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

合集下载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西的非遗文化

广西的非遗文化

广西的非遗文化广西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等。

以下是广西非遗文化的一些代表性项目:1. 侗族草帽制作技艺:这种草帽在广西壮族和侗族地区非常流行,被称为“芦苇帽子”。

这种草帽手工制作,需要挑选合适的芦苇,进行拼接、剪裁、编织等工序。

草帽轻盈透气、防晒保暖,既实用又美观。

2. 广西壮族织锦: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壮锦是一种以织锦为主要手段,以织锦图案为主题,融合了民俗、饮食、建筑、文化等方面符号的艺术品。

壮锦以图案精美,色彩鲜亮,纹样繁多,质地坚韧为特点,享有很高的声望。

3. 侗族草编技艺:侗族草编属于弯竹编一类,常常应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家居装饰品等等。

侗族草编技艺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侗族草编一般采用芦苇、竹子、藤条等材料,经过弯曲、结合、编织等工艺,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

4. 壮族芦笙: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管弦乐器,被视为广西的“国乐”。

芦笙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曾经在一些重大文艺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壮族芦笙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东方笛箫之王”。

5. 壮侗族龙舟制作技艺:龙舟是一种古老的舟式,壮侗族龙舟制作技艺是广西非遗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龙舟需要精湛的木工技艺,对原材料的选取也有一定要求。

壮侗族龙舟演出剧目通常会选自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广西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代表性项目,这些项目都承载着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等文化遗产,体现了广西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文化风貌,向世人展示了广西非遗文化之美。

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话三分钟

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话三分钟

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话三分钟
广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方。

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值得我们了解。

首先,广西的壮族歌舞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以歌舞表达情感和生活方式。

壮族的歌舞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是“田野歌舞”,它描绘了农村劳动和壮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壮族的舞蹈动作独特、优美,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其次,广西的嗜好茶文化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的茶叶种类繁多,品种独特,广西人民对茶有着热爱和崇敬。

广西的茶文化强调茶艺和茶道的修养,人们通过品茶来放松身心,交流情感。

茶文化在广西的乡村和农村地区非常流行,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喝茶,谈天说地,享受茶叶的香气和美味。

最后,广西的南狮文化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南狮是一种传统的舞狮形式,在广西的庆祝活动中非常盛行。

南狮舞动作矫健豪放,寓意吉祥和祈福。

南狮舞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广西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上,人们经常能看到南狮舞的精彩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这些只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小部分,广西还有许多其他有趣丰富的文化遗产等待我们去探索和了解。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广西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广西三传统风俗是众多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这些文化体现了广西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也是广西人民独特的精神符号。

三传统风俗由黎族的“赛龙船”、壮族的“歌圩”的“月牙龙”和“牛鬼节”组成,它们经历了岁月沉淀,历久弥新,成为了广西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下面将对这三项传统文化一一阐述。

一、赛龙船赛龙船,是广西黎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和运动项目,也是世界三大龙舟赛之一。

据传赛龙船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时期的江南地区,通过世纪的演变和升华,后来来到了广西黎族的生活中。

赛龙船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是黎族人民纪念其挣脱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的重要节日。

这个节日,所有的村子都会组织自己的龙船队,展开角逐。

龙船体长9-11米,表面装饰着用鲜艳的锦缎制成的五颜六色的龙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赛龙船比赛是几十人的队伍共舞,掌舵技能和船员之间的协同配合相当关键,讲究的是“人齐、划一、行一、停一”。

特别是在比赛的最后一刻,“划一、齐一”两声口令,船员们会齐木弛划,一同向前冲刺,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成为年度龙舟赛的冠军,也为广西黎族人民增添了一份节日气氛。

二、歌圩歌圩,是壮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是壮族人民举办集会、耍技能、大快朵颐、恋爱交友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歌圩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开始,为期三天。

这时,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广场,感受到了壮族招财进宝的文化特色。

歌圩场上,男女老少都会参加,有刀枪骑射、歌舞、戏剧和抢茶、赛龙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

各色面点和美食也令人难以抵挡,车水马龙,德高望重之家经营的店铺生意兴隆。

在歌圩中,壮族人民更看重的是交友和恋爱,这也是歌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战”、“莫借故而约”等情诗经典在歌圩中一遍遍传唱,从中流露着壮族人民的热情、乐观和豁达。

