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知识点(1)
中基知识点
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2)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1)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
(2)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
(3)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升降浮沉的含义(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
(3)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性味合参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2)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再如,麦冬、黄芪皆有甘味,麦冬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黄芪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3)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4)一药兼有数味,则标志其治疗范围的扩大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例如,紫苏、辛夷性味皆是辛温,都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而紫苏发散力较强,又能行气和中;辛夷发散力较弱,而长于通鼻窍。
(5)性味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药物。
五味的作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活血)等作用,如: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滞血瘀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辛润——使津液来也!(2)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
中基知识点总结
中基知识点总结中基,即中级基金从业资格,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设立的专业资格证书。
持有中基证书的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基金从业能力,能够在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中从事基金销售、基金运营、基金研究等相关工作。
下面将从中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基金是由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基金管理人依法组织起来,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现金等资产,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一种金融工具。
根据不同的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等。
二、基金的运作方式和基本制度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募集资金、投资运作和份额发行与赎回三个环节。
基金的基本制度包括基金的法律地位、基金份额的发行与赎回、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的净值计算与公告等。
三、基金从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基金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基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同时还应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基金从业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基金销售、基金运营、基金研究等方面。
四、基金的运作流程和相关业务基金的运作流程包括基金的设立、基金的募集、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的管理等环节。
基金的相关业务包括基金销售、基金份额的发行与赎回、基金净值的计算与公告等。
五、基金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基金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管理。
基金的合规要求包括基金从业人员的合规行为、基金公司的合规管理、基金产品的合规运作等方面。
六、基金的业绩评价和投资者教育基金的业绩评价是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包括基金的收益率、风险指标、业绩排名等方面的评价。
投资者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七、基金的市场发展和监管体系基金市场的发展主要包括基金规模的扩大、基金产品的创新、基金销售网络的完善等方面。
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机构对基金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中基重点
中医基础基本概念:辨证论治:辨别证候,讨论、确立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证候: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状:疾病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同病异治:相同的病,出现了不同的证候,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的病,出现了相同的证候,治法相同。
精:精气是构成宇宙世界的精微物质,有时也指气的精华部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指事物阴阳的属性相反;制约,指阴阳之间相互制约,以维持协调和平衡。
阴阳互根互用:指阴和阳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阴阳消长平衡:指阴与阳之间经常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以维持阴阳的协调和平衡。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交感互藏:指阴和阳之间相互交合感应和互相包容的关系。
重阴必阳:指阳发展到极点,可向阴的方向转化,也即是“热极生寒”。
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调节,维持协调平衡的关系。
阳病治阴:语出《内经》,指对阴虚导致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采用补阴的方法治疗。
阴病治阳:语出《内经》,指对阳虚导致阴气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采用补阳的方法治疗。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用补阴以抑阳的方法治疗阴虚导致的虚热证。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用补阳以抑阴的方法治疗阳虚导致的虚寒证。
阴中求阳:指治疗阳虚证时,在补阳药的基础上,适量配伍补阴药。
运用的是阴阳互根互用原理。
阳中求阴:指治疗阴虚证时,在补阴药的基础上,适量配伍补阳药。
运用的是阴阳互根互用原理。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取象比类:指通过观察、分析可反映事物性质的某些外部征象,而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的方法。
土爰稼穑:本意为种植和收获农作物,这里引申为土具有生化、承载的特性。
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的依次资生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的依次抑制和削弱的关系。
中基
中基1.何谓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各部分之间、各脏腑形体官窍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2.何谓阴阳及其基本内容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与互藏;④阴阳的消长与平衡3.阴阳学说在阐述人体病理变化中的应用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阴阳的偏胜和互损。
1)阴阳偏盛:即阴偏胜、阳偏胜。
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①阳盛则热:指阳邪致病,导致阳绝对亢盛,从而出现热的表现,形成实热证。
②阳盛则阴病:阳气亢盛时必然消耗和制约机体阴气,导致津液减少,而出现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滋润而干燥的表现。
③阴盛则寒:指阴邪伤人,导致阴的绝对亢盛,从而出现寒的表现,形成实寒证。
④阴盛则阳病:阴气偏盛时必然消耗和制约机体阳气,导致其虚衰。
2)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
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①阴虚则热:机体阴液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的相对亢盛而出现热象,形成虚热证。
②阳虚则寒: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导致阴的相对亢盛而出现寒象,形成虚寒证。
3)阴阳互损原理:阴阳互根互用。
①阴损及阳: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现象终致阴阳两虚。
