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一、背景介绍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我公司于2024年1月引入体系管理,并在近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系管理评审。
本次评审旨在评估体系管理的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二、评审范围本次评审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流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等。
2.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计划等。
3.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和职业健康评估等。
4.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安全政策、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等。
三、评审过程本次评审由专业的评审团队组成,分为准备、实地检查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评审团队准备了评审计划和评审指南,并与公司内部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和培训,以确保评审的顺利进行。
2.实地检查阶段:评审团队对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和流程进行了实地检查,包括对相关文件的审核、现场观察和访谈等方式,以了解体系管理的实施情况,并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证据。
3.总结阶段:评审团队根据实地检查的结果,撰写了评审报告,包括了评审的结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方向和措施等。
四、评审结果根据本次评审的结果,公司的体系管理实施情况整体较为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目标设定不明确:部分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指标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无法有明确的方向和重点。
2.流程控制不规范:一些流程的控制措施不完善,无法有效地避免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3.绩效评估不充分:对于体系管理的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信息安全管理不完善: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风险和漏洞,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五、改进方向和措施为了提升体系管理的效果和水平1.目标设定:明确各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指标,并将其与公司整体目标和战略相对应,确保目标的一致性和可衡量性。
2.流程控制:加强对流程控制的规范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流程文档和控制措施,确保流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一、评审目的:评价本公司IRIS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持续运行的有效性,评审综合管理体系中各项方针、目标、指标的适宜性和实施效果。
二、评审内容:1、管理体系内审、外审结果,纠正、预防措施的完成情况,2009年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提出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验证;2、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指标的充分性、适宜性,体系文件、管理方案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3、综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各部门及全公司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合规性评价结果,IRIS标准要求的强制和建议KPI指标的测评结果;4、各过程的业绩/绩效和产品的质量状况,重大质量事故处理,不良质量成本分析结果;5、向顾客交付产品的情况,顾客提出不符合项的整改结果,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结果;6、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结果,员工满意度的测量结果,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报告;7、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
三、会议概述Xxxxxxx此处内容已隐去四、体系运行情况简述xxx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是依据GB/T19001-2008标准、《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02》标准、GB/T24001-2004标准、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策划、建立的。
《综合管理手册》由所长批准、《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于2010年3月30日开始正式实施。
通过体系的正常运行、多方面的培训、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及不断的完善改进,到目前,已通过了14000和8000的认证审核,IRIS的认证审核也正在按照计划推进。
综合管理体系有效有效运行请详见附件《2010年xxx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及各部门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
综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满足了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详见《顾客满意业绩报告》和《员工满意度报告》。
五、管理评审结论1、经与会人员审议,同意《2010年xxx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确认2009年度质量管理评审会的决议实施有效;确认2010年前8个月综合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指标较好地得到完成;IRIS质量管理体系的KPI指标得到了完成,总体上设定比较合理,但有部分指标操作性不强,需进行调整;2、经与会人员审议,同意《顾客满意业绩报告》和《员工满意度报告》,xxx公司的综合管理体系能够满足顾客、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反应xxx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绩效;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有效,并能够得到监视和测量;3、经过内外部的审核,确认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质量分析及纠正/预防措施合适,并进行了有效的追踪;经评审一致认为xxx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运行正常、有效,得到了持续的改进;4、综合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针和管理体系适宜,根据方针建立的管理目标、指标虽然还需要完善,但是基本可测量和科实现,证明综合管理体系能够满足xxx公司的管理需要,没有外部变更要求体系进行变更,具有适宜性;5、综合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各部门依照体系进行管理工作,经过内审和合规性评价,认为我公司的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充分,现有资源基本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和工作需要,管理体系具备了充分性;但2010年经营任务艰巨,资源需求一直仍是关注重点。
检测公司管理评审报告

