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台州地区造船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造船业容易遭遇发展瓶颈,比如存在高端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机制落后、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配套产业不发达、技术设计水平落后等问题。本文通过相关船舶文献的查阅,对台州地区的造船业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如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投融资体系、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政府扶持等措施。关键词:船舶产业;现状;台州;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aizhou shipbuilding industry receiv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but it’s vulnerable to get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such as the lack of existence of high-end tale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behind, shipbuilding and high-risk financing, and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are not developed, technical design lags behi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documents related to access to the ship,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of Taizhou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make relevant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appropri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overnment support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 Shipping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Taizhou; 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引言 (1)

二、台州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

(一)台州船舶业发展现状 (1)

(二)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特点 (2)

三、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

(一)高端人才缺乏 (2)

(二)经营管理机制落后 (3)

(三)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 (4)

(四)配套产业不发达 (4)

(五)造船技术、设计水平落后 (5)

四、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5)

(一)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 (5)

(二)加强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学习 (6)

(三)构建相应的投融资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的加速形成 (7)

(四)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7)

(五)加强政府对造船业的扶持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The survey of Taizhou Shipping industry’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船舶工业是大型装备制造业,也是航运业、渔业、海洋工程的基础,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密集结合等特点,因而,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快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发展海洋经济,融入长江口造船基地建设,推进台州乃至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台州造船业大发展的机遇始于2003年,在船舶业发展的“黄金5年”时期,台州人抓住了机会,滚动发展,逐步形成了“大造船、造大船”的良好形势,造船规模从90年代的几百吨级,发展到现在的20万吨级,形成了以散货船为主(占73%),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工程船为辅的船舶修造体系,船舶建造厂家达到了上百家。无论是船舶修造数量还是建造能力、年产值,台州均位列全省前茅。本文立足于台州船舶产业发展的实际,通过研究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在今后的发展中遇到相同的问题,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提高其在全国船舶行业乃至在全世界船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台州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台州造船业在船舶修造服务、修造吨位、船舶种类、建造能力、年产值等方面在浙江省排名第一,同时是我国第二大民营造船基地和全国吸砂船修造基地,已形成了临海吸砂、松门集装箱船、金清散货船为主的特色船舶产业群。据台州经委统计,到2004年底,台州市共有船舶修造厂58 家(其中民营54 家,甲级企业17家),比2003年增加10家,总产值达30亿元;2005年1-5月共受理检验船舶220艘,总吨位26万t,产值达18亿元;造船的吨位呈上升的趋势,全市目前在建万吨级船舶已达20多艘,最大吨位为1.86万t;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中国船级社温州办事处数据看,椒江、黄岩、温岭、三门共有造船企业58家(其中甲类17 家),船151台座万吨级以上20 座),龙门吊55座,数控切割设备12套,已建成下水的船舶中最大排水量为1.2 t,载重量8800t 的一级油船,现正在建载货量为7.5万t货船。所以,从造船的装备情况上看,台州在规模、数量上均已超过温州。(二)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特点

台州船舶工业发展呈三大特点:一是船舶建造向大吨位方向发展。目前全市有25家企业建造万吨以上船舶,在建万吨以上船舶有70多艘,最大吨位达到5万吨。二是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台州船舶生产企业投入资金超过8亿元,特别是2008年以来投入更加迅猛,船舶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造船企业“升级”步伐明显“提速”。位于三门县健跳镇的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了7.5万吨的船坞,成为全省造船设计能力最大的企业之一;新建的金茂船业拥有1500米的海岸线,将拥有10万吨级和5万吨级的干船坞各一座,215Mx25M舾装码头2个。三是虽然台州船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但是船舶制造技术含量还是处于不断提高阶段,目前该市建造的民用船舶种类越来越多,建造难度较大的化学品船、油船、集装箱船、耙吸船等比重不断增加。

三、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不断扩展,加上这几年台州船舶行业在发展中自身存在非理性扩张的因素,目前整个行业危机四伏,如果国际造船行业不能较快摆脱金融危机冲击得以恢复,今后两年台州船舶行业面临的困难还将加深加重。

台州的造船业前段时间对各地新上项目热情持续高涨,盲目上马、不顾规划、低水平重复投资的现象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仍有20多家造船企业上马,当前正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这些企业少则投资几千万,多则投入上亿的资金,但绝大部分还没有形

成生产能力,有的甚至连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项审批都还没有通过。继续投资不仅缺乏资金支持,即使勉强形成生产能力,接到订单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不继续投资则无法产出还贷,实际变成烂尾工程。台州的船舶行情突变,使其产能过剩,导致很多在建或已建的商品船积压。并且台州船舶工业产业整体定位不高,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以散货船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这些都导致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也从中反映出台州船舶产业的众多问题。

导致台州船舶工业存在以上的问题和制约台州船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五点:

(一)高端人才缺乏

台州船舶行业若想进入高端产业的发展,那么船舶专业人才短缺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内外一批船舶工业项目落户浙江,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船厂改扩建加速,现代化造船设施大量装备,使得船舶类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现代化的设施和装备只有与现代造船模式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而这必须依赖于专业人员。