②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现象终致阴阳两虚。
4.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病理中的应用①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②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5.心主血脉:指心气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化生血液的作用。
中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较稠浊的称之为痰,较清稀的称之为饮。
2.淤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3.藏象: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4.阳胜则阴病:阳邪致病,可导致阳偏盛而伤阴,因而出现热证;阴液亏耗,不能制阳,则可出现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5.五行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6.心肾相交:在生理上,心火在上必须下行至肾,资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在下必须上行至心,资助心阴以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从而维持心肾乃至全身的水火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
7.宗气:宗气生成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一是脾胃运化的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气。
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生成宗气。
8.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
肝血有赖于肾精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
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
(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9.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重要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10.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宣泄和升发的生理功能。
11.大实有赢状:即“真实假虚”,主要指“实”是病机本质,而“虚”则是表面之假象。
当邪热瘀结肠胃,或者痰食壅滞,或者湿热内蕴以及大积大聚等实邪结聚,阻滞经络,致使气血不能畅达于外,反而可见不足之象。
二.问答1.何为正治,举例说明?答:正治,是逆其病证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为逆治。
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1)寒者热之:寒,指证候的属性;热,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寒证表现为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
表寒实证,宜辛温解表;里寒证根据虚实分别采用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等方法。
(2)热者寒之:热,指证候的属性;寒,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知识点
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知识点
一、中医基础理论
1、阴阳学说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医自然疗法系统的基础理论,认为自然界及物质世界均
可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分类,将五行分别表示为金、木、水、火、土五种资源,它们之间又形成一定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学说可以从很多方面观察不同的自然现象,如五行与季节、节气、调摄自然界万物的生理机能等,从而用于补充中医药治疗的各种形式的调节、调和、辨证施治,比如针灸、按摩、中药调理等。
3、辨证思想
辨证是中医的根本思想,即把一般内科(妇科、儿科)病人,按照其
病情的不同,分为八种类型,即表虚证、里虚证、外邪证、内邪证、平证、痰湿证、湿热证、气郁证。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根本原则,辨证是各种病症的解决根据。
中基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气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
3.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气)构成的。
4.中医学常用的具体思维方法有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和反证。
5.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归纳三条:①以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②运用哲学思维,③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位、病因、病性及邪正关系。
2.同病异治:在同一种疾病当中,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不同,这种情况称为同病异治。
3.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中,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相同,这种情况称为异病同治。
4.气化: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
气化包括物质之间的转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特指脏腑的气化功能,即肾、膀胱、三焦的气化功能。
5.气机:气的运动。
1.试述病、证、症的区别。
答: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及转归的一个完整病理过程。
证,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症,即“症状”,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病与证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容的概念。
一个病有多个证,一个证可见于多个病。
而一个证、一种病都是由多个症状所组成。
因此,病和证的概念大于症。
2.试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答: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
由此,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密切联系。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形体官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各自独立的器官,但他们通过全身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有其独特的规律,即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每个系统以脏为首领,构成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五脏之中又以心为主宰,以气血津液精为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人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基重点
♦绪论♦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简况(三个四大)。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阐释病理变化)。
♦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确立治疗原则)。
♦第二章藏象♦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和脏腑的分类(共同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2、掌握五脏的主要功能。
♦3、掌握六腑的主要功能。
♦4、熟悉脑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5、熟悉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6、熟悉五脏和腑、形、窍、志、液之间的特定关系。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掌握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及其分类。
•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及其功能。
•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经络•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生理功能。
•2、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总体的功能,任脉、督脉、冲脉和带脉的主要功能。
•4、了解经别、别络、经筋与皮部的概念和功能。
•第五章体质•1、熟悉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
