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微球与微囊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微球与微囊已有-精选文档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1.囊心物
• 囊心物(core materials)除主药外可以包括提高微 囊化质量而加入附加剂,如稳定剂、稀释剂以及控 制释放速率的阻滞剂、促进剂、改善囊膜可塑性的 增塑剂等。 • 囊心物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 随后有多种 LHRH 类似物缓释微球注射剂上市,如 布舍瑞林(buserelin)等。
• 疫苗微球传统的免疫手段系疫苗初次注射后,在一 定时间内,需再进行多次加强注射, 使人体获得尽 可能高的抗体水平,发挥可靠的免疫作用。 • 一次注射后, 抗原在体内连续释放数周甚至数月, 由 此产生持续的高抗体水平,可相当于疫苗多次注射 的脉冲模式释药。 • 第一个被WHO批准的一次性注射用疫苗是破伤风 类毒素微球注射剂。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 乙基纤维素 Ethyl cellulose •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 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lmethyl cellulose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2.囊材 一般要求是:
(1)性质稳定;
(2)有适宜的释放速率;
(3)无毒、无刺激性;
(4)能与主药配伍,不影响药物的含量测定;
(5)有一定的强度及可塑性;
(6)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度、渗透性、溶解性等。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3.常用的囊材 (1)天然高分子囊材 • 无毒、稳定、成膜性好。 • 明胶 gelatin:平均分子量1.5至2.5万的混合物 • 酸水解的明胶为A型明胶 等电点7-9 • 碱水解的明胶为B型 等电点4.7-5 • 明胶可生物降解,几乎无抗原性 • 常用量20-100g/L
第十章微球与微囊

2.囊材 一般要求是:
(1)性质稳定;
(2)有适宜的释放速率;
(3)无毒、无刺激性;
(4)能与主药配伍,不影响药物的含量测定;
(5)有一定的强度及可塑性;
(6)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度、渗透性、溶解性等。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3.常用的囊材 (1)天然高分子囊材 • 无毒、稳定、成膜性好。 • 明胶 gelatin:平均分子量1.5至2.5万的混合物 • 酸水解的明胶为A型明胶 等电点7-9 • 碱水解的明胶为B型 等电点4.7-5 • 明胶可生物降解,几乎无抗原性 • 常用量20-100g/L
五、微球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microspheres
2. 加交联剂固化法
• 将药物分散于载体材料材料的溶液中,加入交联剂 固化成凝胶状,再搅拌分散成微球分散系。 • 例 甲基炔诺酮微球
• 将药物分散到冷至0—4º C血清白蛋白磷酸缓冲液中 (pH 7.5),加入定量的戊二醛进行交联,以使蛋白 凝聚,然后,将此白蛋白溶液分散于搅拌中的有机 溶液中,形成微球,以含有Span—80的石油醚溶液 洗涤,真空干燥,即得甲基炔诺酮微球。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 乙基纤维素 Ethyl cellulose •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 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lmethyl cellulose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二、载药微粒的作用
1.靶向性
2.缓释与控释作用
3.栓塞作用
4.降低刺激性
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性质稳定;
(2)有适宜的释放速率;
(3)无毒、无刺激性;
(4)能与主药配伍,不影响药物的含量测定;
(5)有一定的强度及可塑性;
(6)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度、渗透性、溶解性等。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3.常用的囊材 (1)天然高分子囊材 • 无毒、稳定、成膜性好。 • 明胶 gelatin:平均分子量1.5至2.5万的混合物 • 酸水解的明胶为A型明胶 等电点7-9 • 碱水解的明胶为B型 等电点4.7-5 • 明胶可生物降解,几乎无抗原性 • 常用量20-100g/L
五、微球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microspheres
2. 加交联剂固化法
• 将药物分散于载体材料材料的溶液中,加入交联剂 固化成凝胶状,再搅拌分散成微球分散系。 • 例 甲基炔诺酮微球
• 将药物分散到冷至0—4º C血清白蛋白磷酸缓冲液中 (pH 7.5),加入定量的戊二醛进行交联,以使蛋白 凝聚,然后,将此白蛋白溶液分散于搅拌中的有机 溶液中,形成微球,以含有Span—80的石油醚溶液 洗涤,真空干燥,即得甲基炔诺酮微球。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 乙基纤维素 Ethyl cellulose •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 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lmethyl cellulose
四、微球/囊化材料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on
二、载药微粒的作用
1.靶向性
2.缓释与控释作用
3.栓塞作用
4.降低刺激性
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微球与微囊ppt课件

(2)囊材
• 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 微粒分散体系 。
微球
微球与微囊的区别?
