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合集下载

基础调式乐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调式乐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调式乐理知识点总结乐理是音乐的理论基础,是学习音乐的重要一环。

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和声、调式等多个方面,本篇将主要从调式这一方面进行总结。

调式是音乐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是指音乐作品所使用的音符组合,以及这些音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使用规律。

乐曲所使用的音符组合会构成某种特定的音乐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调式。

了解调式的知识对于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调式的定义、种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1. 调式的定义调式是乐曲中所采用的音高组合的模式。

它涉及到音符的组合、音程的运用、和弦的组成等多个方面。

调式是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决定了乐曲的音域、音色、音韵等方面的特征。

调式的种类调式的种类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大调、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短调、长调等。

大调是西方音乐中最常见的调式,它具有明亮、欢快的特点。

小调则是一种比较沉郁、深沉的调式。

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是小调的两种变体形式,它们在音程和和弦的构成上有一些区别。

短调和长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两种调式,它们在音域和音程上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3. 调式的特点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大调具有明亮、欢快的特点,它适合表达喜庆、欢快的情感;小调具有沉郁、深沉的特点,它适合表达悲伤、忧郁的情感;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则在音程和和弦的构成上有一些区别,它们适合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

此外,短调和长调在音域和音程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它们适合表达中国传统音乐中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4. 调式的应用调式在音乐作品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它决定了乐曲的音域、音色、音韵等方面的特征;它决定了乐曲的整体格调和情感色彩;它决定了乐曲的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构成。

因此,了解调式对于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作曲家来说,熟练掌握各种调式的特点和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音乐作品,丰富乐曲的音乐内涵。

5. 总结调式是音乐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涉及到音符的组合、音程的运用、和弦的构成等多个方面。

宫商角徵羽_中国古代乐理钩沉

宫商角徵羽_中国古代乐理钩沉

宫商⾓徵⽻_中国古代乐理钩沉中国是⼀个礼乐之邦,⾳乐⽂明源远流长。

数千年的⾳乐⽂化陶醉了⼀代代中国⼈,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乐理论,如三分损益法等理论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中国⽂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明的瑰宝。

摇乱了五声中国古代对⾳乐家⽐较轻视,古代的⾳乐理论在“正史”中地位也不⾼,没能留下更多的书⾯资料。

但⾳乐和⽂学⼀样,是古代知识分⼦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的⽇常⽣活中⽆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声⾳有4个物理属性:⾼低、长短、强弱、⾳⾊。

对于乐⾳⽽⾔,声的⾼低特性尤为重要。

在中国传统⾳乐中,⽤以标记乐⾳相对⾳⾼的“五声⾳阶”应⽤最为⼴泛。

当我们⽤右⼿弹拨古筝的第11弦到第15弦时,可以听到由低到⾼的5个声⾳,它们便是中国传统⾳乐中的“五声”—“宫”、“商”、“⾓”、“徵”、“⽻”,相当于现在数字简谱中的“1、2、3、5、6”。

随着中国古代⾳乐和数学的发展,在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管⼦·地员篇》最先记述了⽤数学计算五声相对⾳⾼的科学⽅法,书中宫商⾓徵⽻—中国古代乐理钩沉⽂/⽶怜图/Fotoe⽂化纪事C U L T U R A LE V E N T S写道:“凡将起五⾳,先主⼀⽽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黄钟⼩素之⾸以成宫;三分⽽益之以⼀,为百有⼋,为徵;不⽆有三分⽽去其乘,适⾜以是⽣商;有三分⽽复于其所,以是⽣⽻;有三分⽽去其乘,适⾜以是成⾓。

”这就是中国⾳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其⼤意是说:如果要得五声,⾸先要定⼀个标准⾳,把它作为“宫”,其余各⾳可将管长、弦长或减少(损)三分之⼀,或增加(益)三分之⼀,或再于所得加减三分之⼀,皆以此类推。

简单以算式表⽰就是:宫(a×3)4=81徵 81×4/3=108商 108×2/3=72⽻ 72×4/3=96⾓ 96×2/3=64(a为“主⼀”,即原单位长度,81、108等为⽐例长度。

中国基本乐理 pdf

中国基本乐理 pdf

中国基本乐理是指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它不同于传统欧洲乐理,不是从记谱、音阶、调式、和弦等音乐基本知识入手,而是从中国音乐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入手,从文化的高度出发,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讲述中国音乐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从文化的高度,讲述音乐在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音乐的哲学基础、美学特征等。

-第二章:从音乐的四个物理特征为切入点,讲述中国音乐的基本材料。

-第三章:论述中国传统律制,包括十二律吕、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及其他多种律制。

