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秀PPT隋唐历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
1)、隋朝时, 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
张, 又称“三教合一”。;
2)、唐朝时,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
教的发展,唐代韩愈等提出儒学复兴
2、科技: (1)四大发明: ①印刷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 ②火药:炼丹家发明,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 著的《丹经》,唐末用于军事。
地位 的决策权、审议权和 行政权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趋向巩固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趋向完善
2、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 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①都实行分权; 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都有积极作用。
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 ①不同。 ②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 治的产物。
3、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 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答案】C 【解析】“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说明了隋代中央对 地方官员任免权控制的加强,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 加强。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措施
①外轻内重
②实行兵将分离 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 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
(2)影响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唐太宗调整府兵制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军队叛乱。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
②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世誉“颜 筋柳骨”; ③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2)绘画:代表作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 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莫 高窟璧画盛极一时。 (3)戏曲:唐代宫廷中设有 “梨园”。 (4)雕塑:莫高窟(甘肃敦煌鸣沙山,开始于 前秦,历时一千多年,直到宋元,以隋唐作品为 多;佛像、壁画为主)。

高中历史 岳麓人教通用二轮复习第三讲《隋唐两宋》

高中历史  岳麓人教通用二轮复习第三讲《隋唐两宋》

具体情况:
高考对应题号:26
2019年
据此可知
主旨是
这一制度(实质考查影响 )
唐代社会风尚
宋明理学
宋代募兵制
必修3
必修3
必修1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②影响、意义类选择题
2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
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
史实,排除。
2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
经济: 曲辕犁
中央:三省六部制 科 地方:安史之乱 举
藩镇割据 制
第二次人口南迁
制瓷业 纺织业 城市的发展 文化: 四大发明有其二
唐诗大发展 艺术有进步
两宋时期
政治: 专制主义
中央:分割相权
中央集权 制度加强
地方:收、削、制 基本消除地方割据
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瓷都
棉纺织业
城市的发展(空间、时间)
第三讲
隋唐两宋
——同舟共济 共度难关——
考纲对应的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宋明理学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阶段特征
一、时间: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二、重要历史阶段: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隋朝和唐前期盛世 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隋朝和唐前期盛世 课件

返回(fǎnhuí)
3.一分为二的评价隋炀帝. 功过都相当突出. 功显著:(1)促成南北统一;设进士科,形成科举制度;(2)修驰道, 加强和北方联系;兴修大运河加强南北联系;(3)加强和突厥 (Tūjué),西域等的民族联系,并派人去台湾;(3)对外开放,和日本, 中亚,西亚等交流密切. 过突出:好大喜功,奢侈腐化,暴政,繁重的兵役劳役,严刑酷罚导 致隋朝灭亡.
第五页,共12页。
返回(fǎnhuí)
4.封建社会盛世的出现的原因和认识. 原因:根本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适应,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具 体来说,(1)经过前朝农民起义冲击,农民得到一定生产资料 (shēngchǎnzīliào);(2)后继统治者进行政策调整励精图治-① 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和资料,包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提倡节俭等. ②政治上革新制度,善于用人,革新吏治,反对腐 败等; ③民族上,政策开明,相互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④对外开 放,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前提.(4)其他 方面,如生产工具改良,水利兴修等. 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和睦,外交 开放交流.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 认识:盛世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但统治者也参与了创造,有 时候还起到关键作用;盛世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 协调;封建盛世由于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内在矛盾,注定难以持 久.要形成盛世,要注意协调方方面面的矛盾.
C、唐太宗能够虚怀纳谏
D、魏徵能否进谏取决于君主的喜好
第十页,共12页。
掌握和小结: 大运河的开凿原因、概括、评价; 多方面说明隋朝历史(lìshǐ)地位重要; 唐初盛世三皇的措施和影响.
第十一页,共12页。
第十二页,共12页。
返回(fǎnhuí)

备战高考榜历史高考二轮复习课件安徽专供:专题二 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备战高考榜历史高考二轮复习课件安徽专供:专题二 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序,兵农合一。 b.保马法:节省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 c.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d.设军器监:武器产量、质量提高。 ③取士之法: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改革和扩大统治基础。 (3)改革结果:由于守旧派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 法被废除。
考点 三 宋明理学 关键词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心外无物” “致 良知” 1.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代: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程朱理学: (1)背景: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
热点考向 2 宋元时期中国封建文明成熟的时代特色 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 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 前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 的经济重心所在地。
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 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 术作品涌现,宋词和元曲的繁荣。 4.外交: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 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 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解题提示】
公平、人才选拔等
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 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 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秀课件PPT隋唐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秀课件PPT隋唐历史

知识结构
•经济
•1.农业:
•(1)大运河(隋代) •(2)工具(唐代):曲辕犁、筒 车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安史之乱以后,北民南迁,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手工业
•制瓷业:“南青北白”两大制 瓷系统
3.商业
• ①城市: • a)长安、洛阳、扬州、 益州 • b)“扬一益二” 。扬州 和成都的商业地位超过了长 安洛阳
• ②韩愈:振兴儒学, 反对佛教

