆锥齿轮相似,内圈滚道锥面、外圈滚道锥面及圆锥滚子轴线形成的锥面相交于一点,以保证圆锥滚子的纯滚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A6.C7.C8.D9.D 10.C11.B 12.B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D 20.C21.D 22. A 23. C 24. A 25.C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4. ABD5.BCD6. ABCD7. ABD8.ABC9.CD 10. ABD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16.ABCD 17.ABC 18.AC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而对于数字彩色电视机,相当不错了。如果不提高数据率,还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或刷新速 率,来换取色彩数的提高,但这也不实用的方法。
已知视频带宽 B=5MHz,所以有 5=P/105,则每行的像素数 P=5x105=525。 然而,通常 CCIR-M/NTSC 制式每行只约有 450 像素,带宽 B=P/105=450/105=4.3MHz (实 际技术指标 4.2Hz) 。 带宽由 4.2MHz 增加到 5MHz 时,水平分辨率约增加 75 像素,增幅 16.7%。 (2)计算垂直分辨率的增幅 由于信号最高频率 fH=5MHz,即最短的信号周期 1/fH=0.2υs。 又因为每个最短周期包含 2 个像素,则有 225 周期/行。那么,每行扫描时间为 0.2υs×225=45υs。加上水平回扫 11υs,每行往返扫描时间为 56υs ,即 56x10-6 s, 假定每屏 V 行,每秒扫描 30 场(帧、屏),则每秒扫描行数为 30V。 因此对于画面刷新,有 30V×56x10-6 = 1s,V = 595 行/屏。目前 NSTL 制式每行只有 525 行。垂直分辨率增加了 70 行,增幅 13.3%。
cos 2 t = cos t cos t = 1 (cos 2t + cos 0) = 1 (cos 2t + 1)
2
2
所以, f (t) = (10 cos t)2 = 100 cos 2 t = 50 + 50 cos 2t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一种注意形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
6.无意识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7.前意识,也称之为"潜伏的无意识",它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水平。
8.所谓意识水平是指在某一时刻人对刺激能够觉知的程度。
9.白日梦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10.人的生物节律中大约1/3是行为静止的阶段,称为睡眠。
11.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多少的特性。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的久暂特性。
1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14.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5.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6.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二、填空题1.指向性集中性2.强度紧张度3.指向的范围4.心理过程5.选择功能维持功能监督和调节6.选择功能7.时间上8.适应性的动作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多余动作的产生9.觉知性10.外部事物内部刺激自身状态11.无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意识水平12.无意识13.意识状态做梦自发的14.脑电活动15.五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做梦16.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7.无意注意18.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19.相对强度20.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绝对新异刺激相对新异刺激21.目的性意志成分22.无意注意有意注意23.哈密尔顿24.一个对象同一活动分散25.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刺激自身的状态三、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①4.④5.②四、判断题1.—2.+ 3.+ 4.—5.+ 6.—7.—8.—9.+ 10.—五、辨析题1.(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液压第3-4章参考答案
