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讲解——寓言两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内文言文讲解——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韩非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课文分析]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塞翁失马《淮南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课文分析]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一、重点字词
1、天雨墙坏(坏:毁坏雨:下雨)
2、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3、不筑(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6、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8、居数月(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9、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10、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11、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二、重点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3、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译: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答: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译文]
《智子疑邻》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