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家书感想

红色家书感想《红色家书感想》打开一本本红色家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过去的门。
那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的温暖而坚定的呼喊。
这些家书啊,可不是普通的信件。
它们就像一把把小火炬,在黑暗的岁月里熊熊燃烧。
你想啊,那些写信的人,他们在战火纷飞中,在生死未卜的时刻,还能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对理想的执着,这得是多深的情感啊!就好比在狂风巨浪中的小船,船上的人却还不忘在船板上刻下对远方陆地的向往。
我读到方志敏烈士的家书,那里面的文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火苗。
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身陷囹圄,却告诉家人不要悲伤。
他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写得满满当当,就像一个即将远行的旅人,虽然前路未知,但心中满是希望。
他说自己是为了广大人民而奋斗,这让我想起了那些默默守护着村庄的大树,不管风雨如何吹打,就是稳稳地扎根在那里,为村民遮风挡雨。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就是这样的大树吗?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人民撑起了一片天。
还有赵一曼烈士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柔情与坚毅。
她对儿子的爱啊,就像涓涓细流,温柔而深沉。
可是她又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这多像那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开得绚烂无比。
她的家书就像一阵清风,吹过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温情。
这些红色家书啊,让我不禁反思自己。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不愁吃不愁穿,可有时候却还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抱怨个不停。
和先辈们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脆弱了呢?他们在枪林弹雨中都能坚守信念,我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难道我们要让先辈们的鲜血白流吗?从这些家书中,我也看到了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先辈们为了国家的未来,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知道,只有国家好了,自己的小家才能真正幸福。
这就像一群大雁,只有朝着同一个方向奋力飞翔,整个雁群才能到达温暖的南方。
每个家庭就像一只小雁,只有跟紧国家这个大队伍,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读《红色家书》有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井冈红色基因

读《红色家书》有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井冈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散发出井冈山精神的光芒。
书中阐述了当时社会深陷斗争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家们毅然奉献自我、牺牲终身。
通过斗争,他们用英勇豪迈的行动,坚定了理想信念,传承了井冈红色的先驱基因。
《红色家书》中更多的是荣耀战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在红军里,以充沛的生命精力,为改变中国的面貌,为了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作出巨大的贡献。
书中充满着激情和力量,令人激动不已,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时代变迁中传承着最真挚的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不仅是一本历史书,而且也是一部高尚的思想作品。
它激发着我们在时代洪流中飞扬的激情,教育着我们坚忍不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革命者们当初对于民族出色续写的情怀交托给我们。
因此,我要在这里深深体会到:不可能的事从来都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信念,就能够实现不可能的愿景,并且成为继续这个伟大传奇的传承者。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一封封家书,一句句遗言,写不完的诀别意,道不尽的赤子情。
瞻仰英雄家书,为英雄豪气所澎湃激荡。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图我今然”!读到王孝锡的给父母亲的诀别信,一副英雄大无畏的形象跃然于心中,舍我其谁的赤胆忠心!父母前,难尽孝,大义前,尽忠诚。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我将毙命,不足为奇。
为了革命的胜利,九泉含笑也无恨。
读到毛泽建一位女性革命者的遗书,既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更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盼。
极幸运的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洒尽热血,建立了共产主义新中国,女英雄九泉下可尽开颜。
“在法西斯匪徒们拿枪向我们的头颅胸膛发射,或持刀向我们头上砍下之前,即在我们流血之前,我们将用最大的阶级愤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呐喊。
在信中依然在为革命情形做分析做探讨,为革命的成功积攒,呐喊声依然长鸣于耳边,敬仰之情油然于心头。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读到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诀别诗,总有一种热血澎湃却壮志未酬的伤感,这种感觉不是悲伤离别,更是对革命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本来文弱一书生,屡欲从军愧未曾。
不死沙场死牢狱,三军埋血恨难平!”读到英雄邓雅声的绝命诗,弃笔从戎的铮骨男子汉形象,一直是国难时文人志士的历史丰碑。
革命已成功,您在丰碑中永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就义诗,小时候就牢记于心,今重阅之,依旧热血激昂。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激奋人心!。
英雄已去,革命继续,激荡吾志,焕我精神,遗志在心,奋斗向前,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二篇:《红色家书》读后感无意间翻开《红色家书》,没有按照以前读书先看目录的习惯,随意的翻了翻,看到“邹子侃”的这个名字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当看到书中信件的主题“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这句话时,一股浩然正气向我袭来,引领我想要进一步了解写信人以及他的故事。
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五篇]
![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2fc0c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0.png)
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五篇]第一篇: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从《红色家书》里,我读懂了信仰的力量。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
烈士的家信,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洋溢着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及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和深情向往。
代表的却是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站起来,为中国人民得解放而顽强斗争、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
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
有的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习近平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
我们年轻一辈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一是要“学”,作为新时代青年,学习马克思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精神。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着革命者的理想与信念,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当我翻开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着先烈们的心声。
这些红色家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的写于生死诀别的前夕。
但无一不展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
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中,她充满深情地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愧疚,更展现出一位革命者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坚定决心。
