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讲义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
■ 3.3.2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3.3.3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一、外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
(1)头与躯干的分界线: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
(2)躯干与尾的分界线:肛门(硬骨鱼)或泄殖孔(一)体形:多数为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快速而持久地游泳。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多种衍生物。
1.粘液腺:单细胞腺体。
2.鳞片:盾鳞骨鳞(圆鳞、栉鳞、硬鳞)(三)侧线(lateral line):鱼类体表特殊的皮肤感受器。
功能:能感知水流、压力、低频振动等。
(四)鳍,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尾鳍:原尾、歪尾、正尾和等尾。
◇胸鳍:①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②除有高低变化外,位置一般比较恒定。
③基本功能为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
④软骨鱼类中的鲨鱼,其胸鳍与体轴成水平排列,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虹与鳐类的胸鳍特别扩大并与躯体结合形成体盘,因而成为主要的运动工具。
⑤硬骨鱼类的胸鳍较小,且与体轴成垂直排列。
当鱼类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主要由胸鳍起着船桨的拨水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胸鳍举起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
二、鱼类的骨骼(见下页)头骨:脑颅和咽颅奇鳍:鳍担骨和鳍条四、鱼类的消化系统1、消化管:口咽腔→食道→ (胃) →肠→肛门◇ 鱼类取食和消化系统的特点出现上、下颌。
出现真正的牙齿。
牙齿与软骨鱼的盾鳞同源。
出现鳃耙。
着生在鳃弓的内缘,滤食器官。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
独立的消化腺:肝脏、胰脏或肝胰脏(硬) 五、鱼类的呼吸终生用鳃呼吸,呼吸运动:主要以口和鳃盖的运动共同 完成。
鳃的形成过程:胚胎时期咽部后端两侧的内胚层 发出一些向外突出的鳃笼(鳃片),同时正对鳃笼的外胚层 向内凹入形成鳃沟:内外穿透形成鳃裂,前后鳃裂以 鳃间隔分开,鳃间隔是由内、中、外胚层发生,鳃间隔 基部长有鳃弓,两侧长出鳃丝,鳃丝起源于外胚层 (圆口类鳃丝起源于外胚层)。
脊椎动物学讲义
脊椎动物学(Vertebrata)一共同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区别于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1 脊索(Notochord)概念:位于动物消化管背面纵轴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具有支持身体的作用。
结构脊索细胞内富含液泡,既有弹性,又富于硬度,在其外面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脊索鞘(两层膜)功能:类似骨骼的支持作用。
来源:脊索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
分化: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头索动物)大都终生保留或仅幼体时具有脊索。
高等脊索动物(指脊椎动物除圆口纲外)出现于胚胎时期,成体时的脊索即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替代。
2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cord)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由外胚层下陷并卷褶所形成的管状神经中枢结构。
低等终生保留,高等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面的脊髓两部分,管腔特化为脑室和中央管。
(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则是一条位于腹部的实心神经索)3 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消化管前段咽部两侧上的左右对称,数目不等的一系列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咽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如文昌鱼)陆生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着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
(肺)来源于内皮层二脊索动物的其他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通常具有肛后尾多数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分节,后口(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脊索动物与某些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说明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有亲缘关系。
已知4万多种,分3亚门尾索动物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海鞘脊索,背神经管仅存幼体尾部(被囊类)(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文昌鱼脊索,背神经管纵贯全体背部,终生保留(无头类)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鱼蛙蛇鸟兔脊索只在胚胎期出现,脑和各感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头部(有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属于低等脊索动物,统称为原索动物。
《脊椎动物》 讲义
《脊椎动物》讲义一、什么是脊椎动物在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脊椎动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骨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一根坚固“大梁”,为身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
