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照相技术等级的划分涉及条款

合集下载

关于JB4730-2019标准宣贯对比部分-2019-文档资料

关于JB4730-2019标准宣贯对比部分-2019-文档资料


L=5+lgV
3.辐射防护(3.9)


15
(1) 94版规定的主要问题:
第5.2.1条是过于一般性规定; 第5.2.2条缺少明确的限定; 第5.2.4条仅是单纯50mSv/a和5mSv/a二个 限定值; 第 5.2.4 条的规定,不符合辐射防护原则,不 符合防护标准给出的限值系统。存在概念性错 误,可能造成错误的辐射防护认识。

3.辐射防护(3.9)



17
94版存在的概念错误
辐射防护的原则:
正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限值化原则; 辐射防护目的: 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确定性)效应,限制随 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水平; 限值系统: 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应急照射,特殊照射等。
3.辐射防护(3.9)
JB 4730-2019(射线部分) 与国外标准对比

(标准宣贯材料)



2019.1 郑世才编 航天二院201所
( 北京市142信箱23分箱 100854 )
1. 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

1
1.1 94版技术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明确的技术级别划分规定; (2)未形成明确的射线照相技术体系规定;
影像颗粒度 微粒:0.1~0.3μ m 细粒:0.3~0.5μ m 中粒:0.5~0.7μ m 粗粒:0.7~1.1μ m

1. 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


9
1.3胶片的基础作用
对比度: 密切相关于胶片特性 曲线梯度


1. 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

10
(2)识别缺陷条件: |⊿D |≥⊿Dmin 识别出信号 |⊿D | ≥(3~5)σ 确认是缺陷信号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1 引言1.1本标准规定2-2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称为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以及焊缝的质量分级。

1.2照相质量等级、照相范围和焊缝的质量等级,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的规定,也可以由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决定。

2 人员的要求2.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 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所需要达到的底片影象质量,射线照相方法为A级(普通级)AB级(较高级)和B级(高级)。

选用B级时,焊缝余高应磨平。

4 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5 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管电压400kV以下的x射线透照焊缝时,不同透照厚度T A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工作范围)见图1 。

5.2γ射线和高能x射线γ射线和1MeV以上的x射线透照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1。

注:采用内透法(中心法或偏心法)时,母材厚度可为表1下限值的1/2。

图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6 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6.1胶片胶片按银盐颗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J1、J2、J3三种,见表2。

可按象质级别由高而低的顺序选用。

6.2增感屏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3,在个别情况下,可使用萤光增感屏,但只限于A级。

6.3胶片和增感屏的接触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7 线型象设计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该质量的数值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钢丝的线编号。

7.1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线型象设计》的规定。

射线检测技术介绍

射线检测技术介绍

射线检测技术介绍射线检测技术就是目前在锅炉压力容器及管道施工检测中应用最广泛得一种检测方法。

在各个行业由于检测对象得特点及要求质量等级得不同,执行得检测标准主要就是GB332-3-200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与质量分级》;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等标准,无论哪个标准都对射线检测提出得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材料、检测环境等要求,现逐一分析:(以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为例)一、射线检测技术等级根据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规定,将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 3 级,A级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高灵敏度技术。

明确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得制造、安装、在用时得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与特殊焊接工艺制作得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根据标准,对于石油石化管道焊接接头得射线检测应采用AB 级。

二、对于不同管径拍片张数得确定确定AB级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后,就可以确定环焊缝检测得K值。

K值就是反映射线检测裂纹检测率要求,根据标准,对100mm<Zb<400mm得环向对接焊接接头K值等于1、2,拍片张数见表一:表一 lOOmmV庆W400mm管道环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次数计算表从表一可以瞧出,决定拍片张数得就是底片得有效检测长度,而有效检测长度就是由标准得K值所确定得。