第3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什么?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有什么区别? 答: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负载越大,工作压力越大。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指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值,即液压泵出油口处的压力值,也称为系统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在保证泵的容积效率、使用寿命和额定转速的前提下,泵连续运转时允许使用的压力限定值。
2.如何计算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哪两方面的能量损失?产生这些损失的原因是什么?答:液压泵的理论输入功率为P T nT i ==ωπ2,输出功率为0PF pA pq υυ===。
功率损失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容积损失是因内泄漏、气穴和油液在高压下的压缩而造成的流量上的损失;机械损失是指因摩擦而造成的转矩上的损失。
3.齿轮泵为什么有较大的流量脉动?流量脉动大会产生什么危害?答: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压油腔的容积变化率是不均匀的,因此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
流量脉动引起压力脉动,随之产生振动与噪声。
4.为什么齿轮泵的吸油口和出油口的位置不能任意调换?答:由于齿轮泵存在径向液压力不平衡的问题,为减小液压力的不平衡,通中出油口的直径小于吸油口的直径,因此吸油口和出油口的位置不能任意调换。
5.试说明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办法。
答:齿轮泵要正常工作,齿轮的啮合系数必须大于1,于是总有两对齿轮同时啮合,并有一部分油液因困在两对轮齿形成的封闭油腔之内。
当封闭容积减小时,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并使轴承等机件受到附加的不平衡负载作用;当封闭容积增大时,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消除困油的办法,通常是在两端盖板上开卸荷槽。
6.齿轮泵压力的提高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齿轮泵的工作压力?答:齿轮泵压力的提高主要受压力油的泄漏的影响。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自动补偿端面间隙,其装置有浮动轴套式和弹性侧板式齿轮泵。
《财务管理》第3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级财管第三章习题一、计算题1. 你正在分析一项价值250万元,残值为50万元的资产购入后从其折旧中可以得到的税收收益。
该资产折旧期为5年。
a. 假设所得税率为40%,估计每年从该资产折旧中可得到的税收收益。
b. 假设资本成本为10%,估计这些税收收益的现值。
参考答案:(1)年折旧额=(250-5)=40(万元)获得的从折旧税收收益=40*40%=16万元(2)P=16*(P/A,10%,5)=60.56万元2.华尔公司考虑购买一台新型交织字母机。
该机器的使用年限为4年,初始支出为100 000元。
在这4年中,字母机将以直线法进行折旧直到帐面价值为零,所以每年的折旧额为25 000元。
按照不变购买力水平估算,这台机器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营业收入80 000元,公司为此每年的付现成本30 000元。
假定公司的所得税率为40%,项目的实际资金成本为10%,如果通货膨胀率预期为每年8%,那么应否购买该设备?参考答案:NCF0=-100 000NCF1-4=(80 000-30 000-25 000)*(1-40%)+25 000NPV=NCF1-4/(P/A,18%,4)+NCF0若NPV>0,应该购买,否则不应该购买该项设备。
3.甲公司进行一项投资,正常投资期为3年,每年投资200万元,3年共需投资600万元。
第4年~第13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10万元。
如果把投资期缩短为2年,每年需投资320万元,2年共投资640万元,竣工投产后的项目寿命和每年现金净流量不变。
资本成本为20%,假设寿命终结时无残值,不用垫支营运资金。
试分析判断是否应缩短投资期。
参考答案:1、用差量的方法进行分析(1)计算不同投资期的现金流量的差量(单位:万元)(2)计算净现值的差量2、分别计算两种方案的净现值进行比较 (1)计算原定投资期的净现值(2)计算缩短投资期后的净现值(3)比较两种方案的净现值并得出结论:因为缩短投资期会比按照原投资期投资增加净现值20.27(24.38-4.11)万元,所以应该采用缩短投资的方案。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一、填空题: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的增加将呈结构。
4、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
