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和神明,合脉开窍于舌,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肺主气和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合皮其华在毛,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统血,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为脾志,涎为脾液,生理特性为主生清,喜燥恶湿。
肝主疏泄和调畅情志、气机、脾胃纳化和胆汁排泄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任督二脉,藏血,合筋其华在爪,怒为肝志,开窍于目,生理特性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
肾藏先天和后天之精,主水液代谢,纳气,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生理特性为主降和喜润恶燥;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与六腑不同。
其中,脑主神志,髓主精髓,骨主生髓,脉主血液循环,胆主决断,女子胞主生殖。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肺
肺的生理功能
功能正常
肺主水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痰饮、水肿 小便不利等
肺失宣肃
治疗上:
宣肺化痰法
宣肺利水法—《内经》称之为“开鬼门”, 古人喻之“提壶揭盖”法。
肺的生理功能
三、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 朝,有朝向,聚会之意;百 脉,泛指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肺与
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
肺的生理功能
功能正常 肺主呼吸之气 功能失常
气道通畅 呼吸均匀 咳喘、气短、胸闷 等异常表现
肺主呼气
呼吸的调节 肾主纳气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呼吸运动不仅靠肺来完成,还有赖于 肾的协作。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肾主 纳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肺的生理功能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 生成与运行,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一身之气
的生成和实现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水谷之气 宗气 一身之气 元气 清气 先天之精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肺气的呼吸运动 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一、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
表,为抵御外邪的屏障。
肺与皮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皮肤作为屏障以御邪护肺
二、肺开窍于鼻,上系于喉
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是呼吸的门户。鼻孔
是清气和浊气出入的通道,是肺系最外端,
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之为“娇脏”。
肺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肺
主 治 节
意义: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生理
表现
治理调节呼吸,交换清浊之气 随呼吸,调布全身气机司水行,通调津液谢朝百脉,推动调节血行
主要病变:呼吸、水液代谢、气血运行异常,进而影响全身
相应脏腑的功能。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华盖” 居高位,能行水——“水之上源”(黄河之水天上来) 宣发卫气,保护内脏——“五脏六腑之盖”
宣 发
肃 降
含义:指肺气具有向下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生理作用: (1)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 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2)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 腑以濡润之; (3)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夜生成之 源。 (4)以咳嗽这种保护性反射作用,肃清肺及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 以保持呼吸通畅 。 病理意义:肺失肃降——呼吸表浅或短促,咳喘气逆。
意义:助心行血,是血液循环正常的必要条件。
生理
表现:呼吸调匀,心跳正常。
主要病变: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
所谓“朝百脉”,其本质是肺的宣降运动在血液循环中的体现。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含义:肺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机理:通过治理调节呼吸和气血津液(人体基本物质)而起到治
全身之气生成充足 气的升降出入正常
主要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征
司呼吸与主气的关系
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
肺呼吸均匀协调,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反之,气旺则肺司呼吸均匀有力
(二)主行水(通调水道)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1.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A.主宣发B.主肃降C.通调水道D.主行水E.主气司呼吸2.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A.调节气机B.通调水道C.宣发卫气D.辅心行血E.生成宗气答案:E E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1) 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独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肺主呼吸,实际上是肺气的宜发与肃降运动在气体交换过理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宜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人。
肺气的宜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肺主一身之气,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
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
宗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气海”,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并能贯生心脉以助心推动血液运行,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故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开降出人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2) 主行水指肺气的宜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井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
又因为肺为华盖,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分别指肺、心、肝、脾、肾五脏和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
每个脏腑的功能是不同的:
1. 肺:主司呼吸,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转化成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以供身体使用。
2. 心:主循环,将受肺部氧气的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营养输送全身,使身体各部位能够正常运转。
3. 肝:主司调节,负责人体代谢、血液循环、营养吸收、贮藏、释放等重要功能。
