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菊花的品种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0
有 先微黄后白 8
3. 25
有
先微黄后白 10~12 1. 85
有
先微黄后白 10
1. 82
有 先淡黄后白 5
2. 50
有
先微黄后白 10
1. 85
1. 00 1. 72 1. 90 1. 90 2. 10 1. 50 3. 00 1. 65 1. 75 2. 30 1. 75
注 :祁菊只观察了药材 ,未进行栽培研究 ,故未能列入
品种 。从地理分布看 ,分布淮河以南品种花序 早 。当经霜后 ,花色变红 ,严重影响花的质量 。
内无鳞片 ,而分布淮河以北品种均有鳞片 ,这是 因此对北方菊花产区 ,培育早熟品种是提高质
0. 30 1. 01 1. 51 1. 20 1. 60 1. 57 1. 62 0. 71 0. 82 1. 93 0. 81
无
先微黄后白 15
1. 90
无 黄色 5
1. 77
无
先微黄后白 7~8
1. 90
无 白色 5
2. 00
无
白色 7~9
2. 20
无
白色 7~8
1 Larsen K ,Larsen S S ,Vidal J E. Flore du Cambodge du Laos et du Viet2Nam. Vol 18. Paris : 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Press ,1980. 19 2 Hou ,Larsen ,Larsen. Flora Malesiana. Ser 1. Vol 12. Leiden :
关于大白菊来源 ,查阅《增订伪药条辨》[4 ] 白菊条中云 “: 厦门出者曰洋菊 ,朵大而扁 ,心亦 大 ,气浊味甘 ,更次 。”此处的洋菊与大白菊从名 称 、花的特征 、品质均吻合 。从调查得知 ,大白 菊在杭菊产区虽有花大易采 、产量高等优点 ,但 产地一直排斥 ,可能是近代才引入的品种 ,与曹 炳章介绍的厦门洋菊也许有密切关系 。 1. 3 滁菊 滁菊原产于滁州 、定远 ,解放初 ,主 产地迁移至全椒县马厂一带 。50 年代的滁菊 品种为“老滁菊”,特征为植株散伏 ,头状花序 大 ,舌状花稀疏 ,开花少 ,产量低 ,亩产仅 15~ 25kg 。60 年代被选育出的“新滁菊”代替 ,60 年 代滁菊主产地已在全椒县 ,所以也有称新滁菊 为“全菊”。新滁菊植株直立 ,头状花序略小 ,舌 状花稠密 ,花朵多 ,亩产可达 70~80kg 。从 60 年代起 ,在滁菊主产地全椒就再也未见过老滁
中国药用菊花的品种演变 3
王德群 梁益敏 刘守金 (安徽中医学院 合肥 23003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药用菊花主产地及品种的历史和现状 。方法 :实地调查 、栽培观察和文献研 究 。结果 :弄清并比较了贡菊 、杭菊 、滁菊 、亳菊 、怀菊 、济菊各栽培品种的形态特征 ,并对这些品种历史 演变进行了考证 。结论 :贡菊与杭菊有亲缘关系 ,亳菊 、怀菊 、济菊及祁菊有亲缘关系 ,滁菊是独立类型 。 通过研究为栽培和发展生产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
·585 ·
1. 7 祁 菊 祁 菊 主 产 河 北 安 国 , 1989 年 和 2 现存品种比较
1997 年两次收集药材样品 , 通过观察 , 与“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产地调查 、药材样品收集及栽培观察 ,
菊”一致 。
将现存药用菊花各品种特征比较于下 ( 见表
1. 8 川菊 川菊主产四川中江 ,近年来已失 1) 。
1982 年在海宁调查见到的杭白菊的 3 个 品种 :小白菊 (当地原始种) 、湖菊和大白菊 (又 称“洋菊”) ,据说大白菊引入当地才数年 。当时 调查未见杭黄菊种植 。1997 年到杭菊主产地 桐乡市调查 ,杭白菊 3 个品种均有种植 ,湖菊 , 当地称“软杆”,种植面积最大 ,被认为品质最 好 ;小白菊 ,当地又称“硬杆”“、小洋菊”,种植也 较多 ;大白菊 ,当地称“洋菊花”,仅零星种植 。 花农们介绍 ,洋菊花大 ,采摘方便 ,但品质差 ,难 以出售 ,往往混入湖菊或小白菊中 。调查中发 现杭黄菊的小黄菊因价格低于杭白菊 ,已不再 种植 ,只在田头埂边留了一点种苗而已 ,而大黄 菊未收集到标本 。
