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体育院校武德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容改革路径的思考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容改革路径的思考

98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容改革路径的思考宋桥仔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武术是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教学,时至今日,武术教育课程依然存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中。

就现在的武术教学来看,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改进。

本文则通过讲述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为切入点,介绍了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武术教育;改革路径武术是一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教学科目,自然是沿袭了古代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高职院校的武术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礼仪帮助学生养成更高的人格素养。

但是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的武术课堂偏离了武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导致高职学生武术课堂的教育价值偏离,因此,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决定武术教育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所欠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天赋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综合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体育内容的武术教学却过于追求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这使得武术教学失去了教育的针对性,也难以凸显高职学校学生的个人优势。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更高,使得武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效果,所以应该改变传统跟随本科院校武术课堂的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适合高职学校学生的武术教学方式。

高职学生由于在学历上与本科同学的差异,比较之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通过他们所擅长的领域,教师对其正确的引导,将其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在增强高职学生自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让他们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武术教育为高职学生的优秀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二、高等职业化素质教育需要武术学习的特殊优势首先来说,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有着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术学习讲究气息运行和攻防意念等锻炼。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3年(第13卷)第34期体育与思政教育专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的价值与路径研究孙梓杰(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摘要: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对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的价值与路径内涵进行解读,发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对促进高校学生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制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片面重视技术教学、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没有形成体系、思政考核没有形成制度等。

建议将中华武德深度融入高校武术课程、以育人成效引领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深度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武术 武德 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 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3)34-0142-0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具有很高的价值,高校武术课程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武术多元化的思政内涵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当下,武术的思政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高校武术课程既是对武术技击的探究,又是一种育人手段。

武术文化凝聚着诸多育人思想,对人成长成才的作用巨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英雄豪杰通过勤学苦练武艺反抗外来入侵,如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等,从思政视角解读英雄的英勇事迹、武术的家国情怀、武术的强国理念、武术的顽强不屈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武德孕育的优秀内涵与高校武术课的思政育人观念相辅相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

1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1.1 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的思政育人价值 从武术内涵中可以知道:“武术具有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具有自强向上的进取精神;具有厚德、友善的包容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1]。

中华武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武术中蕴含了修身、齐家、爱国、礼义、廉耻等方面的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传授: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等。

2. 技能培养:通过系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包括基本功、拳法、腿法、身法等。

3. 身体素质提升: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能。

4. 心理素质培养:通过武术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律性等心理素质。

5. 道德教育:通过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如尊重师长、友爱同学、遵守纪律等。

6. 传承文化:通过武术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7.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通过团队协作、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新时代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新时代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 、民族 振兴的梦想 ”,“体育强—民族强—国家强”是体育 强国要义的逻辑遵循。[8] 以武术思政课程教学为依托, 能够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 的价值引领,满足“立德立志、增智健体、成才用才推 进改革”的教育改革要求,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学习与锻 炼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息息相关,增强学生 提升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拥有 健康体魄和良好精神面貌的同时,了解体育强国的深刻
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总结反馈,有利于发挥 武术课程思政施教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目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武术课程思政评 价体系,仍以教师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武术教学评价多是以技术考试为主,忽略了武术 理论知识的考评。武术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掌握技术 和理论知识的评价,并未将学生参与武术活动情况, 学生的爱国主义、尊师重道、意志品质等德育元素纳 入武术教学评价中。 3 新时代背景下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3.1 一个中心两个目标,制定思政总方向
基金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学校武术百年变迁与回归研究,编号: 15BTY054; (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齐鲁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编号: 21CTYJ20。
作者简介:韩玉(1997~),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通讯作者:赵发田(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72
内涵和时代意义,真正参与到体育强国建设中去。 1.2 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 2019 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增强 德育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 设”。[9]“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 中蕴含的武德、武礼等丰富的德育内容一直以被作为武 术的灵魂和精髓,是武术学习者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首先,传统武术蕴含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能够弥补当前武术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勇 往直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次,传统武术包含的 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有助于学校科学地应对全球化背景 下的多元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再者,内外兼修、知行 合一的实践精神,能够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实现全面 育人。最后,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 学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教师作为主导者的现状,真 正实现以学生为本。[10] 总之,在武术教学中落实思政 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自我修养,贯彻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意识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是指对体育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设置体育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是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固化,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增加一些与时尚运动相关的课程,如健身减肥、瑜伽、舞蹈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课程内容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转变。