• 一个在裸奔 →微球
• 微球从内到外成分都一样,没有包裹; • 微囊是有囊包裹的,囊内有药物,囊可被消化 道分解。
微囊化目的
• • • • • • • ①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与口味 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③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与应用与贮存 ⑤减少复方药物的的配伍变化 ⑥可制备缓释或控释制剂 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 作用 • 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
微囊化技术研究
• 1980年前主要应用粒径为5μ m~2mm的小丸 →第一代产品 • 1980年后发展了粒径为0.01~10μ m的小丸 →第二代产品
• 近年来主要是纳米级胶体粒子的靶向制剂,即具有 特异的吸收和作用部位的制剂 → 第三代产品
二、微囊和微球的载体材料
• 三类————
• 1。天然高分子囊材
5、液中干燥法
• 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中的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 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为乳化-溶剂挥发 法 • 例: • 水中干燥法 EC溶于CH2CL2+布洛芬→含有表面 活性剂水中→升温40 0C→过滤洗涤 • 油中干燥法 将丙烯酸树脂溶于丙酮中+布洛芬→ 液体石蜡中→升温35 0C搅拌→过滤洗涤
微球与微囊
一、概述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是近年来尤其受到重 视的精细化学产品,这是因为高分子微 球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 到所有领域,从低价位的涂料到高附加 值的液晶显示器间隔材料、电子器件粘 结剂、生物分离用层析填料、包埋药物 的微囊等。高附加值的微球、微囊产品 对粒径均一性和制备重复性要求非常高, 否则不能满足应用要求。
药剂学--微型包囊ppt课件

•混合 •微囊化
A药微囊化+B药微囊化+…+附加剂
• 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囊心物过少,
•
则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囊材(coating material)
用于包裹囊心物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度;③无毒、无刺激;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裹囊芯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单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
• 加量为总体 积的3倍
•胶联 剂
•凝聚 剂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透明区
•⑴凝聚系统的组成 • •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囊 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 明胶10% • 硫酸钠10%
• 水80%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合成高分子囊材
(1) 生物不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聚酰胺、硅橡胶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2)可生物降解囊材 聚碳酸酯、聚氨基酸、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特点:无毒、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⑴羧甲基纤维素钠: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配比 CMC-Na(1-5g/L):明胶(30g/L) = 2 :1
微囊微球脂质体制备技术257页课件

29
1.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是在高 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 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法。 (1) 基本原理: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 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 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 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简称 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 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 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 (microcapsule)。
•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 (microsphere)。
32
▪ (2) 工艺:以明胶为囊材的工艺流程如下:
33
▪
例如复方左炔诺孕酮单凝聚微囊,将左炔诺
孕酮(LNG)与雌二醇(E2)混匀,加到明胶溶液中
混悬均匀,以硫酸钠溶液为凝聚剂制成微囊,再
加入稀释剂,即硫酸钠溶液,稀释液体积为凝聚
囊系统总体积的3倍(稀释液浓度要适宜,防粘
连成团或溶解),稀释温度为15℃ ,最后加交联
30
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 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 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囊。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 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 使微囊很快消失。
微囊形状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 察)。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使之成为 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测定; ▪ 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
心物; ▪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
1.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是在高 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 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法。 (1) 基本原理: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 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 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 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简称 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 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 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 (microcapsule)。
•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 (microsphere)。
