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稿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有答案)
社会心理学课堂练习单选题:1. 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C )。
A.W.詹姆士B.F.奥尔波特C.W.麦独孤D.C.达尔文2. 在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倾向于把他人的失败作( A )。
A.内归因B.情境归因C.外归因D.运气归因3. 态度的ABC模型中,B代表( D )。
A.行为B.情感C.认知D.行为倾向4. 鼓励老年人适当地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保持必要的沟通,最重要的原因是沟通能( D )。
A.获得信息B.改善人际关系C.交流思想D.维持心理平衡5.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这是塔尔德所称的( C )。
A.上升律B.先内后外律C.下降律D.先外后内律6. 正常情况下,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B )。
A.事业成败B.人际关系C.财富水平D.学历水平7. 关于暗示,正确的说法是( D )。
A.男人比女人容易被暗示B.成年人比小孩容易被暗示C.独立性强的人容易被暗示D.自尊水平低的人容易被暗示8. 发现一个人有非常恶劣的品质,于是他的优点人们就看不见了或者看到优点也朝坏处想,这种现象称为( B )。
A.刻板印象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9. 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是( A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复杂相关10. 在海德的P-O-X模型中,如果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个体会尽可能少地改变( C )的关系而维持态度平衡。
A.P-XB.O-XC.P-0D.X-O11.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把原因归于( A )。
A.行为主体因素B.背景因素C.刺激客体因素D.沟通因素12. 关于分心对说服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D )。
A.分心削弱说服效果B.分心促进态度转变C.彼此没有影响D.其影响很复杂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BCD )。
(A)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呈U型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C)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D)活动的性质影响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14、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ACD )。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2、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4、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环境5、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
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思辨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绪和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20、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研究者研究者应严格按照访谈问卷的顺序和原有问题提问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25、系统性原则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奥尔波特3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34、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3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37、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39、“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40、霍妮认为男女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41、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2、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45、对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的个体的再教化46、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48、“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心理状态51、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叫角色失败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63、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社会心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社会心理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924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7、社会认知有哪些途径?社会认知的途径:(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4)人际距离8、什么是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即认识自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习题以及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A截然相反B互不有关C辩证一致D互为矛盾()3.下边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区分社会化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4.下边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B.犯人改造C.成人教育D.岗前培训()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论D自己社会化状态()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此中第二个“吾”能够看作是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7.社会化的特色包含___________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一致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一定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拥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平生的过程()8.