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点笔记整理 老舍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一章一、生平与创作概况老舍(1899、2、3 1966、8、23),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899年出生于满族骑兵的家中(父亲属正红旗,母亲属正黄旗),从小家境贫困,父亲任清皇城护军,在老舍不满2岁时去世,一家人的生活靠母亲的劳动艰难维系。

老舍的童年在大杂院里度过,因而对城市底层的贫民生活极为熟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受洗礼加入基督教。

老舍十分喜爱流传于市井街巷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对他后来创作的平民化风格和京味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23年老舍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署名舍予。

老舍没有直接参加激进的新文化运动,甚至对五四运动也采取旁观者的态度,在20-30年代,他始终与时代主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创作上也常常表现出不苟时尚的自足心态。

在创作中他试图超越一般感世忧国的范畴,关注市井生活和人性善恶,尝试探索现代文明的某些病源。

1924年夏老舍赴英国,任伦敦东方学院汉语教师,1929年夏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逗留半年,任中学教员。

在英期间他先后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

1930年春老舍回国,在山东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边教学边写作。

1931年与胡挈青结婚。

同年《小坡的生日》在《小说月报》连载。

1932年8月,《猫城记》连载于《现代》。

1933年出版《离婚》。

1934年任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同年出版短篇集《赶集》。

1935年出版中篇《月牙儿》和短篇集《樱海集》。

1936年老舍辞去教职,专事创作。

同年出版代表作《骆驼祥子》和短篇集《蛤藻集》。

1937年由青岛返回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只身赴武汉。

抗战中,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积极投身抗战工作。

1944年《惶惑》(《四世同堂》第一部)连载于《扫荡报》,次年出版《偷生》(《四世同堂》第二部)。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篇 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篇 复习资料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骆驼祥子》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通常认 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 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 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四世同堂》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创作的成功 ,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 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1.作为市民社会种种人情世态的表现者,老舍的 小说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市民社会形象王国。 地位低下的小人物
人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2.作为市民社会的批判者,老舍从对传统思想文化 和西方文化批判的角度透视了整个民族的性格弱 点,从文化心理这一更深更复杂的层次,对国民 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表现和批判,这种表现和批 判主要通过三类形象来完成。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处于城市最底层的贫民劳动者形象 如《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柳家大院》等。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新派市民形象 《老张的哲学》里的蓝小山、《赵子曰》中的欧 阳天风、《离婚》中的小赵、《四世同堂》中的蓝 东阳、祁瑞丰
Your company slogan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思想因循守旧,保守落后的“老中国儿女”、“老大国 民”等老派市民形象 如《离婚》中的张大哥,《二马》中的马则仁 ,《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姑母《牛天赐传》中的 牛老者,《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等。

老舍相关知识点总结

老舍相关知识点总结

老舍相关知识点总结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他开创了以新文学的精神表现旧中国的社会历史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创作奠定了基础。

老舍一生多产,所写的散文、戏剧、小说、评论等近两百种。

从1921年开始,他开始在《新青年》等报刊发表一些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市民的生活经验。

1919年,他参加了新月社的活动并到深南学校任教。

此后有作品《马普尔校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问世,奠定了老舍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以及老舍作为空城计《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魏风》等。

老舍的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和民族风情的同时,其语言修辞方面和思想内容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老舍作品语言体现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化底子和现代观念相结合,并突破了旧文学的禁锢;思想内容体现了他群体的现实关怀和对时代(尤其是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风格,使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也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创立了个人的位置。

如《骆驼祥子》是描写中国旧社会的一个佼佼者,也是老舍抛弃传统手法,发扬新意识,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可爱的人物如祥子。

《四世同堂》则是讲述一个人通过一系列命运难测和人生磨难又有缘分和自身努力最后得到幸福和与大家团聚的故事。

《魏风》则反映了民国一代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以中国古代史诗《诗经》的标题及王子安篇名命名,并以此作品表现思想、揭示生活的内在规律。

老舍最伟大的成就是在鲜活的民间中,捕捉到了整个社会的命运和政治变迁。

在小说中,他不但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展现了社会的全貌和现实的时代,也为中国文学首开我的现代风格。

使老舍不单单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而是中国马克·吐温(Mark Twain)。

他在《茶馆》中首次采用的一种听觉戏剧是戏剧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新形式。

起初复音机是从外国经由上海传入的,这使得中国的文艺在音与色方面代入了现代。

南京师范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笔记下豪华版

南京师范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笔记下豪华版

现当代文学史笔记(下)第十一章老舍现代文学史六大家:“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老舍简介:(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出生寒苦,在平民窟里长大,熟悉城市平民生活,是描绘市民生活的艺术大师。