-第四章:讨论调式,包括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均宫调、旋宫犯调。

-第五章:论述曲调发展、曲式等问题。

-第六章:讨论记谱法,包括工尺谱在内的各种传统谱式。

中国基本乐理在国内外音乐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理教学-中国民族调式

乐理教学-中国民族调式
五声徵调式:以徵音为主音的五声音列称为五声徵调式。 它的调式音阶为:徵-羽-宫-商-角-徵(见例7-12)。
例7-12
第一节 民族五声调式 五、五声徵调式
调式特点:以徵音为主音,调式音阶的音程关系为全音-小三度-全音-全音-小三度。 例7-13为五声徵调式的应用。
例7-13
第一节 民族五声调式 五、五声徵调式
第二节 五声调式的省略形态【拓展 】
二、三声
2.省略宫音或角音的三声
省略宫音或角音的其中一音,或者宫音和角音都省略掉,在判断这样的三声的调式调 性时,结论不是唯一的,如例7-21所示。
例7-21
第二节 五声调式的省略形态【拓展 】
二、三声
2.省略宫音或角音的三声
这首民歌是由三声构成的,分别是G、bB、C。从旋律的旋法和这三个音的音程关系 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三个音纳入五声音列的框架下考察。由于这三个音之间没有五声音列 的特征音程(大三度),所以对这首民歌的三声的解释不是唯一的。
例7-18
第二节 五声调式的省略形态【拓展 】
一、四声
1.省略商音、徵音或羽音的四声
这首民歌是由四声构成的,分别是B、D、E、 #F。从旋律的旋 法和这四个音的音程关系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将这四个音纳入民族五 声音列的框架下考察。由于大三度D- #F的存在,我们可以确定B、D、 E、 #F是B羽、D宫、E商、 #F角。这首民歌省略掉了徵音(A音)。 从结束音可以看出它的调式主音应该是B羽。由上推理可得,这首民 歌的调式是省略A徵的四声B羽调式。
例7-9
第一节 民族五声调式 四、五声角调式
调式特点:以角音为主音,调式音阶的音程关系为小三度-全音-小三度-全音-全音。 例7-10为五声角调式的应用。

中国传统乐器乐理

中国传统乐器乐理

中国传统乐器乐理
中国传统乐器乐理包括音乐的基本音程、音符、节奏和节拍、技巧等方面。

1.基本音程:中国传统乐器重视整数比例,基本的音程是1:2(八度)、2:3(大三度)、3:4(纯四度)、4:5(纯五度)、5:6(小三度)等。

2.音符:中国传统乐器的音符是通过空气震动的方式产生的,一般表示为数字或字母符号。

其中,数字1-7表示音阶音符,而字母符号则表示升降音符。

3.节奏和节拍:中国传统乐器注重节奏的稳定和准确,以乐曲的节奏为主导。

每个乐曲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常用的拍号有4/4、3/4、2/4等。

4.技巧: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颤音、滑音、泛音、跳弦、打击等。

其中一些技巧可能在其他国家的乐器中更为罕见。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乐器乐理独特而丰富,它们的演奏和创作是通过数百年的积淀和发展而形成的。

乐理的基础知识

乐理的基础知识

乐理的基础知识一、乐理的基本概念基础音乐理论,也被称为基础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

要解决的问题是声音的性质、法律体系、如何记录音乐(即如何阅读音乐)、音乐的基本元素以及声音之间组合的基本规律,其中记录音乐(和阅读音乐)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有很多方法可以录制音乐。

中国古代有文字乐谱和公尺乐谱等几类。

当用于不同乐器时,也有琴谱和琵琶谱。

乐谱与文字相似,是人们规定的一套符号系统。

无论使用哪种记谱法,其目的都是准确记录音乐,以便根据该记录进行传输和再现(演奏)。

目前,工作人员是国际上使用的一种表示法。

当然,我们将把它作为主要介绍。

本书还使用了员工来表达基本理论;然后,我们将简要介绍符号的知识。

掌握工作人员后,学习简化音乐将非常容易。

基本乐理概念1.音(Tone)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

有关古代乐理知识有哪些

有关古代乐理知识有哪些

有关古代乐理知识有哪些要想把音乐学好就必须先学习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就是音乐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你就能更快地打开音乐之门,进入音乐殿堂。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古代乐理知识有哪些,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的乐理知识一、一些基本概念1、中国传统音乐这个概念是19世纪末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近现代才出现的。

