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病症选穴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逐年增长,常见的有脑梗塞、脑血栓,年龄大都在中老人群中且越来越年轻化。

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涡斜,是造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偏瘫是心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脑部功能,使患者出现身体一侧偏瘫,发病机制是脑部血管由于受到压力高或血脂稠等因素影响,血液流动限制,脑部缺血时间长导致脑组织受伤害,结果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肢体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差,患者经西医治疗后,肢体活动自主能力较差,所以临床中常用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能力,。

一、针灸选穴原则选穴原则分为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经验选穴原则,近部选穴是在偏瘫肢体周围进行选穴,例如面部偏瘫选择迎香、人中、地仓等,体现了“经络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远部选穴是在经络循行路线上选择可以治疗本病的腧穴,例如足阳明经循行路线上的梁丘、足三里等,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辩证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因病机的特点进行选穴,根据患者病程进行选穴治疗。

偏瘫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在八纲辩证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及恢复期,中经络没有神志上的改变,只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涡斜为主,中脏腑主要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风多因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导致的脏腑功能失司,风痰夹瘀上扰头脑;病位在脑,与心肝肾有关,病机为风火痰气血。

二、针灸治疗头部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风池,运用醒脑开窍针法可以帮助患者开窍醒神;面部穴位:太阳、迎香、颧髎、地仓、颊车、人中,主要治疗患者口眼涡斜、流涎、面瘫等症状,通过刺激患者面部穴位,使面部经络疏通;上肢穴位:八风、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井、臂臑,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患者肢体活动,缓解患者活动受限的症状;腹部穴位:天枢、上脘、气海、关元,大部分为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中医治疗痿证独取阳明经,患者卧床时间久,腹部穴位可以缓解便秘情况,气海和关元治疗患者尿失禁或癃闭等病症;下肢穴位: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昆仑、申脉、太溪、照海、三阴交、阳陵泉;其中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上的腧穴,有助于下肢能力恢复。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03
针灸治疗常用组合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穴位介绍
组合方法
合谷穴与太冲穴相配,俗称“开四关”,具有镇静安神、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等功效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只手的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的地方就是本穴
合谷-太冲
01
详细描述
按时选穴是根据时间因素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种选穴原则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与时间节律有关的疾病或症状,如头痛、失眠、心悸等。在选取穴位时,需要注意时间因素,如子午流注、十二时辰等,以确保针灸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按时选穴也需要准确的穴位定位和刺激深度,以确保针灸效果。
按时选穴
02
针灸配穴方法
详细描述
远端配穴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病症的治疗,如头痛、胃痛等。对于胃痛患者,可以选取合谷、足三里等远离胃部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远端配穴
总结词
随症配穴法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配穴
详细描述
随症配穴法主要针对某种特定症状或体征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失眠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表现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心悸加内关,食欲不振加中脘等。
内关-外关
02
03
04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随症选穴是指根据疾病的症候特点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随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症候特点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种选穴原则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等。在选取穴位时,需要注意疾病的症候特点,以确定针灸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随症选穴
总结词
按时选穴是指根据时间因素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关键词:针灸、辩证选穴、针刺手法本人经过近20年的临床工作,对中医针灸治疗疾病进行了认真观察,并对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进行研究,偶有心得,现介绍如下:1、辩证选穴,合理配伍。

本人重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强调穴位的选取,针刺手法的选择,都要以辩证诊治为基础。

如以临床多见的腰痛为例,循经取穴、以痛为腧的方法比较常见,则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及体征,把腰痛分为寒湿腰痛、风寒腰痛、湿热腰痛、痰湿腰痛、淤血腰痛、肾虚腰痛6个证型。

在治疗时选穴配穴同中有异,刺激方法各有不同。

如寒湿腰痛、风寒腰痛、肾虚腰痛都可用肾俞、命门,单寒湿腰痛配昆仑、太白,以补火助阳、健脾化湿;风寒腰痛配风池、跗阳,以去风定痛;肾虚腰痛配关元、悬钟,以补肾填髓、强腰壮骨。

再如岔气腰痛,特点就是腰部无明显的肿胀及压痛点,体位变动时疼痛,深呼吸。

咳嗽亦可引起疼痛。

证属络脉气血瘀滞,治以通络止痛。

循经取选远端穴位如攒竹或人中用泄法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或在疼痛部位浅刺,在皮下或皮内,同时让患者活动,以达到行气通络止痛。

