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音乐文化发展论文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商王朝的娱乐文化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商王朝的娱乐文化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商王朝的娱乐文化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的建立。
商朝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音乐与舞蹈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商朝的音乐与舞蹈,以探索这个古代王朝的娱乐文化。
一、音乐在商朝时期,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它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活动、以及社交娱乐等场合。
商朝音乐主要有器乐和歌曲两大类。
1. 器乐商朝的器乐主要采用的是青铜乐器,如钟、鼎、簋等。
这些乐器大多是由优质的青铜打造而成,形状美观,音色悦耳。
在商朝的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钟磬的声音被广泛应用。
商朝的钟鼎文化非常盛行,其中的铭文被认为是商朝音乐的基础。
2. 歌曲商朝的歌曲多以古老的雅颂形式出现,以叙事方式为主,内容丰富多样。
这些歌曲往往是由宫廷乐人演唱,歌词描绘了商朝时期的生活与传统,表达了人们对祖先、自然和生活的赞颂之情。
商朝歌曲不仅艺术性极高,而且在继承上代音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丰富了乐曲的形式和表现方式。
二、舞蹈商朝的舞蹈是古代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在后世的舞蹈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商朝的舞蹈以庄重、矜持的特点为主,它们往往以礼仪场合为背景,用舞蹈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1. 宗教仪式中的舞蹈在商朝的宗教仪式中,舞蹈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活动。
人们通过舞蹈来与神灵沟通,向神灵祈福,希望获得丰收和庇佑。
这些舞蹈往往由精选的舞者组成,以严谨的编排和精湛的动作表达祭祀和敬畏之情。
2. 宫廷舞蹈与社交舞蹈商朝的宫廷舞蹈也是娱乐之一,通常在宴会和庆典上表演。
这些舞蹈以多人合作为主,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演绎着宫廷生活的优雅与庄重。
此外,商朝也有一些社交舞蹈,这些舞蹈通常是在婚宴和宴会上演奏。
舞者们手拉手、围成圈舞蹈,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友谊的美好祝福。
综上所述,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在当时是独具特色的,它们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庆典仪式,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祝愿。
商朝的古代音乐
商朝的古代音乐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也自成一体,其中音乐文化更是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商朝的古代音乐虽然经过千年风雨,但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学术价值。
商朝时期的古代音乐主要以管、弦、鸣三种形式为主,在早期主要是以管乐为主,管乐的种类有竹筒箫、竹管箫、巫管、丝竹等,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竹筒箫和竹管箫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乐器,一般用于祭祀和劳动的场合,比如说在耕作时、婚礼仪式中。
而巫管则有独特的祭祀功能,它主要是在祭司和神明沟通的中间介质。
商代的丝竹乐器非常丰富,便于演奏的编制多以口口琴、筝、瑟等乐器组成,这些乐器各自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从商代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代音乐在商代主要起着缓解情绪和调整人心的作用。
根据一些经史传之问的记载,商代的古乐曲目中具有丰富的祭祀内容,歌颂天地、祖先,这也体现了商代时期人们对于尊崇神灵和礼仪的重视。
此外,在战争、疾病等特殊时期,古代音乐也被用来安抚人心和赞美英雄,以激励战士们勇于战斗和保卫国家。
商代文物中也有反映出音乐的一些遗存,比如说商代的铜鼓、玉琮等,这些器物都是刻画着古代音乐形象,反映了古代音乐的一些细节特点。
此外,还有大量铭文和牌匾记录了古乐曲目的演奏时间、场合等内容,使得我们对于商代的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当然,由于商代古乐的演奏技艺和理论知识并不完全保存下来,现在的我们并不能够还原出完整的商代乐曲,但是商代的一些古乐文献和遗存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使得我们能够从中领略到商代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图谱。
总之,商朝的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艺史中的瑰宝。
它不仅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更是为现代音乐艺术提供了宝贵的鉴戒和参考。
人们应该尊重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掘古乐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乐曲与舞蹈的繁荣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乐曲与舞蹈的繁荣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乐曲与舞蹈的繁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在商朝的时期,音乐与舞蹈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商朝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商朝古老乐曲与舞蹈的繁荣。
商朝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演方式上。
商朝音乐以古雅的形式为主,多以管乐和弦乐为主要演奏方式。
演奏乐器包括筑琴、簧瑟、竽、箫等。
商朝音乐在形式上注重韵律和节奏的配合,传达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同时,商朝音乐还注重歌词的表达,歌词多以赞颂王室、颂扬社会正气为主题,表达着人们对君主和社会秩序的崇敬和向往。
舞蹈作为音乐的伴奏,也在商朝时期得到了繁荣与发展。
商朝舞蹈以古朴、庄重为风格,流传下来的古舞编排多以宫廷舞蹈为主。
舞蹈形式多为行进与轮转式,通过整齐的编排和精准的动作展现出华丽的舞蹈场景。
商朝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宫廷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蹈不仅表达了对王室的尊崇,也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商朝时期,音乐与舞蹈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与发展。
商朝前期的音乐与舞蹈主要集中在王室宴会和祭祀活动中,雅乐与宫廷舞蹈是最为重要的表演形式。
而到了商朝中后期,音乐与舞蹈开始走入了民间,逐渐丰富起来。
人们开始在婚礼、庆典和农业仪式等场合中演奏音乐,展示舞蹈。
商朝时期的音乐与舞蹈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商朝音乐与舞蹈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朝音乐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对后世乐曲的演奏风格与音乐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朝舞蹈则在形式和编排上对后世的舞蹈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后来的各个朝代都对商朝音乐与舞蹈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总而言之,商朝的音乐与舞蹈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的乐器与音乐商代的音乐艺术
商朝的乐器与音乐商代的音乐艺术商朝的乐器与音乐商代的音乐艺术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确切记载的王朝,其音乐艺术在当时的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商代的乐器与音乐,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商代的乐器商代的乐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编钟”。