三、牛鬼节牛鬼节,是广西南宁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南宁独特的文化表达和民俗遗产。

它是源于当地僵尸传说和土地神信仰,被共同认为是祭祀偎灵神的一种活动。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西特色民俗文化。

1. 壮族三月三: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夯、跳广西锦歌等传统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品尝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糍粑等。

2. 侗族歌楼: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歌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侗族歌楼是一座结合娱乐、表演和宗教活动的建筑物,通常有三层。

在歌楼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杂技、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侗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3. 瑶族芦笙节: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瑶族芦笙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芦笙是瑶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节是人们欢庆丰收、祈福的重要场合。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瑶族服装,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游行活动。

4. 壮族苗族歌仔戏:壮族和苗族是广西的两个重要民族,壮族苗族歌仔戏是他们的传统戏剧形式。

这种戏剧以歌唱为主,结合音乐、舞蹈和表演,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的演员们会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5. 岜沙舞:岜沙舞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而闻名。

这种舞蹈通常由壮族女子表演,她们穿着鲜艳的壮族服装,手持彩绸,跳着优美的舞蹈动作。

岜沙舞的舞姿优雅、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6. 青年节龙舟赛:龙舟赛是广西壮族青年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五月五日,青年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

这项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术,也加强了青年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奇峰、怪石和清水,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绚丽多彩的广西文化

绚丽多彩的广西文化

感谢观看
一、民俗文化
地方方言
广西为我国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使用多种少数民 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语言的使用区域参差交错,各种语 言间相互影响。全区总共有汉语、壮语、勉语、布努语、 拉珈语、苗语、侗语等13种民族语言,故后人定义广西 方言种类之多,堪称中国第一。
一、民俗文化
传统服饰
古时候,广西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服饰。近代,城镇 汉族及部分壮族知识分子开始流行西服。后来,各民族 之间相互平等,服饰方面的自由也渐渐步入正轨,少数 民族服饰受到尊重和保护。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 加强,各民族间的服饰逐渐统一起来。时至今日,广西 人民在隆重的节日会着民族服饰,平常日子多以日常服 饰居多,服饰日趋多样化。
三、传统技艺
据资料分析,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主 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西南部的上南中南、下南的毛南族等地。
花竹帽的基本造型为平面和圆锥体的立 体组合,其帽形简洁大方,外观秀美玲珑, 编织构成图案美观秀丽,给人以赏心悦目审 美享受。2011年入选第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竹帽 编织技
四、特色文化
由于广西独特地理环境和多民族多类型的文化 历史,带给了广西一种多元的化并存的地域文化, 形成了广西独特的地域色彩。如百越文化、壮族文 化、北部湾文化、红水河文化、八桂文化等。
其中,八桂文化是广西地域文化具有独特色彩 的花朵,其是以内涵丰富、古老神奇为特色,以本 土性和兼容性和谐统一头表征,它是其中影响力较 大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民间文学
刘三姐歌谣
标志。刘三姐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 的民族性,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承比较完整, 传播广泛。刘三姐歌谣不仅对广西人民影响深 刻,而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2006年入选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广西的传统元素包括壮族、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壮族绣球、侗族鼓楼、苗族银饰等传统工艺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广西的传统元素。

一、壮族文化壮族是广西最大的民族群体,也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壮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歌乐舞,善歌咏诗。

他们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绣有独特的花纹,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壮族绣球是壮族民间工艺品的代表之一、绣球由丝绸制成,色彩绚丽多样,常用于节日庆典和婚礼仪式上,作为饰物和礼品。

绣球花纹繁复精致,形状各异,寓意着吉祥和美满。

除了绣球,壮族还以剪纸、木雕等传统工艺出名。

壮族剪纸通常用鸟、花、虫等自然元素作为图案,花纹简洁大方,寓意吉祥如意。

壮族木雕则以精细的雕刻技法和生动的形象著称,常以龙、凤等神兽为主题。

二、瑶族文化瑶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人口分布广泛,主要聚居在广西北部的山区。

瑶族人喜欢唱歌跳舞,热爱自然,尊重祖先,重视道德品质。

瑶族的服饰多采用亮丽的颜色,用线绣花为装饰。

瑶族工艺品以银饰为代表,瑶族的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形状独特,给人一种华丽和神秘的感觉。

