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及其表面

合集下载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课件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课件
3. 带三蛋白:是阴离子载体,通过交换Cl-,使HCO 3 -进入红细 胞。为二聚体,每个单体含929个氨基酸,跨膜12次。
4. 血型糖蛋白:单次跨膜糖蛋白,约有131个氨基酸, N端在膜外 侧,结合16条寡糖链;C-端在胞质面,链较短,与带4.1蛋白相 连。血型糖蛋白与MN血型有关,其功能尚不明确。
11
红细胞膜骨架的网状支架的形成及与膜的 结合过程大致分为三步:
● 首先是血影蛋白与4.1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 ● 4.1蛋白同血型糖蛋白相互作用 ● 第三是锚定蛋白与血影蛋白、带3蛋白的相互作用
12
13
三、质膜的特化结构
质膜常带有许多特化的附属结构。如:微绒毛、 褶皱、纤毛、鞭毛等等,这些特化结构在细胞执 行特定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结构细微, 多数只能在电镜下观察到。
18
(三)、内褶 内褶(infolding)是质膜由细胞表面内陷形成的结构,以相反的方 式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这种结构常见于液体和离子交换活动比较 旺盛的细胞。
Infolding
19
(四)、 纤毛和鞭毛 纤毛(cilia)和鞭毛(flagella) 是细胞表面伸出的条状运动装置。 二者在发生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 差别。 纤毛和鞭毛都来源于中心粒。其 详细结构和功能可参见细胞骨架 一章。
红细胞质膜上的糖鞘脂是AB0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糖链结构基 本相同,只是糖链末端的糖基有所不同。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 酰半乳糖;B型血为半乳糖;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3
4
Simplified diagram of the cell coat (glycocalyx)
5
二、膜骨架
膜骨架是质膜下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位于细胞质膜 下约0.2μm厚的溶胶层。 作用:维持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成熟的哺乳动物血红细胞没有核和内膜系统,是研究膜骨 架的理想材料。 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源自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ghost)。

细胞膜及其表面123节答案

细胞膜及其表面123节答案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第1-3节)一、填空A-五-1.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A-五-2.生物膜脂在正常生理温度下以液晶态存在,随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可发生状态的改变,这种变化称相变。

A-五-3.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膜脂、膜蛋白、膜糖。

A-五-4.动物细胞连接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__等几类,其中通讯连接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A-五-5.按照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膜蛋白存在的位置,可分为膜内在蛋白、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三种。

B-五-6.在正常生理温度下,膜脂呈液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中,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小(大或小)。

B-五-7.细胞膜中所含有的主要脂类为磷脂、胆固醇、糖脂,它们都是双亲性分子。

B-五-8. 质膜中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成分是具有双亲性的分子。

C-五-9.真核细胞膜中有四种主要的磷脂分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C-五-10.膜脂的分子运动方式包括:旋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内、外层翻转运动和弯曲运动。

C-五-11.点状桥粒的主要结构包括:①__桥粒斑__;②____钙黏蛋白___;③__中间丝___。

D-五-12.改变溶液温度或离子强度就可以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周边蛋白,用去垢剂处理才能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内在蛋白。

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五-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C )。

A 蛋白质和水B 蛋白质和糖类C 蛋白质和脂类D 脂类和糖类A-五-2.膜脂中最多的是( C )。

A 脂肪B 糖脂C 磷脂D 胆固醇?A-五-3.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 C )。

A 细胞膜B 内质网膜C 细胞外被D 线粒体外膜A-五-4.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电子致密层中夹一层疏松层,称为( C )。

A 生物膜B 质膜C 单位膜D 板块模型A-五-5.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哪项有误( D )A 镶嵌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B 含胆固醇C 含糖脂D外周蛋白在外表面A-五-6.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规律是( A )A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中央B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侧C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外侧D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中央,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A-五-7.生物膜是指( D )A 单位膜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 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 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A-五-8.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 A )A 区域化B 合成蛋白质C 运输物质D 合成脂类A-五-9.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 D )A 氢键B 离子键C 疏水键D 非共价键A-五-10.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C )A 单位膜模型B 片层结构模型C 流动镶嵌模型D 以上都不是A-五-11.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 C ),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并获得1972的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结构与识别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结构与识别

细胞质膜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高度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点和意义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

