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一、导言工业革命是指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蒸汽机为标志,开启了机械化时代。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1.钢铁工业的技术突破:19世纪末,钢铁工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其中最重要的是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莫爵士发明的贝塞莫法,使得钢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这项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2.电力的应用:托马斯·爱迪生于1879年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只实用的电灯泡,电力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和其他工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煤气灯和人工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电力还催生了其他重要的发明,如电动机、电动工具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3.内燃机的发明: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于1876年完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的设计,这一发明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驱动的机械化设备取代了传统的蒸汽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内燃机也极大地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如汽车和飞机的出现。
综上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可以确定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终止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终止时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因为工业革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事件。
然而,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可以被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走向尾声的迹象。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这场战争对欧洲各国的经济和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期间,资源被用于战争物资的生产,而不是用于工业的发展。
此外,工业生产也因为战时需求而暂时停滞。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技术、社
会变革,它是由新型科学技术基础下发展形成的工业新结构、经济新格局和社会新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末80年代初,在石油出现、旅游工业兴起以及机器和
金属成为流行原料基础等诸多要素的带动下,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进步催化剂,并不
断改变着社会的基本架构。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主要依靠新兴的科学技术,使得铁路、汽车、电影等成为可能,使城市经济有了更迅速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大大提高,高效的交通运输和技
术进步等都对城市经济社会有着重大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新机器技术、自动化设备大量投入生产,同时,由国家法律保
障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普及,使工作更具有社会保障。
经济的社会化和货币化的拓展,让工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实践还引发了其他诸多事件,例如,世界贸易惯例,国家
机构和技术文明的转变,世界石油供应以及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等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工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
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也是现代文明的根本,为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
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工业的融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化学、钢铁、石油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科技与工业的融合,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力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电力的应用不仅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电灯、电扇、电视等电器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化学产品,如肥料、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产品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
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钢铁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钢铁的应用不仅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钢铁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机器、设备,这
些机器、设备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工具。
石油工业的发展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石油的应用使得人类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这些产品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技与工业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化、自动化和高效化,而且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期,英、美、法、德等国家在工业领域中展开的一场技术变革,它在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一、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加速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来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打破了封建主义式的生产关系,使商业和工业逐渐独立成为经济生活的两大支柱。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和化学工业也慢慢发展,并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率。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给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交通运输和通讯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重要发明和发现1. 电气化技术发电、输电、照明等电器化技术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19世纪末期,发电机、电线、电灯等电气化产品相继问世,并逐步普及。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交流电发明者特斯拉、欧洲科学家法拉第均对电气化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2. 汽车和内燃机汽车革命在19世纪末在欧美兴起,奔驰、福特等品牌相继面世,而内燃机则成为了汽车中极为重要的动力装置。
汽车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推动了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国际贸易、交流等活动。
3. 石油工业石油的开发利用和精炼处理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但最终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要归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化学工业的成熟和汽车、电机、飞行器等领域对燃料的需求。
美国、中东、俄罗斯等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油国,其石油的开采和加工使之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领域。
4. 钢铁工业钢铁工业一直以来就是工业化的重要产业,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冶金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钢铁工业开创了新的时代。
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优化,铁路、桥梁、重工业等领域得以得到改善。
同时,车轮、船舶等行业所需要的产量也随着工业的成熟得到了稳定的保证。
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改善了人类生活,对传统的田园生产方式和手工业造成了冲击,强化了国家和企业的工业竞争力,引领了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技术文明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 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 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 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史》
(2)、生产结构:产生新兴工业,工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业结构变化:重工业为主导。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 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 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 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 达成协定;另一方面,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 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 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到20世纪初)
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 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 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 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 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国际关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让中国一度陷入了危机和挑战,也起到了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750-1900)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英国的纺织业和煤炭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其影响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和全球。
这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上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先进技术,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电报、化学工业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变,人们开始利用机器取代人力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这对中国的农民经济有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进程逐渐加快,许多传统农业工艺也逐渐消失,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
2.对经济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贸易、制造业、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经济依赖于纺织、茶叶、丝绸等传统手工业的中国,受到了英国商品制造和贸易的挑战。
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与此同时,中国的纺织业逐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商品质量低下,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了经济落后,失去了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变化导致了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因此开始。
由于农民的财富被剥夺,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使得城市生活环境和卫生形势急剧恶化,社会压力增加,也引发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90-1939)主要以电力、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造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中国的改变也十分显著。
1.技术上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骨干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如钢铁、汽车、飞机、轮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有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4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4次工业革命的内容4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四个时期内发生的一系列工业和技术变革。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引领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并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每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的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4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英国,并随后蔓延至欧洲和美洲。
它的核心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由于蒸汽动力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革命的推动,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得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著名的发明包括:蒸汽机、纺织机械、钢铁生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煤炭和铁矿石的开采和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引发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工人阶级和工会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19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电力技术实现了电灯和电力传输,内燃机技术推动了汽车、飞机和船舶的发展。