•第六章病因•1、掌握病因的含义和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2、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和疠气的致病特点。
•3、掌握七情内伤的含义、与脏腑精气的关系和致病特点。
•4、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
•5、熟悉劳逸、饮食内伤致病的规律和特点。
•第七章发病•1、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
•2、了解发病的类型。
•第八章病机•1、掌握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2、掌握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转化和亡失的基本病机。
•3、熟悉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和气血失调的基本病机。
•4、了解津液不足、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的基本病机。
•5、了解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
中医基础备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备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精神意志和脏腑经络等。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范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适用于宇宙和人体的一切事物。
五行是中国古代对宇宙和自然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一套理论。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精神意志: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概括为精、气、神三者相互关联。
脏腑经络:中医认为脏腑经络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织结构,主要是指五脏六腑和经络。
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功能器官,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2.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是指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和认识。
其主要内容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机、情志病因、饮食病因、不洁病因等。
外感病因:指由外邪侵入引起的疾病,包括风、寒、暑、湿、燥五种外邪。
内伤病机:指由于内脏功能失调、经络阻塞、气血不足、津液失调等内在因素引起的疾病。
情志病因:情志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或过度刺激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疾病。
饮食病因: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来源,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洁病因:包括水土不洁、风水不正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3.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诊法,此外还有脉诊、舌诊等。
望诊:通过对患者的面色、舌质、目色、五官、形态、步态、手足、头部、背部、腰腹、四肢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的病情。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嗓音、音色、咳嗽、语音、腹音等声音和味觉、气味来诊断疾病。
问诊:通过向患者询问病情的时间、部位、原因、表现、症状、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情况。
切诊:包括四肢切诊和腹部切诊。
通过对患者的腹部、腰脊、头面和四肢等局部进行切诊,了解患者的病情。
4.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方法有“治未病”、“治已病”、“辨证施治”三大原则。
中基知识点总结
中基知识点总结中基,全称为中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北京。
中基主要从事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工作,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
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基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1. 公司历史2. 公司组织结构3. 产品与服务4. 公司发展战略1. 公司历史中基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的合资企业。
中基的成立,是为了加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国内石油化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公司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国际一流”、“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碳经济”等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基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2. 公司组织结构中基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公司重大事项,并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进行监督。
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和考核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审计监督和薪酬管理等工作。
监事会是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
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执行。
总经理办公会下设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公司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工作。
3. 产品与服务中基主要从事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工作。
公司的产品涵盖了原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原料、炼油产品、化肥、合成树脂、橡胶、塑料制品等多个领域。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和化工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链。
在服务方面,中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同时,公司还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同病异治2.阴阳3.阴阳交感4.五行5.五行相克6.藏象7.神8.腐熟9.肾不纳气10.肾阴11.精血同源12.肝肾同源13.乙癸同源14,津液15.经络16.十二经筋17.阳脉之海(指督脉。
督脉行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对全身阳经气血起总督和调节作用,故称阳脉之海。
)18.体质19.辨症求因20.六淫21.疣气22.七情23.正气24.内生“五邪”25.亡阳26.格阳27.正治28.反治29.通因通用30.四海(脑为髓海,胃为水谷之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
)31.整体观念32.辨证论治33.天癸二、问答题1.谈谈你对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2.结合例子,谈谈你对中医五脏一体观的理解?3.谈谈对中医形神一体观的理解?4.谈谈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5.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6阴阳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7.如何用阴阳归纳药物的性能?8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则治法?9.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10.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乘的原因是什么?1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12.简述五脏各自的功能。
13.怎样理解在人体这个整体中,心的主宰地位与五脏作为中心的地位?14.如何理解“心开窍于舌”15.为何称“肺为娇脏”?16.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试述之。
17.肺主宣发与肺主肃降之间的关系如何?18.肺主气体现在哪几方面?19.何谓金破不鸣?(肺在五行属金,肺的虚证影响及喉而致失音,谓之“金破不鸣”。
常见病因为肺阴虚或肺气虚。
)20.为何把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21.脾主升清的内涵是什么?22.怎样理解“精血同源”?23.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24.肝脏是如何调节血量的?25.简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26.如何理解“肾者胃之关”是指肾能控制和调节水液和糟粕的排泄而言。
