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使用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使用PPT课件

儿童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感染、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使用
孕妇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01
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避
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02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用于治疗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
03
老年人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老年人的血糖、血压、电解质等指标,预防骨质疏松和感染等
不良反应的发生。
05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与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抗炎、 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 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滥用。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等,与抗 精神病药或抗焦虑药合用时应谨慎。
06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案 例分析
案例一:哮喘急性发作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总结词:有效缓解
详细描述: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喘 息和咳嗽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等 。
避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03
用于治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老年人与糖皮质激素使用
01
老年人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情需要,合理选用糖皮质
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
02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合成于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对人体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和浸润细胞的迁移,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和释放的细胞因子,从而减少免疫反应和免疫介导的损伤。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和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和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4. 抑制免疫炎症细胞的迁移: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减少炎症部位的免疫炎症细胞的迁移,减轻炎症局部的肿痛和红斑。

5. 蛋白质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骨骼、肌肉、皮肤和黏膜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6. 抗肿瘤作用:一些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长期
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激素依赖性、免疫抑制、骨质疏松、水钠潴留等。

因此,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权衡治疗效果和潜在的风险。

同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注意遵循剂量逐渐减少的原则,以减少激素依赖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多种过敏反应。

尽管这些药物在治疗上非常有效,但它们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1. 免疫系统抑制: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身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感染频繁或更加严重。

2.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这是因为激素抑制了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的平衡。

3.水肿: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体内潴留水分,引起水肿。

特别是
在面部和手部,这可能导致面部肿胀和手指肿胀。

4.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对血管有收缩作用,可能导致高血压。

这增加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5.心理和情绪问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心理和情绪
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失眠。

6.消化系统问题: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造成消
化不良、胃溃疡和胃炎等问题。

7.肌肉损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加,肌肉质量减少,容易引发肌肉损伤。

总结起来,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免疫系统抑制、骨质疏松、水肿、高血压、心理和情绪问题、消化系统问题以及肌肉损伤。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以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征
病情已控制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 出现严重毒副作用 出现机会菌感染不能控制
糖皮质激素减量原则
疗程< 10天者可忽然停药 冲击治疗后可恢复原口服剂量 早期快减,晚期慢减 病情重者分三次服,按晚中早顺序减量至顿服 3次/日 顿服 隔日顿服 停药 尽早加用其他免疫克制剂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 应用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glucocorticosteroids,GCs)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旳 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措施人工合成。
广泛旳生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
可旳松 (cortisone)
基因调控
二、 糖皮质激素旳生理作用
糖代谢:克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旳摄取和利用,增进糖异生 血糖、糖耐量、肝糖原
蛋白质代谢:增进蛋白质分解代谢 血浆氨基酸浓度、尿氮 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两面作用 脂肪分解和脂肪组织特殊分布 水和电介质代谢:弱旳盐皮质激素作用,保钠排钾高血压、水肿
排钙增长、钙吸收降低骨质疏松 核酸代谢:诱导特殊mRNA合成(一种克制细胞膜转运功能旳蛋白质)
克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旳摄取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vs泼尼松(强旳松)
关联与差别
•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旳是?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
Hale Waihona Puke • 其中没有生理活性,是无活性代谢物旳是? • 两者之间旳关系? • 发生代谢转换旳部位是?
泼尼松(强旳松)
在代谢中相互转化
• 药代动力学:
– 代谢差别:肝功能障碍患者适于直接使用活 性成份泼尼松龙(强旳松龙),泼尼松不能 有效代谢成为活性产物。
• 严重旳骨质疏松 • 严重糖尿病 • 严重高血压 • 精神病 • 病毒性肝炎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激素,它们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发炎症状。

2. 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胸腺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应答性和免疫反应的程度。

这对于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释放,抑制过敏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过敏症状的发作。

4. 维持血压稳定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静脉血管的反应性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的稳定。

5. 调节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葡萄糖代谢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和储存,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这些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或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例如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肌肉萎缩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03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内分泌失调治疗
01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多种内分 泌失调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02
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糖皮质 激素可以纠正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症状,如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异 常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重要药物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
作用机制与特点
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具体而言,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起到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对多个系统和器官都有影响。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 血糖升高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某些肿瘤治疗过程中,如化疗、放疗等,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以减轻不良反应和不适感。
04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问题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胃黏膜损 伤、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等消化 系统问题。
精神症状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焦虑、抑 郁、失眠和兴奋等精神症状。
代谢紊乱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血 脂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如高血 糖、高血脂和低钾血症等。
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糖皮质激素适应症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应 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
VS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糖皮 质激素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 用。
研究挑战与展望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激素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近年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中当抗生素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在无绝对禁忌证时应及早应用激素冲击治疗。