32
▪ (2) 工艺:以明胶为囊材的工艺流程如下:
33
▪
例如复方左炔诺孕酮单凝聚微囊,将左炔诺
孕酮(LNG)与雌二醇(E2)混匀,加到明胶溶液中
混悬均匀,以硫酸钠溶液为凝聚剂制成微囊,再
加入稀释剂,即硫酸钠溶液,稀释液体积为凝聚
囊系统总体积的3倍(稀释液浓度要适宜,防粘
连成团或溶解),稀释温度为15℃ ,最后加交联
30
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 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 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囊。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 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 使微囊很快消失。
微囊形状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 察)。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使之成为 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测定; ▪ 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
心物; ▪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
微球与微囊 注射用缓控释制剂 教学PPT课件

配合作为复合囊材,一般配成1-5g/LCMC-Na和 30g/L明胶,再按2;1混合。 ➢ CMC-Na遇水溶胀,不溶于酸性溶液。 ➢ 水溶液黏度大,有抗盐能力和热稳定性,不会发 酵,可单独用作成球材料
(二)载体材料
•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 在强酸中不溶解,可溶于pH6以上的水溶液。 ➢ 分子中含游离羧基,其相对含量决定CAP水溶液
显抗原性。 ➢ 常用量300 g/L以上,可用不同温度交联固化或化学
交联剂固化。 • 壳聚糖 Chitosan ➢ 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得的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多糖。 ➢ 可溶于酸或酸性溶液,无毒、无抗原,在体内能被
溶酶菌等酶解,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 体内可溶胀成水凝胶。
(二)载体材料
(2)半合成高分子囊材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CMC-Na属阴离子型的高分子电解质,常与明胶
的可调节性较差。
(二)载体材料
• 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LGA) ➢ 共聚物,结晶度低于各自的均聚物。 ➢ 降解速度:通过改变GA和LA的组成比,可以有效
的调节共聚物的降解速度(1星期-12月)。 ➢ 不溶于水,能溶解于三氯甲烷、四氟乙烷、丙酮和
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二)载体材料
• 聚酰胺(polyamide) ➢ 即尼龙,非生物降解型,体内不吸收、不分解。 ➢ 用于栓塞给药。 • 聚酸酐(polyanhydrides) ➢ 可生物降解,平均分子量2000-200000. ➢ 不溶于水,可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可加热
• 亮丙瑞林(leuprorelin)是LHRH类似物, 生物活性为 LHRH 15倍。其缓释 1个月的微球注射剂由日本武 田化学制药公司开发,于 1 989年进入美国市场。
• 随后有多种LHRH类似物缓释微球注射剂上市,如 布舍瑞林(buserelin)等。
(二)载体材料
•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 在强酸中不溶解,可溶于pH6以上的水溶液。 ➢ 分子中含游离羧基,其相对含量决定CAP水溶液
显抗原性。 ➢ 常用量300 g/L以上,可用不同温度交联固化或化学
交联剂固化。 • 壳聚糖 Chitosan ➢ 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得的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多糖。 ➢ 可溶于酸或酸性溶液,无毒、无抗原,在体内能被
溶酶菌等酶解,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 体内可溶胀成水凝胶。
(二)载体材料
(2)半合成高分子囊材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CMC-Na属阴离子型的高分子电解质,常与明胶
的可调节性较差。
(二)载体材料
• 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LGA) ➢ 共聚物,结晶度低于各自的均聚物。 ➢ 降解速度:通过改变GA和LA的组成比,可以有效
的调节共聚物的降解速度(1星期-12月)。 ➢ 不溶于水,能溶解于三氯甲烷、四氟乙烷、丙酮和
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二)载体材料
• 聚酰胺(polyamide) ➢ 即尼龙,非生物降解型,体内不吸收、不分解。 ➢ 用于栓塞给药。 • 聚酸酐(polyanhydrides) ➢ 可生物降解,平均分子量2000-200000. ➢ 不溶于水,可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可加热
• 亮丙瑞林(leuprorelin)是LHRH类似物, 生物活性为 LHRH 15倍。其缓释 1个月的微球注射剂由日本武 田化学制药公司开发,于 1 989年进入美国市场。
• 随后有多种LHRH类似物缓释微球注射剂上市,如 布舍瑞林(buserelin)等。
(完整版)第18章-第四节:微囊与微球

(二)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4.纤维醋法酯(CAP): pH>6时溶解可单独使用(30g/L左右) 或与明胶配合
5.羟丙甲纤维素(HPMC): 能溶于冷水成为粘性溶液 不溶于热水,长期贮存稳定
(三)合成高分子材料
1.非生物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硅橡胶
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的囊材有聚丙烯酸
机
改
交
械
变
联
搅
条
固
拌
件
化
相分离
囊心物
囊材丰 囊材缺 富相
乏相 23
※1.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只有一种聚合物产生相分离的现象。 在高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 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 方法。 凝聚剂:强亲水性电解质(Na2SO4水溶液 等)
强亲水性非电解质(乙醇等)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最常用,性质稳定、无毒、成膜性好。 1.明胶:
胶原在酸或碱的条件
Mav=1.5-2.5万(因聚合度下不温和同断而裂异的产)物,
是一种水溶性蛋白合物。 碱法明胶(B型)的等电点:4.7-5.0 加甘油、丙二醇(增塑剂)改变弹性。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明胶、阿拉伯胶
天然 海藻酸钠
壳聚糖
蛋白类及其他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半合成
纤维醋法酯(CAP) 乙基纤维素(EC)
甲基纤维素(MC)
羟丙甲纤维素(HPMC) 聚酰胺 不受pH影响 硅橡胶
非生物降解 一定pH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
合成
可生物降解
聚乳酸(PLA) 聚酯类 羟基乙酸(PGA) 聚碳酸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 聚氨基酸
微球微囊技术【可编辑PPT】

属于阴离子型的高分子电解质, (CMC-Na)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2) 纤维素肽酸酯(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在强酸中不溶解,可溶于pH>6的水溶液。用作囊材