在临床过程中,有许多通过辨证论治而取得显效的病例,曾有一位患者,主要症状就是双小腿恶风,总就是感觉有风从皮肤进入,盛夏也要穿两条裤子,已有两年余,经中药及针灸治疗未见明显改善。

患者40刚过,仍在壮年,无明显其她不适感,舌脉无特殊,小腿也不发凉,辨证为局部卫气运行障碍,卫外功能失调。

立法为调畅卫气,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以加速卫气运行,结果得到满意的疗效;另有一患者有恶性淋巴瘤的女性患者,右侧后背疼痛,用不啡、杜冷丁等亦不能止痛,彻夜不眠,甚至大汗淋漓,以夜间为重,采取局部多针浅刺的方法,行针20分钟,当晚疼痛缓解即入睡。

中医认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升降息则气力孤危”。

疾病的本质就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肺失肃降则呃逆,肝阳上亢则眩晕,脾气不升则泻泄,胃气不降则呕恶,心阳不能下温肾阳则肾水寒而浮肿,肾阴不能上济心阴则心火亢而不寐。

(完整)针灸

(完整)针灸

(完整)针灸毫针指以毫针针刺穴位,起到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适应症】风寒湿痹,腰肌劳损、腰腿疼痛、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问盘突出、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感冒;呕吐、胃痛、腹泻:久泄、久痢、遗尿、早泄、阳痿等;内脏下垂、脱肛、崩漏等.【禁忌症】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办应予禁剌.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剌。

3、小儿囟门末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操作方法】l、针具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2、体位选择:根据处方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俞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

3、消毒:医生的手指和病人的施针部位。

4、进针: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左手爪切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生手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什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于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5、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一、针灸口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针灸常见病症选穴

