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婷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视频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i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 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第三展厅——我国地震的特点
地 分布 西多东少,集中在新疆、青藏、华北、
震
台湾四大区域。
灾 特点 震源浅、烈度大、频次高。
害
分布及 东重西轻。i
地 原因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
震
达。
灾 变化及 死亡人数下降,财产损失上升。
情
原因 科技水平提高,抗震防震能力加强。 经济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经济密度大。
第四展厅——防灾减灾措施
i
第四展厅——防灾减灾措施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5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5日星期 四2021/8/52021/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i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 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
小结
中国的地震
资 人 财源 员 产环 伤 损境 亡 失破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学习目标】1、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与危害。
2、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学习难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________。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________,________。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________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________。
总的来说,我国________地震活动比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分布与危害:我国泥石流与滑坡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有着明显的关系。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6卷第4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6N o.4 1999年12月R esearch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D ec.,1999Ξ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李 树 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100871)摘 要 环境、生态、灾害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紧迫问题,同时也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课题之一。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除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外,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点。
表现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宏观动态特征不仅有其特殊的波动特性,而且还显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The Tem pora l and Spac i a l D istr ibution of Landsl ideand D ebr is Flow D isa sters i n Ch i naL i S hud e(D ep art m ent of U rban and E nv ironm ental S ciences,B eij ing U niversity B eij ing 100871)Abstract Environm en t,eco logy and disaster are the th ree p ressing p rob lem s facing m ank ind now adays,and m eanw h ile they con stitu te the leading sub jects in cu rren t scien tific research.A part from the obvi ou s distribu ti onal p attern s,landslide and deb ris flow in Ch ina also show s certain regu larity in ti m e landslide and deb ris flow disasters,in o ther w o rds,no t on ly have show n m acro scop ic featu res,bu t have also show n certain cyclical character.Key words landslide deb ris flow disaster灾害是天体、地球大气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在生态圈的一个客观事件。
中国滑坡_泥石流分布现状分析
中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现状分析摘要:通过对我国已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的了解。
和对滑坡.泥石流的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对滑坡.泥石流异同特点的分析以及怎样去防等等的讲述,呼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原因依据防一.滑坡泥.石流的简介汶川特震给我国造成了严重损失地震过后连续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和滑坡自然灾害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众所周知发生在我国甘南地区的“舟曲泥石流〞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我们人类要沉痛的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泥石流式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常对山区的城镇村庄铁路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严重危害当泥石流发生时洪流中有大量泥沙石块混合成一股黏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沿陡坡奔腾而下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其中泥沙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大于10%.有时高达80%_.流速一般为5~7 m/s,有时高达80 m/s.泥石流因流速快黏度大其侵蚀搬运堆积过程特别迅速在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即可将数十万立方米至数千万立方米土石搬出沟口并摧毁或掩埋沿途房屋道路农田及一切工程设施造成重质灾害所到之处良田变荒漠房屋变废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山剥皮〞等根据滑坡体的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l×l05m3.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x105~1x106m3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x106~1x107m3.巨型滑坡滑坡体积大于1x107m3.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分为4类.蠕动型滑坡人们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的滑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滑坡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三个必要条件地质条件它是泥石流形成的因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的性质有些岩石很容易风化破裂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固体物质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开展地貌条件主要是地形倾斜度的大小实际考察得知倾斜度必须大于15。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图7 遮挡避让示意图
7 、综述
综上所述,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 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层状结 构岩石的岩层面和构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 水平岩层、顺向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陡峻边坡崩塌的形成 条件不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扩展特点。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 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 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在 对边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 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 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加固目的,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 体设计防治加固工程。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图5 错断式崩塌示意图
6、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其活跃程 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崩塌防治的理论 依据就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 缓卸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5.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
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 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 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8 、崩塌实例(预览照片)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
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
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