时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明胶合用。
(3) 乙基纤维素(EC): 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
醇,可溶于乙醇. 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不适宜。 (4) 甲基纤维素(MC) 亦可与明胶、CMC-Na、聚维酮(PVP)等配合作复
• 多为羟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 • 常用的羟基酸是乳酸和羟基乙酸 • 乳酸(LA)包括D—型、L—型及DL—型,直接
由其中一种缩合得到的聚酯,分别用P(D)LA、 P(L)LA和P(DL)LA表示, • 由羟基乙酸缩合得到的聚酯用PGA表示;。
三、 药物微囊化方法
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三大类。
微球微囊技术
有时微球与微囊没有严格区分,可通称为微粒。 微囊与微球的直径大小是以微米(µm)计的囊或球 一般5~250µm 与纳米粒的关系:药物载体,粒径范围不同 这类药物载体可以包载一种或多种药物,囊心物也可
以包括阻滞剂、促进剂或磁性粒子, 特殊:动脉栓塞微球,动脉栓塞微囊(靶向制剂)。
(一)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 微囊化是近年药物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中的一个突
沉降囊
交联固化囊
水洗至无甲醛
微囊
制剂
*稀释液:即根据凝聚囊系统中的Na2S04溶液经调整 浓度、以3倍体积、温度15℃加入。
(3) 成囊条件 ① 凝聚系统的组成:单凝聚法可以用三元相图来寻找
为20~100g/L。 加入10%~20%甘油或丙二醇可改善明胶弹性。 加入低粘度乙基纤维素可减少膜壁细孔。 (2) 阿拉伯胶: 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作囊材的用量为
时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明胶合用。
(3) 乙基纤维素(EC): 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
醇,可溶于乙醇. 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不适宜。 (4) 甲基纤维素(MC) 亦可与明胶、CMC-Na、聚维酮(PVP)等配合作复
• 多为羟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 • 常用的羟基酸是乳酸和羟基乙酸 • 乳酸(LA)包括D—型、L—型及DL—型,直接
由其中一种缩合得到的聚酯,分别用P(D)LA、 P(L)LA和P(DL)LA表示, • 由羟基乙酸缩合得到的聚酯用PGA表示;。
三、 药物微囊化方法
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三大类。
微球微囊技术
有时微球与微囊没有严格区分,可通称为微粒。 微囊与微球的直径大小是以微米(µm)计的囊或球 一般5~250µm 与纳米粒的关系:药物载体,粒径范围不同 这类药物载体可以包载一种或多种药物,囊心物也可
以包括阻滞剂、促进剂或磁性粒子, 特殊:动脉栓塞微球,动脉栓塞微囊(靶向制剂)。
(一)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 微囊化是近年药物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中的一个突
沉降囊
交联固化囊
水洗至无甲醛
微囊
制剂
*稀释液:即根据凝聚囊系统中的Na2S04溶液经调整 浓度、以3倍体积、温度15℃加入。
(3) 成囊条件 ① 凝聚系统的组成:单凝聚法可以用三元相图来寻找
为20~100g/L。 加入10%~20%甘油或丙二醇可改善明胶弹性。 加入低粘度乙基纤维素可减少膜壁细孔。 (2) 阿拉伯胶: 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作囊材的用量为
药剂学课件18

•复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3 溶剂-非溶剂法 是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非溶剂),引 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的方法。 药物可以是固体或液体,但必须对溶剂和非溶剂均不溶解, 也不起反应。使用疏水囊材,要用有机溶剂溶解,疏水的 药物可与囊材混合溶解;如药物是亲水的,不溶于有机溶 剂,可混悬或乳化在囊材溶液中,再加入争夺有机溶剂的 非溶剂,使材料降低溶解度从溶液中分离,过滤,除去有 机溶剂即得微囊。
药物微囊化进程:
近年采用微囊化技术的药物已有30多种,如解热镇痛药、 抗生素、多肽、避孕药、维生素、抗癌药以及诊断用药等。 上市的微囊化商品有红霉素片、β-胡萝卜素片等。 抗癌药微囊经人工化学栓塞提高了治疗效果。 应用影细胞(ghost cell)或重组细胞(如红细胞)作载体, 可使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得以改善;将抗原微囊化可使抗体 滴度提高。 近10年报道得较多的是多肽蛋白类、酶类(包括疫苗)、 酶和激素类药物的微囊化。这对微囊化研究及应用都起了 很大的促进作用。
越低,越易凝胶。 ✓ 药物应该难溶于水,但不能过分疏水,否则只能形成不
含药物的空囊。 ✓ 由于明胶中有氨离子,在pH为3.2-3.8之间,可吸附较
多的水分子降低凝聚囊-水间的界面张力,凝聚囊的流 动性好,易于分散呈小球形。
2 复凝聚法
系指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 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 方法。 复凝聚法是经典的微囊化方法,它操作简 便,容易掌握,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
可作为复合材料的有明胶与阿拉伯胶(或CMC或 CAP等多糖)、海藻酸盐与聚赖氨酸、海藻酸盐与 壳聚糖、海藻酸与白蛋白、白蛋白与阿拉伯胶等。
复凝聚法的基本过程:如用阿拉伯胶(带负电荷) 和明胶(pH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在等电点以下 带正电荷)作囊材,药物先与阿拉伯胶相混合,制 成混悬液或乳剂,负电荷胶体为连续相,药物(芯 材)为分散相,在40-60℃温度下与等量明胶溶液 混合(此时明胶带负电荷或基本上带负电荷),然 后用稀酸调节pH4.5以下使明胶全部带正电荷与带 负电荷的阿拉伯胶凝聚,使药物被包裹。
(完整版)第18章-第四节:微囊与微球

2.阿拉伯胶: Mav= 24-58万 制备用量为 20~1生0长0于g苏/L丹和塞内加尔区域的Acacia
树的渗出物干燥而得。为糖及半纤维
一般常与明胶、白蛋的复白杂的等聚配集体合,使其主用要成分为糖苷 酸和阿拉伯酸的钙盐、镁盐、钾盐的
不溶于乙醇;溶液易混合霉物 变。
14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3.海藻酸盐(海藻酸钠): Mav约为24万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应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凝聚囊易于分散呈小球。 增加流动性的方法:降低凝聚囊--水相间的
界面张力(γLN),使凝聚相形成小球状液滴。如: CAP单凝聚时的升温和加水;明胶单凝聚时加 入醋酸。
(3)成囊条件
5)交联固化
常用固化剂: 甲醛:胺醛缩合反 R-NH2+HCHO+NH2-R’ R-NH-CH2-
(二)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4.纤维醋法酯(CAP): pH>6时溶解可单独使用(30g/L左右) 或与明胶配合
5.羟丙甲纤维素(HPMC): 能溶于冷水成为粘性溶液 不溶于热水,长期贮存稳定
(三)合成高分子材料
1.非生物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硅橡胶
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的囊材有聚丙烯酸
? 凝聚剂 交联剂
(3)成囊条件
凝聚系统的组成 材料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药物及凝聚相的性质 凝聚囊的流动性及其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 交联固化
(3)成囊条件