编钟是由黄铜制成的乐器,古代把编钟视为中国音乐的象征。
商代的编钟有八十一片。
编钟在商代被广泛使用,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
此外,商代还有许多其他的乐器,如筑、箎等。
二、商代的音乐商代的音乐以宗教祭祀为主题。
商代时期的人们相信音乐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沟通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商代的宗教仪式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代的音乐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合奏,也有独奏和合唱。
商代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音律系统,称为“乐律”。
乐律是一种基于五声音阶的音乐体系,与后来的中国音乐体系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商代的音乐以宗教歌曲和宫廷乐曲为主,其中宗教歌曲用于祭祀活动,宫廷乐曲则为贵族享受的乐曲。
三、商代音乐艺术的影响商代音乐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首先,商代音乐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代音乐的乐器和音律系统为后来的音乐制作提供了启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商代音乐艺术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音乐是商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表现了商代人民的审美和情感,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商代的乐器与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的乐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编钟。
商代的音乐以宗教祭祀为主题,具有独特的音律系统。
商代音乐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音乐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商代的音乐遗产,让后人能够欣赏到这段悠久的历史。
从出土乐器探索商代音乐文化的交流_演变与发展
中国音乐学(季刊)1999年第4期MUS I COLO G Y I N CHI N A●陈荃有从出土乐器探索商代音乐文化的交流、演变与发展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音乐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历史学并重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遗址出土商代乐器的对比研究,探索商代音乐、特别是商代乐器的交流、演变和发展轨迹。
认为商代音乐的发展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和“王畿”内外文化的交流,晚商音乐呈现出跳跃式的进化,并为周代音乐的繁荣做好了准备。
依据出土乐器的主要制作材料和器类,将论述重点放在石制乐器磬、金属制乐器编庸、镛及陶土制乐器埙上。
【关键词】 商代音乐 出土乐器 石磬 编庸 镛 陶埙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奴隶制帝国,其疆域和统治范围远远超过此前的任何一个氏族部落或奴隶王国。
《淮南子・泰族训》对商殷疆域有如下描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
东海指今天的黄海和东海;流沙指今西北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的沙漠地区;交趾,在此乃指汉时在南方设置的交趾郡,包括今天两广和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幽都则指古幽州的中心,大致包括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部分地区。
从目前考古学的成果看,《淮南子》所述商代疆域是接近实际的说法①。
商代的政治疆域按“王畿”地区和方国部族地区划分。
“王畿”地区指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即今天河南省的偃师、郑州、安阳为中心的三角地带,它是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代表着商代社会的最先进生产力,并影响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在“王畿”四周是诸候、贵族统辖的方国,他们在政治上受制于商王朝,经济文化虽深受“王畿”经济文化的影响,但已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这一地带又是王朝中心地带与更外围臣服纳贡地区沟通的桥梁,这一地区的分布范围大约西起关中平原西部,东到胶莱平原,北起于北京以南地区,南到江淮一线。
在更外围的地区可称为商文化影响区,包括长城以北、辽河上游及河套地区,西到河西走廊及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向南到达南岭,它们与商中心地带的文化同时并存,相互影响,使其在许多文化因素方面趋于相同,与其它两个地带共同形成一个广大的商文化整体单位②。
商朝的礼仪制度与礼乐文化商代的礼制传统与音乐表演
商朝的礼仪制度与礼乐文化商代的礼制传统与音乐表演商朝的礼仪制度与礼乐文化商代的礼制传统与音乐表演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商朝的统治下,礼仪制度与礼乐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推广。
这不仅表现在商代的礼制传统上,还体现在商代的音乐表演中。
本文将从商朝的礼仪制度和礼乐文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探讨商代的礼制传统与音乐表演。
一、商代的礼制传统商代的礼制传统是中国礼仪制度的最早样式之一,对后世的礼制制度影响深远。
在商代的社会中,礼仪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如政治、军事、宗教、婚姻等。
这些礼制规范了人们的言行举止,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商朝的社会结构相对封建,尊卑有序,礼制也因此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商代的礼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尊卑之礼,即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进行恰当尊敬与对待;二是社交礼仪,即在不同场合下遵循的行为规范。
这些礼制不仅要求人们严格遵守,还要求表现出敬意与尊重。
商代的礼制传统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贯穿于国家治理之中。
商朝统治者通过礼仪制度来巩固自身的统治权威,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秩序与稳定。
商代的礼制传统对后世的礼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商代的音乐表演商代的音乐表演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文化与艺术水平。
商代的音乐表演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种形式。
宗教音乐是商代音乐的最早形式之一,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
商朝的宗教音乐通过崇拜神灵的方式来祈求丰收和吉祥。
这些宗教音乐通常由礼仪人员演奏,并配以舞蹈和歌唱。
宗教音乐在商代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需求,也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宫廷音乐是商代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代统治者十分注重礼仪,音乐作为其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商代的宫廷音乐以管乐为主,包括笙、簧、竽等乐器。
这些乐器产生的音响效果优美动听,可以打动人心。
商朝的音乐艺术古老乐谱的传承
商朝的音乐艺术古老乐谱的传承商朝的音乐艺术:古老乐谱的传承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其兴起于公元前1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1世纪。
除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外,商朝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遗产。
这些古老乐谱的传承,不仅展示了商朝时期音乐艺术的风貌,也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商朝音乐艺术的特点商朝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发展。