4. 脾:主司消化,掌管消化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
5. 肾:主司食物消化,掌管体水代谢、排泄,调节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等。
6. 胃:主司消化,是人体消化器官的第一站,负责将进入口腔的食物通过消化分解、吸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
7. 大肠:主司排泄,帮助人体排出无用的污物。
8. 小肠:主司吸收,将胃中消化好的食物渗透到血液循环中。
9. 膀胱:主司排泄,控制体内废物的排泄。
10. 胆:主司消化,帮助胃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从而更容易吸收。
11. 三焦:主司代谢,是人体代谢功能的重要机构。
被中医学家形象地比喻为“人体的厨房”,负责调理人体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性。
关于中医五脏的知识科普
关于中医五脏的知识科普
中医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心: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同时还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肝:肝主疏泄,主管人体气机的疏通畅达,调节情志,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协助脾胃消化。
脾:脾主运化,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还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脏腑的作用。
肺:肺主气,司呼吸,主管人体的呼吸功能,调节气机,推动血液运行,通调水道,促进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肾:肾主藏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纳气等功能。
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如果五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非常注重调整五脏的功能,以恢复人体的健康。
总之,中医五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中医的诊断、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生理特性
1. 肺为五脏之“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肺位于胸腔,居五脏之⾼位,并通过⼝⿐与外界直接相通,可以直接感受外来邪⽓的侵袭,尤其是风寒、温热邪⽓,常直接侵及于肺脏,引起肺卫失宣和肺窍不利等病变,初起可见恶寒发热、咳喘、⿐塞等症,故有“肺多表证”之说。
2. 肺为“娇藏”,不耐寒热:娇,即娇嫩之意。
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
肺主⽪⽑,通过⼝⿐与外界相通,⾃然界寒、热、燥、湿等邪⽓,常易侵犯到肺脏。
考试⼤站收集⼈体内的⽔饮痰湿也常停积于肺,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常影响到肺脏,由于肺体娇嫩,⼜易受侵害,所以不管是外感或者内伤,常可见到肺脏的病证。
3. 肺与秋⽓相应:肺⽓通于秋,在⽣理上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候清肃、空⽓明润相通应。
病理上,秋季⽓候⼲燥,容易伤害肺津,引起⼝⿐⼲燥、⼲咳少痰、痰少⽽粘的肺燥证。
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
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五脏六腑之——“肺”肺——位于胸腔 , 左右各一 , 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 , 左二右三 , 共五叶。
肺经肺系( 指气管、支气管等 )与喉、鼻相连 , 故称喉为肺之门户 , 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 , 主行水 ,朝百脉, 主治节。
肺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与肺气宣降。
肺在体合皮 , 其华在毛 , 在窍为鼻 , 在志为悲 ( 忧 ) , 在液为涕。
肺与大肠由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肺在五行属金 , 为阳中之阴 , 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 一 ) 主要生理机能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 , 首见于《内经》。
《素问·五藏生成》说:“ 诸气者 , 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 1 ) 主呼吸之气指肺有吸清呼浊, 进行气体交换的机能。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 , 吸入清气 , 排出浊气 , 吐故纳新 ,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天气通于肺。
”肺主呼吸的机能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来维系 : 肺气宣发 , 浊气得以呼出 ; 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人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 , 则呼吸调匀通畅。
若邪气犯,肺导致宣发肃降失调影响气体交换, 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 2 ) 主一身之气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机能。
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 ' 肺者 , 气之本。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体现于宗气的生成。
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的水谷之气在肺中相结合而成,属后天之气。
宗气积存于胸中“气海”,既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 ; 又贯注心脉以行血气;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宗气作为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docx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肺在志肺在志:以五志分属五,肺在志,若以七情配属五,悲、同属于肺。
悲哀和,属不良性情志刺激,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都致人体病。
只有在度悲情况下,才能成致病因素。
它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
故《素 ? 痛》:“悲气消⋯⋯悲心系急,肺布叶,而上焦不通,不散,气在中,故气消矣。
”由于肺主气,所以悲易于肺。
反之,在肺虚,人体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从而易于生悲的情化。
肺在液涕肺在液涕:涕,鼻腔粘膜分泌的一种粘液,具有鼻的功能,并能防御外邪,有利于肺的呼吸。
故《素 ? 宣明五气篇》:“五化液⋯⋯肺涕。
”在正常情况下,涕液鼻而不外流;在床上察涕的化,常有助于肺病的断。
如寒犯肺,鼻流清涕;考大网站收集犯肺,鼻流黄稠涕;燥邪肺,干而无涕。
肺在体合皮,其在毛肺在体合皮,其在毛:肺与皮毛在生理或病理上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肺精于皮毛:肺气宣,可以把气、水谷精微和津液布到体表,温养肌肤、皮毛。
故《素 ? 五生成篇》:“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
”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肤致密,毫毛光,抗御外邪侵的能力亦;反之,肺气虚,宣气和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表不固,抗御外邪侵之能力低下,即可出多汗或自汗,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病理表。
正是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在外邪侵犯皮毛,腠理塞,气郁滞的同,也常可影响及肺,而致肺气不宣;反之,外邪肺,肺气不宣,也同能引起腠理塞,气郁滞等病。
2.皮毛助肺呼吸:在中医学中把汗孔称作“气”,即人体皮表之汗孔,不能排泄由津液所化之汗液,上也随着肺气的宣和降行着体内外的气体交。
所以唐容川在《医精》中指出,皮毛亦有“宣肺气”的作用,并指出:“遍身毛,俱暗随呼吸之气以鼓伏。
” 是肺合皮毛的有力明。
