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课件(23张PPT)

合集下载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5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5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 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 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1、《自杀》;2、《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3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重点词语解释 2.梳理课文脉络,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课文中的伏笔与照应以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方 法,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本文写作特点。(重点) 3.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会在人生道路上化整 为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难点) 4.学会“以小见大,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学习计划
新课导入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生字词 多音字
学习计划
解词 课文解读 课文赏析 写作特点 整体感知 小试牛刀
新课导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美国的上尉飞行员 ,他奉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驾驶架没有任何武 器装备,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纳粹德军 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也就是说一旦被发现这飞机不 能攻也不能守,只能死路一条,一般人吓都要吓死 ,可是这位飞行员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盟 军的嘉奖。你觉得这位飞行员身上具备什么素质? 这些是他与生俱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寻找答案吧!
创作背景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 病,和五个小男孩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就再也上不去,陷入可怕的两 难境地。后来经过父亲指导,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 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扩展资料:《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 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三课语文课本,主要写小亨特体弱 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 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 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 大困难。入选题目名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3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3张PPT)
● [活动任务] 1.运用心理描写。2.200字以内。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 个个小目标,就能个个击破。
写法探究:
通过一件小事,来阐明一个道理
以小见大 以事喻理
课外拓展
形容词是描摹人或事物的词。
表示状态:快、慢、软、硬、忙碌、悠闲、激动、凌乱 表示性质:强壮、好、坏、美、丑、纯粹、高尚、清脆 表示颜色:黑、白、橙、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 表示形状:大、小、宽、窄、笔直、弯曲 许多表程度的的词可以修饰形容词:很、最、非常、十分、极、 多么、那么
心理重建
那作者当时靠谁来重建心理的呢?
爸爸
分角色表演18-28段的剧情
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是哪些,找出来读一读。 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好 这些语句能表达什么?
容易做到的心理暗示;做得很好的鼓励
我和父亲的语言描写中,标点符号有没有区别?
我的是感叹号,爸爸的是句号。
为何不同?
感叹号表示情绪比较激动,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 心理被摧毁的我只剩下恐慌和愤怒,而父亲则一直保持着 平和的语气去安抚我的情绪。
1945年1月,正是二战期间。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 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 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 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 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 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 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 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 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 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 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3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3张PPT)

