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州湾
1、地理位置介绍
莱州湾地处山东半岛西北,渤海南部,和辽东湾、渤海湾并称为渤海三大海湾。研究区域西起现代黄河入海口,东迄屺姆岛的高角。宽96km,岸线长319.06km,海湾面积6966km2,居山东海湾之冠。
渤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西起黄河口,东至龙口的屺姆角。山东省重要渔盐生产基地。是受郯城——庐江大断裂带控制、由断块凹陷而形成的北北东向的海湾。湾口东起龙口的屺姆角,西至老黄河口,海岸线长90多千米,面积4600多平方千米。有黄河、小清河、潍河等注入。海底地形单调平缓,由于河流泥沙堆积,水深大部分在10米以内,海湾西部最深处达18米。平均潮差(龙口)0.9米,最大可能潮差2.2米。多沙土浅滩。西段受黄河泥沙影响,潮滩宽6-7千米,东段仅
500-1000米。由于潍河、胶莱河、白浪河、弥河,特别是黄河泥沙的大量携入,海底堆积迅速,浅滩变宽,海水渐浅,湾口距离不断缩短。
莱州湾冬季结冰,冰厚约15厘米左右。莱州湾滩涂辽阔,河流携带有机物质丰富,盛产蟹、蛤、毛虾及海盐等。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和海盐生产区,亦有石油和天然气蕴藏。其沿岸潍坊、东营、龙口港和羊角沟港为山东省重要港口。
湾岸属淤泥质平原海岸,岸线顺直,多沙土浅滩。东段(屺姆角—虎头崖)为海成堆积沙岸,由于横向运动使堆积物由海底向岸边堆积,形成窄狭的沙滩;南段(虎头崖—羊角沟口)是淤泥质堆积海岸,河流堆积显著,沿岸形成宽阔沼泽、盐碱滩地,水下浅滩宽约10公里;西段(羊角沟口—老黄河口)为黄河三角洲堆积沙岸,浅滩宽广平缓。由于胶莱河、潍河、白浪河、弥河,特别是黄河泥沙的大量携入,海底堆积迅速,浅滩变
宽,海水渐浅,湾口距离不断缩短。
莱州湾区域主要包括东营市(垦利县、东营市区、广饶县)、潍坊市(寿光市、潍坊市区、昌邑市)、烟台市(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
2、气象与气候条件
莱州湾地处山东沿海的西北部,冬季寒潮影响比较寒冷,干燥少雨;春季气温升高,多风、少雨、干燥;夏季比较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降水减少,风力也是一年当中最小的季节,大陆性气候显著。
年平均气压为 1011.1-1016.5hPa。气压的年变化趋势冬季高,夏季低。12月和1月气压最高,月平均1020.5-1027.0hPa,西半部1月平均气压1027.0hPa,为该湾最高值。7月气压最低,月平均998.0-1003.1hPa,以湾东半部最低。
多年平均气温11.9-12.6℃。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2.8--3.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7.0--22.9℃,是山东沿海极端最低气温较低的海湾之一。春季开始,气温逐月上升,至夏季7月达到最高,7月平均气温为 25.9-26.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9-41.3℃,也是山东沿海极端最高气温较高的海湾。山东沿海只有蓬莱及以西的海湾最热出现在7月,其他海湾均出现于8月。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2.5-660.1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4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2.4%-76.2%,其中7月降水最多,在 171.9-217.1mm,8月次之,在130.6-149.3mm,7、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50.2%-54.2%。年平均风速,湾的东南部最大为 5.2m/s,东部 3.7m/s,中、西部均为4.0m/s。春季风较大,其中 4月最大,月平均风速在 4.7-6.5m/s。7-10月风速较小,9月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在 2.7-4.3m/s,中部和东部仅2.7-2.8m/s。
3、海洋水文条件
波浪