台州船舶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家族式的或者是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并且从船舶的设计、建造到检验,各个环节都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全市所有船厂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约为250人,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造船业的需要。从外部原因来看,国内造船行业近些年急剧膨胀,行业原有的人才储备本就不足,加上船舶行业专业相对较窄,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船厂间相互挖人,人才的无序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从内部原因来看,管理者重使用、轻培养,重临时、轻固定,重眼前、轻长远,导致合格的技术工人同样紧缺。由于船厂技术力量流动性偏大,船厂生产技术经验难以积累与提高,目前船厂普遍缺乏施工设计和控制质量能力;持证焊工不足,焊工流动性过于频繁,使得船厂焊接质量不稳定。从现代造船要求角度看,台州船舶工业还缺少通晓现代造船模式的经营者,缺少掌握现代造船技术的骨干,缺少现代造船工人,已成为制约台州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

有资料表明,目前在年人均造船吨位、年人均产值和生产效率三项指标上,中国船厂与国外先进船厂相差5-7 倍。据测算,中国每条船的建造工时数、每座船坞的年度造船数和造船劳动生产率分别为日本的5倍、20%和10%;中国造船企业平均每1万美元产值耗电量是日本的10 倍;送审图纸时间比日、韩长3-4 倍。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与国外先进船舶制造业的距离,位列全国前茅的台州船舶制造业,在相关人才短缺问题上就尤为严重突出。

总的说来,造成台州船舶行业人才稀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台州船舶企业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对外来人才的压抑。企业老板的亲戚朋友在公司大多都身居要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来人才在企业的发展。2、由于台州船舶企业大量裂变、繁衍,对人才需求大,而企业相互之间挖人,造成技术、管理、技能人才流动的太大,企业又不愿意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进行投入。3、作为船舶产业集群所在地,台州的城市化水平还是有些落后,难以留住人才。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想去像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发展。

(二)经营管理机制落后

台州船舶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家族式或者是小作坊式的,在管理上基本是一种粗放经营模式,多数企业还是一种家族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台州地区船舶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发起股东很少有长期从事船舶主业的经验,多为从事日用消费品加工工业或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业主,对现代造船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属性缺乏深刻理解。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多数企业都是投资者自行管理,有专门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少之又少。投资者管理也都采取集权制,一般以股份最多的人具有决定权,其它股东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尤其是一些小股东,基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小企业这种管理模式是十分有效的,但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后,其管理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上面。比如一些企业做大后,同时有十余艘船舶开工建造,这样,原先的集权制管理模式就无法适应管理的需

要了。企业老板一个人顾前顾不了后,忙得团团转。有些企业内部部门设置相当齐全,但都没有相应的中层管理人员对号入座,实际上还是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形同虚设;或者是老板的亲戚在公司的重要职位上担任职务,有时候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做出与公司利益发展有出入的决定,致使管理无序,生产现场杂乱无章。这样的情况己经在温台造船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从租放经营过渡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成为台州造船企业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

造船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积聚巨额资本,且回收期限长,这些特点决定了造船企业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是很难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台州造船企业大多是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集资运作,银行贷款相对较少,而当前新船订单减少和船价下跌双重因素造成企业民间集资难度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造船产业中银行贷款余额为6.63亿元,仅占造船产业全部资产总值的5.6%,比重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造船产业银行贷款比重低与其可抵押资产少密切相关,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船产业固定资产为25.54亿元,占造船产业全部资产总计的14.4%,比重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台州造船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造船产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忧外患的资金压力。一方面,造船产业形势急转直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不明朗,使不少造船企业的股东充满担忧,投资意愿降低,大量资金无序抽出,企业的正常运行难以保证,使内部矛盾纠纷增多;另一方面,银行为规避风险,加强了信贷评估,收紧了信贷规模,融资困难令台州造船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造船行业一旦出现大面积停产歇业甚至倒闭,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冲击最大的不是银行,而是参与面很广的民间集资。不少造船企业资本构成中,民间融资占了30%-50%,其余是股东的自有资金和客户预付款或保证金。台州造船业民间集资问题之所以至今没有爆发,一是由于前几年的投资回报较高,投资的部分或全部已赚回;二是投资变成了实物,在建或建成船舶尚在船台上,只要老板不出现资金链断裂而逃匿,一下子还不会引发社会问题。据部分行内人士分析,台州造船业大面积停产歇业,甚至倒闭很有可能在今年底爆发。到那时,不能排除各类集资户发生一系列非理性行为,从而酿成重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四)配套产业不发达

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也是船舶工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成本优势减弱,船舶产品利润空间小。国内承建的船舶超过70%是供应出口的,中国国内造船业平均利润一般为3%-5%,利润低下的原因诸多,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国产船舶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国产设备配套率平均为40%,而日本是98%,韩国是85%。在温台地区,船舶配套产业以机电为主,主要开发甲板机械、舵机、小型辅机、灯具、阀门、泵类和其它一些优势相对集中的船用机电产品。虽是如此,但是台州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还是严重落后。其关联撑面不广,以台州椒江为例,见表2,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造船业发展。

表2 台州市椒江造船业与关联行业关联面

造船关联行业

机械电器

冶金

电子、仪表、轻纺

石化、电力、建材

商业、

金融等

船舶工业自身的

产品

关联面

37.7%

16.8%

8.1%

8.6%

18.9%

7.3%

资料来源:台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综合与研究,2005年第12期

(五)造船技术、设计水平落后

船舶产品90%的成本是由设计决定的,能否设计出高性能指标和高性价比的优秀产品,是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创建品牌、吸引船东的关键,而船舶的生产设计涉及到船舶的建造质量、进度和周期。因此,船舶工业高科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把产品的最大增值部分转移到产品的设计及开发方面。