商朝音乐以管乐为主,包括诸如钟磬、笙箫、竽管等乐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商周大笙、商周楚磬等。
商朝音乐注重宫廷演奏,为丰富祭祀仪式和宴会活动,充分展示了王权的庄严和威严。
其次,商朝音乐的曲调多样,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乐曲,也有欢快明朗的欢庆音乐。
商朝人民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既能让人激发豪情壮志,又能让人沉浸于舒适的愉悦之中。
最后,商朝音乐强调合奏和合唱,强调团队合作。
乐曲需要多个乐器、多个人同时演奏,相互配合,以达到完美和谐的效果。
这种合奏形式不仅展现了商朝人民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也使得商朝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二、古老乐谱的传承1. 古老乐谱的保护与保存商朝时期,乐谱以篆书形式记载于铭牌、青铜器等物上。
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许多古老乐谱已经失传,但是幸运的是,一些珍贵的商朝乐谱仍然得以保存下来。
这些珍贵的乐谱帮助我们还原了商朝音乐的风貌,让后世人民能够亲身体验这段古老而美妙的音乐艺术。
2. 乐谱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对商朝音乐的研究深入进行,人们对古老乐谱的解读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学者们通过对商朝青铜器铭文的研究,以及对现存乐器的考古和复原,逐渐还原了商朝音乐的演奏方式和曲调特点。
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乐谱的研究和传世变得更加便捷,极大地促进了商朝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三、商朝音乐对后世的影响商朝音乐艺术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舞台上,它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朝音乐艺术的特点和形式为后世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影响力和借鉴对象。
商朝的艺术与音乐商代艺术的特色与风格
商朝的艺术与音乐商代艺术的特色与风格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艺术与音乐作品在文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商代艺术有着独特的特色与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审美趣味。
本文将从艺术与音乐两个方面来探讨商代艺术的特色与风格。
一、商代艺术的特色商代艺术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玉器、陶器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其中青铜器是商代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青铜器在商代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商代青铜器制作精湛,形制繁多,包括鼎、爵、斝、觚、罍等。
这些青铜器大都采用铸造工艺,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所以制作出来的青铜器形态完美、图案精美。
商代青铜器的图案主要以动物纹饰为主,如鸟兽、龙纹等,这些动物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寓意吉祥、祈福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除了青铜器,商代的玉器也是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玉器大多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如勺、璧、琮等。
商代的玉器制作精细,呈现出紧密的纹饰和光滑的表面,玉器的造型也呈现出自然简约的特点。
商代玉器的纹饰主要以几何纹样为主,如直线、弧线等,这些简练的纹样表现出商代人民对于秩序和和谐的追求。
此外,商代的陶器也是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的陶器制作注重形式的简练和装饰的精美,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胎釉技术,使得陶器表面呈现出亮泽的质感。
商代的陶器装饰主要以线条纹饰和几何纹样为主,这些纹饰简约而富有节奏感,充满了古朴的艺术韵味。
二、商代音乐的特色与风格商代音乐是商代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商代文化的遗存和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商代音乐的特色与风格。
商代音乐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商代的王朝以祭祀活动为核心,音乐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商代的音乐器具主要有磬、钺、铙等,这些乐器通常用于祭祀仪式中,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商代音乐注重声音的和谐与韵律的流畅,通过乐器的协奏和人声的歌唱等方式来展现音乐的魅力。
商代音乐的特色在于其简约、庄重和神秘。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艺术的重要载体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艺术的重要载体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艺术的重要载体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文化与艺术传统深刻影响了后世。
在商朝时期,音乐与舞蹈作为古老艺术的重要载体,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商朝音乐与舞蹈的特点、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商朝音乐的特点商朝音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宗教仪式为主要场合。
音乐在商朝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被用于祭祀活动中,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与敬畏之情。
商朝音乐不仅具备宗教意义,还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身心境界,使人们更好地与神灵沟通。
商朝音乐以和声为主要特点,通过多种乐器的协奏演奏,创造出和谐而婉转的音乐效果。
商朝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磬、铙、筑、笙等,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特定的音色与表现力。
商朝音乐以悦耳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为特征,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听觉享受。
二、商朝舞蹈的特点商朝舞蹈是一种形式独特、富有灵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通过舞蹈者的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商朝舞蹈的形态多样,既有舞蹈者之间的对话舞蹈,还有与音乐协奏的器乐舞蹈。
商朝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舞姿优美、韵律流畅。
舞蹈者以柔和而协调的动作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力量。
在商朝舞蹈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舞者们通过舞蹈与大自然交融,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三、商朝音乐与舞蹈的作用商朝时期,音乐与舞蹈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表演,更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音乐与舞蹈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宗教和政治等多个领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朝音乐与舞蹈在社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商朝社会,举办宴会、庆典和宴请贵宾时离不开音乐与舞蹈的伴奏。
音乐与舞蹈的表演不仅能够增加欢乐气氛,还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
其次,商朝音乐与舞蹈在宗教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商朝人相信音乐与舞蹈能够感动神明,通过表演的方式与神进行沟通,以祈求神灵的庇佑与保佑。