根据标准确定K值后,查阅JB4730附录中得莫诺图(图一为01、2时得透照次数图),确定透照次数。

以4)114X20管线拍片为例:管径Do二114mm,壁厚T二20mm,焦距F=264mm,则参数Do/F=114/264=0、43,T/Do=20/114=0、175,查莫诺图求两条线得交点,即得到拍片数量6张。

图一 K=l 、2时得透照次数图ZbN400mm 时,K 为1、1,拍片张数见表二表二 化N400mm 管道环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次数计算表相关公式F二D+150K现场检测布片6 - 4 2 O.0O.°00.05O.i0.15r/Do ——0.2025以上表格就是根据JB4730标准得有关规定得出得不同管径与不同厚度根据标准规定得要求,查阅相关表格技术得出所拍摄得底片张数,从表格得数据上来分析,管线在管径不变得情况下,如果壁厚越厚,为了检测出在焊接接头中得裂纹缺陷,必须控制射线底片得一次透照长度、三、检测设备得确定:根据JB4730-2005标准得规定,拍摄好得射线底片保留7年。

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1. 检测依据1.1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1.3 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1.4 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5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2. 适用范围:适用于2~50厚材厚度的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对接焊接、钢管对接、焊缝的X射线探伤。

3.设备仪器X射线机(型号)具备有足够的穿透力4. 检测技术要求4.1按照GB50205-2001规范中第5.2.4条的规定,当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射线探伤,其检验等级及缺陷分级按表1执行。

表14.2按照TB10212-2009规范中第4.9.14条的规定,对于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不等厚对接时,按薄板计)的主要杆件受拉的横向、纵向对接缝除按表2的规定进行超声探伤外,还应按接头数量的10%(不少于一个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验。

探伤范围为焊缝两端各250~300mm,焊缝长度大于1200mm,中部加探250~300mm。

对表面余高不需磨平的十字交叉(包括T字交叉)对接焊缝应在十字交叉中心的120~150mm范围内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

射线透照技术等级采用B级(优化级),焊缝内部质量达应到II级。

4.3按照JTG/T F50-2011规范中第19.6条的规定,射线探伤的质量分级、检验方法、检验部位和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5.检测前的准备5.1 仪器准备:X射线机按操作规程训机5.2 材料准备:适用合格中胶片、增感屏、暗袋、像质计,配制相应要求的显、定影液、准备好各类铅字、箭头、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贴片框及防散射的铅垫板。

5.3 工具准备中心指示器,钢板尺或卷尺、石笔、油漆以及原始记录本。

JB/T4730.2—2005射线检测

JB/T4730.2—2005射线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1范围JB/T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4730的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465—2001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9384.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19384.2—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工业射线底片观片灯3一般要求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射线检测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1 引言1.1本标准规定2-2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称为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以及焊缝的质量分级。

1.2照相质量等级、照相范围和焊缝的质量等级,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的规定,也可以由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决定。

2 人员的要求2.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 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所需要达到的底片影象质量,射线照相方法为A级(普通级)AB级(较高级)和B级(高级)。

选用B级时,焊缝余高应磨平。

4 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5 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管电压400kV以下的x射线透照焊缝时,不同透照厚度T A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工作范围)见图1 。

5.2γ射线和高能x射线γ射线和1MeV以上的x射线透照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1。

注:采用内透法(中心法或偏心法)时,母材厚度可为表1下限值的1/2。

图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6 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6.1胶片胶片按银盐颗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J1、J2、J3三种,见表2。

可按象质级别由高而低的顺序选用。

6.2增感屏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3,在个别情况下,可使用萤光增感屏,但只限于A级。

6.3胶片和增感屏的接触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7 线型象设计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该质量的数值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钢丝的线编号。