读着这封信,我不禁潸然泪下,被赵一曼烈士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夏明翰在就义前写下的那封诀别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短短几句话,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毫不畏惧死亡,坚信共产主义的真理必将胜利,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夏明翰这样的烈士,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还有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着祖国的未来:“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感受到了他那颗炽热的心。
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心怀希望,坚信祖国必将走向繁荣富强。
这些红色家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呐喊。
《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

本文共计1396字《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如何从《红色家书》获取新时代的精神?下面小编就推荐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赶紧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红色家书,用一封封家信展现了一段段革命事迹,每一篇都是一个鲜活的革命英雄形象,每封信都在诉说着对家人的牵挂、对事业的一腔热血、对党的无限热爱!时光荏苒,透过这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我仍能感受到他们不停跳动着的心脏,触摸到他们高尚纯净的灵魂,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品读红色家书,鼓舞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我自己的女儿也刚满7个月,家书中的两篇母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最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看到赵云霄烈士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尚在襁褓中女儿“我的启明,我的宝宝”时,深深感受到赵云霄把千言万语和爱化成含血带泪的叮咛与期盼;赵一曼给儿子宁儿的两份遗书中提到“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她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粮食,却用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粮食。
像这样的家书还有很多很多,写给父母、写给兄弟、写给妻儿,一篇篇家书彰显的革命者为革命舍弃“小家”死而无憾的精神,作为一名“弱势群体”的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工资不高、职务不高、权力不大、压力山大的青年一代,更需要永葆初心,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用信仰抒写人生,铸牢“四
- 1 -。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5篇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5篇《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1)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李大钊先生参与了不可计数的变革,最终造择了一条能够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当中。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之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反动分子张作霖的围追下,被捕进监狱。
在写下一篇遗书告同胞们需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需实现中华振兴富强后,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
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将自身的名利安危抛之于脑后。
舍生而取义者,应为如此吧。
每封家书中少的不过寥寥几行,多的也仅有几百字而已。
可每行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沉重的担子,感到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感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可是什么令他们变得在死亡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安危抛于脑后,将国家将人民挂在心间?翻开历史画卷,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惊的铁锈味和血气,可当抬头远望时,是否能看到那些远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灵的一阵悸动?是否能感到血液为此沸腾?历史终将过去,任何人物都将在时间的车轮下湮灭,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存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中,融于每个人的血脉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推动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永夜初晗凝碧,中国沉睡在暗无希望的黑夜中时,一些人觉醒了,以身作烛,以微小的光茫,点亮国家的曙光,结束了漫长的黑夜。
梦复千秋星垂野,现抬起头来,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指引我们前行。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2)在这个平凡的暑假,我读了这本不平凡的书——《红色家书》。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通用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篇1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
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
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读红色家书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读完这封家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家书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在大革命时期,一位母亲为了革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满3岁的幼儿。
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思念幼儿的点点滴滴。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到了浓烈的母爱和一丝丝的无奈。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第1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的书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奋斗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事业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他也是一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与家人之间也经历了许多温情和感动的瞬间。
在《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限牵挂。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关心体现出了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关怀之心。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隔着千山万水用文字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对家人提出了鼓励和期望。
他鼓励家人要坚强,要不畏艰险,要相互鼓励支持,在共同奋斗中共同前行。
毛泽东的家书不仅仅是对于家人的问候,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和忧虑。
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鼓舞自己要坚强勇敢,不畏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前行。
毛泽东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支撑和力量的传递。
第2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情感和政治信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
这些家书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在那个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年代,革命者们背井离乡,背弃家庭,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投入革命斗争。
他们的家书中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是在牢狱之中还是战场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反思自己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是否足够。
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爱,对同志的无私支持和忠诚,展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