此外,钢铁生产和化学工业的进步也对工业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时期,大规模的生产和组织变得更加普遍,垂直和水平整合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和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
该时期还见证了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和全球市场的形成。
第三次工业革命(1960年至今):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从而改变了工业生产、交通、通信和娱乐等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数据的快速处理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互联网的兴起也使得全球市场进一步整合,并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如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
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正在进行中):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基因工程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生产、交通、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学习和推理,进而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过程中。
物联网的连接能力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城市、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的概念和实践。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 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 主要发明者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
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电的广泛应用。
1821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lO年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为电机(电动机和发电机)及一切有线电器设备的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电磁波的发现,则成为无线通信的科学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7O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从此电力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强电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的能源,而弱电能够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等)。
其次,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成为内燃机发明的科学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同时,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
[编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l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引起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关系等各领域的变化: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 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历史事件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雏形 拓展 基本形成
进一步发展
当堂反馈
1.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 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 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课后作业: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传统工业的进步,
也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集中在
A.轻纺工业
B.重化工业
C.信息产业
D.光伏产业
2.材料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 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 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 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 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 增多。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 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 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 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 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 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间发生在欧洲和美国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和工业变革,主要是由石油、电力、钢铁、煤气、化学、机械等新兴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所引起的。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享有更广泛的时代背景、更广泛的国际范围和更大的规模和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则是18世纪后期开始于英国的一场更为局限和初级的工业转型,主要是由纺织业和煤炭业等行业的手工业向工厂制造业的过渡所引起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其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规模工业化的推进:在19世纪末期,欧洲和美国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时代,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这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2、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如电力、石油、化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19世纪末期,知识产权开始被重视,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研发和技术创新得到了保障,这进一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市场扩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19世纪末期,全球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这要求产业要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和供应,此时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方式也得以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资本积累的推进:资本在19世纪末期不断积累,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
英国工业革命是由18世纪后期开始于英国的一场更为局限和初级的工业转型,其历史背景可概括如下:1、农业和手工业的退步:18世纪后期,英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开始遭受危机,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收入下降,这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子爵卡尔文发明的改进蒸汽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动力;约翰·卢姆的海力灯、琼·哈格里夫斯的纺纱机等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纺织行业的生产力提升。
3、对外殖民扩张的需求:英国大力发展工业也是为了扩大生产和企图控制海外殖民地的贸易。
第2次工业革命
4、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它的开放性、扩张性;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方式:殖民扩张与掠夺、国际贸
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产 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建立 ①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②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侵略形式: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被垄断组织控制的美国参议院
垄断组织的概况: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部门:新兴行业,如汽车、石油、电 力 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代表性公司:美国美孚石油公司、 美国钢铁公司 德国西门子公司
一定程度上适应 了生产力发展的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 ...... 需要,促进了生 已经愈莱愈成为一种例外 ...…如果 产的发展
从这幅图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垄断组织的产生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生产 资本 高度集中
帝国 主义
托拉斯: 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 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 辛迪加: 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 共同销售和采购原料协定 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 断的趋势。” 卡特尔:
法国
10% 6%
美国
23.3% 35.8%
德国
13.2% 15.7%
图表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 象的根源?
1、美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强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更多的采用 了新技术和新设备
四、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1
4.垄断组织的出现,从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进入大工业生产的阶段 B. 自由资本主义从此得到充分发展 CC..对对资资本本主主义义生生产关产系关的系局的部局调部整调整 D.资本主义已无法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 叉进行的,这对它们来说
格式
结果
③客观效果 作用
影响
分清进步还是反动, 积极还是消极,孰主 孰次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工业部门,在厂房、 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都 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过去的独家企 业无法满足的,而且一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例 如汽车工业,涉及到内燃机、金属制品、多种机 器零件、橡胶轮胎、座椅等等众多的生产行业, 没有横向的联合是不能制造出汽车的。电力工业、 炼油业、化学工业等则要求巨型设备,进行大批 量生产,否则就会亏损。于是,集中资金的合股 公司迅速增加起来,超大型企业垄断组织也就应 运而生。
2.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和尖锐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垄断组织的产生
1)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大 企业之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 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 济同盟,是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
单项选择题
1.读图判断,
B
属于第二次工 A
业革命成就的
是:( C )
C
D
返回
2.由德国人完成的发明有: ①电动机②发电机③汽车④有 线电话⑤无线电报( )
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论述题
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论述题
两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主要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这段时间,工厂制度逐渐代替了手工业生产,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这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使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高,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
这一时期,以电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的广泛运用改变了工厂生产的方式,使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同时,交通运输以及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革新,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加深了现代工业化的程度,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变革。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包括: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结构,加速了城市化和城市贫民阶级的形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学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总结起来,两次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结构、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全球化具有巨大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末。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经历了许多变化,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特点:1. 蒸汽动力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机械化。
2. 纺织工业的崛起: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业。
以英国为中心,纺织工业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生产效率。
3. 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业革命催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工厂和工业中心迅速发展起来。
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岗位,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点:1. 电力和化学工业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核心。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更为高效,化学工业的发展催生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