检测公司管理评审报告一、引言本次管理评审报告旨在对公司的综合管理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公司目前的管理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公司管理流程、策略和实施情况的全面审查,我们希望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二、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件审查、员工访谈、实地观察等。
参与评估的人员包括管理层、员工代表以及独立专家。
我们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的管理进行了评估:1.管理目标和策略2.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3.决策和沟通流程4.质量管理体系5.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6.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能力三、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管理目标和策略公司在制定管理目标和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未来发展的规划中,公司应更加注重目标的可测性和落地性,确保目标能够对公司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2.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较为合理,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
同时,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3.决策和沟通流程公司的决策和沟通流程相对繁琐,导致决策执行的效率较低。
建议公司简化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减少决策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执行力。
4.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管理的监督和落实。
建议公司加强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质量管理标准得以有效实施。
5.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公司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
建议公司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准则,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能力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方面亟需加强。
建议公司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处理的应急能力。
四、改进建议综上所述,针对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明确管理目标和策略,加强目标的落实和落地。
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一、概述本次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旨在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在评审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公司的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并对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和结果进行了评估。
本报告将对评审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二、评审范围本次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范围包括公司的所有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我们对这些管理体系的文件、程序和实施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评估,以了解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三、评审过程1.收集和审阅文件:我们首先收集和审阅了公司的各项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包括政策文件、程序文件和记录文件等,以了解公司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参观和观察:我们对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观察,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和管理情况。
我们观察了公司的生产线、工作环境和职工的操作行为,以确保公司的实际操作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
3.与工作人员沟通:我们与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对管理体系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以评估公司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记录和整理数据:在评审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对文件和实际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了量化和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满足相关标准的程度。
五、评审结果通过评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公司的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能够有效地支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2.公司的管理体系中存在一些小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文件管理和记录保管方面的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3.公司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结果,对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六、改进建议基于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评审结果,我们对公司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进一步完善文件管理和记录保管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背景体系管理评审是评估组织管理体系运作情况的重要工具,旨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评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提高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评审报告纠正措施在分析体系管理评审报告时,必须针对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具体纠正措施包括:1.问题整改责任人:对每个问题明确指定责任人,并设定合理的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整改措施计划: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措施及时间表,确保整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资源保障:确保整改所需的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4.监督跟踪:设立监督机制,定期跟踪整改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预防措施除了对评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外,还需要综合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具体预防措施包括:1.根本原因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问题上。