7.1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线型象设计》的规定。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ICS11.040C 43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283.6—2010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6部分: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medical image diagnoise and treat part7: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valuation of applied quality grade for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2010-09-22发布2010-10-10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定项目和要求 (3)4.1 成像设备的性能指标(满分55分) (4)4.2 临床照片质量(满分30分) (4)4.3 诊断条件(满分10分) (5)4.4 应用质量控制(满分5分) (6)5 应用质量等级的确定 (6)附录A(规范性附录)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汇总表 (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1283《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分为21部分;——第1部分:X线照片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2部分:CT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3部分: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4部分:医学影像学对比剂应用指南;——第5部分:脑血管疾病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指南;——第6部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7部分: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8部分:肝癌介入性放射学治疗规范。

……本部分为DB13/T 1283的第6部分。

本部份由河北省医学影像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提出。

本部分由河北省卫生厅科教处、医政处组织部署和指导。

本部分由河北省卫生厅归口。

5677-85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5677-85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GB/T 5677-85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677-85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厚度为5~300mm铸钢件的X射线、γ射线照相方法及射线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1 射线照相方法1.1 射线照相方法的要求1.1.1 铸钢件表面必须清理干净,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射线照相。

1.1.2 工件表面应采用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记作为对每张射线底片重新定义的依据。

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透视部位详细草图或其他标记方法。

1.1.3 探伤人员必须具备有关射线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应该了解被探工件的铸造工艺和使用条件,并取得有关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机关的射线探伤资格证书。

1.2 射线照相灵敏度1.2.1 射线照相灵敏度用下式表示:K=[d/t]×100式中:K--以百分数表示的射线照相灵敏度,%;d--射线照相底片上可辨认到的最细钢线直径,mm;t--铸钢件被透照处的厚度,mm。

1.2.2 射线照相灵敏度分为A级(普通灵敏度级)和B级(高灵敏度级)。

A级射线照相灵敏度K A≤2.0%;B级射线照相灵敏度K B≤1.5%。

但透照厚度小于10mm时,底片上必须读出直径为0.2mm的象质计钢线。

1.3 射线源的选择X射线管电压的选择按图1,其他射线源可根据透照厚度和灵敏度级别按表1选择。

图1 管电压与透照厚度关系制的前屏及后屏。

1.4 胶片的选择在适当曝光时间内应根据铸钢件厚度,照相灵敏度和增感方式选择胶片种类。

A级方法应使用3型或者粒度更小的胶片;B级方法应使用2型或1型胶片。

胶片类型的选择见表2。

本标准中应使用金属和金属荧光增感屏。

金属屏的厚度可按表3选择。

100kV以下射线源,可不用前屏。

1.6 焦距的确定确定射线源到工件的最小距离(f),加上工件透照厚度(t)即为所需的焦距。

f值可按附录A(补充件)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确定。

1.7 散射线的屏幕蔽1.7.1 为了提高射线照相灵敏度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屏蔽散射线:a. 在射线源的窗口加铅罩和滤光板;b. 工件非透照部位用厚铅板屏蔽;c. 暗盒后边垫壁厚大于2mm铅板屏蔽;d. 透照工作台用6mm厚铅板覆盖;e. 用铅丸、铁豆砂和补偿液屏蔽。

医院X线摄片质量标准

医院X线摄片质量标准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X线摄片质量标准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线摄片质量标准一、X线摄片质量标准包括普通X线摄片,各种造影摄片等。