5、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将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之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7、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
8、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
9、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将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的因子逐步排除在外,将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最终确定为和两种。
10、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筑其工业区位理论。
11、韦伯将集聚分为和两种类型。
12、帕兰德把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并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对区位论发展做出了一大贡献。
13、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和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14、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不是也不是,而是。
二、名词解释:1、地租曲线2、区位因子3、区位条件4、普雷德行为矩阵5、集聚因子6、分散因子7、经济人8、满意人9、临界等费用线10、杜能环三、简答题: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圈层结构。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4、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四、论述题1、分析并论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农业区位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3章习题3-1 半径为的薄圆盘上电荷面密度为s ρ,绕其圆弧轴线以角频率旋转形成电流,求电流面密度。
解:圆盘以角频率旋转,圆盘上半径为r 处的速度为r ω,因此电流面密度为ϕωρρˆr v J s s s ==3-2 在铜中,每立方米体积中大约有28105.8⨯个自由电子。
如果铜线的横截面为210cm ,电流为A 1500。
计算 1) 电流密度;2) 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 解:1)电流密度m A S I J /105.11010150064⨯=⨯==- 2) 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 v J ρ=,3102819/1036.1105.8106.1m C eN ⨯=⨯⨯⨯==-ρs m J v /101.11036.1105.14106-⨯=⨯⨯==ρ 3-3 一宽度为cm 30传输带上电荷均匀分布,以速度s m /20匀速运动,形成的电流,对应的电流强度为A μ50,计算传输带上的电荷面密度。
解:电流面密度为m A L I J S /7.1663.050μ===因为 v J S S ρ= 所以 2/33.8207.166m C v J S S μρ=== 3-4 如果ρ是运动电荷密度,U是运动电荷的平均运动速度,证明:0=∂∂+∇⋅+⋅∇tU U ρρρ证:如果ρ是运动电荷密度,U是运动电荷的平均运动速度,则电流密度为U J ρ=代入电荷守恒定律tJ ∂∂-=⋅∇ρ得0=∂∂+∇⋅+⋅∇t U U ρρρ3-5 由m S /1012.17⨯=σ的铁制作的圆锥台,高为m 2,两端面的半径分别为cm 10和cm 12。
求两端面之间的电阻。
解:用两种方法(1)如题图3.5所示⎰⎰==2122)(tan zz lz dzS dl R ασπσ)11()(tan 1212z z -=ασπ 01.0202.0tan ==α题3.5图m r z .1001.0/1.0tan /11===α,m r z 1201.0/12.0tan /22===αΩ⨯=-⨯⨯⨯=-=--647212107.4)121101(101012.11)11()(tan 1πασπz z R (2)设流过的电流为I ,电流密度为2rI S I J π==电场强度为 2r IJ E πσσ== 电压为 dz z IEdz V z z z z ⎰⎰==21212)tan (σαπ ⎰==2122)(tan zz zdz I V R απσΩ⨯=-6107.4 3-6 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媒质1的参数为2,/10011==r m S εσ,电流密度的大小为2/50m A ,方向和界面法向的夹角为030;媒质2的参数为4,/1022==r m S εσ。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殷人昆版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殷人昆版,《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错误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1、栈和队列都是线性表,只是在插入和删除时受到了一些限制。