1)凝聚系统的组成 A区(透明区)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 囊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 范围。
明胶10% 硫酸钠10%
水80%
B区(单凝聚区) C区(胶凝区)
一、概述
(一)概念
1、微囊(microcapsule): 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制备囊
树的渗出物干燥而得。为糖及半纤维
一般常与明胶、白蛋的复白杂的等聚配集体合,使其主用要成分为糖苷 酸和阿拉伯酸的钙盐、镁盐、钾盐的
不溶于乙醇;溶液易混合霉物 变。
14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3.海藻酸盐(海藻酸钠): Mav约为24万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应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凝聚囊易于分散呈小球。 增加流动性的方法:降低凝聚囊--水相间的
界面张力(γLN),使凝聚相形成小球状液滴。如: CAP单凝聚时的升温和加水;明胶单凝聚时加 入醋酸。
(3)成囊条件
5)交联固化
常用固化剂: 甲醛:胺醛缩合反 R-NH2+HCHO+NH2-R’ R-NH-CH2-
(二)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4.纤维醋法酯(CAP): pH>6时溶解可单独使用(30g/L左右) 或与明胶配合
5.羟丙甲纤维素(HPMC): 能溶于冷水成为粘性溶液 不溶于热水,长期贮存稳定
(三)合成高分子材料
1.非生物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硅橡胶
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的囊材有聚丙烯酸
? 凝聚剂 交联剂
(3)成囊条件
凝聚系统的组成 材料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药物及凝聚相的性质 凝聚囊的流动性及其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 交联固化
(3)成囊条件
1)凝聚系统的组成 A区(透明区)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 囊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 范围。
明胶10% 硫酸钠10%
水80%
B区(单凝聚区) C区(胶凝区)
一、概述
(一)概念
1、微囊(microcapsule): 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制备囊
微球与微囊(课堂PPT)

42
• 将大蒜素制成微囊是为了( )
A.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B.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 能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D.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E.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43
• 关于单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下列哪些叙述是错 误的( )
• 1。囊芯物的大小 • 2。囊材的用量 • 3。制备方法 • 4。制备温度 • 5。制备时的搅拌速度 • 6。附加剂的浓度 • 7。囊材相的粘度
38
六、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运
• (一)药物的释放速率与机制
• 零级动力学 二分之一级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过程 • 1。扩散 (不溶性囊壁) • 2。囊壁的溶解(物理过程) • 3。囊壁的消化降解
2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 制备微囊的过程称为微囊化, • 常用的微囊化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物理机械
方法、化学法 • 是固定化技术中的一种,是用一层亲水性的半
透膜将酶、辅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或动植 物细胞包围在珠状的微囊里,从而使得酶等生 物大分子和细胞不能从微囊里逸出,而小分子 的物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可以自由出入半透 膜,达到催化或培养的目的。
• 囊芯物的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沉积(新相 析出)和囊材的固化
14
• 1。单凝聚法
• 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 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 凝聚剂: 亲水型电解质硫酸钠;强亲水性非 电解质乙醇
15
16
17
18
2。复凝聚法
• 使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 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芯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 复合材料: • 明胶与阿拉伯胶、海藻酸盐;海藻酸盐与聚赖氨
• 将大蒜素制成微囊是为了( )
A.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B.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 能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D.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E.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43
• 关于单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下列哪些叙述是错 误的( )
• 1。囊芯物的大小 • 2。囊材的用量 • 3。制备方法 • 4。制备温度 • 5。制备时的搅拌速度 • 6。附加剂的浓度 • 7。囊材相的粘度
38
六、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运
• (一)药物的释放速率与机制
• 零级动力学 二分之一级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过程 • 1。扩散 (不溶性囊壁) • 2。囊壁的溶解(物理过程) • 3。囊壁的消化降解
2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 制备微囊的过程称为微囊化, • 常用的微囊化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物理机械
方法、化学法 • 是固定化技术中的一种,是用一层亲水性的半
透膜将酶、辅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或动植 物细胞包围在珠状的微囊里,从而使得酶等生 物大分子和细胞不能从微囊里逸出,而小分子 的物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可以自由出入半透 膜,达到催化或培养的目的。
• 囊芯物的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沉积(新相 析出)和囊材的固化
14
• 1。单凝聚法
• 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 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 凝聚剂: 亲水型电解质硫酸钠;强亲水性非 电解质乙醇
15
16
17
18
2。复凝聚法
• 使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 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芯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 复合材料: • 明胶与阿拉伯胶、海藻酸盐;海藻酸盐与聚赖氨
微囊微球PPT课件

.