例如,在讲解运动技术时,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三、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以听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参与性。

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只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应该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实践课、实习、实训等,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重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考试、实践操作评价、实验报告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教师培养教师培养是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保障之一。

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

吉林省体育院校武德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研究

吉林省体育院校武德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研究

武 德 教 育 课程 隶 属 于 民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 是 长 期 以 来 民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在 教 学过 程 中 重 视 技 术 教 学 , 设 大 量 必 修 、 修 等 技 术 专 开 选 业 课 程 , 视 了武 德 教 育 。 忽 由于 在 高 等 教 育 阶 段 武 德 精 神 无 法 发 挥 其 教 化 人 心 的 作 用 , 必影 响 本 专 业 学 生 的 道 德 伦 理规 范 。 势 由 此 引 发 的 相 应 问 题 也 逐 渐 增 多 。 研 究 本 立足于 武德教 育课程体 系改革 的研究 , 论 证 武德 教育的 重要性 以及改革意 义 、 目的 以 及 改 革 方 向 , 实 完 善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专 充 业 理 论 体 系 。 今 国 内 外 武 德 教 育 的 相 关 现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武 德 的 内 容 、 念 以 及 教 概 育 传 承 重 要 性 方 面 , 对 于 武 德 教 育课 程 针 体 系的相关研 究未见报道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 教 育课 程 恰 恰 是 实 践 了的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体 现 , 内 容 与 实践 方 式 均 体 现 我 党 在 其 新 的 条 件 下 提 出的 以 人 为 本 精 神 。表 l 2 ( ,)
2 武德 教育课程改革主要 内容
2. 民族 传统 体 育专 业 武德 教 育课 程 概念 1 与 内 容 武 德 教 育 课 程 是 以 武 德 教 育 为 目的 , 以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美 德 的 升 华 —— 武德 为 基 本 内 容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学 生 进 行 武 对 术伦理道德规范的课程 。 武德是 隶属于 体育 道德的 范畴 。 由于 武术有着区别 于其它体育活 动的特殊性 , 受 着 民 族 道 德 的影 响 和 渗 透 , 以 形 成 了 所 自身 独特 的 道 德 规 范——武 德 。 德的 实 质 武 亦是 社 会 公正 原 则 , 正 义 、 即 公平 、 道 是 公 , 人 类 最 古 老的 道德 观 念 之 一 。 德 , 在春 武 早 秋 时 期 左 丘 明 所 著 的 《 传 》 就 有 “ 德 左 中 武 有 七 ” 论 述 。1 7 全 国 武 术 学 术 研 讨 的 年 98 会 , 武德规 范概括为 “ 将 尚武 崇 德 , 身 养 修 性 ” 武 德 同样 是 通 过 社 会 舆 论 的 作 用 , 。 大 众的压 力, 良心 的 不 安 , 人 们 “ 其 善 者 使 择 而 从 之 , 其 恶 者 而 攻 之 ”, 调 整 人 与 社 择 来 会 之 间的 关 系 。 所 周 知 , 术首 先 是 作 为 众 武 种格 斗 技 术 而 存 在 的 , 与西 方 人 不 同 , 但 中 国武 术 认 为 “ 战而 屈人 之 兵 ” 最 高 境 不 是 界 , 至 战 也 是 点 到 为 止 , 不 是 好 勇 斗 甚 绝 狠 。 为 四 大 文 明 古 国之 一 的 中 国 , 的 传 作 它 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 漫 长 的 历 史 中 , 种 各 文化 在 这 块 沃 土 上 生 长 。 术 作 为 中 国 民 武 族 传 统 体 育 的 代表 , 同样 也 受 到 它 的 滋 润 。 中 国武 术 是 在 中 华 民 族特 定 的 文化 背 景 中 产 生 的 , 所 形 成 的 道 德 伦 理 观 念 直 接 受 它