( √ )2、循环队列也存在空间溢出问题。
( √ )3、任何一个递归过程都可以转换成非递归过程。
( √ )4、消除递归不一定需要使用栈。
( √ )5、有n个数顺序(依次)进栈,出栈序列有Cn种,Cn=(1/(n+1))*(2n)!/((n!)*(n!))。
(√ )6、循环队列方式能很好地解决队列的假溢出现象。
(√ )二、单项选择题1、1.设有一个顺序栈S,元素P1,P2,P3,P4,P5,P6依次进栈,得到的出栈顺序P2,P3,P4,P6,P5,P1,则顺序栈的容量至少为( B )。
A.2 B.3 C.4D.无法确定2.一个队列的输出序列是1,2,3,4,则队列的入队序列是( A )。
A.1,2,3,4 B.1,4,3,2 C.4,3,2,1 D.不确定3、对于一个循环队列(最大元素个数为maxSize)进行入队操作时,对队列指针的修改正确的语句是( C )。
A.rear = rear + 1 B.front = front + 1C.rear = (rear + 1)% maxSize D.front = (front + 1)% maxSize4、假设以数组A[m]存放循环队列的元素,其头尾指针分别为front和rear,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A )。
A.(rear-front+m)%m B.rear-front+1 C.(front-rear+m)%m D.(rear-front)%m5、表达式a*(b+c)-d的后缀表达式是( B )。
A.abcd*+- 表达式[a-(c*d+b)] B. abc+*d- C. abc*+d- 表达式b*c+a-d D. -+*abcd6、若用一个大小为6的数组来实现循环队列,且当前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0和3,当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再加入两个元素后,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多少?( B )A. 1和 5B. 2和4C. 4和2D. 5和17、设abcdef以所给的次序进栈,若在进栈操作时,允许退栈操作,则下面得不到的序列为( D )。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习题参考答案3.1把任意的三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请设计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并用传统流程图描述出来。
解: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把大数放在a 中,把次大的数放在b中,把小数放在c 中,再把这个思路进一步细化,即可写出算法。
第一步:输入a,b,c 三个数。
第二步:将a 和b 比较,较大者放在a 中,小者放在b 中。
第三步:将a 和c 比较,较大者放在a 中,小者放在c 中。
(此时a 已是三者中最大的数了)。
第四步:将b 和c 比较,较大者放在b 中,小者放在c 中(此时b 为次大的数,c 为最小数)。
第五步:输出排列好的a,b,c 三个数。
3.2 计算1-1/2+1/3-1/4+…+1/99-1/100的值。
请设计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并用伪代码描述出来。
解:(1)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案。
由于加、减间隔的特点,可以将计算的各项重新进行交换、结合,将问题转化为累加求和问题。
1 - 1/2 + 1/3 - 1/4 + … + 1/99 - 1/100 =(1 + 1/3 + 1/5 + … + 1/99)-(1/2 + 1/4 + 1/6 + … + 1/100)=S1 - S2其中:S1=1 + 1/3 + 1/5 + … + 1/99 ;S2=1/2 + 1/4 + 1/6 + … + 1/100因此,只要分别求出S1,S2,然后再相减,就可得所需的结果。
(2)确定算法。
用伪代码表示算法如下:BEGIN (算法开始)1 => s13 => denowhile deno <=99{1 /deno + s1 => s1deno + 2 => deno}0 => s22 => denowhile deno <=100{ 1/deno + s2 => s2deno + 2 => deno}s1 - s2 => sprint sEND(算法结束)3.3 编程判断输入整数的正负性和奇偶性。
第三章存储系统习题参考答案1.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
第三章存储系统习题参考答案1.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 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芯片?(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解:(1)∵ 220= 1M,∴ 该存储器能存储的信息为:1M×32/8=4MB (2)(1000/512 )×(32/8 )= 8(片)(3)需要 1 位地址作为芯片选择。