脊椎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我们熟悉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从广阔的海洋到陆地,从天空到地下洞穴,脊椎动物几乎占据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特征1、脊椎骨脊椎骨是脊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一骨骼结构不仅赋予了身体基本的形态和支撑,还为神经的传导提供了通道,使得神经信号能够快速、准确地在身体各部位传递。
2、内骨骼与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不同,脊椎动物具有内骨骼。
内骨骼更加坚固且灵活,能够随着动物的生长而生长。
3、头部明显脊椎动物通常具有明显分化的头部,头部集中了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这有助于它们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及时发现食物、危险和潜在的配偶。
4、复杂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更为复杂,拥有大脑和脊髓,能够进行更高级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三、鱼类——脊椎动物的先驱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
1、外形和结构鱼类通常具有流线型的身体,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减少阻力,快速游动。
鱼鳍则帮助它们保持平衡、改变方向和游动。
鱼类通过鳃呼吸,从水中摄取氧气。
2、种类繁多从小小的金鱼到巨大的鲸鲨,鱼类的种类极其丰富。
有的鱼类生活在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有的则生活在海洋中。
3、特殊的适应性为了在水中生存,鱼类发展出了许多特殊的适应性特征。
比如,一些深海鱼类能够发光,有的鱼类具有电感应器官,帮助它们在黑暗或浑浊的水中感知周围环境。
四、两栖类——从水到陆的过渡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类。
1、幼体与成体的差异两栖动物的幼体通常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但皮肤也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2、生活环境它们既能在水中活动,也能在陆地上栖息,但通常需要靠近水源,因为它们的生殖过程仍然离不开水。
脊椎动物讲义
脊椎动物学一、脊索动物门概述1、门特征:①脊索②背神经管③咽鳃裂2、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3、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尾索动物亚门1、特征:脊索仅存在于自由生活的幼体尾部,变态发育为成体后营固着生活,尾部连同脊索消失。
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
2、代表:海鞘三、头索动物亚门1、特征: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且终生存在2、代表:文昌鱼四、脊椎动物亚门1、特征:①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脑②脊柱代替了脊索③咽鳃裂④口器完善,具上下颌⑤心脏⑥集中的肾脏⑦成对附肢五、圆口纲1、特征:①无上下颌②无成对附肢③无真正的齿④终生保留脊索⑤头骨不完整,无顶部⑥原始的肌节⑦脑发达程度低⑧具口漏斗⑨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⑩单个嗅囊,开口头顶中线2、代表:七鳃鳗六、鱼纲1、特征:①出现上下颌②成对附肢③脊柱代替了脊索④脑和感官发达⑤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⑥梭形,体表多被鳞片⑦鳃呼吸⑧单循环2、类群软骨鱼纲硬骨鱼纲3、软骨鱼代表:鲨鱼4、硬骨鱼纲七、两栖纲1、特征①、肺呼吸②、不完全双循环③、五趾型附肢④、脊柱进一步分化⑤、表皮开始角质化⑥、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顶部有神经细胞⑦、出现中耳——鼓膜及听小骨2、代表:青蛙八、爬行纲1、特征①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②指(趾)端具角质爪③脊柱进一步分化④头骨具单一枕髁和颞窝⑤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出现胸廓⑥心脏具二心房一心室,心室中出现不完全隔膜⑦变温动物⑧成体具后肾,尿以尿酸为主⑨体内受精,羊膜卵2、形态结构九、鸟纲1.特征①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②完全的双循环③神经系统和感官进一步发达④具营巢、孵卵、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⑤身体流线型、体表被羽⑥前肢变为翼⑦骨骼轻、多愈合、气质骨⑧具气囊2.形态结构十、哺乳纲1.特征①胎生、哺乳②体被毛③体温恒定④异型齿、口腔腺发达⑤皮肤腺丰富⑥排尿素⑦头骨具两个枕髁2.形态结构3.分类①原兽亚纲:卵生、有泄殖腔(单孔类)②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胎盘,具育儿袋③真兽亚纲:具真正胎盘十一、比较脊索动物各个系统:(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单层表皮,真皮原始结缔组织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衍生物:鳞片:盾鳞——硬鳞——圆鳞——栉鳞鳞式进化方向: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多细胞有管腺体:粘液腺(HE染色为淡兰色)浆液腺(HE染色有红色颗粒)爬行类:皮肤干燥,几乎无腺体(股腺)骨板和角质鳞片,真皮富有色素细胞(变色龙的植物性神经控制)鸟类:皮肤薄松软干,唯一的尾脂腺角质衍生物——羽色——物理性——化学性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均厚毛的结构,毛干的三层,毛色爪、蹄和指甲;角;腺体(皮脂腺和汗腺)穿山甲——角质鳞片,犰狳——骨质板(二)骨骼系统:软骨和硬骨的概念并在切片上分别脊柱和脊椎骨的区别骨骼的产生——中胚层间充质脊柱和脊索的区别脊椎动物骨骼系统:中轴骨——附肢骨——(带骨)脊椎骨的结构和产生的顺序:椎弓————脉弓————椎体七鳃鳗鲟鱼、肺鱼其他脊椎动物椎体形状的比较:双凹、前凹、后凹、马鞍、双平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脊柱的比较:圆口类——脊索和椎弓鱼类——脊柱(躯干椎、尾椎),脊索退化软骨变为硬骨、肋骨两栖类——颈椎1、躯干椎、荐椎1、尾椎胸骨、无肋骨爬行类——颈椎(环椎和枢椎)、胸椎、腰椎、荐椎2、尾椎胸骨(蛇无)、肋骨、胸廓鸟类——颈椎(数量多)、胸椎、综荐骨、尾综骨胸骨、肋骨(全为硬骨)、胸廓哺乳类——颈椎7、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胸骨、肋骨、胸廓椎式 