《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推荐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推荐5篇)第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征文【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
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
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
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要睡了,要在梦见你”。
于是,聂荣臻在给父亲聂仕光、母亲唐雨衫的家书的末尾,细细询问了“母亲之照早已寄归,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邮有失,乞再寄一张,不知已寄来否?母亲和二婆饮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间,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挚且热烈,摄人心魄,令人动容。
教诲,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除了用来传递思念的情感,家书还被赋予了极深的教育意义。
老一辈革命家以家书为媒,用纸笔为介,以极深的笔墨,详细描绘了他们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导后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鼓励后辈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周恩来在致表兄陈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华的家书中以“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劳动阶级去打倒资本阶级”来引导他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问题,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结,他们以思念为底色,将谆谆教诲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传递了对后辈、对子女的拳拳爱护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思念。
读《红色家书》读后感精选12篇

读《红色家书》读后感精选12篇《红色家书》是一部以“爱、情怀、牵挂和理想信念”为主线,通过不同时代的家庭档案展示中国红色三代人的家庭生活的文化纪录片。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一、家庭深厚的情怀——从红色三代家庭档案中体会到了家庭关系中所深厚的情怀,这种真挚而有爱心的情怀让我们有一种亲切而直观的感觉。
中国的红色三代家庭档案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传承了我们民族传统家庭生活的内涵,使我们衷心地欣赏和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
二、家庭幸福的回忆——红色家庭档案给我们带来了家庭幸福的回忆。
红色家书从曾经的经历中把家庭的故事深情描绘出来,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亲情、友情的真谛,让我们更加关注家庭中的小人物,了解家庭的关系,更深刻的体会家庭之美。
三、家庭的爱与付出——家庭生活中的付出和爱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家庭的情思和牵挂,让我们对家庭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深深感受到家庭中温馨的温度。
四、家庭的力量——红色家书也让我们明白,家庭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激励着个人,使个人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坚毅,更加勇敢,使个人变得更加有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五、家庭梦想的实现——从红色家书中可以窥见一代代中国人的家庭梦想,他们努力的付出和坚持,以及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的努力,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国人强大的家庭梦想精神,激发自己更加实现自己的梦想。
六、家庭智慧的传承——红色家庭档案中也强调了家庭智慧的传承。
父母给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对子女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将家庭的智慧历经两代,一代传承给另一代,使子女能够得到更多的爱和支持,使子女能够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梦想。
七、家庭的守护——红色家庭档案中也传递了家庭的守护,家庭成员用他们的真诚和爱去守护家庭,并为家庭的梦想而奋斗,用他们的家庭智慧对子女进行指导,使子女能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八、家庭理想的保护——红色家庭档案中也让我们从家庭的档案中体会到家庭理想的保护。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篇1诵读着一封封先烈们的家书,感受的是革命先烈的崇高气节,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
夏明翰在监狱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朱少连烈士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信道,不要伤心,革命一定要胜利!书信虽短,但在生死之时,传达的依然是他们坚信的革命理想。
这些革命先烈在强大阻力、千难万险之下,仍然排除万难、矢志不渝,带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屈不挠实现伟大目标。
从邓恩铭的母亲的诀别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额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执行枪决钱给母亲写下这样一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仍没有儿女情长的倾诉和呻吟,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只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遗书,更是革命的火把何号角,这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应该成为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从刘愿庵给妻子的托付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铁血柔情,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力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
在这封充满激情的一书中,刘愿庵追忆了他们被捕的那天的情况,回顾了他与周敦琬之间的爱情生活,倾诉了他对爱人最后的希望: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
时光飞逝,赤胆忠心人依旧,沧海横流,金戈铁马血仿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共产党员先辈们的高尚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
在学习方面要不停顿,要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
在生活方面不能讲排场,讲档次,而是坚持朴素的生活。
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心有戒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读《红色家书》有感

连日来,满怀敬意,捧读一封封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家书,心情久久难以释怀,犹如心灵的洗礼。
《红色家书》编录了三十位革命志士的狱中信函、绝笔遗书和平常家信,描绘了众多革命志士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大爱”,也有对爱情、对亲情、对友情的“小爱”。
正是这股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培育了我党优良的红色基因,凝聚成了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我们都应当争做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人。
一、感受信仰力量,接收精神洗礼“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这是方志敏在下沙窝为国捐躯前的“临死以前的话”。
细细品读,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信仰力量,也体会到了革命志士们的侠骨柔情,更从中汲取到了精神的养分。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时刻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为建设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二、怀念革命志士,传承红色基因“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苟利社稷,不顾其身”革命先烈的担当精神令我感动萦怀。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
新时代新使命,读《红色家书》,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我们不仅要继承先烈的革命情怀和意志品质,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更要充分吸收红色基因的精神特质,励志顽强拼搏,砥砺奋勇前行。