2. 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大量的科技创新。
例如,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电话、电报和电灯等发明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3. 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全球化的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组织迅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趋势。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基于蒸汽动力和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依赖于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张。
这些变化彰显了工业革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3 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 4 两次工业革命
5 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CONTENTS
目录
PA R T
ONE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 业革命
条件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等主 要国家确立,资产阶级政权相对稳固
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和创新
欧美国家工业化初步实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 量的原始资本被积累
LOGO
第二次工 业革命
主要发明成果
能源:1866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德);1870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比);1882爱迪生建立发电站(美)
交通:1887狄卡尔发明柴油机(德);1893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德);1894福特发明汽车(美);1903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美)
石油化工:1859德雷克发现油井(美);1876诺贝尔发明无烟炸 药(瑞典)
PART
FIVE
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
带来的影响
两次工业 革命给中 国带来的 影响
推动力
历史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
使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葡萄牙强行租借澳门, 欧洲威胁中国
早期殖民侵略与扩张
使世界市场加速拓展
荷兰侵占台湾,西学东 渐思潮涌动
工业革命
使世界市场初步建立
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 动、中体西用思潮
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体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PART FOUR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 革命
发起国 标志 产业 技术发明来源 进程
工业革命 英国 蒸汽时代 重点在轻工业 工匠经验总结 由英国向多国扩散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蒸汽动力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点。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并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2.纺织业和机械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主导,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取代了手工制造,大大增加了产量。
此外,机械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工厂制和劳动力的转移:工厂制的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
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大规模的工厂中,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形成了新的劳动力组织和社会结构。
4.市场经济的兴起: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电力和化学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为主要特征。
电力的应用和电气设备的创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材料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2.钢铁和重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见证了钢铁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发动机、机床等。
这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科学与技术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热力学、化学、电气工程和通信技术等。
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4.全球性和帝国主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的联系加强,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并将工业产品输出到全球市场。
总的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强调机械制造和工厂制的发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并具有更加全球性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这两次工业革命共同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
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空气污染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大量工厂的建立和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 料,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引发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水污染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造成严重的 水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 市,导致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和服 务面临巨大压力。
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推动
电力和能源技术的发展
交通工具的革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电力、石油、天然 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能源技术 的进步和创新。
汽车、飞机和铁路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 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货物 运输方式。
内燃机的发明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 通工具的革新,如汽车和飞机的 出现,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和 快速。
化学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塑料、 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的出现,为工 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
经济发展的需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传 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 要新的技术和产业来推动经济发
详细描述
化工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合成许多自然界中难以获取的物质,这些新材料 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它们在建筑、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 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钢铁工业的发展
总结词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建筑、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3次工业革命
3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
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3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3次工业革命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3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述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5)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870年以后,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化工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发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等。
(3)钢铁工业的发展,重工业进入“钢铁时代”。
(4)新兴产业的兴起:
①汽车工业②石油工业③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5)传统产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1)能源——电力广泛应用: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七十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出现——电灯、电车、电影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如美国的发展变化。
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
(2)交通运输的发展——内燃机的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9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人发明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迅速发展。
(3)石油化工:内燃机的使用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发展,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0年代,德国建立世界第一家石油化工厂,1876年,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炸药。
(4)电信事业: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创造了条件。
(5)农机:美国的汽油拖拉机。
(6)生产组织式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确立了职业经理阶层的权力,职业经理只对公司的股东负责,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
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立,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企业的兼并创造了条件,此后,崛起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巨型企业”,如美国钢铁公司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现,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方面紧密结合。
第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影响:
(1)生产力方面: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方面:
A、生产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更多干预国家政权。
介绍垄断组织,具体如下:
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本原因);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生产力
的迅速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直接原因)
概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石油、汽车、钢铁等工业部门中,相继出现了垄断组织。
这些垄断组织控制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市场,以赚取高额利润。
意义:它产生后,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企业改进经营公里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B、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工业总值迅速提高,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占主导,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C、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逐渐被凯恩斯主义取代。
(3)国际关系:
A、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变化,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东西方差距拉大。
②目的: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列强为重新分配世界而激烈斗争。
3.特点: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老牌殖民主义强国占优势,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疯狂。
4.美国的扩张
(1)称霸西半球
①早期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1823年门罗主义;1889年打者“泛美主义”旗号,成立“泛美同盟”,建立拉丁美洲“后院”;
②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海权论”;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
③20世纪初确立了西半球的霸权。
(2)谋求太平洋的利益——倡导设计新殖民主义。
①19世纪中期开始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商业公平”、“不割让主义”、“保全”中国。
②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海约翰提出“自由贸易”原则,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三)世界连成一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世界一体化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1)交通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变得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2)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影响:
(1)积极
A、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C、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2)消极:
A、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