C、T、L、S、Cy头骨的比较:软颅七鳃鳗——脑底的软骨板——软骨鱼的软骨脑颅——硬骨鱼的骨化脑颅咽颅——七对:颌弓1、舌弓1、5对鳃弓,舌颌骨连接软颅与颌骨为舌接型软骨鱼类:软骨终生,软颅顶部不封顶、双枕髁硬骨鱼类:骨化,封顶(出现鼻骨、额骨、顶骨);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和隅骨为新的颌骨,骨化的舌颌骨连接脑颅与颌骨、单枕髁两栖类:头骨简化,轻便,骨化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为耳柱骨内鼻孔出现、双枕髁、鳃弓的演变和退化上颌骨与脑颅愈合,上颌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连接为自接型爬行类:完整的次生腭(鳄类)将口腔与鼻腔分开,使内鼻孔后移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颞窝出现(鳄类完整双颞窝,鸟类双颞窝)鸟类:高度愈合、双颞窝(与眼窝合)、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哺乳类:合颞窝(与眼窝合)、直接型、高颅型、双枕髁完整的次生腭将口腔与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三块听小骨(与舌颌骨、方骨、关节骨同源)、中耳的鼓骨与原来下颌骨中的隅骨同源颧弓、下颌仅由齿骨形成带骨的比较:将鳍骨或附肢骨悬挂至中轴骨上的骨骼肩带:一般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主要骨块为肩胛骨、锁骨、乌喙骨软骨鱼类:软骨棒硬骨鱼类:肩带与头骨愈合四足类:肩带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乌喙骨在哺乳类退化锁骨的变化与运动方式的关系腰带:四足类三块:髂骨、坐骨、耻骨因是承重的功能,结构稳定并永远与脊柱相连四肢骨:陆生的模式两栖类愈合简化,从爬行类开始为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鸟类的跗间关节哺乳类:四肢的扭转对运动的适应,注意膝关节和肘关节的方向(三)肌肉系统:中胚层的体节、侧板的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产生肌肉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中胚层的体节和侧板的体壁中胚层:轴上肌、轴下肌、膈肌、附肢肌(由脊神经支配)眼肌(由脑神经III、IV、VI支配)脏壁中胚层:与取食有关的肌肉、表情肌、心肌、内脏平滑肌(由脑神经V、VII、IX、X、XI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四)消化系统:消化管道两端(口前端和直肠末端)为外胚层内陷形成,消化管道的最内层即粘膜为内胚层形成,管道的其余部分为中胚层形成。
脊椎动物学串讲
海鸟的盐腺器官
某些鸟类具肾外排泄 器官——盐腺 器官 盐腺
各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纲
八. 生 殖 系 统
雌雄异体, 无专门的生殖导管 具性腺,与生殖导管;1对卵巢输卵管(由卵巢 壁延伸而成,硬骨鱼) 硬骨鱼
(雄性)中肾管有输精功能,具毕氏器和缪 勒氏管 出现交配器,产大型羊膜卵
前肢和后肢
前肢 : 特化为翼; 特化为翼; 腕、掌、指骨骨片 多愈合或部分消失。 多愈合或部分消失。 后肢: 后肢: 腓骨退化; 腓骨退化; 具直立的跗跖骨。 具直立的跗跖骨。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特征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四肢下移到腹面,出现肘和膝,将身体撑起,适 四肢下移到腹面,出现肘和膝,将身体撑起, 宜在陆地上快速移动; 宜在陆地上快速移动;
多细胞腺体 丰 富 缺乏腺体 干燥 缺乏
薄松软干
表、真、皮下均 厚
羽毛、角质鳞、 羽毛、角质鳞、角 质喙、 质喙、距
股腺 臭腺 仅具尾脂腺 4 种皮肤腺
角 爪指甲蹄 毛
皮肤衍生物
表皮衍生物有 表皮衍生物有: 腺体(粘液腺、乳腺、汗腺、气味腺、 腺体(粘液腺、乳腺、汗腺、气味腺、皮脂 表皮外骨骼(角质鳞、 腺); 表皮外骨骼(角质鳞、喙、 指甲,洞角、毛角) 羽、毛、爪、蹄、指甲,洞角、毛角) 真皮衍生物有:骨质鳞(硬鳞、圆鳞、栉鳞), 真皮衍生物有 骨质鳞(硬鳞、圆鳞、栉鳞), 鳍条、爬行类和哺乳类的骨板、鹿角。 鳍条、爬行类和哺乳类的骨板、鹿角。
不发达瞬膜,出现中耳(一块听小骨)
新脑皮.12对脑神经;首次出现外耳(外耳道),具 颊窝、梨鼻器
大中小脑发达 视觉发达 双重调节, 发达、 大中小脑发达, 纹状体发达; 视觉发达、双重调节 小脑发达 次之、 最差. 听觉次之 嗅觉最差 听觉次之、嗅觉最差
20242025七上科学浙教版新教材第2章第3节多姿多彩的动物第2课时脊椎动物讲义学生版
第2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3节多姿多彩的动物第2课时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含义1.体内有一条由许多块组成的脊柱的动物;2.根据形态结构特点不同,可以将他们分为:、、、和。
二、无脊椎动物分类【知识拓展】(1)五大脊椎动物的特征包括:①体外受精、卵生:、类;②体内受精、卵生、卵外被壳:类和类;③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类;④体温恒定:和类。
(2)脊椎动物的进化方向:从水生到,从低等到,从简单到,从卵生到,从变温到。
(3)容易错的动物分类包括:①动物:鲍鱼、墨鱼;②类:海马、鲨鱼:③类:娃娃鱼;④类:鳄鱼、甲鱼:⑤类:企鹅、鸵鸟:⑥类:鲸、蝙蝠。
(4)水陆两栖动物不等于两栖动物①举例:鸭、鹅属于鸟类,龟、扬子鳄等属于爬行类。
②两栖动物的关键含义:两栖动物幼体、成体呼吸方式有差别,且幼体不能离开水,成体可水陆两栖。
三、脊椎动物的代表动物四、鸟类的身体适于飞行的特点(1)体形呈形,能减少空气的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翅膀呈现,利于飞翔;(3)胸部突出、胸肌发达,利于扇动空气飞行;(4)食量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储存,减轻了,利于飞行;(5) 发达,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强;(6)有发达的,辅助肺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典例探究一、脊椎动物【典例1】(2024•湖州模拟)某兴趣小组前往动物园参观,①老虎、②蛇、③金鱼、④鹦鹉这四种动物在他们的参观路线(如图)中,它们的“出场”顺序依次是()A.③→①→④→②B.③→②→④→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变式跟练1】(2023秋•瑞安市月考)飞云江是温州市的第二大河,发源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洞宫山白云尖,自西向东流经泰顺县、文成县,在瑞安市上望镇新村流入东海。
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小科查阅了飞云江水域现有动物,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鱼类B.两栖类C.鸟类D.爬行类二、鱼类【典例2】(2019秋•慈溪市期末)下列都是鱼类的一组动物是()①甲鱼②河豚③娃娃鱼④鲨鱼⑤鲸鱼A.①②B.②④C.②③D.④⑤【变式跟练2】(2021秋•龙港市期中)长江白鲟曾是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它是一种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的动物。
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逆行变态:个体发育由复杂到简单的变态过程双重呼吸:呼吸一次,在肺上进行两次气体的交换综荐骨:又叫愈合荐骨。