其中脂类包括磷脂、糖脂和硫脂等,几乎都是两性分子,在水相中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朝向水相,疏水的尾部相对,自发排列成疏水双分子层,而且双分子膜一旦破损也能自我闭合。

磷脂双分子层的这种自我装配、自我闭合的特点赋予细胞细胞膜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使每一个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脂双层分子具有流动性,有利于嵌在膜内的功能蛋白的旋转和转移,便于其发挥相应的作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多种多样:从组成看有单纯蛋白质、糖蛋白和脂蛋白等。

从结合状态看有不同的镶嵌方式;从功能来分,有载体蛋白、受体蛋白和各种酶等。

由此保证有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和细胞间相互识别以及传递各种信息的作用、感受和传递各种刺激的作用等多种功能,还使细胞具有多样性,保证了不同组织细胞和不同发育时期细胞膜功能的差异性。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指导)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1.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中。

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核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者结合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和功能,这些结构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

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第一节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 特化结构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及特点
骨架与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骨架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一、膜脂(membrane lipid) 膜脂( )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磷脂 三种类型
膜蛋白( 二、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共有50余种膜蛋白 余种膜蛋白。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 共有 余种膜蛋白 。 根据 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 膜蛋白分为内 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 , 膜蛋白分为 内 在蛋白( 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 外周蛋白( ) 和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脂锚定蛋白( )
(一)膜的流动性
1. 膜脂的分子运动
1 侧向扩散运动 2 旋转运动 3 摆动运动 4 伸缩震荡运动 5 翻转运动 6 旋转异构化运动
2. 影响膜脂运动的因素: 影响膜脂运动的因素: 胆固醇含量 脂肪酸链的长度及饱和度 卵磷脂/ 卵磷脂/鞘磷脂 温度、酸碱度、 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3.膜蛋白的运动 .
1、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脂分子在膜的脂双 膜脂的不对称性: 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PC和SM主要分布 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PC和SM主要分布 分布在内小叶。 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小叶。 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小叶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 复合糖的不对称性: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其表面

2.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s):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分为两类:
1).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蛋白: 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磷脂)处理细胞,能释 放出结合的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 胞粘附分子和引起羊瘙痒病的PrPC都是这类蛋白。 2).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 氢链结合。
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 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 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 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 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 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第二节 膜的分子结构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E.Gorter和F.Grendel(1925): “蛋白质-脂 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J.D.Robertson(1959):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S.J.Singer和G.Nicolson(1972): 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K.Simons et al(1997):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 387:569-572
第六章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cell surface and specificity
第一节 细胞外被与胞质溶胶
细胞表面: 细胞膜 + 细胞外被 + 细胞外基质; 细胞表面的功能: 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 环境; 参与信号的识别和信息的传递; 参与细胞运动; 维护细胞的各种形态; 与免疫、癌变等有十分密切关系;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
• 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原核和植物细胞膜 中不含。
➢ 磷脂的主要特征: • 极性头(亲水)、非极性尾 (脂肪酸链,疏水);
• 脂肪酸链碳为偶数,碳原子数 =12-24,以16与18居多;
• 常含一条不饱和脂肪酸(含双 键),另一条则饱和。
2. 胆固醇(cholesterol)
• 动物细胞膜中含量较高。
三、膜的理化特性
(一)膜的不对称性(asymmetry) • 膜内外两层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1.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各种膜蛋白在膜中有特定排 布方向,其不对称性是绝对的。
2.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 分布。胆固醇和磷脂等的不对称性分布是相对的,糖脂 (及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其不对称行分 布是绝对的。
– 跨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 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
1. 跨膜蛋白
• 又称膜内在蛋白质(integral protein),通过蛋白 质上的疏水区域结合膜脂疏水区,穿过膜1次或多 次。
配体 结合
胞内 配体
配体 结合
压力 牵拉力

电位门通道
配体门通道
机械门通道
三类离子通道的模式图解
3、易化扩散 • 一些非脂溶性物质如糖、氨基酸、核苷酸等,不
(二)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方式
穿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通道扩散 (通道蛋白)
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
离子泵
Na+-K+泵 Ca2+泵
H+泵
伴随运输