知识结构
•文化
•4.文学
•2.文字
• (1)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
•柳公楷权书)、(欧草阳书询(张、旭颜、真怀卿素、时人) 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
• (2)词出现
•3.绘画
• (3)小说:唐传奇
•繁阎盛立唐时本朝期(时,唐期如)绘展、画子吴艺虔道术(子进隋(入)、唐了扩展
•线索三:均田制
•1.过程: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开创性措 施。它从北魏开始一直实施至唐朝前期。由于土地兼 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 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2.背景: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 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 受到严重影响。
知识扩展
•3.内容: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 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北魏:租 调制,唐:租庸调制),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影响: •(1)经济: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一定程度 上遏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的收入和兵役、徭役的 征发。 •(2)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3)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
• ②农村:集市贸易(“草 市”)发展起来

隋唐史精品课件(2023版ppt)

隋唐史精品课件(2023版ppt)
隋唐史精品课件
演讲人
隋唐历史背景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中央官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 省、门下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
府兵制:隋唐时期实行的兵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兵农合一, 平时务农,战时从军。
荣,文化昌盛
开元盛世:唐玄宗 李隆基在位期间, 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都取得了巨
大成就
安史之乱: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发 动叛乱,唐朝由盛
转衰
唐朝的衰落:907 年,朱温篡唐,唐 朝灭亡,中国进入
五代十国时期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 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谢谢
04
农业商品化:隋唐时期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手工业与商业
01 手工业: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发展 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02 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大型商 业区,如长安、洛阳等
03 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04 海外贸易: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
01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唐高宗征讨突厥等。
隋唐时期和平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外交往频繁,
02
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
隋唐时期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促进了民族融
03
合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对后世产生了
04
深远影响。
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与周边 国家的关系:友 好交往,文化交 流
隋唐时期与西域 国家的关系:贸 易往来,文化交 流

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隋唐时期(第二轮)精品PPT课件

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隋唐时期(第二轮)精品PPT课件

868年,雕 版印刷《 金刚经》
央集权;国 家的强盛稳 定促进了文
白瓷
学艺术的辉
商 柜坊、飞钱 文 文人画、 煌

艺 唐诗、词
治国理念:存百姓,文德治国。
前 期:政治清明,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后 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பைடு நூலகம்

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 举
制度)
民族政策:一视同仁,团结。
对外关系: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农业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定型(曲辕犁,筒车); 土地制度(三种土地制度并存,均田制,轻徭薄赋;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发展兴。 制瓷业:南青北白;私营手工业
交通:水路、陆路交通十分发达,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商业
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瓷器) “市”的发展(坊市分开、夜市)
唐朝节度使享有哪些权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权力: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 上享有很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 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影响:往往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 中央集权。
由于节度使的权力过渡彭胀,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
唐玄宗前期疆域
突厥
新 罗
边镇军:49万 中央军:9万
吐蕃
商业都会(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
思想:儒学复兴;

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展阎吴、莫 高窟。
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
相同
通过分割相权的方式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 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 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 (共15张PPT)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 (共15张PPT)
理学的内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这个学派首先提出“理”,作为其哲学的本质特征。程朱以“理”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宇宙 本原。认为理既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概括和升华,从而形成 了有别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2)理学家都强调“遏人欲,存天理”或“存天理,去人欲”,企图通过哲学的思辨,把封建道德、 伦理和等级制度安放在理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
• (2)手工业: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 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民间手工业也很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 朝时,中国瓷器大量出口。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2)积贫积弱:财政 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 富国强兵。(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 (1)富国之法: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免役法。④市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均输法。(2)强兵 之法: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①改革科举制度。②整顿太学。 3.作用: (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4.局限性: (1)新法的实行显得操之过急,执行导致走形。(2)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偏重 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5.结果: (1)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隋唐历史(共22张PPT)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隋唐历史(共22张PPT)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
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
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 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 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项目
租庸调制
背景 均田制前提下
两税法 土地兼并;租庸调破坏.
依据 和种 类
按受田的丁男-租(谷物); 徭役(或者代之庸-绢或 布);调(绢和布);兵役(人); 另有户税(钱)和地税(谷 物);其他杂税杂役.
按户之财产土地征收-户税(财 产税,分九等,交钱或谷物);地税 (土地税,收谷物).其他徭役租调 按额并入两税一起征收.(并未废 人丁)
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导致了战役失败
C
B.刘文静是战 D.李世民患病
真题再现
•4.(2018·全国卷Ⅱ,26)武则天时期, 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 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 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 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 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知识扩展
• 线索一: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
• 1.趋势
•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化、公平化、客观
化 •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高频考点突破(共58张PPT)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高频考点突破(共58张PPT)

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积极 打破士族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
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
负面 读书具有功利性不注意实用;思想受束缚,不利于科技发展
时期 西周 战国
名称 选官权 选官标准 选官办法 体制特点
世卿世 禄制
周王
血缘
世袭
贵族政治
军功制 国君 军功
授爵
官僚政治
两汉 察举制 地方官 孝廉
主观原因 吸取教训、励精图治
贞观之
唐治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任用魏征、房谋杜断 政治