鸟类特有结构,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和一部分尾椎组成,并与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支架胎盘:受精卵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相结合,形成胎盘(产卵的单孔类外),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排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进行的有规律的集群性、定向性、周期性、长距离的迁徙行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
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封闭式骨盆:髂骨和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所构成的骨盆尾综骨:由数块尾椎愈合形成的骨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起支撑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无头类:脊椎动物门中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总称,羊膜卵:具纤维或骨质外壳,在胚胎发育中产生羊膜,卵囊,绒毛膜,使胚胎能够脱离水域,可在陆上发育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开放式骨盆: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坐骨,髂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没有在腹中线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成为开放式骨盆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的现象,迁徙是积极适应环境条件的一种本能,迁徙的特点是定期,定向,定点,集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无颌类:一类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类动物是较为低等的种类胎生: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而成为幼儿时产出反刍: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使植物纤维发酵分解,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个现象叫做反刍。
栖息地(生境):生态学概念,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是能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和荒漠等生态因子:生态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叫做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和气候因子动物区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而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在现今生态环境条件下所生存的动物群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种群: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一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称为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系统,借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声,将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方式称为吞咽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两栖动物)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空气从空气从肺内呼出口咽式呼吸:鼻孔打开,喉门关闭,口底上下运动,空气进出咽腔,在口咽腔黏膜上完成气体交换二、简答题1、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①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②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站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椎动物学第三章脊椎动物亚门
第三章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概述第一节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最高级的一个亚门,与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相比较,在生活方式上和动物体的机能结构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低等脊索动物营少活动的或固着的生活方式,整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机能都处于较低级的水平;而脊椎动物却相反,是沿着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进化的,发展出来更为高级的机能结构(图3-1,图3-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具有复杂结构的脑。
同时头部出现了集中的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的脑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等五部分。
愈益发达和集中的神经中枢是脊椎动物重要的特点,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它们是“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
脊椎动物出现了嗅、视、听等集中的感觉器官。
有了脑和感官,再加上保护它们的头骨,就构成了明显的头部。
因此,本亚门又称有头类(Craniata)。
2.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脊柱是由一个个的脊椎骨(vertebra)所组成的。
脊椎动物(vertebrate)就是因为具有脊椎骨而得名。
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仍起着主要的支持作用,终生保留;而在较高级的脊椎动物中,则只在胚胎时期有脊索,以后就被新的支持结构脊柱所代替,脊索本身仅留残余或完全退化。
脊柱进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增加坚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灵活性;由分化少到分化为颈、胸、腰、荐、尾等五部分。