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⑴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⑵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⑶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

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⑷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炎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⑴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于人体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多种生理过程。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核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合成、分泌和代谢均受调控,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免疫和代谢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维持机体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抗炎、免疫抑制、代谢调节等多个方面,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糖皮质激素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了解糖皮质激素的定义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深入理解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主要由胆固醇合成而来。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糖皮质激素可以分为两类: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和外源性合成的糖皮质激素。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包括皮质醇和皮质酮等,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外源性合成的糖皮质激素是在实验室中合成的人工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它们具有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相似的生物活性。

根据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两大类。

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包括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其分子结构类似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作用。

非类固醇抗炎药则是一类不含类固醇结构的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产生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对于临床应用和药物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通过与细胞核内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类固醇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细胞内活性和抑制一系列细胞功能,因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性细胞的迁移来发挥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 原理

糖皮质激素 原理

糖皮质激素原理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

它们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并参与调节多种生理活动。

糖皮质激素包括皮质醇(cortisol)、醛固酮(aldosterone)以及与性别激素相似的某些雄激素(androgens)。

糖皮质激素的功能主要通过与细胞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来实现。

当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并结合到受体上时,这个复合物会被转运到胞核内,然后结合到DNA上特定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s),最终引起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这一过程影响了大量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了细胞的功能和整个机体的生理过程。

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从而释放出氨基酸供能。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促进肝糖异生作用,使肝细胞将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这些反应使得机体能够应对应激状态下能量的需求,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同时,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免疫活性,并通过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介导活性,调节免疫应答。

总而言之,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影响基因的表达,以及通过调节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作用来调节细胞的功
能和整个机体的生理过程。

同时,它们还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课件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课件
能减轻渗出、水肿、毛 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 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 缓解红、肿、热、痛等 症状。
以上是对糖皮质激素的 简要介绍,包括其定义 与分类、来源与合成以 及生理作用。
02
糖皮质激素的受体与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糖皮质激素受体(GR)属于核受体 超家族,具有典型的配体依赖性转录 因子结构,包括N-末端转录激活域、 DNA结合域和C-末端配体结合域。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01
02
03
04
05
糖代谢:糖皮质激素能 促进肝糖原异生和减少 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使血糖水平升高。
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 素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促进蛋白质分解,使血 中氨基酸含量升高。
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 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 能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 程,有利于糖异生作用。 炎症反应,在炎症初期
04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副作用
临床应用与治疗适应症
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用于 治疗各种炎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哮 喘等。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可 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抗过敏作用
抗休克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如过敏 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 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 痛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 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等途径,发挥抗炎作
用。
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抗体生成,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

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作用。

然而,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糖皮质激素不能滥用。

长期大剂量的应用会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水肿、肌肉无力、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并严格控制激素的用药量。

其次,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人体内源性激素分泌的作用,长期应用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下降,如果突然停药,容易出现肾上腺危象。

因此,在停药时需要逐渐减量,以恢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

第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合理的用药途径。

口服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急性和慢性炎症病变,如哮喘、关节炎等,但长期口服易造成全身性副作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局部炎症和过敏反应,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但不宜在面部和敏感部位使用,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第四,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和孕妇使用时要特别慎重。

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骺的生长和发育;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儿童和孕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最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突然停药、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特别慎重对待儿童和孕妇、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保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有效使用。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来源、分类及比较在体内,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皮质醇和皮质酮。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 轴) 调节。

下丘脑分泌促皮质释放激素(CRF) ,CRF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ACTH 再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GCS) 入血中; 而血中GCS 浓度的增加则会抑制脑垂体释放ACTH,进而抑制下丘脑释放CRF,达到动态平衡。

根据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作用,将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类,其分类及比较见表1。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2.1抗炎作用GCS具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的各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其的抗炎机制是: 收缩血管,增加血管张力,降低通透性;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水解酶的释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移至血管外,减少组织炎症反应,抑制肉芽肿形成; 干扰补体活化及血浆酶原活化等。

在炎症初期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炎性物质的渗出和水肿,也可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炎症初期典型的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