饮食物和水饮人于胃后,水液的代谢及糟粕的排泄,需要多个脏腑协调完成,但主要依赖于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
中基重点
1.“髓海”指:脑。
2.“血府”指:脉。
3.肺在体为:皮。
4.肝在体为:筋。
5.肾在体为:骨。
6.心在体为:脉。
7.心在志为:喜。
8.肾在志为:恐。
9.肝在志为:怒。
10.脾在志为:思。
11.脾的华为:唇。
12.肾的华为:发。
13.心的华为:面。
14.肝的华为:爪。
15.肝在窍为:目。
16.肾在窍为:耳。
17.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18.与血液运行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19.精血转化依靠气的:气化作用。
20.津液运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
21.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清气。
22.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元气。
23.脉内的气是指:营气。
24.脉外之气是指:卫气。
25.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26.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
27.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宗气。
28.肺所宣发的气是:卫气。
29.生化血液的气是:营气。
30.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宗气。
31.贯心脉的气是:宗气。
32.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元气。
33.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
34.“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血能载气。
35.“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津血同源。
3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津能载气。
37.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足少阴肾经。
38.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39.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足太阴脾经。
40.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足厥阴肝经。
41.足三阳经的走向是:从头走足。
42.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走头。
43.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
44.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45.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
46.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
47.起于中焦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48.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
49.别络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
50.经别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51.冲脉的功能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中基
1.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五脏。
2.--------------------,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心”3.“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虐”“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qiu)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秋---,冬善病痹厥。
”4.“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浮-----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5.“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人气长,长则胜邪,故昼安-----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夕加-----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6.“风寒感冒”属于证候,而不是疾病。
7.构成宇宙本源的是------------精气8.-------人体的本原物质是-------------精气9.天地万物联系的中介是-------------精气10.古哲学中,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指水地为万物生成之本源;气的概念的产生,源于---云气说:气为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
11.“精气”首见的著作----《管子》与《周易》12.“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
13.昼夜分阴阳:上午(6-12点)---阳中之阳;下午(12-18点)---阳中之阴;前半夜(18-24)---阴中之阴;后半夜(0-6)---阴中之阳。
(没有中午!)14.体现事物阴阳属性相对性的是:①阴阳属性互相转化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③比较对象不同。
(没有“对立制约”,所谓的相对性指的是可转化的)15.“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互根互用。
(互根指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互用指相互资生、促进、助长。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16.阴阳交感:阴阳相互发生作用,是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中基》第一单元重点归纳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1)气是物质(2)气是万物的本原(3)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升、降、出、入、聚、散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4)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2.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既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相互关联,相互对立)3.阴阳的特性:(1)阴阳的普遍性(2)阴阳的关联性(3)阴阳的规定性(4)阴阳的相对性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和交合的相互作用。
阴阳交通相合,彼此交感相错,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2)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指阴阳“一分为二”,即对待,相反的关系,是事物或现象固有的属性。
(3)阴阳互根(4)阴阳消长(5)阴阳转化(6)阴阳自和6.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阴阳交感是阴阳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前提,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基础;阴阳的对立、互根是事物两个方面的固有属性,说明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在阴阳对立、互根的基础上,阴阳的消长、转化体现事物的量变与质变过程,说明阴阳的运动变化是使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阴阳自和是阴阳自身通过彼此之间制约和互用,自我调节以维持相对、动态的平衡。
7.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8.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土爰稼穑:承载、收纳、生化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变革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冷、闭藏9.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33页10.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一是五行生克制化的正常规律;二是五行生克的异常变化11.五行生克制化(1)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和抑制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递相生化,又递相制约,生化中有制约,制约中有生化,二者相辅相成,从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协调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中医基础理论》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医学认识、辨析事物的方法,掌握中医学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五运六气与防治原则等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一)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中基知识点总结
