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诵的舞台表演 合编
浅谈声乐的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声乐的舞台表演艺术2015-01-17雅乐艺术教育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声乐的舞台表演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人们的情感交流与社会交往日益增多,对声乐舞台表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那么,要怎样做好声乐的舞台表演呢?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之外,以下三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充沛的情感表现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艺术,声乐的舞台表演不仅要有优美悦耳的声音,更要有恰当充沛的情感表现。
没有情感的声乐舞台表演是空洞的,只有当表演者将歌曲中的情感准确到位地表现出来,歌曲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程砚秋说,没有感情的演员只是一个歌唱的工匠,远远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这足以说明声乐的舞台表演中情感的表现的重要性。
要恰当地表现歌曲中的情感,首先要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
作为歌曲内容的载体,歌词用文学创作的方法形象具体地表达人的复杂情感,歌唱者在登台表演之前,必须先透彻理解歌词,仔细琢磨每一句歌词的意思,把握好歌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可以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加深理解。
其次,作为一个歌唱者,会看谱很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歌谱中歌曲的调性、旋律与曲式结构,在其中找出作者创作的意图与真正要表达的情感。
歌谱中的力度、速度及表情等标记符号都应认真分析研读,如此方能准确到位地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
二、恰当的形体语言艺术家们历来重视声乐的舞台表演艺术,认为舞台表演即是对情感的表达。
虽然不同的艺术家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遵循着形体动作和情感关系的规律。
作为表演者表达情感的载体,形体动作是感情的诱饵,观众通过表演者的动作去了解作品的情感与内涵。
所以,表演者在充分理解作品之后,要选择恰当的形体动作去表现。
首先,手势是声乐舞台表演艺术的重要表现载体。
作为一种无声言语,手势是形体造型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塑造演员控制力与驾驭能力的重要工具。
我国的民族声乐歌手刘和刚先生《父亲》的演唱感动了万千观众,就很大部分得益于其恰当的舞台形体动作。
浅析舞台朗诵艺术及其辅助手段

浅析舞台朗诵艺术及其辅助手段舞台朗诵艺术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既有声音表达,也有动作表演。
舞台朗诵艺术通过朗读文学作品的方式,将文字和情感通过声音和表情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舞台朗诵艺术,演员需要运用一些辅助手段,来提升舞台朗诵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舞台朗诵艺术的特点、技巧和辅助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舞台朗诵艺术的特点1. 声音的运用:在舞台朗诵中,声音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表演的效果。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等来表达情感和情境,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和生动。
声音的运用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技巧,比如要控制声音的音量、音调和音色,要有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呼吸技巧。
2. 表情的表达:除了声音的运用,演员的表情也是舞台朗诵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表情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肌肉以及身体姿态来表达。
演员需要通过表情来呼应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情境,从而使表演更加生动和抓人。
3. 动作的运用:在舞台朗诵中,适当的动作可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演员可以适当地运用肢体动作来补充和丰富表演,从而更好地展现情感和情境。
1. 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舞台朗诵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布景的设计可以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一个具体的场景和空间,从而让观众更好地进入情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知。
2. 音效的运用:音效是舞台朗诵中极具辅助效果的手段。
通过音效的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氛围和气氛,增加表演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3. 灯光的运用:灯光是舞台朗诵中极具表现力的辅助手段。
适当的灯光设计可以使表演更加生动、丰富。
通过灯光的变化和亮度的调整,可以为表演增色不少。
4. 视频的运用:在一些现代舞台朗诵作品中,往往会运用视频投影等技术,通过影像和声音融为一体,加强表演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浅谈歌唱中的舞台艺术表演

浅谈歌唱中的舞台艺术表演
【摘 要】声乐表演是一种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声乐表扬方 面,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要是表现在声乐演员优美动人的声音、完美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以及大方优雅的舞台表演。本文主要从 声乐演员的、手势、眼神、情、面部表情以及形体表演等方面介绍了歌唱中的舞台艺术表演。 【关 键 词】歌唱 舞台艺术表演
四、面部表情 我们的五官包括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脸部。每个人 的五官比例不一样,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即使 是表达同一种感情,不同人有不同的面部表情。人的每一种情 感都会在面部表情中体现出来。歌唱舞台艺术表演时的面部表 情主要是指演员要将“春、夏、秋、冬”演绎出来,要让观众 体会到人生无常、四季变幻。表演者一定要放松自己的面部肌 肉和五官,让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只是一种表情,而是可以跟着 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舞台表演时的面部表情并不同于日 常生活中的面部表情,它要求情感和面部表情的统一,要求在 表现自然地同时又带有些许的夸张,要将对应的情感表现的更 明显更到位。 五、形体表演 形体表演是辅助歌唱演员表现的重要手段。声乐演员在进 行舞台表演的时候必须要表现的自信得体、自然生动、活灵活 现、落落大方。这些效果都要形体表演来辅助实现。舞台表演 的目的就是塑造出对应的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歌唱演员在进 行舞台表演的时候要做到形体动作少而精,让观众有意犹未尽 的感觉。 六、总结 声乐表演是一种艺术表演。它呈献给观众的是美的视觉和 听觉享受,是情感的共鸣。它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来具备 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还要求演员要注意观察生活,学会从生 活中积累不同人物的素材,体会不同的情感,培养不同情感的 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舞 台表演的最高境界。一场完美的演出需要演唱者从一而终的严 格要求自己,忘我的投入角色去将歌剧的情感自然地去表现, 传达给观众。