课文研读
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概括出 “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 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
底部凌乱的岩石。”)
人物 事 起因
经过
“我”,5个男孩,父亲
游戏玩厌 去爬悬崖 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述 故 事
件 结果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启示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归纳“我”遇险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一、犹豫不决 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 二、晕眩 哭泣 三、神情恍惚 害怕和疲劳
课文研读
试从第7—9自然段中圈点勾画出“我”当时的状态和 处境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重点字音
耸立(sǒnɡ)
气喘吁吁(xū) 灼(zhuó)
晕眩(xuū) 悬崖(yá)
抽噎(yē)
怦怦(pēnɡ) 哄堂大笑(hōnɡ)
重点词语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翼翼,谨慎、严肃。
【耸立】 高高地直立。 【哄堂大笑】 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恍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 一吸一顿地哭泣。
“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怦 怦地跳动”,“吓坏了”“缓慢地爬着”“反胃”“偷 偷地抓住”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 紧张的心理和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课文研读
文中在写“我”攀爬悬崖的处境的同时也提到了 其他的孩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我”的 艰难处境与其他孩子的顺利攀爬相对 比,突出“我”的体质弱,也表现了 那些孩子对弱者的漠视与嘲讽。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3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3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时间:56年前的一个七月 地点:费城的一处悬崖上 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男孩 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 经过:小伙伴爬上悬崖, 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结果: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步爬下悬崖。
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 么结果)
外在行为体现心理状态
征途艰险,进退两难。孤立无援中心理趋向崩溃。
体验人物心理
4.在特殊的心理状态下,“我”的身体出现 了哪些应激反应?
反胃 晕眩
想象你在极端恐惧中,还会有哪些生理反应? 写生理反应,便是极写恐惧心理
体验人物心理
5.景随情变,困境中的“我”感受到了什么? “我”看到:影子慢慢拉长……夜幕开始降临
突兀 wù
附和 hè
趴 pā 怦怦 pēng
酷热 kù 气喘吁吁 xū
闪烁 shuò 岩脊 jǐ
参差 ōng 晕眩 xuàn 呻吟 Shēn yín
恍惚 huǎng hū 口吻 wěn 挪动 nuó 抽噎 yē
哭泣 qì
整体感知
在文中圈出下列信息:
第②句用两个“能”助我树立信心,“我会给你照亮”给我充分的安全感;
③“听我说第,③不句“迈要一小想步”有,强多调了远任务,的简有单多,进困一步难树立,了我你的需信心要; 想的是迈 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强调了任务的简单,进一步树立了我的信心)
④“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
(将任务具体化,指令清晰明了。)
“我”听到:自己慌乱的心跳、小声的哭泣、 虚弱的喘息……
第17、18 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的开头都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了黑 暗寂静场景,烘托了“我”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 张、害怕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3.趣味拓展 遵义仡佬族节日
仡佬年(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节,届时要准备鸡、酒、肉、饭 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保佑平安。供品用过以 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当地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
牛王节(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每到这一 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放响鞭炮,在牛 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同 时,还要给牛披红挂彩,打糍粑挂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寿。
冀(jì) 希冀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美国 (国籍)作家、心理学 家 莫顿·亨特 。文章按照时间 顺序,讲述了“我”从冒险 到遇险 , 再到 脱险的全过程。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灼.烧(zhuó) 幕色 参.差不齐(cēn) 酷热 B.厌倦.(juàn) 嘲笑 哄.堂大笑(hōnɡ) 耸立 C.突兀.(wù) 哭泣 气喘吁.吁(yū) 犹豫 D.滑稽.(jì) 安慰 惊慌失措.(cuò) 畏惧 (解析:A.“幕”应写作“暮”;C.“吁”应读作“xū”;D.“稽”应读
目前,实体书店最值得关注的还是跨界融合。融合包括两方 面,一是出版、发行的深度融合,书店和出版社要摒弃简单的商 品供销关系,要以适应客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一种 全产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二是书店业与新技术的融 合,商品、客流、场景以及顾客消费行为的数据化将使实体书店 智能化成为可能。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
2、找出能表现出“我”心理状态的句子。一起分 析当时的心理状态
非常矛盾
恐惧
极度恐惧
激动和自豪
陷入绝望
7
3、如何理解第6段中的“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严禁”是来自妈妈的警告,“不可能”
是“我”认为自己不应该也不可能爬上眼前的 悬崖。其实是表现了“我”的孱弱与自卑。
8
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我”的朋友们
思考: 作者的经验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仅仅针对爬山而
言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中获得的 启示?
作者的经验不仅仅是针对爬山而言的,这句话实际是 在告诉读者,我们在遇到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要一步一步 的去克服困难,一个大的困难会在一步步小的困难之后得 到解决。
25
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我们来回顾下本篇文章的六要素:
脱险时的“一小步”指的是在父 亲的指引下“我”走出的一小步;
最后一段中的“一小步”是比喻 义,指人生中的近期目标、小目标。
18
2、文章最后一段在文章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 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的情形吗?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段已不在局限在“我”那次 下悬崖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 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最 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甚至解决所有困难。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 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 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 励时,他说,我之所以 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 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
的启示。
2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1、故事告诉给我们的人生意义 2、思考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意义 3、感受叙述语言中的情感因素 4、训练想象和联想能力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示例2: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不甘心被叫“胆小鬼”的“我” 跟随一起玩的五个男孩子去爬悬崖,可是却在爬悬崖途中的一块岩石 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在父亲的引导下“我”才一步一步爬 下了悬崖,顺利脱险。
标出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语句,如议论句,体会文章的主旨。
明确
重点阅读父亲引导“我”脱险的过程和最后一段的议论,调动自己的生 活经验,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涵。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 小时候在那道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作 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无论遇到怎样大的危险和困难,只 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会一步步地解决掉。
灼人( zhuó ) 附和( hè ) 惊慌失措( cuò )
恍 惚(huǎng hū) 突 兀( wù ) 哄堂大笑( hōng )
抽 噎( yē ) 参差不齐( cēncī )
2 词语积累,当堂熟记。
参差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恍 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 噎: 一吸一顿地哭泣。 变化莫测: 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能预测。
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默读全文,按照情节发展顺序,学会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按照 情节发展顺序来写作的思路;
任务二
理清作者心理历程, 将心理变化与情节发展相对应,学习作者 的通过心理变化来写作的思路;
任务三
理解文章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生 道理。
预习检查
1 给下面的加色字注音,并当堂熟记于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勾画标志事件发展的时 间、地点的变化。
时间的进程:一个酷热的七月天——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 地点的转换: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 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本文通过捅马蜂窝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其实动物和人一样,需要平等对待。 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切不可因为 自私,而去做伤害旁人的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 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 有意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鼓起勇气,大声 地对自己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 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 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 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 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 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 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 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 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 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 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自读课文,要求:
自读技巧:
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
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自读要求:
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六要素”
学习任务一: 小组合作,默读文章,勾画文中标志情节发展
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1.小组成员自主勾画标志时间和空间的语句。
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
任务二:抓住哭泣,揣摩心理 课文中几次写到“我”的哭泣?在文中勾画出来。