瑶族银饰的图案多取自自然景色,如花鸟、山水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此外,瑶族还有发饰、手工织品等传统工艺品。

瑶族女子喜欢在头上插梳,插梳是她们的传统发饰,常用的材料有银、琥珀等。

瑶族的手工织品包括绣品、编织品等,色彩丰富多样,花纹精致,给人一种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三、苗族文化苗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喜欢歌舞和杂耍。

苗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布料制作的上衣和黑色腰带,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银饰。

苗族银饰是苗族工艺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苗族的银饰多用于民族仪式和节日庆典中,如苗族的花山节和蚂蚁婚礼等。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独特,形状多样,常见的图案有花鸟、虫蛇、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课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课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课 件
•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广西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Part01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 Nhomakorabea产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广西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 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的传统风俗、习惯、信仰、艺术等。
提高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加 强对广西民俗类非遗的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举办民俗活动
鼓励和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地方特 色的民俗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 与其中,增强其对非遗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建立非遗体验基地
建立非遗体验基地,提供公众亲 身体验和学习非遗的机会,促进
钦州跳岭头
总结词
钦州跳岭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的汉族民俗舞蹈,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祭祀祖先、祈求 丰收和平安为主要目的,活动内容独特且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
钦州跳岭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日举行,持续数天 。活动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表演,如戴面 具跳舞、敲锣打鼓、唱歌等。其中,最重要的仪式是“ 跳岭头”,即人们戴着面具,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表 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愿望。钦州跳岭头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当地汉族人民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非遗的深入了解和参与。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团结和凝聚力。
瑶族盘王节
总结词
瑶族盘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大 化、马山等县部分瑶族的传统节日,也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祭 祀祖先、祈求平安和丰收为主要目的, 活动内容独特且丰富多样。

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

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

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今天给各位分享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广西有哪些民俗文化?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2、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什么历史文化3、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4、广西特色文化有哪些?广西有哪些民俗文化?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广西的民俗文化很多,一时说不完,下面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广西的民俗活动:三月三歌圩壮族三月三歌圩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历尽沧桑,多次被禁,却屡禁不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特色鲜明,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歌圩文化”。

由壮族历史积淀而成的“三月三歌圩”这个文化母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是多种多样文化成分的集中表现,是壮族文化的集大成;或者说,壮族文化集中融合、凝聚于“歌圩”这个特定的文化形态上,与整个壮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三月三歌圩活动以青年人为主体,又以唱歌为中心,并藉以开展社交,但同时还进行抛绣球、抢花炮、舞狮子、演戏等文化娱乐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多职能的民族文化传统事象。

就其中的歌唱而言,它不仅是男女青年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广大民众满足他们求知、教育、审美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歌圩首先是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提供了学习山歌和展示歌才的场所,满足了他们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对了解和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壮族三月三歌节文化是壮族文化(包括物质的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的载体。

“歌圩”,是壮族民众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的周期性、集体性、传统性的聚会对歌活动形式。

歌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其性质、内容、形式、规模及功能都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广西的传统文化作文

广西的传统文化作文

广西的传统文化作文篇一《广西的彩调:舞动的民俗风情》在广西,有一种传统艺术,就像一个活泼的精灵,穿梭在大街小巷,那就是彩调。

记得有一次回老家,正好赶上村里有个小戏台演彩调。

戏还没开始,台下就已经围满了人,那场面,热闹得像一锅煮开了的粥。

小孩子们在人群里跑来跑去,时不时被大人训斥几句,但一转眼又没影了。

老人们坐在前排,手里拿着蒲扇,眼睛直直地盯着戏台,那神情比看到金元宝还专注。

彩调的服装那叫一个鲜艳。

女演员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裙摆就像盛开的喇叭花,男演员则一身长衫,看起来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书生。

他们的动作也是特别有趣,女演员走路的时候,像小鸭子似的一摇一摆,感觉随时能给观众抖出个乐子来。

男演员迈着小碎步,左一下右一下的,看着有点滑稽,但又非常有节奏感。

那些唱词,更是带着浓浓的广西味儿。

虽然我不是每一句都能听懂,但是那婉转的腔调就像山间的小溪一样,清脆而动听。

演员们在台上眉飞色舞,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被戏里的角色附身了。

每到精彩的地方,台下就会响起一片叫好声,还有人跟着音乐的节奏拍起手来。

那声音回荡在村子里,感觉整个村子都在跟着彩调一起跳动。

这彩调啊,它不像那些高雅的艺术让人觉得有距离感,它就像是村里的一个老熟人,在茶余饭后给大家带来无尽的欢乐,把广西的传统文化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承着。