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2013年10月31日11时0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发生里氏5.5级地震,共造成受灾人口35 420人,倒塌房屋178间,轻伤12人。
据此完成第1~2题。
1.吉林松原地震的发生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⑤与⑥B.①与⑤C.①与②D.②与⑥2.与地震无关的灾害是( )A.火灾B.泥石流C.滑坡D.寒潮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各省区发生的地震多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第2题,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火灾、疫病等相关灾害。
答案:1.B 2.D读xx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高原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4.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解析:第3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第4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答案:3.C 4.D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
截至22日18时,雅安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 470人受伤,其中重伤968人。
结合材料完成第5~7题。
5.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C.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而形成构造地震D.不合理的采矿和工程建设6.此次地震对当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7.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解析:第5题,四川省芦山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壳活跃区,此次地震最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强烈地向北俯冲而形成的。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及应对措施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及应对措施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破坏,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次生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了解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一、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原因:1.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的震动和变形,进而影响山体的稳定性。
尤其是在地震震中附近的山区,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化,会使得山体松散,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2. 岩石结构和断裂带:地震会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和变形,使得原本紧密结合的岩层发生滑动。
同时,地震还会增加断裂带的活动,加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3. 土壤湿度变化:地震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土壤湿度发生变化。
湿度的增加会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减少了其黏结力和抗剪强度,从而增加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4. 地形和植被覆盖:地震常常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这种地形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此外,植被覆盖不足也会导致土壤暴露在空气中,易受地震影响而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二、应对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措施:1. 加强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甚至几分钟发出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和避灾措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通过对地震活动、地表变形、土壤湿度等指标的监测与预测,及时发现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在山区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布局房屋、道路等建设,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
4. 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在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5. 建设防护设施: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挡土墙、护坡工程等防护设施,以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和扩大。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考要求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根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原因〔1〕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之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分布我国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有六大地震带,东部有七大地震带,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4.预报:地震监测系统。
我国地震成因及分布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特别提示]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灾情却比西部严重的原因灾情的大小除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开展水平上下有关。
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小,经济开展水平低,经济密度小,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灾情轻。
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大,经济开展水平高,经济密度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灾情重。
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图示,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泼,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局部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兴旺、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震
地震
二. 地震分布
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新
疆
青
海四
西
川
藏云 南
台 湾
世界地震分布
中国地震分布
课堂练习
2021年10月18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 度8千米。据此完成1~2 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软流层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地方称为震 源 。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
直线距离称为震 中 距 。
地 震的表示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
一 次 地 震 只 有 一 个 震 级 。 有多个烈度。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烈度海域的 大 小 与 震 级 、 震 源 深 度 、 地 质 构 造、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示意图
滑坡
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 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产生的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 ·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向滑 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 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的 “汶川大地震”,震级为 8.0级,最大烈度达十一度。
1.地震的地质形成原理 Geological formation principle of earthquake
•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 生倾斜或弯曲,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 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 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地震与土壤稳定性: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对土壤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山区地区。
地震可能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本文将讨论地震与土壤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一、地震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1. 地震震动:地震的震动会使土壤发生变形和破坏,尤其是在强震发生时。
地震震动会导致土壤的液化现象,使土壤失去稳定性,进而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断层活动:地震常常伴随着断层活动,断层运动会造成地表地壳的破裂和错动,进而导致土壤的破坏和位移。
这些断层活动会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土壤层结构,降低土壤的稳定性。
3. 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如余震、地面塌陷等。
这些次生灾害会导致土壤的进一步破坏和位移,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1. 滑坡:地震震动和地表位移会使土壤失去稳定性,导致山体滑坡的发生。