医学细胞学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

医学细胞学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
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概念: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 膜(plasma membrane)
功能:
生物膜 biological mem于这些膜与质膜在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和功能运作上具有 很多共性,把质膜和细胞内 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 物膜。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子 层 胞质面
1 单次穿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 多次穿膜:
数条a-螺旋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内在膜蛋白具有双亲性,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内外表面与水相吸, 它们的疏水区域嵌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合, 不易分离提纯。
一、膜的化学组成
(二) 膜蛋白
2、膜周边蛋白
2、胆固醇
极 性 头 部
固 醇 环 结 构
非 极 性 尾 部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
3、糖脂
糖脂与鞘磷脂相似,只是头部不同。 常见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
鞘 胺 醇
半乳糖苷脂
糖脂分子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脂
膜脂分子的共同特点:
都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端,称兼性分子或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
(1) (2 ) (3)
(4)
(5)
三、膜的理化特性
(二)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的运动性 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扩散
细胞融合实验 + “成帽反应”
3、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链长,流动性小;链短,流动性大
1)脂肪酸链的长度及不饱和程度 2)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
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小;反之,流动性大
调节膜质流动性,与温度有关
二、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选择题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入大量的细胞外液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吞快2.细胞摄入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饮作用3.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 cAMPB. IP3C. DGD. AC4.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A. GiB. GsC. GpD. Gt5.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PIP2分解,生成IP3和DG的G蛋白是A. G S B .G i C. G P D .G T6.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 Ga2+激酶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A. cAMPB. cGMPC. DGD. EGFR8.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A.细胞膜B.细胞表面C.细胞外被D.细胞外基质9. 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A.细胞核B.细胞外被C.细胞膜D.胞质溶胶10. 细胞表面中具有识别功能的部位是A.细胞膜B.细胞外被C.膜脂双层D.胞质溶胶11.衰老红细胞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是因为其表面失去了A. 半乳糖B.唾液酸C.甘露糖D.葡萄糖12.衰老红细胞的糖链常暴露出A.半乳糖B.唾液酸C.甘露糖D.葡萄糖13.细胞膜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4.细胞膜结构的基本骨架主要是由哪种分子形成的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5.在细胞膜中对脂质的物理状态具有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分子是A.磷脂B.胆固醇C.水D.蛋白质16.构成膜受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7.参与构成细胞外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8.细胞膜上能与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并引起胞内特定反应的结构称为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19.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属于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20.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状物质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转运D.膜泡运输21.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都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运输D.膜泡运输22.钠钾泵所进行的物质转运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D.膜泡运输23.膜上的载体蛋白在ATP供能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小分子物质转运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转运D.膜泡运输24.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25.不消耗代谢能(顺浓度梯度进行),但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完成的是A.自由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26.广泛分布于各种管腔上皮细胞之间,由相邻细胞膜突起点状融合而成的封闭连接称为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27.细胞之间形成的粘着带或细胞与胞外基质形成的粘着斑属于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28.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的连接称为A.点状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半桥粒连接29.上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形成的仅细胞基底面膜内侧具有胞质斑的连接装置为A.半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通讯连接30.以连接子为基本结构单位形成的细胞间连接装置称为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31.属于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的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32.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连接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33.膜蛋白的分布是A.相对不对称B.不太对称C.完全对称D.绝对不对称34.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B.胆固醇的含量C.内质网的分布D.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35.下列哪一结构为高脂性膜A.线粒体膜B.高尔基复合体膜C.神经髓鞘D.内质网膜36.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组成中,效应部是A.磷脂酶cB.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C.腺苷酸环化酶D. G蛋白37.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组成中,效应部是A.磷脂酶CB.cAMPC.G蛋白D. 腺苷酸环化酶38.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相互聚集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 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39.器官移植产生排斥反应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40卵细胞结合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41.细菌感染动物,被动物的巨噬细胞吞噬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42.配体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43.电压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44.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下述哪一个信使系统传递信息A. 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B. 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C. 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系统D. Ga2+与钙调蛋白45.关于细胞膜上Na+- K+离子泵,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Na+- K+泵具有ATP酶活性B. Na+- K+泵将Na+离子泵入细胞,将K+泵出细胞C. Na+- K+泵的本质是蛋白质D. Na+- K+泵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工作46.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第二信使是A. cAMPB.三磷酸肌醇(IP3)C.甘油二酯(DG)D. IP3和DG47.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膜内载体功能异常B.细胞连接数目减少C.膜内相关受体功能异常D. Na+- K+泵异常48.肾性糖尿病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细胞膜上相关载体蛋白异常改变B.细胞连接数目减少C.膜内相关受体功能异常D. Na+- K+泵异常49.遗传性高胆固醇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细胞膜上相关载体蛋白功能异常B. Na+- K+泵异常C.膜流动性增加D. 细胞膜上相关受体数量减少50.不属于细胞膜成分的是A.糖类B.脂类C.蛋白质D.核酸51.可增大膜流动性的因素是A.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B.增加脂肪酸链的长度C.增加蛋白质含量D.增加鞘磷脂含量52.()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A、温度升高B、卵磷脂/鞘磷脂比值高C、膜蛋白D、不饱和脂肪酸53.细胞内中间纤维通过()连接方式,可将整个组织细胞连成一个整体A、粘合带B粘合斑C、桥粒D、半桥粒54.孔(道)蛋白的功能类型是(E )A、细胞骨架B、基因活化C、结构D、自我识别E、运输55.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A、磷脂和Ca2+B、IP3和Ca2+C、DG和Ca2+D、DG和磷脂56.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进行自身磷酸化的是()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D、肌醇磷脂系统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