自我意识包含______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自我控制主要表此刻)9.__________A.发动作用B.创建作用C.发展作用 D.遏止作用()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A.婴儿一出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C.自我意识是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涵养有影响()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能够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认知者人品特色和价值观点的不一样会影响起认知结果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一样,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一样认知者人品特色和价值观点的不一样会影响其余认知结果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剖析、判断后对其整体特色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色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边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自然特征B心理特征C社会特征D行为特征()14.社会特色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集体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色(下边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实心理学因此为的)15.行为发生原由A情形归因B防守性归因C内在原由D外在原由()16.凯利的归因理论以为假如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近的利害有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由常常偏向于做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偏向原由D外在归因()17.个体依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说与推断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华中师大《社会心理学》练习题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心理学》练习题题库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填空题1.与社会心理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基本形式:一种是强制性的,发生在全面控制机构中,如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二是非强制性的,是个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如新兵入伍、移民国外等等。
3.根据利他行为所发生的情境特点,可以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的利他行为和___________的利他行为。
4.态度的构成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沟通和组织的关系,可以把沟通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知觉或信心”被班杜拉(A.Bandura)称之为___________。
7.人们在形成印象时,并不同等的看待对方所有的属性,___________会影响人们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的处理方式。
8.动机是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的。
9.美国心理学家舒兹从人际反应倾向的角度研究了人际关系类型,舒兹奖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叫做___________。
11.在结伴活动时,人们会感到一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群体内两种主要的互动方式。
13.自1924年奥尔波特将___________方法引入社会心理学之后,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主流。
14.社会化的特点有生物前提性、社会强制性、个体能动性、___________。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影响D. 社会结构答案:D2.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见”指的是个体倾向于:A. 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答案:C3. 在社会心理学中,哪种理论认为人们会模仿他人的行为以减少不确定性?A. 社会学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归因理论答案:A4.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A. 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趋向中立B. 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趋向极端C. 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没有变化D. 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趋向一致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所描述的现象?A. 个体在面对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感到不适B. 个体会通过改变信念或行为来减少不适C. 个体会通过增加新的信念来减少不适D. 个体会通过忽视或否认矛盾来减少不适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因素包括:A. 个人特质B. 社会环境C. 文化背景D. 经济状况答案:A、B、C7.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8.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可能由以下哪些因素引起?A. 信息性影响B. 规范性影响C. 群体压力D. 个人偏好答案:A、B、C9. 以下哪些是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决策的特点?A. 群体极化B. 群体思维C. 社会懈怠D. 责任分散答案:A、B、C、D10. 社会心理学中,个体在群体中可能表现出的行为包括:A. 去个性化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影响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
2021/8/5
11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 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 “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 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 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2021/8/5
12
“城市口水战”
北京
北京人看谁都是老百姓
北京更像一座皇家之城,雍容 大度而又气势夺人
政治决定经济
上海是奔放的
北京人喜欢说上海人的时尚太 肤浅,玩人家剩下的,没个性
2021/8/5
13