体育教学中武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武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武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研究作者:崔啸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7期[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

在学校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应该充分发挥武术中“武德”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在中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武德教育的渗透,加强中小学生武德修养,培养勤奋刻苦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从而将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武术武德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43-01一、传统武德在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武德,就是指习武学艺之人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要求。

它包括礼节、人品、作风和习武的学风等诸多方面。

中国传统的武德就是由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侠士的侠义精神结合而成,其中还容入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思想。

在现代,把这些传统武德的内容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从而融入到武术教学中,其本质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在教学中把学武术与学做人相结合,从而形成新时期的武德教育。

二、教师在武德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的实施者。

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武德渗透更为突出,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师挚友” “言传身教”的理念。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伴随着一个身教行为,即身体修养的展示。

三、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角度出发进行武德教育在武术课教学中通过武德教育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利用体育教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将武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运用武德中的的“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

构建以武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以武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研究结题报告

弘武魂创特色铸品牌——《构建以武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研究》结题报告成果摘要本课题全面、深刻地研究了武术教育的内涵,探讨了武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和途径。

进行了武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有效地将武德教育渗入武术教育课程体系中,成功地将武术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起来,完成了武术教育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形成了鲜明的武术特色文化,开拓出了一条“以武辅德,以武砺志,以武促教”的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建立了武术教育的理论体系。

我们成功举办了东方小学大型武术节,编印了校本教材《少儿武术》,出版了彰显武术特色的校报《萌芽》,成功申报了“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武术)学校”,荣获了中山市优秀体育传统项目(武术)学校称号。

在2007年中山市课余训练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我校作为优秀学校代表所作的“创特色、铸品牌,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市教育局、体育局及各传统学校的高度评价,其经验在全市推广。

我校武术队员与夏威夷华裔学生一起举行夏令营活动。

应邀出席沙溪首届国际休闲服装节开幕式,为大陆著名歌手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伴舞;《中山日报》也为我校武术特色教育作了题为《荷钱出水,日上日妍》和《乡村功夫小子》的专题报道;中山电视台“城市快线”亦作了专题的采访、报道,使东方小学的武术特色品牌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1、东升教育的大环境总体呈现出体艺特色,如坦背中学的柔道、航模;东升小学的田径;裕民小学的足球;太平小学的举重;尤其以东升高中的体育、艺术特色更显著,每年特长生高考上线人数占了大头,我校选择武术运动为特色,是东升教育体艺特色大环境的要求。