而温台地区造船企业不重视造船的标准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很低,甚至会出现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的现象,严重浪费和闲置人、财、物等资源。在造船工艺方面,船舶设计和加工的各个工艺流程很缺乏,船舶质量检测、评估、监督机制也不完善,这严重影响着有限船台的充分利用和造船技术的提高。在上海外高桥船厂每只船(万吨级)在船台只有2个多月,在日本只需1个多月,而在温台地区一艘3000t级的船只制造周期是6-7个月,万吨级以上则需要一年多;在造船设备方面,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个别企业甚至没有厂房和船台。日韩的先进造船厂约有40% 比例机械化、自动化,而温台地区的造船厂对自动化的概念还很模糊,数控切割设备一共只有14套(其中温州2 套,台州12套),最大起吊能力仅50t;在物耗方面,日本船厂钢材平均利用率为92%,韩国为90%,温台地区要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勿庸置疑,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物耗削弱了温台地区造船业的综合优势。

四、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一)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

目前,台州地区造船业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因而,台州地区造船企业需要实施“人才战略”,不断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提升人力资源优势。

可以邀请国外技术人员来厂工作,也可以送出人员到国外培训,同时,应当大胆使用年轻而具有强烈创新欲望和事业心的研究开发人员,提升研发实力。

其次需要充分发挥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培养船舶相关专业人才的作用,扩建相应的专业,充实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为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提供各类专业人员。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重视职业技术工人的熟练工人的培养,实施专项才能培养计划,采取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大中专院校共同参与的专门培训形式,为船舶工业发展培训大量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与各个高校合作,把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引进企业,不仅是要船舶技术这方面的,而且还要金融管理的优秀人才。若是这些船舶公司对这些优秀人才从一毕业就开始培养,不仅培养了一批对公司业务熟知的人员,而且也培养了一批对企业有忠诚度和感情的员工。再者鼓励骨干企业用企业拟上市的股权、期权安排来吸引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从国有科研机构,国有大中型造船厂中物色聘任相关人才。这种安排,既有足够的吸引力,又可以减轻企业引进人才高昂的费用支出。同时借助于细节管理办法,让人才戴上"金手铐",以稳定骨干人才队伍,留住人才。

(二)加强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学习

台州船舶工业家族作坊式的企业模式是相当落后的,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机制是加快船舶这一能快速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台州的船舶企业的领导大都是经历过文革,具有草根性。发展的企业模式主要是以家族作坊式为主,其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机制相当落后。了解国外造船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学习其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有利于台州在造船业发展的过程少走弯路,充分利用其发展优势,特别可以学习的是日本和韩国的造船经验与历史。

二次大战后,在专业多样化的工业企业结构中,日本造船技术能充分吸收其他工业的先进技术而得到充分发展。并且建立在其位谋其事的良好管理制度,没有像台州这种一个人忙,有相应的中层管理部门却没有人的管理情况,其实台州船舶制造企业可以学习日本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一个职业管理团队来管理企业。在日本,职业经理人80%是从内部培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在现阶段我国这种法制环境和诚信环境中,从内部培养职业经理人是家族企业一个相对两全的选择,应该说它的速度并不比“空降兵”的方式慢,后者虽然看起来时髦。“年功序列制”、“任人唯亲制”容易出现论资排辈和高层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助长了职工的依赖心理,导致对创新精神的抑制。

台州船舶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实家族企业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变革,是以产权开放为途径,集中良性资金、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克服企业决策的随意性,达到强化企业的规模性、明晰产权、完善资产管理机制的目的。这把职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达到“财散人聚”的效果。如果进行了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台州船舶制造企业,它能够很好地留住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相应的投融资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的加速形成

目前台州造船业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几乎找不到可以充当此类角色的行业"领头羊"企业,建立属于台州本地的船舶龙头企业,让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促进台州的发展。台州造船业低、小、散格局只适宜于行业发展初期的发展需要,今后造船业的健康发展,一定会顺应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自然展开,即强者生存,优胜劣汰。企业集团化不仅有利于优化产品、技术结构,而且有利于优化资产、企业组织结构。所以要鼓励骨干造船企业兼并中小船厂或通过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成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造船企业集团;鼓励中小造船企业自发组建松散型造船管理公司,统一管理采购、营销等方面。

从轻重缓急考虑,当前应立即着手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市内外

看好造船业前景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专业银团,对本轮行业洗牌以后仍有较大潜力的骨干企业进行集中支持,在企业难以提供充足担保或信用情况下,由政府提供相应的附加保证。按现行法规和政策,政府扮演这一角色有一些现实障碍,但如果风险不是很大,特殊背景下采取一些灵活变通做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二是引入实力强大,对造船业富有专长的专业性机构来台州参与行业整合或投资。国内外不乏看好该行业的实力机构,关键是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并给予强力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

(四)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也是船舶工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船舶产业链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温台地区虽然有上百家配套企业,但从总体上说无论是产品质量档次,产品门类,产业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温台地区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其发展空间相当大。

所以大力发展船用配套业,把船用配套产业的发展放在与修造船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选择适于本地发展的船用配套产品,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厂商、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开发、合作生产关系,加快改变船用配套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逐步形成船用配套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台州的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提高主要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仅要引进关键配套设备、配件技术,而且要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研制出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2)注重行业发展的系统与配套。港口、航运、船舶工业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港口建设、航务水上施工、航道挖泥、救助打捞、港务监督、船舶修理、拆解、船舶检验、科研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均应做到相辅相成、协调均衡、配套发展。(3)培育壮大船舶及船用配套产品交易市场。依托现有船舶及船用配件交易市场的基础,重点培育运作规范、现代高效、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船舶与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促进船舶修造业发展的重要物流中心、产品信息中心,通过船舶及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实施船舶电子商务,推进营销网络化、经营全球化、降低采购及销售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政府对造船业的扶持