针灸常见病症选穴

针灸常见病症选穴一、头痛1、外感头痛经: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主:百会列缺太阳风池配:风寒:风门风热:大椎曲池风湿:阴陵泉阳明经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太阳经痛:天柱后溪申脉少阳经痛: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经痛:四神聪太冲内关2、内伤头痛1)实证: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主:百会头维风池配:阳亢:太冲太溪侠溪痰浊:阴陵泉丰隆太阳瘀血: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2)虚证:督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主:百会风池足三里配:血虚: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肾俞太溪悬钟二、落枕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主:阿是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配风寒:风池合谷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肩痛:肩髃外关背痛:肩外俞天宗三、漏肩风经:阿是穴,手三阳经主:阿是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配:手阳明经证:合谷手太阳经证:后溪手少阳经证:外关外邪:合谷气滞血瘀:内关膈俞气血两虚:足三里气海四、腰痛选:阿是穴主:阿是穴委中大肠俞配:寒湿:腰阳关瘀血:膈俞督脉病:后溪足太阳经:申脉五、痹证经:局部穴为主主:阿是穴局部经穴配: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六、中风1、中经络选经:手厥阴经,督脉,足太阴内关水沟阴交极泉尺泽委中2、中脏腑选经:手厥阴经,督脉主:内关水沟配: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关元气海神阙七、眩晕1、实证选经:足少阳经,手足厥阴经,督脉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配穴: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头维丰隆中脘阴陵2、虚证选经:足少阳经,背俞穴,督脉主: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气血虚: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太溪悬钟三阴交八、面瘫选经: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主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配穴:风寒:风池风热:曲池恢复期:足三里九、不寐选经: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督脉照海申脉神门印堂神聪安眠配穴:肝火扰心:行间侠溪痰热内扰: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胆气虚:丘墟心俞内关心肾不交:太溪水泉心俞脾俞脾胃不和: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十、感冒选经:手太阴,手阳明,督脉主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配穴:风寒:风门肺俞风热:曲池尺泽鱼际十一、哮喘1、实证选经:手太阴背俞穴主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2、虚证:选经:手太阴经,足少阴经,背俞穴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十二、胃痛选经:足阳明经,手厥阴经,募穴主穴:足三里内关中脘配穴:寒证:胃俞饮停:下脘梁门肝气犯胃:太冲气滞血瘀:膈俞脾胃虚寒:气涨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三阴交内庭十三、呕吐选经:手厥阴经,足阳明经,募穴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十四、泄泻选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慢性: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十五、便秘选经:足阳明经,手少阳经主: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配穴:热秘:合谷内庭气秘:太冲中脘气虚秘:脾俞气海血虚:足三里三阴交阳虚:神阙关元十六、痛经1、实证选经:足太阴经,任脉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配穴:寒湿:归来地机气滞:太冲腹胀:天枢气穴胁痛:阳陵泉光明2、虚证选经:足太阴,足阳明经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虚: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悬钟十七、崩漏1、实证选经:任脉,足太阴经主穴:三阴交关元公孙隐白配穴:血热:血海湿热:阴陵泉血瘀:地机2、虚证选经: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主穴: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十八、缺乳足阳明经,任脉主穴:乳根膻中少泽配穴:失血过多:肝俞膈俞胸胁胀满:期门气血不足:足三里脾俞胃俞十九、遗尿选经:任脉,足太阴经,背俞穴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脾肺气虚:气海肺俞足三里夜梦多:百会神门肾阳虚:肾俞二十、瘾疹选经:手阳明经,足太阴经主: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配穴:风邪:外关风池胃肠积热:足三里天枢湿邪重:阴陵泉三阴交血虚风燥:足三里三阴交呼吸困难:天突恶心呕吐:内关二十一、蛇串疮选经:局部穴,夹脊穴配:肝郁火盛:行间大敦阳陵泉脾胃湿热:血海隐白内庭二十二、扭伤局部腧穴为主配穴:腰:肾俞腰痛穴委中踝:申脉解溪丘墟膝:膝眼膝阳关梁丘肩:肩髃肩髎肩贞肘:曲池小海天井腕:阳溪阳池阳谷髋:环跳秩连承扶二十三、目赤肿痛经:手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阳经主: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配穴:风热: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行间侠溪二十四、耳聋、耳鸣1、实证选经:足少阳经,手少阴经主穴:听会翳风侠溪中渚配穴:肝胆风火:太冲丘墟外感:外关合谷2、虚证:选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主穴:听宫太溪照海二十五、牙痛选经:手足阳明经主穴:合谷颊车地仓配穴:风火:外关风池胃火:内庭二间肾虚:太溪行间二十六、咽喉肿痛1、实热证选经:手太阴经,手足阳明经主: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配穴:外感风热:风池外关肺胃实热:厉兑鱼际2、虚热选经:足少阴经主穴:太溪照海鱼际配穴:入夜发热:三阴交复溜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1.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中医诊疗方案考核护士针灸选穴

中医诊疗方案考核护士针灸选穴

项痹(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2)缓解期和康复期主穴:病变节段之颈夹脊及上下相邻的颈夹脊穴(双侧)阿是穴配穴:太阳经症状取后溪、肩贞、天宗;阳明经症状取肩髃、曲池、合谷;少阳经症状取外关、臑会、肩髎穴。

(二)耳穴:颈、颈椎、神门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推荐处方1治法:通经止痛。

主穴:大肠俞(⊥)、腰夹脊(⊥) (疏通腰部经络气血)环跳(⊥)、委中(⊥)(疏通足太阳经气血)阳陵泉(⊥)、悬钟(⊥)、丘墟(⊥)(疏通足少阳经气血)●推荐处方2治法:通经活络,散风止痛。

主穴:肾俞(⊥或Δ或○)、气海俞(⊥或Δ或○)腰夹脊3~5(⊥或Δ或○)、次髎(⊥) (疏通腰骶部气血)环跳(⊥)(疏通足少阳经气血)秩边(⊥)(疏通足太阳经气血)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二)耳穴:腰骶椎、肾、神门、坐骨神经、臀等。

中风病(1)中经络主穴I:内关、水沟、三阴交;主穴II: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主方II主要作为主方I的替换穴位施用,更多用于中风恢复期。

辨证加减:肝阳暴亢证,针刺加太冲、太溪,捻转泻法;风痰阻络证,针刺加丰隆、合谷,提插泻法;痰热腑实证,针刺加行间、丰隆,捻转泻法;气虚血瘀证,针刺加气海、血海,气海施捻转补法,血海施提插泻法;阴虚风动证,针刺加太溪、风池,提插补法。