第 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23张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 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23张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不要冒险。
6、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大约60英尺高;大约20英尺(因为岩脊离 悬崖顶部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
6
7、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脊了吗?所有的孩子 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是的;不是;“我”。 8、“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爬到岩脊上,上不去,下不来,陷 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9、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大的成就感
13
4、读遇险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 状态的词语,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 种什么状态、心理?
答:词语: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吓得几乎昏 倒、软弱的哀求、头晕目眩、啜泣、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状态、心理: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 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杰利。
7
10、“我”是怎样脱险的?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11、这件事对我的人生有影响吗?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
有。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12、请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
8
(2)请抓住课文主要故事情节,复述课文。
(3)结合对文章的初步理解,谈谈课题的含 义。
18
3、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
4、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 为“我”的同学,怎么办?
5、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 将怎么办?
19
小结
学习了这篇文章,谈谈你 的收获。
1、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 的艰难险阻,只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 难,一个个认真的去解决,终将战胜大的 困难,取得胜利。
20
2、不要把希望始终寄托在别人 身上,记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二:
借鉴批注(一)
写作技法点评:
交代自己身体 状况不佳,为 下文遇险埋下 伏笔。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 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 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 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 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 —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 壮,而且不能冒险。
借鉴批注(二) 文笔精华点评:
这才开始满头大汗、
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 1 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
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 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 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 2 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 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 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 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 3 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 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 的朋友。
“不要想有多远,有 多困难,你需要想 的是迈一小步,这 个你能做到。”
请你借鉴以上的点评技巧,品读课文 也对文中的精妙词句、写作技巧、人 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等地方 作出多角度的点评,也可在旁边写出 你的疑问。
各抒己见
学贵有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请提出你的问题。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 1 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2.所以如 果你有 愿望, 如果你 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在生活中,很多人做事会半途而 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 得距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失败而 放弃,而是因心中无明确而具体的目 标乃至倦怠而失败。如果我们懂得分 解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 走,也许成功就在眼前。

再 走
一 步


·
莫 顿 亨 特
学习目标
1、读懂故事,领悟人生哲理。 2、读透文本,学会给文章做批注。 3、尝试度的解读文章。
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
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
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
2
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
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
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
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
3
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 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2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
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
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赞同吗吗?如果
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父亲角度
1
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
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
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 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 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 胜对手。"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 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 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 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 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 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 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 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 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 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一共有5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
走 一 步 再
2、结合“阅读提示”各用六个字概括故事的 情节和我的心路历程。
冒险 遇险 脱险
胆怯 恐惧 自信
3、“我”在悬崖上学到的经验是什么?
它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 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 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 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 一步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7.要写好 一篇记 叙文, 首先必 须确定 自己的 情感, 然后根 据自己 的情感 选择提 炼材料 ,再加 以细致 的描写 ,在必 要的地 方画龙 点睛地 穿插一 点议论 。

8.对任何 一篇记 叙文而 言,叙 述是骨 架,描 写是血 肉,而 抒情与 议论则 是灵魂 ,这四 者是缺 一不可 的。总 之,我 们要学 会综合 运用多 种表现 手法, 使我们 笔下的 文字显 得生动 活泼、 形象可 感、醒 人耳目 、启人 深思。
起考验的。
母亲角度
1
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
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 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
2 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 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
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
3
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 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杰里角度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迂回( yū ) 嶙峋( l ín xún) 凝视( níng ) 啜泣( chuò qì) 头晕目眩(xuàn) 小心翼翼( yì )
解词
•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 疏忽的样子。
•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速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 作家 、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 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 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 侦察任务。
自主学习(一)
1、把预习时标出的生字词补充到课后的 “读读写写”中。
2、再浏览课文,结合课本80页“阅读提示” 理清故事情节。
3、“我”脱险后的经验是什么?
写外在行为表现, 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实际在写心理状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
态。
哪儿,我的心在瘦弱
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我努力往上爬着。
借鉴批注(三)
以问题形式出现启发思考。
爸爸出现了。他 会怎样帮助“我” 脱险呢?
“现在,下来。”他 用非常正常的、安 慰的口吻说道“要 吃饭了。”
爸爸为什么先让我 迈一小步?
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
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
2
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
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
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
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
3
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父亲角度
1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
四个孩子的角度
1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
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
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
2
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
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
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
3
谈谈你的收获
1、人生哲理。 2、学会给文章做批注。 3、要选择良师益友。 4、做事要量力而行。 5、做一个善良的人。 6、文章结语照应题目,深化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