2.流程优化: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消除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不规范环节。
3.培训提升: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意识,减少操作失误和疏忽。
4.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质量和效率,使问题预防成为全员共识。
通过以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组织持续改进和发展。
结语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组织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预防,才能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作,推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希望相关部门认真对待评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组织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1. 引言公司测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对公司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确保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本次管理评审旨在全面评估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2. 评审范围本次管理评审主要围绕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展开,包括测量流程、测量设备和测量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3. 评审方法本次管理评审采用了文件审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审查公司的测量记录、程序文件以及测量设备的校准记录,结合实地走访和交流,全面了解和评估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4. 评审结果4.1 测量流程评估经过对公司测量流程的评估,发现部分环节存在缺陷,包括测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建议公司完善流程文件,明确责任和流程,并提供培训以确保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测量流程。
4.2 测量设备评估在对公司测量设备进行评估时,发现部分设备存在校准不准确的情况。
建议公司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并保留校准记录以供查阅。
同时,建议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3 测量人员评估评估中发现,部分测量人员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建议公司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
5. 改进建议5.1 完善测量流程文件公司应根据评审结果,完善测量流程文件,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具体流程,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5.2 加强设备校准和维护公司应制定设备校准和维护计划,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保养,并保留相应的校准和维护记录。
5.3 组织培训和考核公司应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测量技能和理论水平,并组织相应的考核,确保测量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测量工作。
6.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管理评审,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然而,这也为公司提供了改进的机会。
公司应密切关注评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管理评审报告范文通用

管理评审报告范文通用公司于2023年4月20 - 28日根据ISO9001:2023和 ISO14001:2004,OHSMS18001:2023国际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标准的要求完成了2023的第1次内部审核后,进行了管理评审活动,以确保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现将管理评审情况报告如下:一、评审的目的:1、评审目的:由总经理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现状进行评审,对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有效性及充分性做出综合评价,以保证标准的要求以及实现规定的方针和目标及其管理方案。
二、评审方式:本次管理评审采用讨论会的形式进行。
由总经理主持,各参加会议管理人员根据评审内容准备了相应材料。
三、评审计划的实施:管理者代表制定了评审计划,并得到总经理确认。
评审计划提前下发至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相关人员,由责任人准备所需评审资料,按计划参加管理评审会议。
四、评审结果:1、内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审核结果以及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公司按照内审计划,对各部门进行了审核,审核思路由按部门相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事务出发,于4月 20 -28日组织了各部门进行2023年第一次内审,对各部门所有的要求进行的审查,确保内审工作的有效性、符合性。
审核检查出的不符合项均为一般不符合项,有1个,无重大不合格项。
不符合项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均已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严格的后续监督下,已经完成。
2、管理体系有效性及适应性:公司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工作,不定期的对相关文件进行正式或不正式的评审,以保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工作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评审认为,公司以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等支持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符合ISO等标准的要求,可以保证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及依其运作是有效的,且适应公司的管理要求。
CMA管理评审报告

CMA管理评审报告CMA管理评审计划编号:NO.2001评审时间:评审地点:评审方式:参加评审人员名单:部门和职务:评审目的:为了评估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各部门的管理目标达成状况、过程绩效体现和产品符合性评估、纠正措施改善措施成效、各项资源配备的评估,寻求改进机会和变更需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评审依据: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3.管理体系文件评审输入:评审输出:评审形式:集中会议评审前七天,质量部负责根据评审内容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
要求参会人员准备参加评审会议的汇报等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层确认。
关键岗位参会人员如下: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检测部主管、授权签字人、内审员、综合部主管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表NO: 2001会议时间:会议名称:应到人员签到:记录人:会议地点:会议记录:质量负责人工作总结报告为持续提高本公司的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切实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内外部客户,我公司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的要求开展工作。
