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访谈节目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宾说的无非还是那些重复过八百遍的话。假如把这些话录下来,配上钢琴伴奏就是《艺术人生》,加点VCR和画外音就是《鲁豫有约》,而撒上点油盐酱醋再配上一个话痨主持人,就成了《咏乐汇》。
核心提示:
最近,《鲁豫有约》团队去了台湾,把台湾名人约了一遍,包括名嘴蔡康永、吴宗宪、小S等。不少观众对这个系列的访谈充满了兴趣,甚至已经心急地虚构了鲁豫和小S的对话。在他们眼中,和这些思维敏捷、伶牙俐齿的主持人嘉宾比起来,主人鲁豫的风头都被抢了去。其实在鲁豫采访白岩松、汪涵等名嘴的时候,就有类似的声音传出。而在几个月前,网络上曾爆发了一次对鲁豫本人的大规模声讨,并认为内地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除了《鲁豫有约》之外,各大电视台这些年相继推出了《艺术人生》、《半边天》、《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超级访问》、《静距离》、《天下女人》、《背后的故事》、《咏乐汇》等知名访谈节目,其它访谈节目大概有几十上百个。目前,很多节目的收视率都在走下坡路,就连收视最高的《鲁豫有约》也是“看天吃饭”,嘉宾大牌和健谈,观众就多,如果嘉宾本身没有吸引力,观众也不会死守在电视机前。在观众们看来,当初那种听故事的新奇氛围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访谈节目类型越来越雷同,请的都是那些名人,而名人都讲那些陈年旧事。港台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女人我最大》等,都含有访谈元素,但娱乐性更强,轻松搞笑中还能挖出猛料。在团队策划能力和主持人素质都面临着大PK的时候,大家一边拿鲁豫等主持人开涮,一边期待着内地的访谈节目能够突破瓶颈,再创辉煌。
网友评访谈节目
以前《鲁豫有约》一个星期一集的时候真的不错,后来改版成一天一集了,质量还能看。现在基本上都成模板了,问题类似,回答相似。
《艺术人生》太矫情了,不自然。《咏乐汇》却真实自然。虽然节目所请的都是些名人,但观众感觉和他们没有距离感,这是咏哥一张名嘴做到的,这种访谈节目最适合咏哥做,没约束,亲近,自然。
做《咏乐汇》,李咏是最大的品牌,不然栏目也不会以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了,但恰恰是李咏的存在,冲淡了这档节目在创意上的新意,而成为他个人表演的舞台。(记者陈祥蕉)
鲁豫为什么把观众逼疯了?
一直以来,鲁豫和《鲁豫有约》是互相成就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鲁豫的《鲁豫有约》。鲁豫多次表示,自己的偶像是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普拉,也有不少观众甚至CNN都把她称为“中国奥普拉”。和奥普拉一样,鲁豫是以亲切知性的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不少人喜欢
她那种轻松随意的谈话方式,特别是她那种“倾听式”采访区别于很多其它谈话节目主持人,让人印象深刻。在很多观众眼中,鲁豫还是内地访谈节目的“一姐”,对她的普遍评价还是不错的。但是最近在网络上,不少网友开始质疑鲁豫的访谈水平下降,包括节目准备不充分、问题肤浅而重复、临场反应欠敏锐、人文关怀不足等等。甚至有网友称被鲁豫“逼疯”,发誓不再看她的节目,而许多媒体也纷纷以此为由头做了报道。
现在,离《鲁豫有约》的开播已经7年,通过改版,节目模式有了变化,从原来的高端文化访谈变成了现在的多元化人物访谈。从一对一的安静专访变成在演播室里带着300个观众参加的谈话。节目从一周一期变成一周五期。访谈对象包括名人和普通人。不少观众指出,节目频率高了,节目的内容糙了,准备不足和重复啰嗦的内容越来越多。
最遭人诟病的是一些事实性的错误。比如有一期节目,蔡康永在说起他的同性爱人时,鲁豫问了一句“那你父母现在知道了你的性取向吗?”节目在这一刻陷入尴尬,因为蔡康永的父母50岁老来得子,蔡康永20多岁时父母就相继过世了。在另一期节目中,鲁豫问周华健数学成绩好不好?周华健顺口说“不好”,鲁豫也就信以为真。节目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在凤凰网论坛和天涯社区等发帖评论此事。因为周华健是台大数学系毕业的,他曾经期待的职业是数学老师。
在谈话过程中,可能因为没有亲自收集资料,鲁豫说起一些话题也信心不足。她在节目中对易建联说:“他们说你……”易建联反问:“谁说的?”鲁豫回答:“不知道,他们说,据说。”
鲁豫的笑也是节目的一大特色。一些网友认为,鲁豫的笑有种夸张的感觉,笑的频率过高,有些没有笑点的内容她也大笑,而且往往是现场观众笑完了她还没停下来。这对访谈节目的连贯性是一种破坏。比如周星驰那期,她一个人在笑,看到星爷没笑,她问:你不觉得好笑吗?星爷反问:你觉得很好笑吗?另外,她的笑声音很大,笑得双肩抖动。参加过现场录制的观众表示,她在现场的笑声更大,有时候给人“假”和突兀的感觉。甚至让观众怀疑,她在用笑来混时间,以便想出下一个问题。