9
细乳液聚合的最大优点是 : 疏水性大分子单体、疏水性大分子连锁转移剂以及其他
疏水性功能大分子都能用作“疏水性物质 ”并被包入微球 内 , 这在工业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 用以往的乳液聚合法 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乳液聚合法是伴随着单体分子向水相扩 散继而被溶胀微球吸收的过程 , 而大分子是无法实现这种 移动过程的 ; 细乳液聚合的另一优点是 : 与一般的乳液聚 合相比 , 粒径和粒径分布受配方和容器污染的影响不明显。 这是因为 , 细乳液聚合不存在成核和微球成长的竞争聚合。 因此 , 重复性较好 , 在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11
沉淀聚合
沉淀聚合不使用稳定剂 , 而靠添加一些与分散相有亲和 作用的单体来使微球稳定。例如 , 在乙醇溶剂中制备聚 ( 丙烯酰胺- co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微球时 , 随着聚合 的进行 , 聚合物会从溶剂中沉淀出来而形成集聚体。但如在 聚合时添加少量的丙烯酸 (MAAc) , 因 MAAc 与乙醇有 亲和作用 , 可以使微球稳定。这种技术可以得到1 μ m 左 右的均一亲水性微球。 Kon-do 等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温 敏性磁性微球并应用与抗体的免疫亲和分离。
微囊的粒径属微米级,常 用作药物的载体,作为给 药系统应用于临床。
.
3
概述
不同微囊的结构图
.
4
微囊微球的制备 之
以单体为原料制备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分为乳液聚 合、无皂乳液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微乳聚合、细乳 液聚合以及种子聚合。
.
5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 , 是在乳液聚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合技 术 ,是指体系中完全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微量乳化剂 ( 低于 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 。它解决了传统乳液聚合后处理 难以及乳化剂对产品带来的不良影响 ;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 本 , 减轻对环境的负荷。由于无皂聚合体系中无外加乳化 剂 , 聚合和存储过程中微球的稳定性差 , 因此固含量一般 较低 , 应用于涂料和粘合剂还存在一些问题。Yanase 等发 现磁流体中的纳米磁性颗粒可以作为初级核使用。由于体系 内不另使用乳化剂 , 没有胶束形成 , 反应开始时单体在纳 米磁性颗粒上进行。随着初级核的合并和微球的成长 , 能 够得到包埋磁性颗粒并且尺寸均一的高分子微球。
9
细乳液聚合的最大优点是 : 疏水性大分子单体、疏水性大分子连锁转移剂以及其他
疏水性功能大分子都能用作“疏水性物质 ”并被包入微球 内 , 这在工业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 用以往的乳液聚合法 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乳液聚合法是伴随着单体分子向水相扩 散继而被溶胀微球吸收的过程 , 而大分子是无法实现这种 移动过程的 ; 细乳液聚合的另一优点是 : 与一般的乳液聚 合相比 , 粒径和粒径分布受配方和容器污染的影响不明显。 这是因为 , 细乳液聚合不存在成核和微球成长的竞争聚合。 因此 , 重复性较好 , 在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11
沉淀聚合
沉淀聚合不使用稳定剂 , 而靠添加一些与分散相有亲和 作用的单体来使微球稳定。例如 , 在乙醇溶剂中制备聚 ( 丙烯酰胺- co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微球时 , 随着聚合 的进行 , 聚合物会从溶剂中沉淀出来而形成集聚体。但如在 聚合时添加少量的丙烯酸 (MAAc) , 因 MAAc 与乙醇有 亲和作用 , 可以使微球稳定。这种技术可以得到1 μ m 左 右的均一亲水性微球。 Kon-do 等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温 敏性磁性微球并应用与抗体的免疫亲和分离。
微囊的粒径属微米级,常 用作药物的载体,作为给 药系统应用于临床。
.
3
概述
不同微囊的结构图
.
4
微囊微球的制备 之
以单体为原料制备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分为乳液聚 合、无皂乳液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微乳聚合、细乳 液聚合以及种子聚合。
.