2. 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4M×8 位的DRAM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模块板结构形式,问:(1)每个模块板为16M×64 位,共需几个模块板?(2)个模块板内共有多少DRAM芯片?(3)主存共需多少DRAM芯片? 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解:(1). 共需模块板数为m:m= ÷224=4(块)(2). 每个模块板内有DRAM芯片数为n:n=(224/2 22)×(64/ 8)=32 (片)(3)主存共需DRAM芯片为:4×32=128 (片)每个模块板有32片DRAM芯片,容量为16M×64 位,需24根地址线(A23~A0)完成模块板内存储单元寻址。
一共有 4 块模块板,采用 2 根高位地址线(A25~A24),通过2:4 译码器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对各模块板进行选择。
3.用16K×8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32 位存储器,要求:(1)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 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解: ( 1)组成 64K × 32 位存储器需存储芯片数为N=(64K/16K )×( 32 位/8 位) =16(片)每 4 片组成 16K ×32 位的存储区,有 A13-A0作为片内地址,用 A15 经 2: 4 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 ,逻辑框图如下所示:(2)依题意,采用异步刷新方式较合理,可满足 CPU 在 1μS 内至少访问内存 一次的要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答案》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1.设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分布为
X
-3 0.1
0 0.2
1 0.3
5 0.4
pk 试求 EX 。
答案与提示: EX = 2 。 2.已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X
0 0.1
1
p
2 0.4
3 0.2
Pk
答案与提示:(1)由归一性, p = 0.3 ; (2) EX = 1.7 ; (3) DX = 0.81 3.已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后
答
D X −Y = 1−
26.设灯管使用寿命 X 服从指数分布,已知其平均使用寿命为 3000 小时,现有
—5—
案
若一周 5 个工作日里无故障可获利 10 万元,发生一次故障仍获利 5 万元,发生二次2π网
。
ww w
3 ; 2
.k
hd a
EZ =
1 , DZ = 3 ; 2
w. c
解:(1)由数学期望、方差的性质及相关系数的定义( ρ XY =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求:(1) Y = 2 X 的数学期望;(2) Y = e −2 X 的数学期望。 答案与提示:(1) EY = E 2 X = 2 ;(2) EY = Ee −2 X = 1/ 3 。
1 11.试证明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次数的方差不超过 。 4
答案与提示:事件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的次数服从参数为 n , p 的二项分 布 B ( n, p ) ,当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次数应服从 B (1, p ) ,即为(0-1)分布。
f ( x) = 1 − x− β e 2α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缓冲溶液习题参考答案1. 在1L 1.0×10-5mol ·L -1 NaOH 溶液中,加入0.001molNaOH 或HCl ,溶液的pH 怎样改变?解:ΔpH 1≈11-9=2;ΔpH 2≈3-9=-62. 设有下列三种由乳酸和乳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分别计算它们的pH 值(25℃时乳酸的K a = 1.4×10-4)。
(1)1L 溶液中含有0.1mol 乳酸和0.1mol 乳酸钠。
(2)1L 溶液中含0.1mol 乳酸和0.01mol 乳酸钠。
(3)1L 溶液中含0.01mol 乳酸和0.1mol 乳酸钠。
解:(1)85.31.01.0lg )104.1lg(lg p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K K (2)85.21.001.0lg )104.1lg(lg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pK K (3)85.401.01.0lg )104.1lg(lg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pK K 3. 正常血浆中具有H 2PO 4--HPO 42-缓冲系,H 2PO 4-的p K a2 = 6.8(校正后),已知正常血浆中[HPO 42-]/[H 2PO 4-]为4/1,试求血浆的pH 值;尿中[HPO 42-]/[H 2PO 4-]为1/9,试求尿的pH 值。