三、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志士以拯救人民于水火为初心使命,秉承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用自己的身躯为新中国的成立铺路搭桥。
同为共产党员,我们更要以先辈为榜样,一茬接着一茬干。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六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六篇《红色家书》读后感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一份真挚情感,一段家国情怀。
《红色家书》收录了近百位革命烈士的一百余封家书,有平常家信,有狱中信函,有绝笔遗书。
每一封信,都拴牵着万般不舍,寄托着殷殷期望,承载着沉甸甸的爱。
而赵一曼烈士写给其儿子宁儿的“家书”更让我感慨。
最早知道赵一曼这个名字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忙于学业,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围在学习、备战高考上面。
某个炎热的午后,趴在桌子上睡不着,拿起同桌放在一边的《读者》,随手一翻,恰好就讲述了赵一曼烈士。
从文章中知晓了这位抗联女英雄的壮举。
她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不惧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坚决不向敌人说出秘密,视死如归,以身殉国。
当时就被这种英雄气概深深震撼到了。
而近来,在《红色家书》中读到这位英雄就义前写给儿子的遗书时,立马被感动地热泪盈眶。
在这封留给儿子的“家书”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
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家书”中。
一位年轻的革命母亲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和大爱小我之朴素情怀跃然纸上。
她是一名革命英雄,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句句滴血含情,处处诠释着母爱如山的亘古哲理。
愧疚于为人母者对宁儿的“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自责于“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叮嘱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
而在最后,她告诫自己的孩子:“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无疑是伟大的,她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更是无数孩子的母亲。
虽然她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尽到教育的责任,但是她用自己的牺牲告诉儿子怎样做一个中国人,我想这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和母爱。
我们绝不能忘记,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有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牺牲,她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红色家书》读后感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通过开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推陈出新,旁征博引,别开生面,思想性强,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共鸣.笔者作为《红色家书》的一名忠实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青山无言抱丰碑”.《红色家书》系列专访最让人惊讶的是,一大代表“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1928年,何叔衡远赴莫斯科,在苏期间写给儿子何新九多封家书,其中一封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何门重要家训.现在,何叔衡的后裔,虽然大部分进城务工,但身份还是杓子冲村的村民,可以说何家第二、三、四代后人,三代务农.“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毛泽民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时,管着中央苏区的‘钱袋子’.但他从不搞特殊化,不乱花公家一分钱,即便是毛泽东来银行视察工作,也是按照普通的伙食标准配给.”毛泽民的外孙曹耘山这样回忆.他认为,“越是在物质富裕的时代,越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他与共和国同龄, 1979年,他率领一个营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续写了红色家史.他的母亲毛远志,在几十年的人生路上,遵照毛泽东的嘱咐:“做任何事情,不要打父辈的旗号,要靠组织、靠群众、靠自己”,她甚至隐姓埋名,对外交往时自称“阮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遗孤夏芸回忆说,这是谢觉哉同志1960年到长沙看望母亲郑家钧时当场题写的,表达了他对亲密战友的怀念.“千里赤云寄相思”.后来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云,意为红色的云彩,那是父亲在她刚出世时给她取的名字.经毛主席做媒,父亲和母亲在1926年结婚,当时战友送了一副“世间惟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的对联.后来,得知丈夫遇难,郑家钧极悲痛,写诗祭夫:“不存白骨精神在,革命还有后来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纵观《红色家书》系列专访,亮点频频,新意迭出.诸如,焦裕禄“当人民的孝顺儿子”;袁国平“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服务”;陈潭秋“受命于危难之时”视死如归;周恩来胸前一直挂着“为人民服务”的胸牌,“不搞特权,不留骨灰”等等,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然而,反观当下,少数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与革命先辈的伟大风范形成巨大反差.在新形势下,一些人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物欲横流,信念动摇,丧失根本,“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烧香拜佛,抽签打卦,迷信风水,走火入魔,甚至“一边烧香拜佛,一边贪污腐败”,美其名曰:“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让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受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党亡政息的影响,一些党员产生信仰危机,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发展规律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那么,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宏大命题,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学”,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看家本领”.俗话说,“认识能力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自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通向胜利之门的钥匙.”“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只有认真看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夯实理想信念基石.在当下,不但要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尤其要学好治国理政思想,学好系列重要讲话.二是要“干”,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干事.共产主义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共产主义就在现实中,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是在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理想,必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方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三是要“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出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改革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夯实信念基石,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夺取新胜利,不断增强政治自信.“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新形势下,继承先辈遗志,争取更大光荣,广大读者希望《红色家书》栏目办得更好,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加油.《红色家书》读后感天气晴朗时候,我喜欢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在.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们.“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在这封家书里,吉鸿昌作为一名战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滚落,我突然间想到了我的母亲.那一年我就读隔壁镇上的高中,因为肚子疼的厉害就请假回家,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没有十分在意,结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几近虚脱,母亲在我一夜的辗转反侧中着急的到处打电话叫医生.