74. 4 105. 2 97. 6 101. 6 128. 0 102. 2 71. 6 81. 8 78. 0 105. 4 79. 3
绿 绿 绿 绿 深绿 深绿 绿 淡绿 淡绿 绿 淡绿
4. 62 4. 38 4. 82 4. 84 5. 80 5. 42 7. 25 4. 26 4. 16 5. 52 4. 20
1981 年调查还发现 ,贡菊产地普遍混栽一 种“资菊”,资菊产量略高 ,生长期短 ,作为补苗
3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项目 ( 攻关) 课题 No. 9629032 02203
中国中药杂志 1999 年第 24 卷第 10 期
之用 ,但头状花序内有绿褐色鳞片 ,色次质差 , 收购价低 。1997 年调查了解到 ,产区的资菊早 已全部淘汰 ,菊田内为品种统一的“贡菊”,质量 稳定 。 1. 2 杭菊 杭菊是以茶菊开始种植 ,其中的 “德菊”演变成了“徽菊”(即贡菊) 。清朝时 ,茶 菊在浙江就有诸多品种 ,产于余杭良渚的黄者 有“高脚黄”、“紫蒂盘桓”, 白者有“千叶玉玲 珑”; 产于海宁的白者还有“金 井 玉 栏 杆”[3 ] 。 后来主产地逐渐向北推移 ,在桐乡形成全国最 大的药用菊花基地 。
科学出版社 ,19911102 6 中国药材公司 1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41554 7 贵州省卫生厅 1 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 (1988 年版) 1 贵
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126 ,75 8 中国药典 1 一部 119951139
1999201206 收稿
种。
表 1 药用菊花品种特征
品种
植型
平均株高 长度 cm
叶色
头状花序 管状花盘
平均直径 平均直径
cm
cm
花序内 鳞片
颜色
舌状花 外层平均 内层平均
层数 长度 cm 长度 cm
贡菊 小黄菊 湖菊 小白菊 大白菊 滁菊 大马牙 亳菊 小怀菊 大怀菊 济菊
半直立 匍匐 匍匐 半直立 直立 直立 直立 半直立 半直立 半直立 半直立
关键词 药用菊花 品种演变 形态特征
菊 Den d rant hem a morif oli u m ( Ramat . ) Tzvl. 的药用类群经过长期人工栽培 ,优质 、高 产 、稳产的品种不断被选育出来 ,同时也有一些 品种在消失 。我们根据 20 年来对产地的调查 研究 ,将了解的品种演变情况介绍于下 。 1 各产地的品种调查 1. 1 贡菊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 ,栽培山区 , 头状花序的舌状花白色 ,中心管状花少或无 。 贡菊于清·光绪 22 年 (公元 1896 年) 由徽商从 浙江德 清 引 入[1 ] 。“德 菊”建 国 后 逐 渐 失 种 , 1982 年实地调查时 ,已无种植 ,访问原主产地 德清县塘栖 (今属余杭县) 60 岁老人 ,也未见当 地种过茶菊了 。据 1932 年罗迪先《德清新县
关于亳菊的质量 ,古今有截然相反的评价 , 如《百草镜》[3 ] 云 :“甘菊即茶菊 ,出浙江 、江西 者佳 ,形细小而香 ,产于亳州者不可用 ,白而微 臭 。”《本草正义》[5 ] 菊花条亦云 :“杭产白色之 小花 ,则气味醇静 ……若白色大花产于古亳者 , 气味殊觉辛烈 。”现代普遍种植的亳菊花小 ,气 清香 ,被认为在药菊中品质最佳[6 ,7 ] 。不同的 质量可能是不同时期栽培的品种不同 ,早期为 大而微臭 、气味辛裂的“大马牙”品种 ,近年则为 气味清香 、花小的“亳菊”。 1. 5 怀菊 河南的药用菊花可能栽培最久 ,早 期的邓州黄 、邓州白可能是药用菊花后期选育 出来的品种的始祖 。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 ,久 负盛名 。1997 年到怀菊产地武陟县调查 ,了解 到怀菊有两年品种 ,一曰“小怀菊”,花序小 ,色 白 ,管状花少 ,被认为质量好 ,其性态与亳菊相 同 ,1998 年与亳菊同地栽培观察也得到了证 实 ;另一品种为“大怀菊”,花序大 ,中心管状花 多 ,舌状花先黄后白 ,不同于其它品种 ,是 1 个 独立的品种 。 1. 6 济菊 济菊主产山东嘉祥县 。1997 年到 产地调查 、收集样品并引菊苗栽培观察 ,与“亳 菊”形态特征相同 。当地医药公司介绍 ,嘉祥的 菊花是清朝时引自亳州 。