2、武术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

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竞技和健身价值,深受不同文化人群的喜爱,尤其是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3、武术教育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明礼”。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研究——以邵阳学院武术专业课为例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研究——以邵阳学院武术专业课为例
[2]贾伟杰,徐趁丽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
析[J]智库时代,2020(02):73-74
[3]王佃娥,杜发强“课程思政”
.
背景下体育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56-58
[4]韩冰 .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哈尔滨体育
学院学报,2020,38(03):69-72+78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思政课程的首要执行者是体育专业技能
的传授者,也是体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引路人[4]。教师群体
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武术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目前邵阳学院的武术教师群体
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一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对于
武术专业课来说并不是必需的,这导致在实际的课堂中缺乏对
想政治教育和武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立德树人”是两者的
根本价值核心所在,武德教育是武术文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的体现,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途径之一。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现状
大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有课程都要围绕“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进行[2]。高校武术专业应当在发展的同时充
路及实施路径。
2.1 武术专业课课程设计中武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邵阳学院目前在武术专选课程中使用的教材为《全国武术
馆校教材》和《武术》,两本教材以武术发展以及具体的武术技术
教学为主要内容,其中对于武术的道德价值引导相关内容的涉
及相对较少;当前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武术学习,使学生较
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培养较强的教学实践能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s dnso ge hs a seit. epo c lo uidi aowd s t f hs aeu o n om l ge st e ohgep yi l t et f ihr yi l pcayT rj ts e m s de nt iei te o yi l d n dnr a h rntu s f i r hs a u h p c l h e is d t n i n nas p c a h i it h c i
20 年第 2 08 4卷 第 5期
吉林体育学 院学 报
Junl f i ntueo Pyi l A  ̄f or l stt f hs a F u i a o Ji nI i c n o
2 8 Vo .4 00 12 N0. 5
构 建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专 业 课 程 新 体 系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及确立高等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措施。此项课题的研究 , 在全国体育院校以及普通高等学
校体育院 ( 还不多见 , 系) 也还没有成型 的样本 , 国际上对 此 问题 的研究 还没有 见 到。因此本课 题 的研究 , 对于 深化教学
改革 , 加快学科建设 , 加大素质教育 的力度 , 把学生 培养成武 德兼 备 , 种能力兼 有的社会 主义 的合 格人才将起 到积极 的 多
Ta i h n n Br u  ̄c
(fnI tueo hs a E uao , }ndu ,30 2J l ,hn) J ̄ stt f yi l dct n cI g l 10 2 ,ni Cia l ni P c i a n in
A s a t u g u p j t sb s t p v c l r e ( e a h n a i O C n r t g e or s m N tn r i nl hsa E . bt c: r r po r e t lh h r i i o c R s r d r t e n o su n N wCu e y e ao Ta t a P yc d r O o f o c e a i e o n ap j t e c a P cc tc i sSt i d o il i u撕0》 Te a o et fh re t g ps c le cn u 0 s i nt ai npy eua o s tgu e 0I a wu c n .h i cn n o t p j ts ei eii dt h i e u e n ao t d o 8 m n t e o c i s t u p az e q c r i r t h i dc i ei t u f n n i t n, t p h o n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课程设置的优化:根据体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和市场需求。

2. 强化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力度,确保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 引入新领域知识:随着体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适当引入新领域的知识,如体育产业管理、运动康复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4. 实践教学的加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多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5. 课程国际化:针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可以增设一些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加强与国外体育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

6. 教学方法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 体育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加体育教
育理论、体育哲学、体育科学等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 深化综合实践: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等活动,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内容应该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

