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教案
第十章 民族民间体育 押加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
押加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押加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使95%以上的学生能运用基本技术动作进行实战训练。
②技能目标:通过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有氧耐力等体能素质。
③情感目标:充分调动学习的欲望与激情,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探究性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和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永不言败的精神。
重难点①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押加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使95%以上的学生能运用基本技术动作进行实战训练。
②通过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有氧耐力等体能素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开始部分教学内容①集合整队。
②检查服装,师生问好。
③安排见习生④宣布课的内容。
教学指导①教师检查服装,师生问好。
②教师宣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
学生活动①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上课人数。
组织形式:(四列编队)●●●●●●●●●●●●●●●●●●●●●●●●●●●●●●●●●●●●●●●●▲要求:快、静、齐。
活动2【活动】准备部分教学内容①慢跑成圈。
②带操。
教学指导①教师领跑,并讲解跑时的动作要领。
②教师指挥学生半面左右转面向教师。
③教师领操,边做边喊口令指导学生听音乐做带操。
学生活动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跑成圈。
②在教师指挥下半面左右转面向教师。
③听音乐跟教师做带操。
组织形式:(慢跑成圆)要求:①分组慢跑成圈,间距均匀。
②做带操时动作舒展大方,协调有力,节奏感强。
活动3【活动】基础部分教学内容①牵引后蹬跑②牵引爬③押加教学指导①教师简单讲解示范讲解示范――指导牵引练习――指导有带练习②教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
③教师指导学生看平板上的资料,了解并学习相对应的动作,学会蹬、爬、拉、滑、压等技术,。
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看的动作进行练习。
⑤教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
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作要领,进一步加深动作理解双脚蹬角合适,滑步平衡,悬空时的沉肩引体向前扑压。
民间体育教案
民间体育教案标题:民间体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民间体育活动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
通过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并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教案目标:1. 了解民间体育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民间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技巧;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5.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民间体育的概念和特点;2. 民间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民间体育项目的技巧讲解和实践;2.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民间体育项目的器材和场地准备;2. 学生分组准备;3.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示范。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民间体育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民间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踢毽子、跳绳、打陀螺等。
教师可以结合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步骤三: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民间体育项目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团队合作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例如进行民间体育项目的比赛、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技巧。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反思讨论,包括学生对民间体育的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等。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民间体育的心得体会、整理民间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体育项目的比赛或表演,展示所学技能;2. 邀请民间体育专家或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拓宽学生的视野;3.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创新,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11民族民间体育《竹竿舞》教案设计
《竹竿舞》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价值竹竿舞是一项艺体相结合,极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项目,简单易学,既具有表演的性质,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又能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
将竹竿舞这一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引进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充分考虑到此项运动的特点:舞者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通过对它的学习与尝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
在竿间来回地跳跃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下肢力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通过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互合作能力,有利于建立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教材设计思路八年级的学生身心等各方面素质发展较快,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颖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内心向往成功,乐于表现和展示,并且初步具备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以基本掌握竹_舞平步、磨刀步、搓绳小步、双垫步基本步法及开一合、开开一合合基本节奏打法。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练习奠定基础。