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

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境界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认识也是越来越主动,这有效的推动了艺术领域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对艺术形式以及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诗词朗诵和声乐演唱都是一种语言表演艺术,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进而在表演中也出现了两者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本文就针对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希望为两者艺术表达提供帮助。
关键词:诗词朗诵;声乐演唱;舞台艺术;有机结合前言诗词朗诵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言艺术形式,其借助优美语言、丰富语气以清晰发音等方式进行诗词作品感情的艺术表达,声乐演唱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其通过语言和音乐的形式进行情感的表达以及思想的交流,诗词朗诵和声乐演唱具有语言情感表达的共性,在近年来的艺术表演中,也常出现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融合的形式,而两者如何进行有机的融合,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的关系1.1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不同之处诗词朗诵在音高部分和声乐演唱有着显著的差距,在诗词朗诵的过程中,投入一定的感情则就不需要对音高关心,只需要根据作品感情的发展方向来表达相应的意境就可以了,而对于演唱来说,则就需要根据其旋律发展的方向按照旋律线情况进行填词和演唱,因此,演唱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气息以及更高发声,同时还要和乐谱以及旋律进行有效的结合。
诗词朗诵和声乐演唱的强弱规律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进行诗词的感情朗诵,其咬字上需要具有相应发音以及强弱的规律,并不受到类似演唱中的节拍限制,而在演唱中就需要时刻和乐谱逻辑的重音进行对照,根据拍子强弱的规律进行演唱,这也导致容易出现强弱不一致的情况。
诗词朗诵可以使用戏剧化方式进行感情的说话表达,只需要将词义向听众进行有效传达就可以,但声乐演唱需要表演者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调整呼吸和发声等,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演唱的方法,实现演唱最佳的状态进行表达,两者艺术表演者角色存在不同,诗词朗诵者就表现的肢体语言较单一,呈现出一种沉稳大气之感,则声乐表演根据剧情来进行剧中人物语言以及情境的重现,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1]。
浅析舞台朗诵艺术及其辅助手段

浅析舞台朗诵艺术及其辅助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也不断地蓬勃发展,其中舞台朗诵艺术是其中的一种。
舞
台朗诵艺术是指通过演员在台上用朗读的方式来演绎剧本或诗歌等文学作品的表演形式。
它丰富了传统文学形式的表现方式,将文学作品通过演员的口音、声音、姿态等多方面的
表现形式演绎出来,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情感表现力。
在朗诵艺术表演中,演员的声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演员的声音应该有
音高合理、音色清晰、语调自然、配合舞台动作等要求。
同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形象,演
员还需要根据角色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声音及语气,从而更好地展现出角色个性,吸引观众
的视听感官。
此外,在舞台朗诵艺术表演中,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演员的
表情和动作应该与台词紧密结合,各种动作和表情的搭配都应该与台词相呼应,更具有戏
剧性和吸引力。
演员的肢体语言要自然、真实、饱满,强化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加投入演
出现场。
此外,灯光和音响等辅助手段也非常重要,可以为朗诵艺术表演提供更好的舞台效果。
例如,通过灯光调节舞台上的明暗度,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表演氛围,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同时,音响的调节也能够使演员的声音和音乐等更加协调和谐,更好地传递出作品的意境
和情感。
总之,舞台朗诵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需要演员全方位的表现能力和灵
活的思维,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感受。
而辅助手段如灯光和音响等也能够为朗诵艺术表
演提供更好的舞台效果,令演员的表现更加精彩。
通过这些手段的协调和配合,舞台朗诵
艺术的魅力将无限延伸。
浅谈表演在朗诵技巧中的运用

的 观 点 或 论 点 。演 讲 的 基 调 应 是 亲 切 而 可 信 的 , 动 真 情 的 演 讲 才 能 打 动 人 心 。做 好 一 次 演 讲 , 一定要有 感动的激情 , 一 定 要 有
的 角 色 。孩 子 虽 然 识 字 量 不 多 , 但他们 有着丰 富的感情 和表情 ,
临其 境 的 找 准 此 刻 该 角 色 的 真 实 情 感 , 悟 透 该 段 台 词 下 的 内 心 独 白, 才 能 奠 定 朗诵 好 台 词 的 基 础 。 当 你 用 角 色 的 身 份 , 用 角 色 的热 情 , 用 角 色 的语 调 进 行 台 词 朗 诵 时 , 其 实 你 也 是 在 进 行 了 角
虚情所打动 的, 这 也 不 是 真 正 的 表 演 。 朗 诵 者 要 唤 起 听 众 的 感 情, 使 听众 与 自己同喜 同悲 同呼吸 , 必须仔 细体 味作 品, 进 人 角 色, 进入情境 , 才 能真正展示台词朗诵的魅力 。
当然 , 一味地表演是不够 的, 还 要 给 学 生 以“ 如何表 演” 的 指 导 。学 生 们 有 着 惊 人 的 想 象 力 , 这也 是培 养朗诵 能力 的有 利 因 素 。我 们 可 以 根据 学 生 的 这 一 特 点 , 创设情境 , 带 他 们 进 入 想 象 的天 空 , 使他们边读边想象 , 仿 佛 眼前 就 出 现 了 一 个 个 生 动 可 爱
色 的 表 演 创 造 。所 以 , 在台词朗诵 中, 只 有 表 演 的运 用 才 能 使 朗
更 有 着 强 烈 的 表 现 欲望 。 如果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借 助 表 演 来 激 发 学 生 朗 诵 的兴 趣 , 则 是 非 常 有 效 的 。 当然 表 演 是 在 理 解 课 文 的 基 础上进行 的, 富于趣 味性 、 形 象性 , 更 易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 学 生 可 通 过 丰 富 的语 调 、 形 象 逼 真 的表 演 , 再 现课 文 情 境 , 增进 理解 , 加 深 印 象 。 朗读 表 演 是 真 正 做 到 出 于 口 、 人 于耳 , 了然 于心 , 更 好 地 领 悟 文 章 中 心 。 因此 , 表 演 朗诵 是 激 发 学 生 朗 读 兴 趣 的 一 种
八人诗朗诵队形

八人诗朗诵队形:惊人的文艺演绎八人诗朗诵队形是一种充满文艺气息的表演形式,它通过八人在舞台上的有序变换,配合有节奏感的诗朗诵,将一副诗画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表演形式,不仅要求八位队员的高超技艺,还要求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嗅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人诗朗诵队形的特点、组成要素、表演技巧以及演绎效果,来感受这种充满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八人诗朗诵队形的特点八人诗朗诵队形是一种充满文艺气息的演绎形式。
