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该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的整理和总结: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常用球体来作为近似的表达。

-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它决定了昼夜的交替。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它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3.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空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 大气圈对地球具有保温、保湿、防止紫外线等作用。

4. 水圈- 水圈是地球上可用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 水圈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循环和生命的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地理坐标和地理经纬度- 地理坐标是指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包括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

- 地理经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地球公转的距离,以经线为单位,从东经0度到西经180度。

- 地理纬度是指距离地球中心一定距离的纬线的数量,以纬线为单位,从南纬0度到北纬90度。

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1.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指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人地关系包括适应、利用和改造三种基本类型。

2.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的人的总数。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流动和转移,分为内迁和外迁两类。

3.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并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 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交通和通信发达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城市系统- 区域城市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城市群所构成的城市组织形态。

- 区域城市系统包括多中心、单中心和城市群等类型。

5.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指人和物在空间上跨越障碍物的活动。

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的学科,地理学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领域。

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的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生物资源、地球的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位置的工具,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包括大陆和海洋,地势高低不平。

4. 大气圈和气候区划大气圈是地球围绕着的大气层,气候区划是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划分的地球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图及投影方式地球的地图通常通过投影方式呈现在平面上,不同的投影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变形。

第二部分:地球的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雪层等,分布不均匀。

2.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通过灌溉、供水和发电等方式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地球水资源有限,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第三部分:地球的生物资源1. 生物资源的分布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通过农业、畜牧业、林业等方式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3. 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于生物资源有限,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资源,包括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等。

第四部分:地球的大气环境1.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释放热量被大气层吸收和反射导致温度上升。

2. 大气污染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形成大气污染。

3. 大气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治理大气污染、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等保护大气环境。

以上所述便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以下就是一些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一、人口与城市1.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和面积之比,而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意味着聚居的人口多个区域内,反之亦然。

2.城市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应运而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被称为城市化。

城市化通过城市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的数量来表示。

3.城市人口流动:城市人口流动主要包括迁入和迁出。

迁入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机会和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迁出原因则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原因等等。

二、经济地理1.地域经济:地域经济是根据各个地理位置优势不同,发挥各个地域生产所特有的优势,以及在地域内协调推动经济发展。

2.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指通过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诸多因素,如产业、技术和贸易等,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环境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层的温度、降雨量、风力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倾向于导致极端气象现象,如洪水、干旱和海平面升高等。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的是在保证资源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实现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

四、文化地理1.文化类型:文化类型指由某一地区的文化环境和历史遗留物所决定的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可能包括风俗、语言和宗教等方面。

2.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指各种文化元素(如文化价值观念、技艺、传统艺术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间的流动与传递。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城市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高二必修二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必修二地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和时差现象,而公转则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此外,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学会识别和使用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地图知识,以及地图的阅读和解读技能。

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包括大气、水文、地貌、生物等要素。

在大气部分,学生应掌握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气候类型的分类。

水文部分则涉及水循环的过程、河流的特征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地貌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如板块构造理论、侵蚀与沉积作用等。

生物地理则关注生物分布的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侧重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

城市化、人口分布和迁移、文化景观等是该部分的重点。

学生需要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人口问题则涉及人口增长模式、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文化景观部分则要求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文化景观特征。

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

学生应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遥感图像的判读、GIS数据的分析和处理、GPS定位的原理等。

通过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地幔则是位于地壳之下的岩石层,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具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地理坐标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3.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的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地貌是地表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海洋地貌等。

4.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通过等经纬线和符号图示可以表示出各种地理要素和地貌特征。

地图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形成和特征太阳系是由一个恒星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构成。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2. 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早期,由于地球内部的不断分化和地壳的运动,使得地球具有了三层结构,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的外部层,由气体组成。

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还能够保持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4.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下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流动等。

水圈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三、人口与资源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和。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2. 资源与资源的利用资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等。

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四、经济地理1. 经济活动与地域联系经济活动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本,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对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第一单元中国自然地理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北高而东南低,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2.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东部地区多为暖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干旱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西南山地、青藏高原、北方沙漠和南方丘陵等九大自然区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中国的水域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水资源,主要有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等。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2.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

3.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灾害1.水旱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包括洪水、干旱和水土流失等。