滑坡会造成土地的塌陷和位移,对人类居住区、农田和交通线路造成严重破坏。
滑坡还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发洪灾。
2. 泥石流:地震诱发的滑坡和山体崩塌会导致大量土石和水混合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高速流动、毁灭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席卷河谷和山区,破坏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到地震活动的发生,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2. 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居住区、农田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禁止盲目开山、挖掘和破坏植被。
3. 加强工程建设和维护:在地震高风险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采取防震设计和加固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和维护已有工程,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特别是在山区和河谷地带。
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冲蚀性和稳定性,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2、我国地震的分布: 我国的地震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我国的地震灾害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我国地震分布不均匀、呈条带状(与我 国高大山脉走向基本相同);大陆东部 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合四川、黑龙江、新疆、云南
频 率 高 , 强 度 大
资料三:
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 分 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 布 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 范 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5次,共 围 有3次,即:1668年山东吕县剡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 广 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 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556年陕西华 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 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 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 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 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 达700万间。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泥石流 滑坡
(一)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1、泥石流的成因
探究活动:山区发生泥石流
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方 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坡陡谷深的山区(便于集水集物) 自 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然 岩石: 原 稀少,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因 植被: 气候: 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
高考链接
1.(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3题)在图3所示的山 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探究
1、我国为什么多发生地震?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1).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 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2).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 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 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 发 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原动力
地震規模8.0
震源深度約12公里
汶川地震示意图
3、我国地震的分布:
资料二: 2004-2005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05年04月08日 2005年04月06日 2005年03月06日 2005年02月15日 2005年02月01日 2005年02月19日 2004年10月19日 2004年10月15日 2004年08月10日 2004年07月12日 2004年07月03日 2004年06月29日 2004年05月23日 2004年05月19日 2004年05月01日 西藏仲巴县6.5级地震 频 新疆乌什县5.1级地震 率 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级地震 高 新疆乌什6.2级地震 , 台湾宜兰6.3级地震 强 台湾台东与花莲间发生5.0级地震 度 云南保山发生5.0级地震 大 台湾以东海中6.2级地震 云南鲁甸昭通5.6级地震 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级地震 西藏班戈5.2级地震 青海治多5.3级地震 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级地震 台湾以东沿海6.7级地震 中国台湾莲花5.2级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浅, 危害大。
据统计,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有 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造成截瘫患者 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仍 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
唐 山地震 震级为 7.8级, 它代表 的能量 是 3.2×1016焦耳,这相当于一个12.5万千瓦发 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 时爆炸!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天山地震带 昆仑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台湾地震带
西部主要 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
东部主要 河北平原地震带 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 秦岭地震带
东南沿海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红河地震带
大 陆 东 部 地 震 活 动 比 西 部 弱
1.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成因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 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 1/3 左 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 1/2。网络图分析我国地震的分布、 成因与危害如下:
探究
1、我国为什么多发生地震?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1).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 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2). 我 国 处 于 世 界 两 大 地 震 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 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 发 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原动力
3、我国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点分布
4.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 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 提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 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 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 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严重 我国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
5级以上的地震约1200多次,平均每年14次 7级以上的地震80多次,平均每年1次 8级以上的地震9次,平均每10年1次
2017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
教材整理 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阅读教材 P52~P56,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灾害
(1)类型
泥石流 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暴雨 泥石流
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 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
的 松散物质 ,湿润季节的 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降雨 成为主要的激发因子
冰川 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上
[体验评价] 3.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台湾附近多有地震发生,原因是其位于(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大西洋地震带 D.东非裂谷地震带
(2)下列能正确反映台湾多地震的示意图是( )
【解析】 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 环太平洋地震带。
探讨1: 材料反映出我国地震灾害特点是什么? 【提示】 地震频率高,地震危害大。 探讨2: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又处 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
[核心点击]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2.我国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3.正确理解地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阅读教材 P49~P51,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