5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 , 是在乳液聚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合技 术 ,是指体系中完全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微量乳化剂 ( 低于 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 。它解决了传统乳液聚合后处理 难以及乳化剂对产品带来的不良影响 ;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 本 , 减轻对环境的负荷。由于无皂聚合体系中无外加乳化 剂 , 聚合和存储过程中微球的稳定性差 , 因此固含量一般 较低 , 应用于涂料和粘合剂还存在一些问题。Yanase 等发 现磁流体中的纳米磁性颗粒可以作为初级核使用。由于体系 内不另使用乳化剂 , 没有胶束形成 , 反应开始时单体在纳 米磁性颗粒上进行。随着初级核的合并和微球的成长 , 能 够得到包埋磁性颗粒并且尺寸均一的高分子微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凝聚法(Complex Coacervation)
本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 分子囊材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
溶剂-非溶剂法 (Solvent-nonsolvent Method)
本法是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囊材非溶剂,使 其溶解度降低引起相分离,将药物包裹成囊或 成球的方法
制备过程中影响微球微囊粒径分布的因素有: ➢ 药物浓度 ➢ 囊材的用量 ➢ 搅拌速度 ➢ 制备温度 ➢ 囊心物的大小、制备方法、附加剂的浓度、乳化功率
与时间、分散相的种类等
微球与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药物在微粒中的分散状态主要分为以 下三种情况: ➢ 溶解在微粒中;
➢ 以结晶状态均匀镶嵌分散在微粒中; ➢ 镶嵌或者吸附在微粒表层
质量评价
形态、粒度及其分布
通过对微粒形态的检测,可以了解微粒的外观形态 及其结构,有利于制剂质量的控制。通常可采用光 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投射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
微粒的粒径及其分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传统 的粒径检查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近年来,粒径 及其分布多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
载药量(Drug Loading)
系指将两种或以上不相溶的亲水性单体或 亲脂性单体分别溶解在分散相和连续相中, 由于引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囊心物 的界面处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在囊心物的 表层周围形成半透性囊膜,从而制备微囊的 方法。
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微球、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是微球制剂一项十分重要的 质量指标,它对微球体外和体内的释药模型、释药速度、 含量均匀度、降解时限、通针性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液中干燥法(In-liquid Drying)
➢ 本法系指先把囊材溶液作为分散相分散于不溶 性溶剂中形成乳状液,然后从乳状液中除去分 散相中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或微球的方法
➢ 干燥工艺包括两个基本过程:溶剂萃取法(液-液 两相之间)和溶剂蒸发法(气-液两相之间)
物理机械法
喷雾干燥法(Spray Drying)
➢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及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失活
➢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贮存
《》
➢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具有靶向性
➢避免包裹活细胞、蛋白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
微囊或微球在制剂过程中均属于药物的中间载体 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备成各种剂型,如散剂、胶囊剂、 注射剂、混悬剂、咀嚼片、含片、洗剂、埋植剂、 软膏剂、涂剂、栓剂等,临床中可通过口服、注射、 透皮、吸入、眼部等多途径给药
• 合成材料:根据体内反应,分为非生物降解 和生物降解两类
非生物降解材料:聚酰胺、硅橡胶等不受 pH 影响,而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等受pH 影响,在一定pH 条件下溶解
生物降解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副作用, 成膜性成球性好。包括聚酯类和聚乳酸-羟基 乙酸共聚物
释药速率
微囊与微球常用载体材料根据来源分为:
• 天然材料:蛋白质类和多糖类
➢明胶(Gelatin):动物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在酸或碱性条件 下水解形成,可生物降解,几乎无抗原性 ➢阿拉伯胶(Acacia Gum):主要成分为阿拉伯酸及其钙盐、 镁盐、钾盐的混合物 ➢海藻酸盐(Sodium Alginate):多糖类化合物,可溶于水, 溶液黏度随分子量的不同有所差异 ➢壳聚糖(Chitosan):天然聚阳离子多糖,酸或酸性水溶液 能够将其溶解,无毒、无抗原性,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和成 膜性
单凝聚法中影响高分子囊材固化成微囊或微球 的因素:
➢囊材溶液的浓度与温度:浓度越高,越易胶凝;温度 越低越有利于胶凝 ➢ 电解质的性质:起胶凝作用的主要是阴离子 ➢ 药物与囊材的亲和力:亲和力强的易被微囊化 ➢ 凝聚囊的流动性及其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改善凝 聚囊的流动性,利于凝聚囊分散呈小球形 ➢ 交联固化:加入交联剂固化微囊,将粘连降至最低