一、老舍的创作道路(一)影响老舍创作的生活经历:1 满族人,正红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和批判者”A他笔下的人物构成了北京市民阶层最基本的成分,他笔下的画卷是市民阶层的风俗画。

B 由于国民革命针对满人,因此老舍对革命非常敏感。

《猫城记》《骆驼祥子》中有老舍对革命者的看法2 出生于贫寒家庭,使其思想性格有两大特征:A 务实、讲究实际,始终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提不出高瞻远瞩的见解,所提的见解肤浅甚至可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感情走在理智的前面,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讽刺现实,表现现实,用感情表现一切。

(二)创作发展的几个阶段一个真正的作家要找到最适合于自己主观条件的表现对象,要找到自己观察的独特角度和视角,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能力发挥的艺术表现手段和风格。

——高尔基1找寻自己——早期创作时期(艰难探索时期)(1924-1932)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对象,角度、手法,但还不成熟。

1924-1929年间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4-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8-1929)。

主要内容:《老张的哲学》以恶棍高利贷者张明德残酷地拆散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中心线索,广泛的反应了二十年代前后北京普通市民生命遭迫害、人性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小说受迪更斯《尼古拉斯-尼克尼尔》、《匹克威克外传》的影响,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剖析人性善恶,接触社会的腐败罪恶,以戏谑的比较、幽默的文笔,将浮在记忆上的那些有色彩的人与事都随手取来,不做精心组织,故结构显得粗壮。

其中的老张、兰小山——讽刺北平文化《赵子曰》描绘一群青年学生浑浑噩噩、荒废学业的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笔记

老舍一、概述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在英国期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老张的哲学》以北京为背景,展示了小市民的生活侧面。

作品塑造了张德明这个恶棍形象,展现了20年代在黑暗势力的崔擦逼迫下,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沉痛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在哭声中暴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腐朽。

《赵子曰》写的是新一代,主要人物有:赵子曰、欧阳天风、李景纯。

作品所设置的赵子曰从“混世”到“救世”的觉醒过程,作者对赵子曰的针砭与嘲讽,出自于老舍呼唤自重自强的民族精神的深层心理。

《二马》是老舍早期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翘楚,它通过对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父子的对比,切入了中西文化冲撞的本质,显示了在世界潮流的冲击下,经历了漫长历史积淀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必然更新的趋势。

在新旧交替,中西对比的整体思维中,透视了民族心理的各个层面。

《二马》标志着老舍早期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抗战前老舍的其他作品,童话体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士》,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短篇小说《赶集》、《婴海集》、《蛤藻集》。

《猫城记》接猫人丑恶行为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痛心疾首的剖析,并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

《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

小说标志着老舍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这十几年,是老舍创作的又一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和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

《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现当代文学背诵笔记

现当代文学背诵笔记

现当代文学背诵笔记1、老舍对新文学的贡献。

★视角/全景图/美学范式2、《四世同堂》的独特艺术视野。

★题材/现实主义/文化反思/积极方面3、《骆驼祥子》艺术成就。

人物/结构/心理/语言4、《龙须沟》的艺术特色。

★主题/艺术手法/语言5、《呐喊》和《彷徨》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的现代性。

★创作方法/表现技巧6、试论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和贡献。

★形式/形象/白描/手法/民族化7、《阿Q正传》的思想蕴含和艺术特色。

典型/白描/悲喜剧/夸张讽刺/结构8、《子夜》的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结构/环境/语言9、《腐蚀》的创作特色。

题材/文体/艺术表现10、茅盾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创作/理论与批评/译介/活动11、茅盾小说的美学特征。

★题材/形象/都市文学/艺术12、茅盾为人生思想的基本要点。

平民化/真实/现实/创作方法13、吴荪甫形象塑造的再认识。

资本家/悲剧/多重特征/社会本质14、艾青的诗美品格。

[07真题] 整合品格/诗美空间/构成要素15、艾青诗作忧郁美的价值与意义。

★形成/爱国主义/苦难美16、为什么说现代自由体诗到了艾青手中才达到真正成熟。

★自由诗发展/语言和形式17、郭沫若对新文学的贡献。

诗歌/戏剧/活动18、创造社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青春/主情/先锋19、比较分析《关汉卿》与《蔡文姬》的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诗情/形象塑造/情节结构20、《三里湾》的艺术特色。