作为本公司的质量负责人,我总结了近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并结合质量负责人职责进行如下报告:一、目标实现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的特点,结合“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照体系要求大家在方针和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对质量目成情况的统计,本公司各项控制性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质量目标如下:本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样品保管安全可靠,设备完好率和校准/计量检定合格率达到100%。
按合同约定期限完成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完整、清晰、结论准确。
检测报告的差错率低于1%。
顾客满意率大于98%。
认真受理客户的投诉,及时调查处理,尽快给予答复。
根据统计及运行情况,本公司各项质量目标均已达到,质量方针得到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宜、有效,需要继续保持,暂时不需调整。
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一、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某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升其管理
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评审对象
•名称:某检测机构
•性质:民营检测机构
•规模:中型
•成立时间:2010年
三、评审内容
1. 组织架构
•现状:组织结构清晰,但存在部门职责模糊现象。
•建议:建议重新梳理部门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提升协同效率。
2. 人员配备
•现状:员工素质普遍较高,但缺乏专业培训。
•建议: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3. 设备设施
•现状:设备设施更新较慢,影响检测效率。
•建议:逐步更新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4. 质量管理
•现状: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存在漏洞。
•建议: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四、评审结论
本次评审发现某检测机构在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和质量管理等方面
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机构应重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并结合
实际情况制定改进建议,逐步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改进建议
1.重新梳理部门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提升协同效率。
2.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3.逐步更新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以上为本次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希望对机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帮助。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析报告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一、体系的运行方面自XXXX年X月XX日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程序文件实施开始,体系运行6个多月以来,公司按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已能按标准要求得到实施和保持,各单位能根据标准要求,结合生产前技术基础准备,从规范制度和流程入手,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开展现场管理,细化管理流程,树立精益生产的理念,提高管理制度和作业文件的可操作性,全公司的计量基础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按技术文件的要求,设计测量过程,配备相应的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
确保测量结果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
二、组织结构方面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相关部门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中的分工、职责和权限。
形成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使体系的正常运行有了组织保证,规定了检测实验中心为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三、计量职能方面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内、外部顾客的要求,形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明确过程要点的责任部门,明确主管部门、协办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能。
明确公司各相关单位、相关领导及员工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实施全员参与,为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提供组织保证。
四、资源配置方面1.人力资源是建立、实施、保持、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保证。
公司人事部负责了体系所需资源的配备和管理,识别与体系有关的各工作岗位人员所需能力,并配备相应人员。
根据相关单位提出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并组织和监督有关部门实施。
2.实验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公司体系的手册和程序文件,并经批准发布。
各相关单位负责有关程序文件和技术文件的编制及产生的检测记录的管理。
3.实验室负责计量人员培训、文件、记录管理,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同时负责了测量设备准确性、有效性的归口管理。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JGHX/CL/GL-CX·02-02
主持人
管理评审地点
技术中心308会议室
管理评审日期月日管理评审形式 Nhomakorabea现场会议
管理评审参加人员
管理评审目的
对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系统的评价,提出来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确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测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为满足市场和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能力。
管理评审结论
年股份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按计划完成了启动、建设、推进、运行、改进五个阶段的工作,经体系运行评审,年股份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效可靠运行,体系各要素均处于受控范围,说明我公司钢铁板块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是充分、适宜、有效的。
管理评审决议