二、竹竿舞基本舞步“平步”(一)动作方法两脚膝关节微屈正对竹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在“开一合”的节奏中,当打竿节奏处在“合”位置时,右脚蹬地,左脚向前跃进屈膝缓冲,踏落在打竿节奏的第一个“开”位置。
左脚着地后膝关节微屈缓冲,紧接着蹬地向前跃起,右脚踏落在打竿节奏处在“合”的位置。
左右脚交替在“开一合”的节奏中向前跃进。
(二)动作要点在“开一合”的节奏中,用平常的步法,左右脚交替向前跳跃。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开一合”打竿节奏的掌握。
难点:脚步与打竿节奏的配合。
三、竹竿舞基本舞步“磨刀步”(一)动作方法左右脚交替向前跳跃两步后,再退跳一步。
左右脚交替向前跳跃两步动作方法与“平步”前两步相同,即两脚膝关节微屈正对竹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在“开一合”的节奏中,当打竿节奏处在“合”位置时,右脚蹬地,左脚向前跃进屈膝缓冲,踏落在打竿处在“开合”节奏的第一个“开”位置。
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八年级(2023年修订)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体育摆手舞教学设计
.《摆手舞》教材版本:改编版(作为校本教材)教材分析:通过湖南之行,我们了解到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为甚。
摆手舞是摆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摆手活动原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祈求村寨兴旺、欢庆丰收的民俗活动。
土家族地区对于摆手活动的名称叫法各异,湖北来凤、湖南龙山一带叫做“社巴日”,湖南保靖称之为“调年”,湖南永顺又叫“社巴巴”,其民俗意义都是一致的——祈禳。
举行摆手活动的时间,除个别地方在二、三月份或五、六月进行外,一般均在正月初三至十七之间举行,且大多在夜晚。
短则三天,长则可达七天。
摆手活动按规模可分为“小摆手”与“大摆手”两种,“小摆手”规模小,仅以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为主,人数几十或上百,活动时间较短,多在摆手堂内进行,舞蹈动作多以农事和生活动作为主;“大摆手”规模宏大,往往是数十个村寨联合举行,人数多达几千甚至上万,不仅活动时间长,而且内容也较丰富,多在野外进行,它包括请神祭祀、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演“毛古斯”、表演军事竞技、游戏等。
摆手舞是集体舞蹈,场面越大越能显示它的精气神。
它的形式比较简单,由一个人在“摆手堂”(或摆手坪)中央的一棵大树下(多为水杉、柏树或桂花树)敲锣击鼓,其他人围成环形,随着锣鼓的节奏,一边转圈一边跳摆手舞。
有时两人一行,有时四人一行,队形依人数多少而定。
摆手舞最初不分男女,女的在里圈,男的在外圈,后来由于受到汉民族封建礼教影响,女性逐渐退出。
在摆手的行列前面有“导摆者”,行列后有“押摆者”,行列间有“示摆者”,“男女相携,翩跹进退”。
队形整齐,动作粗犷,下面将要学习的是经朱小红老师改编的摆手舞。
教学内容:学跳摆手舞教学目标:通过学跳土家摆手舞,让学生感受热闹的劳动场面和土家族的风俗民情,学生产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摆手舞的基本舞步教学难点:手臂自然地摆动,同边动作协调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先要给你们跳一段舞蹈,请你认真的观看,然后回答问题:老师跳的是什么舞蹈?哪个民族?2、老师表演《摆手舞》3、学生回答问题:摆手舞、摆手、同边4、师总结:老师跳的就是“摆手舞”,来自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土家族。
名族传统体育教案
名族传统体育教案教案标题:名族传统体育教案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传统体育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和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教案适用于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包括起源、规则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一种或多种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介绍一个或多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是否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你们是否参与过类似的活动?2. 知识讲解:- 分组或个别讲解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包括起源、规则和意义。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传统体育的理解。
3. 技能训练:- 选择一种或多种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技能训练,如踢毽子、打陀螺、跳绳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活动难度。
- 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个别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和动作。
4. 活动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活动的实际体验,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
- 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5. 总结和展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讨论传统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技能训练和活动体验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基本技能和规则。
2.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3. 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4.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十一章民族民间体育垒球(教案)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
垒球教学内容1、认知垒球(球性练习)。
2、游戏“齐心协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垒球做各种练习,抛投、抛接、掷远等。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垒球、熟悉垒球,会用垒球做各种游戏练习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加强诚信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球性练习的基本动作难点: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自身对垒球的控制教学过程1【活动】热身激趣一、教学常规1、师生问好,注意力集中练习。
2、安排见习生,强调安全,宣布本课内容、目标和重难点。