A血型的人红细胞膜脂寡糖链的末端是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B血型的人 红细胞膜脂寡糖链的末端是半乳糖(Gal),O型则没有这两种糖基,而AB型的人 则在末端同时具有这两种糖
(二)、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质膜常带有许多特化的附属结构。
1.微绒毛
2.皱褶
在细胞表面还有一种扁 形突起,称为皱褶ruffle) 或片足(lamllipodia)。 皱褶在形态上不同于微 绒毛,它宽而扁,宽度 不等,厚度与微绒毛直 径相等,约0.1μm,高达 几微米。在巨噬细胞的 表面上,普遍存在着皱 褶结构,与吞噬颗粒物 质有关。
桥粒模式结构图中间纤维细胞间隙细胞内桥粒斑细胞内桥粒斑细胞内桥粒斑细胞内桥粒斑细胞膜中间纤维跨膜连接糖蛋白钙黏素跨膜连接糖蛋白钙黏素30nm细胞间隙细胞间隙?跨膜连接糖蛋白跨膜连接糖蛋白钙黏素钙黏素?相邻细胞的胞质侧有相邻细胞的胞质侧有桥粒斑?中间丝附着其上构成网状系统附着其上构成网状系统结构半桥粒电镜照片半桥粒结构模式图半桥粒电镜照片半桥粒结构模式图中间纤维胞质斑基底膜基底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基底膜基底膜3通讯连接?1
抗人膜蛋白抗体+荧光素A
标记人膜蛋白抗体+ 人膜蛋白(抗原) 孵育(370C,40分钟)
膜流动性的意义
物质转运 能量转换 细胞识别 免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
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 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四、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细胞表面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一个复 合结构体系,其结构以质膜为主体,包 括细胞外被、胞质溶胶。广义的细胞表 面还包括细胞连接和一些特化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不足之处:
忽略了蛋白质对脂质分子流动性的控制 作用

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及其表面电位的研究

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及其表面电位的研究

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及其表面电位的研究细胞膜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因为它是隔离细胞内外环境的屏障,维持了细胞内部的稳定状态。

研究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和表面电位对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别探讨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和表面电位的相关研究进展。

细胞膜的力学性质细胞膜有很好的柔性和可塑性,让细胞能够变形、迁移和形成各种复杂的结构。

细胞膜的力学性质是由其构成的主要成分——磷脂双层和膜蛋白的特性所决定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的力学性质与许多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与细胞膜力学特性相关的研究进展:1. 细胞膜的弯曲弹性弯曲弹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力学性质之一,是细胞膜可以变形、形成拱形结构和膜囊的原因。

研究发现,膜蛋白的存在会影响细胞膜的弯曲弹性。

例如,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膜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会增加细胞膜的弯曲弹性,从而影响细胞在受压时的行为。

2. 细胞膜的黏附性细胞膜的黏附性是指细胞膜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细胞膜与其他细胞或基质间的黏附性与诸如细胞迁移、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黏附性是由细胞膜表面的一些蛋白质(如整合素和选择素)所介导的。