脊索是脊柱的前驱,脊柱是脊索的承替,在胚胎发生过程中是如此,在脊索动物的系统进化历史上也是如此。
3.咽囊与鳃裂。
脊椎动物在胚胎的早期,咽部的内胚层向两侧各突出6个咽囊(pharyn -geal pouches),与此相对,表面的外胚层也向内凹,最后与咽囊打通形成鳃裂(gill slits)(图3-3)。
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各鳃裂之间的咽壁上形成鳃的结构,作为呼吸器官;陆栖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胚胎时期也都形成咽囊,但只有少数咽囊暂时性地打通形成鳃裂,以后又复关闭,各对咽囊以后转变为其他结构。
脊椎动物学概述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 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
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
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
五、半索动物的分类位置
过去: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
♦ 口索相当于脊索(两者既不同源,又不同功) ♦ 咽部有鳃裂 ♦ 空腔的背神经索相当于背神经管
现在: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柱头幼虫与短腕幼虫(海星)
返回
P305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肠鳃纲
羽鳃纲
返回
三、生殖与发育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以肠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发育过程类似于棘皮动物 柱状幼虫与海星的短腕幼虫相似 幼虫游泳数日或数周后沉入水底变 态为成虫
半索动物门
四、分类
具口索,又称隐索动物。 已知90余种,分为2个纲
肠鳃纲:体呈蠕虫状 羽鳃纲:形似苔藓动物
♦ ♦ ♦ ♦ 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均为后口动物 中胚层以肠腔囊法形成 柱头幼虫与短腕幼虫相似 脊索动物肌肉中含有肌酸化合物,非脊索动物的肌肉中 含有精氨酸化合物。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 有肌酸和精氨酸,
P303
半索动物门
柱 头 虫
返回
P304
半索动物门
柱 头 虫 前 段 纵 切
返回
P305
12 半索动物门
P303
半索动物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代表动物:柱头虫
吻 领 躯干
鳃裂区
生殖区 肝囊区 肠区
半索动物门
二、特征
原始特征 具腹神经索 肛门位于体末端 开管式循环 进步特征
具口索(曾被认为是不完全的脊索)
脊椎动物学第一章
第一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第一节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在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时,从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出最早的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身体背部有一根脊柱(俗称脊梁骨),它是由一块块脊椎骨相互关节和串连在一起的,相当于支撑身体的一根大梁。
日常习见的鱼类、蛙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动物全有脊椎骨,都属于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的出现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图1-1):脊椎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支持结构——脊柱;神经中枢呈管状,位于脊柱的背方;在胚胎时期都有鳃裂。
无脊椎动物则不具脊柱;神经中枢呈索状,位于身体腹面;不具鳃裂。
脊椎动物的心脏是在消化道的腹面,无脊椎动物如有心脏,是位于消化道的背面。
另外从比较生化的材料也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无脊椎动物皆具有精氨酸(arginine)而不具肌酸(creatine);脊椎动物则相反,不具精氨酸,而具肌酸(精氨酸与肌酸是存在于肌肉蛋白质中的两种物质,在肌肉收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区别很大,因此在进化上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许多臆说和推断。
唯心主义神创论者认为物种全是分别由神创造的,其间没有亲缘联系。
18世纪末,法国的自然科学家居维叶(G.Cuvier,1769—1832)把动物界分成四门:脊椎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分节动物门、放射动物门。
他认为这四门具有不同结构图案的动物是一开始就存在而且是不变的,它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生物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生物是进化的,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简单发展到复杂。
脊椎动物的类群课件第一课时
80%
特点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 在水中和陆地上,具有适应不同 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 。
两栖动物的生长环境与习性
生长环境
两栖动物的生长环境多样,包括淡水、沼泽、森林、草地等,其中无尾目的幼 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则多生活在陆地上。
习性
两栖动物多为夜行性,以昆虫、蜘蛛等小型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具有保护色和 拟态等防御行为。
胎生动物的妊娠期因物种而异,一般为数 月至一年不等。妊娠期间,母体会孕育胎 儿并提供营养。
哺乳期
生长发育
新生幼崽出生后,母体会分泌乳汁喂养幼 崽,直到幼崽断奶。哺乳期间,母体会对 幼崽进行照顾和保护。
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速度因物种而异。幼 崽出生后逐渐成长,经过不同的发育阶段 ,最终达到成年的体型和生理特征。
特点
鱼类通常具有流线型的身体、鳍 和鳞片,以适应水中的游动和呼 吸。
鱼类的分类
02
01
03
根据骨骼类型分类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根据生活环境分类
淡水鱼和海水鱼。
根据食性分类
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鱼类。
鱼类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环境
鱼类生活在各种水域环境中,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习性