确立制度慎用刑法 制定唐律、减少死刑

经济 心存百姓修养生息 推行均田、轻徭薄赋
表现 文化 文德治国崇儒尚孔 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
民族 以诚相待民族融合 开明民族政策“天可汗”
对外 友好交流兼收并蓄 同日本朝鲜的交流
晚年骄奢 恶直言、伐高丽、兴土木、炼仙丹
____钱穆《国史新论》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1)三省六部制 (1)内容: (2)作用: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 2)科举制
原因
科 发展 举 制
影响
经济上 庶族地主实力增强,要求政治权力
1、交通:大运河的开通 (2、商业服务:柜坊和飞钱) 3、城市商业:市坊分开 4、商业城市兴起:长安洛阳、扬一益二 5、外贸:广州、市舶使、瓷器输出
1、思想和宗教:三教合一、(复兴儒学) 2、科学: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3、文学艺术:唐诗繁荣;楷书草书盛世;绘画题材多样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结构
•经济
•1.农业:
•(1)大运河(隋代) •(2)工具(唐代):曲辕犁、筒 车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安史之乱以后,北民南迁,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手工业
•制瓷业:“南青北白”两大制 瓷系统
3.商业
• ①城市: • a)长安、洛阳、扬州、 益州 • b)“扬一益二” 。扬州 和成都的商业地位超过了长 安洛阳
知识结构
•政治
• 1. 中央:三省六部制 • 三分相权、互相牵制、效
率提高
•2.地方:
•(1)隋:州、县 • 唐:道、州、县 •(2)节度使:唐朝设立。唐玄 宗时期,安史之乱,后形成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3.选官制度:科举制
• • (1)内容:通过科举考试选拔 官吏
•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 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 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 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第4课时 隋唐时期 •(581年----907年)
年份 2019年 2018年 全国Ⅰ卷26题 全国Ⅰ卷25题 全国Ⅱ卷26题
全国Ⅰ卷26题
全国Ⅱ卷26题
内容
唐代的审美取向
藩镇延续了唐朝的统 治 武则天时期中央机构 改革
不同史籍对同一件事 件叙述能够认定的史 实 唐代后期敦煌某地自 耕农经济发展情况
特点 人丁为主要标准;种类多 地财为主要标准;简化种类和手
手续繁;实物为主劳役钱 续;实物和钱为主,减少劳役兵役;
并用;征收不定时.
定时征收;有摊丁趋势.
趋势 标准变化;人身放松;种类减少;摊丁趋势;时间固定;手续简 化;役-物-钱.
知识扩展
• 线索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 征及总体趋势
• 2.趋势: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项目
租庸调制
背景 均田制前提下
两税法 土地兼并;租庸调破坏.
依据 和种 类
按受田的丁男-租(谷物); 徭役(或者代之庸-绢或 布);调(绢和布);兵役(人); 另有户税(钱)和地税(谷 物);其他杂税杂役.
按户之财产土地征收-户税(财 产税,分九等,交钱或谷物);地税 (土地税,收谷物).其他徭役租调 按额并入两税一起征收.(并未废 人丁)

知识扩展
• 线索一: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
• 1.趋势
•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化、公平化、客观
化 •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扩展
• 线索二:秦汉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
• ②韩愈:振兴儒学, 反对佛教

知识结构
•文化
•4.文学
•2.文字
• (1)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
•柳公楷权书)、(欧草阳书询(张、旭颜、真怀卿素、时人) 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
• (2)词出现
•3.绘画
• (3)小说:唐传奇
•繁阎盛立唐时本朝期(时,唐期如)绘展、画子吴艺虔道术(子进隋(入)、唐了••刷)5.术科造;唐技纸末术,西火传药,开出始现用雕于版军印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写作
风格由辞藻华丽、
• 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
化说明了中国古代
• 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隋唐历史
知识扩展
•线索五:古代绘画艺术的时代特点及成因
•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 学的反思。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 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 ②农村:集市贸易(“草 市”)发展起来

知识结构
• ③出现柜坊、飞钱和邸店 •文化
• • ④对外贸易: • a)广州是重要的贸易港 口
• b)在广州设有市舶使
•1.思想
•(1)隋:三教归儒 •(2)唐: • ①政策:三教并行
• c)出口商品主要是瓷器
• • ⑤隋唐仍然采用抑商政策, 但是唐朝后期出现了夜市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
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
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 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 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知识扩展
• 线索二:秦汉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 制的比较
•(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 部制的确立则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 完善.
• 2.相同点:
• (1)都是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的 中央行政制度;
• (2)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知识扩展
•3.内容: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 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北魏:租 调制,唐:租庸调制),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影响: •(1)经济: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一定程度 上遏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的收入和兵役、徭役的 征发。 •(2)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3)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
知识扩展
•线索三:均田制
•1.过程: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开创性措 施。它从北魏开始一直实施至唐朝前期。由于土地兼 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 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2.背景: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 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 受到严重影响。
• (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 人物画等。

• 1.不同点:
•(1)确立和盛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 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 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国政 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 央行政机构。 •(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 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后者由于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