《鲁豫有约》幕后策划团队的一个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因为节目太多,鲁豫都是看他们准备的提纲就上场录制,根本没有时间自己看资料。而鲁豫的记忆力超强,看一遍提纲基本就能记住所有的问题。此外,策划人员的收入并不高,流动性很强,因此节目水准会因此有一些波动。这一现象在访谈节目中普遍存在,只是《鲁豫有约》观众多,也最受关注,所以也被人骂得最多。
《咏乐汇》就是个四不像
如果说《鲁豫有约》是一档走入疲惫期的老牌访谈节目,李咏主持的《咏乐汇》则是访谈节目中的新秀。节目播出四期,收视率一路飘红,争议却一直不断。北京某媒体评论道:央视有个招牌主持人,经常顶着招牌发型咧着招牌笑脸出现在电视上。他喜欢一只手拿着小卡片另一只手不停地作出“2”,这个人就是李咏。让这样一个招牌人物和西装革履的地产大亨、网站CEO面对面,产生的效果大概只能用“山寨”二字形容。
说《咏乐汇》是一档访谈节目,可能还不够全面。因为在这档节目里不仅能看到嘉宾和主持人侃侃而谈、互相抢话,还能看到两人举杯停箸、喝茶吃面。据网友揭发,这种“边吃边聊”的形式已经不新鲜了,TVB的《志云饭局》走的就是这个路子。而且,看过俞敏洪上课演讲、张朝阳指点江山的人很多,但看过他们插秧、跳拉丁舞的可能就不多了。在这一点上,《咏乐汇》也算是投对了观众爱看名人“另一面”的胃口。
有人说,节目最大的特色可以说是李咏自己。李咏用他的招牌动作提醒着观众,曾经有一个叫《幸运52》的节目,还有一个叫《非常6+1》的节目。可以说这些都是李咏的个人特色,但也正是这些个人特色,把他主持的所有节目都弄成了没特色。《咏乐汇》和《幸运52》是换汤不换药,无非是李咏一个人带着一群人高兴,变成李咏和一个人一边吃着一边带着一群人高兴。从张朝阳、杨坤、李冰冰、姜昆、刘晓庆、余秋雨这些嘉宾来看,观众很难判断出这档节目的定位是什么,目标观众群又锁定在哪一部分人。
李咏自己也笑说,《咏乐汇》就是个四不像。李咏告诉记者:“所以很多的观众朋友,包括一些网友也给我们留言,谈到我这个节目,一是嘉宾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域,再一个是谈话内容比较跳跃。在我这个节目当中很多形式,现在很讲跨界嘛,《咏乐汇》也是一个跨界的节目。其实跨界的节目应该讲叫四不象。其实很多网友包括观众也是很直白的讲,你这个节目很四不象。对于这个节目,李咏本人想了很多点子。他的身份不仅是一个主持人,还是一个策划者。“我的节目叫说话节目,闲谈秀。一说到访谈,大家都会把它归类在一个访谈节目当中,我这是说话节目,闲谈秀,就是非正式的谈话,也就是略带不太严肃的谈话。但是我们诉求的价值观方向是比较明确的,方向是比较严肃的。”
虽然大家都在强调自己节目的风格,但有评论者说出这么一句精辟而得民心的话:所有的访谈节目都避免不了“炒冷饭”的嫌疑,《咏乐汇》也一样。从已经播出的几期来看,嘉宾说的无非还是那些重复过八百遍的话。假如把这些话录下来,配上钢琴伴奏就是《
艺术人生》,加点VCR和画外音就是《鲁豫有约》,而撒上点油盐酱醋再配上一个话痨主持人,就成了《咏乐汇》。
名主持人都想做谈话节目
去年本报做过一期“中年男主持集体转型”的专题,一些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娱乐节目主持人,都表示不想再蹦蹦跳跳了,希望安静下来做一档有深度的访谈节目。这些人包括李咏、汪涵、何炅和李佳明。实力派主持人都想挑战访谈节目,因为这一节目类型难度大。就连看起来自信满满、桀骜不驯的李咏也表示:“十年以来我都是那种带点儿娱乐色彩的主持风格,这样一个闲谈秀的节目让我收敛了很多。我觉得自己力道还是有所欠缺,希望大家对我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批评,我会不断的来进行自我完善”。
现在李咏已经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汪涵还在《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中蹦跶着,承认自己已经没有原来的兴奋感“做节目给我带来的喜悦已经不多了,各种各样的节目都经历过了,每次的嘉宾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人,很难找回年轻时上台那种兴奋热情的感觉。做《天天向上》也是,不会很兴奋。但是这种不兴奋也有好处,让我可以以一种客观、平实的心态去对待嘉宾。总之就是兴奋的时候用好玩的心态做,不兴奋的时候用平和的心态做。”
他希望能做安静一点、更能显示主持人力道的节目。“现在毕竟也三十多岁了,不可能像二十多岁那样在台上蹦来蹦去。幽默不一定存在于那些热闹的节目里,话语的幽默也能打动人。像纯访谈类节目,是可以把主持人的积累完全发挥出来的形式。像《大家》、《锵锵三人行》这样的节目。每个人都有妙趣横生的一面,关键是看你如何去引导他展现,这对主持人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让人兴奋的一种尝试。”