因此,GCS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2.2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GCS对免疫反应有多种抑制作用,可缓解众多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可抑制过敏反应产生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如过敏性充血、水肿、渗出、皮疹、平滑肌痉挛及细胞损害等,能抑制组织器官的移植排异反应,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能发挥一定的近期疗效。

其免疫抑制作用与下述因素有关:抑制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淋巴细胞的DNA、RNA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效应,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

首先,它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减轻炎症反应。

其次,它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粘附,从而减轻组织损伤。

这些抗炎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非常有用,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反应等。

2.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它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B细胞合成抗体的能力,抑制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

这些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各种免疫介导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

3.抑制组织增生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组织的细胞数量。

这种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可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糖皮质激素对正常组织也有抑制作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副作用。

4.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导致肌肉萎缩,并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导致脂肪的集中分布。

同时,糖皮质激素也能增加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葡萄糖的释放,提高血糖水平。

这种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调节血糖、抗过敏和抗休克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5.管路作用:总结起来,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涉及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组织增生、代谢调节和管路作用等多个方面。

然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必须谨慎,过度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激素依赖、骨质疏松、容易感染等。

因此,医生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权衡利弊,并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断裂,淋巴细胞溶解

广泛抑制细胞因子和抗体合成
嗜酸细胞凋亡
GCs主要副作用的发生机理(5)—消化道出血
GCs 抑制细胞因子和胶原合成,原有溃疡不愈、 加重; GCs 促进胃酸和蛋白酶分泌形成新的溃疡,可造
成大出血
GCs引起的副作用与服用剂量的关系
Pinar Ce等於2006年观察了33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他们在两年中服用了10g以上的甲强龙,5例


1935年
1946年
E. Kendall 得到小牛 GCs 结晶
美国默克研究实验室L.H.Sarett 首次合成了
可的松(Cortisone)

1948年
GCs开始用于临床(Addison’s病,Mayo Clinic)
1950年
1956年
Kendall获诺贝尔奖
合成的糖皮质激素达7000种之多
使用过于保守与 滥用现象并存
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的现状和问题

临床上使用广泛 也存在着使用不当的问题
使用不足 即在应该使用激素的 时候没有使用,以及在 应该使用大剂量激素的 时候,使用小剂量的激 素

使用不当
带给患者对 健康的损害
使用过度
即在不应使用激素的病人, 不应使用激素的疾病使用 激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的临床应用史
中效 泼尼松 (12-36h)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曲安西龙 (去炎松) 长效 地塞米松 (36-54h) 倍他米松
0.01
1 0.05
90
90 >200
8-12
8-12 12-36
0.8
1 3.5
25
20 5
2.2
11.9 1.9 1.1 5.4
>200
>200 >200 >300 >300
12-36
58例 每日服用 Prednisolone < 7.5mg/日、持续6个月以上者, 41例(70.7%) 发生高血压;
而59例每日服用 Prednisolone≥ 7.5mg/日、持续6个月以上者50例(84.7%)
发生高血压。 (Rheumatology, 2008 47(1): 72-75)
避免GCs副作用的原则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专家共识
⑥ 甲泼尼龙的血浆清除率稳定,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 增加,而泼尼松龙的血浆清除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而明显增加,因此长期用药时泼尼松有效血药浓度下 降; ⑦ 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弱,水钠潴留副作用较小。糖皮 质激素分子结构和药理学特性的不同可能带来临床疗 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有报道在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甲 泼尼龙组长期肾存活率显著高于泼尼松龙组。
GCs主要副作用的发生机理(2)—心血管系统
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高血压
血管壁对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 酚胺反应增加
GCs主要副作用的发生机理(3)— 糖尿病
促进肝糖异生 血糖、血脂升高 蛋白质与脂肪分解
GCs主要副作用的发生机理(4)—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具有GCs高亲和力受体GR,

