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概括小说主题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概括小说主题

考纲在线本考点对应的《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概括作品主题”“赏析作品的内涵”。前者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后者考查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对小说主题的考查常常通过赏析作品的内涵予以体现。

考情透析近年来,高考中对小说主题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分析概括主题。对主题比较单一的文本,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如2014年浙江卷要求结合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

②原因概括题。这是小说主题考查的一种变体,如2014年辽宁卷要求分析数学家得失爱情的原因。

此外,对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主题的文本,往往以探究的形式考查,把主题同人物、情节、内涵、读者感受等结合起来考查。如2014年辽宁卷要求谈谈从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2012年福建卷要求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此内容放在第6讲详细讲解。

考点精讲

知识储备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人生经历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2014年新

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小说《古渡头》,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2.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如2013年辽宁卷的《圣诞夜的歌声》,小说借穷靴匠亚诺什在圣诞夜教孩子们唱歌的快乐和富人衣食无忧反而忧郁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以此揭示了快乐的真谛。

3. 通过传说、寓言故事等寄寓人生哲理。如2012年福建卷小说《双琴祭》,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揭示了世人相妒相诋毁的丑恶心理以及两位演奏家难逃丑恶的渐染最终被毁的深刻主题。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如2014年江西卷小说《抻面》,作品以北京抻面师铁良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反映了在中国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智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和守义等文化精髓的思考及呼唤。

类题指津

类型一概括主题类

【设问方式】

1. [2014·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 [2010·广东卷]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 [2009·浙江卷]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答题思路】

1. 借助作品的题材认识主题。题材蕴含着主题,是分析主题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2.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

4. 注意抒情、议论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答题模板】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了……,暗示了……,抒发(呼吁)了……

类型二原因概括题

【设问方式】

1. [2014·辽宁卷]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 “他”为什么怀念那“一种声音”? (聂鑫荣《怀念一种声音》)

3. 作者为什么认为选择享乐、爱情、名望、富贵都不是“明智的抉择”? (马克·吐温《生命的五个恩赐》)

【答题思路】

1. 审读题干,明确题目是就全篇设问,还是就局部段落设问,从而确定答题的区间。

2. 明确题目的考查要求,认真研读作品中及题目相关的部分,理清作品内容,从原文中或筛选或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技法26 “四从一注意”,助你挖主题

小说“主题”类题型,不论是概括的形式,还是评价探究的形式,都需要做到“四从一注意”:

1. 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了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小说的主题方向。具体需“二抓”:

(1)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2)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 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用浓墨重彩着重描写人物,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具体需“二寻一辨”:

(1)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因为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关联着的。

(2)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的主题的重要信息。如《第9车厢》中“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这一句评价已经蕴含了作品的主题。

(3)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如《面包》一文中对二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题。

3. 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具体需要“梳——询——品”。

(1)梳理情节过程。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如对《面包》中几个情节的梳理,就有助于把握主题。

(2)询问情节设置的原因。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的结构选择,而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也体现着主题表现的需要,解答时可以多问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