包含两类:1840年之前的中国音乐+1840年之后运用传统作曲方式所作的符合传统音乐特征的音乐(这是俺学校音乐专业老师讲的,在别的书籍和论文中采用的比较多的定义)例如《二泉映月》虽然在20世纪才产生但是仍然属于传统音乐2、基音:物体作整体运动时产生的声音。

泛音:物体局部震动产生的声音。

(终于知道泛音为什么是泛音了)3、声、音、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关于音高的三个概念。

声:个体。

“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史记·乐书·集解》音:数个“声”的组合,集体。

意义接近于今“曲调”。

律:衡量音高的标准4、音阶声组成音,音按照高低顺序呈阶梯状排列起来,就是音阶。

5、宫商角(jué)徵(zhǐ)羽声名,相当于1 2 3 5 66、传统乐理中声的分组由低到高依次是:湆(qì)音——太声(/下声)——中声——少声——少反(/反声)(类似于钢琴的大小字组)依次可以产生:湆宫、湆商、湆角、湆徵、湆羽太宫、太商、太角、太徵、太羽二、声(一)概念:主要指单个的乐音。

(二)五声——宫商角徵羽1、涵义:又称“正声”,代表相对音高(对应do re mi sol la,CDEGA)2、起源:根据《管子》记载,是原始时期人类因动物的不同音色,所引起的听觉印象,然后采用“宫”、“商”等字作“音名”,以区别声音的高低,并衍生出了算法。

3、音程关系(这里不得不引入“音程”这个概念,在之后会经常用到)音程:音(传统乐理中的声)与音之间的距离级数:音程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与间的数目,用“度”来表示。

基础乐理干货知识点总结

基础乐理干货知识点总结

基础乐理干货知识点总结音符与音程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它们表示音高和持续时间。

音程是两个音的音高关系,它们可以是相对音高的对比。

音程主要分为完全音程、纯净音程、小二度及大二度。

音阶音阶是一组按音高递增或递减的音符所构成的一系列音程组成的旋律。

常见的音阶包括大调音阶、自然小调音阶、和声小调音阶等。

和声和声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音同时响起组成的音乐元素。

其基础构成包括和弦、和弦进行和和声规则。

和弦和弦是由多个音同时发声构成的音乐元素。

主要包括三和弦、四和弦、七和弦等。

和弦进行和弦进行是指和弦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变化规则。

包括和弦进行的基本方式、和弦进行的功能等。

调性调性是指音阶、和弦以及音乐中的调的特性。

主要包括大调、小调、调性转换等。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分配和延展的元素。

包括节拍、拍子、小节、节奏型和节奏形式等。

节奏型节奏型是一首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单元,指的是一组音符的排列和延展模式。

拍子拍子是音乐中的时间单位。

主要包括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六拍子等。

调性转换调性转换是指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将一个调性转换为另一个调性的过程。

音乐符号音乐符号是音乐中的标记符号。

主要包括音符、休止符、升降号、谱号等。

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是指音乐中不同部分的组织形式和排列方式。

主要包括奏鸣曲形式、变奏曲形式、小步舞曲形式等。

音乐分析音乐分析是指对音乐的结构、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和声规则和声规则是指音乐中和声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要求。

包括和声关系、和声进行、和声规范等。

以上就是基础乐理知识点的简单总结,这些知识点是乐理学习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深入学习音乐理论和创作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没有得到系统性地梳理和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没有在学校里进行系统传授,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乐理的知识是欠缺和陌生的。

要使用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语言解释古代乐学理论。

要深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声、律、调、拍、腔、谱、器、体”等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习和接触的课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基本乐理”。

由于在我国音乐艺术类的院校里所讲授的“基本乐理”课程中,几乎都是西洋音乐的乐理知识,并不讲授中国的传统音乐乐理内容。

而且,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哪一所音乐艺术院校,系统开设过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乐理这门课程。

所以,我们的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比较欠缺和陌生。

虽然,在西洋乐理课程中也加进了“民族调式”、“工尺谱简介”、“中国古代乐律常识”等章节内容;在中国音乐史的课程中也要触及到一些中国律学、乐学方面的问题,中国音乐史方面的老师们也要讲述一些诸如:十二律、三分损益、五度相生、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等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由于在我国的近现代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得到系统性地梳理和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在学校里进行传授,因此,不要说学生,就是一些先生们对此类中的许多问题也不是了解得十分透彻。

而且,中国音乐史课程中所讲述的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中,更有一带而过、不了了之的现象。

所以。

就是所谓的专业音乐研究者,也只有在“自修”中去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面的问题。

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一般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也就更无从知晓中国传统音乐乐理方面的“高深学问”。