它以文艺表现手段,通过诗歌和朗诵的形式,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视听感受。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八人密集有序的队形变换被视为最为独特的特点。
这种变换,要求队员们具有相当的空间意识和一定的舞蹈基础。
与此同时,诗歌朗诵作为演绎的核心,要求队员们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精彩。
八人诗朗诵队形的组成要素八人诗朗诵队形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队形和诗朗诵。
在队形方面,八人诗朗诵队形主要由队形起始状态、队形变换动作以及队形结束状态三部分组成。
在起始状态中,队员们需排列整齐,保持一个整体队列,这样可以为后续的队形变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队形变换动作方面,队员们根据指挥员指令,通过穿插、拼凑、叠加、分群、远近、缩扩等方式,完成相应的队形变换。
在结束状态中,队员们回到初始状态,对表演效果做出巩固和总结。
在诗朗诵方面,八人诗朗诵队形与其他形式的诗朗诵表演有些不同之处。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诗歌朗诵的内容非常重要,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更要求能准确表达出关键的情感和文化思想。
要做到这一点,队员们需要在朗诵中把握好韵律、语气、停顿等多个要素,将整个表演推向一个高潮。
八人诗朗诵队形的表演技巧在八人诗朗诵队形的表演中,队员们需要具备许多技巧,以便能够展现出较高的表演水平。
我在这里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句意,把握好音韵朗诵中的音韵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准确表达文化内涵。
队员们可以根据句意,适当延长句子中的重点字或关键词,增加音韵效果,使其更富感染力。
新、感、动、美、力——浅谈朗诵比赛的技巧

新、感、动、美、力——浅谈朗诵比赛的技巧作为一种具备传统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朗诵比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它秉承着文言文的传统,又融入唱诵的节奏与意境,除了可以表达诗词的文艺之美,还能够传达作品的语意与情感,正因此,在朗诵比赛中,朗诵者应当着重把握朗诵技巧,以便在朗诵中更好地体现出诗词文化的魅力。
首先,熟悉诗词文化内涵是朗诵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与之相关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作品的文言文精髓,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文言文特点,熟悉古今中外的文言文现象,有效地分析它们的内涵,从而把握作品的表现形式;二是要了解诗词文化的历史背景,对于知晓古今中外诗词文化历史发展背景及其意义,能够帮助朗诵者运用作品的文言文特点,把握作品的文言文精髓,可以说,把握作品的背景与它的文言文形式是朗诵比赛的重要途径;三是要留心作品的文言文结构,诗词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有特定的规律和结构,朗诵者可以用较精准的语言去表达准确的审美意象,从而把握作品的表现形式,让作品的语意与情感得以完美的传达。
此外,在朗诵比赛中,除了把握诗词文化内涵外,还需要注意朗诵技巧上的把握,其中包括:一是节奏感要强,丰富唱腔要突出。
朗诵比赛要求朗诵者将作品中的节奏和基本意境把握得当,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二是把握重音要准,增强语意要到位。
朗诵比赛要求朗诵者把握诗词的基本文言重音,正确的把握重音,能够让自己的朗诵更加自然,并且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把握作品的内涵;三是力调要适度,停顿要分明。
朗诵比赛要求朗诵者把握力调,正确的把握力调可以表达出朗诵者的力量和热情,从而让观众更容易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四是运用器官要良好,传达情绪要准确。
朗诵比赛要求朗诵者掌握良好的器官运用技巧,正确的把握器官运用技巧,可以让朗诵者的情绪更容易传达给观众,从而让观众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与思想。
综上所述,朗诵比赛虽然具备复杂的朗诵技巧,但只要把握住朗诵技巧,就可以做到千变万化,触及人心。
浅谈朗诵的舞台表演 合编

浅谈朗诵的舞台表演今天不能算是一个讲座,我只是从2011年开始,才在陈云峰主任的带领下进入朗诵这个领域,经验不足、作品演绎的有限,今天仅仅结合我参加的几次跟朗诵有关的演出。
就朗诵的舞台表演谈谈我的切身感受,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对于舞台朗诵表演我是这样理解的:舞台朗诵是依据整台演出主题的要求,按照导演的要求和作者的意图。
经过朗诵者深入细致地分析作品,体会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挖掘其中内在的含意。
融入朗诵者的思想感情,用精准的肢体动作、恰当的舞台调度、丰富语音渲染等等艺术方式的加工,把作品在观众面前完美再现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
既然是表演,当然就必须贯彻舞台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还必须要做到舞台表演的三要素:真听、真看、真感受。
我想从以下9点说说我的经验。
一、作品分析二、音乐选择三、舞台调度设计四、肢体语言(及表情)的运用五、语音语调的控制六、气息(气口)设计七、上场前的准备八、表演中的应变九、结束式的运用最后,我想再多说几句一是:朗诵是声音的艺术,舞台表演朗诵更要在声音造型上下足功夫,使自己的声音符合演出的需要,比如音高、音量、音色、音长、气、声、字、停连、语势等等。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的经验中磨合,龙之声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磨练平台,希望我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参与的多了,自然体会就会越来越深刻,作品演绎的会越来越好。
二是:对于众所周知的作品大框架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但在小细节的处理上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朗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只要你勤学苦练,就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以上列出的这些,每一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只是根据自己演出的一点点儿经验拿来跟大家分享交流,不对的地方还敬请海涵,也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批评意见,让我们共同进步。
1、作品分析(一)明白主题,确定基调我们拿到一篇具体的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全篇。
这个过程除了要解决文字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概括出全篇的主题来。
诗歌朗诵技巧与舞台表演的要点分享

诗歌朗诵技巧与舞台表演的要点分享诗歌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节奏的掌握,将诗歌的美妙之处传递给观众。
而在舞台表演中,除了声音的运用外,还需要注重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展示。