2.地震灾害-中国地处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

3.风暴灾害-中国沿海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台风风暴灾害严重。

第二单元中国人口与城市第四章中国的人口发展1.人口问题与人口调控-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人口调控。

2.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

3.人口的流动与聚集-中国人口流动主要有农民工流动、城市人口流动和人口城镇化等。

农民工主要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第五章中国的城市发展1.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城市空间结构-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辐射型结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成为主导。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涵盖了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本文主要总结了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知识,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地球的物理特征地球是一个有机体,由内至外成为内核、外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圈构成。

地球如此巨大的原因在于它能够保持地壳的形态和热量,由此认识到地球上各自然组画的构成。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影响地球运动的因素,包括地球的转动和公转、自转、轴倾角等。

地球的转动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而自转和轴倾角则导致了赤道区和极区的温度差异。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和海洋、气候和气象、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陆地和海洋分别占地球表面的29%和71%。

气候和气象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降水、温度、风和气候类型等。

自然资源是地球自然的产物,包括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事件,可能产生灾害的类型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和台风等。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消减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和城市化是地球人类和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是难以避免同时又相互关联的。

聚居地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相伴而生。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灵活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五、国家与地区的整合与协调国家与地区的整合和协调是推动国际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际间的合作有助于促进国家的互利共赢,也能够改善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自身问题。

通过国际组织,可以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财政、技术和法律支持,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

六、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领域。

地理信息技术使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包括遥感、GPS、GIS等。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地理学科更加立体化、科学化、精准化。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涵盖了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学习地理学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

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在高二人文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我们了解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对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文化地理1. 文化与文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包括语言、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元素,它对地理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明则是在一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的高度发展阶段。

2. 文化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是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各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形成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

3.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留下的痕迹,包括建筑、城市规划、遗址等。

文化景观代表了不同时期文化的特征和发展阶段。

二、经济地理1.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

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如农业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更容易发展。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行业结构等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些地区因为拥有独特的资源或区位优势而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3.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间经济联系的加深和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网络。

三、政治地理1. 国家和国界国家是指一定疆域内的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体。

国界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分界线,既可以是自然地理要素,也可以是人为划定的边界。

2. 政治制度与地理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理条件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

3. 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环境对国家、地区间政治关系产生影响的学科。

地缘政治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控制、国土安全等,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地缘战略有着重要影响。

四、城市地理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是人口集中于城市,并以城市为中心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过程。

高二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二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二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与地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二人文地理的必备知识点进行介绍。

1.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对于理解地域发展和人口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了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可以揭示不同地区资源利用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

2.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了解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体系,可以揭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水平的不同。

3. 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差异,对于理解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的不同。

4. 文化多样性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反映着地理环境、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提高自身的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

5. 地理环境与资源利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利用对地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地球上各种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方式,可以揭示地区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

总结:高二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包括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区域发展差异、文化多样性以及地理环境与资源利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提高地理素养,加深对地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地理高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地理高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地理高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地理知识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现象;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此外,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阅读和解读对于理解地理现象至关重要。

二、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

气候是地球表面某一地区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其类型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土壤则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媒介。

三、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活动等方面。

人口分布、迁移、结构和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形成、发展、结构和规划等问题需要深入理解。

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促进区域发展的纽带,其布局、方式和效率对经济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结构和发展水平反映了地域经济的特点。

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计算机、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环境与发展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和灾害防治等议题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应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高二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二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二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人文地理则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影响。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点占据了重要位置。

本文将围绕高二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人与城市人与城市是人文地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中心,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中,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口增长、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对城市发展和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城市结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也是人文地理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二、人与农业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农业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人文地理中,农业的类型与分布是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发展存在差异,比如农业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此外,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发展也是人文地理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三、人与工业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人与工业的关系也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之一。

工业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人与工业的关系中,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和工业发展模式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四、人与交通交通对于人类活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与交通也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内容。