解:血浆的pH 值:40.714lg 8.6[HB]][B lg p pH a =+=+=-K 尿液的pH 值:84.591lg 8.6[HB]][B lg p pH a =+=+=-K 4. 将0.15mol ·L -1 NaOH 溶液0.1mL 加于10mL pH 值为4.74的缓冲溶液中,溶液的pH 值变为4.79,试求此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习题库03第三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区别于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是()BA、规模更大B、以营利为目的C、有明确的人员分工和组织结构D、有对外交换、合作活动2、公司制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主要区别是()CA、盈利水平更高B、规模更大C、具有法人资格,享受法人财产权,以公司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D、经营范围更广泛3、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最高决策机构是()CA、董事会B、监事会C、股东会D、经理层4、以下哪个不是监事会的主要职权()DA、监督检查公司的财务会计活动B、监督检查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层执行职务时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C、要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D、监控总经理有没有完成经营计划5、筹集和利用资本是企业的()职能。
BA、技术B、财务C、会计D、商业E、安全F、管理6、()职能能够支持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变现。
DA、技术B、财务C、会计D、商业E、安全F、管理7、以下对企业的技术职能描述正确的是()AA、价值创造的根本B、保护企业创造的财富及创造财富的人C、是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有力工具D、解决如何低成本的筹集资本和平衡分配资本以换取最大的产出8、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BA、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是营销和创新B、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企业的各项活动构成创造价值的链条C、企业有六项经营活动D、管理有五大职能9、法约尔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管理五要素()CA、计划、组织、管理、控制、评价B、计划、授权、管理、控制、改进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D、筹划、授权、领导、协调、控制10、以下不属于直线制组织结构优点的是()DA、命令统一,指挥集中B、责任明确、容易追责C、结构简单、容易实施D、促进技能专业化11、直线职能制的缺点是()BA、双重领导,容易造成冲突B、职能部门的建议需要向上层直线领导请示才能发布,会加重上层领导的工作负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C、多头领导,妨碍统一指挥D、妨碍各项职能的专门化管理12、以下哪个是组织结构职能设计的内容()BA、进行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B、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C、设计各个部门或岗位之间如何协调配合D、设计各个岗位应该匹配多少人员以及需要的人员素质13、有关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BA、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早期表现为物流组织结构B、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独立于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之外C、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D、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和实践的逐渐深入,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开始向着跨职能和跨组织的方向转变14、集群式供应链的各个主体是通过()进行相互连接的。
高频电子线路第3章参考答案
2.0
1.5
B
1C
0
3 9 15 21 27 33 39 45
uce / V
2、求解θ、P1、P0、η及负载阻抗的大小。
arccos 0.5 80o 3
RL
UC IC1
21 1(80o ) icmax
21 2.5 0.472
17.8
18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P1
IC1UC1 2
21 2.5 0.472 2