这样的状态,当然妨碍了国民对我们自己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阻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那么,出现“校正我们的耳朵”去欣赏“好听的”西洋音乐的现象,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不足为怪的事情了。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都有自己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文化和传统。

音乐入门基础乐理知识

音乐入门基础乐理知识

乐理入门基础知识_音乐入门基础乐理知识乐谱分类方式一1、中国古代就有“宫,商,角(jue),徵(zhi),羽”五音,对应简谱中的12356,是乐谱的基本音符,在谱曲时古曲用这五个音。

在谱曲时是以它们其中的一音定调,只有在乐曲中才会体现音节,几分音符和音的长短。

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就是这样谱曲的,整首歌里没47两音出现,是传统民歌。

2、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

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4、点字谱,是一种适合盲人使用的记谱法。

分为六点制乐谱(现行的)和12点制乐谱(革新的)两种。

六点制乐谱,由法国盲文之父路易·布莱尔(LouisBraille)发明,一方点符只能表达乐音的音名和时值(全音符至64分音符),音组另需一方点符。

12点制乐谱,在《12点制三拼点字》的基础上发明而成,像简谱一样,一方点谱可表达一个完整音符(时值、音名和音高),乐谱表达力更强。

说明:1、三个点列符组成一方12点制音符,第一列点符表达音值,第二列点符表达音名,第三列表达音组;可实现音符与。

2、拍子号(X0Y),位于全曲开头,第一列点符表示每拍的时值,第三列点符表示拍子数。

3、连音号(X0Z),第一列点符表示每拍的时值,第三列点符表示连音符的时值。

4、和弦音符(XX0),其根音音符不变,非根音略去音组点符。

5、倚音记号(D00),表示前倚音,倚音记号放在倚音符前边;表示后倚音,倚音记号放在主音符前边,后倚音放在主音符后边。

乐谱分类方式二按声部和声部状况:1.单声部音乐--只有一个旋律的乐曲如无伴奏的独唱、独奏、齐唱等;2.复调音乐--是在和谐的前提下,几个曲调参差进入,它们既相互配合又独立发展的一种乐曲,复调音乐在巴赫手中,达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

基本乐理常识普及

基本乐理常识普及

基本乐理常识普及音与音高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

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

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

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

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

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笔记

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笔记

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笔记
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包括:音、律、声、均、宫、调、拍、板、眼、谱。

其中,“音”、“律”、“声”、“均”、“宫”、“调”是与音高有关的元素,“拍”、“板”、“眼”则与时值有关。

在中国的音乐体系中,“音”通常被理解为音乐的旋律,而“律”则指的是音乐中的音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有关。

此外,“声”指的是音乐中的音色,而“均”则是指音乐中的音调,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宫”是音乐中的基本调式,而“调”则是指音乐中的调式和调性,这两者也是相互关联的。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拍”通常被理解为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而“板”和“眼”则是用来形容拍子和节奏的时值和强度。

最后,“谱”在乐理中也很重要,它指的是音乐中的记谱方式,它可以记录音乐的结构和细节,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

这些概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乐理的基础。

“乐理”概念与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性质的明确

“乐理”概念与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性质的明确

既有作 为全称使 用 的 《 乐基 础 理论教 程 》 ( 复 音 周
三 ) 基础音乐理论 纲要及 习题》 ( 、《 彭淑兰 、季英 ) 、 《 新音乐基础理论教 程》 ( 刘永福 ) 等 ,又有作 为这

就 是 说 ,我 们 实 际 使 用 中 的 “ 理 ” 有 两 个 不 乐
同的含义 :一个是 “ 音乐基 础理论 ” ,一个是 “ 乐 音
论基础” “ 。 音乐 理论基 础” 是说所 阐述 的属于 音乐 理论 中的基 础 部分 ,这 当然 还 是 “ 乐基 础理 论 ” 音 的意思 。在 书 的 “ 记 ” 中使 用 有 “ 乐 基 本 理 后 音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7—3 1
《 基本乐理》 ( 高师 《 基本乐理》 教材编 写组) 《 、 实
我们常见 的书名 、也 是我 们经 常会 用到 的 “ 本 乐 基 理”( 或是 “ 基础乐理 ” ,若仍用 “ 乐基础 理论 ” ) 音 理解其 中的 “ 理” 乐 ,那就成 了 “ 基本 ( 基础 ) 音乐
基础理论 ” 。这 里 的 “ 理 ” 显 然 是 另 一 含义 。从 总 乐 的表 述 看 ,其 “ 理 ” 是 指 “ 乐 理 论 ” 乐 音 ,是 “ 乐 音
中 图分 类号 :J1 6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8 (0 0 3— 0 6— 5 0 8 3 9 2 1 )0 0 0 0
“ 乐理” 一词 对 于我们 是再熟 悉 不过 了,但 熟 悉 的东西未必在 概念上 就清楚 。对 于 “ 乐理 ” 《 , 现 代汉语词 典》 的释义 为 “ 音乐 的一般 基 础理论 ” 。
理论 ” 。这两个 不同含义 的概念往 往在各 种著述 或 同