3. 细胞膜的表面张力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是细胞膜表面所受的张力,其值与细胞膜的弹性模量和黏弹性有关。

研究发现,表面张力对细胞形态的维持和细胞内膜转运过程有重要影响。

例如,细胞外液体的张力变化会导致胆固醇从细胞内膜中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细胞内脂质代谢的过程。

细胞膜表面电位的研究细胞膜的表面电位是指细胞膜表面所呈现的电势差。

这种电势差与许多细胞过程(如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等)密切相关,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与细胞膜表面电位相关的研究进展:1. 细胞膜表面电位的测量细胞膜表面电位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微电极法和电容法。

其中,微电极法是通过在细胞膜表面插入极细的电极来实现的,而电容法则是通过测量细胞膜表面电容来得到表面电位信息的。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

纤毛和鞭毛
纤 毛 ( cilia ) 和 鞭 毛 (flagella)是细胞表面伸出 的条状运动装置。二者在发生
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纤毛和鞭毛都来源于中心粒。
三、细胞的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是多细胞生物各 种组织的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膜局部的特化 区域形成的细胞装配结构。
Tight Junction in Epithelia of Rabbit
Tight Junctions
Seal off body cavities Restrict diffusion of membrane components
Tight Junction
(二)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外周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内在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糖蛋白
EF
PF
小鼠肝细胞膜冰冻蚀刻
2.脂质双层的不对称性
糖脂全部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单层 组成膜两个单层的膜脂种类不同
膜脂、膜蛋白以及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在 细胞膜上的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 称以及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方向性,从而 保证了细胞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膜脂分子的排列特性
脂 质 体
(二)膜蛋白
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细胞膜 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膜蛋白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有:运输蛋白、 酶蛋白、信号转导、免疫反应、受体、连接 蛋白参与细胞的运动 冰冻裂解法证明许多细胞膜中均存在蛋白颗 粒。
1.内在蛋白
又称镶嵌蛋白(mosaic protien)或整合蛋白 (integral protien) 是兼性分子,亲水区域暴露于膜两侧的水溶液中, 疏水区则位于脂质双层内部,并与脂质分子的疏 水尾相互作用 不易分离,只有用去垢剂溶解和纯化才能得到 生物学功能极为复杂,与细胞的支持、物质运输、 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神经传导以及免疫反应等 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

Unit membrane modle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 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 照片,显示暗-明-暗三 层结构,它由厚约 3.5nm的双层脂分子 和内外表面各厚约 2nm的蛋白质构成。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 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 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 的。
单位膜模型缺陷:
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称连接子(connexon), 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 膜蛋白亚单位环绕而成, 直径8nm,中心形成一 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 (图11-11)。细胞内的小 分子,如无机盐离子、 糖、氨基酸、核苷酸和 维生素等有可能通过间 隙连接的孔隙。
左,连接子电镜照片;右,间隙连接模型
化学突触
Lamella structure modle
3.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 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 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 膜中含有蛋白质,从而 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 白质”的三明治模型。 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 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 蛋白质构成的。1959年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 正模型,认为膜上还具 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 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功能]
防止物质双向渗透 维持细胞功能的方向性
2、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细胞骨架纤维
细胞膜
细胞内 附着蛋白
跨膜 胞外空间 连接蛋白
黏合带、黏合斑、隔状连接;细胞骨架为肌动蛋白
桥粒、半桥粒;
细胞骨架为中间纤维
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desmosome)相邻细胞间形成纽扣状结构。
细胞内膜(internal membrane):除了细胞膜 以外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

细胞膜及其表面4567节答案

细胞膜及其表面4567节答案

A-五-1、正常情况下,乙醇、甘油等物质都是以(A )方式进出细胞的。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通道蛋白D 胞吞作用A-五-2、以下物质分子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D )。

A H2OB O2C 尿素D 葡萄糖A-五-3、下列关于小分子穿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 一般来说,相对分子量越小,穿膜的速率越快B 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强,穿膜越容易C 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难以穿膜D 非极性的小分子往往很容易穿膜A-五-4、既能介导主动运输,又能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蛋白为( B )。