3、带领学生进行螺旋跑4、指导并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5、讲解游戏方法和要求6、组织实施游戏练习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身操①腹背运动4*8拍②左右推手练习 30次③双人压肩30次④两人互背每人5次游戏:击掌传球(当听到哨声时停止击掌,球在哪个同学手里哪个同学就要展示一下自我。
)2【导入】学习体验1、以问题导入方式进行教学2、教师提出问题:a奥运投掷项目有几种b投掷垒球的方法有哪些3【活动】学习体验熟悉球性练习:1、脚夹起球用手接2、原地抛球击掌,看谁击掌次数最多,球不能落地a投掷垒球的方法不限b规定动作投掷练习①双手头上前抛②双手胯下前抛4【讲授】学习体验1、组织学生实践体验,随时启发协调用力2、教师示范,巡回监督指导3、语言激励,纠正错误动作5【测试】学习体验组织队形:学生以垫子为中心围成圆,面向垫子站立,人手一球。
要求:当老师下达口令后统一向指定地点(垫子或球筐)投掷垒球,击中垫子得一分,投到球筐里得三分,最后看谁投的准。
预备是准备,哨响投掷,再哨响捡球。
6【活动】恢复身心1、“齐心协力”游戏(几人一组,排头抓后面一个人的脚踝,后面人抓后面人脚踝。
另外一只手抓前面一个人肩膀,排头领路,后面同学单腿跳动。
三人、四人、五人试试)。
2、跟随音乐放松3、两人互相拍拍肩膀、后背等放松4、自我评价、互评5、老师点评6、布置课后作业7、回收器材。
民俗体育教案
民俗体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教案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蹴球是从我国古代蹴鞠游戏发展而来的,是在10米?0米的场地上,以本球击打目标球为得分手段的竞技运动。
1999年,国家民委正式将蹴球项目列为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我区是少数民族回族居住地,同时还有满族、蒙古族等大量少数名族,因此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我选择了蹴球这一民间的传统项目作为本节课的教材,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一方面可以增进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维敏捷而果断。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极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注意力不够集中,结合本节课的教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热爱,增强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
四、教学流程(一)热身准备阶段(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宣布教学内容、进行安全教育(2)热身跑------围绕蹴球场地对角线跑动(3)自编韵律操【设计意图】活动各关节,达到热身的目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同时也为课的开始做准备,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二)导入探究阶段(1)辅助练习一:左右脚前脚掌连续触球(2)辅助练习二:前脚掌反复搓球(3)辅助练习三:单腿支撑练习【设计意图】熟悉球性,提高脚掌对球体的感觉和控制能力,发展学生的平衡和灵活性(3)导入视频,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探究学习练习一:统一口令,原地徒手进行练习练习二:分组练习,两人一组尝试近距离1米内的正面蹴球【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蹴球动作形成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进一步加强对动作的正确定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分组练习教师便于指导,学生也能够明确正确的用力顺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4)集中纠正错误动作,增加距离为1—2米内的正面蹴球练习【设计意图】再次集中强化动作记忆,分层级递进式的教学,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需求,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5)学习成果展示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进行展示【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三)素质拓展阶段名称:水果蹲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各组分别以水果命名,。
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体育 跳绳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体育八年级
跳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体会一绳多用的方法。
2.通过学生在跳绳中主动设计、创造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处于模仿和创新阶段,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创新出更多的跳绳方法,上课时间正好是冬季,所以选择了冬锻项目。
重点难点
1.发挥队员创新意识,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掌握双人跳的方法。
2.体验在多人跳绳时的协作感受。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主题导入阶段
一、常规:
1、体委集合、整队向教师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课的任务、
4、安排见习生。
活动2【讲授】热身激趣阶段
二、准备活动
1、游戏:抓尾巴
方法:将绳放在腰后做成一条尾巴,同学间相互追逐将对方的尾巴抓主,多者为胜。
2、绳操
学生活动
1、复习单人跳练习:
①并脚跳
②双脚交替跳
③向后跳
④交叉跳。
⑤双摇跳
2、学习双人跳绳的方法,可选择:一人带一人或两人摇绳跳
3、自主练习
①分1、2、3、4三个区域。
A、掌握一种双人跳练习区。
B、掌握两种双人跳练习区。
C、创新自创:(以双人跳为主)
②展示。
3、每组一根长绳绕“8”字跳。
4、每组展示跳长绳的方法
活动3【活动】发展与提高阶段三、两人三脚跑接力
1、学生练习
2、接力比赛。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教案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精品教案民族民间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
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还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小学三、四年级介绍部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供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学实际选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知识,能说出所学运动项目的名称、方法等。
2、基本掌握几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动作方法,并能够参加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能够与同伴相互合作,遵守活动规则,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价值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具有趣味性、普及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比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学习和体验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及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强健身体,普及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教育,激发热爱祖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内容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初步掌握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的要求,本章选编了一些在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