因此,在祭祀活动中,音乐与舞蹈被用作神圣仪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商朝的音乐文化与乐器演奏
商朝的音乐文化与乐器演奏商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之一,它的音乐文化与乐器演奏在古代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商朝的音乐文化特点以及乐器演奏的形式和意义。
一、商朝的音乐文化特点商朝的音乐文化以宗教仪式为核心,古代人们相信通过音乐的奏鸣和歌唱可以与神明沟通,祈求丰收和吉祥。
商朝的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分为“庙堂雅乐”和“社会雅乐”。
1. 庙堂雅乐:庙堂雅乐是商王及其贵族们宴享和祭祀时所用的音乐,以其庄重肃穆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庙堂雅乐的演奏需要一个专门组织的乐队,乐队由乐官和乐师组成。
在祭祀仪式上,人们会演奏“五音”和“六宫”,这是商朝的两个音阶体系,通过演奏这些音乐,人们试图与神灵沟通,以期获得神的庇佑。
2. 社会雅乐:社会雅乐则是在民间生活中演奏的音乐,其功能主要是为了娱乐和表达情感。
社会雅乐的乐器包括笙、铎、磬、瑟、箫等,这些乐器散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被视为增添喜庆和欢乐氛围的工具。
二、商朝的乐器演奏形式与意义商朝的乐器演奏在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形式,商朝人民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乐器演奏风格。
1. 管乐器:商朝管乐器主要有倬(一种双簧管)、笙(一种竖笛)及矩笛等。
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清亮悦耳,被广泛地应用于庙堂音乐和社会音乐。
管乐器在商朝的乐曲演奏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它们不仅仅用于宴乐和祭祀,也用于社交活动,为商朝人民带来了愉悦和享受。
2. 弦乐器:商朝的弦乐器主要有瑟、琴、筝等。
瑟是商朝乐器中独特的一种,它是古代七弦琴的一种变形,可以弹奏出浑厚而动听的声音。
商朝人们相信瑟有辟邪的功效,因此,在祭祀仪式中,瑟常常被用来除去不祥之气。
3. 铜乐器:商朝的铜乐器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乐器,主要有铎、磬、铛等。
商朝人民在庙堂和民间乐队中广泛使用这些铜乐器,通过演奏不同的铜乐器,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商代的音乐与音乐社会研究
商代的音乐与音乐社会研究商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的音乐文化也是研究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商代的音乐文化与其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传承等密不可分,因此对于商代音乐的研究与探讨也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商代时期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商代音乐的形式与特点商代人民生活素朴,整个时期的音乐也以朴素、自然为主要特征。
在商代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音乐仍处于一种原始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乐器的局限性上。
商代的乐器包括鼓、瑟、筝、箜篌等,数量相对较少,结构简单。
但这并不影响商代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商代里的音乐不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部分。
商代的歌曲大都是歌颂自然、赞美生活、祭祀祖先的内容,这些歌曲反映了商代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商代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通过音乐可以表现出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商代音乐的旋律通常简单、优美、自然,旋律中包含大量的模仿自然、描绘生活的元素,音乐节奏协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商代音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商代是一个以奴隶制为基础,富有农业经济特征的社会时期。
商代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音乐成为一种展示阶级地位和身份的手段。
在商代时期,由于阶级分化,人民群众之间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了音乐在不同社会群体中表现出的形态多样性。
商代君主和贵族们大力支持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甚至还有专门的官员负责音乐事务。
商代人民在感恩祖先和神灵的同时也通过音乐来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敬意。
商代音乐成为君主和贵族们展示威仪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寻求快乐、减轻劳动压力的一种手段。
商代音乐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商代音乐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商代歌曲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通过学唱、学奏等形式向后代传递。
这一传承方式不仅保证了商代音乐的纯真性,也使得商代音乐成为后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代音乐乐器与舞蹈艺术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代音乐乐器与舞蹈艺术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之一。
在商朝时期,音乐和舞蹈在古代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朝的音乐乐器和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商朝音乐乐器商朝时期的音乐乐器种类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是编钟。
编钟是商朝音乐器中的重要发明之一,它由铜制成,形状类似于钟,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个钟组合而成。
编钟有丰富的音色,演奏时可以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
编钟在商朝社会的宫廷和庙宇中广泛使用,成为商朝音乐的代表性乐器。
此外,商朝时期还有象牙箫、竹簧和丝弦等其他乐器。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技巧,形成了商朝时期独特的音乐风格。
商朝音乐乐器的出现与发展,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舞蹈艺术商朝的舞蹈艺术在古代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商朝时期的舞蹈主要是宫廷和宗教仪式上的表演活动。
这些舞蹈以肢体语言和身体动作为主要表达形式,融合了宗教信仰、祭祀仪式和社会生活等元素,通过舞蹈的形式来祈祷丰收、祈福和祭祀祖先。
商朝舞蹈通常以轻盈、柔美和优雅为特点。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和舞姿来表达出宗教仪式的庄重、庆祝活动的喜悦以及生活情感的丰富。
商朝的舞蹈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范化,舞蹈动作有一定的套路和编排,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色。
三、商朝音乐与舞蹈的意义商朝的音乐与舞蹈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一种形式,更是古代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方式。
商朝人民通过音乐和舞蹈来祈求自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幸福。
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商朝社会的文化象征,也是商朝人民情感交流和身心愉悦的方式。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朝的编钟发明和舞蹈表演形式为后来的乐器发展和舞蹈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商朝的乐舞与音乐商代宫廷乐舞的研究