比如北京人形容愁眉苦脸为“一脸旧社会”,这种把具有 中国特色、带有革命气息或比较严肃的词语用于普通小事, 是只有北京人才有的“创举”。
与政治化倾向相关的还有就是北京人代代相袭的官本位、 重门第、重背景、重名分、讲体面的传统。北京话的“分”
2021/8/5
15
南京vs苏州
一个被称为中国最忧伤的城市,一个被称 为世界加工厂。一个身上只剩下省会的遮 羞布,盼着被直辖;一个默默地用经济砝 码去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2021/8/5
16
济南vs青岛
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学府林立、 (文房)四宝兴盛、民性柔顺而含蓄。受 传统文化熏陶深厚的济南人,在书、画、 文物古董、京剧甚至斗蟋蟀等这些中国传 统文化方面的爱好要远远强于青岛。
2021/8/5
30
(3)自我意识
内在自我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 因此用他们的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效度; 而公众自我意识高的人比较关注外在的行 为标准,所以难以用他们的态度对其行为 加以预测。
2021/8/5
31
(4)态度强度
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 定作用更大(Petty, 1992)。但是怎样才 能使态度变强呢?戴维森(Davidson, 1982)发现,对态度对象仅仅要求更多的 信息就足以使人们态度的强度增加。
社会心理学后五章
第五章社会动机1.单选1下列那一项属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B选择什么样的行为达到目标由群体决定)2以下不符合动机性质的是(D在人类的行为中,只有表现性行为属于动机性行为)3下列那种工作特性不能够引发人们的内在动机(D工作者对工作结果不承担负责)4下列哪一种奖励方式容易降低内在动机的强度(A只要做事就有奖励)5“免受伤害,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那个层次(B安全的需要)6下列那一项不属于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B选择什么样的行为达到目标由群体决定)7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自我防御的需要属于那种动机类型(A 情感性内在动机)8下列对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描述错误的是(D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决定于环境压力9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功能性动机属于那种动机类型(D认知性社会动机)10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亲和需要属于那种动机类型(C情感性社会动机)1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A个体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较强,追求成就是一种目的)二.多选1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属于情感性社会动机的有(D自我表达的需要E亲和需要)2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中,属于认知性社会动机的有(D归因的需要E客观化的需要)三.判断1无论是社会取向成就动机还是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其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都主要决定于社会(错)2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对)3人类的行为中,只有表现性行为属于动机性行为。
(错)4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认为认知性动机是动力性,情感性动机是指导性的(错)5奖励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降低内在动机,只有内在动机很低的情况下,才会受到外在奖励的消极影响。
(错)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对)7归属和爱的需要比尊重的需要层次要高。
(错)8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有动机推动。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
2018 年 10 月 28 日星期日整理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1【单选题】威廉·詹姆斯认为, 人具有把自己视为 () 看待的能力。
A、整体B、主体C、客体D、个体我的答案: C2【单选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感到焦虑时, 这就是 () 。
A、自我概念B、自我认知C、自我意向D、自我情感我的答案: D3【单选题】自我意识有 () 种成分。
A、三B、四C、五D、六我的答案: A4【判断题】自我意识也可以叫自我。
()我的答案:√5【判断题】 1790 年 , 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
()我的答案:×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二)1【单选题】自己不知道 , 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部分被称为() 。
A、公我B、私我C、盲点D、无意识的自我我的答案: D2【单选题】根据贝克的观点,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的关键词?()A、无辜B、没有价值C、有罪过D、被剥夺我的答案: A3【单选题】罗杰斯认为自我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 。
A、虚拟自我B、完美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我的答案: C4【判断题】在对社会化的研究中, 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条件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包括生理( 物质 ) 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 ( 精神) 的自我。
()我的答案:√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1【单选题】重要他人是指, 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 () 的人。
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从属关系D、利益关系我的答案: D2【单选题】在 () 阶段 , 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一种社会客体。
A、萌芽B、准备C、游戏D、竞赛我的答案: C3【单选题】米德认为 , 他人指的是个体所属的() 。
A、社会阶层B、社会群体C、社会背景D、社会制度我的答案: B4【判断题】库利认为 , 自我观念是个体根据自我评价而发展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自我意识的产生有三个标志。
传媒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传媒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社会对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2. 社会认知是什么?社会认知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自己和社会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
它涉及到人们观察、思考、记忆和解释社会信息的能力和过程。