(一)甲级片标准1、摄影部位正确,位置正,无丢失。

2、锐利度优良,被摄部位或器官结构纹理清晰。

边缘锐利,能翻制照片和幻灯片。

3、适宜的影像密度,直接感光区的密度在2.4~2.9之间,软组织区域密度在0.25~2.0之间,最低密度应小于0.25.4、软组织层次应显示分明,对比反差优良。

各部位平片对比度具体要求:(1)头颅:颅骨内外板、板障、血管沟、脑回压迹清晰可见,界限清楚;颅内结构如蝶鞍、岩骨显示清楚。

(2)四肢骨关节:骨皮质、骨小梁、关节缘锐利,分界清楚;软组织如肌肉、脂肪层、关节囊等层次分明。

(3)脊柱:椎体及其附件显示清晰,边缘锐利,颈椎椎前软组织、胸椎椎旁胸膜反折线、腰椎椎旁腰大肌等清晰可见。

(4)胸部:骨性胸廓显示清晰,胸锁关节对称,胸壁软组织层次分明,肺野血管纹理清晰,气管和部分支气管可见,心脏大血管阴影的边缘锐利,膈面光滑。

肺野密度为1.45±0.15.(5)腹部:腹腔内实质脏器如肝、脾、肾隐约可见,肠管(结肠)少许积气,腰大肌清楚,腹壁脂肪线清楚,上可见膈肌,下可见耻骨联合。

5、各种造影片:造影剂充盈状态良好,使含造影剂的组织器官与周围组织有鲜明的对比度。

胃肠造影应清楚地显示粘膜皱襞。

6、摄片的各种标记要清楚无误,整齐规范包括X线号、日期、左右号、序列摄片的序号等。

7、用片大小尺寸要适当。

8、暗室规程严格,无污染片、划片、粘贴片、水渍、指纹、静电……等。

9、摄片完全符合诊断要求。

(二)乙级片标准:上述甲级片所具备的标准中有某一项不足,但对整个照片影响不大者,可评为二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按甲级片标准要求,如有二项以上不足,影响整体影片质量,但尚可做出X线诊断者,则评为丙级片。

(四)废片标准:凡不能用于诊断的摄片均定为废片(包括责任废片,技术性废片,机器故障废片)。

铸件 工业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最新国标

铸件 工业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最新国标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 (4)5订货须知 (4)6计算机射线照相技术分级与补偿规则 (5)7 一般要求 (6)8 检测技术 (7)9 图像评定 (21)10 检测记录和报告 (21)附录A(资料性)环形铸件最少透照次数的确定 (23)附录B(规范性)图像最低像质值 (28)附录C(规范性)基本空间分辨率的确定 (31)附录D(规范性)归一化信噪比的确定 (35)附录E(规范性)最小灰度值的确定 (37)附录F(资料性)关于灰度值论述 (40)铸件工业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铸件采用存储磷光成像板(IP)的工业计算机X和γ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分级和补偿规则、一般要求、检测技术、图像评定等。

本文件适用于钢、铁、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镁及镁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等材料的铸件,其它金属材料铸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98 放射工作从业人员健康标准GBZ 117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T 5677 铸件射线照相检测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21355 无损检测基于存储磷光成像板的工业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系统分类GB/T 23901.1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 1部分: 丝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GB/T 23901.2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 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GB/T 23901.5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5部分:双丝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GB/T 25758(所有部分)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GB/T 39427 无损检测工业Ir192伽玛射线源尺寸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260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射线检测三级培训教材 第7章 射线照相检验标准07(163~174)P12 T

射线检测三级培训教材 第7章  射线照相检验标准07(163~174)P12 T

第7章射线照相检验标准7.1 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概述目前,国内外制订的射线检验方面的标准,按内容可分为射线照相检验技术(或方法)标准、射线照相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射线照相检验参考底片标准、射线照相检验的器材和术语方面的标准等。

对于一般的射线照相检验人员,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主要是关于射线照相检验技术标准及射线照相检验质量控制标准。

由于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和射线照相检验质量控制的内容常常是连贯的,因此,在射线照相检验技术标准中总是包括了主要的质量控制内容,也已有一些射线照相检验标准,同时包含了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

我国的射线照相检验技术标准主要可分为国家标准(GB)、国家军用标准(GJB)、行业(部门)标准、企业标准。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射线检测标准系列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近年,各方面的标准正在修订或制订,以适应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国外射线照相检验技术标准主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欧洲标准(EN)、德国标准(DIN)、英国标准(BS)、日本工业标准(JIS)、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标准(ASME),此外还有美国军用标准(MIL)。