商朝的乐舞与音乐商代宫廷乐舞的研究商朝的乐舞与音乐——商代宫廷乐舞的研究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兴起与衰落为后来历代王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代的文化与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乐舞和音乐作为表达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商代宫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商代的乐舞与音乐进行研究,以了解商代宫廷乐舞的特点与演变。
一、乐舞在商代宫廷的地位与作用商代的宫廷乐舞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它不仅在礼仪活动中起着烘托氛围的作用,也是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象征。
乐舞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音乐的美妙,还能通过歌舞表演传达王朝的统治理念和思想。
同时,乐舞也是商代宫廷文化的瑰宝,能够展现王朝的繁荣和庄严。
二、商代的乐舞形式及特点商代的乐舞形式丰富多样,有各种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形态。
乐舞主要分为宗教舞蹈和宫廷舞蹈两大类。
宗教舞蹈是商代宫廷中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旨在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国家的繁荣。
宫廷舞蹈则更多地表现了宫廷生活的优雅与美丽,展现了王室的尊贵与威严。
商代的乐舞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宗教、庙会等各个场合的表演。
2. 舞蹈动作独特精妙,注重舞者的身体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3. 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共同营造了一种美妙的艺术氛围。
4. 独特的服饰和道具,为舞蹈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三、商代音乐的特点与演变商代的音乐是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乐舞一起构成了商代宫廷文化的核心。
商代音乐以铜器乐器为主,如大鼓、钟磬等,这些乐器不仅在宴会和祭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商代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
商代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音律体系,商代的乐曲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音律体系,与后来的音律体系有所不同。
2. 丰富的音色变化,商代乐器的声音饱满而宏亮,乐曲中的音色变化丰富多样,营造了独特的音乐氛围。
3. 独特的演奏技巧,商代音乐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充分展现了音乐的精妙之处。
探讨商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
探讨商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摘要: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
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
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
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见)、音乐奴隶和瞽3种人。
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关键词:商代音乐;宗教;乐器;音乐理论公元前1562年一前1066年,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
经过500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
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
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形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
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
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17世、31王,前后经历了将近600年。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
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记有: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诗•商颂•殷武》也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J的记载,反映了商王朝在汤的统治下,已经成为强盛的国家。
在商代,随着社会生产和阶级对立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加强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因而使得一部分人能以专门从事音乐工作,并从而使音乐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文化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文化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繁荣发展的音乐与舞蹈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商代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音乐与舞蹈两个方面,探讨商朝的音乐与舞蹈文化。
一、商朝音乐文化特点商朝的音乐文化多样而丰富,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商代留存下来的乐器有骨箏、石韋、玉磬等。
其中,骨箏是商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由动物的骨头制成,音色清脆悠扬。
而石韋和玉磬则各具特色,用于打击奏乐,发出独特的悦耳声响。
商朝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合奏。
商代的乐曲以《商颂》最具代表性,它是商朝的国家音乐,用于祭祀活动。
《商颂》是一种朴实、庄重的音乐,通常以男子的嗓音演唱,伴随乐器的合奏,融合了古代民族的信仰和祭祀文化,具有深重的宗教意义。
二、商朝舞蹈文化特点商朝的舞蹈文化同样独具特色,考古学家通过出土的青铜器和壁画资料,可以看到商代人民的舞蹈形态。
商朝的舞蹈主要分为宗教舞蹈和康乐舞蹈两大类。
宗教舞蹈是商朝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祭祀神灵和表达对上天的崇敬。
在商代的青铜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物形象在跳舞,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姿态优美而悠扬,无疑是在展现古代人民的宗教舞蹈文化。
康乐舞蹈是商朝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商代时期人们举办庆典、宴会、娱乐等活动时所表演的舞蹈。
商代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正在跳舞,他们手舞足蹈,欢歌笑语,舞姿活泼而欢快,体现了商代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商朝音乐与舞蹈的文化意义商朝的音乐与舞蹈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当时人民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反映。
首先,商朝音乐与舞蹈文化是商代社会政治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商颂》和宗教舞蹈,人们向神灵表达敬意,祈求吉祥、安宁和丰收,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崇尚。
其次,商朝音乐与舞蹈文化也是社会康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一)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一)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中国民间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古代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审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和其艺术特征,深入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房屋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古乐器。