篇二《舌尖上的广西:螺蛳粉的奇妙之旅》说起广西的传统文化,那不得不提到螺蛳粉了。

这螺蛳粉就像是一个装满惊喜的小炸弹,炸在每个食客的味蕾上。

我第一次吃螺蛳粉是在一个小巷子里的小店。

刚走到巷子口,就闻到了那股独特的味道,有人形容这味道像臭脚丫子味,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香”。

走进店里,地方不大,人却不少,大家都低着头在呼噜噜地吃着粉。

我也赶紧点了一碗。

那粉一端上桌,好家伙,只见碗里白花花的米粉浸在红红的汤里,上面盖着一层炸得金黄的腐竹,就像一个个金色的盾牌。

木耳丝、花生米、酸笋、酸豆角等配菜满满当当的。

广西文化传统介绍简短

广西文化传统介绍简短

广西文化传统介绍简短
广西文化传统介绍。

广西是一个充满着丰富多彩文化传统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受
历史和地域的影响。

广西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壮族文化、侗族文化、瑶族文化等。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其文化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壮族的歌舞艺术和手工艺术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壮族的锦绣文化和侗族的木偶戏,都是广西文化传统中的瑰宝。

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其文化传统也非常丰富。

侗族建筑风格独特,
其木楼和风雨桥都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作品。

侗族的歌舞艺术也是其文化传统中的一大亮点,侗族的“踩歌”和“牵歌”都是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瑶族是广西的另一少数民族,其文化传统同样令人向往。

瑶族的服饰艺术和手
工艺术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瑶族的银饰、刺绣等都是其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品。

此外,瑶族的歌舞艺术也是其文化传统中的一大亮点,瑶族的“芦笙”和“歌舞”都是其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表作品。

总的来说,广西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多元、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其文化传统
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希望广西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新的光彩。

广西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广西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广西民俗文化简单介绍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在广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广西的民俗文化吧。

广西的民俗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壮族的婚礼习俗了。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仪式极为庄重隆重。

在壮族婚礼中,新郎要先向新娘家提亲,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最终确定结婚的日期。

婚礼当天,新郎要骑着大红花轿去迎接新娘,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祭拜仪式。

除此之外,壮族婚礼还有许多特色的习俗,如新郎新娘要喝婚宴上的酒,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除了壮族的婚礼习俗,广西的民俗文化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方面。

例如,广西的端午节习俗十分独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挂起艾草和菖蒲,以驱邪辟邪。

此外,还有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系五色丝线等传统习俗,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广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广西民歌、广西民间舞蹈等。

其中,广西民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广西的民间舞蹈则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鲜艳的服饰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广西人民娱乐的方式,也是他们表达情感和展示文化的重要途径。

广西还有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民俗文化。

例如,广西的渔民们信奉渔神,并在每年的渔民节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而壮族人民则信奉木奉水,他们会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行祭奠活动,以感谢神灵的庇佑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总的来说,广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广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承。

通过了解和学习广西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传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希望广西的民俗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片土地上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例子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例子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例子
广西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地方,以下是几个广西优秀传统
文化结合的例子:
1.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侗绣”。

侗绣是广西壮族侗族自治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融合了广西壮族和侗族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元素。

侗绣以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细致的刺绣工艺闻名,展现了广西特有
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方式。

2. 广西壮族民间舞蹈。

广西壮族民族舞蹈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歌曲,表达了广西壮族人
民的喜怒哀乐、生活场景和传统价值观。

这些舞蹈形式多样,有龙狮舞、锦绣花海舞等,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3. 广西民间工艺品“螺钿”。

螺钿是广西壮族传统的绘画工艺,采用海螺壳作为画板,用自然颜料和金银线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螺钿作品通常以广西特有的自然风景、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题材,
结合了广西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

4. 广西柳编艺术。

广西柳编作为广西壮族传统手工艺品,以柳
条为材料进行编织制作。

柳编作品常见的有篮子、藤牀、鱼篓等,它
们造型独特,结构精巧,体现了广西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智慧。