近几年,更重要的是欧洲标准和美国标准。

总的来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制定较快,数量多,比较及时地反映了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

欧洲标准构成了较完整的系统,更注重比较成熟的技术。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由于国际合作关系而受到重视,近年也在不断修订。

部分标准的目录见附录Ⅲ。

7.2 GJB 1187A—2001(射线检验)的主要规定7.2.1标准简介GJB 1187A—2001是GJB 1187—1991版(第一版)的修订版。

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检验的要求,也规定了对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质量控制要求。

适用于军用产品生产和科研中使用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和构件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检验。

这次修订的主要特点是:在技术内容的主要规定上,参考了近年国外较多重要标准的规定,如ISO5579:1998《无损检测金属材料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检验通则》、欧洲标准EN 1435:1997《无损检测焊接检验—熔焊接头的射线照相检验》等。

射线检测B级和AB级的区别

射线检测B级和AB级的区别

一、标准中涉及检测技术级别的条款在JB/T4730.2-2005标准中,规定了射线检测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在标准中涉及检测技术级别的条款概括起来有以下9条:1、第3.8条: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2、第3.2.2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选择胶片的规定;3、第3.5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选择增感屏的规定;4、第4.1.3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透照厚度比K的规定;5、第4.2.2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射线源的透照厚度范围的规定;6、第4.3.1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的规定;7、第4.4.1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X射线照相最小曝光量的规定;8、第4.11.2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底片黑度D的规定;9、第4.11.3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的规定。

二、射线检测技术等级的选择JB/T4730.2-2005标准第3.8条就有关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的规定如下:3.8.1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3.8.2 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3.8.3 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1 引言1.1本标准规定2-2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称为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以及焊缝的质量分级。

1.2照相质量等级、照相范围和焊缝的质量等级,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的规定,也可以由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决定。

2 人员的要求2.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 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所需要达到的底片影象质量,射线照相方法为A级(普通级)AB级(较高级)和B级(高级)。

选用B级时,焊缝余高应磨平。

4 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5 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管电压400kV以下的x射线透照焊缝时,不同透照厚度T A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工作范围)见图1 。

5.2γ射线和高能x射线γ射线和1MeV以上的x射线透照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1。

注:采用内透法(中心法或偏心法)时,母材厚度可为表1下限值的1/2。

图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6 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6.1胶片胶片按银盐颗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J1、J2、J3三种,见表2。

可按象质级别由高而低的顺序选用。

6.2增感屏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3,在个别情况下,可使用萤光增感屏,但只限于A级。

6.3胶片和增感屏的接触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7 线型象设计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该质量的数值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钢丝的线编号。

7.1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线型象设计》的规定。

47013射线照相通用工艺规程

47013射线照相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承压设备其他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1.探伤人员资格:2.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2各级人员的职责范围:2.2.1 Ⅲ级人员: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2.2.2 Ⅱ级人员:编制探伤工艺卡,熟练地调节仪器,独立进行检测工作,正确评定检测结果,并对报告负责。

2.2.3 Ⅰ级人员: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按工艺要求完成检测工作。

2.3 从事射线检测地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射线检测设备:3.1射线装置本规程所适用的射线装置为X射线机。

3.2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3黑度计(光学密度计)3.3.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3.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

核查方法可参照NB/T47013.2附录B的规定进行。

关于射线照相技术级别

关于射线照相技术级别

关于射线照相技术级别
郑世才
【期刊名称】《无损探伤》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至少从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重要射线照相方法标准已明确地提出了射线照相技术级别,现在,多数标准中射线照相技术级别分为二个级别:A级-一般灵敏度技术和B级-高灵敏度技术标准中关于射线照相技术级别主要是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规定的:(1)射线照相技术选用的射线胶片类型;(2)射线照相的透照参数;(3)射线照片影像质量。