对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现代武德教育的研究

对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现代武德教育的研究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 阅大量 武术相关专著 、论著及学术论文 ,从 前人的研究成果 中汲取精华 ,做 以整理借鉴 ,结合 自身所学
提 出 自己创 新 观 点 。
( - )专家访谈 法 通过对一 些高校武术方面 的教授 请教 、访谈 ,针对 高校 学 生 武 术 教 学 中如 何 进 行 武 德 教 育 , 以及 武 德 的发 展历 史进 行 学 习 , 从 而 发现 问题 。
对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现代武德教育的研究体育学 院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要]本文运 用文献资料 法和 专 家访谈 法,对 武德 的 内涵 、传 统武德教 育 的精髓 、现代 武德教 育 的 内容及现在 武德教 育重要性进 行 分析 ,得 出中国传统 文化是 现代武德 教 育的主 线,要 建立健 全适应 和谐社会 发展 的现代武德教 育体 系,并加 强习武者武德教 育 已是武术工作 者的首要任 务。 [ 关键词】武术专业 学生 武德教 育 【 中图分类号】G 8 5 2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4 9( 2 0 1 5 )1 0 —0 1 0 4 一O 2
责任编 辑 :张丽
墨家、儒家 、道家 、佛家 的伦 理思想,融入高 尚的情操 、有 志行为及侠士 的侠义精神 ,传 统武 德本质表现为 :仁 、义 、 礼 、 智 、信 、 勇 。 “ 仁 ” ,指 社 会 生活 中 所 遵 守 全 部 道 德 意 识 , 也 是 习 武 者道德追求 的最 终 目的。 “ 义 ”,是行善之本 ,在传统武 德 中还可 以认 为 “ 仁 ”是 “ 义 ”的根基 ,要求 习武者做符合 自 身地位 、身份 的事情 。 “ 礼 ”在武德 中起规范作用 ,由来 已 久 , 习武 者 碰 面 或 者 比武 时 的 行 抱 拳 礼 。 “ 智 ” ,根 源 于 人 们 的是 非 判 断之 心 , 明 是 非 善 恶 。 “ 信 ” ,诚 信 也 , 重信 义 轻生死是习武者传统。 2 . 现代 武德 教 育的 内容 。在现 代 ,我们 提倡 的武 德 教 育 ,既要汲取传 统武 术教育的武德精神 ,又要创新和 发展适 应 新社会 的武术教育 ,为祖国培养 出文武双 全、敢当重任的 武 术人 才 。 现代武 德教育的 内容首先要 弘扬传统武术教育 的文化精 髓 ,继 承、发展传统武德 中的精华 ,把 习武 同宏 扬祖国文化 联 系起 来,将墨家、儒家 、道家 、佛家等值 得我们一生学习 的思想传授给武 术学生们 ,大力宣传 “ 武 以德先 ” “ 非信、 廉 、仁 、勇 ,不得传兵论剑”的指 导思想 。 武德教 育中要培养学 生懂得 学有所用 ,而且 用到可用之 处 ,对人 以诚信 、不 以强凌弱 ;对 危害人民利益的事敢于见 义勇为 ,拥 有强烈 的热爱祖 国、热 爱人 民的精神,协助公安 部 门维 护 社 会 治 安 ,维 护 国家 和 人 民 的 利 益 ; 要 时 刻 牢 记 不 能 做 出 有 辱 国格 、人 格 的事 情 。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 内容改革研究
林 德 明
( 莆田学院 体育系,福建 莆田 3 I0 ) 5 10
[ 内容提要] 体育教育专业 的学生担负着武术文化 的传播和普及工作 , 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直接 影响到未来体育教师 对武术教学能力 ,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教学 内容存在的 问题 进行 分析 ,并对体育 教育专业武术普 修课程教学 内容改革提出建议 ,为我国学校武术教学 能力 的提 高提供 理论依据 。 [ 关键词] 体育 教育专业 ;武术课程 ;教学 内容 ;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7 ( 0 8 90 4 .2 0 87 2 2 0 )0 .170
对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的武术教学大纲 的调查结果 发现, 目前武术普修课 的教学 内容主要 以长拳三路、 初级剑 、 初级棍、 初级刀和二十四式太极拳等一些长拳类 的套路为主 要教学 内容 ,尽管有些高校对教学 内容做 出改革,实行组合 动作教学 ,并 由学 生 自编套路 的教学形式 ; 个别学校采用的 是 由武术教师 自己创编的简单套路,辅以一些武术基本功 , 但 是从 总体上看没有脱离长拳类拳术为主要教学 内容的模 式 。造成 了教学 内容单调、枯燥 ,与现代体育课 教学的丰 富 多彩 、生动活泼 的客观要求不符;而且这些套路 已不能反映 现代武术发展特征 ,亦不能满足现代 高校学生高水准的需 求 ,教材使用的周期长, 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系统性。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9期 2 0 年 9月 08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掌报
J u n l f Be Un v r i o r a o Hu i TV i e st y

