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42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3.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
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
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
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
影响因素平原地形,用地规
整,形态集中
地形限制、河流阻隔或规划
控制
沿交通线分布,受地形限制或沿河
分布
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
汇处,又是丘陵山区)、浦东
新区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集聚效应:(课本P18)理解
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原因
商业区点状、条状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
路口
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工业区集聚成片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地租低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
地利用方式;建筑质量
上出现高、低级住宅区
的分化,背向发展
高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靠近
水源,与文化区相联系
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
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系
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
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
2.6)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自然因素风向(单一、对吹、不定)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
小风频的上风向
河流(上游、下游)工业区一般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环境效益因素①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交错分布;
②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点距离;
③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建设防护隔离带
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地租(①地租高低决定于交通便捷程
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付租能力
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
业区)
影响: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
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
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
他地方形成工业区
其他因素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
等级划分标准及类型按人口规模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不固定、无明确界限)
★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
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地理位置(课本P27案例2)、资源、交通、人口、行政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7~29图2.12,2.13)
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意义)
第三节城市化
表现
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③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动
力
农村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城市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意义
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
2.19)
2.逆城市化
有利影响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质、水量,水循环;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类型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①城市居民燃烧煤炭排出的烟尘;②工矿企业排放的烟尘;③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噪音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水平发展速度问题
初期阶段(开始城市化)水平低慢土地利用方式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推进很快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问题
后期阶段(逆城市化)水平高趋缓甚至停滞市中心空洞化
发生空间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原因
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的发展;人们对
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国家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城市化
水平
所处
阶段
城市化与
经济发展
产生差异的原因新的趋势
发达
国家
早趋缓高后期相适应
资本主义发展早,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大
批农业劳动者向城市迁移
逆城市化
发展中
国家
晚快较低
初期、
加速
不相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
劳动力剩余
畸形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