在财政方面,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和政府补助的方式支持技术引进;鼓励企业开发创新,可采取扣除研究试验费后征税和提供相同数额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支持。政府各部门在现有政策中要优先支持船舶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加大对船舶科研的投入与支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支持的同时,台州市级财政应安排相同的配套资金,专门用于船舶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以增强船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政府为主,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其它力量参与,建立船舶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的专门机构,使其迅速具备为船舶制造及出口提供担保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船舶企业的担保与融资问题,扩大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相关政策方面,土地政策首当其冲,由政府出面解决船舶企业土地使用困难的问题。土地使用权是温台地区船厂碰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只有极少数船厂具备合法完备的滩涂、岸线使用权手续。而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相应的土地使用权。政府需要支持企业依法盘活土地资产,允许骨干企业对搬迁的原厂址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开发,减免由于土地转变用途而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及管理费等;进行土地置换的,政府依法收回原企业用地,对回收土地增值税部分全额返回企业,对于政府因规划需要征用船厂土地的,按市场进行补偿,以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厂区建设和发展。

五、结束语

台州作为民营企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船舶制造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有重要作用的行业。而台州的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有与国内和浙江省的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相似外,还

有它自己独有的存在问题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台州船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制约台州船舶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因素,结合台州船舶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台州船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高端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机制落后、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配套产业不发达、造船技术和设计水平落后是当前台州船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台州船舶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对提升台州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台州船舶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兴军.浅谈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造船,2006,(4):44-47.

[2] 曹乾、何建敏.中国造船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路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和模型在造船业中的应用[J].船舶工程,2005,(1):33-39.

[3] 张嘉国.略论加入WTO对船舶工业发展的意义[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1,(6):17-25.

[4] 徐裕康、陈立新、方新康、董文玉、吴炳.台州市路桥区船舶工业发展规划[J].2008,(4:)12-30.

[5] 陶永宏.国际造船业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与中国应对策略[J].船舶,2005,(5):20-35.

[6] 周安昌.发展壮大地方造船业的必由之路——从地方造船业现状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8):39-47.

[7] 朱汝敬、曹友生、张勇慧.入世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思路建议[J].中国造船,2002:26-37.

[8] 邓立治、何德、何维达.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70-72.

[9] 张一青、马剑、方新康.“十一五”浙江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思考[J].2006,(6):71-74.

[10] 李福胜、成泽字.关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船舶经济贸易,2003,(6):48-56.

[11] 陶永宏、冯俊文.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J].船舶工程,2005,(5):63-66.

[12] 李国文温台地区民营造船业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江苏船舶,2006,(8):33-38.

[13] 丁劼温台地区船舶工业发展战略的探讨与研究[J].2006,(6):3-48.

[14] 刘晓星.发达国家造船业的发展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64-166.

[15] Martin P. Rowe. Ship Type Price and Market.China Ship Survey,2005,(4):15-18.

[16] Robert Hassink and Dong-Ho Shin,South Korea’s Shipbuilding Industry:From a Couple of Cathedrals in the Desert to an Innovative Cluster,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13, 2 (2005):45-80.

谢辞

走得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回想从四月份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以来,几乎每时每刻都惦记着它。

在此期间,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秦老师,还记得我的第一次选题就跟我们讲论文选题一定要深究,而不能就选那些泛泛之谈的题目,所以建议我写这个题目,一听题目我就非常喜欢它,比我原来的好了不知多少倍。对她也倍感敬佩。说实话,刚开始时,我的论文相当糟糕,可老师还是很用心的修改,并对我的论文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毫无怨言,使我顺利的从论文选题走到现在毕业论文的完成。借此机会向我们敬爱的秦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这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是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在此,还要感谢我的父母,若不是他们辛勤的培养,为我提供经济上的支柱和心灵上的沟通,也不会有我幸福的四年大学时光。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 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 2.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 ——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 ——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船舶修造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船舶修造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 管理对策(标准版)

船舶修造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标准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近年来,随着国际造船市场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我国造船工业快速兴起。目前,我国造船总吨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韩国的世界第二大造船基地,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用10-15年的时间将我国建成全球第一大造船大国,造船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笔者所在市江都拥有良好的长江岸线,船舶制造一直是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有大小船厂94家,其中具备5000吨以上造船能力的企业47家,万吨级以上的造船企业31家。造船工业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然而由于其自身的行业危险性,船舶在建造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导致伤人、亡人的事故时有发生。以笔者所在市为例,近年来,平均每年都要发生两起以上因违章操作导致的火灾、爆炸亡人事故。笔者直接参与了这几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调查,现场触目惊心,教训惨痛。加强对船舶修造行业的消防监管力度,应引起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消防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就如何做好船舶修造行业的消防

制造业对我国的影响

特种加工工艺及设备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摘要:特种加工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像尖端技术和国防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正文: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难得出一次次创新使得人类不断进步,从1775年威尔逊制造和改进的汽缸镗床开始解决瓦特蒸汽机汽缸问题开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种加工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如今的先近战斗机,直升机,运输机,都无不渗透到各种制造业中,而那些高难度加工,公精密零件的成型又何尝不是特种加工的杰作。随着机械,航宇,电子等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更高要求,更高精密的仪器和零件都要求特种加工快速发展。 那么,到底什么加工是特种加工呢,不难得知,所谓特种加工就是指切削加工以外的一些新的加工方法,或者说是直接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能,化学能以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能量或其它复合能量以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与一般的加工方法相比,特种加工的独到之处很多,可以加工复杂型面,微细面以及柔性零件,也