号能量的放大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放大放大高频信号功率, 具有比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有选频作 用、输出功率大、自身损耗小、效率高、所以为了提高效率, 一般选择在B或C类下工作,但此时的集电极电流是一个余弦 脉冲,因此必须用谐振电路做负载,才能得到所需频率的正 弦高频信号。
11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23 1
有载品质因数QL
f0 B1
29.6
答:每级带宽为15.7kHz,有载品质因数为29.6。
7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3-5 若采用三级临界耦合双回路谐振放大器作中频放大器(三个 双回路),中心频率为fo=465 kHz,当要求 3 dB带宽为 8 kHz 时,每级放大器的3 dB带宽有多大?当偏离中心频率 10 kHZ时, 电压放大倍数与中心频率时相比,下降了多少分贝?
6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3-4 三级单调谐中频放大器,中心频率f0=465 kHz,若要求 总的带宽 B0.7=8 kHZ,求每一级回路的 3 dB带宽和回路 有载品质因数QL值。
设每级带宽为B1,则:
1
因为总带宽为B0.7 B1 23 1
则每级带宽为B1
B0.7
工程热力学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3-1门窗紧闭的房间……答:按题意,以房间(空气+冰箱)为对象,可看成绝热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电冰箱运转时,有电功输入,即W 为负值,按闭口系统能量方程:WU +Δ=0 或即热力学能增加,温度上升。
0>−=ΔW U 3-6 下列各式,适用于何种条件? 答:答案列于下表公式适用条件w du q δδ+= 闭口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不论可逆与不可逆 pdv du q +=δ 闭口系统,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pdv dT c q v +=δ闭口系统,理想气体,可逆过程dh q =δ 闭口系统,定压过程; 或开口系统与环境无技术功交换。
vdp dT c q v −=δ开口系统,理想气体,稳态稳流,可逆过程3-10 说明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提示:采用推理原则,否定原则) ⑴ 气体吸热后一定膨胀,热力学能一定增加。
答:错误,如等容过程吸热后不膨胀;如不是等容过程吸热后热力学能也不一定增加,当对外净输出功量大于吸热量时,则热力学能不增加。
⑵ 气体膨胀一定对外作功。
答:错误,如气体向真空膨胀则不作功,另外气体膨胀对外作膨胀功的充要条件是:气体膨胀和要有功的传递和接受机构。
⑶ 气体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答:错误,如处于冷却过程的简单可压缩系统,则会自发收缩(相当于被压缩),并不消耗外功。
⑷ 应设法利用烟气离开锅炉时带走的热量。
答:错误不应说设法利用烟气离开锅炉时带走的热量。
因为热量是过程量,不发生则不存在。
应该说设法利用烟气离开锅炉时带走的热能(或热焓)。
习 题3-1 已知:min 202000/400===time N hkJ q 人人求:?=ΔU 解:依题意可将礼堂看作绝热系统,思路:1、如何选取系统?2、如何建立能量方程? ⑴ 依题意,选取礼堂空气为系统,人看作环境,依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能量方程:kJ time N q Q U W W Q U 51067.2602020004000×=××=⋅⋅==Δ∴=−=Δ人Q⑵ 如选“人+空气”作系统, 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Δ0,0,0=Δ∴==U Q W Q如何解释空气温度升高:该系统包括“人+空气”两个子系统 ,人散热给空气,热力学能降低,空气吸热,能内升高,二者热力学能代数和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 2HCl Cl H ++CH 4Cl CH 3Cl H +++Cl +CH 4CH 3HCl +Cl +CH 3Cl CH 3Cl 2第3章 思考题及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3-1用纽曼投影式画出下列化合物的对位交叉和全重叠式构象。
1. 解: 1-氯-2-溴乙烷;
2. 解:3-羟基丙酸。
对位交叉式; 全重叠式 对位交叉式; 全重叠式。
思考题3-2利用键能数据的计算,判断下列A 和B 两种甲烷氯代的反应历程,哪个较合理?
A.
B.
解:从图3-7可以看出链传递的第一步反应是反应的速度决定步骤。
根据键能分别计算两个历程的此步反应
的焓变:
历程A. ∆H = 434.7 一 351.1 = 83.6 kJ ·mol -1,活化能 > 83.6 kJ ·mol -1
历程B. ∆H = 434.7 一 430.5 = 4.2 kJ ·mol -1,活化能为16.7 kJ·mol -1
答:历程A 的速度决定步骤的活化能必须大于83.6 kJ · mol -1,而历程B 的活化能为16.7 kJ·mol -1,因此,历程
B 较为合理。
习题
3.1. 在标准状况下37.0g 由甲烷与另一种烷烃两种气态烷烃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