这些体育活动项目,贴近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喜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观赏性、游戏性,并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推广。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表8-1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教学内容安排建议(一)拍毽子拍毽子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名称各异,方法多样。
它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軔性、协调性,培养时空感和控制肢体的能力等有较好的作用,也是一项终身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图8-1〜8-6)。
【动作方法】【教学建议】〇学习拍毽子花样之前,应明确各个动作的手臂摆动方向、脚的移动、位置、拍毽子时机等,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再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学练的信心。
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 11 民族民间体育 课件 (1)
2.成本低,效果好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非常明 显,如跳绳对青少年骨骼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 作用,抖空竹对青少年视力的改善非常有效。
3.建身护体,获益良多
人们通常通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来达到健身护体的目的例如,在抢花炮的 过程中,人体骨骼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得到 增强,促进了血液循环,从而使人体各器官 组织供血、供氧充分,新陈代谢也得到改
添了抖空竹的魅力。
民族民间体育 (第二课时)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1.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2.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 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1.简便易学,趣味十足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大多兴起于民间, 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娱乐活动,其组织形 式相对简单,易于学习,如踢毽子、跳绳、
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裁判规则
古人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与作为竞技运 动的现代体育是完全不同的。竞技运动需要 严格的规则去限制竞技者的不当行为,而古 代体育井不以严格的规则来制约参与者这些 规则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更多的是为伦理道
德服务的。
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
1.抖空竹的基本技术 上扣抖用途:挺高快速旋转空竹的能
进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时,除了要 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注意:(1)饭后不可马 上进行是幅度大或难度高的动作,因其运动 量大且弹跳次数多,容易造成肠胃不适;(2) 运动时要留意周围人员或物品,保持适当的 距离;(3)运动中如果感觉不适,应立即停
下来。
转移平稳流畅。
2.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竹竿舞的基本舞步用 途:学会用不同的步法在 竹竿碰击产生的节奏中顺 畅移行,发展下肢灵活性, 提高跳跃能力。要领: “开”时行进,“合”时节奏用途: 掌握节奏,学会跟随节 奏在竹竿间自由移动, 发展动作协调性与灵活 性。要领:用心去听, 用眼去观,脚随竹动,
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体育 竹竿舞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体育八年级
竹竿舞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的基本节奏和跳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基本掌握竹竿舞“开,开,合,合”节奏的基本跳法以及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性、提高节奏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尊重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2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基本素质好、协调性好但却不喜欢枯燥的专项练习,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是特别强。
所以教师必须采用新颖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教法,学生学练兴趣才能够被很好的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的快乐的参与练习。
而且这项民族体育运动恰好符合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水平四)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竹竿舞的基本跳法难点解决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及节奏感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教学流程课堂常规→创设情景(上山进入苗寨→主人热情的款待→受邀跳竹竿舞→互相探讨学习→拾柴火大赛→篝火晚会)→下课常规→归还器材。
活动2【导入】准备部分课的内容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集队,2.报告人数3.师生问好4.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5.检查服装6.安排见习生7.老师今天带大家去苗寨玩一玩。
教与学活动1. 教师认真听取汇报2. 师生问好3. 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4. 强调安全问题5. 安排见习生教学组织与要求组织图形(1)●○○○○○○○○○●○○○○○○○○○●○○○○○○○○○●○○○○○○○○○▲教师要求列队迅速、整齐,做到快、静、齐时间2分钟教学意图1. 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作风和行为规范.2.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3. 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活动3【导入】引趣部分课的内容1.上山进入苗寨慢跑上山“S”型关节操7节(8拍4)2.主人热情的款待一边示范,一边喊着“开开、合合”(口令由慢过度到常速)3.伴着动感十足的音乐,让我们欢快地边击掌边跳起来。