本文将分享一些诗歌朗诵技巧和舞台表演的要点,希望对广大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诗歌朗诵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朗诵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朗诵时,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以及声调的变化。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语调的把握也是关键,不同的诗歌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调,有时需要柔和悠扬,有时需要激昂有力,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语调。
其次,舞台表演的要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舞台上,朗诵者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能够加强诗歌的表达力。
首先,要注意站姿和肢体动作的协调。
一个自信而稳定的站姿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要注意手势的运用,适当的手势可以增加表演的生动性。
其次,面部表情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歌的内涵。
除了声音和肢体语言外,诗歌朗诵还需要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掌握。
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诗歌朗诵的灵魂所在。
通过合理的停顿和抑扬顿挫的处理,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韵律之美。
此外,要注意诗歌的节奏感与自己的朗诵速度的协调,不要过快或过慢,要根据诗歌的节奏感来调整自己的朗诵速度。
在舞台表演中,还需要注意与观众的互动。
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和微笑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加投入到表演中。
同时,要注意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自己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最后,要持续的练习和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诗歌朗诵和舞台表演是需要不断磨砺和提高的艺术形式。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多参加一些朗诵比赛和演出活动,与其他朗诵者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朗诵的临场表演设计技巧

才是对教师的选择。
因此,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优化机制,做到优胜劣汰,才能确保课程的质量。
为此,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中,在确定严格的开课申报审批程序的同时,要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优化机制。
如在选课过程中达不到规定人数的课程即被自然取消,开课后两周内达不到规定人数的课程停开,学期内平均上课人数低于规定人数的课程不得再开课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优化机制。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善网上选课机制网上选课管理模式是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共享、科学合理、使用便捷的集合系统。
网上选课可以充分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提高课程管理效率。
利用网络实现自主选课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教务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4.改革考核和评价机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要从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思想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
考试内容应侧重于检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口试、实验操作、论文答辩等,或综合使用几种方法。
同时,和必修课一样,学校要加强对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其教学质量。
学校教务处、督导处要不定期地对每一时段的公共选修课进行巡视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课程评价;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公共选修课值得“公选”。
5.确立校际互通的选课认可机制想要更好地进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开发,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仅以一校之力很难达到公共选修课的建设要求。
因此,要充分利用高教园区等教育资源密集地的地理优势,发挥不同高职院校所拥有的研究专长和各自特色,建立一种校际间资源共享的课程建设平台和学分互认机制,以保证公共选修课既能为学生增加自主学习的空间,又能为学生提供均衡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平台,真正做到文理互通、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努力实现公共选修课的建设目标。
朗诵的基本技巧—朗诵临场表演设计

诵
艺
还可用高低不同的台阶作背景,如朗诵《长江》,以台阶来表达长江彼岸。
术
朗诵《长江》
朗诵表演舞台设计 朗诵的布景
朗
诵
艺
术
朗诵《致胡杨》
朗诵《叶笛声声,红旗飘飘》
朗诵《长江》
三
朗 诵
的
灯
光
朗诵表演舞台设计 朗诵的灯光
朗
根据朗诵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色彩的灯光来烘托气氛。
诵
艺
术
胡乐民朗诵《将进酒》
朗诵的乐舞设计
选择背景音乐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朗诵有自己的情绪,音乐也
有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情绪 彼此接近,才能和谐统一。
一般情况下,和朗诵配合的天 衣无缝的现成音乐几乎找不到, 因此很多时候需要朗诵者自己 编排乐曲,把两首或者多首音 乐有机地组合起来,以适应朗
诵的长度及情绪变化的要求。
朗 诵 艺 术
背
1开 端
景
2 高潮
音
3 呼应
乐
4结
尾
一
开
端
朗诵的乐舞设计 开端
朗
诵
一 开端
艺
术
指在作品朗诵之前的一段,类似于前奏曲,它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将听众和朗诵者 的情绪带入作品情境当中。
开端一般不可太长,轻缓而起,逐渐加大,再转轻缓,此时朗诵开始。
二
高
潮
朗诵的乐舞设计 高潮
朗
诵
二 高潮
艺
术
指在作品的情感达到高峰,感情激烈之时,此时配乐音量放大,辅佐有声朗诵,
的,意象“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我、姑娘”,意象美;
诵 艺
术
朗诵表演舞台设计 朗诵的现场配乐
朗诵的表演动作

朗诵的表演动作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投入以及肢体语言的辅助,将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的艺术表现。
以下是一篇关于朗诵表演动作的作文,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朗诵的艺术:声音与肢体的和谐共鸣**朗诵,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情感与灵魂的交融。
在一次难忘的朗诵会上,我深刻体会到了朗诵表演动作的重要性。
舞台上,灯光柔和,一位朗诵者缓缓走上台前。
他身着一袭深色长袍,手中轻轻握着一张泛黄的纸张。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每一个停顿都恰到好处,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随着朗诵的深入,朗诵者的动作也渐渐丰富起来。
他的双手时而紧握,时而舒展,仿佛在与文字中的情感进行对话。