能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响应以 及毛刺等均比较小,而且便于加工高精密零件,衣服和形成新的工 艺方法。 一般按能量来源和作用原理可以把特种加工分为电热类,电化学类,声-机械类,光热类。如电热类包括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电子束加工,等离子束加工等,电化学类包括电解加工,而声-机械 类包括超声波加工,和光热类有激光加工。这些特种加工在我国制 造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火花加工是利用电极间隙脉冲放电 产生瞬时高温,对金属材料进行蚀除的一种加工方法,由于在电极 之间工件材料的微小体积上可集中很高的能量, (10^6~10^7w/mm^2)。足以材料融化或蒸发。由于电火花独有的特点,使它在机械,航宇,航空,电子,仪器等部分用来解决各种 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加工。主要范围包括模具制造高温合金微 细精密零件加工,各种高强度成型刀具等。它可以加工传统切削加 工方法难以加工或无法加工的高硬度、高强度、高脆性、高韧性材料,而且被加工工件表面的尺寸、形状基本上是工具尺寸,形状的 复印。由于工具材料不需要比工件材料硬,故工具易于制造,成本 低便于加工复杂零件,如加工微孔、容缝和极低刚度工件,加工精 度可达0.01~0.05mm表面粗糙度Ra可达0.08~2.5μm,大大提高

船舶发展开题报告散货船发展趋势

船舶发展开题报告散货船发展趋势 篇一:散货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 散货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散货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航运业中,散货船运输占货物运输的30%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1. 散货船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粮食、水泥等散货的流动性比液体小,都有一定的休止角,因而装这些散货时在舱口围扳内装满后,舱口四周的甲板下仍留有一个棋形空档。船在海上发生横摇后,散货流向空档,形成横贯整个船宽的自由表面。出现较大横摇时散货将流向一舷,船随即横倾,在风浪中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1]。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有150余艘运送散货的船发生海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典型专用散货船结构型式:两舷布置底边舱加高舱口围板以保证满舱,两舷布置底边舱便于清舱,

也能增加抗沉性;双层底和四个边舱区采用纵骨架式结构以保证船体总纵强度,两舷边舱之间水线附近的总纵弯曲应力很小,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横骨架式结构:两个货舱口之间的甲板不参与保证总纵强度,这里的甲板板明显地比舱口线以外的甲板板薄,骨架也减弱。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散货流动问题,改善了散货运输的安全性,使海上散货船运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散货船得到了迅速发展,1960年只有1/4的散货由单甲板承运,而自198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散货都由专用的散货船承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散货船船体损伤引起的沉船事故逐渐增多,散货船的安全问题再度受到世人关注,目前已经出现了双壳体结构散货船,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的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安全、经济和运营优势越来越得到航运界的认同,散货船的双壳化己是大势所趋。 2. 散货船分类 广义的散货船包括液体散货船和干散货船;狭义的散货船是指干散货船(本文提及的散货船均指干散货船)。 散货船(干散货船)的分类方法大概有2种。 1)按载重量分 这是一种造船界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按载重量大小可

船舶修造、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船舶修造、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 本要求(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船舶修造、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通 用版) 一、船舶修造、拆解场所安全条件 1.1资质条件:船舶修造、拆解生产场所须能满足制造、拆解相应等级船舶的要求,船舶修造企业须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拆船企业须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并经有关部门许可,方可进行拆船作业;不得超过证书(许可)所核范围。 1.2场所条件:船舶修造、拆解生产场所须能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 1.3现场环境:船舶修造、拆解场所应定期进行清理;设备、设施安放合理;物资堆放有序;安全通道畅通;环境整洁,拆船企业应严格执行《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做好防污染

各项工作。 1.4安全设施:船舶修造、拆解企业须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易燃易爆气体检测仪、舱内作业防爆型排风设备等设施。 1.5安全警示: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用语;做好厂区内的安全宣传,营造安全氛围。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2.1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企业有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2.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艘修造、拆解船舶均须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并落实好各工种的安全责任人。 三、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3.1企业负责人:企业的法人代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股东、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负责人须具备与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当地安监部门组织考核合格,

“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互联网+”的概念从官方正式提出到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仅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已在我国风行一时,产生了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进行了预热。另一方面,当今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新商业模式加速涌现,每每拓宽人们的想象空间,使得人们对新生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普遍持有开放的态度。“热议”“好奇心”“开放”更是折射出了各界对“互联网+”的高度期待,而这种期待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正是我国制造业在新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中艰难地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互联网+”并非一项横空出世的颠覆性技术,也不是难以触碰的思想火花,而是人类社会连续发生的工业革命的最新进展,将引领工业发展水平向更高层次跃进,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跨时代的影响。 技术经济范式视野下的“互联网+” 按照通常的历史观点,人类社会进入18世纪以来,经历了2~3次非连续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逐步走向丰裕、文明。虽然这种观点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接受,但是这种观点在学理上仍然未能充分解答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莫过于为什么会出现技术革命,以及从技术革命的出现到工业革命的完成中间发生了哪些规律性的变化。演化经济学家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分析框架,重新研究了工业革命史,用自洽的理论和详实的史料证明,工业革命不是因为偶然出现的技术大爆炸而自发发生的,从新技术的出现到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也不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而是技术经济范式承前启后的转换过程。 技术经济范式是指产业最高效、最广泛利用新兴技术的最佳实践模式。一个完整的技术经济范式包含了影响产业体系的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扩散所必需的核心要素供应和基础设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㈠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航运业复苏不稳定,运力过剩等问题仍然突出,整个航运业再次走向低谷,世界船企在“融资难、接单难、交船难”之后又要面临“盈利难”的挑战。 2011年以来,国际造船行业倾向于购买高技术含量的船舶,以散货船和油船为代表的常规船型市场走势低迷,而以集装箱船(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海工装备为代表的技术含量高的船舶市场被广泛看好。而长期以来,附加值较高的油船、集装箱船的订单大多为日韩所持有,中国造船企业在高附加值船舶等方面相对落后。 由于航运市场不景气,造船产能过剩,当前新船价格普遍下降。从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来看,今年以来新船价格指数一直在140点左右低位徘徊,与2008年新船价格指数运行最高位190点相差50点,近期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也较小。船价下跌导致了船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图1 船舶交易价格综合指数 图2 船舶交易价格月度综合指数