这些例子展示了广西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并展现了广西人民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传统文化的结合,广西人民不仅保护了
自己的文化遗产,更为广西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广西盛行什么文化传统风俗

广西盛行什么文化传统风俗

广西盛行什么文化传统风俗
广西盛行的文化传统风俗。

广西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盛行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
习惯。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丰富了广西的文化内涵,也让这片土地更加独具魅力。

首先,广西盛行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里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多
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例如,壮族的壮族歌舞、侗族的侗族鼓舞、瑶族的瑶族歌舞等,都是广西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在民族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得到传承,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弘扬。

其次,广西盛行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广西各地都会举
办盛大的“三月三”节庆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此外,广西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庆活动,如壮族的壮年节、瑶族的瑶族年、苗族的苗年等,每个节庆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和传统习俗,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再者,广西盛行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广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有壮族
的壮族绣、侗族的侗族银饰、苗族的苗族刺绣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在当地民间得到传承,也成为了广西文化的一大特色。

此外,广西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这些传统艺术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总之,广西盛行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丰富了
广西的文化内涵,也让这片土地更加独具魅力。

希望广西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为广西的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众多民族之一壮族的重要聚集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将列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素以清幽、奇峭、秀丽而著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桂林山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壮族竹编技艺壮族竹编技艺是广西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剪、削、编、攒等复杂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作品美观大方,深受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3. 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唱法和语言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壮族民歌多以难忘的经历、生活琐事、情感故事等为主题,真实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感受。

4. 梧州大缸大缸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广西梧州的稻田种植。

梧州大缸制作精良、使用安全,已成为梧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 侗族铜鼓文化侗族铜鼓文化是广西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铜鼓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被公认为中国古代铜器制作工艺的瑰宝之一。

侗族铜鼓不仅有音乐价值、雕刻价值,更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6. 珠玑灵柩珠玑灵柩是广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着壮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玑灵柩造型奇特、精致美观,制作过程中融入了众多祭祀和降灵的传统文化元素。

7. 洞头歌仙洞头歌仙是广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壮族人民传承下来的非常重要音乐形式。

洞头歌仙除了音乐外,舞蹈、朗诵和表演等元素的结合,更进一步展示了广西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 青衫调青衫调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歌蒙表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衫调曲调悠扬、抒情,通常以爱情故事、民间趣事、古代战争题材等为主要创作内容,被誉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祭龙习俗祭龙习俗是广西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壮族人们祭祀龙神的传统方式及祈求农业、繁丰、平安的意义。

广西非遗文化作文范文

广西非遗文化作文范文

广西非遗文化作文范文朋友们!今天咱可得好好唠唠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可真是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宝箱,每一样拿出来都能闪瞎你的眼。

先说说那闻名遐迩的壮锦吧。

这壮锦啊,就像是壮族人民用丝线编织出来的梦。

你看那些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壮族阿妈和阿姐们的巧手下,像有了生命一样,欢快地交织在一起。

它的图案可有讲究了,什么云纹、水纹、花啊鸟啊的,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故事。

比如说那凤凰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感觉这壮锦一铺开,就像把美好的祝福全给带出来了。

而且壮锦可不是光好看就行,它还特别实用呢,可以做成漂亮的挎包,背上它,走在街上那回头率超高,感觉自己都像是从古老传说里走出来的人物;还能做成床罩、被面,晚上盖着,就像被壮族的好运和温暖包围着。

再讲讲那绣球吧。

这绣球可是爱情的小使者呢。

在广西的一些传统节日里,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靠着绣球来传递爱意。

绣球圆滚滚的,色彩那叫一个艳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绣工还特别精细。

姑娘们在绣绣球的时候,那可真是把自己的心思都一针一线地缝进去了。

我就想啊,要是能收到这样一个充满爱意的绣球,那得多幸福啊。

而且现在这绣球不仅仅是定情信物了,还成了广西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游客们都抢着买,把广西的浪漫和热情带到世界各地。

还有那刘三姐歌谣,这可是广西民间音乐的一块瑰宝。

刘三姐那可是传说中的歌仙啊,她的歌谣就像山间的清泉,又甜又润。

广西的男女老少都会唱,不管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河边洗衣,歌声就像风一样到处飘荡。

这些歌谣内容可丰富了,有讲述劳动生活的,“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一听就感觉那田园风光就在眼前;还有那些斗歌的歌谣,歌手们你来我往,妙语连珠,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样精彩。

