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
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 一篇驳论文。
一、读一读 劝诫( jiè ) 王粲( càn )
曲( qū )解
要jué( 诀 )
狂妄( wànɡ )
死kōu( 抠 )
huò( 豁 )然贯通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 意思。持什么态度?
《不求甚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
(14分)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不求甚解》拓展阅读练习
《不求甚解》拓展阅读练习一、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
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
“如果那就”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
吃后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语都是激励年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发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
那么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
他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廉洁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绝非耻辱之事。
”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留下了佳话。
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明,也耽误了些光阴,以致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见之自失”。
马援的哥哥安慰他说: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
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发愤为学”,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pèi 流离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岁了。
他的名著《焚书》是在64岁时完成的。
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
后来成了fēi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今”开始,发奋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
老舍自传阅读答案
老舍自传阅读答案《老舍自传》原文阅读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头》,皆小说也。
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
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老舍自传》阅读习题2.选出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狡猾:诡计多端。
B.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指读书领会大意,不去深究。
C.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失怙:失去了依靠(指父亲)。
D.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
及壮:到了壮年。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老舍先生的性格特点和日常爱好?请摘录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答:从下列语句可以看出*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造:到、往②环堵.萧然堵:墙壁③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3、用文中句子填空.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忘怀得失)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5.某校九年级开展“苏轼伴我成长”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1)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
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画面。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任务二】体味苏轼诗词的精妙之处苏轼的词,字字珠玑、用典巧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有人认为“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用的传神,为什么?【任务三】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3)【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不少于50字)六、句子默写6.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5)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用谐音短句,表达词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追求民族振兴远大抱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七、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文本一】十年春……对曰:“夫战……故逐之。
”(选文略,见课文《曹刿论战》)【文本二】万里赴戎机……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文略,见课文《木兰诗》)【文本三】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不求甚解》《不要秘诀的秘诀》作文练习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不求甚解》《不要秘诀的秘诀》作文练习
《不求甚解》阅读思考题
1.“不求甚解”这个典故的出典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是_________。
2.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3.文中写到列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到诸葛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本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作者和陶渊明对“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区别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秘诀的秘诀》阅读思考题
文中提到了许多种读书的秘诀,请针对其中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不求甚解
Hale Waihona Puke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 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 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 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 史》、《燕山夜话》、《论中 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 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 记》, 1944 年主持编辑了第一 部《毛泽东选集》。
牛顿在读书时发现书中所说的,色光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说法与他 所观察到的彩虹有七种颜色的现象相驳.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直到1666年,牛顿偶然得到了一个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 验.结果发现白光是由至少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为光学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书中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 则”确立的“自由落体定律”产生怀疑并作了细致的观察.最后从实验 和理论上否定了这一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 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在这一方面,古人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 书时,就善疑多问,结果在文学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说,怀疑是 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要产生怀疑,就不可尽信书中所 言.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与我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如出一辙.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从态度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从方法上说明
进一步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 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呢?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 会觉得开卷有益。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不求甚解教案_不求甚解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教案_不求甚解阅读答案课文《不求甚解》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orG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优秀7篇)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优秀7篇)不求甚解邓拓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其中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不求甚解课文]《不求甚解邓拓》阅读答案-V1
[不求甚解课文]《不求甚解邓拓》阅读答案-V1不求甚解是一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即不深入理解就轻率地作出判断,这种态度在阅读文章、看待问题时往往会降低我们的认识水平。
邓拓先生的《不求甚解》就剖析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本文将通过阅读《不求甚解邓拓》并回答其中的问题,来深化我们的认识。
一、文章分析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不求甚解的问题,阐述了这种态度的危害,并举例说明了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作者因何而写这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为了提醒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避免不求甚解的态度,不能轻率地作出判断,要注重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问题。
3.文章的言语风格如何?作者采用通俗易懂、直截了当的言语风格,既深刻又生动,贴近生活实际,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观点。
二、答案解析1.什么是不求甚解?不求甚解是指在不深入理解、不全面掌握情况的情况下,轻率地作出判断。
2.不求甚解的危害有哪些?不求甚解可能导致认识不准确、判断失误、决策错误,进而影响事业进展、人际关系等方面。
3.为什么现代社会不求甚解的人越来越多?现代社会信息发达,速度快,难以全面掌握资讯,快速浏览变成了人们的常态,导致不求甚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4.该如何避免不求甚解?要注重深入思考,提高认知水平,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不搞个人独断,还要有必要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结论在阅读《不求甚解邓拓》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不求甚解的危害,并且充分认识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不求甚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增强我们的决策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和社会的发展。
《谈读书》《不求甚解》达标检测(含答案)
训练·达标检测第四单元第15课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á)涉.猎(shè)藻.饰(zǎo)矫.正(jiào)B.伦.理(lún)劝诫.(jiè)诘.难(jié)要诀.(jué)C.蒸馏.(liú)聪颖.(yǐnɡ)滞.碍(zhì)暂.时(zhàn)D.傅.彩(fù)咀嚼.(jiáo)阐.证(chǎn)统筹.(chóu)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书写在下列表格内。
A.豁然惯通全神贯注咬文嚼字B.吹毛求刺欣然忘食寻章摘句C.高谈阔论文彩藻饰经院哲学D.修剪移接狂忘自大孜孜不倦A B C D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蛇年春节“开卷有益....”,2013,节俭了餐桌,丰富了书市。
《邓小平时代》《带灯》《众声喧哗》等上万种新书上市。
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D.人生的际遇有轻有重,人们若拿捏不当,就容易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4.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B.《谈读书》在论证方法的运用上,主要采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
C.《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谈读书》一文后,班里准备举办一次“书香溢校园”的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各题。
(1)【拟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课内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课内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造饮辄尽_______(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7.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参考答案】1.(1)往、到(2)酒杯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3.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安贫乐道不慕荣利4.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不求甚解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 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含贬义。
合作探究?
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 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 食”来分析他的读书方 法.
陶渊明的读书观: 1、好读书 2、会意
引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虚心,别骄傲自负 2、不咬文嚼字,前后 贯通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5—8节)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读书要“活”读)
从态度上说明: 虚心 从方法上说明: 贯通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观其大略)
两处例证,承接前文,或外或中,或今 或古,或正或反。 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 例典型,论说周到。
如果你来写文章,你还能想到哪 些材料可以论据?
• 颜之推《勉学》。
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
本文的论证思路:
竖靶子 引出处 驳论 详释义 援例子 引例证 结上文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总结
1 、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 析问题,并通过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 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 、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 白晓畅。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 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 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 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 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 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
整体阅读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理解不 求甚解的?
“不求甚解”出 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 属褒义。
邓 拓
不 求 甚 解
邓拓(1912~1966) 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 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 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 1966年5月含冤去世。 主要著作《中国救荒史》、《燕山夜 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 1961 年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 札记》,文风爱憎分明、针砭时弊、 妙趣横生,富有寓意。
醉翁亭记 阅读附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己志③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翻译句子。
(4分)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参考答案:8. 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醉翁亭记阅读附答案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2分)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渔: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陈:1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中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成语后来就一直沿用到现在,关于这个成语背后引发的一些议论,也别有一番趣味。
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一篇议论文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看完之后不要忘了完成后面的习题噢!
【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试题】(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12分)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
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15.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3分)
16.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4分)
17.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答案】
15.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16. (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2)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17.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
18. (1)赞同。
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2)不赞同。
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读书的一种方法。
(3)以上两种读书法各有利弊。
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因人因时因书因需而异。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不求甚解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