3. 请解释社会影响和社会压力的概念。
社会影响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因为他人的言行或期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或行为。
社会压力则是由于个体与社会期望之间的不匹配而引起的不适和压力感。
4. 解释一下社会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区别。
社会标准是社会对特定行为的期望或期待的结果,可以是明确的或隐含的。
社会规范是特定社会中对行为的具体要求,是指导行为的规则和准则。
5. 请列举三种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力量。
- 权威力量:个体会受到领导者、专家或权威机构的影响。
- 社会认同力量:个体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因此会与他人保持一致。
- 社会压力力量:个体可能由于担心社会评价或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6. 解释一下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身份和所需履行的预期行为。
社会角色可以是家庭成员、职业角色、社会地位等。
7. 什么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拥有相互冲突或不一致的认知要素时产生的不适和紧张感。
个体会尝试通过调整自身的认知元素或寻求新的信息来减轻认知失调的不适感。
8. 请解释群体性行为的概念。
群体性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采取与个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影响、他人的行为模范以及群体动力的影响。
9. 解释一下欺骗现象。
欺骗现象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伪装自己的行为。
欺骗可以出于个人利益、社会角色需求或为了维护自尊心。
10. 请解释自我概念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特征、能力、角色和身份的认知,以及个体如何与他人进行比较和评价。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态度》1.下列不属于态度的功能的是()。
A.适应功能B.认知功能C. 自我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E.价值表现功能解析: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认知功能、自我防御功能和价值表现功能。
2.当态度的三个成分发生矛盾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认知B.情感C.意向D.行为E.感觉解析:一般来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在他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3.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称之为()。
A.动机B.印象C.偏见D.态度E.需要解析: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4.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其中,联想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D.凯尔曼(H. C. Kelman)的认知理论E.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基于联想学习。
5.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其中,强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D.凯尔曼(H. C. Kelman)的认知理论E.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解析: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操作和强化的基础上的。
6.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认知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A.认同、服从、内化B.服从、认同、内化C.认同、内化、服从D.服从、内化、认同E.内化、认同、服从解析: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服从、认同和内化。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姓名: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A)个方面。
A.五B.四C.二D.三2.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包括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C)A.相互安慰B.相互帮助C.相互疏离D.相互对立3.社会化的主体包括(D)方面。
A.一B.二C.三D.四4.心理学认为,从众有(B)种情况。
A.二B.三C.四D.五5.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B)A.更值得参考B.可信度低C.更具有说服力D.可信度高6.提出基本焦虑这一概念的是(C)A.弗洛伊德B.阿德勒C.霍妮D.弗洛姆7.“有贼心没贼胆”是指(C)A.个人能力B.人的人生观C.人的个性特点D.人的价值观8.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C)A.正U型相关B.正相关C.倒U型相关D.负相关9.在社会心理学正式出现之前,人们更多地是用一种(D)方式来对社会心理现象做研究。
A.哲学思辨B.实验C.实证分析D.经验性描述10.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A)A.一般观察B.有目的式观察C.情景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11.婴儿与大人最直接的接触是(C)A.喂养B.亲吻C.抚摸D.拥抱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群体思维产生的社会状况?(D)A.高凝聚力B.与外界隔离C.支配型领导D.对问题的解决有自己的想法13.《爱弥儿》的作者是(C)A.杜威B.裴斯泰洛奇C.卢梭D.洛克14.迈克尔·萨克斯作为一名法律心理学家,主要研究(A)心理学。
A.证人B.法官C.律师D.犯人15.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D)、提供帮助。
A.是否需要帮助B.是否真实C.是否有能力帮助D.是否承担责任16.认知对象的因素不包括(D)A.魅力B.知名度C.自我表演D.情绪情感17.社会态度的改变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服从、认同和(A)A.内化B.协调C.臣服D.融合18.弗洛姆认为社会及其(A)的发展决定了自由。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行为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结构D. 社会互动答案:C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答案:D3.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A. 归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答案:D4.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独立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认知的特点?A. 选择性B. 简化性C. 客观性D. 启发性答案:C6. 社会认同理论中,个体认同感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社会角色B. 