★结构/人物/语言21、赵树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色。

农民/矛盾/准确22、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美学风格。

★激情/结构/语言/前后期23、《寒夜》的艺术特色。

风格/心理/结构24、《家》的艺术成就。

结构/人物/语言/心理25、巴金对新文学的贡献。

小说/散文/翻译/编辑26、巴金笔下的青年形象系列。

充实/颓萎27、巴金家庭小说的创作特色。

反映/冲突/爱情28、《家》中的三大形象系列。

卫道者/叛逆者/受害者29、曹禺话剧的女性形象群。

★意义/蘩漪、陈白鹿、愫30、《雷雨》的艺术魅力。

现文史笔记(老舍)

现文史笔记(老舍)

358951120.doc1—1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1、《二马》的艺术特点?——221(1)人物: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细腻、准确,巧妙地运用了对比。

(2)结构:倒叙的结构,受到英国小说家康拉德影响。

(3)语言:语言幽默,作品的背景移至英国,与老马保守心态形成不协调的喜剧效果。

2、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228(1)悲剧的客观原因:一是把人变成规的旧社会的逼迫,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2)悲剧的主观原因:祥子个人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他的农民意识、狭隘的眼光和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

3、《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229(1)主题: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

真切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亡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2)人物: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尤以祥子和虎妞最为突出。

祥子的悲剧通过“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

(3)语言:“京味儿”是一大特色。

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4、祺瑞宣的形象意义?——237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长房长孙。

(1)祁瑞宣身上既有老一代市民身上传流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来自新旧两方面的力量使他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2)祁瑞宣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即想尽忠有想尽孝,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3)祁瑞宣的思想中爱国主义思想占主导面,最终从矛盾中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4)祁瑞宣从矛盾、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

祁瑞宣是一个不同于也是长房长孙的觉新的行象,成为老舍市民形象系列中有独特新意的创造。

5、《四世同堂》的艺术特点?★——238(1)结构:《四世同堂》时间上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空间上遍及北平各地,可以说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这种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在广度、深度、力量和气势上都富有史诗的气魄。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6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6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6第六章老舍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

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

《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

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

《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

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

《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地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

《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

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

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

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

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

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

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

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

《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

中国现代代文学史期末考试知识点填空整理11第十一章 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

中国现代代文学史期末考试知识点填空整理11第十一章  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

第十一章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题目一、填空(预习)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

2、1930年代,老舍最出色的作品的创作于1936年的(骆驼祥子),1940年代,他最主要的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五六十年代,老舍继续写作,最成功的作品有话剧(《茶馆》)和小说(《正红旗下》)。

3、老舍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4、(北京文化)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的创作也成为这种文化的象征。

5、老舍的作品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他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6、与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做阶级剖析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

对老舍来说,市民社会中阶层的划分或者上流下层划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化”对于(人性及人伦关系)的影响。

7、老舍的市民世界中的市民形象系列,主要有(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等几种,其中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而(正派)市民是老舍塑造出的理想市民形象。

8、《二马》中的(老马,马则仁)、《离婚》中的(张大哥)、《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都是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中的典型形象。

老舍对老派市民常常以“文化批判”的态度揭示其(传统文化,北京文化)弱点,以求改进。

9、老舍通过对新派市民形象漫画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外来的西方文明持(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如《离婚》中的(老李),《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等。

10、老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的《月牙儿》写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故事,揭示了他对西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恋爱神圣,婚姻自由,自力更生)思潮的质疑与批判。

11、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无论是《老张的哲学》里的赵四、《赵子曰》里的李景纯,都是(侠客兼实业家),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小市民的理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老舍小题1、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2、1921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在英国完成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均连载于《小说月报》3、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294、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转》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被战火所焚,1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5、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1948,短篇小说集《贫血集》1944、《东海巴山集》1946、《微神集》1947,话剧《残雾》1940、《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 30年代新诗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创办《诗刊》季刊2、1932年施蛰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性诗集:《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汉园三诗人”《预言》何其芳1945、《二十岁人》徐迟1936、《绿》玲君1937、《石像辞》南星1937、《春野与窗》林庚19344、何其芳,把自己写诗的道路成为“梦中道路”,《预言》、《季候病》、《再赠》废名代表作《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5、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4本诗集,《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被称为“红色鼓动诗”6、蒲风,原名黄日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7、长篇叙事诗: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王亚平《十二月的风》、柳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我们的堡》、江岳浪《饥饿的咆哮》8、臧克家,新月派,1933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有名的诗篇,被称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9、田间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前笔记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前笔记

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

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

代表作《骆驼祥子》。

《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

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

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

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玲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