中基知识点总结中基是指中国基金的简称,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向公众募集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的一种投资工具。
以下是中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中基的分类:1. 按投资对象分类: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等。
2. 按开放程度分类: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ETF基金等。
3. 按投资策略分类:指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等。
二、中基的运作机制:1. 基金公司:负责基金的募集、管理和运作。
2. 基金经理:负责制定投资策略、选择投资标的,以及基金的日常管理。
3. 基金托管人:负责基金资产的保管和结算。
4. 基金销售机构:负责基金的销售和客户服务。
三、中基的投资特点:1. 分散化投资:通过投资多个标的降低风险。
2. 长期投资:中基适合长期持有,避免频繁交易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3. 灵活性: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买入和卖出,封闭式基金则有锁定期限制。
4. 风险与收益:中基的风险与收益相关,一般来说,风险越高,收益也越高。
四、中基的投资策略:1. 均值回归策略:基于历史数据,认为价格会回归到长期均值,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取收益。
2. 趋势跟踪策略:基于市场趋势,追随市场的涨跌走势来进行买卖操作。
3. 价值投资策略:寻找被低估的股票或债券进行投资,通过价值的提升获取收益。
4. 成长投资策略:寻找成长性较好的公司进行投资,通过公司业绩的提升获取收益。
五、中基的费用与收益:1. 手续费:包括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
2. 收益方式:分为现金分红和再投资两种方式。
六、中基的风险管理:1. 评估风险:通过对市场、行业和个股的研究,评估投资的风险。
2. 分散投资:通过投资多个标的降低特定风险。
3. 做好止损:设定合理的止损位,及时割肉降低损失。
4. 定期调整: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目标,定期调整投资组合。
总结:中基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通过投资于不同的资产,可以实现资金的分散和长期收益的增长。
中医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医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五行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认为宇宙万物可以被划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
2. 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阴阳之分,阴
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3. 气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能量,血是身
体内的营养和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4. 脏腑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认为人体内脏腑是相互关联、相互
依存的器官系统,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
5. 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6. 病因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包括内因、外因、饮食、情绪等,综合因素导致了身体的失调。
7.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依靠四诊合参,包括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闻诊(听患者言辞、声音、气息等)、问诊(询问病情、病史、体感等)、切诊(按摩、按压患者身体来观察反应)等方法。
8. 中药学:中医治疗常常采用草本植物、动物组织等天然材料制成的
药物,中药学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配伍规律、炮制方法等。
9. 针灸学:通过针刺和灸烧等方法来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血、
祛除病邪、增强免疫力等。
10. 推拿按摩学:通过按摩、揉捏、推压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调理脏腑功能、舒缓疼痛等。
以上是中医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
解和学习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2、中医学论述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
4、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二、阴阳五行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识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又可以标识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2)普遍性3)相对性4)属性的规定性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2)互根互用3)消长平衡4)相互转化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①、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②、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③、阴阳互损④、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5)知道疾病的防治6)归纳药物的性能5、五行: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
[6、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木”。
2) 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
“炎上”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蒸腾上升之象。
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火”。
3)土爰稼穑4)金曰从革5)水曰润下7、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的递资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
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相克太过,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4)相侮:反向制约,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
8、确立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根据相克规律确立:抑强、扶弱三、藏象1、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2、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贮藏精气。
4、心1)生理特性:心在五脏中居于首要地位,对脏脏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
2) 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血脉。
心能推动血液运行。
~②主藏神。
心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的能力。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5、肺1)生理特性:肺为娇脏。
又称华盖之脏。
肺气运动的特点是宣发和肃降。
2)主要生理功能:①肺主气,司呼吸。
肺具有主管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功能。
②肺主宣发与肃降。
肺气既具有向上宣升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又具有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
宣发:排浊气;向上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卫气;将会聚于肺的血液经清浊之气交换后布散全身。
《肃降:吸清气;向下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洁净血液;有利于大肠的向下传导糟粕。
③助心行血。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经过血脉汇聚于肺,血液的循行虽然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但心气的盛衰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正是通过肺朝百脉而实现的。