不同种类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如群居、独居、洄游 等。
脊椎动物的分类
01
鱼类
02
两栖动物
03 爬行动物
04
鸟类
哺乳动物
05
水生脊椎动物,通过鳃呼吸,有鳍、鳞等特征。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如青蛙、蝾螈等。
体被鳞片或甲壳,卵生,如蛇、蜥蜴、龟等。 有羽毛、喙、爪等特征,能够飞翔或行走,如鸡、鸭、鹰等 。 有毛、恒温、胎生等特征,如人、猫、狗等。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讲义
小结 脊 椎 动 物
鱼类
具有高度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两栖类
由水生向陆生过渡
爬行类
最早出现的真正的陆生动物
鸟类 哺乳类
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比较表
生活环境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终生生活 幼体:水中 在水中 成体:水中和陆地
陆地
皮肤和覆盖物 黏滑、有鳞片 湿润、裸露 干燥,覆盖鳞甲
呼吸器官 繁殖和发育
咽鳃裂
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
分节 两侧对称 后口 三胚层
分类
一、尾索动物亚门
1.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鳃裂终生存在
2.体外常被有被囊 3.生殖方式:无性和有性 4.开管式循环系统
代表动物---海鞘
1.具备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 2.逆行变态
结构复杂、自由生活的幼体---到 结构简单、固着生活的成体的变态
双重呼吸 什么是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的意义
肺是鸟类主要的呼吸器官, 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 暂时储存空气。
消化系统
口中没有牙齿, 有角质喙
直肠极短
家鸽的消化系统
腺胃 小肠 直肠
泄殖腔
口
食道
嗉囊 肌胃 肝
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腺胃 小肠 直肠
泄殖腔
有喙 无齿
口
食道
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分类
圆口纲----无颌类,单鼻类,缺乏成对的附肢---七鳃鳗、盲 鳗 鱼纲----有颌类 软骨鱼类:骨骼为软骨,鳃裂直接开口于体表 硬骨鱼类:骨骼为硬骨,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表 两栖纲: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 爬行纲:胚体发育过程出现羊膜 鸟纲:体表被羽,恒温 哺乳纲:体表被毛,恒温,胎生
脊椎动物学-解析版
4.下列关于文昌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类 属于头索动物亚门 B.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C.咽腔占身体二分之一以上,既是收集食物的场所,又是呼吸的场所 D.文昌鱼的血液循环属于闭管式循环,具有能够搏动的腹大动脉
5
5.七鳃鳗成体的 生殖系统的特点是( ) A.生殖腺成对,有输出管 B.生殖腺成对,无输出管 C.生殖腺单个,有输出管 D.生殖腺单个,无输出管 6.下列属于圆口纲特有的结构是( ) A.鳃笼和内柱 B.内柱和口笠 C.鳃笼和鳃囊 D.口笠和鳃囊
7
头索动物亚门
进步特征:具有脊索,鳃裂,神经管。
原始特征:无头,无脑,无心脏,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无集中的
肾脏,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无生殖管道,表皮为单层细胞,无 脊椎骨形成。 特化特征:口笠,触手,缘膜,轮器,内柱,脊索比神经管长。 文昌鱼雌雄异体。生殖腺26对,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并 向腔内突起。 文昌鱼的卵为均黄卵。卵裂:等全裂。 头索动物分类
15
爬行类:任然有侧腹静脉,肾门静脉趋于退化(主干直接穿过肾脏
进入后大静脉) 鸟类:肾门静脉更趋于退化,尾静脉和肝门静脉之间出现尾肠系膜 静脉(鸟类特有) 哺乳类:肾门静脉完全消失,仅保留右前大静脉,胚胎期时右后主 静脉退化为奇静脉,左后主静脉退化为半奇静脉。胚胎时期的脐静 脉(尿囊静脉)代表低等脊椎动物的腹静脉,出生后退化为肝圆韧 带
文昌鱼属 Branchiostoma 偏文昌鱼属 Asymmetron 仅体右侧有生殖腺。
8
七鳃鳗
9
圆口纲
1.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吸附型口漏斗,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之间。 脑垂体囊为盲管。外鳃孔7对,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有背鳍。 雌雄异体,发育有变态。 2.盲鳗目 Myxiniformes 口端位,触须4对,无口漏斗。鼻孔位于吻端。 脑垂体与咽相通。鳃孔1-15对,鳃笼不发达。内耳1个半规管。有背鳍。 雌雄同体(雄先成熟),无变态。眼退化埋在皮下。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PPT讲义
B
•
点拨:鸟类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与气囊有关,但气囊只是暂时贮存气体, 气体只有进入肺才能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气囊 不属于呼吸器官。
1 下面是燕子的一组形态结构图,请从图中 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燕子适于飞行生活的特 点。
(1)从①②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2)从③、④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胸肌发达、胸骨发达 (3)除上述四幅图中的信息外,请你再写出几条鸟类适于飞行 的特点:①消化:食量大、直肠短 ②呼吸:双重呼吸、供氧充分
1.体形: 流线型 2.体表: 被覆羽毛 3.前肢: 变成翼 4.骨骼: 龙骨突薄,愈合,中空 5.肌肉: 胸肌发达 6.呼吸: 肺,气囊,双重呼吸 7.消化: 有喙无齿,直肠短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 点
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外部形态
身体呈流线形型 体表被覆羽毛
飞行器官是翼
内 部
肌肉骨骼
尾鳍:1个,产生前进的动力和决定运动方向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起什么作用? 呼吸 鳃
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其功能是什么? 鱼的脊柱由许多脊椎骨构成,其功能是 对身体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5、鱼类侧线的作用? 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鱼类代表 动物
青鱼、草鱼、鲢鱼、鳙 鱼被称为“四大家鱼”