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出现了以管乐为主的大规模音乐演奏,其中以董氏乐舞最为有名。
周代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乐器数量明显增加,乐舞节目也更加复杂。
秦汉时期(221年~220年),音乐逐渐走向纯粹的艺术领域,乐器和乐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其音乐艺术的质量和创新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貌。
元代(1271年~1368年)的音乐则更加注重审美和艺术,从而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中国的音乐艺术再次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交相辉映,在音乐曲调、演奏技巧、乐器制作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成就。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特征1.音色:中国古代音乐注重平和、雅致的音色,不追求夸张和刺激。
不同的乐器有着各自的音色特征,这些乐器在演奏中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音响组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
2.曲调:中国古代音乐的曲调主要分为“五声”和“十二律”两种。
五声音乐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对中国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二律的出现,则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音乐的表达手段和工具,使其更加多样化和充满生机。
3.演奏技巧:古代音乐演奏技巧十分独特,其中吹、弹、拨、打等不同的演奏技巧,给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增添了许多色彩。
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音乐对音乐乐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精湛掌握。
4.乐曲:中国古代音乐的乐曲形式千变万化,有器乐曲、声乐曲、舞乐曲,以及各种综合性乐曲。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代艺术的瑰宝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代艺术的瑰宝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代艺术的瑰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艺术的瑰宝。
其中,商朝的音乐与舞蹈作为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在商朝时期,音乐与舞蹈是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朝人民对音乐与舞蹈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欢庆聚会、祭祀仪式等场合,还体现在商领导阶级举办的盛大宴会上。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交流方式,不仅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增进感情,还通过美妙的旋律与舞蹈动作,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观念。
商朝的音乐始于猿鸣激越的原始音乐,经过演化和发展,不断丰富多样。
商人们通过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和吹奏乐器等手段,创造了琴、瑟、箫、鼓等各种乐器,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商代的音乐以庄严、悠扬的音色为主,旋律优美婉转,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恢弘的感觉。
商代的音乐不仅被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还在诗经中有所记载,充分展现了商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对于舞蹈而言,商朝的人们用舞蹈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欢愉和对神灵的敬意。
商代的舞蹈形式多样,有舞剑、舞戟等武装舞蹈,也有各种民间舞蹈。
商代的舞蹈注重形体和身势的表达,舞者以大步流星、轻盈飘逸的动作展现力量与美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商代的舞蹈注重队形的整齐划一,以及动作的时序变化,展示了古代舞蹈艺术的高超技巧与精湛表演。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不仅仅是表演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
它们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承载了商朝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与精神风貌。
商代音乐与舞蹈跨越时空,感染着后世的人们,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轨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文化逐渐消失,商代的音乐与舞蹈也渐渐走入了历史的长河。
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商代音乐与舞蹈的辉煌,但是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古代艺术的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商朝的音乐与舞蹈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音乐史论文五篇
音乐史论文五篇第一篇:音乐史论文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史具有七千多年历史的中国音乐,就像滴滴清泉和涓涓细流汇成的滚滚长河,随着日月星辰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呈现出令人赞叹不已的千姿百态:柔顺时,平如明镜,折射出太阳的七色光彩;忧愤时,汹涌澎湃,迸发出人间的万种怒吼。
这里有欢乐的浪花,也有悲哀的呜咽。
但是,这里只有源源不断的流动,却没有死水一潭的静止……根据神话传说及典籍,在距今五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地新石器时代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创造的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乐器与舞蹈,当时的音乐并非是用于娱乐而是用来祈福,如打击乐器,管乐器及用以招来雨水,驱除干旱之舞。
具有悠久历史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渊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音乐伴随着中国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无所不包而又无所不在。
同时,中国音乐又如百川还似地融入了世界艺术的大还之中,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的音乐发展按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
而古代部分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07年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在音乐上,以音乐的萌生雅乐的兴盛为标志。
具体表现为: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多种乐曲陆续产生;大型宫廷乐队初步形成;诗歌同楚辞问世;音乐美学和律制理论初步确立。
从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夏、商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此时的音乐舞蹈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对大禹治水的赞颂、对武王伐纣的称赞等等也因此出现了《大夏》、《大蠖》等音乐及舞蹈。
而在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和觋。
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但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商朝的祭祀乐曲商代音乐的宫廷雅乐
商朝的祭祀乐曲商代音乐的宫廷雅乐商朝的祭祀乐曲——商代音乐的宫廷雅乐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化遗存丰富而独特。