体育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
22当代 大 学 生价 值 取 向 的 新 变化 -
讲 究 道 德 。 今天 ,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飞 速 发 展 , 质 文 我 物 明得 到 了 巨 大 提 高 ,与此 同 时 对精 神文 明方 面 的要 求 也 越 来 越高 , 革开放初见成 效 , 会 主义市场经 济正在建设 之中 , 改 社 怎 样 建 设 精 神 文 明 以 保 障 物 质 文 明 建设 的顺 利进 行 就 显得 更 加 重 要 。 德 教 育 是 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建 设 的 一个 重 要 内容 。 武 精 神 文 明 既包 括 教 育 、 学 和 文 化 , 包 括 道 德 、 想 和 社 会 科 又 理 风 气 等 内容 . 别 是 道 德 和 道 德 风 气 . 常是 衡 量 一个 社 会 精 特 通 神 文 明的 重 要标 志 。由于武 术 的特 殊 功 能 , 德 教 育 在 社会 主 武 义精 神 文 明 建设 当 中更 具 有 特 殊 的 重要 的地 位 。 23 武 德 教 育在 精 神 文 明建 设 中 的作 用 ‘2 . 2 . 1 过武 德 教 育能 激 发 民族 精 神 弘 扬祖 国传 统 文 化 。 _2 通 3. 武 术 是 中 华 民 族 智 慧 结 晶 的一 部分 。 它 不仅 具有 强 身 健 体 的作 用 . 有 修 身 养 性 的功 效 . 德 教 育 中 寓 予 了 深 刻 的 民 更 武 族精神 , 这无 疑 将 激 发 习武 者 的 民族 “ 自强 不 息 ” “ 德 载 物 ” 、厚 的精 神 。 历 史 上 具有 崇 高 民族 气 节 的 习 武者 举 不 胜举 ,戚 继 光 、 飞 、 元 甲 都 是 武 德 高 尚 的英 雄 。 他们 为 了 国 家 和 民 族 岳 霍 的兴 亡 , 惜 牺 牲 自己生命 的事 迹 , 歌 可泣 。 不 可 近百 年来 , 国 我 饱 受 帝 国主 义 欺 凌 ,许 多 爱 国 的 武 术 家 以 高 尚 的 武 德 情 操 和 精湛 的武技 , 身而出 , 挺 飞上 擂 台 , 那 些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的 拳 使 师. 不敢 在 中 国 的武 坛 上 耀 武 扬 威 。他 们 为 国争 光 . 振 了 中 大 华 的武 威 。 术 是 中 华 民族 的文 化 , 是 人 类 文 化 中灿 烂 的 一 武 也 颗 明珠 ,武 德 教 育 就 是 要 教 育 人 们 认 识 到 这 一 点 .从 而 珍 视 它、 扬它。 弘 23 .武德 教 育 能 促 进 社会 进 步 . 动 物质 文 明建 设 。 .. 2 2 推 武 德 约 束 习 武 者 的 行 为 规 范 ,它 一 方 面 要 求 习 武 者 热 爱 祖 国 , 爱武 术 事 业 , 规 矩 , 一 方 面 要 求 习武 者 见 义 勇 为 , 热 守 另 敢 于 同一 切 违 法 行 为作 斗 争 。 有 关 调 查 表 明 , 武 术 的 少 年 据 练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教育作用探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教育作用探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教育作用探摘要:“课程思政”指的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为了与“课程思政”理念实现有机融合,针对改革措施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体育课程包含门类众多,武术教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据此,文章将根据武术教学的特点,具体对“课程思政”在武术教学的实施手段及方法进行梳理研究,以期为武术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武术教学;教育作用;引言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武术体育类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随着高校武术的不断推广,武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武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武术作为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高校武术出现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果甚微的困局,高校武术教学如何适应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问题尤为紧迫。

一、“课程思政”的内在涵义与积极作用“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方向在各类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形式,目的是将各类学科中的内涵特质与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中的德育内容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使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

高校教育是学生与社会间的重要桥梁,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简单传递,更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基地。

“课程思政”就是在高校各类专业课程学好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协同发展,将学科中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武术教学现状1.忽视武术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武术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方案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方案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方案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I. 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综合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情感和社会能力。