当朗诵到激昂的部分,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手臂有力地挥动,像是在指挥一场无形的交响乐。
而当朗诵到温柔细腻的段落,他的手指轻轻触摸纸张,仿佛在抚摸着文字的灵魂。
朗诵者的眼神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他时而目光如炬,时而深邃如海,每一次目光的转动都与朗诵的内容紧密相连,让人仿佛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故事。
朗诵结束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朗诵者微微鞠躬,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这一刻,我明白了朗诵的真谛——它是一种声音与肢体的和谐共鸣,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画面的艺术。
朗诵,让我们在声音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文字的力量,体验情感的传递。
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欣赏、去学习、去实践。
---这篇作文通过描述朗诵者在舞台上的动作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朗诵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传达了朗诵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艺术表现。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一、背景朗诵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尤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朗诵表演中,除了嗓音表现,造型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个好的朗诵造型,不仅可以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还能更好地表达内容和情感,进而使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朗诵造型设计原则1.凸显主题:朗诵表演的造型需要凸显主题,与表演内容相符合,营造出氛围和情感,突出表达方式。
2.个性化:朗诵造型应根据表演者自身的特点和气质,个性化设计,突显优势,融入自己的风格。
3.统一整体:朗诵造型需要与其他表演元素协调统一,统一风格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色彩运用:色彩是造型设计的重要元素。
在朗诵表演中,色彩运用需要根据表演的艺术需要,营造出合适的氛围和情感。
三、朗诵造型的编排1.姿态:良好的姿态能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呈现自己最佳的一面。
在朗诵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根据自己所表演的内容,调整姿态,保持自然的状态,使得表情动作更加生动有力。
2.手势:手势是朗诵表演中的重要元素,用手势来表达内容和情感,有助于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表演者需要在使用手势时注重节奏性和节制性,使得手势与语言形成统一的整体。
3.眼神:朗诵的表演离不开眼神交流。
良好的眼神交流不仅可以使表演者与听众建立更好的联系,还可以使得表演者更好地表达情感。
表演者需要在表演过程中注重眼神的运用,变换眼神的角度和范围,使得听众更加容易体会到表演者表达的意思。
4.腰部发力:良好的腰部发力可以使得表演者在表演时更加有力度,动作更加自然生动。
表演者应该注意及时放松肩膀和手臂,使得腰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力。
四、结论朗诵造型编排是朗诵表演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编排好的造型能够提高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营造出适宜的氛围和情感,突显表演者的优势和气质。
在朗诵造型的设计中,需要注重主题突出、个性化、整体协调和色彩运用等原则,编排时需要注意姿态、手势、眼神和腰部发力等方面的考虑。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背景介绍在朗诵表演中,演员的造型和姿态对于表演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朗诵造型编排方案成为了很多表演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从造型编排的概念、步骤及实际运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造型编排的概念造型编排是指通过人体的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因素,来呈现出演员对于作品的理解与表达。
在朗诵表演中,通过合理的造型编排可以更好的呈现出作品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因此,造型编排在朗诵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造型编排的步骤1. 分析作品的情感特征不同的朗诵作品,其情感特征和表达目的都不同。
因此,在进行造型编排之前,演员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明确作品的情感特征,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以此来确定造型编排的方向和重点。
2. 设计造型框架根据分析作品的情感特征,演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最好地呈现出这些情感特征。
在此基础上,演员可以设计出一个整体的造型框架,确定如何运用手势、动作等元素来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3. 细化造型细节在完成整体造型框架的设计后,演员需要进一步细化造型细节,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方面。
这些细节的确定需要结合作品情感特征和造型框架来考虑,力求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
4. 反复排练造型编排的效果需要在实际表演中得到验证。
因此,演员需要进行反复的排练,不断优化自己的表演技巧和造型编排效果。
通过反复排练,演员可以更好地掌握表演技巧,提高表演水平,做到游刃有余。
造型编排的实际运用造型编排在朗诵表演中的具体运用需要根据不同的朗诵作品和演员的特点来设计。
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造型编排方案。
1. 手势与面部表情配合在朗诵表演中,手势和面部表情往往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演员可以通过抬手、捻指、点头、眼神等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时,演员要注意不要过度,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涵盖。
2. 姿态和动作的运用姿态和动作在朗诵表演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朗诵是一门需要注重表现力和感情表达的艺术形式,而造型编排是朗诵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
好的造型编排方案可以让朗诵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更好地展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1. 初步准备在开始朗诵造型编排之前,需要进行几项准备工作:1.1 熟悉文学作品朗诵的内容通常是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并从中挖掘出最能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以便在朗诵中更好地诠释出来。
1.2 分析音乐节奏朗诵的音乐节奏对于造型编排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根据文学作品的韵律和情感起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安排声音的起伏和转折。