4.原地打节拍。
教与学活动1.师生共同示范给大家看,讲解要求。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精品教案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精品教案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继承性和民俗性特点。
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和掌握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体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特点,感受活动的乐趣;促进身体灵敏、协调、速度、力量等基本素质和活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竞争精神;促使这些游戏在课间和课外活动中得到广泛开展,并继续传承下去。
二、教学内容与设计构想课程标准加强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在水平一的运动技能中,不仅提出了要“学习一些武术的基本动作”,还明确提出要“学习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小学一、二年级选编了在我国流传已久,广泛开展的几项贴近儿童生活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如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等。
小学一、二年级选编内容是根据这个阶段学生身心特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从小认识、学习、掌握祖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健体育心;在普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体育文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一些浅显的内容使其更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极易在小学中开展。
在活动中他们可以自发地玩,可以自己制定和改变规则,使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尽情地享受游戏的愉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小学一、二年级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各项教材,都是些最简单的动作,由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体能差异不大,这部分教材内容没有按年级划分。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当地文化特点,结合学生体能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和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表8-1)。
第十一章民族民间体育舞龙文化(教案)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
舞龙文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舞龙文化,理解“8”字舞龙动作在完成舞龙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舞龙运动的健身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学练,90%学生掌握原地与行进间“8”字舞龙动作技术,做到龙体运动轨迹的圆滑、顺畅,提高学生力量、协调和灵敏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舞龙运动的兴趣,陶冶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八年级(3)班学生,共40人,男女各20人。
该班学生热情、沉稳,善于团结互助,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他们好奇,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身体素质并不突出,且差异较大。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利用自制舞龙道具和使用真龙道具,让学生对舞龙运动的喜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8”字舞龙基本动作。
难点:各把位协调跟进,龙体运动轨迹圆滑顺畅。
教学过程1【导入】常规导入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明确本次课的内容、目标及注意事项。
2【活动】开始热身部分通过自由选择路线的慢跑及棍操的内容,起到充分热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活动】学习与提高部分(1)观看展板图片,了解舞龙运动的民族体育文化特色。
通过展示图片和动作示范,引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舞龙动作技术的兴趣。
(2)持棍模仿练习。
教师讲解示范,分解动作与完整动作相结合,建立学生正确的动作概念与表象。
(3)持棍练习“8”字舞龙的基本动作,强调龙把舞动时立圆,各把位协调跟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学习下,逐渐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
(4)分组制作简易龙的道具,练习“8”字舞龙的基本动作,发挥龙头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把位协调跟进动作。
(5)持真龙道具,由慢到快,练习“8”字舞龙基本动作,在龙头的带领下,形成以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圆滑流畅,团结协作精神。
民族民间体育——毽球、跳跃练习教案
八年级第十一章民族民间体育——毽球、跳跃练习教案教材内容毽球、跳跃综合练习器材1、接力棒4根2、毽球若干教学目标认识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自我健体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技能目标:利用毽球,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扬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精神。
阶段时间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教学要求收心引趣3分钟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检查服装,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任务,强调纪律、安全。
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要求:集合快、静、齐精神饱满××××○○○○××××○○○○××××○○○○××××○○○○▲教法:1、宣布课内容2、上课内容介绍,激起学生兴趣热身准备7分钟一、热身跑1、蛇形跑2、螺旋形跑二、准备活动1、头颈运动2、肩部运动3、双臂平展4、体侧运动5、扩胸运动6、踢腿运动7、跳跃运动热身跑队形:蛇形跑螺旋形跑队形:××××○○○○××××○○○○××××○○○○××××○○○○▲教法:①教师采用镜面示范领操;②听口令学生随老师练习。
要求:动作到位,舒展大方,整齐准确,愉快,达到热身效果。