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

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

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的主要考点老舍的主要考点1、《骆驼祥子》如何体现老舍对底层市民命运的思考。

关键点:①揭示导致祥子堕落的社会原因和个性原因,刻画其逐渐变化的心理历程;②揭示虎妞与祥子婚姻悲剧的深层经济原因2、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

关键点:①从风俗文化角度切入的“改造国民性”主题;②对北京自然及社会景观的描绘;③“官”样文化特征的展示;④北京方言的运用及幽默感。

【《骆驼祥子》:庶民文学的典范】站在底层百姓的立场,替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小人物”们鸣不平,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发出抗议,是老舍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小说《骆驼祥子》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一、祥子的形象塑造:《骆驼祥子》的最大成就,就是塑造了祥子这一真实典型的人力车夫形象。

祥子从一开始那个朴实、健壮、对人生充满理想的青年,经过一系列的生活变迁后,变成吃喝嫖赌、出卖朋友、丧失信念的流氓无产者。

他的悲剧表明:在那样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底层百姓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是不可以摆脱生活的困境;而这样社会本身也是没有任何希望,最终将走向灭亡的。

小说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真实细腻地表现了祥子心灵畸变和异化的自然过程:无所不在的社会氛围和世俗观念,逼迫和诱使祥子一步步地滑到了黑暗丑陋的道德深渊之中。

正如有评论所说,祥子的悲剧是双重的,第一重悲剧是外在的,即与贫穷作战,他败得相当惨;第二重悲剧则是内在的,即与自己灵魂深处蔓延滋生的卑微丑陋品质作战,在这里,他败得更惨。

此外,作者还探索了祥子堕落的个性原因与思想意识原因。

小说开头的祥子是那样的纯结朴实,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近乎痴傻的年轻人,又怎能抵挡得住黑暗世俗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祥子的心灵缺少一种更高的可以抵御世俗黑暗的超越性的精神资源,而这又绝不是祥子个人的悲哀。

缺少形而上追求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普通百姓世代信奉的纯物质化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绝不可能给祥子以这样的心灵支持。

更为可悲的是,小生产者的思想也必然决定了祥子视野的狭窄和陈旧。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九章 老舍:市民文学的集大成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九章 老舍:市民文学的集大成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九章老舍:市民文学的集大成者第九章老舍:市民文学的集大成者1924-29,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均载于《小说月报》1930年,由英国回国,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进入高峰期,完成六部长篇,其中《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较重要。

1938年,老舍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

40年代的作品主要是《四世同堂》《鼓书艺人》。

老舍创作的特色和价值:一、以市民社会为书写对象,通过对世情百态的入骨刻画提供了“民族性”的鲜活画卷。

二、具有自觉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俗文化在转型期社会的嬗变有犀利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三、蕴含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幽默风格,成为“京味儿”小说的缘起。

四、小说文体不拘一格,讽刺、抒情、写实等笔法运用自如,寓言体、自传体等也多有实践、创新。

第一节早期讽刺文学的“实验”《老张的哲学》,首部长篇,无赖恶棍老张,漫画式的写法,极尽讽刺、批判之能事。

《赵子曰》,被老舍称为“开玩笑”的小说,讽刺了某些“五四”时代徒有其表的“新人物”。

早期的老舍立意并非仅在于“笑”字,而是追求“笑中有泪”,喜剧情节后面显示悲剧题旨。

但在处理喜与悲时,尚未达到圆融自如的境地。

老舍认为幽默自要“底气”坚实,幽默的真谛应该是“给人一些苦味,之后思之又感到有甜味”,“在苦乐之后回味起来感到有寓意,给人启发和感触”。

《二马》,写马氏父子在英国的悲喜遭遇,描写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摩擦,比上面两部更成熟,更有坚实的“底气”。

老马形象:p150《离婚》,老舍走向中期、日益成熟的杰作。

“恍惚者”老李,北京老派市民张大哥老李的具体形象:151页,“两墙夹梦魇,束手困其中”,普通而软弱的读书人,往往因理想而透露这可笑,可笑的后面是难以言尽的无奈与悲哀,显示了“笑中有泪”的艺术品格。

该作品还有一个突出特色,即以十几万字的长篇集中描写了普通的家庭生活,探讨了“婚姻与爱情”“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责任与自由”等具有普适性的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1.老舍的短篇小说就文体而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至48期上连载,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

3.瞿秋白赞赏《子夜》:《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出版。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1938)、《秋》(1940)。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香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7.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8.1932年9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嗣后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一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表现性灵的创作。