我国造船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以及高附加值船舶、海工装备等技术低,竞争力弱等;我国船舶建造价格过低,进而造成造船行业利润持续走低,船企经营困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从紧、人力成本增加、钢材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的持续困扰,船舶企业亏损严重。 今年一季度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均同比下降。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1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7%;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19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5.3%。 表1 2011 年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

注:本表世界数据来源于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并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修正。 ㈡造船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供求矛盾突出、新增订单减少、新船价格持续下滑和金融信用全面收缩,船东融资难度加大,造船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12 年,世界船舶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据专家预测,2012 年世界新船订造量约为 7000~8000 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约 1.5 亿载重吨左右。船舶供需失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甚至可能恶化。新船价格将可能继续下滑,但对于万箱级集装箱船、LNG船等船型,其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预计201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会小幅下降,新接订单不会有明显起色,手持订单将持续减少,由于2012年交付的船舶中高价船比例大幅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成本上升因素没有明显改观,预计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下滑。我国船舶工业仍将面临“融资难、接单难、交船难”的严峻考验,而“盈利难”也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问题。 未来船舶市场将呈现出需求结构变化明显。LNG船、大型海工装备等市场依然活跃,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节能环保型船舶更让船东看好。新船价格,特别是散货船价格持续低迷,油船价格也在低位徘徊。集装箱船订单成交活跃程度将出现减缓迹象。

国内外无人船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18.5 94国内外无人船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曹 娟 王雪松 技术 Technology 浩 瀚无垠的海面上,曾不时发现“无人船”的影子,它们又 被称为“幽灵船”,就像幽灵一样随波逐流,充满神秘,引人遐想。 如今,像被热议的无人车、无人机一样,无人船也被频繁提起,其不同于漫无目的的“幽灵船”,而是一种可以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国内外在无人船研究方面进展如何?未来无人船拥有怎样的前景? 关于无人船 提到无人船,不得不说智能船舶。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超市、无人船等被推到了聚光灯前,愈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出现无人船热之前,业界提到更多的则是智能船舶。 智能船舶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并且在不断发展中,甚至目前对智能船舶的定义也还存在争议。对于“智能船舶”,中国船级社有过四点明确定义:一是具有感知能力,也就是具有能够感知船舶自身以及 周围环境信息的能力;二是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即具有存储感知信息及管理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对 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等;三是具有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即通过专家知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并适应环境变化;四是行为决策能力,即对自身状况及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形成决策并指导船岸人员,甚至控制船舶。 智能船舶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阶段为互联互通,实现对船舶的远程监测。第二个阶段为系统整合,通过制定统一的船舶数据标准,逐步将多源异构系统整合为单一集成系统,实现平台化管理。第三个阶段,通过远程通信 手段,实现对被控制船舶的操控。 2017年,中国船级社、珠海市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云洲智能公司四方共同启动国内首艘小型无人智能货船项目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制造业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增强和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许多国家处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角度,开始采取不同手段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受我国资源优势可替代性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和科技含量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稳定性难以有效保障。本文以我国制造业发展目前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基础,探讨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与制约因素,最后对提高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战略思维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制造业劳动密集创新能力品牌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初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士地、资源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通过出口以及相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怎样推进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向真正的“世界工厂”转变,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与稳定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何晓刚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问题浅析》(2010)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发展中的能源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随着人力资源与数量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变革;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何晓刚的分析能够从整体上清楚的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但分类比较单一,无法从多层面角度进行剖析。 张杨等学者在《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2009)中从以下几个特征概括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从空间布局特征看,中国制造业的区域结构从整体上呈四分天下的格局,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的其他地区,其中以前三大区域聚集的中国制造为主要力量;从产业结构特征看,中国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重工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传统的纺织业、金属加工制品业,新兴的电子通信、电器机械等7个产业已经成为制造业主体;从产权结构特征看,以温州、东莞、顺德等地方的民营企业数量最多;以海尔、长虹等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为突出;就产值规模来说,民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平分秋色;从优势特征看。我国制造业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劳动力成本、生产能力、市场潜力方面,而在研发能力、工艺水平、品牌建设和增值服务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很弱。

船舶修造、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船舶修造、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6-20 船舶修造、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 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船舶修造、拆解场所安全条件 1.1资质条件:船舶修造、拆解生产场所须能满足制造、拆解相应等级船舶的要求,船舶修造企业须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拆船企业须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并经有关部门许可,方可进行拆船作业;不得超过证书(许可)所核范围。 1.2场所条件:船舶修造、拆解生产场所须能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 1.3现场环境:船舶修造、拆解场所应定期进行清理;设备、设施安放合理;物资堆放有序;安全通道畅通;环境整洁,拆船企业应严格执行《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做好防污染各项工作。