肺在鼻,喉肺之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与喉皆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
肺通过鼻窍与外界直接相通。
鼻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通气功能,鼻、喉本身即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呼吸的进行。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中医基础知识之五脏六腑中医以五脏六腑为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内的五个脏器和六个腑器互相联系,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健康,它们是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以下是五脏六腑的详细介绍。
五脏:1.心心主血脉,主宰人的神明意识和生命力,同时心还掌管着人的胸腔、喉咙和舌头。
中医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为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2.肝肝主筋、主管血液排毒和血液运行,同时还调节人的情绪状态。
肝在中医中被认为是人体内分解和代谢毒素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病会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
3.脾脾主治运化,又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源”,掌管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与消化相关的疾病和体重问题常常和脾有关。
4.肺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中心,主管人体的呼吸和气血,也是抗外界病原体的重要防线。
肺疾病会导致呼吸系统的问题,如支气管炎和肺炎。
5.肾肾为明确功能,主要负责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是人体中的主要滤器。
肾为人体储存精气,代表着人体的生殖力。
肾疾病会影响肾脏功能和生殖能力。
六腑:1.胆胆为肝的器官之一,主管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是人体用于消化和吸收脂肪的重要物质。
胆结石和胆囊炎是胆的疾病最为常见的问题。
2.胃胃为脾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储存、消化和分解食物,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中心。
胃疾病如胃病、胃痛以及病态反酸问题等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小肠小肠负责消化和吸收人体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发挥着保护身体的作用。
小肠炎、小肠绞痛和痢疾等疾病都与小肠有很大的关系。
4.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分,帮助人体排泄废物。
大肠疾病主要考虑以后期肠癌的发生为多,而早期检查能有效减少因大肠癌带来的危害。
5.膀胱膀胱是肾脏与泌尿道之间的储水器官,主要负责存储尿液,当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会将尿排出人体。
膀胱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总的来说,五脏六腑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人体内部的重要部位,也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维护者,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和协同起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和平衡的重要保证。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称为清虚之脏。
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
中医学认为,呼吸运动不仅靠肺来完成,还有赖于肾的协作。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辅,肺主呼,肾主纳,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病邪犯肺,影响其呼吸功能,则现胸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人于肺,又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饮食物变成水谷精气,由脾气升清,上输于肺。
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上气海(上气海,指膻中,位于胸中两乳之间,为宗气汇聚发源之处),便称之为宗气。
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以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因此,肺呼吸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而且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
反之,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会影。
向宗气的生成和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表现为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候。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单选题]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实(江南博哥)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2.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水的作用。
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3.称作“华盖”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4.具有“水之上源”之称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5.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行水,指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人体水液代谢要依靠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宣发将津液输布全身,并调节汗液的排泄;肃降将水液向下输送,化生尿液而排泄。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6.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主治节E.辅心行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
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身心的相互关系与平衡。
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五脏六腑的了解以及如何调理它们。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基础知识。
一、五脏六腑功能1. 心脏:中医认为心脏主管血液循环,同时与情绪、记忆、激情和睡眠等方面有关。
调理心脏的方法包括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等。
2. 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同时也与皮肤和情绪有关。
中医认为肺脏主要功能是呼吸并控制气机。
调理肺脏的方法包括保护好呼吸道、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氧气摄入量等。
3. 脾脏:脾脏是中医认为对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的器官。
调理脾脏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减少食用寒凉食物等。
4. 肝脏:肝脏是中医认为掌控情绪与气血畅通的重要器官。
调理肝脏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避免过度饮酒等。
5. 肾脏: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的根本之源,掌管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理肾脏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水平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补充水分以及避免熬夜等。
