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
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
创造性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
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
如对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看法和观点,对于很多种不同的问题能进行统一的讨论,以及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激发兴趣,鼓励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
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
从自己的回答问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等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
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3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这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攀登项目“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首席科学家杨雄里教授研究认为:至今为止,尚无灵丹妙药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但从神经生理角度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
即好习惯能使孩子更聪明。
《语文学习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语。
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学习习惯来说,我认为,讨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交流所得,养成严谨治学的作风;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讨论的课堂有效方法,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读书、交流、争论、介绍——在小组汇报时,组与组之间又可再次展开讨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组织,巡视指导或亲自参与;在汇报讨论时,要及时评价、汇总、激励。
另外,在课外也应鼓励学生多争论,养成自觉主动讨论的习惯。
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
4注重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在科学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
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通过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均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
学生一般难以跳出常规、变换思维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也有助于变换学生的思维方式,所谓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联想是创新的关键。
学生联想越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此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了思维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总而言之,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
为此,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会学生善于联想和想象,教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和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当学生在探求新知、寻找规律时获得意外成功的惊喜,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突然产生的灵感所带来快乐时,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它可以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获取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