基本活动7分钟10分钟毽球综合练习:一、踢毽球练习:1、介绍毽球:踢毽在我国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该运动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心肺功能,培养协调、灵敏反应能力等,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2、毽球的基本踢法——盘踢。
3、介绍其它部位踢毽或触毽:脚背、外脚背、胸部、头部、大腿。
《第八章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教学设计
水平二教材内容 1、竹竿舞; 2、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竹竿的多种形式练习,发展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2. 进行竹竿舞的学习,掌握基本技术并在实践中运用提高;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顺序课的内容运动负荷指导与练习法时间次数一常规练习:1、集合站队,师生相互问好。
2、创设情境,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3、合理分组,提出练习要求。
4、集中注意力练习:《红绿灯》3分钟1次1次1次2次1、练习队形:八路纵队,密集。
2、教与学法:(1)教师由游览家乡凤凰城为导入点,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2)教师合理分组,提出具体“出行”要求。
(3)师生互动,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3、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二热身练习:1、“坐火车”2、竹竿操:(1)屈伸练习(2)弓步举竿(3)体侧屈练习(4)俯背练习(5)跨跳练习(6)趣味划船8分钟1次2*8拍1、练习队形:一路纵队,圆形。
2、教与学法:(1)组织学生由八路纵队一条龙形式变为一路纵队,在教师带领下进入车站,对号进入车厢。
(2)坐火车练习时,指导学生左手拿杆,按教师要求在火车道上行进,至终点下车。
(3)进行集体竹竿操训练,教师示范与学生合作练习紧密结合。
3、要求:轻松活拨,遵守纪律,充分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顺序课的内容运动负荷指导与练习法时间次数三1、竹竿舞:(1)徒手进行打杆、跳杆的技术练习(2)跳过一组杆练习(3)跳过两组杆练习(4)跳过四组杆展示22分钟在教师组织下练习1、练习队形:各组同学在准备区圆上站立。
2、教与学法:(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徒手打杆训练。
(2)进行步法练习,突破重、难点。
(3)组织学生进行跳过一组杆的练习、两组杆的练习,教师注意巡回指导。
(4)在熟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练习,组织各组学生进行展示活动。
(5)组织学生进行跳四组杆的练习。
3、要求:团结协作,注意安全,勇于创新。
2、游戏:钓鱼4分钟教与学法:(1)布置场地器材(在上图内进行游戏)(2)教师运用语言设定情景,讲解游戏方法,组织游戏。
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体育 竹竿舞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体育八年级
名族民间体育竹竿舞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扩宽视野,了解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要领敲好节拍,跳跃协调,,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提高学生灵敏性、协调性和弹跳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竹竿舞的基本节奏,敲好节拍、跳跃协调。
2、教学难点打竿与跳竿的步伐协调配合。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要求水平四,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
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和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运用所学动作的机会。
让学生从中体会本民族的特色,在课堂中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引趣一、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导入引趣(3分钟)1、课堂常规2、导入引趣导入,提出“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同学们了解少数民族健身和娱乐项目有哪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活动2【讲授】讲授二、准备活动,愉悦身心(5分钟)1、徒手操1一8节2、课课练一分钟跳绳三、基本部分,合作学习(32分钟)1、活动一教师讲解示范两开两合打竿跳竿动作技术2、活动二教师徒手领做两开两合打竿跳竿练习3、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用跳绳代替竹竿练习4、活动四分四个小组在竹竿上练习,教师巡迴辅导5、活动五小组探究学习,分四个小组进行,创编学习,梯形;井字形;米字形上竿练习,小组长负责。
6、活动六小组创编动作展示(音乐伴奏),师生点评。
四、结束部分,放松小结(5分钟)1、放松活动放音乐,学生跳《小苹果》舞。
2、师生互评本次课3、布置作业课后五人一组用跳绳代替竹竿练习4、收还器材,宣布下课5、场地器材学生田径场、大竹竿8根、小竹竿32根、跳绳40根6、运动负荷练习密度40—45%平均心率140—150次每分钟五、课后小结1、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2、个别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需要加强,下一节课应做到因材施教3、教学方法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活动3【作业】课后作业五人一组用跳绳代替竹竿进行竹竿舞练习。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11民族民间体育《踢花毽》教案设计
《踢花毽》教案一、教材分析在踢花毽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主要侧重地选择了一些常用且简单易学的技术动作,在踢花毽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及腿部力量素质。
在课的结束部分增加了踢花毽的教学比赛安排,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踢花毽的技术动作,并以踢花毽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以踢花毽为窗口,使学生进一步探求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教材中踢花毽的技术动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若想熟练掌握踢花毽的技术动作需要反复的练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指导。
(一)踢花毽的教材内容与设计思路1.踢花毽的教材内容踢花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盘踢、拐踢、磕踢、绷踢几种踢法的学习,其中包括技术动作的学习,重点难点强化练习,易犯错误的纠正等部分。
为了拓展与提高学生对踢毽子水平和学习兴趣,本章还简单介绍了里接、交踢、上头三种花样踢法。
踢花毽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运动,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技术动作前的一些辅助技术动作的练习也是必要的,如在进行正式学习前做一些徒手动作的练习和组织简单的游戏性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速度和学习踢花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踢花毽的兴趣。