两栖动物与人类关系
• 消灭农田害虫 • 可作药用 • 教学及科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绿 雨 滨 娃
大蟾蜍
三、爬行类
• 与两栖动物相比, 爬行动物的皮肤干 燥、厚实,体表覆 盖着角质的鳞片或 甲,用肺呼吸,陆 地上产卵,其卵有 坚硬的外壳
• 真正摆脱对水的依 赖,而适应陆地生 活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鳄椎动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又称:隐索动物门(Adelochorda)90余种一、主要特征1体分为吻、领、躯干三部分吻内有吻腔、充水时可使吻变的坚挺有力,用于穿洞凿穴。
2有口索(见幻灯片 2图),即口腔背壁一向前突出的、至吻腔基部的短盲管。
本门特有,由于其短小,故称其为半索动物。
3咽部具咽鳃裂,而无鳃腔(体内外直接相通)4有背腹2条神经索。
背神经索在伸入领部处出现狭窄的空隙。
曾被认为是背神经管的雏形(幻灯片 2图)。
5胚胎发育经柱头幼虫少数种类以断裂法或出芽法进行无性生殖二、重要种类90余种,分两个纲(肠鳃纲 ,羽鳃纲 ),全部海产,底栖生活。
(一)肠鳃纲(Enteropneusta), 约70种体蠕虫形。
肠鳃纲动物主要分布在浅海,特别在潮间带,在几百米深处也可发现。
大多数种类为泥沙中穴居,或在石块下生活。
我国发现2种:①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iansis)②黄岛长吻柱头虫(Dolichoglossus hwangtauensisssss)柱头虫为动物界的珍稀种类,应加以保护。
(二) 羽鳃纲(Pterobranchia)形似苔藓,领背部有腕状突起,腕上生羽状触手。
群居,小型,体长2mm~14mm.羽鳃类大多数生活在较深的海水中,种类很少,仅有三个属,其中二个属是群体或聚集生活。
体外有分泌的管,以柄附着在海底。
三、在动物界的位置观点1:列入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
依据:过去一直把它们的口索视为脊索,背神经索前端有空腔,认为相当于脊索动物的神经管;有鳃裂。
观点2:半索动物有许多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列为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门。
(1)但近年来根据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发现口索与脊索既非同功、又非同源器官。
①口索可能是一种分泌器官,不同于脊索。
②半索动物具腹神经索,开管循环、肛门位于体末端等特征不属于脊索动物的特征。
(2) 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独立为并列的门。
依据:①半索、棘皮都是后口动物②二者都是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柱头幼与短腕幼形态相似④同时含有与脊索动物肌肉中相同的肌酸;与非脊索动物肌肉中相同的精氨酸均说明二者亲缘关系很近。
但二者形态差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共同特征为: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腮裂,完全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动物界中大约有5%的动物属于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的确立:在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奥陶),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出最早的脊椎动物,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不能确立其间的关系,产生了神创论。
直到十九世纪,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柱头虫、鞘、文昌鱼的胚胎发育,才填补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空白。
确立了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地位。
脊索动物祖先与棘皮动物共同特征:后口、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及体腔形成模式相似。
1874年,海克尔根据柯瓦列夫斯基的研究,把海鞘、文昌鱼、脊椎动物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门:脊索动物门,下分三个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本门动物从整体来说,具有的器官系统、基本结构比任何无脊椎动物门都更一致。
在生态学上、在动物界是非常成功的,最适应性,分布很广泛。
它们完善地说明了生物进化发育和亲缘关系的广泛规律。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具脊索定义:位于动物消化管背面纵轴的一条不分界的棒状结构,具支持身体的作用。
起源:脊索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胚壁内陷、加厚、外吐,脱离原肠而形成。
存在:低等的无椎骨脊索动物,终身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的有椎骨脊索动物,只存在于胚胎时期,后被椎柱所取代。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或脊柱)构成支撑身体的主梁,是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肌肉获得强大支点,更加有利于保持体型和与运动有关的功能的发展。
脊索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发展。
2 背神经管状,位于消化管背方,称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由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管状神经中枢结构。
高等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端的脊髓两部分,官腔特化为脑室、中央管。
3 咽部两侧有成对排列的咽腮裂定义:咽部两侧成对排列的裂口功能:是水生脊索动物的呼吸器官;滤食器官存在:无椎骨类和鱼类中生存在,陆生脊椎动物仅见于胚胎期或幼期。
4 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循环使心脏受到保护;有利于全身静脉血回流(重力作用)5 通常有位于肛门后方的尾肛门后长出的尾,在脊索、肌肉的参与下,构成水下运动的有效推进器官。
6 大多数有起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内骨骼是一种活组织,可随躯体的成长而生长,具有保护、支持和参与运动的作用。
7 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同的特征后口;真体腔;器官系统的分节性(中轴骨、躯干肌等)。