体系建立运行要以服务生产为目的;通过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化管理;根据公司的专业化管理思路,要通过体系化的管理方式,延伸管理范畴,做到各级计量专业管理人员掌握标准、理解标准,通过体系化的管理思路开展工作。体系运行要为现场生产做好支撑服务;通过体系的建立运行,暴露了各单位在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应通过体系运行为各单位的生产过程提供保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正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测量管理体系作为公司继质量、安全、环保后建立的第四个管理体系,各单位在体系运行中,各职能部门应统筹协调好体系的运行工作,不要造成过量的负担。建立合理有效的体系评价机制做好团队建设体系建设工作责任主体是各单位,各责任单位要发动基层人员对体系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团队建设,为公司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各单位要做好体系基础工作,运行好测量管理体系,要把落实上述决策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要制定具体进度及措施,并按计划进行改进,在今后的审核中,应重点审核这些改进计划的落实情况。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1. 引言
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是保证运营效率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本次
管理评审报告将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帮助公司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 评审范围
本次管理评审主要涵盖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
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否与公司运营目标一致,是否有效实施。
3. 评审结果
3.1 财务管理
经评审发现,公司财务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但存在部分支出未明细记录的问题,建议加强对支出的审核与管理。
3.2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员工培训机制较为完善,但员工流动率较高,建议加
强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满意度。
3.3 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存在市场调研不足的情况,建议加强市场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客
户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方面,公司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存在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空间,建议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4. 评审结论
综上所述,公司管理体系在整体上运作良好,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建议公司加强对支出记录、员工激励、市场调研和生产工艺方面的管理,并定期进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提升管理水平。
5. 后续改进计划
公司将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持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并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益。
以上为体系管理评审报告,希望能帮助公司发现问题、优化管理,并实现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输出报告范文

管理评审输出报告范文1. 背景在每个组织中,管理评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
管理评审旨在评估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效率,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以某公司管理评审的结果为例,介绍管理评审输出报告的范文。
2. 管理评审概述某公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公司的运营状况良好,并持续提高管理效率。
最近一次管理评审主要围绕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
3. 评审结果总结3.1 财务管理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财务报表编制不够及时和准确;•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明显偏差。
3.2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管理评审发现:•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较为薄弱;•岗位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3.3 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在营销方面,公司存在以下问题:•市场调研不够深入;•营销策略制定缺乏前瞻性;•推广渠道不够多样化。
4.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评审结果,管理评审小组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4.1 财务管理改进•优化财务报表编制流程,确保财务数据准确及时;•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管理;•设立预算调整机制,及时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
4.2 人力资源管理改进•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绩效水平;•优化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员工职责;•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4.3 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改进•加大对市场调研的力度,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开拓更多样化的推广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5. 结语管理评审输出报告对于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公司可以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管理评审输出报告范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就是某公司管理评审输出报告的范文,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报告

5强制检定
6特定要求
二、
技术能力要求
2检测能力
3检测水平
三、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4.总要求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6.1.1人员的职责
6.1.2能力和培训
6.2.1程序
6.2.2软件
6.2.3记录
6.2.4标识
6.3.1测量设备
6.3.2环境
编号: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申请认证单位:
审核实施组织:
现场审核日期:
1概况:
单位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
主管部门: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2单位的主要产品或经营服务范围:
3审核依据:
(1)《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2)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
4申请认证的范围:
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测量过程与测量控制
5审核涉及的区域或部门:
6审核过程简述:
审核组对企业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运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召开首末次会议、座谈会、现场参观以及查阅体系运行记录等方式,对体系运行进行了客观地评审。确认该企业依据GB/T19022标准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可行并能有效实施。建议准予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8.3.2不合格测量过程
8.3.3不合格测量设备
8.4.1总则
8.4.2纠正措施
8.4.3预防措施
合计
管理评审总结报告(热门6篇)

管理评审总结报告篇1时间:xxx年12月31日地点:xx市计量所会议室主持人:记录人:参加评审人员:所长、副所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科负责人会议内容记录:一.由所长报告本次管理评审会议的目的、依据、评审内容。
二.监督员汇报xxx年监督情况。
三.由质量负责人向与会人员汇报:年内部审核情况:共发现11项不符合项,这些不符合项没有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后果。
2.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内审员在规定的期限内跟踪审核,并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对审核过程中一些小问题,现场进行了纠正,所有纠正措施均验证有效。
本次内审以抽查为主,所以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为此要求各部门在纠正整改时,要举一反三,找出相关的不合格,并予以纠正整改。
各部门负责人应进一步加强对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学习,认真理解和掌握文件的精神内容,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文件的规定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通过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验证了所按照JJF106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CNAS-CL01:xxx《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认可准则》(等同ISO/IEC17025:xx)、(国认实函[xxx ]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基本符合的、是基本有效的。
四.技术负责人向与会人员汇报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的实施情况:1、质量方针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方针,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把方针要求作为指导,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经管理评审会议的讨论,认为方针是适合实验室的,并体现了持续改进及预防的思想,今后应在此方针指导下,进一步落实,取得更大的成效。
2、对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估:(1)、适用性:在管理评审会议中未提出对体系文件、方针政策的修改意见,确定体系目前无需修改。
(2)、充分性:体系文件全面覆盖了标准各要素要求,并针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实验室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目标、程序、管理措施等,体系策划建立较充分。
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参考模板)

2)混凝土标养室的场地已无法满足未来业务的要求,考虑在新租的场地里为标养室预留空间。
4.4、变更的需求:
根据本次会议决议:
·建议质量负责人牵头,对《质量手册》和《……》《……》《……》等程序文件开展修订,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3.3、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3.4、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3.5、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3.6、纠正措施:……
3.7、由外部机构进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审:……
3.8、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或检验检测机构活动范围的变化:……
3.9、客户和员工的反馈:……
3.10、投诉:……
3.11、实施改进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报告
评审计划
评审目的
评审依据
评审范围
计划日期
确认本年度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适宜、有效性,并提出管理提升和改进建议
·RB/T214-2017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xx部负责人、xx部负责人、……
2021-12-10
2021年12月10日,公司召开2021年度管理评审会议。
·风险识别的可控性:质量部、技术部、市场部、检测部
·结果质量的保障性:技术部、质量部
·其他相关因素:质量部、人事部、市场部、采购部、技术部
附件1:管理评审通知
附件2:管理评审方案
二、会议议程:
2.1、主要参会人员:×××(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会议主持人:×××(质量负责人)
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报告(05.03.22)

Xxxx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报告T04L2005(025)03一、评审概况2005年3月19日13时30分~17时,在xxxx第一会议室召开了xxxx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会议。
会议参加人员有:xxxx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各部门负责人、集团计量中心和物业管理科计量管理负责人等共20人。
会议由王xx总工程师主持,在简短讲话后,首先由xxxx计量测试中心汇报了自2004年3月以来公司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所做的主要工作。
然后,由集团计量中心、集团物业管理科、公司品质管理部、工装设备科、研发中心、电子表分厂、机械表分厂、元件分厂和仓库管理科针对质量目标和程序分解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对影响计量检测体系运行的提案进行了讨论,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
16时40分,王xx总工程师作了总结发言,会议按计划如期结束。
二、评审目的、内容和依据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审xxxx计量检测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明确体系改进的要求。
评审的内容:①xxxx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完成情况;②计量检测体系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重叠、遗漏或矛盾;③计量检测体系的手册和程序文件与公司质量体系是否协调,有无矛盾,程序的可操作性如何?④计量器具现场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实施情况;⑤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要求和文件的修改意见。
评审的依据:①GB/T 19022-2003 idt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②JJF 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的确认规范》;③xxxx检测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⑤计量检测体系的内审报告。