(2)中脏腑(闭证)内关、水沟、十二井穴。

操作:内关、水沟刺法同前;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3)中脏腑(脱证)内关、水沟、气海、关元、神阙、太冲、内庭、气舍。

针灸科穴位选择规章制度

针灸科穴位选择规章制度

针灸科穴位选择规章制度随着人们对中医学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重视。

而针灸科的穴位选择对于疗效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针灸科中穴位的选择,提高针灸疗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穴位选择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一、概述针灸科穴位选择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穴位选择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该制度将依据中医学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明确穴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规范。

二、穴位选择的基本原则1.辨证取穴:针灸科穴位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辨证取穴。

通过辨证论治,明确病因、疾病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2.局部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病灶所在部位或病变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尽可能将针刺的刺激集中在病变部位,提高疗效。

3.远端穴位:根据病情的特点,选择远离病变部位但与之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

通过远端穴位的刺激,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促进病变的康复。

4.选穴多寡:针灸科穴位的选择应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布局。

对于病情较轻或急性发作的患者,穴位应选择较少,刺激较弱;对于病情较重或慢性的患者,穴位可适量增加,刺激相应加强。

三、穴位选择的具体操作规范1.穴位定位:针对不同部位的穴位,应详细标明其解剖位置和定位方法。

准确定位有助于穴位的精确选择和操作。

2.突出主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结果,优先选择主要穴位进行刺激。

主穴是指与疾病病因、病理变化最相关的穴位,针刺主穴能够更直接、有效地调节机体功能。

3.配合配穴:对于某些疾病或症状,可以选择辅助穴位进行配合刺激,增加治疗效果。

配穴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针灸学的规律进行合理选择。

4.刺激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搏法、转齿法、泻法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刺激穴位,达到调整生理功能的目的。

四、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培训与考核:针灸科的医务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针灸科穴位选择的规章制度。

针灸临证选穴要诀

针灸临证选穴要诀

胃脘痛,其病位在胃,主 穴选取中脘、足三里,肝 气犯胃者加太冲,饮食伤 胃者加梁门,脾胃气虚者 加气海等。
脏腑辩证
心悸,其病位在心,主穴选 取心俞、内关,心阳不振者 加关元、足三里,心虚胆怯 者加百会、胆俞等。
二、辨证选配穴
1. 古代典籍中的“辨证选配穴”
《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
“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 止,天枢主之……小腹胀满痛 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 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 道主之。……妇人少腹的主要症状表现选取主穴 根据疾病的证候特征选取配穴 根据患者病情的演变和其它伴随症状加减穴位 在选穴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古现代临床经验选取效验穴
选穴要诀

主症选主穴

辨证选配穴

随症加减穴

善用效验穴

主症选主穴
一、主症选主穴

主症选主穴,即是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和
义 体征,针对性选取治疗这类主症的腧穴作为针
主症:胃痛
主症: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入睡
一、主症选主穴
主穴是指针灸处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腧穴,与配穴共同构成 针灸处方,主穴对于治疗疾病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因此医者必须熟 练掌握腧穴主治范围,以求迅速明确治疗主症的腧穴。
一、主症选主穴
1.古代典籍中的“主症选主穴” 《针灸资生经》卷四:“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
灸处方中的主穴。
一、主症选主穴
主症是指病证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矛盾, 与疾病的本质有着十分密切和直接的联系,能够表达病变的主要 方面。抓主症的根本目的,就是识别病证本质,进行针对性治疗, 以求提高临床疗效。
抓主症的意义
实用性强
治病求本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辩证选穴 对症选穴
(一)近部选穴
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 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适用于几乎所有病证,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者, 如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
(二)远部选穴
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一般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的 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应用十
分广泛,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广泛用于治疗脏腑病及头面、五官、躯 干疾患,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上牙痛选 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
(五)八会穴
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的精气聚会之处,多分布于躯干。
八会穴可以主治相应八种成分所发生的病 变。
八会穴分布表
名称 脏会 腑会
穴位 章门 中脘
经脉
足厥阴肝 任脉
名称 筋会 脉会
穴位 阳陵 太渊
经脉
足少阳胆 手太阴肺
气会
血会
膻中
任脉
骨会
大杼 足太阳膀胱
绝骨
足少阳胆
膈俞 足太阳膀胱 髓会
(六)下合穴
下合穴是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三个腧穴,又称“手三 阳下合穴”。合穴、下合穴均有治疗本经腑病的作用。
六阳经合穴与下合穴表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手阳明大肠 曲池 上巨虚 足阳明胃 足三里 足三里