1.3 研究舞台环境在进行造型编排时,要考虑到舞台的大小、布景和灯光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将表演效果呈现出来。
2. 造型编排方案2.1 站姿朗诵的站姿需要在准确地诠释文学作品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表现力和气场。
站姿应该稳重而不失轻盈,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感受到内在的坚定和自信。
2.2 行走在朗诵过程中,行走也是造型编排的重要环节。
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保持舞台的中心、姿势的舒展和呼吸的平稳,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自信和从容。
2.3 手势手势是朗诵中表现力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文学作品的节奏和情感变化进行调整,让手势与声音合拍。
手势应该流畅且不过于夸张,以表现出演员的情感和思想。
2.4 眼神眼神是朗诵表演中最能体现演员情感的手段之一,需要根据不同情感做出不同的调整。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适时地将视线投向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表演的真实感和情感变化。
2.5 配合音效在朗诵中,配合音效也是造型编排的一个重要环节。
演员需要根据音效的变化来进行身体动作和表情的调整,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3. 总结朗诵造型编排方案是朗诵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需要演员根据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音乐节奏进行设计和调整,以更好地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情感。
在进行造型编排时,演员应该注重站姿、行走、手势、眼神和配合音效等方面的应用,以实现表演的效果和目的。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一、概述朗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各种场合都有广泛的应用。
良好的朗诵表现不仅取决于演员的口技、语感和表达能力,还与造型编排紧密相关。
因此,在朗诵表演中,采用高质量的造型编排方案对提高表现效果至关重要。
二、朗诵造型编排的作用朗诵的造型编排是指通过姿势、动作、肢体、表情、服装等各种视觉符号来表现朗诵的情境、感情和形象。
朗诵造型编排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增强朗诵的感染力:通过造型编排来创造氛围、突出重点和展现形象,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2.丰富朗诵的形式:把演员身上的各种语言符号变成形象符号,丰富了朗诵表现的形式,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朗诵的内涵。
3.规范朗诵的表演:朗诵造型编排可以帮助演员把握朗诵的节奏、情感和表现手法,体现出朗诵表演的规范性。
三、朗诵造型编排的原则制定朗诵造型编排方案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以表现为主:造型编排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朗诵,因此在制定方案时必须把表现放在首位。
2.恰当、真实、自然:造型编排的内容必须恰当,符合情境和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不应过分浮夸或夸张。
3.与朗诵内容相适应:造型编排与朗诵内容有机结合,要根据情感和形式特点灵活选用各种造型姿势,以衬托朗诵内容。
四、朗诵造型编排的具体要求1、节奏感朗诵造型编排要有节奏感。
这一要求首先体现在造型编排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姿态和动作之间的配合,使演员的动作节奏与朗诵的节奏一致。
在朗诵时,演员的呼吸、声音、动作和表情都要根据朗诵的节奏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使造型和朗诵内容形成有机一体。
2、情感流畅朗诵造型编排要求情感流畅。
换言之,整个表现过程中,演员所有的造型姿势和动作都应该顺畅自然,不要刻意做作。
朗诵造型编排的目的是使演员的情感表达更加充分和深刻,所以需要让演员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表达细腻到位。
3、形象明确朗诵造型编排要求形象明确。
在朗诵演出中,通过造型编排来体现人物的形象非常重要。
必须通过造型的力量去刻画角色,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和性格,使观众对人物的形象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以便通过造型编排来突出人物特点,并使其与朗诵情境相吻合。
浅析舞台朗诵艺术及其辅助手段

浅析舞台朗诵艺术及其辅助手段【摘要】舞台朗诵艺术是一种通过朗诵诗歌或文学作品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舞台朗诵艺术的定义和背景,以及为什么需要辅助手段来提升表现效果。
接着探讨了舞台朗诵的表现形式和历史演变,展示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进一步分析了辅助手段在舞台朗诵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辅助手段在提升表现效果中的作用。
展望了舞台朗诵艺术的发展前景,以及辅助手段在促进舞台朗诵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舞台朗诵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与辅助手段的结合将为这一艺术形式带来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舞台朗诵艺术, 辅助手段, 表现形式, 历史演变, 魅力, 作用, 分类, 发展前景, 促进作用.1. 引言1.1 什么是舞台朗诵艺术舞台朗诵艺术是一种通过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将文学作品生动地表现在观众面前的艺术形式。
在舞台朗诵中,朗诵者需要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人物形象通过声音的表达和肢体动作的演绎展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舞台朗诵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语言、表演、声乐等多种艺术要素,通过朗诵者的演绎,使原本静态的文学作品变得生动起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舞台朗诵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现代舞台表演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舞台朗诵艺术,观众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启发,朗诵者也可以通过表演来传递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理念。
在当今社会,舞台朗诵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为什么需要辅助手段舞台朗诵艺术是一种融合了声音、情感和表演艺术的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文字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仅仅依靠演员的声音和表演技巧很难完全展现出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我们需要辅助手段来提升舞台朗诵的效果和观赏性。
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境。
舞台朗诵往往需要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文字和情感传达给观众,而有时候仅靠声音和表演是不够的。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简介朗诵是一种通过诵读表现文学作品的文艺形式,是文学艺术和表演艺术相融合的表现形式。