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其中一些规定的内容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者试图总结并理解射线照相方法标
【总页数】6页(P19-23,4)
【作者】郑世才
【作者单位】航天总公司699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878.1
【相关文献】
1.工业非胶片射线照相技术二.数字射线成像
2.基于X射线数字照相技术的电力电缆缺陷的CR与DR检测对比
3.CR技术与胶片射线照相技术检测能力的对比
4.切向射线照相技术在固体推进剂装药包覆层/药柱粘接界面脱粘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5.基于神经网络的射线照相技术在焊接缺陷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75b Ir-192 Co-60
铝和钛:35<W<120 20≤W≤100 40≤W≤200 30≤W≤200 W≥50 ≥7.5d·b2/3 不小于15mA·min 1.5≤D≤4.5
b
X射线,1MeV ~4MeV X射线,4MeV ~12MeV 5.7 射线源至工件表 面的距离ƒ 5.9 X射线照相,当 焦距为700mm时曝光 量的推荐值 5.16.1 底片评定范 围内的黑度D(单片技 术) 5.16.2 双片叠加评 定黑度超过4.5的区 域 5.16.2 象质计灵敏 度
aB级—高灵敏度技术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 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射线 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 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 的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 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技术进行检测
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 片 铅:前0.1~0.2/后0.1~ 0.2 铅:前0.1~0.2/后0.1~ 0.2 铅:前0.5~2.0/后0.5~ 2.0 铅:前0.5~2.0/后0.5~ 2.0 铅:前0.5~1.0/后0.5~ 1.0 K≤1.03,L3≤0.5L1 K≤1.1 K≤1.1或K≤1.2 ≤5 1≤W≤15
射线照相技术等级的划分涉及的条款
A级—低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检 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 级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 双方商定,在采取有效补 4.3 检测技术等级的 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 选择 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 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 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进行补充检测 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 5.4 胶片选择 片 铅:前0.02~0.2/后0.02 Se-75 ~0.2 铅:前0.02~0.2/后0.02 Ir-192 4.2.6 ~0.2 增感屏 铅:前0.5~2.0/后0.5~ Co-60 的材料 2.0 和厚度 X射线,1MeV 铅:前0.5~2.0/后0.5~ ~4MeV 2.0 X射线,4MeV 铅:前0.5~1.0/后0.5~ ~12MeV 1.0 纵向焊接接 5.5.4 K≤1.03,L3≤0.5L1 头 一次透 >400mm的 照长度 K≤1.1 环向焊接接 和透照 100<Do≤ 厚度比 400mm的环 K≤1.1或K≤1.2 K 向焊接接头 Tm170 ≤5 5.6.3 γ射线 源和能 量1MeV 以上X 射线设 备的透 照厚度 范围 Yb169
a
1≤W≤15 铝和钛:10≤W≤70 10≤W≤40
b
铝和钛:10≤W≤70 10≤W≤40 铝和钛:35<W<120 20≤W≤100 40≤W≤200 30≤W≤200 W≥50 ≥10d·b2/3 不小于15mA·min 2.0≤D≤4.5
铝和钛:25≤W≤55 14≤W≤40 20≤W≤90 60≤W≤150 50≤W≤180 W≥80 ≥15d·b2/3 不小于20mA·min 2.3≤D≤4.5
单片符合1.5≤D≤4.5 见表5、7、9
单片符合2.0≤D≤4.5 见表5、7、9
单片符合2.3≤D≤4.5 见表5、7、9
a
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 片 铅:前0.1~0.2/后0.1~ 0.2 铅:前0.1~0.2/后0.1~ 0.2 钢或铜:前0.25~0.7/后 0.25~0.7 钢或铜:前0.25~0.7/后 0.25~0.7 铜 钢 钽:前≤1/后≤1 (钽≤0.5) K≤1.01,L3≤0.3L1 K≤1.06 ≤5 2≤W≤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