商代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它是商代社会在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方面的重要反映,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起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商朝的祭祀乐曲,主要聚焦于宫廷雅乐的特点与影响。
1. 商代音乐概述商代音乐是商朝时期流传下来的音乐遗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审美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商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雅乐和庙宇乐曲两个方面。
其中,宫廷雅乐是商代社会最高贵的音乐形式,用于宫廷场合的演奏,承载着特殊的意义。
2. 商朝宫廷雅乐的特点商朝宫廷雅乐以祭祀乐曲为主要形式,通过音乐表达朝廷的上位思想和统治意志。
这些乐曲通常由乐师在庙殿或祭祀场所演奏,展示了宫廷音乐的庄重和威严。
它们以缓慢的节奏、庄严的旋律和严谨的演奏方式为特点,彰显了王权的尊贵和祭祀仪式的庄重。
3. 祭祀乐曲的种类与功能商代的祭祀乐曲分为不同的种类,每种乐曲都有特定的功能与场合。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韶乐》、《广雷乐》和《大夏乐》。
《大韶乐》既是商代最重要的乐曲,也是祭祀仪式中必不可缺的祭器。
《广雷乐》是用以祭祀上天和蓍龟的音乐。
《大夏乐》则用以祭祀古代至尊神——夏禹。
这些乐曲具有特殊的神圣意义,为商代的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官方表达。
4. 商代音乐的影响商朝的祭祀乐曲对后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为后来的礼仪乐曲和宫廷音乐奠定了基础。
商代音乐的乐器、音律和演奏方式等元素,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尽管商朝已经逐渐远去,但商代音乐的影响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商代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尽管商代音乐文献的记载不多,但通过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我们仍能够对商代音乐有所了解。
保护和传承商代音乐的任务依然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商代音乐的研究和整理,挖掘音乐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为后代音乐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艺术的活态再现
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艺术的活态再现商朝的音乐与舞蹈:古老艺术的活态再现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
在商代的音乐与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老艺术的活态再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一、商朝音乐的特点商朝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器乐与歌唱相结合:商朝的音乐多以乐器演奏和歌唱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器乐部分采用青铜乐器,如钟、鼎、簧笛等,与歌唱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2. 音乐的宗教性质:商朝的音乐往往与宗教仪式联系紧密,奏乐常常出现在祭祀等重大宗教场合中。
音乐被视为一种祭祀的手段,有助于传达人们对神灵的敬意与祝福。
3. 约束而庄重的节奏:商朝音乐的节奏常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约束。
乐曲的节奏庄重而稳定,代表着商代人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
二、商朝舞蹈的特点商朝舞蹈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舞蹈形式的多样性:商朝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肢体舞蹈,也有器物舞蹈。
肢体舞蹈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与意境,而器物舞蹈则通过操控特定的器物,展现出独特的动态与美感。
2. 舞蹈与礼仪的结合:商代的舞蹈活动往往与礼仪密不可分。
舞蹈作为一种礼仪形式,常常用于庆祝、祭祀等重要场合,具有具体的意义和象征。
3. 舞蹈动作的繁复与艰巨:商朝舞蹈动作繁复多样,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舞蹈技巧和体力。
舞蹈的形式要求舞者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展现出舞蹈的美感与力度。
三、商朝音乐与舞蹈的意义商朝音乐与舞蹈作为古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1. 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商朝音乐与舞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展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
通过音乐与舞蹈,我们可以一窥商代社会的风貌与文化内涵。
2. 传承古人的智慧与思想:商朝音乐与舞蹈是古人智慧与思想的重要载体。
它们通过音乐和舞蹈形式,传递古人对美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仪式与礼仪的崇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音乐文化发展论文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
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
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
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见)、音乐奴隶和瞽3种人。
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音乐;宗教;乐器;音乐理论公元前1562年一前1066年,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
经过500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
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
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形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
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
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17世、31王,前后经历了将近600年。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
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记有: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诗·商颂·殷武》也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J的记载,反映了商王朝在汤的统治下,已经成为强盛的国家。
在商代,随着社会生产和阶级对立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加强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因而使得一部分人能以专门从事音乐工作,并从而使音乐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商代活动的区域比夏代大得多,但中心地区仍在今河南一带,和夏代一样,所以商直接继承了夏的音乐。
并不断地向前发展,把它推到令人瞩目的高度。
商代的奴隶主贵族,在残酷的奴隶制和神权统治的基础上去尽力占有音乐发展的成果,一方面使之成为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使之成为他们享乐的一种工具。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使得商代有了繁盛的音乐歌舞和多种多样的乐器,产生了比较成形的各种音阶调式以及一些程度各自不同的谐和观念、半音观念、标准音或绝对音高观念等,也举办了一定的音乐教育事业,这就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而坚实的基础。