在朗诵中,演员的语音、肢体、神态和造型都是重要的表演元素。
朗诵造型编排方案就是为朗诵表演设计肢体动作和舞台要素的一个方案。
朗诵造型编排的原则1.突出朗诵的主题、情感和意境;2.体现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思想深度;3.合理运用表演艺术的语言形式和造型手法。
朗诵造型编排的步骤第一步:选定朗诵作品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作品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进一步挖掘出作品的意境,并将其贯穿整个朗诵过程中。
其次,需要考虑作品的表现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作品。
第二步:确定朗诵的主题、情感和意境朗诵的主题、情感和意境是朗诵造型编排的基础。
在确定朗诵的主题、情感和意境后,可以进一步制定朗诵的造型手法。
在朗诵表演中,肢体语言和造型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演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态等多种方式,突出朗诵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合理运用舞台要素,包括灯光、音效和背景布景等,能够更好地表现文学作品的视觉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排练和调整在朗诵造型编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排练和调整。
在排练过程中,演员需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观众的反应,不断调整朗诵的表演效果。
朗诵造型编排的示例下面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介绍一下朗诵造型编排的具体过程。
步骤一:选定朗诵作品选择李白的《将进酒》,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涵盖了李白充满豪情壮志的人生哲学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步骤二:确定朗诵的主题、情感和意境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主题为“豪情壮志,忠诚爱国”,情感为“慷慨激昂,豪迈不羁”,意境为“昂首阔步,不畏困难”。
在朗诵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态等方式,突出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念到“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的时候,演员可以用手指指天空,表现出豪情壮志。
伴随着文言文的抑扬顿挫,演员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大小,更好地表现出李白的情感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朗诵的舞台表演今天不能算是一个讲座,我只是从2011年开始,才在陈云峰主任的带领下进入朗诵这个领域,经验不足、作品演绎的有限,今天仅仅结合我参加的几次跟朗诵有关的演出。
就朗诵的舞台表演谈谈我的切身感受,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对于舞台朗诵表演我是这样理解的:舞台朗诵是依据整台演出主题的要求,按照导演的要求和作者的意图。
经过朗诵者深入细致地分析作品,体会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挖掘其中内在的含意。
融入朗诵者的思想感情,用精准的肢体动作、恰当的舞台调度、丰富语音渲染等等艺术方式的加工,把作品在观众面前完美再现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
既然是表演,当然就必须贯彻舞台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还必须要做到舞台表演的三要素:真听、真看、真感受。
我想从以下9点说说我的经验。
一、作品分析二、音乐选择三、舞台调度设计四、肢体语言(及表情)的运用五、语音语调的控制六、气息(气口)设计七、上场前的准备八、表演中的应变九、结束式的运用最后,我想再多说几句一是:朗诵是声音的艺术,舞台表演朗诵更要在声音造型上下足功夫,使自己的声音符合演出的需要,比如音高、音量、音色、音长、气、声、字、停连、语势等等。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的经验中磨合,龙之声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磨练平台,希望我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参与的多了,自然体会就会越来越深刻,作品演绎的会越来越好。
二是:对于众所周知的作品大框架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但在小细节的处理上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朗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只要你勤学苦练,就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以上列出的这些,每一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只是根据自己演出的一点点儿经验拿来跟大家分享交流,不对的地方还敬请海涵,也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批评意见,让我们共同进步。
1、作品分析(一)明白主题,确定基调我们拿到一篇具体的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全篇。
这个过程除了要解决文字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概括出全篇的主题来。
对主题的概括要求准确、具体,同时也要言简意赅。
这些内容对于确定作品的基调是必需的。
确定基调,就是朗诵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朗诵时总的态度倾向,不是说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也不是朗诵时声音的高低。
(二)结构分析对一些文章中有比较长的自然段的,通过句群切分把长的自然段划分成几个小的层次,这些小层次是反映作品内容发展变化的细致层次和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
对小层次的内容、情感,和小层次之间联系的把握,对我们处理比较长而且复杂的大段落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句群切割时,对作品的感受、体验要和在朗诵时该怎样处理进行构想是同时进行的,而不能只有作品进行枯燥的理性分析,一定要把分析理解作品和具体感受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语言表达直接挂起钩,缩短理解和表达的距离。
(三)研究语境表现一位作者的作品,必须要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内、外部环境。
套用一句文绉绉的话就是:“潜在于语言之外非语言的主客观情景”,那他就包括了作品的历史背景、写作背景,还有在舞台上演绎作品的作品的背景。
(四)揣摩语句含义,重点把握作品的细节。
其实就是朗诵作品的“内在语”,作者到底要想说的是什么。
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品分析到位了,那么上台去演绎的时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举重若轻的功效。
2、音乐的选择配乐作为对语言的一种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与表达内容的载体。
它可以把音乐与声音更好的融合一体,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更能呈现出作品的美感。
关于音乐选择的重要性,我就不想多啰嗦了,只要作品分析到位的话,那么背景音乐的选择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咱们可以把作品需要的音乐类型预先分成下面这几类:歌颂祖国类、亲情乡情类、爱情心情类、自然诗意类、强烈节奏气势磅礴、交响乐轻音乐、提琴主题、古曲古韵。