社会地位C. 个人成就D. 个人特质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态度改变B. 行为改变C. 认知改变D. 情感不变答案:D8. 群体决策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群体思维B. 群体极化C. 群体分裂D. 群体融合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A. 尊重个体B. 保护隐私C. 利益最大化D. 知情同意答案:C10.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非参数统计D. 定性分析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社会认知E. 文化差异答案:ABCDE1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归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E. 社会认同理论答案:ABCE1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独立E. 群体思维答案:ABCE14. 社会认知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选择性B. 简化性C. 客观性D. 启发性E. 社会性答案:ABDE15. 群体决策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群体思维B. 群体极化C. 群体分裂D. 群体融合E. 群体决策答案:AB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主要遵循什么原则?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道德原则D. 自我原则2. 以下哪个不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A. 英雄B. 母亲C. 父亲D. 阴影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金纳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4.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信任B. 获得自主性C. 形成自我认同D. 获得亲密关系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自我效能理论中的四个信念?A. 效能预期B. 行为预期C. 情感预期D. 结果预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______、______和超我三个部分。
7.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储存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和感受,这些经验和感受被称为______。
8.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被称为______。
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一种______。
10.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压抑”机制是如何工作的?12. 解释荣格的“自我实现”概念,并举例说明。
13. 描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15. 讨论自我效能理论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C5. B二、填空题6. 本我、自我7. 原型8. 认知失调9. 心理危机 10. 自我效能感三、简答题11.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一种,它通过将痛苦或冲突的思想、感受和记忆从意识中排除,使个体不必直接面对这些不愉快的心理内容。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正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正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社会环境C.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D. 群体行为答案:C2.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心理学?A. 从众B. 服从C. 认知失调D. 人格特质答案:D3. 社会影响的一种形式是:A. 偏见B. 刻板印象C. 群体思维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社会心理学中的_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答案:从众5. 社会心理学中的_现象描述了人们在面对权威命令时,即使命令违背了个人的道德标准,也可能服从。
答案:服从三、简答题6. 解释什么是社会认同理论,并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是由亨利·塔吉菲尔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
个体倾向于根据群体成员身份来评价自己,这种评价通常伴随着对内群体的积极评价和对外群体的消极评价。
例如,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国籍而感到自豪,并倾向于支持本国的政策和文化,同时可能对其他国家持有偏见。
7. 描述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指的是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在简单或熟练的任务上表现得更好。
而社会抑制效应则是指在他人在场时,个体在复杂或不熟练的任务上表现不佳。
例如,一个运动员在观众面前可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但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观众的存在可能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导致表现下降。
四、论述题8.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性格、情绪)或外部因素(如环境、情境)。
凯利的三维理论进一步提出了共同性、一致性和区别性三个维度来评估归因。
在日常生活中,归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改善人际关系,例如在工作场所理解同事的行为,或在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学习成果。
社会心理学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
A.态度B.生活方式C.内部心理倾向D.个性正确答案:C2、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17载,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说明态度具有()特点。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C.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3、张老师认为用知识改变大山里的孩子的命运是自己的职业宗旨所在,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表达了他对孩子们淋漓尽致的爱和寄予的希望,做一名乡村教育守望者是他的人生理想。
张老师的事迹表明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4、张老师的态度是指向黑虎庙小学的所有孩子们,指向大山深处的乡村教育事业。