每次听到刘三姐歌谣,我都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那些烦恼啊,一下子就被歌声给吹得烟消云散了。

广西的非遗文化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八桂大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广西各族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广西地方文化知识

广西地方文化知识

广西地方文化知识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广西那超有意思的地方文化知识呀!
你知道吗,广西的山歌那可是一绝啊!就好比那山里的清泉,流淌不尽,婉转悠扬!每当有节日或者聚会的时候呀,那歌声就响起来啦,“嘿撩撩螺”,此起彼伏,真带劲!就像春天里漫山遍野的花朵,争奇斗艳。

我曾经就亲眼见过一场盛大的山歌对唱,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

还有广西的美食,我的天呐,那叫一个丰富多样!什么螺蛳粉啦,桂林米粉啦,光是想想都让人垂涎三尺!螺蛳粉就像是一个小宇宙,独特的味道让人一吃就忘不了。

你吃过没?那酸辣的感觉,就像是夏天里的一场暴雨,瞬间让人清醒又刺激。

说到广西的民俗,那也是相当有特色呢!各种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像壮族的三月三,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那欢乐的氛围简直能把人淹没!这多像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呀,大家都尽情释放自己的快乐。

广西的建筑也很有特点哦,那侗族的鼓楼,高耸入云,像个威武的将军镇守着一方。

走进鼓楼里面,仿佛能闻到历史的气息。

广西的地方文化知识真的是太丰富啦,就像一个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不管是山歌、美食、民俗还是建筑,每一样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广西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咱可不能错过这么棒的文化呀,一定要去好好体验体验,你说是不是!。

广西有哪些文化资源

广西有哪些文化资源

广西有哪些文化资源广西先秦时已存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甑皮岩遗址、白莲洞遗址等文化遗存,是桂柳文化、岭南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面小编就给你介绍一下广西有哪些文化资源吧。

广西有哪些文化资源广西文化是由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不断融合而成,总体上呈现出源远流长、开放兼容、积淀深厚、蕴藏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特征。

广西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资源。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

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

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

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

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为您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

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

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形象之我所见学院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2011年 1月正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外人对广西的大致认识,而广西的更多方面,却了解甚少。

身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想通过本篇论文独特的角度,让读者们进一步感受广西的文化。

本文从广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东盟博览会,民歌节,绣球文化及饮食文化来五个角度来宣传广西的形象。

关于东盟博览会及民歌节放入介绍广西文化形象的原因,我认为,随着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每年成功的举办,让外人日渐通过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之类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到广西的风采,所以我将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列入介绍广西文化的符号之一。

我从以下五个角度介绍广西:一、广西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简介1. 地理位置广西地处中国南部。

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

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多地少。

[1]2. 气候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都是由北向南递增。

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

[1]3. 民族广西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

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土、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等39个民族成分。

[2]二、历史文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

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广西也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3]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三、广西南宁东盟博览会东盟博览会,又称南博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徽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中国广西广西南宁举办。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广西南宁举办。

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转顺利、商品贸易日趋活跃的背景下,独具区位优势的广西南宁趁势搭建起了以广西南宁华南城为核心的大型商贸物流平台,而随着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在广西南宁启动运行,一个“全产业链一站式”的商品交易展示平台和物流基地正渐趋成型。

同时东盟博览会也随着广西的发展,逐渐成为广西的名片符号,她代表的是广西互利共赢,双边合作,开放自由贸易的经济态度和精神。

四、广西南宁民歌艺术节1.节日起源广西素有“歌海”之誉,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广西各族人民一向有爱唱民歌的习俗。

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

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在这一天许多壮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在田间山坡上相互对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会友。

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饭和彩蛋,先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

2.节日历史为把民歌发扬光大,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从1993年起广西开始举办民歌节。

人们在民歌节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民歌成了飞架于广西各民族与全国各兄弟民族及世界民族之间的彩虹。

为了把民歌节办得更具特色,从1999年起广西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定于每年的11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由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邀请国家文化部文化图书馆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联合举办。

从1999年11月到今年11月民歌节成功举办,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劲的现代气息一路走来,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3.节日意义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艺术节期间,国内著名艺术家、歌手以及国外民间艺术家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节目演出。