6. 胃和小肠:胃和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负责分解和吸收食物。
调理胃和小肠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以及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等。
二、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1. 饮食调理: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是调理五脏六腑的重要方面。
适宜的饮食可以增加机体的营养摄入,同时也可以帮助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
对于不同的脏腑,需要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例如,对于肝脏,应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清淡的蔬菜水果。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传统方法之一。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枸杞等。
使用中草药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中医医师的建议。
中医对肺脏的认识
中医中的肺指的是肺脏,属于五脏之一。
五脏分别为肝、心、脾、肺、肾。
中医认为肺为五脏之一,相当于人体的呼吸系统。
肺脏具有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主呼吸之气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功能,保持呼吸节律有条不紊。
主一身之气指肺具有生成和运行一身之气的功能,随着肺一呼一吸的运动,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
2.主行水:
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于周身的生理功能。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的气、血、津液的机能。
综上,肺脏具有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
相当于人体的呼吸系统。
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谨遵医嘱治疗,切忌私下自行诊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附:⼼包络)⼼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包卫护。
⼼与⼩肠、脉、⾯、⾆等构成⼼系统。
⼼,在五⾏属⽕,为阳中之阳脏,主⾎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命之主宰。
⼼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的解剖形态1.⼼的解剖位置:关于⼼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之后的⼀个重要的脏器。
⼼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的形态结构:⼼脏呈尖圆形,⾊红,中有孔窍,外有⼼包络围护,⼼居其中。
中医学对⼈体⼼脏的重量、颜⾊、结构,以及⼼腔的⾎容量等均有⼀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已。
“⼼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黄裹脂,⼀是为⼼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在中医⽂献中有⾎⾁之⼼和神明之⼼之别。
⾎⾁之⼼,即指实质性的⼼脏;神明之⼼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故有神明之⼼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之⼼,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门·脏腑》)。
(⼆)⼼的⽣理功能1.⼼主⾎脉:⼼主⾎脉,指⼼有主管⾎脉和推动⾎液循⾏于脉中的作⽤,包括主⾎和主脉两个⽅⾯。
⾎就是⾎液。
脉,即是脉管,⼜称经脉,为⾎之府,是⾎液运⾏的通道。
⼼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个密闭的系统,成为⾎液循环的枢纽。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液在全⾝脉管中循环⽆端,周流不息,成为⾎液循环的动⼒。
所以说:“⼈⼼动,则⾎⾏于诸经,……是⼼主⾎也”(《医学⼊门·脏腑》)。
由此可见,⼼脏、脉和⾎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系统的⽣理功能,·都属于⼼所主,都有赖于⼼脏的正常搏动。
⼼脏有规律的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
6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肺
生理: 精微(津液)脾
散精
向上
代谢后
肺
肺气宣发 向外 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肺主肃降
向下 向内
汗呼气 尿
原尿
肾与膀胱的气化
壶
水液不能外达皮毛 病理: 治 肺失宣散 无汗、皮肤水肿 宣肺利水 “提 腠理闭塞 水液不能下输膀胱 治
揭盖”
肺失肃降
肺失清肃
痰湿阻滞
可至 小便不利、水肿 降气利水
肺和呼吸道失洁净通畅
临床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 虚之征
肺朝百脉
含义:肺通百脉,全身血液汇聚于肺,肺呼吸,清浊
之气交换,将富含清气之血输注全身脏器。
生理作用:助心行血,肺主气,司呼吸,司清浊运化,
助血运行;心主血脉,依赖气之推动,随气机运行 全身,故助心行血,为相辅之官。
“人身之气,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医学真传-气血》 病理表现: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君主之官 相辅之官)
①肺司呼吸:通过有节律的一呼一吸运动,维持机体内
外正常的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保持
全身气机调畅
③助心行血:是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
佐心脏促进血行
④调节水液代谢: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机
体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四)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肺气与秋天相通应
三、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司呼吸(呼吸之气、一身之气) 二、肺朝百脉 三、肺主宣肃 四、肺主行水 五、肺主治节
肺司呼吸
含义:气体交换,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呼 浊吸清、吐故纳新,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生理: ①肺主呼吸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是其具体体现: 肺气 宣发—呼(浊气) 宣降正常,散纳有度, 肃降—吸(清气) 则呼吸调匀有序。 ②在呼吸过程中必须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使气 道通畅,呼吸自如。 ③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新病在肺,久病在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7
37/42
大肠生理功效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收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食物残渣,
再吸收其中多出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 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糟粕功效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心主血脉生理表现:
A 面色红润光泽 B 舌质淡红而滋润光泽, C 脉象和缓有力 D 胸部舒畅。
8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8/42
2.心主神志(又称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
