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地演变(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

文字在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曾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里,谈到过汉字的起源: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认为,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起初是庖牺(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表示世界万象;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但却难以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直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查。

1. 结绳记事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记事的方法可能有多种,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原始时期,人们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这样的方式似乎只能帮助记忆,本身还不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所以几乎不可能形成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

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除了结绳记录之外,还有通过在树皮上、木头上做记号以及契刻等方法来记事的。

契刻也往往与数字有关。人们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也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文字或竹简木牍这类文书,继而慢慢形成了文字和文献。

3. 仓颉造字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汉字是由华夏民族始祖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当时的文字启蒙书(也是最早的字典)称为《仓颉篇》,也反映了这种观念。

古人把汉字看做神圣的东西,认为造字的人也跟普通人不一样。《子·本经》更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武帝以后,人们更把仓颉神话,说他“四目灵光”,与凡人不同。而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仓颉造

字说加以肯定,此后人们更加坚信不疑。

在原始时代,人们为常常会在竹木片或其他器物上刻画一些符号来帮助记忆。这种符号通常不可能有固定的读音和意义,自然不能看作文字。只有当这些符号有了相对稳定的读音和意义,并且集中在一起用于记录语言,才具备文字的性质。因此,历史的发展需要出现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来进行文字的搜集和加工整理。

文字的产生并非是一人之功,肯定集合了众多的智慧,但是类似仓颉这样的人物出现并首先为文字的形成做好充足的铺垫,也许是合乎历史条件的事情。

第二章神秘的甲骨文

1. 最古老的汉字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迄今发现最早也是最完备的汉语古文字资料。关于它的发现,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清国子监祭酒、古文字学家王懿荣生了场病,医生给他开的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文学家鹗在王家做客,两人都好奇这“龙骨”究竟为何物,于是拿出来一同观看,却发现这些“龙骨”是大大小小的骨头片,上面还有些契刻的图画,似文字非文字。两个老朋友感到惊讶,王氏重金购买大量龙骨作了初步的研究。

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的小屯村,遂派人大力搜求,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原来,这些“龙骨”是省县的农民

种地时在黄土层下偶然发现的,继而卖给了药铺。经研究,它们便是三千多年前商朝用来记事的龟甲和兽骨。

2. 甲骨文的功用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其容大多是占卜吉凶。据历史记载,今省市西北洹水边上小屯村一带,曾经是殷商都城。当时的朝代,无论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私事都要事先占卜,向神灵或祖先的灵魂询问事情的吉凶,求鬼神保佑。所以,甲骨文的容异常广泛,包括打猎、征伐、农业、气候、天象、地理、祭祀、疾病等等。

为他人占卜的人被称为“巫”或“史”,占卜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凿出椭圆形的小槽或小孔,然后在边上用火灼烧,骨面上即出现裂纹,旧称为“兆”。巫史们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并把占卜之事和结果用文字刻在甲骨上,称其为“卜辞”。有少量甲骨所刻的不是卜辞,而是记事的文辞,但容也多与占卜活动有关。

3. 甲骨文的特点

从数量和结构来看,甲骨文已经发展成为系统性较强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图画文字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是:

(1)在字形上,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事物的特征,而笔画的多少、正反却不统一,字体的大小、长短也变化多样;

(2)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即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所以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大多数笔画较细瘦、方正。

4. 甲骨文的价值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古代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中,只有以殷

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传承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保留至今,成为今天的方块汉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价值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钟鼎上的金文

1. 青铜与文字

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冶炼铜的时候加入一定比例的锡,可以提高青铜的硬度和降低铜的熔点,因而被广泛采用。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大体上有: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烹炊器、车马器、度量衡等等。

殷商时期,人们的行动都要受到神灵的指示,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神灵的格外敬重。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制造铜器作为祭祀祖先的道具。到了西周,使用铜器的围更广泛了。祭祀祖先、诸侯封赏、重大事件等,都会铸造铜器,并将重大事件记载于其上,即为铭文。

上古时代将铜称为金,因此把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又因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所以青铜也可用“钟鼎”代名,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字,主要都是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