首先,体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

其次,体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包括团队合作、自信心、竞争意识等方面。

最后,体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沟通、领导能力、公平竞争等方面。

II. 体育课程的内容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来确定,既要注重基础体育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除了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外,还可以引入游泳、健身操等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体育课程还可以包括一些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内容,如饮食健康、运动安全等。

III. 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如使用电子计分器、运动跟踪器等,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IV. 体育课程的评估方式体育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表现评估外,还可以引入考试和考核的方式,以量化评价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比赛、集体活动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V. 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发展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应该注重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活动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VI.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高校武术课程的继承与创新型研究

高校武术课程的继承与创新型研究

年 月总第 期2019220347高校武术课程的继承与创新型研究陈俊炜,李 鸿,应惟圆,赵家俊(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0)摘 要: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目前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以及其自身因素,高校武术课程在高校开展状况堪忧。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课程的继承与创新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武术;继承;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9)02-047-02投稿日期:2019-01-11作者简介:陈俊炜(1991—),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1 研究目的高校武术教学作为武术发展、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面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琳琅满目的诱惑与选择,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等,在当前互联网+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如何继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内外形态、弘扬武术精神、展示武术魅力是高校武术课程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术课程教学不能再以单纯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传授模式进行授课,需要尊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和差异化。

深化教育改革,继承传统武术的优秀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探讨高校武术教学的新模式,使教学过程与效果得以优化,使高校武术教学向科学化发展。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及“快乐体育”等观念的不断提出,各个大学体育都在试行改革,通过系列措施将改革落到实处,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科学且有意义的武术课程,以保证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让学生喜欢上武术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7、2018级武术课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现试行武术教学课程进行分析,提出继承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3 结果与分析3.1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目前很多学校都把武术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之一,也有不少学生兴趣浓厚,想通过武术课程走进武侠小说、电影里的武林高手。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学新思路探析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学新思路探析
进入 21 世纪以来,武术界确立了学校武术教育应 区别于一般体育项目仅以技术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 族精神”的价值主旨。[6]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 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学校武术教学虽然经历几次改革, 但其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因学校武术教育中缺乏对
武术研究
2021 年 5 月 第 6 卷 第 5 期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 学校武术教学新思路探析
肖 单 1 万 鹏 1 欧翁玲 2 1.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2.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0
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承载着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通过对武术教育思政内涵的阐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 校武术教学之中,创新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形成武术思政的整体教学反思,从 而实现学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使其养成文化自觉,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立德树人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 课程思政 学校武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5—008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兴 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 置 , 体现出了党中央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新时代教 育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一直以来 , 我党始终把德育和思 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 方位中,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 人”,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个专业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 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 综合教育理念。[3] 它的目的在于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 政元素,并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和思想政 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 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和 模式,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武术教育一直 以来都重视武德教育,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 的基本原则,而武术中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以崇尚勇武为特征,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刚健 有为的民族精神。”[4] 在武德教育中大多以“尊师重道, 孝悌正义,扶危济贫,见义勇为,虚心请教,屈己待人, 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习武人的信条。而“内 外兼修、形神兼备、德艺双修、性命双修、心身并育” 等和谐观念,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先进 文化的重要内容。[5] 对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及社会和 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学校武术教育的理念就 是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对其实施“育人、育德” 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礼仪、武德、诚信、和谐等 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教育。德是立 人之本,可以说学校武术教育中的“武德教育”与“课 程思政”“立德树人”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3 学校武术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路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体育院校武德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研究摘要:武德教育课程隶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

本文以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为研究基础,以丰富、改革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德教育课程体系为研究目的,针对本课程的状况评述、改革内容以及改革价值进行论述。

研究结论为武德教育课程应立足于本专业,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改革。

关键词:武德教育课课程改革
1前言
武德教育课程隶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

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技术教学,开设大量必修、选修等技术专业课程,忽视了武德教育。