三、主持人讲话和各部门负责人汇报要点1、总工程师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工作,今天召开评审会。
在最高管理者的推动下,xxxx于2004年3月向省局递交了申请。
在测试中心组织下,经过3个阶段的工作,通过各部门、分厂的共同努力,原来基础较差的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CMA管理评审报告(全过程完整版)

管理评审云南博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编号:YNBW/QR-ZL-2020-015管理评审计划NO.2001编号:YNBW/QR-ZL-2020-016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表NO: 2001质量负责人工作总结报告为持续提高本公司的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切实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内外部客户,我公司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的要求开展工作,作为本公司的质量负责人总结近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时结合质量负责人职责进行如下报告:一、目标实现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的特点,结合“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照体系要求大家在方针和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对质量目成情况的统计,本公司各项控制性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质量目标如下:A.样品的保管做到安全可靠;B.在用设备完好率及校准/计量检定合格率达到100%;C.按合同约定期限完成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完整、清晰、结论准确;D.检测报告的差错率低于1%;E.顾客满意率大于95%;F.认真受理客户的投诉,及时调查处理,尽快给予答复。
根据统计及运行情况,本公司各项质量目标均已达到,质量方针得到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宜、有效,需要继续保持,暂时不需调整。
二、政策程序的适宜性我公司自质量体系文件发布以来一直有计划地采取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检测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评价,有效保证了检测结果准确;从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公司所获得相关荣誉看,公司在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客户满意度达到中心提出的目标,下一步将争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两个部分互相配合,适合目前的工作现状,运转协调性较好。
应质检总局令第163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的要求,本公司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及技术记录四个层次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第五B版)、《程序文件》(第五版)、《记录表格》(第五版)于2020年01月01日正式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计划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计量理化室2016.03.15计量理化室2016. 03. 15**** 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编制:审核:批准:**** 有限公司计量理化室2016.03.31**** 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一、评审概况2016年3月31日9时00分一11:00时,在公司四楼议室召开了2016年度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
会议参加人员有: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负责人、计量管理负责人等共20 人。
会议由王副总经理主持。
会上,首先由计量理化室汇报了自2016年 3 月以来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公司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汇报2016 年度内部审核报告、汇报2016年度测量设备计划情况。
然后,由动力车间、质量管理部、多缸机分厂、单缸机、机加工分厂、供应部针对质量目标和程序分解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大家对影响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
最后,王副总经理作了总结发言,会议完成了预定目标。
二、评审目的、内容和依据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审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明确体系改进的要求。
(一)评审的内容:①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②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重叠、遗漏或矛盾。
③测量管理体系的手册和程序文件与公司质量体系是否协调,有无矛盾,程序的可操作性如何?④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⑤ 2016 年度测量设备计划⑥测量器具现场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实施情况;⑦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要求和文件的修改意见。
(二)评审的依据:1、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3、公司测量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4、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主持人讲话和各部门负责人汇报要点1、管理者代表按照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今天召开体系运行评审会,就公司测量管理体系一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在公司最高管理者的推动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公司测量管理体系通过了2015 年度监督审核,公司计量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召开管理评审,就是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检查,还有哪些不待合标准的规定,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仔细反思和整改。
公司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法制管理要求,也是企业白身发展的需要,不是简单的管管计量器具,而是要通过体系运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计量工作贯串在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我们要切实抓好以计量为主要手段的监控过程。
因此希望通过这次评审,使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最高管理者所推动和要求的。
2、内部审核报告质量管理部计量理化室于3月11 日下发了《关于2016年测量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审核和内部审核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所属的测量设备全面检查。