A 通道蛋白B 载体蛋白C 钠钾泵D 质子泵A-五-5、下列膜泡运输中能够形成由网格蛋白所构成的特殊膜囊泡——有被小泡的是( C )。

A 胞饮作用B 胞吞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胞吐作用A-五-6、下列关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 )。

A 维持细胞外低钠高钾的浓度梯度B 维持膜电位C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D 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A-五-7、下列载体蛋白中,介导被动运输的是(B )。

A 葡萄糖载体蛋白B Na+驱动的葡萄糖泵C 钠泵D H+泵A-五-8、海带细胞从比自己浓度低40倍的海水中吸取碘,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B )。

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9、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D )。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10、K+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到浓度高的一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A-五-11、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A )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钠离子相伴运输B 与钾离子相伴运输C 与钙离子相伴运输D 单运输A-五-12、在下列细胞物质运输方式中,不需要能量的是(A )。

A 胞吞作用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钠钾泵A-五-13、下列膜泡运输方式中,对运输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的是( C )。

分子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细胞表面

分子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细胞表面

Molecular Cell Biology
(三)膜糖类
真核细胞的质膜表面都含有糖类化合物,它们共 价连接于膜脂或膜蛋白上,形成糖脂(glycolipids)或糖 蛋白(glycoproteins)。 生物膜上的糖类几乎总是被定位于膜的非胞质面。 在质膜上, 它们位于细胞质膜外侧,在细胞表面形
成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在细胞器膜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细胞质膜
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包围在细胞外表、
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一层生物膜,又称细胞膜 (cell membrane) 。 围绕各种细胞器的生物膜,称为细胞内膜。质膜 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lian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流动镶嵌模型
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根据免疫荧光技术 和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在“单位膜”模型的基 础上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 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较好地体现细胞的功能 特点。
2、双分子片层/三明治结构模型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 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提 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该模型认 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 后又补充: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 水物质通过。
脂质锚定蛋白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第四 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1)讲解

第四 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1)讲解

三 锚定连接
中间纤维
肌动蛋白
桥粒和半桥粒
粘着带和粘着斑
锚定连接广泛存在于上皮组织,心肌和子宫颈中
结构组成: a)细胞内附着蛋白(attachment proteins):
将细胞骨架与连接蛋白相连 b)跨膜连接糖蛋白:其胞内端与附着蛋白相连, 胞 外端与相邻细胞的连接糖蛋白或胞外基质相连。
1 桥粒与半桥粒
磷脂脂肪酸链具有流动性; 荧光抗体标记的融合细胞 质膜具流动性 …..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SJ Singer&G Nicolson(1972)
单位膜模型
寡糖 糖脂
流动镶嵌模型
胆固醇
磷脂
现今广泛接受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要点
1)镶嵌性:脂双分子层是膜的“构架”,双层脂 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外;膜蛋白 镶在其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或横跨 整个脂双层;
4)与生物的耐寒性有关:耐寒品种中脂肪的不饱和程 度较高,流动性较大。
5)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明显变化:随年龄 增加,细胞中饱和脂肪酸增多,膜流动性较低。
6)细胞周期中膜的流动性有变化:分裂期(M)流动性高; G1和S期膜流动性最低。
五 膜的不对称性
1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胆固醇
外层: 鞘磷脂
封闭连接 紧密连接
锚定连接
中间纤维 相关
肌动蛋白纤 维相关
间隙连接 通讯连接 胞间连丝
化学突触
桥粒(desmosome) 半桥粒hemidesmosome)
粘着带(adhesion belt) 粘着斑(focal adhesion)
动物上皮中的细胞连接
二 封闭连接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膜与细胞表⾯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第⼀节细胞膜与细胞表⾯特化结构细胞膜(cell membrane)⼜称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质组成的⽣物膜。

细胞膜不仅是细胞结构上的边界,使细胞有⼀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

⽣物膜(biomembrane):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

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物膜。

它们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们⽤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但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电镜下显⽰出了质膜的超微结构。

但⼈们并未感到惊奇,因为此前细胞⽣理学家在研究细胞内渗透压时已证明了质膜的存在。

1925年E. Gorter和F. Grendel研究红细胞发现膜脂单层分⼦为红细胞表⾯积的⼆倍,提⽰了质膜是由双层脂分⼦构成的。

随后,⼈们发现质膜的表⾯张⼒⽐油—⽔界⾯的表⾯张⼒低得多,若脂滴表⾯吸附有蛋⽩成分则表⾯张⼒降低,因此Davson和Danielli提出“蛋⽩质—脂质—蛋⽩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