9.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小品要“语出灵性”,“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10.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11.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讨论主要是关于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如下:
1.文学革命: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伟大变革,主要成果包括《新青年》杂志和文学研究会等。

2.鲁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3.茅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子夜》等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4.巴金: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家》、《春》、《秋》等深刻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青年的苦闷。

5.老舍: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6.沈从文: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边城》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7.钱钟书: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如《围城》等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和睿智的哲理思考。

8.张爱玲: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如《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具有浓郁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9.郭沫若:现代文学的重要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如《女神》、《屈原》等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意识。

10.丁玲: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除了以上这些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例如茅盾的《春蚕》、曹禺的《雷雨》、舒婷的《致橡树》等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圣才出品】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圣才出品】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老舍10.1复习笔记一、生平及创作道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在小说、戏剧和散文的诸多领域,都留下了重要作品。

他以自己独特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出生及早年经历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

出生不久父亲就在战斗中不幸身亡,老舍兄妹数人全靠母亲替别人缝洗衣服和做零工挣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

在老舍早期的人生经历中,底层背景和满族出生是值得注意的两点。

1.社会底层的出身背景底层出生决定了老舍在文学创作中始终把关切的目光聚焦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尤其是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城市贫民身上,他的作品始终激荡着浓烈的关切民族、国家之命运的爱国情怀。

2.母亲的言传身教在老舍的成长道路上,他的母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母亲性格的坚忍、顽强以及对生命尊严的看重,甚至热情好客、喜爱花草树木的脾性,深刻影响到他的性格和习惯。

3.满族出身的文化身份和背景(1)出身于贫民家庭的老舍,对于本民族的腐朽政权有着清醒的体察。

(2)由于满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兴衰荣辱给老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隐痛,老舍的作品并不张扬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但积淀着数百年的旗人文化传统。

(3)满汉杂糅、满汉一体的文化面貌,使得老舍能够把对本民族的文化反思与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考察以及对文化积习的严峻批判结合起来。

4.基督教文化的浸染1922年老舍加入了基督教。

平等、博爱的基督教观念影响了他以后对于社会革命的认识,对于革命,尤其是暴力革命始终保持着怀疑和谨慎的态度。

(二)英伦时期1924年,老舍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习中文,开始真正走上创作道路。

英伦5年,是他思想观念与创作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间,老舍共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在艺术价值和思想成就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1.《老张的哲学》这是老舍的起步之作。

老舍的高考知识点

老舍的高考知识点

老舍的高考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们纷纷开始集中复习备考。

而对于文学类的考生来说,熟悉老舍的作品及其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融汇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本文将对老舍的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老舍的代表作品老舍的代表作品包括《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世界文学舞台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考生应该了解这些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

2. 老舍的写作风格老舍的写作风格独特,他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对话展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他的作品常常以艺术化的手法揭示社会问题,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考生需要对其写作风格进行深入了解,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相关试题。

3. 老舍的创作背景了解老舍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他的作品非常重要。

老舍生于一九一九年,距离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非常近,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深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的内涵。

4. 老舍与现实主义文学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写实而生动,作品紧密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了解老舍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对考生来说是相当必要的。

5. 老舍作品的思想内涵老舍的作品除了形式上的精彩之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揭示人性的善恶,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思考。

考生需要能够深入挖掘透彻老舍作品的主题思想,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之,熟悉老舍的作品及其相关知识点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深入了解。

通过学习和了解老舍的作品,考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在高考中更有底气地应对文学类相关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
老舍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在观察表现市民社会时,老舍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在文化批判视野中展开了富有独创性的市民世界的图卷,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国民性的探讨、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都是发人深省的。

1.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很旧派、保守闭塞。

老舍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并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及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从而批判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方面。

诸如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二马》),知足认命、墨守成规、敷衍平庸的
张大哥(《离婚》),回避政治、保守苟安、谨遵祖传礼教、逆来顺受的祁家老太爷(《四世同堂》)。

2.新派市民形象:通过给他们画粗俗的漫画,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表现了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谨慎以至批判、排拒的态度。

3.正派的或理想的市民形象:带着比较传统的道德观去构思他的理想市民性格。

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塑造了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骆驼祥子》写了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三、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
(一)“京味”作为老舍的风格特征,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其注入的文化趣味。

1.在取材上,老舍写了市民凡俗生活中的场景风致、文化情趣,以及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

2.作家在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深刻揭示了北京文化心理结
构。

3.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复杂的审美特征。

(二)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使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1.追求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更加自然。

2.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

3.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

(三)创作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同时追求讲究、精致的美,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