④肺主通调水道。
肺具有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
6、脾1)生理特性:喜燥恶湿,主升。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2)主要生理功能:①脾主运化。
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的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二方面}②脾主升。
含升清、升举二个意思。
③脾主统血。
即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
7、肝1)生理特性: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
2)主要生理功能:①肝主疏泄。
肝具有疏通全身气机,使之调畅的功能。
(1)调畅精神情志。
{(2)维持气血运行。
(3)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
(4)促进水液代谢。
(5)调节生殖功能。
②肝藏血。
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8、肾1)生理特点: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
~2)主要生理功能:①主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②主水液。
主管水液代谢的功能。
一是温煦和推动肺脾等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二是肾气、肾阳对水液代谢的调节是通过“蒸腾气化”、“升清降浊”来实现的;三是司膀胱的开合,排泄尿液。
③主纳气。
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
3)与形体官窍联系:在体合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9、脏与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2) 肺与大肠3)脾与胃4) 肝与胆5)肾与膀胱四、精、气、血、津液1、气~1)气的生成:①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后天水谷之精气(饮食物化生而成)后天自然界清气(通过呼吸而得)以上先后天之气结合起来,就生成为人体的气,又称真气。
②气生成与脏腑的关系:与肾、脾胃、肺关系密切。
肾藏精,脾胃主运化,肺主呼吸。
2)气的主要功能:①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②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通过运动变化能够产生热量,温煦人体。
…③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功能。
④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
⑤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而言指气具有促进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
⑥营养作用:人体之气分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中,为各脏腑器官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
3)气的分类:①元气功能特点∶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
②宗气'功能特点:走息道以行呼吸,呼吸的强弱与宗气盛衰有关。
贯心脉以行气血,主要体现在助心行血。
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
③营气功能特点∶营养全身。
化生血液。
④卫气功能特点∶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
影响睡眠。
2血血的功能:1)濡养作用。
2)运载作用(清气水谷精气,浊气浊物,传递信息)3)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3津液1)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
在机体内除血液之外的其他所有正常液体都属于津液。
2)津液的代谢依赖于肺、脾、肾等。
3)津液的功能:①滋润和营养作用。
②化生血液作用。
③运载作用。
4、气与血的关系:气属阳,主煦之;血属阴,主濡之。
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血为气母:4)血能载气5)血能化气~五、体质1)体质:又称素质、禀质、禀赋,是人体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理机能、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隐定的固有特性。
2)体制的分类:①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类型。
②偏阳质: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③偏阴质: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
六、病因(一)外感病因:1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火)邪^1)风邪:①性质: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他邪②致病特点:易于侵袭阳位;病位游移不定;发病急骤,变化无常;肢体异常运动;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2)寒邪:①性质:寒凉、凝滞、收引②致病特点: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
3)湿邪:①性质:重浊、黏滞、趋下②致病特点:易于损伤阳气;易于阻遏气机;易于侵袭阴位;病程缠绵难愈;多见头身肢体困重;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黏滞不爽。
2疫气~(二)内伤病因:1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2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3劳逸过度(三)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1痰饮(需展开再具体)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病因之一。
2)致病特点∶①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②易扰心神。
③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④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2淤血(需展开再具体)1)淤血: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病因。
2)致病特点∶①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阻滞气机;瘀塞经脉;伤及脏腑。
②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象;脉象。
3结石七、病机1)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简称“正”,与邪气相对而言,泛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是产生生理机能、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的物质基础。
邪气:简称“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疫疠邪气、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及各种病理产物(如痰饮、水湿、淤血、结石、宿食)等。
2)发病形式:①感而即发(②伏而后发③徐发④继发⑤复发:疾病复发的因素:(1)食复(2)劳复(3)药复(4)重感复(5)其他因素致复(6)自复八、诊法1)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2)问现在症状:问寒症: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恶寒发热;寒热往来}问出汗: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有甚者,称为自汗。
多源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津液无以固摄而外泄,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
盗汗: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
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阳偏盛,虚热蒸发津液外出为汗,常伴有潮热、红及舌红少苔等症。
战汗绝汗问疼痛:疼痛性质①胀痛、走窜痛∶多见于气滞。
②刺痛∶多见于瘀血③冷痛∶多见于寒邪或阳虚。
"④灼痛∶多见于火邪或阴虚阳亢。
⑤绞痛∶多见于瘀血、蛔虫、结石。
⑥隐痛∶多见于虚证。
⑦重痛∶多见于湿邪。
⑧掣痛∶多见于血虚或寒邪。
⑨酸痛∶多见于湿邪或肾虚。
4)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平脉特点:平脉具有胃神跟三个特点,所谓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从容和换,戒律一致;所谓脉有神,即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所谓脉有根,即指沉取尺部,脉应指有力。
九、辨证(六经辨证:叶桂(叶天士)伤寒辨证:张仲景)1、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辨证疾病病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邪袭表,卫气被郁为主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