4.25 molO 2,计算两种可
能的混合物的摩尔组成。
解:设气态烷烃混合物的组成为CnHm ,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CnHm O 2CO 2H 2O n +m 4
n m 2
(12n + m)g 4m +n mol 37.0g 4.25 mol 4m +n 4.25×(12n + m) = 37.0× 4.25m - (37.0/4)m = 37.0n - 4.25×12n
m = 4.25×12 - 37.0 37.0/4 - 4.25n m = 2.8n m/n = 2.8
气体烷烃中:甲烷CH 4的m/n = 4 > 2.8,乙烷C 2H 6的m/n = 3 > 2.8;
丙烷C 3H 8的m/n = 2.7 < 2.8,丁烷C 4H 10的m/n = 2.5 < 2.8。
要使气态烷烃混合物的组成的m/n = 2.8,混合物中必须各有甲烷和乙烷、丙烷和丁烷两组中的一个化合物。
即,甲烷与另一种烷烃两种气态烷烃组成的混合物只可能是甲烷和丙烷;甲烷和丁烷组成的混合物。
第一种组合甲烷和丙烷。
设丙烷C 3H 8的摩尔含量为x ,则,CH 4的摩尔含量为(1-x ),
[8x +4(1-x )]/[3x +(1-x )] = 2.8 x = 75.0 %
即,75.0%的丙烷和25%的甲烷组成。
第二种组合甲烷和丁烷。
设丁烷C 4H 10的摩尔含量为x ,则,CH 4的摩尔含量为(1-x ),
[10x +4(1-x )]/[4x +(1-x )] = 2.8 x = 66.7%
即,66.7%的丁烷和33.3%的甲烷组成。
3.2.指出下列各化合物的伯(1o)、仲(2o)、叔(3o)和季(4o)碳原子并给以命名
⑴解:
o
1 o
1
o
2o2
o
2
o
2
o
3
o
4
o
1o1
o
1
2,2,4-三甲基辛烷;
⑵
o
1
o
2
o
2o2
o
2
o
3
o
4
o
1o3
1,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
⑶
o
2
o
2o2
o
2
o
3
o
3
2o
2o
2o
2o二环[4.4.0]癸烷;
⑷
(CH3)3CCH2CH(CH3)CH2CH3
4o
o
1
o
1
o
1o3
2o2o
(CH3)3CCH2CH(CH3)CH2CH3
2,2,4-三甲基己烷;
⑸
CH3CCH2CHCH3
CH3
CH3
CH3
1
23
4
o
o o
o
o
1CH
3
CCH2CHCH3
CH3
CH3
CH3
o
1
o
1
o
12,2,4-三甲基戊烷。
3.3. 指出下列4个化合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地方并给以重新命名。
(1)2,4-二甲基-6-乙基庚烷,应为2,4,6-三甲基辛烷;(2) 4-乙基-5,5-二甲基戊烷,应为2-甲基-3-乙基己烷;(3)3-乙基-4,4-二甲基己烷,应为3,3-二甲基-4-乙基甲烷;(4)5,5,6-三甲基辛烷,应为3,4,4-三甲基辛烷。
3.4. 画出1,2-二溴乙烷绕C—C轴旋转的能量曲线图,理论上何者最稳定?它的偶极矩实测值为1.0D,从中可以
看出什么?
解:
A和G为对位交叉理论上是最稳定的构象,它是没有偶极矩的,实际测量偶极矩为1.0D,说明存在邻位交叉式构象。
3.5. 解释
(1)等摩尔的甲烷和乙烷混合进行—氯代反应,得到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的比例为1:400。
解:CH3CH2•稳定性大于CH3•,因此,一氯乙烷的比例比一氯甲烷大。
*(2) (R)或(S)-2-氯丁烷进行一氯代反应生成的2,3-二氯丁烷中含71%的内消旋体和29%的光活性化合物。
解:氯代反应经历自由基历程,活性中间体CH3CH(Cl)C•HCH3的稳定构象如下:
CH 3
氯分子从氯原子的对位进攻较为有利,因此,产生71%的内消旋体;从氯原子
的同侧进攻产生光活性化合物。
(3)甲烷和氯在光照下反应立即发生,光照停止、反应变慢但并未立刻停止。
【自由基链式反应】
(4)水、甲烷、异己烷和新己烷的沸点高低。
【水>异己烷>新己烷>甲烷】
(5)水、甲烷、辛烷、十六烷的密度大小。
【水>十六烷>辛烷>甲烷】
(6)樟脑分子①中有两个手性碳原于,但只有一对对映体:N-甲基哌啶②的稳定构象式为如图所示。
①O
;②
3。
【①短桥必须在同侧,因此只有顺式构型,只有一对对映体;②甲基处在直立键上不利,因此没有另一个椅式构象。
】
(7) 反-1,2-二甲基环己烷90%的ee型构象存在,而反-1,2-二溴环己烷却以等量的ee型和aa型构象存在。
【两
个极性的C-Br使ee型构象稳定性降低】
(8) 一些β-取代乙醇RCH2CH2OH(R= F、Cl、OH、NH2)的邻位交叉式构象最稳定。
【存在氢键,使邻位交叉式构象最稳定】
3.6. 化合物A(C6H10),能使稀冷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是,在汞盐催化下不和稀硫酸反
应。
A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得到分子式为C6H10O2的没有支链的开链化合物。
推测A可能的结构,并且,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解:A为环己烯。
KMnO4OH
OH Br
Br
a.
b.
O3
Zn/OH-
OCH CH2
CH2CH2CH2CH O
A
3.7. 完成下列反应:
H / Ni
⑴
KMnO4
⑵
OH
OH
Br 2 / CCl 4⑶Br
Br
KMnO 4不反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