这⼀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

1959年,J. D. Robertson发展了三明治模型,提出了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并推断所有的⽣物膜都由蛋⽩质—脂质—蛋⽩质的单位膜构成。

随后的⼀些实验,如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证明,质膜中的蛋⽩质是可流动的;冷冻蚀刻技术显⽰了双层膜脂中存在膜蛋⽩颗粒。

1972年,S. J. Singer和G. Nicolso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

这⼀模型随即得到各种实验结果的⽀持。

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有的嵌⼊或横跨脂双分⼦层。

近年来有⼈提出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即在⽣物膜上富含胆固醇, 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脂筏”⼀样, 并载有各种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选择题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入大量的细胞外液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吞快2.细胞摄入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饮作用3.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 cAMPB. IP3C. DGD. AC4.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A. GiB. GsC. GpD. Gt5.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PIP2分解,生成IP3和DG的G蛋白是A. G S B .G i C. G P D .G T6.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 Ga2+激酶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A. cAMPB. cGMPC. DGD. EGFR8.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A.细胞膜B.细胞表面C.细胞外被D.细胞外基质9. 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A.细胞核B.细胞外被C.细胞膜D.胞质溶胶10. 细胞表面中具有识别功能的部位是A.细胞膜B.细胞外被C.膜脂双层D.胞质溶胶11.衰老红细胞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是因为其表面失去了A. 半乳糖B.唾液酸C.甘露糖D.葡萄糖12.衰老红细胞的糖链常暴露出A.半乳糖B.唾液酸C.甘露糖D.葡萄糖13.细胞膜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4.细胞膜结构的基本骨架主要是由哪种分子形成的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5.在细胞膜中对脂质的物理状态具有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分子是A.磷脂B.胆固醇C.水D.蛋白质16.构成膜受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7.参与构成细胞外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18.细胞膜上能与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并引起胞内特定反应的结构称为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19.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属于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20.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状物质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转运D.膜泡运输21.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都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运输D.膜泡运输22.钠钾泵所进行的物质转运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D.膜泡运输23.膜上的载体蛋白在ATP供能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小分子物质转运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转运D.膜泡运输24.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25.不消耗代谢能(顺浓度梯度进行),但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完成的是A.自由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26.广泛分布于各种管腔上皮细胞之间,由相邻细胞膜突起点状融合而成的封闭连接称为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27.细胞之间形成的粘着带或细胞与胞外基质形成的粘着斑属于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28.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的连接称为A.点状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半桥粒连接29.上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形成的仅细胞基底面膜内侧具有胞质斑的连接装置为A.半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通讯连接30.以连接子为基本结构单位形成的细胞间连接装置称为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31.属于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的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32.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连接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33.膜蛋白的分布是A.相对不对称B.不太对称C.完全对称D.绝对不对称34.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B.胆固醇的含量C.内质网的分布D.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35.下列哪一结构为高脂性膜A.线粒体膜B.高尔基复合体膜C.神经髓鞘D.内质网膜36.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组成中,效应部是A.磷脂酶cB.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C.腺苷酸环化酶D. G蛋白37.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组成中,效应部是A.磷脂酶CB.cAMPC.G蛋白D. 腺苷酸环化酶38.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相互聚集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 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39.器官移植产生排斥反应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40卵细胞结合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41.细菌感染动物,被动物的巨噬细胞吞噬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42.配体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43.电压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44.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下述哪一个信使系统传递信息A. 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B. 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C. 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系统D. Ga2+与钙调蛋白45.关于细胞膜上Na+- K+离子泵,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Na+- K+泵具有ATP酶活性B. Na+- K+泵将Na+离子泵入细胞,将K+泵出细胞C. Na+- K+泵的本质是蛋白质D. Na+- K+泵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工作46.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第二信使是A. cAMPB.三磷酸肌醇(IP3)C.甘油二酯(DG)D. IP3和DG47.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膜内载体功能异常B.细胞连接数目减少C.膜内相关受体功能异常D. Na+- K+泵异常48.肾性糖尿病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细胞膜上相关载体蛋白异常改变B.细胞连接数目减少C.膜内相关受体功能异常D. Na+- K+泵异常49.遗传性高胆固醇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细胞膜上相关载体蛋白功能异常B. Na+- K+泵异常C.膜流动性增加D. 细胞膜上相关受体数量减少50.不属于细胞膜成分的是A.糖类B.脂类C.蛋白质D.核酸51.可增大膜流动性的因素是A.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B.增加脂肪酸链的长度C.增加蛋白质含量D.增加鞘磷脂含量52.()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A、温度升高B、卵磷脂/鞘磷脂比值高C、膜蛋白D、不饱和脂肪酸53.细胞内中间纤维通过()连接方式,可将整个组织细胞连成一个整体A、粘合带B粘合斑C、桥粒D、半桥粒54.孔(道)蛋白的功能类型是(E )A、细胞骨架B、基因活化C、结构D、自我识别E、运输55.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A、磷脂和Ca2+B、IP3和Ca2+C、DG和Ca2+D、DG和磷脂56.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进行自身磷酸化的是()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D、肌醇磷脂系统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