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1 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原索动物2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3 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真索动物圆口纲:无颌类鱼纲:有颌纲(以下纲)出现颌与四肢两栖纲:爬行纲:羊膜出现鸟纲:恒温出现哺乳纲:胎生、哺乳出现4 脊索动物分类上常见名词:•无头类—头索动物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头部,故称有头类•无颌类—圆口纲•有颌类—鱼纲开始出现上下颌,鱼纲与更高等的四足脊椎动物合称有颌类•羊膜类—爬行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合称为羊膜动物。
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合称为无羊膜动物。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总称•变温动物—(或称外温动物、冷血动物)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恒温动物—(内温动物、温血动物)体温较高,具有调节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
鸟类、哺乳类第三节尾索动物亚门全世界约有1370种,全部海产。
一主要特征:1 体表包被胶质或纤维质被囊,因此又称被囊动物(是由外套膜的上皮分泌形成)2 尾部有脊索和神经管(至少在幼期有),故称尾索动物3 外套膜与咽之间有一围腮腔,咽壁有许多腮裂通围腮腔,围腮腔与出水孔相通4 多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5 变态发育(逆行变态)二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owa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中的最主要类群,约占总数的90%以上。
柄海鞘是其中的优势种,固着在码头、船体等处,作为沿海污损生物的重要指示种。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成体长椭圆形,基部以长柄附着在物体上。
另一端有2个相距不远的孔,顶部的是入水口,位置较低的是出水口。
水流和微小生物经入水口进入消化道,水由出水口排出。
受刺激时,体收缩将水同时从二个孔喷出。
(二)内部构造1.体壁外套膜(mantle):外胚层形成的上皮细胞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纤维构成,包围内脏器官。
被囊(tunic):由上皮细胞分泌的被囊素(类似植物纤维素)和外胚层细胞、中胚层细胞(星芒状细胞)构成。
棕褐色。
在入水口和出水口处与外套膜相愈合,愈合处有括约肌控制孔开闭。
咽上缘及腹面一部分与外套膜愈合。
围鳃腔:外套膜内侧的腔,由身体表面内陷形成,衬里为外胚层细胞。
幼小个体的体壁被囊与外套膜之间有透明胶冻状物质。
2.消化和呼吸系统口位于入水口的底部,有一周围生有触手的缘膜,用以阻挡大颗粒。
咽占据了身体的3/4,咽壁上有许多鳃裂。
水经鳃裂入围鳃腔,然后经出水口排出。
鳃裂间隔布满血管,水流经过时完成气体交换。
缘膜将食物颗粒滤入咽内。
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endostyle)具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腺细胞分泌粘液将食物粘成团,纤毛摆动使水定向流动。
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沟叫背板(dorsal lamina)。
内柱与背板在咽前部以围咽沟相连。
在内柱形成的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背板,然后进入胃、肠,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入围鳃腔,经出水口排出体外。
口孔、缘膜内柱、为咽沟、背板水流、食物-----------咽--------------------食道—胃--肠—肛门鳃裂---围鳃腔--------------------------出水孔-----体外3.循环方式和排泄器官心脏位于身体腹面,胃附近的围心腔中,呈纺垂形,囊状,外包围心膜。
血管心脏两端各发出一条血管。
前端为鳃血管,分布于鳃裂壁上。
后端为肠血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并开放于组织间(血窦)。
开管式循环。
血流无一定方向,同一条血管充当动脉和静脉。
心脏前部搏动,血液入鳃。
心脏间歇,鳃血液回流到心脏。
心脏后部搏动,血流入内脏。
心脏无瓣膜,血浆无色或有红、绿、蓝色素。
无专门排泄器官,在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叫小肾囊,其中有尿酸结晶,排入围鳃腔。
4.神经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退化,形成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外套膜内。
该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处。
神经节腹面有一腺体叫脑下腺,相当于脑垂体。
入水口和出水口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5.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生殖腺在外套膜内壁上。
两种生殖腺紧贴,分别以单根生殖导管将成熟的生殖细胞输入围鳃腔,开口于肛门附精巢:成分支状,乳白色颗粒状的小块卵巢:长管状,淡黄色,内有许多卵细胞。
(三)幼体及变态幼体形态:幼体长0.5mm,尾内有脊索,背神经管前端形成脑泡,有眼点和平衡器官。
有完全的消化道,鳃裂少,心脏在身腹侧。
变态:1.身体前端附着突起吸附在其他物体上。
2.尾部及其内部结构逐渐被吸收消失。
3.神经管缩小,残留成为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4.咽部扩大,鳃裂数增多,围绕咽部形成围鳃腔。
5.口孔与附着突之间迅速生长,将口孔推向顶部(与附着处相对),内脏器官位置转了90-180度。
6.体壁分泌背囊素,形成被囊。
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叫逆行变态。
三分类1.尾海鞘纲现存60余种(我国无)特点:形似蝌蚪又名幼形纲,终生保留尾和脊索,营自由生活。
体表有透明胶质形成的囊(住囊)包裹身体,该囊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尾海鞘可在囊中自由活动。
鳃裂一对,无围鳃腔和外套膜。
雌雄同体,有性生殖。
无逆行变态。
2.海鞘纲现存1250种特点: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
有被囊。
鳃裂多,外套膜上有肌纤维,但不呈环带状。
有变态。
单海鞘目:多单体,若为群体则每个个体有一个被囊。
复海鞘目:多以无性出芽生殖形成群体,共一个被囊,每个个体有一个入水孔,共一个出水孔。
3.樽海鞘纲现存65种特点:体成桶形,营飘浮生活,单体或群体。
被囊透明。
外套膜上肌纤维排列成环带状,入水孔和出水孔分别在体前端和后端,肌纤维收缩水从出水孔排出,推动身体前进。
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四.尾索动物的演化自由生活----头索动物-----脊椎动物原始无头类〈固着生活----尾索动物最低等的脊索动物第四节头索动物亚门本门仅一纲(头索纲),一科(鳃口科),二属:文昌鱼属,偏文昌鱼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