与民歌节同时举办的还有时装大赛、壮族节日联欢、全国少数民族孔雀奖声乐大赛、旅游美食节、广西山歌擂台赛以及经贸洽谈会等活动。

历届艺术节举办以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赞誉,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广西绣球文化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

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

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

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也是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也被当作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六、广西铜鼓文化众所周知广西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在广西不仅有关铜鼓的历史记载极为丰富,而且至今所发现的铜鼓,种类繁多,数量逾千,居全球第一。

广西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藏着丰富的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

铜鼓的花纹瑰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1、铜鼓特点通体皆铜,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形似圆墩,平面曲腰。

它的大小、轻重不一。

大者直径1米以上,小者仅10余厘米,重量几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精美大方。

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

有的鼓边还环铸蛙、龟、牛、马等立体装饰。

鼓身亦多环铸各种纹饰,并铸有鼓耳和合范缝。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他们生活中财富、权力的象征和顶礼膜拜的神器[4]。

时至今日,在我国苗、瑶、壮、侗、布依、水、仡佬、佤等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民族中仍有传承与使用。

可以说它是集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

2、铜鼓的历史与现状铜鼓的前身是一种炊具,在春秋晚期出现,据考证已有2700多年历史。

在十六世纪晚期开始存在的壮族祖先在商朝时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

铜鼓最早源与陶釜,个体不大,从素面无纹到有简单的纹饰。

汉以后到唐,逐渐向雄浑高大、精美稳重的方向发展。

[4]唐以后又逐渐变小。

迄今除了部分铜鼓被博物馆珍藏之外,仍有数千面铜鼓以它们独特的魅力活跃于民间。

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中国馆藏量1400面,为世界之最。

在广西,馆藏的铜鼓达900多面,民间珍藏的铜鼓也十分丰富,因而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七、饮食文化——广西特色小吃俗话说得好“名以食为天”,吃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享受,在广西,好吃的美食更是数不甚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柳州螺蛳粉在外游学的莘莘学子们,哪怕是从美国回来,短短的几天,也一定要去巷子里尝尝自己朝思暮想的螺蛳粉,体味那浓浓的乡情。

螺蛳粉:顾名思义,用螺蛳汤煮泡的米粉。

但看着简单,其实里面大有作为。

螺蛳汤一定要熬得浓,米粉具有弹性。

配料要有地道的酸笋与腐竹以及新鲜蔬菜(一般为空心菜、菜花、生菜任选其一),外加点萝卜干。

而且自己可以随喜好加猪蹄儿或者鸭掌,均为美味上乘之选。

2、酸酸是将大白菜、黄瓜、莲藕、刀豆、木瓜、辣椒、萝卜、笋子等各种蔬菜或水果,用纯正的白米醋浸泡而成,“酸”就是指这个腌制品。

广西人都爱好吃酸,微带辣椒,味道十分之美。

解渴解乏,促进食欲。

3、打油茶阳春三月,春意正浓。

南下桂林旅游,品尝一下桂林“打油茶”,当然是一件美事。

“打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

桂北地区湿度大,矿工颇多,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客人围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炉,“文君”当炉,当众操作,一杯接一杯,颇有风味。

如今,“打油茶”不径而走,流传广西数地,倍得人们青睐,风味亦添数种,如“鸡丝打油茶”、“肉丝打油茶”等。

4、玉林牛巴玉林是我国南方重镇,位于广西东南边陲。

“玉林牛巴”是玉林传统风味名吃,它是用黄牛臀部肉(俗称打棒肉)为主料,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

《清异录》载:牛巴“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

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

玉林牛巴色泽暗亮,气味醇香,肉质细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

5、老友粉有人说:到过广西南宁如果没有吃老友粉就不算来过广西南宁,要想融入到广西南宁生活,和朋友一起去吃碗老友粉是必不可少的。

也许很多人刚开始都有点吃不惯广西南宁酸笋的味道,认为有点怪臭味,但是这就是老友的味道。

俗话说得好,臭味相投!如果不是喜欢同样的味道又怎么能成为“老友”呢?!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广西的五种文化符号,我认为只有考虑人们对吃住行三方面的需求,这样的宣传才更到位,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广西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1] 罗昭祥《广西地理大发现》中国审计出版社,98,34-37[2]广西少数民族简介海峡之声网 2009,06(07)[3]历史简介广西新闻网 2010,08(07)[4]广西铜鼓文化 1991 56-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