2.细胞膜中包含三种主要的脂类是、、。

它们都是分子。

3.脂类分子在构成膜脂双分子层时,其头部在,而尾部在。

4.膜脂分子运动的方式有、、、、。

5.膜蛋白可分为和两类,膜糖类可分为和两类。

6.钠钾泵每水解一个可将3分子排出细胞外,将2分子摄入细胞内。

7.细胞排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细胞摄入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摄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摄入固态的大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8.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时先与结合,可诱使未结合的受体向处移动,其内陷形成,脱掉网格蛋白并与其它囊泡融合形成。

9.细胞膜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和三种类型,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10.细胞膜受体的生物学特性是、、、、。

11.小肠上皮细胞借助Na+离子梯度驱动对葡萄糖进行主动运输,其运输的系统是由、和组成,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水解产生的能量而是来自的浓度梯度。

12.目前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可能的作用方式有、、。

13.膜的流动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当脂肪酸链短时,膜流动性,脂肪酸链中含的饱和脂肪酸增多时,膜流动性。

14.膜的流动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当脂肪酸链长时,膜流动性,脂肪酸链中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多时,膜流动性。

15.衣被小泡的衣被主要由和组成。

16.主动运输是一种需要消耗、梯度的转运方式。

17被动运输是一种不消耗、梯度的转运方式。

18.易化扩散是指物质借助于的帮助,不消耗细胞代谢能、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

19.在电镜下,生物膜均显示两暗一明的三层结构,称为,它的厚度约为。

20. Na+- K+ ATP酶又称为或。

21.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系统中,第二信使分别是和。

22.吞噬和胞饮作用的特点是不具明显的特异性,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特点是、和。

23.膜蛋白分子的运动有和两种形式。

24.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大致可以分为、。

25.物质穿膜运输的两大基本类型可依据是否消耗ATP而分为、。

26.被动运输包括、和。

27.主动运输包括、和。

28.和细胞膜有关的物质运输活动有两种形式,即、。

29.膜泡运输可分为、。

30.胞吞作用可分为、、。

31.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称为,胞饮作用形成的囊泡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形成的囊泡称为。

32.细胞通过的作用,认识自我和非我。

细胞识别的结果将引起不同的。

33.细胞识别所引起的细胞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34. 细胞识别是以糖蛋白上的为决定簇,由于各种细胞表面寡糖链中的不同,使糖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象“指纹”或“接受天线”一样,能识别细胞外,其中对细胞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细胞识别的基础。

35.正常红细胞表面有覆盖,因而不能被巨噬细胞识别而吞噬掉。

36.巨噬细胞只能识别衰老的红细胞,而不吞噬正常的红细胞是因为衰老红细胞表面的糖链丧失了,暴露出了,这是巨噬细胞识别的标志。

37.细胞的受体分布于上或内。

38. 是细胞的、有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并与之结合而发生继发信号、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的结构。

39.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识别、信号传导功能都与膜上的有密切的关系。

40. 一个完整的膜受体应包括三部分,即、、。

41. 受体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即和。

判断题1、可用荧光免疫标记技术来证明膜的流动性。

()2、质膜对带有电荷的分子都是高度不通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