这说明张老师的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对象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正确答案:B5、下列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中,哪个符合认知不协调理论()A.广东是非常炎热的省份。
B.倚靠贴着“禁止吸烟”标志的墙,打开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香烟盒拿烟出来吸,吞云吐雾之间认为烟草的危害是小题大做了。
C.秋天是吃大闸蟹最好的季节。
D.西湖是江南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正确答案:B6、对于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解释,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过度玩物丧志,所以年轻人要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
B.妈妈说夏天不能喝冰水,特别是女孩子,于是我乖乖地喝温水。
C.当思想、态度和行为不一致会导致心理的紧张状态,会促使人在心理层面改变原有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思想、态度和行为平衡和协调。
D.老人的思维会比较僵化,所以社会对于老年人要提供更多的耐心、爱护和支持。
正确答案:C7、()就意味着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和谐交往的基本前提。
A.平等原则B.真诚互助原则C.宽容原则D.信用原则正确答案:A8、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人际交往中的()。
(优选)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
五、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下,人们的态度可能更多基于对自己的关 注,而在东方文化下,人们的态度则更多基于对自己 的社会团体(如家庭)中的地位的关注。正式因为这 个原因,强调自我与个性的广告更易在西方文化中发 挥作用,而强调个人所属社会团体的广告会在东方文 化中产生效果。为验证这个假设,Han和Shavitt为相 同的产品设计了不同的广告,或者强调独立(如有一 则广告是这样说的:“穿对鞋子是很舒服的”),或 者强调互赖(如“适合你家人的鞋子”),并让美国 被试和韩国被试观看这一广告。
➢心理抗拒的强弱受以下因素影响: ➢对自由的期望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自由的重要性 ➢剥夺某种自由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的剥夺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研究
(三)内隐态度改变理论 1.PAST模型理论 当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发生态度改变时,其新旧
态度之间会相互影响产生一种类矛盾的中性状态, 从而影响行为
结果表明:当说服者反对与自身利益相同的立场是, 说服效果最大
七、偏见产生的理论——团体冲突理论
M.Sherif等人在一项经典研究中,用童子军宿营的实 验验证了团体冲突理论。被试是一群正常且适应良好 的12岁男孩,他们被随机编入“老鹰”和“响尾蛇” 队。两队的营区相聚很远,每一队都只待在自己的营 区。实验开始阶段,研究人员为两队各自安排了许多 有去的活动,比如远足、游泳以及盖房子、准备晚饭 等分工合作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团体 凝聚力。
➢ 对旧态度否定标签的不可回想 ➢ 新旧态度可以互相激活 ➢ 对新旧态度不同(矛盾)的意识
2.双重态度模型理论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 ■
练习题(单选题)
7,当态度的三个成分发生矛盾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 答案:
8,一个人的态度可以使他曲解事实,这是态度的( )功能。 ▪ A认知功能 B情感功能 C动机功能 D反现实功能
▪ 答案:
9,“推己及人”反映了印象形成中( )的偏见。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投射效应 D首因效应
▪ 答案: ■
练习题(单选题)
10,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 自己的态度,称之为( )。
▪ 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改变
▪ 答案:
11,心理学研究表明,宣传恐怖程度和人们的态度变化呈 ( )。
▪ 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泛化
▪ 答案:
5,既知道自己有抽烟的嗜好,又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于是用“世界上长寿 的吸烟者很多”来消除认知冲突,这是由于( )而改变了戒烟态度。
▪ A强调原认知因素 B改变原有认知 C改变行为 D添加新认知因素
▪ 答案:
6,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 心理倾向称之为( )。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练习 题及答案
练习题(单选题)
1,当对社会负有高度责任感的态度时,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常去从事志愿 服务,这表明态度具有( )。
▪ A自我保护功能 B价值表达功能 C知识功能 D调适功能
▪ 答案:
2,心理抵抗,指说服宣传中态度主体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坚 持原来的态度。其原因除了自由的需要、心理惯性,还有是( )。
▪ A不规则关系 B倒U型曲线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 答案: ■
练习题(单选题)
12,对他人形成印象时进行好恶评估的中心品质是( )。 ▪ A热情与冷淡 B智慧与愚笨 C真诚与虚伪 D宽容与狭隘
▪ 答案:
13,“我宁肯少活几年也要享受吸烟带给我的乐趣”,这种解除认知失调 的方法是( )。
▪ A改变某一认知因素
▪ 答案:
4,为了改变态度而进行的说服宣传需注意( )。
▪ A要实事求是
B要晓以利害
C要有针对性
D要逐步提出要求 E要进行双方面宣传
▪ 答案: ■ ■
▪ 单选题: 1 B; 2 C; 3 D; 4 A; 5 D; 6 D; 7 B; 8 A; 9 C; 10 C; 11 B;12 A;13 C;14C
B添加新的协调的认知因素
▪ C强调某一因素的重要性 D改变行为
▪ 答案:
14,态度的核心是( )。 ▪ A、认知 B、情感 C、价值 D、意向
▪ 答案: ■
练习题(多选题)
1,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有( )。
▪ A提供真实信息 B说服宣传
C引导参与活动
D群体明确规定 E安排强制接触
▪ 答案:
2,偏见,是不正确态度。偏见具有( )的特征。
▪ 多选题: 1 ABCDE; 3 ABCDE;
2 BCDE; 4 ABCD ■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A内心矛盾冲突
B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
C具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D以先入为主做判断
E 基于有限或不正确的信息
▪ 答案: ■
练习题(多选题)
3,态度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态度。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 )。
▪ A宣传者的专业性 B宣传者的可信性 C接受者的自尊心 D接受者的原有态度 E宣传媒介
▪ A投射效应 B承担社会角色 C维护自我形象 D刻板效应
▪ 答案:
3,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 B同化 C服从 D内化
▪ 答案: ■
练习题(单选题)
4,有些司机在有警察的情况下会规规矩矩地开车,不见交警就会随意变道、 超速。这说明他对交通法规的态度处在(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