(1)神含义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表现。 普通称之 为广义神。即 “形征”,包含面色表情,目光眼
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1
11/42
肺
解剖形态: 肺位于 胸腔,居横膈之上, 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 最高,覆盖于心,故
称“华盖”。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2
12/42
肺生理功效
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含义:又称肺“司呼吸” 是指肺经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清气,
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功效。 (2)肺主一身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概述
脏象, 古作“藏象”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脏腑器官,内脏。 脏腑器官形态结构, 如“心象尖圆,形
如莲花”
象 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
表现于外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反应 于外征象
2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2/42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 织器官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 及其相互关系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居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覆盖着五脏六腑,因此有“华盖”之称。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故又有“娇脏”之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指肺有主持人体之气的功能。
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不断进行着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这样,不但维系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同时也保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肺的功能失常,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2)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
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在宗气的生成方面,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宗气积聚于胸中,通过肺的作用,出入于咽喉以司呼吸,贯通心脉以行气血,并通过心脉周流全身,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在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脏腑功能旺盛。
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气的生成和运行的异常,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1)肺主宣发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呼出体内的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排出汗液,维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肺主宣发的功能障碍,则肺气闭郁,呼吸不利,而见咳嗽、喘促、胸闷,以及鼻塞、流涕等。
2)肺主肃降的功能亦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气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吸入的清气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若肺失肃降,则可见咳嗽、咳痰、呼吸表浅等病理表现。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既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运动。
正常情况下,肺有节律地一宣一降,维持呼吸均匀协调、气机调畅,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促进全身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若肺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而见气喘、咳嗽、咳痰、胸闷、气促、鼻塞流涕等病理表现。
(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
通即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
肺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肺的宜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且通过调节汗孔的开合排泄汗液,来调节水液的代谢;肺气的肃降。
将水液不断的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故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如肺失通调,则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全身水肿。
(4)朝百脉、主治节:朝,朝向、聚会之意;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脉会聚于肺,并经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
所以说,肺能够协助心脏以行血。
病理情况下,若肺气壅塞,可致血脉运行不畅,甚则血脉瘀滞,而见心悸胸闷、口唇青紫等病理表现。
“治节”即治理和调节。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调节呼吸功能;②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③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④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由此可以看出,肺主治节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若肺的治理调节的功能失常,则可见呼吸、水液代谢、气血运行的异常,进而影响全身相应
脏腑的功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肺的生理连属
(1)肺在志为忧:“悲”亦为肺志。
如悲忧过度,可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的病理表现。
反之,若肺气虚损或肺失宣降,就会导致机体对外来刺激的耐受性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主一身之表。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是指肺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的作用。
所以,肺气宣发的功能正常,则皮肤固密、毫毛润泽、抗御外邪的能力较强。
病理情况下,肺气虚弱,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憔悴枯槁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肌表失固,抗御外邪的能力低下,可见自汗,易感冒。
反之,若外邪侵袭皮毛,亦可影响于肺,而见发热、恶寒、鼻塞、咳喘等肺气失宣的表现。
(3)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故鼻为肺之窍。
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与肺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故而肺气和则呼吸通利、嗅觉灵敏。
外邪袭肺,肺气失宣,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失音等。
(4)涕为肺液:涕为肺宣发的津液经鼻腔分泌而成,对鼻腔起着润泽的作用而不外流。
若肺失宣降则导致涕的分泌和性状的异常。
如热邪壅肺,则鼻窍灼热而涕黄稠;风寒袭肺,则鼻塞不通或鼻流清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