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的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心得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及其标准解读(一)数学课程学业质量内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学业质量”界定为“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2]。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反映的是学生完成了相应学段数学课程学习后的学习成就,通过刻画学生的学习成就表现,反映学生学习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整体反映。

学业质量不仅要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更要反映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即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关键能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业成就。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反映的是学生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后数学核心素养实际达到的水平,反映的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体现学生实际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与技能,具体的核心素养表现实际达到了什么水平,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如何,形成了什么样的必备品格。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实际水平往往不是学校、教师、家长期待学生达到的水平。

学生的学业质量反映的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时的学生学业成就。

学生的学业质量直接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达到的学业水平,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具体学科中的体现[4]。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反映的是经过数学课程某个阶段的学习,如经过1个单元、1个学期、1个学年、1个学段的学习,通过学习相应的数学主题、单元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对“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际掌握情况,反映的是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后达到的学业真实水平。

(二)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程内容密切配合,为确定教学目标、开展过程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二《义务训练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学习笔记二6、运算力量⑴对运算力量的熟悉依据肯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

能够根据肯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

不仅会依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依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力量。

《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运算力量主要是指能够依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力量。

培育运算力量有助于同学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2)运算力量的特征运算力量是在不断地运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经过肯定数量的练习而逐步形成的。

运算的正确、敏捷、合理和简洁是运算力量的主要特征。

首先要保证运算的正确,为此,必需要正确理解相关的概念、法则、公式和定理等数学学问,明确意识到实施运算的依据。

然后,在适度训练、逐步熟识的基础上,清晰地意识到实施运算中的算理。

要充分重视估算,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进行估算需要把握肯定的方法,积累肯定的阅历,需要避开消失过大的误差,估算又是运算力量的特征之一,进行估算需要经过符合规律的思索,需要有肯定的依据,需要使估算的结果尽量接近实际情境,能对实际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算力量的进展要体现①适度性:题量过少,训练不足,难以形成技能,更难以形成力量;而题量过多,搞成题海战术,会使同学产生厌学心情。

②层次性:支配肯定数量的练习,完成肯定数量的习题对形成运算力量不行缺少,但训练的难度肯定要适当,要从数学教学的全局动身,合理调控,训练题要有肯定的数量,更要有合理的质量。

③阶段性。

(3)运算力量的培育与进展①由详细到抽象②由法则到算理③由常量到变量④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7、推理力量(1)对数学推理的熟悉对客观事物的状况有所确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叫做推断。

在数学中把表示推断的语句称为命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义务训练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学习笔记(一)义务训练数学课程的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阅历。

2、体会数学学问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上述三点分别简要地概括为:获得"四基',增加力量,培育科学态度。

1、获得"四基'①获得数学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②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数学思想时常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方法又时常反映了某种数学思想。

③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阅历数学基本活动阅历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受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共性特征的阅历。

好的数学活动阅历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主体性、实践性、可进展性和多样性。

基本的数学活动阅历可以细化为下面四种:直接的活动阅历、间接的活动阅历、设计的活动阅历和思索的活动阅历。

2、增加力量①在普遍联系中学习数学主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3、培育科学态度①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二)义务训练数学课程的详细目标详细目标的四个方面:1、学问技能方面《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这里分以下4点表述:●经受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把握数与代数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经受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把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五篇)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五篇)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五篇)第一篇: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 此次《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① 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②③2、符号意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这样几层意思值得我们体会:①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②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③ 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关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① 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号意识;② 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③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具体给出空间观念的内涵,而是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几个表征出发对其进行描述:①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②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③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④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空间观念的培养:①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课程内容;②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ⅰ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ⅱ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ⅲ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几何直观《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读后感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读后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读后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决定了未来至少十年的教育方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研读和深入理解课标内容是必要的,新课标聚焦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数学课程从“双基”到“四基”到核心素养,强调过程、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经验。

课程目标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程内容把“空间与图形”修订为“图形与几何”,给出若干几何基本事实(2022年版增加2个代数基本事实)。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课标修订的要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把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4个学段;(2)把“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理解核心素养;(3)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增加代数推理,增强几何直观,提升数学素养;(4)如何丰富“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与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有机融合;(5)如何在小学阶段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

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在2022版新课标中,正式提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三个维度展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有9个,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意识是指基于经验的感悟,观念是指基于概念的理解,能力是指基于实践的掌握。

从“核心概念”到“核心素养”的变化是理念与目标上的更新,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不再关注相对微观的数感、量感,而是相对高位的关注抽象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一、弘扬数学文化,建构数学智慧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育部在维护数学精英培养和普及数学教育方面推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旨在构建一种数学
文化,将更多的数学智慧传播给学生。

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通过调动自身潜能,求解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按照从基础到深入的思路探索数学命题,从基础知识结构推进,全面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二、把握学科定位,实现任务分解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科定位,通过实施学科结构精准定位来实现数学课程的任务分解。

以现代数学课程框架为根本,以夯实基础为核心,以深入分析数学命题为重点,将数学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和深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细分成不同级别的课程,使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数学,从基础阶段到深化阶段,一直学到高中毕业,全面提升数学能力。

三、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拓展其视野。

该规定在课程设置、学科结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上都极具创新性,大大丰富了数学课程体系,在学科知识的浓缩、内容的优化和内容的延伸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另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持续性评价,要求教师从
学生实际状况中收集有效信息,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以此来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能力。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笔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笔记概述本研究笔记旨在总结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点和重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目标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数学能力: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数与代数2. 几何与空间3. 函数与方程4. 数据与统计知识点和技能数与代数-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整式、一次函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简单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 代数式的展开和因式分解;- 等式与方程的解法。