基本音乐知识

基本音乐知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礼记·乐记》音乐要素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

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

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

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

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

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

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基本乐理知识

基本乐理知识

基本乐理知识最近收到了几个关于【新手要从哪学起】的问题,乐理方面也是很必须掌握起来的,今天整理了几个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把这些都掌握了,就可以再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哦!音的概念第一讲音的概念第一节音的形成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音的分类物体的大第一节音的形成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音的分类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音”大体又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1、乐音(musical tone)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

2、噪音(noice)没有一定高度的音。

它的振动即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

您明白了吗?第三节音的性质音的性质可以分为: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还有音色等几种。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

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

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辨别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

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

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乐谱的知识第一节什么是乐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

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

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第一节什么是乐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

基本乐理教案(我的乐理)

基本乐理教案(我的乐理)

基本乐理教案(我的乐理)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记号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1、五线谱:由五条平行的线和四个间隔组成,用于表示音高和时值。

2、音符:用于表示音高和时值的记号,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3、休止符:用于表示休止的记号,分为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等。

4、省略记号:用于简化乐谱的记号,如连音线、重复记号、跳跃号等。

5、演奏法记号:用于表示演奏时的特殊要求,如弱音、XXX、颤音、滑音等。

6、练:1)练读谱,熟悉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记号的使用。

2)练演奏,掌握演奏法记号的使用。

3)练编写简单的乐谱,巩固所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和特殊划分,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

首先,记谱法有两种类型:五线谱和简谱。

其次,谱表谱号包括高音谱号(G谱号)、低音谱号(F谱号)、中音谱号(C谱号)和次中音。

此外,五线谱的线和间包括上下加线和加间。

大谱表是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的结合形式,而联合谱表是多声部谱表。

音符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它们有不同的时值。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都在简谱和五线谱中有所体现。

音符的规范写法包括符头、符杆和符尾,以及符杆的方向。

两个声部的五线谱需要注意记写。

休止符也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包括全休止符和其他常见休止符。

附点是另一个重要的音乐符号,包括常见的附点音符表和复附点音符。

其他增时记号包括延音记号和连音线。

略写记号是一种简化记谱的方式,包括移高8度和移低8度记号、重复八度记号、复记号、长休止记号、震音记号、音型反复记号、自由反复记号和段落反复记号。

最后,演奏法记号和装饰音是音乐演奏中的重要元素。

演奏法记号包括连音、断音、保持音、强音记号、滑音和琶音奏法。

装饰音包括倚音,分为长倚音、短倚音、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和后倚音。

本章主要介绍音乐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拍子节奏的划分方法。

五声调式乐理讲解幼儿教案

五声调式乐理讲解幼儿教案

五声调式乐理讲解幼儿教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五声调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

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基本音阶,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核心之一。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通过五声调式的讲解和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围绕五声调式的音乐理论,结合幼儿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幼儿五声调式音乐教案。

一、五声调式的基本概念。

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由五个音符组成,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这五个音符分别对应着音阶中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七个音。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歌曲或音乐游戏,让幼儿熟悉这五个音符的音高和音程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五声调式的基本认识。

二、幼儿五声调式音乐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声调式的基本概念,认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符的音高和音程关系。

(2)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对五声调式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

(1)五声调式的基本概念介绍,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像,向幼儿介绍五声调式的音符及其音高、音程关系。

(2)歌曲学唱,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歌曲,让幼儿通过学唱这些歌曲,感受五声调式的音乐特点。

(3)音乐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五声调式的音乐魅力,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些五声调式的音乐片段或音乐动画,引起幼儿对五声调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唱歌曲,老师带领幼儿学唱一些简单的五声调式歌曲,让他们在歌曲中感受五声调式的音乐魅力。

(3)音乐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如“找音符”、“跟着音乐走”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五声调式的音乐特点,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学唱歌曲和参与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五声调式的理解程度和音乐表达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乐理声乐知识点总结

乐理声乐知识点总结

乐理声乐知识点总结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以歌唱为载体,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展现个性。