病症治疗主穴配穴考点归纳

病症治疗主穴配穴考点归纳

病症治疗主穴配穴考点归纳
在中医治疗中,病症的治疗往往需要选取主穴和配穴进行针灸操作。

不同的疾病需要选取不同的主穴和配穴,因此了解这些配穴的考点非常重要。

1. 风湿病治疗:
主穴:足三里、曲池、合谷、风池
配穴:肺俞、脾俞、肝俞、肾俞
2. 内科疾病治疗: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曲池
配穴:大椎、神阙、太冲、阴陵泉
3. 妇科疾病治疗:
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神阙、太溪、涌泉、命门
4.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曲池
配穴:太冲、大椎、神阙、伏兔
5.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主穴:肺俞、风池、手太阴肺经穴、足三里
配穴:大椎、神阙、太冲、攒竹
以上是一些常见病症的主穴和配穴选取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针灸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穴位。

2022版针灸常见主证及辩证选穴归纳-记忆宝典

2022版针灸常见主证及辩证选穴归纳-记忆宝典
火/热
舌红苔黄、口渴、肿痛、出血
井穴、荥穴、大椎、曲池、尺泽 及带有“氵”旁的
食积/滞
暴饮暴食、嗳腐吞酸
足三里、中院,(梁门)
肝郁
气滞、胁肋、心情、太息、胀痛
太冲、期门、膻中、气海
血瘀
刺痛、痛处固定、舌上有瘀斑瘀点,
舌色紫暗
血海、隔俞、三阴交
痰湿
痰多、苔腻、脉滑
丰隆、阴陵泉、中脘
痰火/湿热
舌苔黄腻、脉滑数、痰黄/黏
通里
双向调节大便
天枢
1、特殊功效穴位
2、针灸配穴原则
辩证条件
具体选穴原则(1)首选(2)次选(3)次次选
风寒
(1)列缺(2)风门(3)风池
风热
(1)外关(2)大椎(3)曲池
肺热
(1)尺泽(2)鱼际(3)如果没有再选大椎、曲池
胃火
(1)内庭
肝火
(1)太冲(2)行间(3)侠溪三选一或三选二
阴虚
(1)太溪(2)照海(3)复溜三选一或三选二
肝阳上亢
(1)太冲、行间、侠溪(必须)+太溪(可有可无)

(1)丰隆(2)中脘
湿
(1)阴陵泉
血瘀
(1)膈俞(2)血海(3)三阴交、次髎、内关
肝郁气滞
(1)太冲(2)膻中(3)期门
气血不足(气虚、血虚)
(1)足三里(2)气海、脾俞

(1)命门(2)腰阳关(3)关元(4)肾俞穴
胃寒
(1)胃俞
伤食
(1)梁门(2)天枢(3)中脘、下脘
主治病证
经验效穴
痰证
丰隆
水湿
阴陵泉
瘀血
血海、膈俞
高血压
曲池
外感有汗或无汗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针灸选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原则及配穴方法对于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针灸选穴的原则及配穴方法。

一、针灸选穴的原则1.配穴因人而异原则:不同的人体体质、病症表现和病程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穴。

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所选取的穴位可能不尽相同。

2.根据病因病机选穴原则:针灸选择穴位时需要结合病因病机进行分析。

选择与病因病机相关的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3.局部穴位与远端穴位相结合原则:针灸治疗时常常需要结合局部症状选择穴位,也需要选择远端穴位进行调理。

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并调整身体整体平衡。

4.配穴追求全面和综合性原则: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到疾病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即要兼顾病因病机、局部症状和整体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5.个体差异导向性原则: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都会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穴位。