莱州湾的波浪主要受季风控制,全海区的波浪以风浪为主。其出现频率在80%以上。在近岸水域,由于各地的海岸形状、水深地形的不同,波浪状况亦有区别。根据三山岛(1981 年 4 月-1982 年 5 月)和淄脉河口外(1987年4月1日至30日)的实测海浪资料,对波浪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三山岛测波点位于三山岛北面水深7.6m处(37°25′N,119°57′E)。西南向为刁龙咀和莱州浅滩,南至东北向为陆地。该海域的波浪以北向浪(NE-NW)为主。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强浪向和常浪向均为 NNE,该向平均波高 1.3m,频率11%,最大波高 3.9m。
淄脉河口外海域只有1987年4 月一个月的实测资料。由于受地形的影像,该区域的波浪主要由东风引起的NE-SE向浪。强浪向为NE向,最大波高1.8m,常浪向为NE向。北向风也能引起该区域出现较大的浪,N-NNE最大波高接近强浪向最大波高,但出现频率比NE向小得多。
潮汐
莱州湾的潮汐资料较多,其中有龙口站 1961 年以来的潮汐资料,清水沟(1986年8月13至9月12日)、广利港(1987年5月1日至30日)、西大拐(1983年5月1日至30日)各一个月潮汐资料;另外,还收集了潍河口、太平湾的潮汐调和常数。
根据潮汐实测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出各站调和常数和潮汐性质判别数。各站K值均在0.5以上,2.0以下,莱州湾属于不正规的混合半日潮区。
莱州湾的潮汐主要受黄河口外半日无潮点的影响,也受渤海海峡日潮无
潮点的影响。各站的半日潮M
2振幅比日分潮K
1
的振幅大一倍,半日潮占优
势,全日分潮也占相当比例。
潮流
莱州湾面积大,水浅,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岸边地形、底摩擦及入海河流等因素的影响,使潮波不断变形,致使浅海分潮流显著,月不等现象
明显,因此,出现了涨落潮流历时不等和流速不等的现象。
由实测资料计算得出:黄河口附近,是莱州湾的强流区,其趋势是:涨潮流平均历时短于落潮流平均历时,而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实测最大涨潮流速为141cm/s,最大落潮流速为187cm/s。湾口中部,涨潮流历时短于落潮流历时约40分钟;表层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底层则相反,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差值约5cm/s。湾口东部,表层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约30分钟,底层相反,涨潮流历时短于落潮流历时约2小时30分;流速都是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湾顶及湾的其他部分,都是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涨潮流速小于或等于落潮流速。
风暴潮
莱州湾西部和南部沿海是风暴潮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常有海水倒灌现象,仅清代8年中就发生45次之多,其中较大的10次,特大的3次。解放后自1955-1974年20年中,共发生5次较严重的风暴潮,1969年4月23日的风暴潮,使羊角沟港水位高达6.74m,最大增水55m,超过警戒水位1.74m。1m以上增水历时38小时,3m以上增水历时长达8小时。莱州湾南部沿岸海水上涨3m以上,冲破海堤50多公里,海水倒灌30-35km,造成严重损失。平均而言,羊角沟水位达5m以上者,约每年1-2次;5.5m以上者,约5年1次;6m以上者,约10 年1次。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尤以4月最多,11月次之。风暴潮主要是由东北大风引起的,据调查,每当连续几天的西南风突转东北大风时,风暴潮尤其严重。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一般多发生在东岸,出现于7、8月。建国以来出现过两次,分别在1949年和1972年。1972年3号台风引起的海水倒灌,掖县最为严重,受淹面积达1万4千余亩,持续6-7小时,平均水深100cm,最大水深150cm,冲毁防波堤6000余米。
4、岸线分布情况
孙付伟.1978-2009年莱州湾海岸线变迁研究.2010年6月。
1978 年莱州湾岸线的分布情况为:
(1)基岩岸线全部分布在莱州湾东岸,全长6.7km,主要分布在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