本法系指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溶液中,混合溶 液经喷嘴形成无数雾滴后喷入干燥室内,干燥 室内的热气流使雾滴中的溶剂迅速蒸发,囊材 收缩成壳将囊心物包裹,制得微球或微囊的方 法
➢若囊心物和囊材都以溶液状态存在或药物以粉 末状态混悬于囊材溶液中,则得到微球;若药物 溶液和聚合物溶液以乳液状态存在,则得微囊
➢ 适用本法的药物可以是水溶性或亲水性固 态或液态药物,但必须对聚合物的溶剂与非溶 剂均不溶解,也不起反应。
➢ 囊材的溶剂多数是有机溶剂,非溶剂可以是 有机溶剂,也可以是水,主要是对囊材而言为不 溶性溶剂,溶剂与非溶剂应该是互溶的。
改变温度法
本法无需加入凝聚剂,而是通过升高或降低 温度使囊材固化成囊或成球
微球与微囊
目录
1 概述 2 常用载体材料 3 制备方法 4 微球与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5 质量评价
概述
• 微囊(Microcapsules)系固态或液态药物被载 体辅料包封成的小胶囊。
• 微球(Microsphere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载 体辅料中形成的小球《状》 实体。
粒径
1-250μm之间 0.1-1μm之间 10-100nm之间
流化床包衣法 (Fluidized Bed Coating)
本法系利用垂直强气流使囊心物 悬浮,通过喷嘴将囊材溶液喷射于 囊心物表面,囊材溶液在热气流中 迅速被挥干,在囊心物表面形成薄 膜而得微囊。常用囊材包括多聚 糖、明胶、树脂、蜡、纤维素衍 生物及合成聚合物
化学法
界面缩聚法 (Interface Polycondensation)
相分离法微囊化步骤可分为囊心物的分散、囊材 的加入、囊材的沉积和固化成微囊或微球四步。
微囊化机制包括: ➢界面能的降低、润湿和吸附
➢脱水产生凝聚相
➢固化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本法是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 低其溶解度而凝聚成囊或者成球的方法
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
释药机制
溶蚀控释系统
当微粒进入体内后,囊壁或骨架可受胃蛋白酶 或其他酶的消化与降解成为体内代谢产物,从 而使药物释放出来,该过程是在体内酶作用下 的生化过程。微粒的释药过程与囊材的降解 方式以及药物在囊材中的扩散行为有关,囊材 的类型是决定微粒载体溶蚀行为、骨架降解 速率、释药机制的重要因素。
影响微球、微囊中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 ➢药物的性质:溶解度及药物在囊壁与水之间的 分配系数大小都影响释放速率 ➢载体材料的种类 ➢微粒粒径:粒径越小,释药速率越快 ➢制备工艺 ➢溶出介质的理化性质:溶出介质的pH、离子强 度不同,微粒的释药速率也不同
商品名 Decapeptyl Suprecur MP
Lupron Sandostatin Risperdal Consta
Vivitrol Bydureon
有效成分 曲普瑞林 布舍瑞林 亮丙瑞林
奥曲肽 利培酮 纳曲酮 艾塞那肽
上市时间
1《98》6
1986 1995 1998 2002 2006 2011
突释效应
药物在微囊或微球中的情况一般有三种,即吸附、 包入和嵌入。 在体外释放试验时,吸附在微囊、微球表面的药 物会快速释放,被称突释效应(Burst Effect)。体 外释放开始0.5h内的累积释放量要求低于40%。 若微囊、微球产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贮存,应检 查渗漏率。
谢谢!
制备方法
• 物理化学方法(相分离法)
在药物与囊材的混合溶液中,囊材溶解度降低,包裹着 药物从原溶剂中沉淀出来,在体系中产生一个新的凝聚相
• 物理机化的方法,适用多 种药物的微囊化
• 化学法
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 膜而制成微囊的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相分离法)
系指微囊、微球中所含药物的质量百分数。 其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将微球 的骨架材料或微囊的囊壁溶解,再将药物分 离或提取出来进行检测。
包封率(Entrapment Efficiency)
系指微球中的药物占理论投药量的质量百 分数,它是考量药物微囊化工艺好坏的一项 重要指标,包封率一般不得低于80%
生产公司 辉凌
赛诺菲-安万特 日本武田制药
诺华 强生 法隆 艾米林
应用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肢端肥大症 精神分裂 阿片受体拮抗剂 Ⅱ型糖尿病
国外已批准上市的微球产品
常用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的种类、用量等决定了微囊或微球的特性
微囊与微球对载体材料的要求:
《》
• 性质稳定,不与药物相互作用 • 不影响药物的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 • 无毒、无或低刺激性,不对人体产生损害作用 • 能有效包载药物,以最少的用量包载最多的药量;有适宜的
• 半合成材料:纤维素类衍生物
➢羧甲基纤维素盐(CMC):阴离子型高分子电解质,常 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乙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不溶于酸及水,是一种肠溶包 衣材料,可用于制备肠溶性微囊 ➢乙基纤维素(EC):化学稳定性好,适用于多种药物的 微囊化 ➢甲基纤维素(MC):在水中溶胀,可与明胶、聚维酮、 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配合作复合囊材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溶于冷水可形成黏性胶体 溶液,长期贮存稳定,有表面活性,成膜性好,无毒副作用
➢影响喷雾干燥的因素包括混合液的黏度、药物 及囊材的浓度、喷雾的均匀性、雾化压力、喷 雾方法及速度、干燥速度等
➢微囊或微球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静电作用容易引 起粘连,加入抗黏剂可降低其带电而减少粘连
喷雾冷凝法(Spray Congealing)
本法系指将囊心物分散于熔融的囊材中,再 将熔融的囊材溶液喷于冷气流中,凝固而形 成微囊的方法,常用囊材在室温下均为固体, 在较高温度下能熔融,如蜡类、脂肪酸和脂 肪醇等
释药速率
微球、微囊的释药速率应符合具体的临床要求, 因此必须进行释药速率的测定,测定方法可采用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项下释放 度测定法测定。 若微球、微囊制成缓释、控释、迟释制剂,则 应符合缓释、控释、迟释制剂指导原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