二、针灸的配穴方法3.根据经络与经络关系进行配穴:不同经络之间有着多种关联关系,可以根据这些关联关系选择配穴。

例如,手太阴肺经和头太阳膀胱经有着表里关系,可以选择手三阳经的相应穴位来发挥治疗效果。

4.根据疾病和病情进行配穴: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病情进行配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方法。

例如,针灸治疗肩周炎时,可以选择肩部周围的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症状。

总之,针灸选穴的原则及配穴方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合适的穴位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疾病病机和病情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还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刺激方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针灸作为一项古老而且广泛使用的中医疗法,通过调节经络穴位来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经络穴位的选择以及正确的针刺技巧对于针灸疗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中经络穴位的选择原则以及正确的针刺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针灸疗法。

一、经络穴位的选择原则1. 根据病症选择穴位中医针灸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治疗中,穴位的选择要根据病症来确定。

中医经络理论指出,经络上的穴位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在选择穴位时,应考虑到具体病症对应的脏腑经络,以达到针灸疗效的最大化。

2. 考虑经络走向与解剖结构针灸治疗中,穴位选择要考虑经络走向与解剖结构。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经络穴位沿着身体特定的路径分布。

在选择穴位时,应尽量遵循经络走向,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疗效。

此外,还需要充分了解解剖结构,确保针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3. 个体差异考虑每个人的身体特点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穴位时,也要考虑个体差异。

不同体质的人群在经络穴位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针灸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针刺技巧的正确应用1. 预备针刺工具在进行针刺前,针灸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使用干净的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清洗并消毒患者的皮肤,以保证术后伤口的愈合。

2. 刺入穴位的技巧刺入穴位是中医针灸治疗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针灸师应该使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来刺入穴位。

角度的选择应该符合经络走向,并且针具的深度应当适中,既不能刺伤重要血管与神经,又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刺激穴位的方法刺入穴位后,针灸师会施加刺激以调节经络。