1.4安全设施:船舶修造、拆解企业须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易燃易爆气体检测仪、舱内作业防爆型排风设备等设施。 1.5安全警示: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用语;做好厂区内的安全宣传,营造安全氛围。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2.1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企业有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2.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艘修造、拆解船舶均须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并落实好各工种的安全责任人。 三、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3.1企业负责人:企业的法人代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股东、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负责人须具备与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当地安监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安全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中美贸易战回顾 2018年3月22日,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宣布,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将对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中美贸易战打响。 2018年6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华盛顿批准对大约50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两份对中国进口产品适用301条款调查特别关税的征收清单。从2018年7月6日开始,800多种中国产品在进口到美国时需要缴纳25%的额外关税。 2018年6月1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545项约340亿美元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布。 美国时间2018年9月17日傍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声明,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继续对自中国进口的大约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额外关税。额外关税将于2018年9月24日生效,并在年底前设定为10%的水平。2019年1月1日起,关税将上升至25%。特朗普同时警告称,若中国对美国农户或产业采取报复行动,“我们将立即诉诸第三阶段,另外对约267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北京时间2018年9月18日傍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消息,美方一意孤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为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已公布的约600亿美元清单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自2018年9月24日12时01分起实施。如果美方执意进一步提高加征关税税率,中方将给予相应回应,有关事项另行公布。 中方再次重申,实施上述加征关税措施的目的是遏制贸易摩擦升级,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被迫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停止贸易摩擦,中美双方通过平等、诚信、务实的对话,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关系大局,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二、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原因 1.中美贸易严重失衡 中美贸易失衡是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原因,美国要求中国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并且进一步开放市场。从1976年起直至2017年,美国的贸易收支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逆差状态。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约5684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约3372亿美元,占全部逆差的59.3%。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仍有较大的逆差,包括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分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逆差数额不准、经济结构使然、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货币政策等。 2.遏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中国的迅猛崛起给美国高科技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借以

无人驾驶船舶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483684.html, 无人驾驶船舶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余睿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船舶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无人驾驶船舶技术对于我国军事及民用领域两大块都有十分大的作用,但现在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研究它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了它的作用、意义与现状。第二节分析了无人驾驶船舶在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问题。最后一节讲了它的解决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船舶运输 一、无人驾驶船舶发展趋势 (一)结构模块化 无人艇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配备各种基于无人驾驶船的“即插即用”任务模块。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模块化人物模板,通过标准化的组织与平台,可以有效的帮助无人驾驶船舶与其他方面结合而降低的成本与危险。 (二)功能智能化 目前各国正在服役的无人船舶大都属于半自主型,要实现全自主型的无人船舶,这是必要的,以提高无人艇的自适应水平和自决能力,抵抗恶劣海况的防抖能力,并提高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水平。高度智能无人小船降低了远程操作员的依赖,减少了通信带宽需求,并提高执行任务以外的距离的能力。无人船一定会发展一个完全自主的方式。 (三)体系网络化 一方面,无人艇和船只系统网络应实现无人船与母舰和无人艇之间的综合网络控制,增强无人船协调作业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无人驾驶船舶的作战能力。现在虽然贵为和平年代,但是不仅是为了触发战争而研制科技,更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时候的武器。 (四)应用广泛化 无人驾驶船舶已经不仅仅运用到军事领域,在航运业当中,它也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在军事上,无人船已经能够执行军事任务,如扫雷,反潜战,电子战,并支持特别行动。这些年来,无人驾驶船舶也已尝试在生活领域,比如,使用无人艇气象监测。在不久的将来,无人艇可应用于大型海洋测绘和水质监测,大规模的搜索和教学,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工作时间,同时提高了覆盖范围。应用逐渐被小型无人驾驶船只减少。

船舶柴油机发展趋势

【摘要】从船用柴油机的市场、产品、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柴油机的现状及发展动向。论述当前国外气缸直径160 mm以上,单机功率大于1000 kW的大功率低速、中速、高速柴油机的总体技术水平、技术发展概况,特别是在提高、改善其低工况特性、降低其排放和智能柴油机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0 引言 柴油机因其功率范围大、效率高、能耗低、使用维修方便而优于蒸汽机、燃气轮机等,在民用和中小型舰艇推进装置中确立了主导地位。船用柴油机的整体结构及其零部件结构不断改进,特别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使其各项技术指标不断创新,市场上已有一批性能好、油耗低、功率范围大、废气排放符合法定标准、高的产品。 柴油机相对汽油机的最大优点在于高压缩比。这使最大功率、热效率提高,油耗降低;发动机坚固、耐用,寿命变长。但柴油机缺点在于比功率低于汽油机,对空气利用率低,摩擦损失大。 1 低速柴油机 低速柴油机由于性能优良、可靠性好、使用维护方便、能燃用劣质燃油等优点,已成为大型油船、大型干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的主要动力。最新型低速柴油机在许多方面趋于一致。即结构方面,采用非冷却式喷油器、可变喷油定时油泵、长尺寸连杆、液压驱动式排气门、单气门直流扫气、定压增压、高效涡轮增压器;性能方面,平均有效压力不断提高,增加活塞平均速度,改进零部件结构,增加强度,保持原有的低燃油消耗水平,使单缸功率不断增大,使用寿命延长。电子液压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机械式的凸轮驱动机构,简化柴油机设