几何与空间- 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概念;- 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尺规作图与图形变换;- 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基本函数图像和函数的变换;-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简单分式函数;-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教学方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2.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3.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4. 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5. 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数学沟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总结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7篇〕篇一: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化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才能、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

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知道度量的意义,可以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适宜的度量单位进展度量等。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才能和应用意识的经历根底。

我理解了总目的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考虑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同时,为了表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开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

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如今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

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

2023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3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化浅出。

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根底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篇二:学习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版》的发布,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次教育理念与教学理论的革新。

非常荣幸参加了xx市X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线上新课标解读培训,有幸能观看各大专家对新课标改革的解读,专家老师们用理论说理,坐而论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读书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读书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读书笔记01教材内容结构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主要是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1)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内涵即有数学特征,又有教育特征;不同的核心素养表现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彼此影响。

因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落实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是融合学科与教育思考设计课程内容,既考虑课程内容的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又考虑其教育意义(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二是把握不同领域内容的实质性关联,整体构建教材。

如代数公式的几何意义,代数推理与统计推断的关联等。

(2)核心素养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质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是一致的,都以“三会”为内核。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相同的核心素养表现的发展在不同课程内容领域的实现路径是一致的。

如推理能力的发展普遍存在于数学活动过程之中。

(3)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主要体现为:核心素养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是连贯的、进阶的,而且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体现不同。

如小学阶段更侧重于意识,初中阶段更侧重于观念和能力。

(这里的意识是指基于经验的感悟,观念是指基于概念的理解,能力是指基于实践的掌握)因此,教材设计要在相应学段有意识地设计层次不同、环环递进的学习活动与学习要求。

以推理能力发展为例,小学与初中阶段教材设计思路的不同如下表所示:02教材内容呈现上要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习题设计。

(1)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包括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和充分的思考空间两方面来考虑。

教材要具备可读性,图文并茂。

(3)优化习题设计,要关注数学本质和通性通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要。

具体做法是深入研究习题的功能;梳理习题任务类别;整体设计教材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习题;构建处于各个位置的习题类别;考虑处于不同位置习题之间的认知关联程度。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6篇)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6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6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通用16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1听了史宁中教授关于20__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受益匪浅,对一些之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

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捕捉、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

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把握显得很重要。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

例如,教材上介绍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依据的是“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时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但并没有将两者方法进行沟通。

事实上,熟悉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师都清楚,只需用一种方法(即用前项除以后项)便可分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细心的学生通过练习也能体察到这一点,但道理何在?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点价值:⑴它沟通了分数、除法、比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把新旧知识融汇贯通;⑵在探究过程中能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举例验证,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看似一个平常的练习,却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我们的教材(尤其是旧版教材)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有待我们去开发,有待我们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内容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2新学期开始了,按照学校工作安排,重新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6篇教师参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收货感悟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6篇教师参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收货感悟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已有半月之余,借助网络资源和媒体技术,我也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学习,由此感受颇深。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学习心得。

一、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科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显于此。

课程标准新增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的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新增了学习质量包括学习资料内涵和学习资料描述。

新增的学业质量包括学习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各个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细化了评价与考试的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内容。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

二、教学中的新思考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呢?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数学想法,耐心一点,静待花开。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用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还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中体现趣味性,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耐心思考,他们的语言表达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孩子数学素养的养成在于一朝一夕,慢慢积累,我们教师心中始终要怀有信念,慢慢助力。

记得一年级上学期我在教学四个桃子怎样分的时候,准备了四个大白桃和两个盘子,学生听完活动内容后,纷纷想上台展示,那时他们的兴趣已油然而生。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体会(一)2022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暑假中,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课程改革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

一、新旧课标的主要变化1.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主要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主要包括“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语言主要包括“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

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二、对结构化的理解知识结构化,就是将累积的知识进行关联,并形成具有良好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化是从具体知识中抽提认识思路和基本观念,再用获得的认识思路、基本观念将更多具体知识关联起来,形成更好的知识结构.可以分别聚焦于知识关联、知识应用和价值意义体验等对知识结构化的结果进行表达,不同的表达形式会有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功能.知识结构化具有“理解、巩固和提取”、“检索、应用和迁移”、“孕育、调控和增值”三方面功能。

结构化的知识,是处于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更利于知识的检索、应用,更利于创新。

教学中,要着眼“结构化意识、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整理”。

1.结构化意识。

教师以往的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一点教一点,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是片面、碎片化的知识,杂乱无章。

教师要有结构化意识、结构化思维,整体考虑知识的抽象、联结及拓展,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思考,从知识的多种呈现方式处提取,从知识版块间的比较中寻找,整体构建知识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一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一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一第一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总体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
此次《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
《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①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
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②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2、符号意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这样几层意思值得我们体会:
①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②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③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
式。

关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①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
号意识;
②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③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具体给出空间观念的内涵,而是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几个表征出发对其进行描述:
①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
际物体;
②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③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④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空间观念的培养:
①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课程内容;
②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ⅰ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ⅱ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ⅲ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几何直观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
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何直观的培养:
①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习惯;
②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
③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④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5、数据分析观念
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据分析观念解释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对数据分析观念要求的分析:
①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③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