从审核的情况看,各单位能够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准备,各级领导、主管对本人担负的计量职责清楚;所有单位都能够按照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分解到部门的原则确定部门的质量目标,每月进行统计分析,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测量设备管理方面,各单位全部按照计量理化室下发的标准格式建立了电子版测量设备台账,计量器具信息全面;计量器具的封存、报废、月变动表管理按照规定进行,计量理化室对丢失损害计量器具行为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罚;在计量器具检定方面,各单位能够按照计量理化室下发的月份《计量器具检定计划》,及时将计量器具送交计量理化室进行检定,保证了计量器具合格有效;各单位能够严格执行新增测量设备采购和领用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计量器具合格;检查中没有发现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情况。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共性问题:关键过程计量要求导出与验证记录不规范,控制检查表中监视方法要求保存的核查记录需补充;台账及各类技术文件中计量单位的书写不规范。
采购部:对测量设备概念理解上有偏差;未建立针对质量目标的统计分析表;库房的一个干湿温度计储水盒无水,相关人员对湿度不会读;对强检计量器具供应商进行了评价,但对一般计量器具供应商未形成合格供应商清单,采购质量无法保证。
制造部:外部供方评价资料齐全,缺少验收记录。
技术中心:关键测量过程控制检查表书写单位不规范。
扭力扳手FW0600013于2015 年3月28日报废,规格NB-300,显示示值超差,无追溯。
部分测量设备无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分厂:提供的周检情况统计表中的受检率、合格率计算错误。
台账个别地方书写不规范,如表头单位为mm计量器具可能为扭矩扳子;三坐标室干湿温度计已损坏,环境温度记录24 日已经做到25 日小件车间:当月有报废计量器具,但未统计在周检情况汇总表内;计量台账、关键测量过程报告存在单位书写不规范,中个别单位的书写不正确,如兆帕应写作MPa布氏硬度测量过程未提供计量要求导出报告,布氏硬度计基本不用,可以撤出关键测量过程台账,另补充洛氏硬度测量关键过程。
分辨力同允许误差混用。
多缸机分厂:测量过程台账内容需完善;应建立月份测量设备配备情况统计表。
培训资料基本齐全,但缺少成绩汇总表和效果评价;上线电动拧紧扳手无标识;不合格测量设备追溯评价单无记录编号、无文件编号。
实业公司冲压车间:台账需完善,台帐中单位填写不规范,如0-100,mm 应写作(0~100)mm。
组合机床公司:台账单位书写不规范,缺少单位或单位标注错误;账物不符,表面洛氏硬度计FH02-X-1 已经报废未销账。
油泵公司:测量过程提前角测定内部规定的核查标准 1 次/ 季,抽查提前器LL480B-2A,数据比对实测值超差。
现场部分计量设备计量确认标识过期。
现场测量设备无作业指导书。
质量管理部:部分测量设备未入账。
单缸机分厂:台账及测量过程单位不规范;测量过程控制检查表中KM13弾缸柴油装配监视方法采用电子数显扭力扳手定期比对,无比对记录。
KM138单缸柴油机试车机油压力测量监视方法用同型号压力表替换使用无记录。
动力车间:煤耗计校准记录标准物质台称有效期到2014.10.05 。
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作为文件管理应进行编号。
铸造事业部:不合格设备追溯单未经签批,记录编号不对;测量发气量测量过程未建立核查方法。
关键过程测量控制台账不完整,需根据导出报告补充。
缺少测量设备配备配备情况汇总表,需补充。
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经审核组讨论,共开出轻微不符合 6 个,即加工分厂三坐标测量室干湿温度计损坏失准;油泵公司现场部分计量设备计量确认标识过期;质量管理部外检科部分测量设备未入账;单缸机分厂台账及测量过程单位不规范;多缸机分厂上线电动拧紧扳手无标识,组合机床硬度计帐物不符。
另外列出整改项49 个,要求制定纠正措施,对于共性问题如测量管理过程控制不规范等计量理化室统一组织整改,各单位技术人员配合,所有整改项目 4 月20 日前完成。
3、计量理化室2015 年度,在公司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
制定、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先后修订完善《扭矩测试仪操作规程》、《量块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红外碳硫分析仪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三坐标测量仪操作规程》《凸轮轴测量仪操作规程》《化学分析操作规程》等15 个计量理化管理和技术文件,为测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打下基础。
组织审核组对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单位进行内部审核,督促各部门及时整改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符合项,指导各部门进行关键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和不确定度的评定,保障体系运行可靠。
创新工作思路,基于测功装置转速等计量器具拆卸困难并影响生产的现状,研究改进该类器具的检定方法,改实验室检定为工作现场校准,体现了服务现场的理念,提高了计量器具的受检率。
在测量设备管理方面,完成计量室电动扭矩扳手校准装置、碳硫分析仪的论证、选型、采购和使用,电动扭矩扳手校准装置投入使用后,公司具备了检测电动扭矩扳手的能力,提高了对螺栓拧紧力矩的控制质量。
自制简易碳硫仪更新为红外碳硫分析仪,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效率,消除了原装置的安全隐患。
完成动力车间更新流量计、加工分厂里氏硬度计、营销公司故障诊断仪、外检科机油滤清器试验台等测量设备论证和选型,协助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完成凸轮轴测量仪的改造,消除了测量仪在凸轮轴检测过程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了设备测试精度。
完成热电阻检定系统的改造,通过改造,公司具备了短型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能力,先后为国四试车台架、技术中心测功机配套温度传感器进行了计量校准。
完成多缸机非道路国三改造、单缸机国三改造项目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对检测中发现的油耗仪精度超差等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保证了项目的按时完成。
完成公司21 套最高标准器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对标准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及时填写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记录。
按公司培训计划,先后派出 5 人次到烟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计量检定人员换证培训和考核,两人次参加山东省理化检测协会举办的理化检测技术等级证书换证培训,全部人员均取得了相关项目的合格证书。
全年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100%,合格率100%;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99.75%;测量设备周检合格率97.2%;在用测量设备抽查合格率100%;没有因测量设备和测量数据失准出现质量事故。
2016 年,计量理化室计划新增烟度计检定装置、超声波气体流量计,公司不透光烟度计目前已经有40 台,而且随着国三国四项目的推进烟度计作为重要检测设备会继续增加,目前,烟度计由省计量院检定,每台费用高达1000元,年度检定费用 4 万元。
新增烟度计检定装置后可以实现烟度计的内部校准。
预计费用 1.5 万元。
计划采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进行在线校准,以此节约费用和保证流量计的准确。
预计投资24 万元。
3、动力车间明确计量职责,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强检计量器具送检率100%,合格率100%,一般计量器具送检率98%,合格率95%以上。
(1)建立独立的公司能源测量设备台帐(2)更新流量计三台(3)完成了能源计量器具的台账的维护(4)规范水、电、汽、气抄表数据的记录表格(5)每月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2016 年计划更新五台流量计。
小件车间压缩空气流量计、锅炉房2#炉蒸汽流量计、国川加工压缩空气和蒸汽流量计、多缸加工压缩空气流量计,使用年限已达14年,电路放大板、探头等老化、损坏,已属淘汰型,无维修价值。
而新式V 锥流量计不但性价比高且不易损坏、维修方便。
因此需逐渐进行更新,计划三季度完成。
预计费用7.1 万元。
4、质量管理部①计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方面,全面达到了规定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