计,降低成本,优化运行控制。近年来,其爆发压力从8 MPa上升到16 MPa,燃油消耗率从208g/(kw·h)降至155g/(kw·h)左右。 目前世界船用低速柴油机市场仍被MAN B&W、Wartsila-New Sulzer和日本三菱重工三大公司垄断,以生产总功率来说,分别约占57%、33%和10%。MAN B&W公司通过提高气缸平均有效压力和活塞平均速度来提高单缸功率。为使MC系列柴油机的NOx排放量降低,采用提高压缩比和可导致平稳燃烧的喷射系统等措施。 为了在减少NOx排放时不影响燃油消耗率,在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增加喷射压力、压缩比、燃烧压力、增压器效率等措施。MAN B&W 6L60MC型柴油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正式投入使用的“智能化”主机,其燃油喷射和排气阀控制均通过电子完成,达到了低油耗、NOx低排放的目标。 Wartsila-New Sulzer公司通过重组后,在开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方面骤然大增。RTA系列低速柴油机为该公司20世纪80年代开发,至今近20年来该公司通过提高平均有效压力、增加活塞平均速度,探索达到更大功率的可能性。通过增大行程/缸径比,探索提高推进效率的方法;通过提高最大燃烧压力和可变燃油正时、排气正时,挖掘柴油机热效率潜力;采用新,改进零部件的设计,随负荷控制气缸冷却水和气缸润滑油,以求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增加柴油机的使用寿命;通过电子控制技术,达到柴油机运行的智能化。该公司研制的12RTA96C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实际输出功率最大的柴油机。 随着世界重心转向日本和韩国,近年来日、韩两国的低速柴油机产量已超过世界产量的2/3,其中韩国低速柴油机年产量为735万kW,并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从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在以低速柴油机为推进动力的2000 t以上的上,MAN B&W公司和Wartsila-New Sulzer公司的低速柴油机产品占世界份额

中国船舶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船舶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张雨辰 12112103 侯玮康 12112115 朱光 12112125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目 录 内容提要 ------------------------------------------------------(2) 关键词---------------------------------------------------------(2) 一、船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一) 船舶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波及效应----------------------------(2) (二) 船舶产业是高新技术的孵化池和催化剂------------------------(2) 二、中国船舶贸易的发展及现状-----------------------------------(2) (一)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2) (2)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近况---------------------------(3) 1. 我国船舶业自身的发展------------------------------------- (3) 2.中、日、韩三国的比较-------------------------------------(4) 三、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的构建-----------------------------------(4) (一)指标体系建立---------------------------------------------(5) 1.形成机理指标选取-------------------------------------------(5) 2.度量指标选取-----------------------------------------------(5) 3.指标体系-----------------------------------------------------(6) (二)基于PLS结构方程的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实证研究---(7) 1.研究假设---------------------------------------------------(7) 2.数据获取----------------------------------------------------

船舶修造企业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建议(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船舶修造企业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建议(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船舶修造企业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最新版) 随着船舶修造业的继续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将更为突出。如何扭转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规范船舶行业生产秩序,强化安全管理,促进船舶修造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分析船舶修造企业事故多发的原因,除在认识上存在重发展速度和效益、轻安全生产管理的偏差外,主要还有: 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管理不相适应。首先,船舶修造业作为多工种、多设备交叉作业的高危机械行业,在行业准入口国家尚未设置相应的门槛。其次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缺乏相对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再次是相关的管理部门职责尚需进一步明确,力量也有待于加强。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少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流于形式,主体责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三、安全投入不足。随着船舶修造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一些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改善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作业方式,提高职工的劳动作业条件。 四、“三违”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职工有章不循,冒险蛮干,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据分析,今年以来13起船舶修造企业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违章得不到及时制止,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消除。 五、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力量配备不足,工作职责不到位;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致使施工现场、作业现场缺乏安全管理,尤其是对不断涌入的外包施工单位,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如:浙江扬帆集团今年以来外包施工单位发生5起职工死亡事故,死亡5人。

互联网 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 “互联网+”概念的出现正驱动着各个产业的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也必然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制造业”的分析,发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特性,探索“互联网+”对制造业的深远影响,以使得制造业在新时代下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制造业;技术创新;协同效应 1.“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一般来说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例如“互联网+交通”衍生出了滴滴打车、快滴打车等打车软件;“互联网+购物”衍生出了淘宝、京东等各种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衍生出了各种P2P金融投资平台;“互联网+医疗”衍生出网上挂号等服务。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如果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墨守成规,那么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逐渐走向衰败。“互联网+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制造业想要发展必须要走的途径,利用互联网的大数

据分析平台可将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逐步拉近,逐步实现按需生产,智能生产,多样化、定制化生产。 2.“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2.1 打造“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 传统的制造业大多还在遵循着刚性生产,以供给为导向,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以求获得规模优势,通过剥削员工劳动力和降低原材料质量压缩成本,降低价格,采用成本领先战略获取利润。而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个性化的产品,刚性生产只会导致产能过剩,造成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浪费,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制造业企业纷纷倒闭正是由于产能过剩丧失利润的原因。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柔性化的生产,以需求为导向,采用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的生产方式,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节约资源、节省成本。最先推行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的丰田汽车公司向我们展示了柔性化生产的优势,之后无论是汽车行业里的上海通用、一汽大众,服装业里的ZARA、红领,还有家电行业里的海尔、美的等都在践行着柔性化生产,从中都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要想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就需要依靠互联网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追踪消费者的偏好,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下单和跟踪订单,互联网可以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拉得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