平时多收集、积累一些音乐,或者只记住音乐的名字就可以,然后直接放到各个类型里去,那么演出时候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直接从自己的曲库里去选,就不会为没有好的背景音乐发愁了。
3、舞台调度舞台调度,舞台表演的外部造型形式,也叫场面调度。
它通过演员的体态、演员与演员以及演员与舞台景物之间的组合,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或通过一组形体动作过程,构成艺术语汇,这句不用)使舞台表演形象化、视觉化、舞台调度是朗诵表演和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的体现,它是舞台表演的重要表现手段。
说白了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位置的安排、转换和移动。
还有表演者之间的位置组合,还有表演者与舞美景物甚至是和背景电子屏幕内容的配合。
关键的一点是:舞台的调度设计要和表演的作品从内部,外部形成统一,不要游离。
舞台调度是时间空间的综合。
不能拼凑,不能生搬硬套,一切移动、安排、转换要从作品出发,从大自然而然的进行舞台调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大的舞台调度,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位置在舞台的前三分之一处的舞台正中表演就可以了。
4、肢体语言记表情肢体语言在朗诵、特别是舞台表演性质的朗诵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运用好肢体语言,会为朗诵的表演增色不少。
反之,如果没有恰当的使用肢体语言,会破坏朗诵演出的效果,甚至起到负面的影响。
1、眼神。
我的感觉是如果舞台不是很大,眼神落到第三排观众的头顶位置。
再大一点儿的舞台眼神落在第二排观众头顶的位置。
如果灯光特别明亮,眼睛是看不到台下的观众的,这个时候眼神尽量平视,心中的对象感要强。
在舞台上,眼神的位置一定要活,不能总盯在一个点上,要根据对作品的理解,适当的往左看、往右看,看的时候要做到大方、真诚的交流,不要有眼神的游离。
要把你对作品的理解也通过眼神表达出来。
电影《花样年华》里梁朝伟的眼里全是戏,他不用说话,只看眼神就已经能够体会到他即将要干什么了。
2、表情。
有人一朗诵作品就会皱起眉头做痛苦状。
其实每一部作品的情绪都是有起伏变化的,表情也应该跟随作品清晰的起伏而起伏。
高兴的时候要笑、痛苦的时候要哭。
要绝对避免不经意小动作的出现,比如:吐舌头、舔嘴唇、抽鼻子、咧嘴等等。
3、手势。
手势是辅助朗诵表演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表演过程中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都会情不自禁的用手势来辅助表达感受。
但是,千万要牢记:不能过多的使用手势,使用多了作品的演绎也就散了。
另一个是手势和眼神一定要协调,一般情况是一句话说完的同时手势也刚刚好到位。
比如:在朗诵叶芝的《当你老了》。
最后一句是:在密密的星群里掩藏她的笑靥。
我是用右手,向右前方45度伸出,眼神随着手势走上去。
因为作品里是在星群里掩藏笑靥,我理解的是充满都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表情自然也是充满渴望的。
5、语音语调的控制有人朗诵作品,以上来就慷慨激昂,声音很高昂、气势很宏大的一路到底。
但每一个作品需要的语音语调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再别康桥》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需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语气语音来表达,前者的调值如果是3的话,那么后者的调值应该是5。
即便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自己它的语音语调语气也是有变化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平行语势)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疲惫”重读)的歌;→(用平缓、低沉的语调,表达对祖国数百年来落后状况的痛切感受。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蜗行”重读)——摸索(“摸索”重读);(下行语势)(语调略高,重音处将声音延长,加强沉重的语气)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上行语势)(语速由慢到快,语调逐渐上扬)把纤绳/深深(“深深”重读)(注意两个叠词的重音,节奏减慢)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字字重音,感情饱满,用降调表达发自内心的感叹)这些都需要在充分理解作品和精心设计后,才能表现出来,毕竟朗诵表演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是对文字作品的更深层次的二度精加工。
6、气息气口的设计关于气息的练习和运用,边晓娜会长在上一期的讲座中已经做了精彩的阐述并且将具体的练习方法交给了大家,我就不赘述了。
关于气口也就是演绎作品时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方法换气,我的感受是要根据自己的气息量来定。
比如《青春中国》这部作品用(偷换气)茫茫的夜色作墨(偷换气)用疮痍的土地作纸(偷换气)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是谁?(稍长时间停顿)写下的两个字--(换气音)中国让人读得昏暗(偷换气)读得疲惫更让人(换气音)读得心痛读得悲愤…………他们(换气)义无返顾地(四字加重)选择了用铁锤(加重)砸(稍加长)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换气)他们走过漫道他们越过雄关他们驰骋疆场他们(换气)英勇杀敌(四字加重)…………利用好气息和气口设计,对作品的演绎也是一种提升。
7、上场前的准备上场前,有几项工作要做:1、服装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比如:男士演绎《再别康桥》可以长衫、围巾、眼镜。
《我用残孙的手掌》可以中山装。
再现代一些的作品可以西装、领带。
活泼一些的可以领结等等。
胡乐民老师在中央四表演《将进酒》时穿长衫,蓄须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2、伴奏音乐的准备。
上场前,一定要跟音响师交代清楚我什么位置用哪一个音乐,什么位置需要停什么位置需要音量增大减弱等等,必要时要给音响师准备文字稿。
不管是联排、彩排还是演出,一定要和音响沟通到位。
3、化妆。
化妆师也很关键。
但凡是在有灯光的舞台上演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有条件的一定要化妆。
而且要跟化妆师交代清楚你要表演的作品的总体情绪是什么样的,她需要做什么样的处理。
参加省电视台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英雄赞歌》就因为彩排的时候没有给化妆师交代很清楚,我脸上的伤痕就没有化上去,跟服装上的斑斑血迹成了对比。
化妆不论男士和女士都要重视发型的设计,新年音乐茶话会上,赛男、艳鹏他们四个设计都很好。
4、情绪的准备。
上舞台,即便是作品已经倒背如流、一切准备到位。
临上场前的几分钟,需要来几次深呼吸,需要平复一下心情,提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作品的已经中去。
8、表演中的应变我说的应变是针对演出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意外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提醒,如果前边几个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演出中就会少很多意外的发生。
我见过演出过程中衣服开了的,道具掉了的,音乐突然没有声了的,忘词儿的,配合错位的等等。
在演出前一定要把自己即将要演出的各个环节过一遍,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如果真的出了问题该怎么办。
等等等等。
9、结束式的运用朗诵表演主题结束了,我们是不是放下手,收回眼神退场就行了?我认为不是的,有经验的表演者在朗诵到最后一个手势、语音已经结束的时候会定格,在心里默数3秒钟,然后再谢幕。
为什么这样做?不言而喻;有了好的开端必须还要有一个稳定的结尾。
这是朗诵表演的一般模式。
不过也有根据作品的需要做另一种类型的谢幕退场的。
再强调一点的是:合诵表演,男士退场一定要请女士先行,并用手势示意。
这个不仅仅是惯例,也体现了表演者的风度和表演者之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