声乐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声乐的表演中,乐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本文将从乐理声乐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声乐表演所需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乐理知识1. 音符和节拍音符是用来表示音高和时值的记号,它们可以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节拍是一段音乐中的基本单位,通常以4/4拍、3/4拍、6/8拍等形式出现。

歌手需要了解音符和节拍的基本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节奏。

2. 音程和和声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等。

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音齐唱的情况,可以分为和弦、属音和声、变化音和声、属音和声等。

歌手需要了解音程和和声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地演唱和声乐曲目。

3. 谱号和调号谱号是用来标记音高的符号,包括高音谱号、中音谱号、低音谱号等。

调号是用来表示一个调的音高和音符的符号,可以分为大调、小调、纯律调等。

歌手需要了解谱号和调号的基本知识,以便准确地读谱和演唱各种曲目。

4. 节奏和节拍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关系,可以分为滑腔、平腔、加速和减速等。

节拍是一段音乐中规律的时间单位,可以分为四分音符拍、八分音符拍、十六分音符拍等。

歌手需要了解节奏和节拍的基本知识,以便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声乐基本知识1. 音域和音色音域是指一个歌手可以唱到的音高范围,可以分为低音、中音、高音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清晰、圆润、明亮、抑扬等。

歌手需要了解自己的音域和音色特点,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和演唱方式。

2. 呼吸和发声呼吸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呼吸等。

发声是指歌手用气息产生声音的过程,可以分为开放性发声、合成性发声、封闭性发声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音律与传统乐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音律与传统乐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音律与传统乐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音律与传统乐理。

这些音律与乐理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音律和乐理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音乐特点。

一、传统音律中国传统音律是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五音为基础,即宫、商、角、徵、羽。

这五音相互组合,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音乐中,常常运用宫商角徵羽五音来表达节日的喜庆和祥和。

在春节音乐中,常用的音律是宫商角。

宫音高亢激昂,代表着节日的热闹喜庆;商音沉稳庄重,寓意着新年的祥和;而角音则富有激情和活力,象征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

这些音律的巧妙组合,使得春节音乐充满了欢乐和祝福的气氛。

而在端午节音乐中,角徵羽三音常被运用。

角音代表着精神的力量和豪情壮志,徵音则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向往和祝福,而羽音则展现了端午节清新、舒缓的氛围。

这些音律的运用,使得端午节音乐既有激情澎湃的热烈,又有宁静祥和的特点。

二、传统乐理除了音律外,中国传统节日的音乐还有独特的乐理体系。

传统乐理主要包括音高、音长、音色和音韵四个方面。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音乐中,这些乐理元素被巧妙地运用,使得音乐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在元宵节的音乐中,音高的运用非常重要。

音高的高低变化,能够表达出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而音长的运用则能够展现出节日的节奏感和活力。

此外,音色的选择也是传统乐理中的重要因素。

不同乐器的音色各有特点,能够为节日音乐增添不同的情感色彩。

最后,音韵的运用则能够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三、传统节日的音乐表演形式中国传统节日的音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蹈和器乐演奏。

舞蹈是中国传统节日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舞蹈中,音乐和舞蹈相互配合,通过舞姿的起伏和动作的变化,展现出节日的欢乐和祝福。

而器乐演奏则是以乐器为主体,通过演奏器乐曲目,表达出节日的氛围和情感。

音乐入门基础乐理知识

音乐入门基础乐理知识

乐理入门基础知识_音乐入门基础乐理知识曲谱分类方式一1、中国古代就有“宫,商,角(jue),徵(zhi),羽”五音,对应简谱中的12356,是曲谱的基本音符,在谱曲时古曲用这五个音。

在谱曲时是以它们此中的一音定调,只有在乐曲中才会表现音节,几分音符和音的长短。

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就是这样谱曲的,整首歌里没47两音出现,是传统民歌。

2、简谱,是指一种简略的记谱法。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

每一个数字的时价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4、点字谱,是一种合适盲人使用的记谱法。