由于在高等教育阶段武德精神无法发挥其教化人心的作用,势必影响本专业学生的道德伦理规范。

由此引发的相应问题也逐渐增多。

本研究立足于武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论证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改革意义、目的以及改革方向,充实完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体系。

现今国内外武德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武德的内容、概念以及教育传承重要性方面,针对于武德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2武德教育课程状况述评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体验。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心,通过尊重、赏识、关爱、个性激发等,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构建“完整人”和谐发展。

课程体系作为课程的核心,是教育思想与观念付诸实践的中介,使人才培养目标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重要途径。

高等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德教育的课程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高低。

虽然武术学升格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已有十年时间,但原来以“三基”为目标的传习式教学,注重运动技术传授,忽视学生道德水平构建的局面没有出现根本改变。

迄今为止,全国各大体育院校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除吉林体育学院外),还没有专门开设武德教育课程,以及编写相应的教材。

长期以来,在各高校武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教学,开设了大量有关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的专业技术课程,而忽视了武德教育。

由于当前武德教育的缺乏,造成对学生武德认识的不足,法制意识薄弱,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研究以此为立足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针对武德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充实完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体系。

目前,全党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武德教育课程恰恰是实践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其内容与实践方式均体现我党在新的条件下提出的以人为本精神。

表1 1978-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年份培养目标1978年为社会培养武术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

1985年培养又红又专的专项师资、教练员、科研人员和其他武术、摔跤专业人才。

1991年培养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的工作的专门人才。

1955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武术教学和训练的专门人才。

2003年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 武德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3.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德教育课程概念与内容
武德教育课程是以武德教育为目的,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武德为基本内容,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武术伦理道德规范的课程。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

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
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

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武术首先是作为一种格斗技术而存在的,但与西方人不同,中国武术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甚至战也是点到为止,绝不是好勇斗狠。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它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各种文化在这块沃土上生长。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同样也受到它的滋润。

中国武术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它所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直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在规范行为、安抚心灵、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和现代意义。

对我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代社会的许多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对我国传统武德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地影响。

我国传统武德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不仅展示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而且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汲取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

在体育学科建设“以人为本,健身育人”的思想指导下,构建以“人文科学相融合”为教学理念成为了现今体育届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体育院校武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3.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德教育课程需求分析
武德教育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道德规范功能。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武德教育课的目标是把青年学生培养成道德完善,学识渊博、一专多能的健康人。

德育首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武德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的。

过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偏重于技术教学,忽略了“人性的修炼”(德育)。

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过程中,使得武德教育成为育人的“载体”。

即通过武德教育培养一个对事业对生活富有情感和责任感的“人”。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以人为本”的新思想。

从重视“专项技术”专向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理念。

因此通过加强武德教育,开设武德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学生的善恶判断力。

3.4 构建“需求向导型”武德教育体系
武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需求向导型”为准则,强调培养人才要适应社会需要,以“育人夺标”为基础,构建“完整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

过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偏重于以生物学来衡量人才质量,这是不全面的。

武德教育以社会学、体育学、心理学为科学基础的新理论,这对于改变传统立足课程的实际教学来看,如果学生在学习武德教育这门课程过程中确实感到有收获,这种收获就
会促进它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与动机,最终产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

武德课程有实用价值,并能够为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水准,行为品性的,德艺双修的复合型人才。

4 武德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日前,在京召开的两会也在探讨高校教育改革相关问题。

高等体育院校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质量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如何在这一形势下合理优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旨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改革,由过去的偏重于技术教学,转变为以武德课程为契机,构建“文武兼备”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本研究从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三方面入手,揭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德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现状,并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向导,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武德教育课程结构框架,优化课程体系,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健康稳步发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
会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起步较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原有武术学科和专业的一些遗存,也担负着在成为体育学二级学科之后重建学科体系的迫切使命。

因此,本文以充实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为己任,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需求,全面系统地勾勒出武德教育课程研究领域及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春雷.高等体育院校开展武德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2011 (01).
[2]王少宁.武德教育在高校武术教育中的开展状况与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