而在娱乐主持方面表现杰出的何炅也在尝试逐步转型,客串主持《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比较严肃深情的访谈节目。主持“开心辞典”和“绝对挑战”的央视主持人李佳明,希望在今后年龄大了以后,考虑做访谈类的节目。“因为在主持行业中,访谈类节目是最难做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生活阅历和沧桑感,才能驾驭这样的访谈节目,我渴望在这样的节目中保持最为自然的主持状态。”
他们所说的“力道”,一方面是自身的阅历和修养,一方面也需要精心准备,找出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东方卫视的主持人曹可凡,一边主持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等选秀类的娱乐节目,一边做着自己的品牌访谈节目《可凡倾听》。虽然这个节目没有上星,很多观众看不到,但是节目的口碑好,巩俐、章子怡等大牌明星都上过曹可凡的节目。曹可凡坚持自己参与选题策划
,亲自看资料、准备采访提纲。比如在采访白先勇的时候,他没有去问比较刺激的性取向等问题,而是发现白先勇第一个推荐了三毛的小说发表,成为三毛写作生涯的重要人物。于是,他让白先勇讲了这段故事,避免了内容重复。
记者手记
你知道自己在问什么吗?
网友对鲁豫的总结和调侃,看起来搞笑夸张、尖刻跟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对访谈节目的期望。其实我觉得,主持人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坏事。就像小S,大家都知道她那几招,无非是非礼男艺人、唱难听的台语歌或张惠妹的歌、秀还算不错的国标。但是基本上每一次都能给人一些新鲜感,也都会让人发笑。而且她厉害的不是这些招数,而是言谈中超快的反应能力和搞笑技巧,这是一种天才。两个主持人的风格不同,但应该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举动都有自己的意图。小S是为了搞笑,但鲁豫是为了什么?
网友当然不能代表所有的观众,但不能否认,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可以逐渐从对主持人和嘉宾的盲目崇拜中抽离出来,关注节目的节奏和细节。关注的结果是,主持人的访谈水平并没有相应地提高,控制整个节目的能力越来越弱。在分析为什么《鲁豫有约》不如从前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节目频率越来越高,主持人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根本没有时间去浏览资料,找出有意思的切入点,更不要说去充电。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不是为了交流而访谈,而是为了完成节目而访谈。
奥普拉是鲁豫的偶像。鲁豫也在不自觉地模仿她。我们知道鲁豫爱问嘉宾,小时候有没有挨过打。奥普拉在采访迈克尔·杰克逊的时候也问过“你的父亲打你吗?”迈克尔·杰克逊在自己的庄园搞了一个大型游乐场,定期接孩子来游玩。外界称他有恋童癖。奥普拉当然希望采访到这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又不能直接问,于是从他的童年生活着手。而鲁豫逢人便问这个问题,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在采访姚明的时候,节目还分成上下两期,可惜都没有什么内容。很多观众表示,因为自己是姚明的粉丝才看的,结果非常失望。采访易建联那期,两人的交流非常断续,鲁豫一直没找到阿联的兴奋点,节目冷得快结冰了……
不只是鲁豫,现在很多访谈节目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轻松就是家常,家常就是鸡毛蒜皮。这一认识往往导致节目变成无聊的流水账。访谈节目不应该和肥皂剧一样没有营养。如果真的没营养,至少不能无趣。如果要和国外节目对比,不少人就会提到国情。奥普拉的节目够接近我们的国情了吧,不走低俗路线,反而比我们任何一档访谈节目都要有深度。而且,她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明确的
针对性,一期节目几十个问题,几乎没有一个是废话,是为了不冷场而塞进去的。她的聊天方式也挺轻松的,甚至大胆地让大牌明星给她清唱和跳舞,但她的很多话题都是触及内心的。这就是国内主持人所追求的深度———并不是说的话多么难懂,或者话题多么专业性,而是能不能打动人,能不能给人一种持续的记忆和影响。(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