2.踢花毽的教材设计思路踢花毽是一种游戏色彩较浓厚的传统运动项目,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或许已经习得或掌握了些许技术动作。
为了使学生深人具体的了解学习踢花毽,体会踢花毽的趣味性及健身意义,本教材详细讲解了盘踢、拐踢、磕踢、绷踢和简单介绍里接、交踢、上头等常见的花毽踢法。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踢花毽的兴趣,在技术动作学习前与学习完成后分别安排了踢花毽的游戏性质的双人对踢、多人传踢及教学比赛,并启发学生对所学技术进行编排和练习。
(二)教材搭配建议踢花毽对学生腿部力量及上下肢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在学习踢花毽的同时进行相应的体能练习,如结合一些田径中的腿部力量练习,武术、健美操中的协调性的练习,会提高毽的学习速度及效果。
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扯江山
刘乔生
指导思想
• 二、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
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创设团结互动,合作 快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 锻炼,并在注重发展民族体育活动的过程 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 生对民族体育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关分析
• “扯江山”是我国民族体育活动的一种,
• 圈内双方可以阻挡对方队员过河也可以相互拉扯,出界的队员则伤失战斗能力和在领地外双脚落地了的队 Nhomakorabea退去比赛
• (4)出去战斗的队员过河后不能回到自己的阵地。 • 重点:游戏的方法与规则 • 难点:进攻和防守的灵活运用
结束部分
• 四 结束部分 • 一 集合整队 • 放松练习 • 二 总结本课内容及其一些此次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和以后应该注意的事
• 教师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内容和课堂要求组织: • XXXXXXXX
XXXXXXXX
• XXXXXXXX • XXXXXXXX
• 要求 集合要快静齐 • 二准备部分
准备活动
• 准备活动: • (1)绕场跑(2圈) • (2)小游戏(单脚跳过小河占领领地) • 方法:看右图,在篮球场画好四块此图。圈的直径1.5米,两圈之间为河,两圈旁的筐
项
• 五 宣布下课
在我小时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活 动,集运动和娱乐为一体,不受场地、器 材及人数的限制。此活动能提高学生弹跳 力,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以 及机智勇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1
•2 •3
学习目标
敢勇 性速 豪学育过民习 ,于培 等度提 感生学程族和让 顽进养 身,高 和对习中体锻学 强取学 体协学 自民得,育炼生 拼以生 素调生 信族兴激活,在 搏及团 质性弹 心体趣发动并快 的机结 。,跳 。育,学的在乐 精智协 灵力 的培生教注中 神勇作 敏, 自养体学重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教案
Sports and health of Grade 8 of PEP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教案
前言: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本教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体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蹴球是从我国古代蹴鞠游戏发展而来的,是在10米?0米的场地上,以本球击打目标球为得分手段的竞技运动。
1999年,国家民委正式将蹴球项目列为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我区是少数民族回族居住地,同时还有满族、蒙古族等大量少数名族,因此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我选
择了蹴球这一民间的传统项目作为本节课的教材,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一方面可以增进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维敏捷而果断。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极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注意力不够集中,结合本节课的教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热爱,增强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
四、教学流程
(一)热身准备阶段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宣布教学内容、进行安全教育
(2)热身跑------围绕蹴球场地对角线跑动
(3)自编韵律操
【设计意图】活动各关节,达到热身的目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同时也为课的开始做准备,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
(二)导入探究阶段
(1)辅助练习一:左右脚前脚掌连续触球
(2)辅助练习二:前脚掌反复搓球
(3)辅助练习三:单腿支撑练习
【设计意图】熟悉球性,提高脚掌对球体的感觉和控制能力,发展学生的平衡和灵活性
(3)导入视频,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探究学习
练习一:统一口令,原地徒手进行练习
练习二:分组练习,两人一组尝试近距离1米内的正面蹴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蹴球动作形成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进一步加强对动作的正确定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分组练习教师便于指导,学生也能够明确正确的用力顺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4)集中纠正错误动作,增加距离为1—2米内的正面蹴球练习
【设计意图】再次集中强化动作记忆,分层级递进式的教学,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需求,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学习成果展示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
(三)素质拓展阶段
名称:水果蹲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各组分别以水果命名,例如:苹果、香蕉、橘子、鸭梨,听到口令后手搭肩膀边喊口令边做蹲起4个,反复轮换做3-4次,出错的队连续做原地纵跳5个,直到游戏结束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对下肢力量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设计了游戏,通过这种娱乐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为动作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身心放松阶段
放松操4-5节,师生之间互评、自评。
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使身心得到放松,逐步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五、安全防范
课前加强安全教育,在器材的选择上,实心球代替了蹴球,降低运动的危险指数。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