GC与GR结合后激活核酸内切酶,
21 CH2OH 20 C=O CH3
HO
11
OH
16
17
C1=C2双键结构: - 糖皮质激素作用 - 盐皮质激素作用 加强抗炎活性
CH3
19
9
F
C9位氟化: - 抗炎活性 - 对HPA轴的抑制 - 肌肉毒性 同时增加疗效和副作用
O
3 6
C6甲基化: - 亲脂性,快速到达作用靶位 - 组织渗透, 靶器官浓度高 迅速起效、增加抗炎活性
抗炎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
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糖皮质激 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多方 面的作用,逐渐将其应用到更 广泛的临床领域,而且不断研 发出新的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的现状和问题
临床上缺少有关糖皮质 激素使用的权威指南
临床应用中过分 依赖于经验 各个科室间缺乏有关 激素使用的交流 地域之间,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也存在着在认识上和临床实践中的巨大差异
O
6位甲基化(受体结合);11位羟基化(不经肝); 9位氟化(HPA轴抑制);16位羟基化(盐皮质活性)
=
甲强龙/美卓乐分子结构的 特点和优势
CH2O C1=C2双键 1 H 2 C= CH 0 O O
2
H CH
-增加抗炎活性 盐皮质激素活性 减弱 -迅速起效, 糖皮质激素活性 增加
O
1 9 1
1
(15.5%)发生了骨坏死。对照组未接受GC的27例
MS患者无一例发生骨坏死。
(Eur J Neurology, 2006: 13(8): 857-61)
GCs引起的副作用与服用剂量的关系
据英国Panoulas等报告:在400例RA患者中,有高血压者282例,占70.5%. )患有高血压。
原的反应 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迟发性过敏反应 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数目, 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 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 巴母细胞转化,抑制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抑制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减少补体成分及 免疫球蛋白浓度 动物实验 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主要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抑制B淋巴细胞转化 成浆细胞,减少抗体生成,干扰体液免疫、 抑制细胞因子 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加重
=
6
9
O
O
甲强龙 甲强龙
Double binding C1 = C2 1 CH2OH CH3 C O OH
曲安西龙松 地塞米 松 地塞米
C H 2O H OH CH3 C O OH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
C H 2O H OH CH3 CH3 C O OH CH3 CH3
OH CH3
OH
F O
CH3 F
O Methyl group in C 6 2 CH3
糖皮质激素
在临床中(肾脏疾病)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彭佑铭
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的发展
1948年 糖皮质激素首次被用于一 例29岁的类风湿关节炎的 病人,并获得意想不到的 临床疗效
1935年 1855年 Thomas Addison 确定 了肾上腺以及某些相关 功能障碍的后果 第一个商品化的糖皮质 激素(可的松)上市
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
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副作用同样累及各个器官, 有时非常严重,甚至致命。虽然当前对 GCs 的作 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机理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尚未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2008月11月 北京
总论第四部分




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和临床选择 糖皮质激素的种类繁多,可根据半衰期不同分 成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 短效:生物半衰期6~12h,如可的松、氢化可 的松; 中效:生物半衰期12~36h,如泼尼松、泼尼 松龙、甲泼尼龙; 长效:生物半衰期48~72h,如地塞米松、倍 他米松。
12-36 12-36 36-54 36-54
4
5 5 30 25-35
5
4 4 0.75 0.75
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特点
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盐皮质激素活性
2 2
糖代谢(比值)
1 3.5
泼尼松龙
1
4
甲强龙/美卓 乐
倍他米松
地塞米松
0
0
0
5
30~35
30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
专家共识第一版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类
按作用持续时间分类 短效药物 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为8-12小时 中效药物 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 作用时间为12-36小时 长效药物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为36-54小时 按给药途径分类 口服、注射、吸入、局部外用
糖皮质激素
C11位羟基化: - 才具有抗炎作用 - 若为酮基则需在肝脏内转化 - 肝功能不全时则不能转化 无需经肝脏转化直接起效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概括
糖皮质激素与严重感染
尤其在激素冲击时, 可合并严重的肺炎(白 肺)应十分谨慎
GCs主要副作用的发生机理(1)—骨骼改变
抑制成骨细胞的骨钙蛋 白转录
骨质疏松、坏死
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增加破骨细胞活性
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与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与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与白内障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休克作用 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 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 改善微循环 稳定溶酶体膜,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 受力 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其他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改变血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改变粒细胞在骨 髓与外周血的相对比例,使外周血粒细胞数增多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溶解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 嗜酸性粒细胞; 大剂量使血小板增多,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 血时间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出现欣快、激动、失眠; 可诱发精神失常,儿童服用大剂量时可发生惊厥 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 高,大剂量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专家共识

目前,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上最为常用 的是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即泼尼松、 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其中甲泼尼龙具 有以下药理学特性和优点,是较为理想 的糖皮质激素制剂之一;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专家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