(1)分布 范围广 。 (2)地震频率高, 强度 (3)地震震源浅, 危害
大。 大。
2.成因
(1)我国位于 太平洋 板块、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的交会处。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之间。
3.分布
(1)不均匀,呈 条带 状。
(1)12 月 30 日尼玛地震位于________地震带上,这里是________板块与 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典型案例分析
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典型案例分析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除了直接引发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外,地震还可能诱发其他次生灾害,如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由山体滑坡或雪崩携带大量碎屑和水流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高的破坏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地震引发泥石流的过程和影响。
案例一: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这场地震导致近7.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和泥石流,对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该地区地形陡峭,土壤松散,是泥石流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汶川地震发生后,满目疮痍的景象令人痛心,大量的泥石流淹没了村庄和道路,阻断了救援车辆的通行。
正是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地震引发的泥石流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1999年台湾大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规模7.6的地震,造成震中及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地震触发了台湾东北角山脉上的许多滑坡和泥石流。
其中最显著的案例是位于台北县瑞芳区的基隆河,河道陡峭且容易被堆积在上游的大量碎屑所阻塞。
地震导致山体坍塌,形成大量滑坡和泥石流,从而堵塞了基隆河的水流。
泥石流冲击着河岸,瞬间淹没了附近的建筑物和道路。
此外,由于泥石流冲击的力量巨大,基隆河的堤坝也发生了决口,导致城市进一步受灾。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可怕破坏力。
案例三: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规模为7.8的地震。
这场地震是近现代中国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近24万人死亡。
地震引发了唐山市及周边地区的泥石流,其中最重要的案例是震中涉县。
该地区地势陡峭,土壤较为松散,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居民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唐山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揭示了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对城市化地区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 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 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 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5次, 共有3次,即:1668年山东吕县剡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 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 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556年陕西华县 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 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 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 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以燕山、太行山、 以西:呈带状或片状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
一线为界
以东:呈零星分布
可编辑ppt
16
(二)滑坡
1、定义: 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可编辑ppt
17
ks5u精品课件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可编辑ppt
1
有关地震的基础知识
内力作用
内能释放
岩石圈
破裂
地面振动(地震)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地震波
可编辑ppt
2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它与地震
时释放能量多少有关,释放能量越多震级就越高。
烈度:地震活动对地面和建筑物等的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 、
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地质条件等。
地震危害: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
火灾、水灾及崩塌、海啸、滑坡等。
地震带:地震在分布上往往表现为条带状,
这被称为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可编辑ppt
3
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是总结我 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可编辑ppt
4
资料一:
可编辑ppt
5
资料二:
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 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 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 群的一部分,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 用。我国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 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100-270千 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140-180千米; 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 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广 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 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 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 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 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 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 以内(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地址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 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年可来编辑所pp发t 生的破坏性地震,其 6
时间分布: 6-8月
可编辑ppt
20
探究思考?
我国川、黔、點地区为什么多地质 灾害?
可编辑ppt
21
我国川、滇、黔地区
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多地震
断裂发 季风气候 滑坡、
参考答案:
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可编辑ppt
12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一)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冰川泥石流:102°E 以西的高原
可编辑ppt
13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植被、 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山体结构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稀少或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可编辑ppt
14
4、泥石流分布地区
可编辑ppt
15
我国泥石流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可编辑p带来了那么大的损失,那 么我们在地震防御方面应做些什么工作呢?
特点:西多东少;西可编强辑pp东t 弱;西轻东重。 10
思考与讨论?
▪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 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 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 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 较少。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可编辑ppt
7
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我国地震带及震中 分布图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试着总结 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及活动特点?
可编辑ppt
8
可编辑ppt
9
我国地震分布及特点
我国地震也呈带状分布,大约以东 经105度经线为界分东西两部分: 西部地震带:包括阿尔泰地震带、 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祁连 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红河 地震带等。 东部地震带:包括台湾地震带、东 南沿海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秦岭地 震带和郯城—庐江地震带。
表形态
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活动
可编辑ppt
18
ks5u精品课件
3、我国滑坡的分布
可编辑ppt
19
ks5u精品课件
我国滑坡分布
▪ 空间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而 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 各省中四川省滑坡灾害频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