刺激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旋转、振动、抽提等。

这些方法能够刺激经络,增加气血循环,起到治疗作用。

4. 针留时间与拔针方法在针刺过程中,针灸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针留的时间。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常见的留针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但具体时间还需结合病情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面躯体痛症一.头痛1.外感头痛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配穴: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风门风热头痛—曲池大椎风湿头痛—阴陵泉2.内伤头痛A.实证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B.虚证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3.偏头痛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二.面痛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配穴:眼部疼痛—阳白丝竹空外关上颌痛—颧髎迎香下颌痛—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列缺风热证—曲池尺泽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三、落枕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风池合谷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肩痛—肩髃外关背痛—肩外俞天宗四、漏肩风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肩前)手太阳经证—后溪(肩后部)手少阳经证—外关(肩外侧)外邪内侵—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五、肘劳主穴:阿是穴配穴:肘关节外上方明显压痛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肘关节内下方明显压痛点—阳谷小海肘关节外部明显压痛点—外关 天井六、腰痛主穴: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腰阳关瘀血腰痛—膈俞肾虚腰痛—肾俞 命门 志室 督脉—后溪足太阳经证—申脉坐骨神经痛 取穴:大肠俞 腰夹脊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悬钟 丘墟七、痹症 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 血海痛痹—肾俞 关元着痹—阴陵泉 足三里热痹—大椎 曲池内科病症一、中风1. 中经络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太冲 太溪风痰阻络—丰隆 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 内庭 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 气海风池地仓手三里 合谷 阳陵泉 阴陵泉 风市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头晕—风池 完骨 天柱复视—风池 天柱 睛明 球后 便秘—水道 归来丰隆 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 曲骨 关元2. 中脏腑主穴:内关 水沟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 太冲 合谷 脱证—关元 气海 神阙二、眩晕1. 实证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行间 侠溪 太溪痰湿中阻—头维 丰隆 中脘 阴陵泉2. 虚证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气海 脾俞 胃俞 肾精亏虚—太溪 悬钟 三阴交三、面瘫 主穴:攒竹 阳白 鱼腰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风寒证—风池 风热证—曲池阴虚风动—太溪 口角歪斜—颊车 上肢不遂—肩髃 下肢不遂—环跳恢复期—足三里人中沟歪斜—水沟鼻唇沟浅—迎香四、痿证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配穴:肺热伤津—尺泽肺俞二间湿热浸淫—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虚—太溪肝俞肾俞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五、痫病1.发作期主穴: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2. 间歇期主穴: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配穴:痰火扰神—曲池神门内庭风痰闭阻—合谷阴陵泉风池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瘀阻脑络—膈俞内关六、不寐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配穴:肝火扰心—行间侠溪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七、郁证主穴: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配穴:肝气郁结—曲泉膻中期门气郁化火—行间侠溪外关痰气郁结—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心神惑乱—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心脾两虚—心俞肝肾亏虚—太溪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肝俞肾俞八、心悸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配穴:心虚胆怯—胆俞心脾两虚—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膻中膈俞善惊—大陵多汗—膏肓烦热—劳宫耳鸣—中渚太溪浮肿—水分中极九、感冒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配穴:风寒感冒—风门肺俞风热感冒—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迎香气虚感冒—足三里咽喉疼痛—少商全身酸楚—身柱夹湿—阴陵泉夹暑—委中十、咳嗽1. 外感咳嗽主穴:列缺合谷肺俞配穴:风寒证—风门风热证—大椎咽喉痛—少商放血2. 内伤咳嗽主穴:太渊三阴交肺俞配穴:痰湿侵肺—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行间肺阴亏虚—膏肓咯血—孔最十一、哮喘实证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配穴:风寒外袭—风门风热—大椎曲池痰阻肺热—丰隆喘甚—天突2. 