交通的形式和方式不断演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交通发展对人口分布、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此外,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也是人文地理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五、人与环境人与环境关系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结起来,高二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涉及人与城市、人与农业、人与工业、人与交通以及人与环境等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地球表层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点默写(背诵)(必修2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默写(背诵)(必修2人文地理)
6.北京留民营采取的措施()()() 7.读图6.15,沼渣和沼液,一部分()一部分() 8.绿色食品是指()
另一方面()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2.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有()()()(),比较()
社会经济因素有()()()()()()等,变化较() 4.江西千烟洲是个()的地区,采取了()的布局模式,影响因素是() 5.澳大利亚()农业较为典型,主要是把()和()结合,分布在()() 6.混合农业的三个优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铁路运输的优点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路运输的优点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路运输的优点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航空运输的优点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管道运输的优点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量最大的是()速度最快的是( ),运费最低的是( )灵活性最强的是() 7.交通运输方式朝着()()()的方向发展 8.交通运输网的层次________________,( )( )是交通运输的基本要素 9.南昆铁路起止点()() 10.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意义)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划分的,从小到大可以划分为()()()() 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还包括() 3.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功能() 4.德国()特别发达,人口比较() 5.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的,同一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是() 的,城市的 服务范围出现()形状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聚落、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人文地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全面梳理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国家与国境国家是由一定领土范围内的人民所组成的政治实体。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与其国境密切相关。

国境包括陆地国界和海洋国界两部分。

1.陆地国界陆地国界是指国家之间在陆地上的分界线。

常见的陆地国界有自然界线和人工界线两种。

(1)自然界线:以自然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为国界。

(2)人工界线:通过协商、划界等方式人为划定的国界。

2.海洋国界海洋国界是指国家之间在海洋上的分界线。

常见的海洋国界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

(1)领海:指国家从基线向外划定一定范围的海域。

(2)毗连区:两个相邻国家的领海直接相连的海域。

(3)专属经济区:国家拥有的那部分连续的、延伸至海上的自然延伸区域。

(4)大陆架:陆地延伸至海洋底部的部分。

二、城市与城市规模分类城市是人类聚居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心,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

城市按规模可分为几类。

1.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是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大城市大城市是人口在100万至1000万之间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和文化实力。

3.中城市中城市是人口在50万至100万之间的城市,在地方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4.小城市小城市是人口在10万至50万之间的城市,主要以服务业为主。

5.小城镇小城镇是人口在1万至10万之间的城镇,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形态。

三、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特定地理区域中的常住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区域上的空间分布特征。

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通常用人口总数除以面积来计算。

2.人口分布的类型(1)集中分布:人口在特定区域集中分布,如城市、沿海地区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高二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高二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内容。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塑造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地理环境限制和推动着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的形成。

下面将以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些高二地理学习中的人文地理知识点。

一、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的改变,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城市建设,从而增加了城市的用地需求。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和成本的不同,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之间转移生产活动的现象。

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的转移改变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产业的转移也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对某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城市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城市规划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城市规划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调整城市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手段,解决城市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地理与民族地理文化地理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在文化地理中,民族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民族地理研究不同民族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研究民族地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和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城乡差距与农业现代化城乡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人文地理中,学生将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地理信息处理和图形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下面是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思维方法:地理思维方法是人文地理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归纳与演绎、对比与类比、归纳与演绎、概括与综合等思维方式。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需要培养对地理事物整体的认识和对地理现象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还应该通过地理信息处理和图形表达来分析和解读地理现象。

二、地球与人类文明:人地关系是人类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外部形态等基本地理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人类的居住空间选择、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化过程等。

三、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它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学生需要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规律,了解人口变化对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了解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原理以及城市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四、文化与地理环境: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核心,也是地理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差异,理解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还需要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文化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知识。

五、经济与地理环境:经济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主要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还需要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

此外,还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等国际经济合作的相关知识。

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地理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还需要了解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注记。

-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方向判断、比例尺计算、地图量算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分析- 地形图的阅读,包括等高线、地形类型、坡度等。

-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解读,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资源分布图的分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划分,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类型、流域特征和河流的水文特性。

-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分类、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贸易政策和全球化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册 知识点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册 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注意: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

例如:巴西高原和东非高原的人口密度大于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人口密度。

(4)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落实到图上)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稀疏区:高纬度地区(严寒)、高山高原地区(高寒缺氧)、热带雨林地区(湿热)、干旱地区(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原因:供水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绿洲)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水源,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美国东北部和欧洲西部等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常年战乱的中东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全球化与区域化:人类活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组织。

2.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城市发展。

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4.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影响,人口迁移及其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

5.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

7.能源与能源发展: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8.旅游与旅游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10.地理思维与研究方法:地理思维方式,地理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以上是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2.3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人口的城市化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4、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郊区城市化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7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建立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优点: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三低”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 (5)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