中国中药杂志 1999 年第 24 卷第 10 期
菊 。1981 年到滁县 、全椒调查 ,走访了老产区 , 已无法寻找到老滁菊的踪影 。
70 年代滁菊产地出现了品种退化 ,退化的 植株茎 、花均变紫 ,舌状花减少 ,质量与产量显 著下降 ,尤其在连作的地中更易出现 。80 年代 该退化的品种逐渐淘汰 。1997 年和 1998 年两 次深入产区调查 ,现在的滁菊花色纯白 ,品种单 纯 ,商品质量稳定 。 1. 4 亳菊 亳菊产地主要种植的品种为“亳 菊”,特征是头状花序小 ,舌状花多 ,管状花少 , 花序内有鳞片 。另外 ,产区还有一种大花的品 种 ,当地称“大马牙”,又叫“臭花子”,特征是头 状花序大 ,有较多的管状花 ,花序内也有鳞片 。 该品种一直被视为劣质品种 ,医药公司和药商 均不收购 ,近年来在亳州药材市场上经常可见 , 但售价极低 。
·584 ·
志》[2 ]载 “: 菊 ,绿心白瓣 ,气香味甘 ,历久不变 , 下舍 、雷甸多种之 ,今名德菊 。”绿心与贡菊相 似 ,而与现今杭菊的黄心 (管状花多) 显然不同 。
1981 年调查中了解到 ,歙县岔口在 50 年 代曾种有“银菊”,花心绿色 ,花瓣全部带淡绿 , 叶比贡菊大而厚 ,产地收购价高于通常的贡菊 , 后因花农地归集体而失种 。该品种可能保留了 早期“德菊”的较多特征 。
型 、叶色 、叶型均相似 ,3 者应是同一品种 ,只是 在产区 ,黄变和红变的植株一旦发现 ,即时被淘
栽培地区不同而已 。菊花的其它药用品种 ,如 汰 ,保持了品种的单纯 。另外 ,白色品种的菊花
贡菊 、小黄菊 、大白菊 、小白菊 、湖菊 、滁菊 、大马 在盛开后期或经寒冻之后 ,舌状花冠由白逐渐
牙 、大怀菊均各具特征 ,区别明显 ,应是不同的 变红 ,尤其是北方的亳菊 、小怀菊 、济菊红变较
部分成熟时有裂缝 ,黑色 ……………… 13 扭果苏木 1. 小叶片互生 ,长 7~13mm ;荚果倒卵形 ,背缝线直 ,具狭翅 ,
革质 ,无刺 ,开裂 ……………………… 14 小叶云实 3 讨论 3. 1 调查发现肉荚云实 C. di gy na 仅产海南 , 云南西双版纳所产为扭果苏木 C. tort uosa 。刺 果苏木 C. bonduc 分布于低海拔的沿海地带 , 而资料中有将其与华南云实 C. crista 混淆的 , 应予纠正 。海拔高度有较大突破 。 3. 2 除苏木 、云实皮 、苦石莲为各级药品标 准[7 ,8 ]收载的中药材外 , 其余均为民间用药 , 须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扭果苏木 C. tort uosa 果 的功用为调查所得 。 4 参考文献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1996. 535 3 Huang T C ,Ohashi H. Flora of Taiwan. 2 ed. Vol 3. 1993.
175 4 郑师章 1 中国植物志 1 第三十九卷 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8196 5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1 新华本草纲要 (第二册) 1 上海 :上海
3 讨论
时多为微黄色 ,盛开后才变成白色 。在药用白
3. 1 品种关系 亳菊 、小怀菊 、济菊三者的头 色菊花品种中 ,还发现红变现象 ,如滁菊在 70
状花序直径均在 4. 2cm 左右 ,管状花盘直径也 年代有很多植株茎变紫红 、舌状花变为紫红 ,尤
都在 0. 7~0. 8cm ,花序内均有鳞片 ,株高 、株 以舌状花背面更为明显 ,花序蕾完全是紫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