1899年发现的商代甲骨文,把淹埋了3000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让人们识读。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安阳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
经过几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丰富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开拓了重要的途径。
1商人尚鬼尊神,使音乐与巫术、宗教紧密联系,音乐的主要功能为娱乐、祭祀祭天祀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前时期的考古中曾一再发现这类遗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产生对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种。
祖先崇拜又叫灵魂崇拜,它源自对先人怀念,把梦中的情景理解为先人的灵魂作祟而产生。
人们祭祀祖先,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
夏代开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内容发生很大变化。
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天或上帝这样的至上神。
商代有“天”这个神,甲骨文中则有1帝2或1上帝2。
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1有夏多罪,天命殛之2、1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2,打出1天命2的旗号,鼓动军土和同盟者去执行上帝的意志,奋勇讨伐。
商代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尊事鬼神。
虽说是“殷因于夏礼”(《论语·为政》),祭祀等巫术活动的繁复却是大大超过夏代的,所以史家对之有“巫文化”之称。
但是凡祭祀等“礼”,举行时必然要伴以歌舞。
这是从原始时期以来的传统,古人所谓“礼没有乐伴随便不能施行”的话。
正是对于这种传统作的总结。
即使晚至西汉中期(公元前二世纪),哪怕是穷荒之地,在祭祀当地的土地神时,依然要敲打起瓦瓶、瓦盆伴奏,齐声歌唱。
早在商代就更不用说,祭祀等巫术活动是一定要伴有隆重的乐舞的,所以商人很崇尚乐舞,他们以音乐与神鬼对话,是认认真真唱给神鬼听的。
乐舞成为人们进献、事奉、娱乐神鬼,以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
因此说商代的音乐多是伴着巫术、祭祀活动同时进行的。
这其中,巫是替鬼神说话的中介者,商殷的巫,与史、卜、贞等同掌占卜的职务,影响国家的政治与国王的行动。
占卜、祭祀时,巫常要唱歌跳舞来配合,所以巫也是商殷精通音乐与舞蹈的人。
据史料记载,商朝最重要的祭祀乐舞是《桑林》,它是商裔祭祀其玄鸟图腾和先批简狄的乐舞。
我国古书《左传》记有一个故事:公元前641年,商王室后裔宋襄公在楚丘为晋侯举行盛大的宴会,晋侯提出要看宋国祖先的传统乐舞《桑林》。
这个乐舞,据说由用鸟羽化装成玄鸟的舞师与化装成先批简狄的女巫进行表演。
由于它描写了简狄吞玄鸟卵生商始祖契的具体过程,因而使讲究礼法的晋侯看了十分害怕,不躲到房中去。
商代音乐正因为带有浓厚的原始古风,而显得那么粗野离奇,荒诞不经。
《濩》则是歌颂汤的开国功勋的乐舞,据《墨子·三辩》说:“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为王。
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为乐,又自作乐,命日《濩》,又修《九招》。
”《吕氏春秋·古乐》也说:“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
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
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
汤乃命伊伊作为《大濩》、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
”《濩》是歇颂商汤伐桀的开国功勋的乐舞。
商代在祭祀活动中尤其重视乐,甲骨文中多有提及《濩》的,《周礼·大司乐》还有“舞《大浸》以享先批”的说法,说明《大濩》一直影响到后代。
商代的“傩”亦作“驱傩”、“大傩”,是古代“傩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
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商代形成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
《乐府杂记》载:“用方相四人,带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
”傩祭的核心人物是“方相氏”,一手执戈,一手扬盾,率领戴假面具披毛顶角的“十二兽”(十二神)及大队由儿童扮演,到宫室各处跳跃呼号,合唱充满巫术咒语味道的祭瞅,以驱逐“疫鬼”。
舞时,有音乐伴奏。
宫廷举行这种仪式由太常侍主持。
后傩祭逐渐变化,转向娱人,最终纳入戏曲。
2商代艺术是各民族文化、风俗的大融合商人在商代前期就屡屡迁徙。
张衡《西京赋》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说明在建国前商人曾大规模迁徙过8次,从汤建国后到盘庚迁殷,又大规模地迁徙了5次。
前期是部落迁徙,后期主要是都城迁徙。
迁徙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河流改道,水资源变化。
或连年干旱,水资源枯竭;或洪水泛滥,为避水害而迁徙。
二是宗教原因,商人信巫,凡天灾人祸,一定要占卜。
卜封说要迁,当然就迁。
三是农业生产,土地耕种一段时间后,肥力下降,庄稼收成也随之下降,土地需要息耕。
四是军事原因,由于征伐需要供给,也需要指挥便利。
这可能既有主动的征伐,又有被动的外患、内忧(如王室内部纷争,诸侯或大臣造反等)的威胁因素。
五是其他资源枯竭,特别是地表铜矿资源枯竭,需要寻求新的资源。
六是环境污染问题。
群居集中生活一段时间后,环境污染、疾病滋生是不可避免的。
每次迁徙的原因可能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但客观上造成了迁都的事实。
后来,由于交通的发达、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政局的稳定,才在安阳安居下来,而不再迁徙。
商代屡屡迁徙、战争及其兼并客观上带来了民族融合。
也带来了各民族文化和风俗的融合,也使商代艺术成了各民族文化和风俗的融合体。
根据《诗经·商颂·殷武》的记载,当时的殷王武丁曾经南伐荆楚。
商代的青铜器也随之进入了南方。
南方文化的丰富想象力也影响到了商代工艺品的形制,包括当时被作为敌人的羌人的审美意识也影响了商人。
当时的羌人、姜人等以羊为图腾,人带羊角为装饰之美,是美的本义。
其中,对羊由热爱而崇敬,本来是北方游猎和畜牧民族间兴起的,后来为商代艺术所继承和发扬。
《山海经·东山经》:“自尸胡之山至于无之山……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
”羊人合一,使人获得神异。
当时,北方多牛羊,中原多养猪,祭祀和供品多采用当地常见之物,后来也融为一体。
这在随葬品及相关的艺术品中均有所反映。
商代文化和艺术的风格,体现了当时多民族的融合特征。
在商代的艺术作品中,中原文化、淮夷文化、荆楚文化和北方文化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
这其中,音乐舞蹈艺术虽在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青铜艺术风格的变化可以想象出,当时的音乐舞蹈也在随着都城的迁徙而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的特征,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乐舞有《桑林》、《大浸》。
3商代乐器的发展及音乐理论商代后期,乐器的品种已相当多样,制作工艺也很巧妙。
打击乐器有多种形制的铙、钟、磐、鼓。
铙与铎,最早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土制成,商代的铙均为青铜铸造,或手持演奏,或植于座上演奏。
商铙因其形体的大小不同而有大铙、小铙之分。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
它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磬,如安阳武官村殷代大墓出土的虎纹石磬,纹饰瑰丽,声音悠扬。
经测音,其音高为托,与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遗址出土石磬音高相同。
一种是编磬,一般均为三枚一套。
近年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
鼓,在原始时代已有叫做“土鼓”,鼓框可能是由陶土制成,故有此名。
另有一种大鼓,鼓腔用木制成,外施彩绘,鼓面蒙有鼍皮,又称鼍鼓。
商代的钟,为青铜铸造,或手持或放在座上,个别的可悬挂起来演奏。
单个的大钟称“庸”,常和鼓一起演奏。
由多枚钟组成一套的称编钟,一般大小三枚。
商代的吹奏乐器有埙、篱、和、言、竽等。
埙有大小两种形制,均有5个按音孔,一般大小三枚组为一套,如辉县琉璃阁殷墓出土的埙。
篱陶埙,可以吹出小三度音程。
晚商时埙已定型。
有5个按音孔,基音为“a”,证明当时已有绝对音高观念。
总之,上面所述并不是殷商时期的全部乐器,但已反映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发展到相当的高度,根据考古发现和甲骨文的研究,证明商代已有多种乐器。
并且根据对少数商代乐器的测音,初步探知商代已有若干音阶或调式,并具有一定谐和观念及音律观念。
这些事实,也都足以表明商代音乐发展的高度,并且产生了多种音阶调式。