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春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的春节
【篇一:蒙古族传统节日】
民俗文化作业
——蒙古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自十三世纪以来,增加了与全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因而在习俗上,既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又有
与汉族相近的习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
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
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
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
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
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
的祭敖包、马奶节、燃灯节、拜火节、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
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
蒙古族过年
蒙古族称之为“查干”,即“白节”之意。蒙古族自古崇敬白色,把它
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过春节很隆重,从农历12月开始准备食品、衣着和祭祀祖先的供物。除夕,家族长辈带领全家人向家里挂的佛
像行大礼,焚香点烛,然后祭祖。接着晚辈给长辈敬酒,长辈则向
晚辈祝福。到了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手抓羊肉和饺子。整个
晚上家族人喝酒、唱歌通宵不眠。初一清晨,全家首先祭祖、祭天。接着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致祝词,祝福人们在老天爷的保护下万事
如意。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祝福并送手帕、钱等礼物。接着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即使相距几十里地也要去拜年。
[蒙古族过年的来历]
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
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
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
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
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到年三十,要清扫
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
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
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
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
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
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我们先了解一下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吧!
很有趣!
蒙古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年,即过“小年和大年(春节)”。每年农
历腊月二十三,祭灶麻糖洗灯盏,这一天蒙古族称为“小年”。先过小年,后过大年,牧区的牧民在过春节前,要把牛羊屠宰好,并把洁白的哈达放
在肉上,送给亲友;各家各户都要乘年关加紧制作全年使用的生产用具,夺取牧业丰收。过大年是从年三十过到正月初五,以后还有十五、二
月二日要过的节日。年三十晚上为“熬年”,全家老少不睡觉,蒙古包里
灯火通明。有的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笑话,出迷语题;有的拉起古
老的马头琴,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歌声不断,通宵达旦,尽情地欢乐。
蒙古族的礼俗特别多。过大年,一般都要过两次年,即年三十晚一次,为辞旧岁礼;初一天还不亮,牧民们都要穿上新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给双亲、长辈和老年人叩头、请安、献哈达、敬酒,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这是第二次。旧时一些富裕的牧民初一都要请上喇嘛到
家中念经,一诵几天,以求消除一年的不祥,祈求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草原平安! 春节期涧,草原上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
的哈达、多种美酒和饮料等礼物,三五成群,挨个地给各浩特的亲友、
长辈们拜年。
蒙古族春节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
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
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
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
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
前就结束。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
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
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祭祖仪式]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
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
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
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
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蒙古族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
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
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
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
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其他习俗: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
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
人把自已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喝一口。为了凑兴,常以唱
歌劝酒。对贵客则宰羊款待。老年人来到时,则要外出迎接,走时搀扶
上马。到长辈家里做客,一般要带些糖果、饼干、酒和自制面食品做
礼物。蒙古族人民尊敬长辈,进门、入座、喝茶、饮酒、吃饭时,让长
者领先。
这天传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成道日,所以家家户户在房顶上点
燃无数的酥油灯,并念经歌颂宗喀巴,以示纪念。
[ 蒙古族燃灯节习俗 ]
[ 蒙古族燃灯节的由来和传说 ]
【篇二: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
白节(白月)
查干萨日(意即白月或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
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现代蒙古族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
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