虚证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配穴:肺气不足—气海肾气不足—阴谷关元十二、呕吐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配穴:寒邪客胃—上脘胃俞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痰饮内阻—膻中丰隆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脾俞胃俞腹胀—天枢肠鸣—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公孙十三、胃痛主穴:足三里内关中脘配穴:寒邪犯胃—胃俞饮食停滞—下脘梁门肝气犯胃—太冲气滞血瘀—膈俞脾胃虚寒—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胃阴不足—三阴交内庭十四、泄泻1.急性泄泻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配穴:寒湿—神阙配合灸法湿热—内庭食滞—中脘2.慢性泄泻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配穴:脾虚—脾俞太白肝郁—太冲肾虚—肾俞命门十五、痢疾主穴:天枢下脘上巨虚关元合谷配穴:湿热痢—曲池内庭寒湿痢—中脘气海疫毒痢—大椎太冲十宣噤口痢—内关中脘休息痢—脾俞肾俞久痢脱肛—百会长强十六、便秘主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配穴:热秘—合谷内庭气秘—太冲中脘虚秘气虚—脾俞气海虚秘血虚—足三里三阴交冷秘—神阙关元十七、阳痿主穴:关元三阴交肾俞配穴:肾阳不足—命门肾阴亏虚—太溪复溜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惊恐伤肾—志室胆俞湿热下注—会阴阴陵泉气滞血瘀—太冲血海膈俞失眠多梦—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中脘足三里腰膝酸软—命门阳陵泉十八、癃闭1. 实证主穴:秩边阴陵泉三阴交中极膀胱俞配穴:湿热内蕴—委阳邪热壅肺—尺泽肝郁气滞—太冲大墩瘀血阻滞—曲骨次髎血海2. 虚证主穴:秩边关元脾俞三焦俞肾俞配穴:中气不足—气海 足三里 肾气亏虚—太溪 复溜 无尿意或无力排尿—气海 曲骨十九、消渴 主穴: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配穴:上消—太渊 少府中消—内庭 地机下消—复溜 太冲上肢疼痛麻木—肩髃 曲池 合谷下肢疼痛麻木—风市 阴市 阳陵泉 解溪头晕—上星烦渴口干舌燥—廉泉 承浆 金津 玉液多食善饥—合谷 上巨虚 丰隆 中脘便秘—天枢 腹结 阳陵泉 大墩关元命门 头维 攒竹 大椎 曲池 血海 照海 妇儿科病症一、月经不调1. 月经先期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实热证—太冲 行间 期门 虚热证—太溪 气虚证—足三里 脾俞 肾俞 月经量多—隐白 心烦—神门2. 月经后期 主穴: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寒实证—子宫 虚寒证—命门 腰阳关3.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肝郁—期门 太冲 肾虚—肾俞 太溪 胸胁胀痛—膻中 内关二、痛经1. 实证主穴: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配穴:寒湿—归来 地机 气滞—太冲腹胀—天枢 气穴 胁痛—阳陵泉光明 胸闷—内关2. 虚证 主穴: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脾俞 胃俞 肝肾不足—太溪 肝俞 肾俞 头晕耳鸣—悬钟三、崩漏 1. 实证 主穴:关元 公孙 三阴交 隐白 配穴:血热—血海湿热—阴陵泉气郁—太冲血瘀—地机2. 虚证 主穴:气海 三阴交 足三里 配穴:脾气虚—百会 脾俞 胃俞 肾阳虚—肾俞 命门 肾阴虚—然谷 太溪 盗汗—阴郄 失眠—神门四、绝经前后诸症 主穴:气海 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俞 配穴:肾阴亏虚—太溪 照海 肾阳不足—关元 命门 肝阳上亢—百会 风池 太冲 痰气郁结—中脘 阴陵泉 丰隆 心神不宁—通里 神门 心俞五、带下病 主穴:带脉 中极 白环俞 阴陵泉 配穴:湿热下注—水道 次髎多尿盗汗—复溜 阴阳两虚—关元 视物模糊—光明皮肤瘙痒:风池脾气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虚—关元肾俞照海阴痒—蠡沟中都太冲带下色红—间使腰部酸痛—腰眼小肠俞纳少便溏—中脘天枢六、缺乳主穴:乳根膻中少泽配穴:气血不足—足三里脾俞胃俞肝气郁滞—太冲内关食少便溏—中脘天枢失血过多—肝俞膈俞胸胁胀满—期门胃脘胀满—中脘足三里七、遗尿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穴:肾阳虚—肾俞脾肺气虚—气海肺俞足三里夜梦多—百会 神门皮外骨伤科病症一、隐疹 主穴: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风邪侵袭—外关 风池胃肠积热—足三里 天枢湿邪较重—阴陵泉 三阴交 血虚风燥—足三里 三阴交 呼吸困难—天突 恶心呕吐—内关二、蛇串疮 主穴:局部阿是穴 夹脊 配穴:肝经郁火盛—行间 大墩 阳陵泉 脾胃湿热—血海 隐白 内庭三、痄腮主穴:翳风 颊车 外关 合谷 关冲 配穴:高热—大椎 商阳睾丸肿痛—太冲 曲泉 神昏抽搐—人中 十宣 十二井穴四、肠痈主穴:阑尾 天枢 上巨虚 阿是穴 配穴:发热—曲池呕吐—内关便秘—腹结五、扭伤配穴:腰部正中—人中 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疼痛明显—手三里膝内侧扭伤—血海 阴陵泉 五官科病症一、目赤肿痛主穴: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 配穴:风热—少商 上星肝胆火盛—行间 侠溪二、耳聋耳鸣1. 实证主穴:翳风 听会 侠溪 中渚 配穴:肝胆风火—太冲 丘墟外感风邪—外关 合谷2. 虚证 主穴:太溪 照海 听宫 配穴:肾气不足—肾俞 气海肝肾亏虚—肾俞 肝俞三、鼻渊 主穴:列缺 合谷 迎香 印堂 风池 配穴:肺经风热—少商湿热阻窍—曲池 阴陵泉四、牙痛 主穴:合谷 颊车 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外关 风池主穴 腰部 踝部 膝部 肩部 肘部 腕部 髋部 阿是穴 阿是穴 阿是穴 阿是穴 阿是穴 阿是穴 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申脉 解溪 丘墟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髃 肩髎 肩贞 曲池 小海 天井 阳溪 阳池 阳谷 环跳 秩边 承扶三间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肾虚牙痛—太溪行间五、咽喉肿痛1. 实热证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配穴:外感风热—风池外关肺胃实热—厉兑鱼际2. 虚热证主穴:太溪照海鱼际配穴:入夜发热—三阴交复溜急症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配穴:虚证—气海关元百会实证—合谷太冲二、内脏绞痛1. 心绞痛主穴:内关阴郄膻中2. 胆绞痛A、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配穴:呕吐—内关足三里黄疸—至阳高热—曲池大椎B胆道蛔虫症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百鸠尾日月配穴:呕吐—内关足三里3.肾绞痛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配穴:血尿—血海太冲湿热重—委阳合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