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⑤鄙人谦称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quē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着成语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成语“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⑤衰败民生凋敝二重要虚词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介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高兴 yuè 2;已经3;凌辱 4;回来5;诀别 6;震慑7;显露出来 8;绕9;突然二、文言实词1;亲近;接近2;;刻毒3;解除;解救4;有勇气做;敢于 5;回来6;遭受 7;礼品、钱物8;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剑鞘10;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很快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之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以……为迟;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今义:鼻涕2;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5;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11今义:货币12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d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拿着五、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4.图穷匕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 ǐ..六、一词多义一实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 时间久..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 形容词;深度..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除..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 解送;读jiè..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读jiào..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敢以烦执事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uán..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礼品..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如姬资之三年动词; 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9.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不图子自归动词;料想.. 唯君图之动词;考虑..10.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人家..11.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12.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被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 通“披”;戴..13.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能够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得到1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1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1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 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17.见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被二虚词之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结构助词;“的”/不译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荆轲和而歌连词;表并列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连词;表修饰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为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③以次进介词;按照④日以尽矣副词已经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为①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做;整治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8.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9. 具告之以事具;通“俱”;全;都二、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古:黄河以南;今:5.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8.若入前为寿.. 古义:敬酒祝寿..今义:年龄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动词凋落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但坐观罗敷:介词;因为..9.举杀人如不能举;举国同庆:副词;全;尽..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占众议举向宠为督:动词;推荐;选拔10.胜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空子间“少间;帘内抛一纸出”片刻;一会儿“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挑拨离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介入“侯生乃屏人间语”私下;暗地里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道芷阳间行道;取道沛公军霸上军;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上前2、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3、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4、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头发上指上;向上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七、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虚词因一、介词1、依靠;凭借例:因人之力而敝之梦游天姥吟留别2、根据、依据、按照例:“因河为城;践华为池”过秦论3、乘、趁着、趁、顺着例:“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4、因为、由于、因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5、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二、动词1、沿袭例:“因遗策”过秦论2、顺应例:“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3、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公西华冉有侍坐三、副词于是;就..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荆轲刺秦王四、连词1、因为、由于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2、因此、于是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五、名词缘由;机缘例:“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且1、将要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尚且副“臣死且不避”3、并且连“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将近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于1、对;对于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贪于财货2、到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3、在介:燕王拜送于庭/得复见将军于此4、比介:良曰:“长于臣..”/苛政猛于虎也..5、在……方面介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地6、和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自结于江东..7、从;自;自从介:青;取之于蓝8、被介不拘于时;学于向余 9、向介: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九、名句积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十、成语集锦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十一、重点翻译句子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文言文是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虚词归纳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⑶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īng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而<连词>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本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1.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虚词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归纳5篇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归纳5篇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归纳5篇分享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的学科,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语言、情境、策略的三步走,那么经典的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你们还记得吗?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相应的注释: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雎鸠,一种水鸟;窈窕,形容女子体态美好;君子,指有德行的男子。

2.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注释:帝高阳,指楚国的始祖;苗裔,后代;朕,古代帝王自称。

3.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注释: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洪都,指南昌;星分翼轸,指天文上的星宿划分;衡庐,指衡山和庐山。

4.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注释:庆历,宋仁宗年号;滕子京,指范仲淹;谪守,被贬官;巴陵郡,今湖南岳阳。

5.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注释:环滁,指滁州周围;琅琊,山名。

6.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注释:壬戌,指年份;既望,指农历十五;苏子,指苏轼。

7.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注释:先帝,指刘备;崩殂,指去世;益州,指蜀汉。

8.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注释:晋太元,东晋年号;武陵,地名;缘溪行,沿着溪水行走。

9.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注释:巴陵,指岳阳;洞庭,指洞庭湖;衔远山,指洞庭湖四周的山峦。

10.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汇编7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汇编7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汇编7篇)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文学常识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词多义(1)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4)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wei,给)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5)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6)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全文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在高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实词虚词等,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一)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

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二)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文中使用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 力。
• 掌握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与词汇特征,增强对古文的解读能力析
经典文言文作品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 305 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社会 的风貌和情感。
8/13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句意
• 识别关键字:通过仔细识别文中出现的关键字,帮助理解文意,提炼主要信息。 • 句子结构:深入分析句子的结构,掌握主谓宾等成分,有助于句子整体理解。 • 上下文联系:关注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助于理清段落和全文的意图。
9/13
翻译方法
• 逐句翻译与整体理解结合:通过逐句分析与理解文章结构,帮助掌握文章整体意思,增强阅 读效果。
•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记录,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内容涵盖仁、礼、义、智等伦理道德规 范。
• 作品分析: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探讨经典作品在历史、文化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13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比较:分析各作品在用词、句式及修辞手法上的差异,展现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 • 文学技巧解析:探讨作品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技巧,深入理解其艺术效果。 • 时代背景影响:理解每部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对作品主题和手法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Overview
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常见文言实词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5. 文言文作品赏析
2/13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文言文的定义
• 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形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词方式,广泛应用于古 典文学中。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一、基础概念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3. 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地位
二、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1. 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修辞手法和常见句式的运用
3. 典故和典型引用的含义和背景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 字词理解与翻译技巧
2. 句子结构理解与分析方法
3. 理解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的技巧
4. 阅读理解中的细节把握和推理能力
四、文言文的作文技巧
1.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技巧
2. 古文选材与题材的处理技巧
3. 文言文写作中的段落结构和衔接手法
4. 作文语言的整体协调和风格把握
五、名篇名句的欣赏和解读
1. 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和解读
2. 诗词曲赋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名句的背景和内涵解析
4. 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六、文言文阅读材料推荐
1.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介绍
2. 文言诗、文言文的名篇选读
3. 古代文人的传记和作品推荐
4. 官方文献的阅读和解读范例
七、考试技巧与备考建议
1.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和命题特点
2. 考试中常见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3. 备考阶段的复习计划和方法指导
4. 文言文学习的长期规划和方法建议
总结:
通过对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词汇、句式、阅读技巧、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一、实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2、无乃尔是过与(责怪)且尔言过矣(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3、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这,语气词)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施展担负)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托词)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那么安之。

(既然,使—来,使—安定)二、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既来之,那么安之(使……来、使……安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三、虚词1、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并列)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

(并列)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并列) 2、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固而近于费(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3、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成为)何以伐为。

(语气词)4、之既来之,那么安之。

(代词)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的)四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那么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3)(国君)既来之,那么安之(省去主语“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4.倒装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篇1: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役用法是指如何使宾语。

意动的用法是对物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主观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篇2: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学问点总结五篇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学问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更要总结各个学问点,这样也便利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1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定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2(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才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到达)(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那么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导语】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共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篇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篇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东面而视(面对)履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道芷阳间行(取道)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必庙礼之(在庙堂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顺流而东行(向东)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_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_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_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_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高一语文文言文精选知识点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