分为六点制曲谱(现行的)和12点制曲谱(改革的)两种。

六点制曲谱,由法国盲文之父路易·布莱尔(LouisBraille)发明,一方点符只好表达乐音的音名和时价(全音符至64分音符),音组另需一方点符。

12点制曲谱,在《12点制三拼点字》的基础上发明而成,像简谱同样,一方点谱可表达一个完好音符(时价、音名和音高),曲谱表达力更强。

说明:1、三个点列符构成一方12点制音符,第一列点符表达音值,第二列点符表达音名,第三列表达音组;可实现音符与。

2、拍子号(X0Y),位于全曲开头,第一列点符表示每拍的时价,第三列点符表示拍子数。

3、连音号(X0Z),第一列点符表示每拍的时价,第三列点符表示连音符的时价。

4、和弦音符(XX0),其根音音符不变,非根音略去音组点符。

5、倚音记号(D00),表示前倚音,倚音记号放在倚音符前边;表示后倚音,倚音记号放在主音符前边,后倚音放在主音符后边。

曲谱分类方式二按声部和声部情况:单声部音乐--只有一个旋律的乐曲如无伴奏的独唱、独奏、齐唱等;复调音乐--是在和睦的前提下,几个曲调参差进入,它们既互相配合又独立发展的一种乐曲,复调音乐在巴赫手中,达到了高度完满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摘要: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没有得到系统性地梳理和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没有在学校里进行系统传授,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乐理的知识是欠缺和陌生的。

要使用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语言解释古代乐学理论。

要深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声、律、调、拍、腔、谱、器、体”等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乐学宫调理论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习和接触的课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基本乐理”。

由于在我国音乐艺术类的院校里所讲授的“基本乐理”课程中,几乎都是西洋音乐的乐理知识,并不讲授中国的传统音乐乐理内容。

而且,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哪一所音乐艺术院校,系统开设过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乐理这门课程。

所以,我们的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比较欠缺和陌生。

虽然,在西洋乐理课程中也加进了“民族调式”、“工尺谱简介”、“中国古代乐律常识”等章节内容;在中国音乐史的课程中也要触及到一些中国律学、乐学方面的问题,中国音乐史方面的老师们也要讲述一些诸如:十二律、三分损益、五度相生、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等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由于在我国的近现代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得到系统性地梳理和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在学校里进行传授,因此,不要说学生,就是一些先生们对此类中的许多问题也不是了解得十分透彻。

而且,中国音乐史课程中所讲述的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中,更有一带而过、不了了之的现象。

所以.就是所谓的专业音乐研究者,也只有在“自修”中去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面的问题。

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一般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也就更无从知晓中国传统音乐乐理方面的“高深学问”。

这样的状态,当然妨碍了国民对我们自己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阻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那么,出现“校正我们的耳朵”去欣赏“好听的”西洋音乐的现象,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不足为怪的事情了。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都有自己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文化和传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凝聚了民族的精神意识;形成了自己对文化的追求意识和整体认识,以及创造文化气韵、意境、风骨、神貌的各种艺术手段。

传统的音乐文化更是璀璨耀眼、丰富多采。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观已经形成为一种潮流。

如果在今天被称之为“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不去占有我们的“一元”;没有我们“民族文化”的位置,长此以往,也许我们就将逐步地退出这个世界。

在短暂的几千年世界文明文化发展历史中有这样的例子。

我们要认识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今日“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一定要拥有我们的“一元”;要占有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位置。

因此,恢复和重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理论体系,挖掘传统音乐中的精神和民族音乐之魂,是历史赋予新一代音乐学者的使命与责任。

迄今为止,西洋音乐理论已经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讲述了七八十年,几乎左右了我们的音乐理论教育课堂,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也有了广泛的范围和相当程度的普及。

我们要正视这样的现实。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怎样来建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并且,要建立一个怎样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确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

一系列历史的、现代的、悬而未决的难题,一系列古与今、中与西、纠缠不清的矛盾,都摆在我们的面前。

正如黄翔鹏先生在《乐问》中所说过的那样:“古代音乐史上的问题就象乱麻一样互相牵扯着……”。

(1)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问题中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是很多的。

首先,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两大门类律学与乐学之间,本身就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互为依存的关系。

所以,深入的乐学研究离不开律学理论。

象乐学中宫调的基本理论、历代典籍中的传统宫调体系、历代各种俗乐的宫调系统、宫调体系的应用,以及记谱法、读谱法等问题,都与律学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

并且,与中国音乐史上的许多问题也纠缠在一起。

乐学理论研究中碰到的复杂的“宫调问题”,多年来,在音乐界一直论争未休。

而且,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如果说宫调的原义包括“宫”和“调”两个方面、音乐是由调高和调式两方面组成的话,那么,“宫”即为“调高”,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宫”有时又被称之为“均YUN”。