村里睡的早,医生也少,恰好医生不在家,母亲急得团团转,就在那样的大雨天的晚上,母亲毫不犹豫骑上电动车载我准备到镇上的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真的一点也不假,电动车在大雨中倒霉的坏了,母亲一步一步推着车从我们小村到了镇里.母亲的衣服湿透了,只有我,温暖的躲在雨衣和母亲的怀抱下.我并不记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亲在身边,我就拥有全世界的温暖.那天之后没几天便是母亲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从来没送过花的我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却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羞涩的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就买花了.”母亲只是责怪我乱花钱,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将花插进祭台前的花瓶里.当我还沉浸在对母亲的第一次“表白”时,我听到楼下的母亲自豪的为经过的邻居介绍里这花,“我女儿今天买的,母亲节的花,这孩子,真浪费钱”.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微笑.这两年,母亲的年龄渐大,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时间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给家里的钱她也不愿意收,总说我才刚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以前我总在想什么是爱,也许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懂,就像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对班级里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爱操心她们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就像我的母亲,期盼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却又勿需任何回报,也许一句谢谢就是最直接的感动.那些家书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亲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则针对家书的情感发表了感言:“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这些普通人的红色家书所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母亲不识字,在外读书这些年,我并没有在信中写过只言片语,也较少在话筒中说过关怀的话.那些家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随战争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情谊如今化作纸上的文字,静悄悄的,像是没有发生过似的.可是当我们读着这些家书时,心里头由衷的哽咽,它像灵魂一般入侵我的身体.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亲情,那是在他们看来最遥不可及的爱,而他们大多战死了,留下许多对家庭的牵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愿我们都能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也愿我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母亲对我的爱的方式继承给我的学生们.《红色家书》读后感日前,机关组织观看了《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此片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几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
《红色家书》读后感 3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 3篇《红色家书》读后感:让红色家书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该书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等三十位革命烈士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再现了革命烈士舍生取义、英勇报国的家国情怀,是党性教育又一生动教材。
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就《红色家书》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的”真情号召。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每一封家书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都浸透着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真挚的至爱亲情,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做忠诚至上的人。
刘绍南烈士的“铡刀下,节不变......”毛泽建烈士“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
”这一份份用热血生命坚守的理想与忠诚,触动灵魂!信仰是人的生命灵魂,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
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以至诚的赤子情怀将“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实践于行,始终坚守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担当至上的人。
裘古怀烈士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仍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
”面对走好“复兴梦”新征程,对标刘奇同志对全省新时代组织工作“五个坚持”新要求,我们必须紧握新时代“担当实干”的“接力棒”,聚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建设模范部门等重点,发扬好“安专迷”精神、“钉钉子”精神,以初心谋事、实干成事的领跑者、先行者姿态,以永远在路上的担当实干奉献,把每一项组织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贡献组工力量,建强组织保障。
《红色家书》读后感优秀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优秀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一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
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
今天,红色家书我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
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写的。
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
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
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的和平土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
想信念
最近读到《红色家书》这本书,内心感到无比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饱含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家人无限的思念和眷恋,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的成功充满无限的希望。
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思想上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烈士们的遗书,情透纸背,他们心系国家,胸怀民族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触动灵魂,感人至深。
有妻子思念丈夫的痛彻心扉、有丈夫思念妻儿的万般爱恋、有兄长写给弟妹的循循教导……,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舍生取义,英雄含笑上刑场,视死如归......
“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
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亮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纸短情长,传递出的是家国情怀、是红色基因、是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每看一封饱含血泪和深情的家书,就触动一次灵魂,内心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一代,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坚定了理想信念。
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新时代同样需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尚情怀。
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精神上缺了钙,就容易得软骨病,就容易受到腐败的侵蚀,糖衣炮弹的攻击。
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去努力工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好人民。
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行动、敢于担当,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