“调”则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调式”,调高与调式的结合才会产生有调的音乐。

有“调高”自然与“音律”就存在关系。

从陈应时先生在《传统调名中的‘之调’和‘为调’》0文中把律名、音名、阶名、唱名统称为“律调名”来看,说明了在论述“调”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回避有关“律”方面的问题,陈应时先生所列举的这四种相对应的几对“律调名”,也证明了这一点,如:黄钟调、蕤宾调等是一种调;宫调、商调等是一种调;黄钟下徵调、林钟商调等是一种调;上字调、尺字调等是一种调;A 调、13调等是一种调;宫调式、商调式等是一种调;DO调式、RE调式等是一种调;C徵调、G商调等是一种调。

虽然中国音乐中“调”的概念有多层和多方面的意思,“调”也有其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轨迹。

但是,调的概念是比较清楚的。

虽然因历史时代的不同和音乐家学说的各异,调的概念有所变异,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古代音乐中“调”的认识。

其实,“调高”、“调式”、“调性”、“调……”的概念,我们古代音乐理论中,大部分都有固定的术语。

而且,陈应时先生在上文,以及《调和调式》④文中所做“为调”、“之调”的归纳与阐释,由浅入深差不多已经讲清楚了中国传统音乐乐学中“调”的基本概念。

相反,如果非要与西洋音乐的概念扯上关系,肯定就会出现“打架”的现象。

这样又牵涉到正确处理好古今、中外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对待古代音乐文献和古人音乐理论问题上,不能够想当然和随心所欲,对待古代音乐理论著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当然。

我们建立今天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也不是进行完全的复古,也不是说古人所讲的都完全是正确的,以古释古会使我们停滞于古人的水平。

但是,“人们总是很容易把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

那种在完全“现代化”思想指导下“改铸古人”的做法,肯定是不利于科学技术理论的建立的。

另外,在具体操作的手段上,我们也还是要做具体、仔细地分析和斟酌。

例如,由于我们引进西洋音乐理论已近一个世纪了,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些西洋音乐的术语和概念。

那么,应该允许参照西洋音乐理论来解释中国古代音乐理论,阐明今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概念。

在避免牵强比附的同时,我们要学会善于运用今天的语汇来诠释古代音乐理论的术语和概念。

譬如把DO、RE、MI、SOL、LA与宫、商、角、徵、羽作为对应概念进行讲解,可能就使得大家比较容易明白;把大调性、小调性的大致风格与宫词性、羽调性所表现的色彩做比较也让人容易理解。

黄翔鹏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一倒百倒”⑤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找出头绪、建立系统进行研究。

不过,不要把乐学搞成了“玄学”,对古代乐学理论的解释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要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譬如旋宫问题,本来“旋”字的汉语意思即“回”之意,“旋宫”即是“回宫”之意。

不管是左旋、右旋、顺旋、逆旋,目的都是“回去”的意思。

为了“回到”黄钟宫,京房首先发现了“音差”,也就是为了那么一点点,甚至人耳都听不出来的“音差”,许多乐律学家、音乐学家都进行了长期穷其不舍的研究。

但是,这种研究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意义何在?这就需要对普通大众做普通的解释,要使用大众化的语言,简单明了地阐释我们的音乐理论知识。

要讲清楚由于京房发现了音差,才制造了“六十律”,才有了后来的钱乐之三百六十律和朱载摘的十二平均律,有了这种理论的研究,才推动了音乐实践发展的道理。

虽然我们目前在中国音乐乐学方面的研究,确实是困难重重;确实存在薄弱与不足,但是,总的说来,我们毕竟还是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如:以杨荫浏先生巨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为首的几部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中所涉及的乐律学理论;黄翔鹏先生的宫调理论、“同均三宫”学说,和积他四十余年研究心得的《乐问——中国传统音乐历代疑案百题》;杜亚雄的《中国基本乐理》回;陈应时的《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概要》;以及,由郭树群、陈其射、王子初、李成渝等编著的《中国乐律学百年论著综录》中的诸多有关‘律”、“调”、“谱”、“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等等。

另外,国外对于这方面的关注与研究也是比较早的,如日本著名音乐学者林谦三先生远在1936年所著的《隋唐燕乐调研究》、《明乐八调研究》(1943年)和岸边成雄的《燕乐二十八调研究》等都是研究中国音乐理论方面具有影响的专著。

”为调”、“之调”的概念就是林谦三在《隋唐燕乐调研究》中提出来的。

最近,上海音乐学院的陈应时教授,又在他的近百篇关于中国音乐乐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框架归纳为“声、律、调、拍、腔、谱、器、体、”等八个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梳理与重构,如果从王光祈“登昆仑之颠,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的志向算起,已经将近一个世纪。

而且,今后仍然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以上的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述这些具有筚路蓝缕之功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更加拓展思维、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去建立我们的音乐理论体系,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论文在线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